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精选8篇)

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篇1

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权利

一、出席代表大会会议权,人大代表有权利加大全体会代表团会议、小组会议及其他有关会

议;

二、审议权,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报告;

三、提议案权,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代表大会职权范围的议案;

四、选举权,包括决定任免权。参加列入大会的选举事项,并可对提交大会讨论的候选人名

单提出意见或提出新的候选人;

五、询问权,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

六、质询权,可向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案;

七、罢免权,可以提出对本级国家机关组织人员的罢免案;

八、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

九、表决权,可以对大会交付表决的议案、报告及有关事项或人事任免案表示愿意和选择;

十、提意见、批评和意见权。

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权利

一、组建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权;

二、视察权;

三、持证视察权;

四、依法约见本级和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权;

五、提议临时召集代表大会回忆权‘

六、列席会议权;

七、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

八、提建议、批评和意见权。

此外,人大代表被罢免时有申诉的权利,在执行代表职务时,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免责权。

代表应尽的义务:

一、要积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职权;

二、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的机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协助

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三、要同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应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四、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并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提出的问题;

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篇2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 1992年发布并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有关条款都在儿童的权利保护方面作出了规定。但儿童权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观念问题、经济问题等不自觉地对儿童权利造成了侵害。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并作为治国方略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依法治教, 尊重学生权利,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2006年6月29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并于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 在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尤其在中小学生权利保护方面, 作了详细而适用的规定,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如第一条即开宗明义, 直陈目的,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提高全民族素质, 根据宪法和教育法, 制定本法”。可见新《义务教育法》对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视程度。综观全法, 笔者认为, 它在学生权利保护的以下方面予以了强调。

一、生命安全权及受保护方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权是人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 许多思想家作过精彩的阐述。孟子说过, 生, 我所欲也。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生存, 还是死亡, 这是个问题) 。然而, 一系列的意外伤害和校园安全事故令人痛心疾首, 2002年9月23日18时50分左右, 内蒙古乌盟丰镇二中的学生因楼梯间照明灯损坏而发生踩踏, 导致死亡21人、伤47人的惨剧[1]。2005年11月14日5时40分,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二中学学生因为在公路上跑早操, 发生了特大车祸, 导致21条年轻生命顷刻间随风而逝[2]。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44万, 每天有近40名学生死于非命。来自多项研究的数据表明,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 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2007年3月26日是全国第12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据教育部当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学生食物中毒和校园伤害等事故有所增多。事故和伤害, 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损害, 给学生家长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痛苦, 使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受到影响。李岚清曾讲过一段话:“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 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疼。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 但人死不能复生, 亡羊补牢, 毕竟为时已晚, 人死了, 还谈什么教书育人?生命不保, 何谈教育!”

新《义务教育法》在这方面相当重视, 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 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 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以防止建筑和环境因素带来的危险。为了确保师生安全, 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 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规定了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有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 学校不得聘用不适合从教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同时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并在第七章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自上而下, 从校舍到教师, 由外因到内因, 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责任追究, 精心打造了一个安全保护网。

二、平等的受教育权方面

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 由古而今, 从中到外, 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 《乌托邦》还是《独立宣言》, 都有描述。受教育权平等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它的含义包括:以人为本;受教育机会平等, 包括平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差别性对待, 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对待。我国义务教育虽然有了较大发展, 但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距, 具体到学生个体而言, 即受教育权实质上的不平等。新《义务教育法》的显著特点是保障学生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努力消除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

1. 明确规定学生具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 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普遍承认, 许多国际人权文件和多国宪法、法律都予以保护。我国《宪法》 (1982) 和《教育法》均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新《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该条规定使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化,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更重权利方面, 使权利保护更进一步体现了该法的权利本位, 以人为本的原则。而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五条) , 重义务轻权利, 体现了义务本位。受教育权是一种发展的权利, 根本作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新《义务教育法》在第五章“教育教学”中, 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儿童和少年要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要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 还规定了他们在学校里面进行文化娱乐等等。这表明我国不仅在法律上确认了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而且在质量上作了规定。

2. 明确规定国家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予以保障

通读新《义务教育法》, 会发现有关政府责任规定较多, 这是此法修订的亮点, 反映了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国家义务性, 在一些国际人权条约中, 对于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均有规定, 其中对受教育权规定最全面且被我国批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 在义务教育方面规定国家承担的义务是:对一切人提供免费的、义务性的初等教育, 是一种结果实现的义务。联合国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在“第二项目标”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使全世界所有儿童, 尤其是女童、贫困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费的高质量的初等义务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国际公约精神一致, 它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二条) 。这是第一次以法律形式阐述义务教育的特征和性质, 阐述国家对受教育权保障的义务性。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免收学费, 但实施细则又规定可收取杂费,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一直收取杂费。新《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提出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规定, 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 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此项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利于确保“三个增长”, 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在经费上得到保障。新机制2006年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 2007年春季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面推开。在新机制中, 中央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上承担了主要责任, 其中免学杂费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 西部地区为8∶2, 中部地区为6∶4;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资金, 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 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分担。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明确, 投入总量增加, 并由工程性的专项资金转为用于学校事业性支出的经常性经费, 成为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保障水平提高。2007年, 全国各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达到2235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54亿元。农村学校拿到了政府按学生人数和标准拨付的公用经费, 新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3]。

