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示例(通用9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正确认19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三个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纸的用途以及有关纸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纸的用途和纸的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课下搜集各种各样的纸;搜集有关纸的知识。
教师准备有关纸的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谈话引入
1、师生互相交流自己拿来的纸的名字。
2、学生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纸的文化。
3、教师读课文。
很自然的用谈话引入,让学生轻松的进去学习的状态,为很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5、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6、小组互相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是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读课文。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便”、“骨”、“改”、“钱”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课内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关纸的常识下在小本本上。
2、办一次有关纸的板报。
文本细读 ( close reading) 被英美“新批评”派奉为圭臬。虽其流于形式主义, 但也给我们该怎样阅读作品带来不少启示。“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 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去探索另一个或为熟悉或为陌生的心灵世界。”基于此, 让我们通过文本细读, 向伟大心灵靠近。
一、篇名释义
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题目, 但文中再也没有提及一个“药”字。“药”一出场, 就退了场。字面意义上的“药”虽然退隐, 但“药”的幽灵却一直在文本中、在作者的世界里, 在读者的阅读中徘徊。可以说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 需特别提起同学的注意。鲁迅的目的何在? 就如阅读柏拉图对话录, 几乎都写苏格拉底的事, 但在众多对话篇名中真正出现“苏格拉底”字样的只有《苏格拉底的申辩》一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这暗示着柏拉图终其一生的写作都在为苏格拉底辩护。“药”仅仅是“药”吗? 从《呐喊·自序》来看, 鲁迅一生是寻药的一生。起初, 他为了父亲的病指望中医, 失望之后, 东渡日本研习西医, 但在日俄战争纪录片中, 他又看到了有着强健体魄, 麻木神情的众多看客同胞后, 失望之余又把目光投向了文艺, 但文艺又如何呢? 希望本无所谓有, 也无所谓无, 药方的寻求只是反抗绝望罢了。由此看来, “药”在鲁迅的世界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药”作为一种希望, 能对症下“药”时, 药就是良药, 否则就会变为毒药。
在《药》中, “药”到底指什么? 人血馒头, 这是字面意义上的替代。此种替换, 掩藏的是尴尬与断裂。“人血馒头”最初来自一个不明身份的“犯人”, 在康大叔的言辞中明确为“夏瑜”, 最后转为深层次隐喻“启蒙、拯救”。血作为夏瑜生命的象征, 作为他拯救社会的“药”, 在小说一开始就终结了。“药”在夏瑜这里, 是“革命”, 是“启蒙、拯救”的隐喻义, 而在华小栓、华老栓那里, 则是治疗身体疾病的“药剂”。“药”与“人血馒头”在特定语境的重叠, 意味着言辞背后深层寓意的消解, 从精神的药剂到医治身体病症的药剂, 启蒙者想给的东西, 却是被启蒙者不想要的, 这一转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讽。刽子手是以杀人为职业的, 是靠革命者的“血”赚钱为生的, 所以他是卖“血”者, 也是卖“药”者, 康大叔就属此类。
从“药”的简单释义, 我们发现“药”既是希望, 也是绝望, 鲁迅对“药”功效的存疑, 也意味对启蒙的反思。
二、开篇细读
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这是《药》的开篇。鲁迅为何要以此开头, 它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写吗?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 都止步于此。大凡经典作品, 都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冰山一角的显现自有其深意, 就如山水画中的留白。阅读的行为, 其实就是挖掘其深层意蕴, 寻求作者的微言大义的过程。
如卡夫卡的《城堡》开头:
K. 到达时, 已经入夜了。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连影子也不见, 浓雾和黑暗包围着它, 也没有丝毫光亮让人能约略猜出那巨大城堡的方位。K. 久久伫立在从大路通往村子的木桥上, 举目凝视着眼前似乎是空荡荡的一片。
城堡的隐, 城堡方位的不明确, “空荡荡的一片”, 一切都预示着城堡实质上的虚无, 作者通过这样的叙述, 其实已经告诉我们: K. 是永远也进不了城堡。
亦如高中课本中卡夫卡另一杰作《变形记》开头:
一天早晨,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人的异化, 世界的荒诞, 一开始便定下了基调。
华老栓与夏瑜在刑场的相遇, 但却不相见的事实, 正是被启蒙者的麻木愚昧与启蒙者的清醒孤独真实写照。他们虽同处一空间, 但启蒙主体与启蒙客体的沟通却无法达成。开篇描写, 实质上已经告诉我们: 启蒙被悬置了起来, 启蒙是无效的。
三、枯草意象
在过去《药》结尾的教学中, 我们主要把目光停在了“花环”和“乌鸦”等意象上。这可能源于鲁迅《呐喊·自序》中曾写道: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先生扔下这块香蕉皮, 我们顺势踩上后, 当然也是溜得自得其乐。既然“花环”是曲笔, 那么我们为何还要盯着“花环”一直不放? 还有没有其他意象昭示了鲁迅的复杂情感?
