英语一对一教案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一对一教案(共7篇)

英语一对一教案 篇1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一、选择题

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C.一般梯形 D.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凡是梯形对角线都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C.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D.只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在四边形ABCD中,AD∥DC,AC=BD,则四边形ABCD中()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C.矩形 D.等腰梯形或矩形

4.下列命题,错误命题的个数是()①若一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则此梯形一定是等腰梯形;②等腰梯形的两腰的延长线与经过两底中点的直线必交于一点;③一组对边相等而另一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④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24厘米,上、下底的比为1:3,则梯形的上、下底之差是()A.24厘米 B.12厘米;C.36厘米 D.48厘米

6.下列关于等腰梯形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底相等;B.同底上的两底角互补;C.两个角相等;D.对角线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如果AD∥BC.AB=CD,∠B=60°,AC⊥AB,AD那么∠ACD= _________,∠D=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A=100°,BC_____.则∠B=_____,∠C=_________,∠ADC=______,∠EDC=________.3.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6cm,8cm, 且有一个角是60 °, 则它的腰长为 4.如果等腰梯形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它的四个角分别等于_______.AD 5.已知梯形的两个对角分别是78°和12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6.等腰梯形的上底下高相等,下底是上底的三倍,则下底角的度数是。

BEC

三、解答题

7、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M、N分别是两条对角线BD、AC的中点,12说明:MN∥DC且MN=(DC-AB).AHDG

B C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8、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BD,且AC=5cm,BC=12cm,求该梯形的中位线长.AD

BC9、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B中点,连结EC、ED、CE⊥DE,CD、AD与BC 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AD

E

BC

10、已知:如图,ABEEBC,AEBF,F是BC的中点。求证:EF

E12(BCAB)

AFC

B11、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点E、F、G分别在边AB、BC、CD上,AE=GF=GC。(1)求证: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行。

(2)当 FGC2EFB 时,求证:四边形AEFG是矩形

1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12,CEAF,垂足为点E。

求证:CE12AF

英语一对一教案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移动终端的日趋普及, 基于网络和数字化移动终端学习的实验和研究方兴未艾,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成为其中颇受人关注的热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 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 基于网络平台与资源的链接, 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用于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的软件资源和工具平台, 是构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如大家所了解的, 现在与小学英语学习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单机版多媒体资源都非常丰富, 这是否意味着现阶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能满足小学英语课开展一对一教学的需要?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一对一学习活动中如何整合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深入推进。然而目前国内对一对一数字化英语学习资源相关研究文献还很少。

本文以广州地区开展的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为案例, 对该项实验项目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意在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表现形式多样, 来源不同, 进行精确的分类较复杂, 笔者认为, 按目前资源内容对学习课程内容的支持作用分, 主要可分为三类:课程型学习资源、主题型学习资源和工具型学习资源。课程型学习资源是指数字化的教材资源, 能提供系列化的、完整的自主学习内容体系, 支持整门课程的学习;主题型学习资源是指能支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主题和内容的数字化资源;工具型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者进行信息 (知识) 查询、学习交流和知识输出的软件工具平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核心是让学生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核心特征是能够支持一对一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资源,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一种弹性的数字化多媒体学习资源[2]。它具有以下特征:

1. 能实现学习者和资源的互动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 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学习者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 运用信息获取工具, 提取需要的学习内容, 然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吸纳、内化, 并通过认知工具做学习笔记、学习感想、补充注释等, 对内容进行创新, 通过实践性环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通过自测系统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反馈等, 形成与学习资源的良性互动[3]。

2. 可扩充和重组

由于不存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 因此学习资源要能适应教学多样化需要, 方便使用者根据个性化教学设计对资源进行重编、调整。

3. 便于共享

学习资源能够通过网络推送, 方便共享。

三、研究概述

本市十一所小学在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三个学期中, 以一个学期为一周期, 进行了三期的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验。十一所小学分布在五个区, 中心城区学校五所, 郊区 (农村地区) 小学六所, 所选取的实验学校在全市具有代表性。项目开展过程中, 由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参与项目的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示范课、研讨交流等。实验教师自主选择授课主题和自主选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教学。