新《义务教育法》确立了国务院领导, 省级政府统筹规划, 县级政府为主的新管理体制, 增强了管理的灵活性。为了落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 “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采取措施, 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总的来说就是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包括: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 按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保证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 (班) , 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和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 对需要维修、改造的, 及时予以维修、改造;依法聘任学校校长;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 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组织和督促户籍所在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帮助解决其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 采取措施防止其辍学, 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保障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 并在第七章规定了法律责任。特别是第九条负责人引咎辞职的规定, 能更好地鞭策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负责。

3. 明确规定学校应予以保障

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机构, 其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新《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在义务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 学校要做到: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 以切实保障平等的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按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得分重点班、非重点班, 不得开除学生。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要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对于残疾孩子, 新《义务教育法》以“全纳教育”理论为依据, 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残疾孩子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4. 明确规定教师应予以保障

此处教师特指义务教育学校、机构里的从业人员。教育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实施中教师难免会带有主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由于个人性格等原因, 在教学中有体罚、变相体罚现象, 甚至造成犯罪, 影响极坏, 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 因材施教, 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学生享有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以确保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 规定了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 还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5. 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保障

由于传统观念的作怪, 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或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 影响了孩子们读书的机会, 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还规定了批评教育和责令限期改正的法律责任。

6. 明确规定社会应予以保障

社会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系统, 每个组织在这个大系统中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五条第四款规定,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人民教育, 人人有责。第十四条还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以法律形式堵住了辍学儿童的流失去向。

三、正当的消费权方面

在有些学校, 有向学生推销商品和服务的现象, 且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消费权, 也有损学校和教师的形象。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牟取利益,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学生的在校正当消费权。

长期以来, 我国的立法价值偏重于管理和秩序, 重集体轻个体, 重权力轻权利。我国1979至1989年的立法中, 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占总数的80%, 民主政治方面的立法只占4.3%, 其中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只占0.78%;1990至1996年立法中, 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占70%左右, 民主政治方面的立法只占8.1%, 其中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只占2.5%。[4]但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 一系列的教育维权案说明了这一点。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及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学生权利的保护均有提及, 但比较零散、不系统。新《义务教育法》使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化, 规定了国家在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责任、学校管理的责任、教师的教育培养的责任, 在学生生命安全权、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权、正当的消费权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突出了其权利保护的目标价值, 使儿童的权利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 也使这部法律不仅有实施的价值, 而且在理念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那就是以人为本、保障权利。新《义务教育法》吸收以往立法、理论、做法的积极成果, 为我国义务教育确立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机制和制度支持, 它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和教育法制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它的实施肯定会极大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卫江.尊重儿童的权利.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9.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篇3

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任何非法的侵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6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考点梳理】

考点1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考点2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的?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權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考点3公民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考点4什么是法定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考点5公民如何做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④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考点6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考点7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等。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2)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治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考点8法律对公民的人身权利的规定。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2)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①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③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④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考点9知道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①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②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展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③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考点10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①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考点11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公民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作为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endprint

考点12我国公民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

(1)我国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了解我国的继承法。

①财产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②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依法维护财产所有权: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对方对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侵权人发生争议时,可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考点1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有: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等等。

(2)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点14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2)公民应当珍惜并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①每个公民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及自由。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真题解析】

例1(2016·江西)2016年2月,在高铁列车上,韩某因为烟瘾难忍,竟跑到列车的厕所里抽起烟来,致使烟雾警报器报警。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韩某被处以500元行政罚款。这告诉我们( )

A吸烟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D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一考点,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在掌握法律的含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才能得出结论。就本题而言,抽烟是韩某的权利,但应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高铁列车厕所里抽烟的韩某最终被处以500元行政罚款,警示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选项A、B、C的说法错误。

例2(2016·江苏苏州)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删除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的要求,同时提醒青少年要“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自救”。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 )

A强调未成年人要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B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C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D有利于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这一知识点,难度一般。本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删除“敢于斗争”“见义勇为”,提醒青少年要“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自救”,这些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保障,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A、C、D选项的叙述均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选B。

例3(2016·福建泉州)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有( )

①李勇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 ②林华按时纳税 ③刘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④陈泉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了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有关知识。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而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但两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以确保履行,道德义务则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该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分析四个选项,①“李勇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是向社会奉献爱心,是行善的一种表现,属于社会公益活动,不属于法定义务。故只需要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C。