通过文本细读, 我们发现了“枯草意象”。“枯草意象”出现在作者对坟地的自然景象的描述中。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枯草”首先让我们想到了鲁迅的《野草》。他在《野草题辞》中这样写道:“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 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生于坟墓的枯草, 无疑是特定场所的野草中的特例, 是先生自爱的野草, 而不是粉饰地面的野草。那么, 在文中“枯草”意指什么? “枯草”所在场所是“坟地”, 周围是“死一般静”, 其“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的形象特征, 这一特定意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关系。启蒙者的孤独, 被启蒙者的冷漠麻木, 营造出的正是这样的情境。
通过对鲁迅《药》的简要读解, 我们意识到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作者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教师的世界、学生的世界, 同时交织出现, 文本意义的生成也在相互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实现。阅读的行为, 基于成见的不可避免性, 只有不否认作者意图, 不割裂读者感受, 回到作者, 回到文本, 也只有以此为原则的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当前的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大多以单元的形式来进行安排和教学,譬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田径蹲踞式跳远单元等等。借助于单元的形式,教师将某一项目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同时为这些内容安排一定的学时数,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较为系统学习和掌握某一具体的内容,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能够比较好地学习掌握一条线上的内容;缺点在于过份渲染了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的相似性,难以使学生认识到各个体育项目之间的共通性。
笔者认为在普通中学教育中过早为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分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不可能对身体具有绝对的好处,基础教育中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多更全面的体育技能与知识,这为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身体姿态的正常发展、体育认知的多样发展提供最强劲的动力。
二、对旋转的综合分析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自身的教学中开创了以项目技术原理或是项目特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并将其命名为“技术原理单元教学”,以旋转为例:
1、什么是旋转
在学习体育中的”旋转“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旋转”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旋转的异同。
我国古代书籍资料中对于“旋转”的解释非常丰富。“旋”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旋入雷渊。—《楚辞·招魂》。(注:旋—转也); 鲵旋之潘为渊。—《列子·黄帝》。(注:旋,谓盘旋也);周旋序顺。—《国语·周语》。(注:周旋,容止也)
“转”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注:转动—回还也);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注:摇动、飘荡也);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注:转—回旋、缠绕也);
通过对以上注释的提炼,我们能够将旋转一词的含义归纳为:盘旋、容止、回还(环)、摇动、飘荡、回旋、缠绕。在审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将会得到很多原有认识之外的信息。
数学中的旋转:数学中对于旋转的定义为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并且“旋转”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定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对于自转的认识: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
综合上述的三类概念,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我们能够明确一点,那就是运动中的旋转基本上都会产生位移,也就是偏向于自转。
2、体育运动中旋转的分类
旋转主体的分类:第一类是施力者自身的旋转,包括体操中的大回环、托马斯全旋、旋转;花样滑冰中的旋转、跳转;体育舞蹈中的旋转;跆拳道的旋转踢;武术中的旋转踢和旋转打;篮球中的后转身运球;足球中的马赛回旋;投铁饼时候自身的旋转;采用旋转式技术投铅球时候自身的旋转等等。第二类是施力主体对施力对象施力后由施力对象进行的旋转,这主要是自转,包括篮球投篮、传球时候球的旋转;足球传球射门时候球的旋转;排球跳发球时候球的旋转;乒乓球的旋转;网球的旋转;台球的旋转;双手掷实心球的旋转;投铅球时候铅球的旋转;偷铁饼时候铁饼的旋转;掷标枪时候标枪的旋转。
旋转产生致力因素的分类:施力者自身的旋转的致力原因一般为主动发力和摩擦力结合、作用在器械上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旋转的致力原因都是施力者与施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三、教学示例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示例。
1、运动器械的准备
运动器械的准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必须是较为常见的;第二个原则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玩起来的(以学校的运动条件是可以进行开展);第三是在以具有同类技术或运动特点的多个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其他特点的运动项目,以此来进行更好的识别和区分技术特点或项目特点。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篮球、排球、足球、实心球、铅球、飞盘、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在这其中,排球是有可能旋转也可能不旋转的,而羽毛球则是不具有“旋转”技术属性的,其充当混淆学生映象和帮助学生区别运动特质的角色。
2、让学生自由挑选并展示
在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的时候,教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第一选择要么是自己最为擅长的,要么是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学生在展示运动方法与运动技能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将该运动的特质表现出来,同样对于这样的运动也有较深的了解,这就对下一步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特质进行总结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在学生自由选择运动器材并进行了展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该运动的运动方式和规则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对于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的了解并不深,这里仅要求做一点最基本的介绍)。第二个方面是展示一些该运动的技术。第三个方面是对该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和器械运动特点进行简述。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对于引导和指点过程中度的把握要做到“引而不牵”和“点而不破”。
4、学生互相交换运动器材并尝试练习