为了丰富实验开展所需的资源, 项目专家组经过资源筛选, 推送了一套教学参考资源包, 资源包包括课程学习资源和主题学习资源。参考资源包中的课程学习资源是一套在美国广泛用于帮助孩子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 (国内同类优秀资源还较缺) , 内容包括词汇练习、语音练习、语法练习、写作练习, 拼读练习和阅读练习等6个部分, 每部分都以交互动画形式呈现, 并且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主题学习资源主要来自于一些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在线英语学习网站资源。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课例录像内容分析法, 对三期实验记录的74节课例进行了分析, 了解在教学中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选取情况、资源应用方式及其应用策略;在第三期实验之后, 通过对十一所学校参与实验的5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回收率92%) , 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 了解教师对资源的评价。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1. 资源的选取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中, 教和学包括讲授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相应地, 一节课里, 教师选用的数字化资源既有一对一数字化资源 (如上所述, 主要是三类) , 也有用于演示呈现的演示型资源。因此, 笔者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可能用到的数字化资源主要分为四类:课程型学习资源、主题型学习资源、工具型学习资源和演示型资源。通过统计分析, 课例录像选用资源类型情况如表1所示。

对三期项目实验的课例录像选用一对一数字化资源类型的变化进行发展分析, 结果如图1所示。

表1呈现的结果显示, 在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中, 教师选用课程型学习资源或主题型学习资源来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 且两种资源类型选取的总比例相差不大;演示型学习资源 (以教师自制的PPT课件为主) 由于使用制作方便, 能起到呈现、演示、归纳等作用, 因此选用率达到了100%。

通过进一步分析图1发现, 三期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一对一数字化资源类型选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即选用课程型学习资源的比例在减少, 而选用主题型学习资源比例在增加, 选用工具型学习资源的比例也在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对部分实验骨干教师就此进行了访谈。受访教师表示, 实验所用的课程型学习资源是一套内容丰富、系统, 交互性强, 很适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资源, 但由于是国外的课程教材资源, 与本地的教材和课程要求不大一致, 加上小学英语开设的课时有限, 所以在实施时, 教师难以两者兼顾, 也就难以坚持使用该套课程型学习资源开展教学了。而相反, 由于主题型学习资源只是用于支持教学中单个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较易与本地现用的教材和课程要求整合, 因此, 教师们较易坚持选用该类资源来开展教学。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交流学习, 逐步认识到工具型学习资源具有提供即时查询资源、保存和交流学习结果等优势, 因而应用此类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但应用总体比例较少。

2. 资源的应用策略

对课例录像的分析显示,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于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语言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 应用于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可见, 只要选用得当,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支持多维英语学习内容的学习。

那么, 如何应用资源才能达到一对一教学预期的学习目标呢?笔者抽取能较好反映一对一学习特点的课例录像 (在全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课例评比中获三等奖以上) 共19节进行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了课例中资源与学生特点、资源与学习目标、资源与可理解语言输入、资源与学习者交互、资源与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 发现以下的资源应用策略较为常用而且行之有效。

(1) 应用资源促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提高学生英语听、读能力。儿童在学习英语 (第二语言) 过程中, 需要大量地输入可理解的语言信息, 不断复现语言点来强化听的能力和渗透读的能力。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而借助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能从多角度来扩充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 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言信息储备量。笔者发现, 几乎所有课例都采用到交互式动画资源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 利用资源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展开有趣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浸入式语言环境中进行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欧阳老师在教授《I Am the Best ! 》一课中, 在听力理解环节, 让学生在听故事“Who is the best?”中自主学习动物如何推荐自己, 并与同伴交流学习所得;在阅读理解环节, 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lion的自荐书中使用了哪些句型来表达自己的优点, 并在电脑上圈画出来。这种资源与任务驱动整合运用的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应用资源实施分层学习,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通过提供与分层学习目标相对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 罗老师在讲授《Phonics–Short Vowels a e i o u》一课时, 提供课程数字化资源, 引导学生根据自已水平选择要达到的分层学习目标。第一层目标:理解并会读小组设定的故事。第二层目标: 理解并会读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第三层目标:在理解并会读故事的基础上, 能学习故事中出现频率高的单词。这种分层递进目标展开自主学习的方法, 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3) 应用资源支持学生随机进入学习, 让学生享有学习自主性。在一对一学习活动中, 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成超文本的特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机获取所需信息, 独立探索, 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 进行随机学习。比如, 在“词汇学习”活动中, 教师利用学单词的软件使学生能够轻易找到自己还未掌握读音或词义的单词,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在其他同学还未掌握但自己已经掌握的单词中。