例4(2015·江苏苏州)下图漫画中网上贩卖公民个人信用卡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判断对错)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漫画判断题,主要考查公民隐私权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由此可见题意是正确的。

【高效演练】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

1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就要做到( )

①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④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6年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有助于保护公民的( )endprint

A生命健康权B财产所有权

C智力成果权D自主选择权

3从权利、义务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小丁大学毕业后,积极报名参军

B战士小李在边境执行巡逻任务

C刘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D沈老师获得“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4微信作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言论自由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5今天,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但是,有的游客在普通消费时却遭遇“天价菜单”。对此,消费者可以( )

①照单付款 ②和商家协商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④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多项选择

6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 )

A是指公民行使监督权、建议权

B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C必须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D必须通过人大代表提建议

7尊重他人的隐私,表现在( )

A不蓄意打听他人的秘密

B为他人保守秘密

C不经本人允许,不散布他人的隐私

D隐瞒、包庇犯罪事实

8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特别是依法享有受教育权的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举主要体现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护

B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实施特殊保护

C受教育权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

D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9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标志线”。下列属于关爱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标志线”是( )

A横穿马路的“斑马线”B施工现场的“警戒线”

C银行窗口的“1米线”D火车站台的“候车线”

二、请你判断和分析

10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倡导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对收到罚款处罚却拒不改正的单位和个人施行“按日计罚”等。这引发了广大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热议。

请你从公民履行义务的角度评析秋日的观点。

三、请你进行观察和分析

1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芳小学毕业后,父亲让她别上学了,去叔叔的餐馆打工补贴家用。

材料二:八年级学生小勇暑假和父亲到工地体验生活。认识到读书学习很幸福,很重要。

(1)小芳应该怎么办?

(2)小勇认识到“读书学习很幸福,很重要”,应该怎么做?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2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却不知这里有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分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请举出两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行为。

(2)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3)请你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D 5C 6BC 7ABC 8AC 9ABD

二、10秋日的观点是错误的。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材料中秋日的观点违背了新《环境保护法》中“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的要求。

三、11(1)小芳应积极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告诉父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争取受教育权;向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寻求帮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小芳还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

(2)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按时入学,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四、12(1)隐私权。偷看别人的日记,人肉搜索等。

(2)①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②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上网时不轻易泄露个人的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③在上网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篇4

与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及程序

一.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党员的权利:是指党员按照党章的规定应行使的权力和应享有的利益。

党章第四条规定了党员应享有的八项权利。这八项权利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有必要在全党进行党员权利的教育,使每一位党员都了解党员权利的内容、目的、使用,增强民主意识,提高享用权利的主动性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懂得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是非常充分的。

党员应享有的八项权利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组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上述八项党员权利,是受到党纪保护的,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剥夺。每个党员对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都应当十分珍惜,正确行使,既不能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又不能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提供保护,并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作严肃的处理。

共产党员八项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因受贿200万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的南昌 铁路局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沈长生,在反思自己腐败堕落的原因时说:“我放松了学习,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少之又少。我的失足再一次证明,一个不懂法的领导干部,是多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因受贿30多万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的云南省新平县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夏家伟曾对办案人员说,自己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却放松了学习,没把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当回事,拒腐防变的防线没有筑牢,导致自己走上了犯罪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新修正的党章将学习法律知识增加为党员应尽的义务,要求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至于党的领导干部,更需要做全体党员、全社会学法守法的表率。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预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同正式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在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八项权利中,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有七项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预备党员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在行使党员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与正式党员都是一样的。因此、在预备期间,所有的预备党员都应积极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认真听取党的文件精神的传达,自觉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十分珍惜正确行使党章规定自己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履行党章规定自己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

党员义务,也可以说是党员责任,是党员对党的承诺和不可推诿的天职。每一名党员当面对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时,已经明白表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这也就是向党作出了承诺或约定。共产党员当然不能负约,不应该违背自己的承诺。因此,党员履行义务,可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就不能认为是合格的党员。

不能认为在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之外的其他方面,就可以自行其是,为所欲为了。我们要真正领会党员义务规定的精神实质,要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局、党的政治和组织任务的高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把履行党员义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这样,就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名副其实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

1、思想成熟,入党的动机端正,对党忠诚。

2、学习勤奋刻苦,具有敬业精神,职业化意识。

3、待人诚恳,尊重他人;群众基础好,能起带头作用。

4、有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面对压力,工作积极 主动。

5、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6、谦虚谨慎,宽容别人,知错能改

1、思想成熟,入党的动机端正,对党忠诚。

2、具有敬业精神。

我们常常讲敬业,那么什么是敬业呢? 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融入一种使命感和道德感。而无论哪个层次,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的工作志度。