学生在互相交换运动器材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同样是自由交换,大部分学生会较为主动去交换到同样是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是喜欢的运动项目,只有一小部分交换不到自己理想的运动器材。
第一第二次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学习积极主动的一类,他们是接下来进行总结的主力军。未能选择到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生,他们因为行动不够迅速而导致未能如愿,只能将就选择,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类学生进行总结,因为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运动项目,他们只有去观察那些玩得好的学生是怎样玩的以及根据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来琢磨,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印象必然是深刻的。而那些无所谓选择何种项目的学生,则就是体育学习中的“后进生”,教师此时更需要关注这一类学生,积极进行激发和引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练习,在跟随教师一起学练的过程中,这一类学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会较为投入地进行相关的尝试,全新的尝试带给他们全新的感受和认识,能够比较好地刺激他们的学习欲。
5、组织学生再次总结
在经历了二次选择尝试之后,学生们对于运动项目的感受进一步提升,此时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好几种,第一种是依靠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预设的总结内容有学生自己说出来;第二种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出几个动作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进行点题,譬如教师要求选篮球的学生做一下投篮动作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求选足球的学生做一下颠球和斜向脚面内侧传高远球、要求选乒乓球的学生对着墙拉几板弧圈球、选实心球的学生掷两下、选排球的学生做几个发球,然后指出器材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从而引出“旋转”这一关键词。
在明确了具有“旋转”的共性之后,教师再来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们思考旋转如何而来,并请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示范和解答。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以旋转原理所进行的专题体育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将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相同点进行总结,并由此举一反三扩展到诸如“鞭打”、“滚动”等运动特质的学习上面,有利于学生更深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主学练,有利于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终身体育运动。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影响蒙汉通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这一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变量:①某一个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②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③户主的年龄;④户主的文化水平;⑤职业;⑥户口类型;⑦是否移民;⑧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⑨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⑩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 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谈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内蒙古赤峰地区 分析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
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③—⑩,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村,乡,旗的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调查问卷:(略)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调查时间计划: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
调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
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
总结与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
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属于横向研究)
示例二:越轨行为研究(属于纵向研究中的追踪研究)
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
1、调查题目:美国城市中吸大麻者的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吸毒者的调查建立一种“如何称为吸毒者”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了解吸毒者的情况,并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现实意义,对于认识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理论设想:心理学家常以个人心理特征来解释越轨行为,但本研究的设想是越规行为的产生是人的一系列社会经历连续作用的结果,人们在这些社会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观念,认知和情景判断,他们导致了特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因此应当以个人的社会经历来解释越轨行为。
2、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纵观研究(追踪研究),个案研究,理论性研究。
调查方式:实地(个案)研究 调查方法:无结构访问法,长期观察。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主观理解法。
3、调查范围:美国某一城市 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个人
4、抽样方案:
以所认识的几个吸毒者为首批调查对象,然后由这些吸毒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吸毒者,在调查第二批,第三批„„共调查5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非概率抽样或滚雪球式的抽样).5、调查内容:
询问吸毒者的吸毒经历,如何开始,中间经历那些过程,现在是什么状况,吸食量开始是多少,中间是多少,现在是多少,都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过戒毒,兜售那些因素影响才开始吸毒的等等。
调查提纲:根据以上内容自由交谈,根据录音或回想做详细的访谈纪录。
6、调查场所:由被调查者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场所和时间接受访问。
时间计划:在第一次访问之后,间隔几个月或半年后再访问一次,共访问两次获三次,调查时间大约一年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课题组有3人,每个人负责自己的调查对象,贝克尔在调查研究报告中对50个个案的共同特征进行了归纳,概括出称为吸毒者必经的三个阶段:(1)学习吸食大麻的方法(2)学会体验吸食大麻的效果(3)享受吸食效果,他由此抽象出三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概念: 接触——体验——享受。这三个概念科描述许多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并且可以建立一种“社会习得”理论。以此来反驳某些心理学家用“个性”理论或“先天倾向”理论对越轨性所做的解释。