(4) 应用资源提供及时学习反馈, 调整课堂教与学行为。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特性, 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了解自己的答案的正误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参与学习的行为, 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再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 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况作一定的测试, 以了解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调整教学策略。比如, 在学习新的语音知识后, 教师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及时反馈练习结果的功能, 通过游戏活动, 让学生自主检测语音的学习效果,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5) 应用资源支持学习者多元化的语言输出, 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语言输出具有引起学生对语言问题注意、检验目的语掌握程度和促进学生反思的功能, 反映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3]。因此, 在课堂上需要给小学生充分语言输出的机会, 特别是口头输出。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能提供音、图、文字等多元化语言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的特性, 可以让每个学生自主地进行说和写, 进行同伴交流,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保证有一定量的输出和得到反馈, 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能力。比如, 李老师讲授的《Welcome to theFarm》一课是一节英语综合性学习课型,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用英语说一些农场动物 , 并运用一些句子来描述农场 , 谈论一些农场动物”。在学生参与“Let’sgo to another farm tour”活动, 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学习有关词汇和句型之后, 她通过“I can be a goodreporter”学习活动 , 引导学生小组内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交流所学知识, 利用交互白板向全班同学介绍“Old MacDonald's Farm”的个别场景。接着让学生通过与资源的交互创建一个自己的 (数字化) 农场, 在课堂与同学谈论交流自己的农场, 并用英语写下介绍农场的话, 上传到“学习论坛” , 课后跟更多的朋友互相交流学习,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探究、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教师对资源的评价

项目组提供的参考资源包所列的资源, 是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可选择性使用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的资源。笔者参考加拿大John.Nesbit教授等人设计的专门用于评估网络资源的学习对象评估工具 (LORI) [3], 结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特点, 从资源的内容质量、界面设计、表现形式、激发性、交互性、适用性六个方面 (如表2所示) ,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实验教师对资源包提供的课程型学习资源、主题型学习资源的评价,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调查显示, 教师对两类资源的内容质量、布局设计、表现形式、激发性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学习交互评价方面, 教师对课程型资源评价整体较高, 对主题型资源整体评价也较好, 但认为资源尤其是主题型学习资源, “作为学生表达交流工具”方面作用“一般”的较多。在实际应用中, 教师们一般会另外选择工具型学习资源来作为学生表达交流之用。对资源的适用性评价显示, 教师普遍认为资源的内容与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认为资源与现行的课程、教材的匹配程度“一般”的居多。

笔者在对部分实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 教师们对一对一教学普遍持肯定态度, 但认为现有的网上资源和光盘资源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开展一对一教学的需要, 主要原因是资源还不能与现行的教材配套使用、与课程同步。资源比较零散, 需要花较多时间去找资源和对资源进行提炼、整合、改造。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 目前丰富的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 (特别是网络资源) 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定资源条件, 经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能合理地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一对一学习活动。但存在着资源与现行课程标准不同步、教材不配套, 教师选择资源、整合资源难度较大, 教师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 笔者提出以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建议:

1. 建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各地教师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过程中, 搜集了大量优质的资源, 并且创造了大量的资源, 如果能把这些资源 (或资源链接) 汇聚起来, 分类分主题存放到一个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教师通过该平台即可找到较多有参考价值的资源, 并且可以互相交流应用经验, 将可以大大减少教师搜集资源、整合资源的难度, 让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来改进教学设计。当然, 资源平台的运作需要有相关部门或组织牵头, 并需设有相应的平台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