汉斯和诺恩同在一个车间里工作,每当下班的铃声响起,诺恩总是第一个换上衣服,冲出厂房;而汉斯则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十分仔细地做完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车间里走一圈,看到没有问题后才关上大门。有一天.诺恩和汉斯在洒吧里喝酒,诺恩对汉斯说:“你让我们感到很难堪。” “为什么?”汉斯有些疑惑不解。“你让老板认为我们不够努力。”诺恩停顿了一下又说:“要知道,我们不过是在为别人工作。”

“是的,我们是在为老板工作.但是.也是在为自己工作。”汉斯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已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不仅为自己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还为自己积累了工作经验,工作带给你的远远超过薪水以外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

敬业是一种习惯,尽管一开始并不能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缺乏敬业精神的人,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的。一旦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深入潜意识时,做任何事都会随意而为之,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 贝恩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向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贝恩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贝恩自然无法推辞。贝恩已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

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但却什么也没说。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贝思。“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一生盖了那么多华亭豪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这也许不过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却生动地说明了,你所做的努力并不完全是为了老板,归根到底是为自己。

许多年轻人却是一踏入社会就缺乏责任心,以善于投机

巧为荣: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推委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进取,反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

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那些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工作的人,那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这个时代更需要这种人。

3、待人诚恳,尊重他人;群众基础好,能起带头作用。三好学生:(1)德育非常高尚(2)智慧非常高尚(3)体魄非常健壮(4)艺术眼光一流(5)合群关系良好

4、有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面对压力,工作积极主动

5、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6、谦虚谨慎,宽容别人,知错能改

二、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应该怎样争取加入党组织?

大学生是广大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而大学生党员则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所以,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必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首先是端正入党动机

(1)什么是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等。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

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认真剖析一下自己的思想,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上述种种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唯一正确的,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的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人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进来;那些动机不纯的人,决不能吸收入党。

(2)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意义

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志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当接受考验的时间较长时,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找出不足,迎头赶上;当自己要求入党的行动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误会时,也能正确对待;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其次,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和加入党组织,意味着担负艰巨、危险的工作,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有个别投机分子混入党的队伍中来,残酷的环境也起着大浪淘沙的作用,一些不坚定分子很容易被淘汰。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执政地位能够使党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千千万万有志于改造社会、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有志之士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不断地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共同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另一方面,由于党处于执政地位,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人存有投机心理,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还可以捞到个人好处;有的甚至把入党当作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因此,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党组织必须严格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通过必要的审查和考验,去发现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端正的。只有那些人党动机端正又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才能被吸收入党。这就告诉我们,申请入党的同志要想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只有老老实实地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经受住党组织的考察,并通过正确途径加入党组织,而不能怀着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混进党组织。

(3)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一般说来,应当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近几年来,许多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加强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包括党的理想、宗旨的学习,党的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学习,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通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往往既有正确的成分,也会掺杂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只不过有些同志入党动机正确的成分是主要的,不正确的成分是次要的;而有些同志则是相反。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靠拢党的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际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改正过来。前面讲过,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着重剖析其中的三种:第一种是觉得当党员光荣而要求入党。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确是光荣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共产党员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是与责任、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艰苦的工作,那是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称的。第二种是看见别人提出入党申请,自己也跟着申请,并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入党动机。应当肯定,这些同志提出入党申请,也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个人要求入党,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懂得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道理,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即使入了党,一遇风浪就会动摇。这样的人是不具备入党条件的。第三种是为了到党内捞取某种好处而要求入党,这样的动机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在党执政的条件下,有些同志入党后担任了领导职务,受到党和人民的重用和提拔。但是,这种提拔和重用,只意味着党员要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意味着党员担任了某种职务,或者有了某种权力,就可以谋取私利。任何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我们党历来主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因此,怀有到党内捞好处念头的同志,应当自觉克服私心杂念,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来端正入党动机。

要求入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端正入党动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入党时动机是端正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蜕化变质了。这些同志由于没有树立好或者未能经常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遇到适当的气候,还会犯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页)这段论述极为深刻。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鉴,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

2、从思想上入党

要入党,首先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

②坚信共产主义是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③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④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化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力量,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先锋战士。

3、从行动上入党

(1)树立四个意识

①责任意识:入党代表着一种责任,在认识上要提到维护党员崇高称号、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的高度。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大学生党组织的形象联系起来,与大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善于为所在党组织出谋划策,要协助做好普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化解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挺得出来。

②纪律意识: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在行动上要树立自重、自爱、自律的精神,贵在自律,有组织的监督和没有组织的监督,都要一样遵守纪律,履行义务规定。对于大学生来说,遵纪守法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党员要同党组织保持一致,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党内保留;要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

③奉献意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全面转型,利益分化调整,高校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广大学生党员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真正体现出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奉献、在学习工作中甘于奉献、在关键时刻敢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④进取意识: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只是基本的、最主要的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定出细则,提出要求,因此,不能认为在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之外的其他方面,就可以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了。