(一)基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行为跟进研究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概述
研读即钻研阅读,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钻研阅读,并围绕教材教学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教学行为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和作为。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行为。由行为主体以及与行为主体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行为的总体所构成。
研读教材教是教师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教材,是吸收,是内化,而教学行为则是输出,是达成。两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教师应基于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读,探索跟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观察、诊断学生学习行为以修正自己的各种行动与作为。但我们了解到的现状:目前教师关注教法的很多,关注教材的则很少。基于以下四点我们提出本课题:
1.基于非作课状态下“重教法 轻教材”的教学现状
反思教师平常的教学,在非作课情况下,对于教材的例题走马观花式浏览过,并没有挖掘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练习更是如此,每道题按顺序走过场,答案正确就收场,并没有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进行随堂听课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学目标定位过难,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教师要求过高;有的教学行为明显不恰当„„种种现象,皆因教师对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不明确,对具体教材设计意图不了解。如果教师对教材没有认真研读,没有深刻理解,没有与作者情感相通,就不会有教法上的合理的组织与运用。古人云:“教学三句禅”——“千法万法,钻研教材第一法”,这句话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基于教师对数学教材内涵的忽视
为达到使学生“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的学习目标,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不断改进,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和数学综合素养的总指导思想。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作为一个教师,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是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成为教材编作者的知音,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构建起一座相通的桥梁,形成学生内心与教材编作者真正共鸣。
3.基于教师非得当的教学行为思考
21世纪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知识层面的拓宽,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与作为可能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而基于教材研读角度来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少而又少,或者说教师并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教材语言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而面对教师对他们情感态度关注不够,对生理与学习节律漠不关心,他们从心底发出无声的抗议,他们的眼神充满期待。我们能否以研读教材为手段实现得当的教学行为?
4.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性思考
根据布卢姆和卡罗尔两人的研究,有人把决定学生课堂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五点: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四)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
(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前四个因素都是从学生方面来说的,而第五个因素教师的教学质量,实际上就是指教师依据既定学生的以上四个方面 1的状况以及教材的内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转化为得当教学行为。
(二)本课题的理论背景略述
1.有效教学论
加涅认为把那些能够明显改变学习过程的外在刺激和学习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区分为教学的连续阶段,是合理的。教学只不过是由教师对这些外部事物的计划和控制所组成,带着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去计划、设计、选择并监督这些外部事物的安排。
2.教学行为论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行为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乃是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结果的活动总和,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
3.科学教育理论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有着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科学教育理念给我们教师启迪,如何通过合理途经实现科学教育?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来源于教学实践,思考于教学现状,因而原有教师对教材研读与教学行为分别已有一些经验与总结。如斯苗儿老师就曾作过《新教材研读的策略》讲座,对教材的研读已提炼出四个策略:依据教材目录知识体系;依据例题知识点;依据习题匹配性;依据呈现方式。但没有系统地解读和剖析小学数学教材。另外张建琼教师曾著《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月发表,她从教学行为的结构看,由教学行为的施行者、教学行为的施行过程、教学行为的结果等组成,认为这三者是教学行为的最高结构层次。从施行者层面上可静态与互动行为;从施行过程的层面上分为目的和活动过程。还有李雪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阐述了“行为”定义,认为从教学行为存在的方式来看,教学行为又可分为外教学行为和内隐教学行为。
(四)有关本课题的原有研究基础简述
本课题负责人曾承担过浙江省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策略》优秀结题,对数学教学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作了初步研究,研究成果获台州市一等奖;曾承担过台州市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情感控制的探索》优秀结题,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调控策略作了研究,研究成果获浙江省二等奖,台州市一等奖;曾承担过台州市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并获优秀结题,对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有效反思策略作了研究,已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本次将对教材的系统研读,并根据教材的内涵来转化成得当教学行为,即教材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架构,作深入研究。现本课题已通过专家的引领与论证,产生出了大量的思维碰撞,研究计划已初步形成。