2. 设计开发与课程同步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从长远来说, 要使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从实验走向常态教学, 需要多部门合作, 设计开发出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与课程同步的优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让教师们感觉到资源易用、好用、乐用, 使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和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 不需要额外找课时找时间来进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在资源内容的设计上, 增强资源的可选性和层次性;在内容组织和表达形式设计上, 可以借鉴国外同类资源 (比如本项目推送资源包中的课程型资源) 的设计方法;在学习交互设计上, 加强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 加强工具型资源平台与其它类型资源、资源与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撑, 为学习者多样化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3. 教师需提高应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的思路, 与教师原来已习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的思路都有较大的区别, 因此, 目前来说, 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对大多数教师而言, 都是一种新挑战, 需要教师从理念、技能、教学方法策略上进行再学习, 提高认识, 提升能力。在资源选择上, 改变只关注教材, 不重视课程的观念, 要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选择范围是广泛的、灵活的, 只要是符合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所有有关语言知识、英语习俗等材料都可做教学资源。在资源整合应用方面, 需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整合资源, 提高课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以广州地区开展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实践为案例, 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与类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中的资源选择问题、资源应用策略问题、教师对资源的评价等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表明, 目前丰富的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 (特别是网络资源) 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定资源条件, 实验教师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普遍持肯定态度, 经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能合理地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一对一学习活动。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笔者对今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光良, 邵秀蔚.关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5-16) :70-72.

[2]蒋鸣和.1对1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互联创未来”项目培训资料[DB/OL].http://www.schoolnet.org.cn/useraspx/index.aspx.

[3]方引青, 刘洪沛.网络学习资源评估研究的新成果——LORI[J].人才资源开发.2009, (1) :103-105.

对一节英语美文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篇3

我用一节英语美文欣赏课的教学过程简述和教学反思来谈谈英语文学欣赏课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大家今后的文学欣赏课做个借鉴。

一、 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这篇文学欣赏了解到作者的父母之间是否有“爱”的存在,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技能和文学欣赏水平。

(2)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美文欣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了解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 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阅读技能,学会分析文章语言的内在逻辑联系。

难点:学生对生活缺乏更深的体会,较难形成对“爱”的认识。

2.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教师通过简短视频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个性的人对“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问学生: Is there any love between the couple if they don’t say “I love you “to each other? 然后发动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生活中人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联系流行的影视上常见的“爱”的表达,用英语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为学生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Step2: Reading(阅读)培养学生的Skimming, inferring和concluding的阅读技能。

(1) 教师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浏览全文,得到文章的大意。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阅读查找细节信息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3) 通读全文后,根据对课文的整体认知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型阅读

(4) 在阅读全文把握主旨大意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母亲关于线和被子之间关系的那段话的真实涵义即What’s does the writer’s mother really mean? 学生对这段话的深刻涵义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推断这段语言的深层次含义。

Step3:Discussion(讨论)

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个讨论的话题:What is true love?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启发他们从这篇文章中所获得的心得和现实生活,最后得出他们一个小组的共同结论。

二、 教学反思:美文欣赏课的不足之处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保证,只有经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反过来,教学经验的增加又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反思更加深刻。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总结创新。做到“教然后知不足“,发现不足后勇于去弥补、改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这节美文欣赏课后,我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做了反思,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过程形式化,没有突出文学欣赏课的特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模式和平时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影响,这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欣赏课的模式进行,因此,教学过程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自如。由于自己始终没有摆脱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感情激发的活动方面依然有欠缺。例如,在回答Did the writer understand his mother’s answer? 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去回顾平时生活中自己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爱”并没有通过语言来体现,而是通过无言的行动来证明,这样可以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感恩的积极的情感。由于缺乏感情的激发,因而造成了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的弱化。