(2)全面、严格、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

全面——是指对党员八项义务的理解和履行要全面。八项义务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对党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条都很重要,都要切实履行。

严格——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迁就。

自觉——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时时处处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去做。

(3)用实际行动表现出相对于普通同学的先进性

①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身体力行,把要求进步的信念转化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②团结同学、关心同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③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④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⑤关心国内外大事。

三、入党的程序

(一)《党章》规定的一般程序

1、个人自愿申请

2、党组织培养考察

3、填写入党志愿书

4、党支部大会表决通过

5、上级党组织(党总支、党委)批准

6、入党宣誓

7、预备期考

8、转正

二、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四个阶段:

1、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2、确定发展对象阶段

3、预备党员的接收阶段

4、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阶段

1、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①本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②对于团支部推荐的入党对象和未提出入党申请,但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吸收他们参加一些党的活动,使其逐步提高认识,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2)一个月内与申请人谈话,并通知申请人所在团组织(党支部、党小组)

(3)团组织每学期初推优(团支部、团总支)

(4)对于已经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各方面符合条件的同学,要经党小组提名,党支部讨论确定为积极分子,建立《培养考察登记表》,公示一周(党总支)

(5)指定一至二名正式党员为培养联系人,填写考察记录(党支部、联系人)

(6)研究制定下一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党支部、组织员、党总支)[对于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过座谈了解、民主测评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然后重点进行培养教育,发展计划经党支部审查后11月底交报党总支、组织部备案。]

(7)外(函)调形成综合政审材料(党支部)

[①组织积极分子听以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为主题的党课,参加一些党的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端正入党动机;②定期谈话,按时填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③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担负一定的学生工作和群团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和成熟起来;④安排参加党校培训。]

2、确定发展对象阶段

(8)讨论确定近期发展对象(党支部、组织员、党总支)[对于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培训成绩合格,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

(9)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党总支、党支部、组织员)[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座谈前认真审阅发展对象的入党志愿书及有关资料,座谈对象主要有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党员、群众。座谈内容为发展对象的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工作表现、培养情况,有时可找个别人员进行单独了解。是团员的应向团组织征求意见。]

[①培养考察必须一年以上;②个人经历及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清楚,政审材料完备;③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符合党员条件,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素质好。]

(10)公示一周(党支部)

(11)审查有关材料和《培养考察登记表》并报党总支预审,确定发展对象名单(党总支、组织员、组织部)[召开党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之前,党支部委员会对发展对象应该进行严格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是:①审查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是否正确,人党动机是否端正对党在新时间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以及能否正确对待组织的考验等;②审查入党对象本人的经历及家庭、主要社会关系情况是否填写清楚,与组织掌握的情况是否一致,需要进行内查外调的问题是否附带必要的材料,这些材料与本人所述情况是否一致;③审查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记录、党小组或团组织推荐意见是否齐备,是否符合有关要求;④审查入党介绍人填写的意见是否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委员会认真研究,讨论其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有关材料是否齐全、完备,经集体讨论认为合格后,即可提交党支部大会讨论。凡经支部委员会审查认为不合格的,不能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在召开党支部大会之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提前报告上级党组织,并通知支部每个党员和发展对象,以及列席会议的人党积极分子和有关人员,确定召开支部大会的时间、地点和议程等。

]

(12)教工发展对象报党委组织部预审(组织部)

(13)发放《入党志愿书》(组织部)

(14)填写《入党志愿书》和自传(申请人、介绍人)

3、预备党员的接收阶段

(15)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准备(党支部、介绍人)[①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同其谈话;②审查《入党志愿书》填写情况和有关情况;③介绍人向党支部汇报情况;④支委会讨论,确认合格再提交支部大会;⑤决议(草案)。]

(16)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党支部)[①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②发展对象宣读志愿书,向大家汇报有关情况;③介绍人发表意见;④支委会报告对发展对象的审查情况;⑤大会讨论,党员发表意见;⑥党员表决,作出决定;⑦支部负责人宣读支部大会的表决情况及通过决议(草案);⑧发展对象发言,表明态度; ⑨填写支部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决议。]

(17)审查材料;与发展对象谈话(党总支出、组织员)[①向预备党员介绍党支部情况,提出要求。②编入党小组参加活动。③填写党员登记表。]

(18)党总支两周内审查(批)(党总支、组织员)[召开党总支委员会审批,对支部上报的发展对象,党总支要集体审批。要坚持五个不批:没经过1-2年培养、考察不批;入党动机不纯、觉悟不高、信念不坚定不批;不懂和不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不批;没有政审和政审不清不批;若有问题需进行调查而未及时上报调查结果的不批,时间超过六个月应退回支部,重写《入党志愿书》。

]