2. 课堂活动节奏不和谐,影响了文学欣赏的效果。教师课堂活动由于太拘泥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关于文章的问题设计带有太多的固定性和封闭性,具有很大的定式思维的指导作用,因而影响了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课件设计上所运用的几个关于爱情的漫画展示,尽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但由于教师急于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而没有带领学生深挖其内在含义,放过了一次让学生深刻了解“爱情”的机会。而由于课堂运用课件展示过多,就压缩了学生讨论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时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失去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更多的学生活动时间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构建富有活力的高效英语课堂教学。

3. 师生交流的表面化,限制了学生思想向深度发展。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语言的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学之中的沟通、交流不仅是手段,同时也是形成良好教学情境和和谐氛围的前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中,由于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中的课堂活动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这种交流就成了表面文章,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种模式依然没有脱离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不可能去有效的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具有深度的看法,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

电化学 标准一对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明了电化学的重点。

2、能力培养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写出电化学反应。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过程。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

2、难点:综合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理解原电池概念的 2 个方面

(1)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原电池的两极反应类型

(1)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熟记原电池构成的3个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常见为金属或石墨);(2)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形成闭合回路。

明确原电池原理的4个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3)用于金属的防护;(4)制作化学电源。

原电池工作原理:

说明:

①在原电池装置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得电子,通过电路中的电子和溶液中的离子的移动而形成回路,传导电流,电子并不进入溶液也不能在溶液中迁移。

②原电池将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将两个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写为相同,相加便得到总反应方程式。

③阴离子要移向负极,阳离子要移向正极。这是因为负极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积聚在负极附近,致使该极附近有大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该极附近的阳离子因得电子生成电中性的物质而使该极附近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④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从微观上讲发生移动,但从宏观上讲其在溶液中各区域的浓度基本不变。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判断

正极: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负极: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如铜锌原电池中,锌失去电子,所以锌是负极。

2.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判断 正极:一般为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负极:一般为相对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能够用这种方法判断正负极的原电池,其负极材料要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如Mg-Al-HCl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

3.根据电子或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根据外电路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判定:电子流出的为负极,流入的为正极;根据内电路中阴阳离子的运动方向判定:阳离子移向的为正极,阴离子移向的为负极。

例1 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例2 如右图所示,将镁条和铜片隔一定距离插入一个半熟的橘子中,用导线将二者与蜂鸣器连接,即构成一个水果原电池,可以听到蜂鸣器发出音乐声,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2 B.电流方向:Mg―→蜂鸣器―→Cu C.电路上流过1 mol电子时,在铜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为11.2 L

-+D.若将蜂鸣器换成电源,则阳极反应为:Cu-2e===Cu2

答案:B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复杂电极=总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反应式如CH4酸性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CH4+2O2===CO2+2H2O……总反应式 2O2+8H++8e-===4H2O……正极反应式

CH4+2H2O-8e-===CO2+8H+……负极反应式

例1[2012·四川理综,1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答案:C

例2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做负极,③④中Fe做负极

-B.②中Mg做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做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B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在原电池反应过程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而活动性弱的金属(或碳棒)作正极。

若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将A和B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极溶解,而B极上有气体放出,说明在原电池工作过程中,A被氧化成阳离子而失去电子作负极,B作正极,则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因为形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进行,使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如Zn与稀H2SO4反应制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进行。

3.用于金属的防护 要保护一个铁制闸门,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制闸门作正极。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设计原电池时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首先要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负极就是失电子的物质,正极用比负极活泼性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及电解质溶液。

①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电解质是使负极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氧气)。但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应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在铜-锌-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金属锌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而正极铜浸泡在含有Cu2+的溶液中。

②电极材料的选择

在原电池中,选择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材料如H2、CH4等)。(3)举例

根据以下反应设计原电池:

例1[2011·北京卷,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答案:A

例2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方案I:有人提出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据此确定它们的活动性。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方案Ⅱ:有人利用Fe、Cu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试在下面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质对原电池影响的错例分析: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易错分析

易错选A,注意碱性条件下和酸性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不相同的,碱性条件下该式是正确的。

电解池:

熟记 2个概念(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把握电解池的2个电极的判断

(1)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2)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牢记电解过程中两极的放电顺序(1)阳极

--2--

-+>Fe3+>Cu2+>H+>Fe2+>Zn2+(2)阴极:Ag活性电极Fe、Cu、Ag:电极材料失电子惰性电极Pt、Au、石墨:S>I>Br>Cl>OH>含氧酸根

正确书写种电化学腐蚀中的正极反应

+-(1)析氢腐蚀(强酸性条件):2H+2e===H2↑。

--(2)吸氧腐蚀(弱酸性或中性条件):O2+2H2O+4e===4OH。

电极产物的判断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根据装置书写 ①根据电源确定阴、阳两极―→确定阳极是否是活性金属电极―→据电极类型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写出电极反应式。

②在确保阴、阳两极转移电子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将两极电极反应式合并即得总反应式。

(2)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式

①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两极名称和反应物―→利用电子守恒分别写出两极反应式。

②若写出一极反应式,而另一极反应式不好写,可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例1 [2012·安徽理综,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通电

2H++2Cl-=====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答案:D

例2.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为1∶3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通电①2Cu2++2H2O=====2Cu+4H++O2↑ 通电②Cu+2Cl=====Cu+Cl2↑ 2+-通电③2Cl+2H2O=====2OH-+H2↑+Cl2↑ -通电④2H2O=====2H2↑+O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C

电解规律及相关计算

1.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类型

2.电解池中有关量的计算或判断

电解池中有关量的计算或判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根据直流电源提供的电量求产物的量(析出固体的质量、产生气体的体积等)、溶液的pH、相对原子质量或某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等。解题依据是得失电子守恒,解题方法有:(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计算。(3)根据关系式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例1.[2012·福建理综,9]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24)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答案:A

例2串联电路中的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05 mol·L-1的下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最小的是()A.KNO

3B.NaCl C.AgNO3

D.CuCl2

答案C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2.同一金属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3.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两电极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越易腐蚀。

4.对于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例1 [2012·山东理综,13]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 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 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 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答案:B

例2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腐蚀与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生产中可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中,当铁锈被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哪些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_______。

(3)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如图: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镀前A、B两金属片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 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________mol。

③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FeCl3+Fe===3FeCl2(2)B、D(3)①铜 Cu2++2e-===Cu ②0.08 ③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环境中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速铁的腐蚀(叙述合理即可)。

电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闭合时,阴离子交换膜处的SO24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减小

-+B.B的电极反应:B-2e===B2

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答案D

做题方法:

步骤1:仔细审题,由题意判断题目所给的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步骤2:写电极反应式。

(1)如果是原电池,依据原电池原理写电极反应式。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u2+>H+>Pb2+>Sn2+>Fe2+>Zn2+。燃料电池中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甲烷、甲醇等)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气体(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如果是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按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书写,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u2+>H+>Pb2+>Sn2+>Fe2+>Zn2+。而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还要看阳极的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还是活性电极(活泼性在Ag之前的金属)。若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含氧酸根;若是活性电极,则阳极金属本身失电子,其失电子顺序为Mg>Al>Zn>Fe>Sn>Pb>Cu>Hg>Ag(注意电解时Fe-2e-===Fe2+)。依据上述规则写出电极反应式。

一对一英语家教 篇5

口语一对一是学英语最好的方式么?

可以说是最好的,如果同一个老师以大班授课,小班授课,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还有一对一的上课方式,毋庸置疑,肯定是一对一效果是最好的,那为什么还有其他方式呢,因为要考虑到教学成本问题,一对一的教学成本比其他形式要高,所以不可能全面普及。因为其他学科,很多是知识分析类的,例如数学,一个人听和几个人、几十人听没有太多区别,所以大班授课是很好的方式,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对一单独辅导的,英语这门学科在口语这个环节只是需要更多的交流,所以一对一变得必不可少,想要用其他形式弥补,实践证明很难。

一对一英语学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好?