(19)审批后一周内报送材料,组织部审查盖章,交“发展党员一览表”;教工发展对象由组织部在三个月内报党委审批(组织部、党总支、组织员)[党总支审批程序①组织员汇报谈话情况,发表意见或看法;②总支委员会讨论;③表决,形成决议;④党总支书记填写审批意见;⑤组织部审查盖章后,总支下发“接收预备党员通知”。]

(20)下发接收预备党员通知、预备党员须知(组织部、党总支)

入党宣誓

4、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阶段

(21)组织培养教育考察(介绍人、党支部)[①党内基本知识教育;②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③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④预备党员每季度书面汇报一次。支部派人审阅思想汇报,介绍人每半年向支部汇报一次继续教育考察的情况,并形成文字材料;⑤支部根据介绍人的文字考察材料和预备党员的书面思想汇报,每半年讨论一次,并填写考察表一次;⑥与预备党员谈话,指出不足,促其改进。]

(22)预备期满前15天提交转正申请,期满前一周进行公示(预备党员、党支部)

(23)审查预备期材料,征求意见,准备决议草案(组织员、党支部)

(24)党员大会讨论(党支部)[①预备党员汇报预备期间的情况,提出转正申请;②介绍人发表意见;③支委会介绍考察情况,并发表意见;④大会讨论;⑤党员表决,通过支部决议(草案);⑥填写决议。]

(25)党总支审查(批)(党总支)

(26)一周内报送材料,组织部审查盖章,交“转正一览表”;教工预备党员转正由组织部在三个月内报党委审批(组织部、党总支)

(27)下发预备党员转正通知,归档(组织部、党总支)

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三者有什么区别?

申请人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凡符合党章第一条规定,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的人(一般应书面申请),均称作“申请人党人”。

经党小组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研究同意,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篇5

中,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党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与每一个党员密切相关。广大党员应该深刻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与权利,把握其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认识其重要意义。在工作

(一)党员权利

党 员权利,就是党章规定赋予党员参与或从事党内某种事项或活动的行为权力及享受的相应利益。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体现,是党员发挥自身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 件。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l)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二)党员义务

党员义务,就是指党章规定的要求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党员义务是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是合格的党员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的内在动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篇6

要认真学习并全面理解党员义务和权利,党员义务和权利的每一项规定对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员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从而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首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是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更是党员全面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党员只有认真学习,提高素质,才能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这一先进思想武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从而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当然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只有提高我们的个人能力,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的发展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在履行党员义务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要做到对同学、对他人极端热忱。广泛团结同学,尽自己所能热心帮助同学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同学服务。与同学互教互学,在学习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积极向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联系同学,在政治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最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第一,认真阅读党的文件和党报党刊。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己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及时纠正自己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行,并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第二,经常忠实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以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导,共产党员决不能对党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括动,更不能对党组织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和小集团活动。第三,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要经常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诚心诚意地争取和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同志对自己批评、教育和帮助。

劳动权——是权利还是义务? 篇7

我国《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以上是我国现行宪法中对于劳动权的性质的重要条文, 直接规定了劳动权在我国公民权利体系中的性质——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重性。这种双重性中权利属性当是毫无争议, 唯其义务属性并无定论。这种义务究竟是法律上的义务还是道德上的义务,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而似乎我国对于公民的义务的研究, 并不够深入, 在宪法中的规定也过于笼统, 所以对于劳动权义务的内容也没有很清晰的规定及解释。相对于劳动权的义务属性, 我国对于其权力性倒是在其余宪法条文中有所反映。

我国宪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43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45条第3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2,3,4]

以上几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权的权利属性。既然劳动权是一种权利, 那保障这种权利的正确实施, 相对的就是国家义务。但是按照定义, 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 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换句话说权利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使与否的。然而由于义务与权利不同, 它不能根据主体的自主意愿而放弃, 所以造成了我国对于劳动权属性理解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 也是我国劳动权两重性定义的矛盾。

二、我国对劳动权属性理解的背景

我国1954年宪法第91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可以看出我国1954年宪法在规定时候并没有体现出劳动权的两面性, 而仅仅规定了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劳动权的保障。而正因为我国当时仍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活动和人才的培养等都经过国家的安排, 所以不需要对劳动权本身做出进一步理解。从实际上说, 并没有切实地体现出劳动权身为一种权利的自主性。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培养、分配方式, 经过三大改造之后, 进行了公社运动等共产主义形式的尝试后, 终于确定了一套针对岗位培养劳动者, 并且保证其不会失业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劳动方式。这样既使得有能力的劳动者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位, 又可以保障劳动者不会失业。但是, 同时, 这也就使得劳动权越发成为了一种义务形式, 劳动者本身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没有在劳动权中体现出来。到了1975年, 75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第27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以这种形式将劳动权规定在宪法中实际上已将劳动权视为一种法律上的义务来对待了。在78年宪法中又表述为, 劳动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至此, 业已在宪法中实际规定了我国劳动权的义务性。

这种规定是借鉴了苏联36年宪法对于劳动权的定义。其中对于劳动权, 苏联法学家认为不仅仅是个人的权利, 而且应当是对于社会的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等经济现象的一种责任。这就导致了这种无法通过自主权来选择放弃的责任说, 将劳动权赋予了义务的属性。我国法学家, 显然支持这种说法, 在我国宪法学教科书中, 就以此为蓝本, 阐述我国劳动权的义务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所规定的劳动权, 大抵都遵从此说。

其理论渊源, 究其根本, 是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上, 对于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两分法而来, 具有浓厚的阶级属性, 与社会主义国家提倡的阶级斗争的政治主张息息相关。因为资产阶级被认为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主人——无产阶级劳动者进行剥削, 从而不劳而获的取得剩余价值。故而, 将劳动权, 赋予了义务属性, 以期消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应该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将劳动权规定为一种义务, 显然并不合理。就宪法本身而言, 应当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 而不是政治倾向的一种宣誓。有鉴于此, 对劳动权进行规定为义务既不公正, 也不正当。

三、对于劳动权性质的探讨

关于劳动的性质问题, 我国在此方面并没有形成多数意见, 但是, 笔者认为, 对于劳动权性质的探讨应当回归法律本身。如果认为劳动权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义务属性, 那么应当明确其究竟是哪一种性质的义务。

假设劳动权属于道德义务的范畴, 那么作为对最低限度的道德的保障, 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 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而根据法律所调整的对象的含义, 可知道法律对人的调整仅限于交互行为当中所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事项。而个人劳动与否的选择, 并不必然对他人造成法律意义上的利益的变动, 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会。所以法律是否有必要以限制其行使权利的自由的方式, 来进行规定有待商榷。

假若劳动权属于法律义务范畴, 那劳动权的行使必然会引起相应法律关系的变动, 同时对他人相应的权利造成影响。可是事实情况如上所述, 基本上并非如此。况且, 对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应当有相应的规范予以矫正。但倘若真如此规定, 就构成了国家强制劳动的行为, 不仅与法理有违, 也与我国签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原则相左。

仅就劳动权本身而言, 权利义务的两重性已然构成矛盾。权利的最大特征就是意味着自主权的自由, 可以经由主体的意愿而放弃, 这刚好与义务的内容相反。所以如果说某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的话, 那么就必须明确什么情况下体现的是权利属性, 而什么情况下体现的是义务属性。例如受教育权, 在九年义务教育情况下, 被认为是不可放弃的义务。而其他情形则可以放弃, 不存在同一时间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情况。

所以, 笔者认为, 应当在宪法下次修改的过程中, 对于劳动权的属性问题, 应当进一步的进行规定, 根据现实情况, 确定劳动权究竟属于权利还是义务, 抑或在何种条件下表现为权利或义务。

摘要:我国宪法对劳动权的规定, 是具有两重性的, 规定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本人从劳动权的性质角度入手, 对我国几部宪法对劳动权的规定, 及其背景进行探讨。并通过对现行宪法关于劳动权的规定的分析, 认为这种笼统的说法并不确切, 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及调整。

关键词:劳动权,性质,宪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

[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3]李景森, 贾俊玲.劳动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浅谈编辑的权利和义务 篇8

前不久,笔者曾写过短文一篇,题目是《编辑的权利》,主要从6个方面谈了编辑在加工整理稿件时应该行使的几种权利。另外,其中有一段写的是引进版权的问题,我这里想再多说几句。在涉及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时,我们往往把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行的图书贸易,也叫做“引进”或“输出”,似乎有些不妥。什么叫“引进”?就是把国外的东西引到国内来,这叫“引进”;什么叫“输出”?就是把国内的东西卖到国外,这叫“输出”。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都是自家人了,也能叫“引进”或“输出”吗?过去,我们把兄弟省(市、区)之间的图书贸易叫做“重印”。如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亲亲的一家人,还谈什么“引进”“输出”,这不是显得有点儿见外了吗?更何况,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什么要分里外呢?在这方面,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做得不错,他们把港澳台地区的电影纳入了评奖范围。电视剧评奖差一些,出版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认为。虽然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但编辑遇到此类问题,也应该行使自己的权利,把差错改正过来。前些时候,我在2008年第6期《出版科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作者路小静)。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在取得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业界深思的现象: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仅仅表现为对外版权贸易量提高了,但主要贸易对象是港澳台地区。”你说,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请示上级吧,来不及了;自己拿主意吧,又做不了主,因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明文规定。在审稿时,我也遇到过这类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和作者商量,将此类语句删去,一来避免犯政治性错误,二来自己心里也舒坦。有人会说,上级主管部门都这么做了,你一个小编辑管那么多干嘛!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显你有多能!我倒没多大能耐,但话不能这么说,我是编辑,就要负起编辑的责任,这有错吗?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想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能否明确下文,在以后涉及“引进”或“输出”版权时,不要再提港澳台地区了,特别是形成文字时,尤其要多加注意。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未能在那篇短文中对编辑在什么情况下无权擅自修改作者的稿件这个问题展开来谈。

同时,权利与义务是相随的。既然你行使了编辑的权利,那么相应的义务业也应该履行。所谓“为他人做嫁衣”,服务就是你的本行。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编辑无权擅自修改作者的稿件呢?