英语口语外教一对一 篇6

最近听到人谈论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口语,随着英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高品质的英语课程需求非常的强烈。下面以零捌区英语口语外教一对一为例来说下如何选择一家好英语口语一对一培训机构。

英语口语一对一课程是零捌区在线英语培训的王牌课程,来自英国的零捌区在线英语培训为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引入了国际超一流的专业英国外教,以其自身的专业性,和上课方式的便捷在国内众多城市掀起了一股英语口语一对一课程的报名旋风,国内很多英语口语一对一外教来自非英美国家或者不具备语言学基础,外教的发音与文化素养难以对英语口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提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捌区在线英语口语一对一课程全是清一色的英国伦敦外教,每一个都是英国排名前列的大学语言学相关专业毕业,对于教授外国人英语有着非比寻常的丰富经验,更不用说标准的英语发音了,是国内很多外教无法相比的。

英语一对一教案 篇7

关键词:英语写作,书面表达,语言输出

英语写作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 反映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的活用能力, 是语言教学不可忽视, 却又最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写作的问题, 笔者选了一篇关于北京老城墙的书面表达, 要求根据要点对城墙的历史、现状和修复意义进行描述, 并对如何修复城墙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次课堂限时的、没有给予任何指导和参考的写作训练, 写作的选题是有关第九模块第二单元的话题 (Witnessing time) , 考察的是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批改中, 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用词错误。学生在语言表达上, 选词不当、搭配错误的问题很严重, 特别是课文中一些与修复相关的词块, 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如:

1) It’s important to defend the historic remains.

2) Measure should be made to bring the former glory to the city.

第二, 语法错误。学生用英语造词构句、组句成篇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有的句子结构不完整, 有的短语使用不当, 还有的词性不分。如:

1) Now it has only partly of it.

2) There are few ones exist now.

第三, 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严重。学生跳不开汉语思维的框框, 生硬地进行汉英互译。如:

1) We have to work together to deal with the question.

2) The tourists will be more.

第四, 缺少亮点。绝大部分学生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翻译上, 语言简单、平实, 缺少亮点意识, 不能适时使用经典的句型结构或恰到好处的词汇、短语进行画龙点睛, 秀 (show) 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来。

第五, 缺少独到的见解。自己发挥的关于如何修复的部分, 学生写得苍白、空洞, 言之无物;所提建议或者没有建设性、或者缺乏层次。学生需要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看,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 词块积累少, 不能用英语思维, 过多地依赖于中、英文的对译, 语言表达生硬。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写作教学, 以确保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 加大语言输入, 内化写作语言

写是一个可理解为输出的过程, 必须建立在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基础上。Krashen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 有趣又关联的目的语, 这样才能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输出才会成为可能。

1. 培养背诵习惯, 厚积薄发

输出的前提是语言学习者完成对语言的构建、内化, 而背诵就是最快速、最直接的生成自动化语言的方式。教师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 阅读中所遇到的漂亮句子, 语法中所学到的句型结构, 写作中接触到的经典范文。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才能有神。灵活地把脱口而出的句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 就有成功的写作。

2. 注重词块积累, 丰富学生语言

词块是交际中的习惯性语言构块, 可直接提取, 无需分析其结构, 可减轻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 也是一种自动化生成语言的途径。现行的以话题为单元的教材, 非常有利于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而积累词块, 如internet, book review等。通过词块的积累, 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 建构中介语, 丰富学生的语言;另外, 词块的稳定性特点还能增加语言运用的准确、得体性, 流利性。

二、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增加写的比重

1.活用课本, 加大输出

学生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 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增加每节课口头、笔头训练次数, 及时提供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 缩短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灵活运用书本内容, 重视各种类型的话题训练, 内容可以涉及很小的一个方面, 如雅典卫城的修复, 学习习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几句话就可以完成, 也可以从大处着手, 训练学生构思、布局的能力, 如写一个影评, 或写个报道, 需要精心构思、布局。通过勤写勤练, 加大输出, 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 运用关键词, 进行联想写作