一是作者预先声明过的,编辑在审读稿件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能不改的则不改。但是,稿件中的确存在问题的,编辑应及时提出来,请作者自己去修改。或者,由作者提请编辑来完成。我在编辑时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所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

二是学术性的稿件,如果只是文不通、句不顺时,编辑在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可以作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使之文通句顺。如果是学术上的问题,编辑就应该主动向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请作者考虑或者修改。这时,编辑切不可擅自修改作者稿件,这样做既侵犯作者的权利,又费力不讨好,更何况你的修改未必比作者高明,甚至还可能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三是文学稿件,如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编辑在加工这类稿件时,一定要通读全部作品,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你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提出修改意见,让作者心服口服,从而对你刮目相看。编辑切不可自以为是,在未经作者授权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擅自修改作者的稿件。试想,既然作者能写出这方面的作品,那他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要比编辑多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即使编辑学的也是这方面的专业,而且看出了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让作者自己去修改,切不可干那些越俎代庖的傻事。

四是科技性的稿件,包括工业、农业、医学类等。这类稿件,由于专业性强,一般情况下编辑很难修改,只能是提出意见让作者修改。即使是提意见,有些编辑也难以胜任。原因何在?不是编辑不想认真审稿,而是他审读的稿件并不是与他所学专业对口。这样一来,编辑就需要根据稿件所涉及的内容,读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书籍,让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编辑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些这类书稿的出版情况,或者是此类文章的发表情况,酌情而定。如果决定出版(或发表),你就应该向作者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这时,你学的新知识就派上用场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谈到的稿件,只是笼统的提法,如果细分的话,可分为以下两种:1、为报刊社提供的稿件,俗称“文章”,一般短小精悍,多则也就万把字;2、为出版社提供的稿件,俗称“书稿”,少则十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前者由于文字短小,编辑容易把握,看起来也不太费事。后者就不同了,一部十几万或几十万字的书稿,够你看一阵子了。与此同时,编辑还要对全书的表述内容、结构体例等,进行全方位审视,大到政治倾向,小到文字差错,马虎一点都不行。所以说,编辑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你觉得你权力很大,掌握着稿件的生杀大权;殊不知,还有你的上级主管部门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轻者,通报批评,公布图书质量抽检情况;重者,党纪、政纪处分少不了,出版社能不能保住牌子,也还是未知数。

总之,编辑的权利可大可小。所谓之大,就是说编辑掌握着稿件的生杀大权,套用一句时髦的说法,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所谓之小,就是说编辑的权利有时小到只能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而已,余下的就是作者的权利了。编辑想擅自修改作者的稿件,对不起,没门!你这是侵权!

不过,话从两头说。有时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未必都是对的,那就应该尊重作者的原创,不必再固执己见。有时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正确的,而作者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怎么办?这时,编辑就要拿出有理的证据说服作者,让作者心服口服,最终同意你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作者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对稿件作出修改。那好,对不起您了,请拿回您的稿件!这是编辑的权利,谁也无法剥夺。

但是,我们要切记,这类杀手锏轻易不要用,一来伤害作者的感情,二来影响自己的声誉,于他于己都不利!

说完编辑的权利,我们应该谈谈编辑的义务了。上面曾说过,权利和义务是相随的,你既然有了权利,也该尽尽义务了。

比如说,你有选题策划的权利,可选题策划出来后,总得有人去执行吧,这就是编辑应尽的义务了。首先是搜集信息,与此类选题有关的信息都得搜索;其次,就是物色作者,如果是丛书,你还得物色一个领军人物。

又比如,选题通过论证后,你得物色一个合适的作者帮你完成这个任务,这就要看你平时的积累了。犹如伯乐寻千里马一样,你的千里马(作者)在哪里?如今,由于图书市场的千变万化,出版的砝码逐渐加重在读者这一边,编辑们都晓得,读者是上帝!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市场的繁荣。但是,作者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视。试想,没有了作者这个源头,哪有清清活水而来。不过,作者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高水平的作者写出的东西就有市场,读者就买账;低水平的作者写出的东西,你费死力气也白搭,它就是一块顽石,你再怎么雕琢它,它也不会变成一块璞玉。

上一篇:标准审计意见下一篇: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