词是文章的基础, 用词准确到位, 能很好地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达到共鸣。每单元重要的词和短语, 不仅要了解意思, 而且还要会灵活运用。每单元后, 教师可找出几个常用的词, 让学生发挥联想, 用这些词进行造句, 然后像“成语接龙”一样, 连成一篇小短文。学生能发挥想象力, 进行合理而有意义的联想, 不仅能激发积极性, 还能锤炼语言, 巩固所学。

3. 翻译句子, 一句多译

增加句子翻译的训练, 能提供学生运用和创造语言的机会, 还能从小处训练学生合理安排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通过翻译, 学生迅速捕捉大脑知识储备, 提取信息, 完成输出, 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鼓励用多种方法翻译, 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 能增加学生的词块积累, 促进对不同的句式结构的灵活运用, 还能比较不同译法所达到的语言效果, 增强语感, 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4.巧用话题, 训练思维

高考书面表达开始倾向与设置半开发性话题作文,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 要训练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适当地介绍我们身边发生的人或事、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 给他们运用语言的机会。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苍白、空洞的语言绝不可能出自有深刻思想的人之手。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他们的文章才不会言之无物。

三、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减少母语负迁移

1. 勤查英汉双解字典, 减少母语依赖

学生从接触英语起, 就是用母语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词汇的, 勤查英汉双解词典, 学会用英语来解释和理解英语, 能帮助了解词的内涵和外延, 体会其运用的语境, 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避免出现一些生搬硬套的现象, 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 利用paraphrase, 培养英语思维

Paraphrase是让学生用英语来解释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要对所学的句子进行深层加工, 根据理解, 重新组织语言表达相似的意思。这是语言输出的一种简单形式, 不仅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还能促成学生准确传达信息, 从而有效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3. 理解先于翻译, 减少生硬对译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翻译时, 尤其是汉英翻译时, 先理解中文意思, 准确体会表达的目的和用意, 然后再进行语言输出。注重理解这一中间环节, 学生就不会生硬地要求汉英的一一对应, 准确运用词汇, 并能结合语法,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加强过程指导, 优化写后反馈

教师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 对学生在写作过程的思维和心理加以分析指导, 对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很有帮助。写作过程分为写前准备、初稿阶段、修改阶段和重写阶段四个过程。

1.写前阶段

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唤起学生表达欲望, 有利于激起认知图式。写前可采用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知识储备, 以拓宽学生思维, 理清写作思路;也可以先利用一些听、读材料, 提供素材,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话题内容, 利用有效输入来减少输出障碍。

2.草拟初稿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将自己的构思独立整理成文, 尽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初稿的重点是把构思时的腹稿用文字表述出来 , 不需过多理会句法的正确、选词的准确和语言的精炼 , 要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文章的结构、内容的表达和行文的流畅上。

3.修改和互改

初稿完成后, 通常学生就结束了写作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修正一些用词、语法错误, 注意文章的衔接和优美句式的表达。还可进行同伴互改, 合作学习。学生互改时能集思广益,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和帮助, 共同寻求最佳表达方式。对同伴作文错误的修改能减少自己语言的错误, 同伴的准确用词和优美句子对自己能起示范和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文章, 能减轻教师批改负担, 还有利于学生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文章的语言和结构, 逐渐提高其围绕主题陈述观点的能力。

4. 重写作文

修改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写作, 而要提高写作能力, 就得重写作文, 否则, 错误就不能得到纠正, 学生的中介语也得不到发展。这个环节也往往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误以为写得越多, 写作越是能得到提高。事实上, 只有对每一篇进行仔细修改, 并加以重写, 学生在新的高度上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 其选材布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在思考中获得提高, 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5. 教师反馈

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淡化学生的错误, 努力发现学生的亮点, 可从原来对错误的圈圈点点修正为对准确用词和优美句式画五角星或打勾, 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更主动地去了解词的用法和扩大积累。另外,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语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 从指导的角度给出恰当的建议。同时, 教师可通过课堂评讲和课后传阅的方法把班上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的文章展示给学生, 共同欣赏文章的优点, 对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从而营造氛围, 促进学生创造性语言的表达。

总之,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大可理解输入, 提供语言输出机会, 同时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 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 最终达到实际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Krashen.S.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苏仙区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