二、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体验性原则。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中介,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教与学活动进行体验。
2、自主性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机制,使全体学生都成为体验的主体,确立学生地体验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和保证学生体验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3、相融性原则。建立发展学生目标机制,将“以教定学”与“以学定教”有机结合,将教师调控与学生表现状态有机结合。
(二)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不是对已有理论的图解式演绎;它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不是对具体做法的写实式描绘与罗列。因此,本课题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
指导,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然后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教材研读跟进教学行为的策略。“观察”是一种外分析,“体验”是一种内分析,“反思”是一种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过程。因此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反思每一堂课教师都要认真反思:我对教材的理解到位吗?这样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
(2)他人监督不定期地互相听课、评课,集体交流、评析、改进策略。
(3)学生协助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让实践与理论有机统一,做到教学相长。
(4)召开“研究沙龙” 即阶段性召开研讨会,集体交流、评析、跟进教学行为的策略。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因素,总结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全面系统地剖析小学数学教材。
2.基于教材的研读与剖析,追索教学行为跟进的策略,掌握教学中教师修正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设想
(一)非作课状态下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归因分析
1.非作课状态下数学教师阅读教材情况调查
2.非作课状态下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归因分析
(二)相同教学内容下研读与粗读教材所产生的不同教学行为对比分析
1.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行为比较分析
2.临课实施行为比较分析
3.反思与评价行为比较分析
(三)数学教材研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研究
1.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步骤
2.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方法
(四)《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剖析
1.《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内容剖析
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特点探究
3.《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与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
(五)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研读策略研究
1.教材内容整体性研读
小学阶段的内容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本课题试从这四个领域,将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中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作系统整理,并形成学习内容结构表。
2.教材编排意图研读
根据教材的系统研读,整体性的了解,及结构表的分析,将对教材编排的意图进行研读,询问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他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编排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发展?教师应注意什么?
3.教学例题与练习配置研读
教学例题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研读教材例题的优势,以及值得商榷的理由。再将练习配置进行研读,从专项练、基础练、综合练、发展练、创新练五个角度思考,并形成每册配置表,并对部分练习提出不足之处,以及调整方案。
4.低、中、高学段学习材料的差异性研读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材的处理也一定必有差异之处,研读教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注意什么?
(六)基于教材研读的教学行为跟进研究
1.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行为跟进研究
根据教材的研读,先得益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如何反映到教学设计上,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怎样依据教材而进行设计与调整,以及材料的提供等方面作研究。
2.临课实施行为跟进研究
如果将教学设计作为前馈,那么临课教学则是实施了,在教学时,教师会有一系列依据教材而改善和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举措,如:临课诊断行为、调控行为、媒体应用行为、课堂教师的内隐行为等等,本课题将对它们作细化研究。
3.反思与分析行为跟进研究
“反思”是信息加工与输出的过程,教师对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即根据观察体验,进行分析、归因,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本课题研究时,将对卷面如何进行教材理念进行命题策略,并依据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方案作研究。
4.整理与评价行为跟进研究
整体材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薄弱行为,而事实上有着良好的整理行为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它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减少很多的弯路,本课题将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跟进自己的整理行为。而评价行为则有很多教师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总结,而我们则是依据教材内涵角度来研究如何跟进自己的评价行为。
五、研究成果表达形式。
1、教师参与活动的材料汇总。
2、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学习体会等。
3、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10——2008.11)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分析论证,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2008.12——2009.1)初步实施阶段。制订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开始初步实施,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具体的指导,以便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9.2——2011.8)全面实施阶段。在前阶段基础上全面实施修改后的研究方案;组织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每月开课一次、记录课堂实况、教学反思、撰写教学个案等,形成具体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阶段(2011.9——2011.10)总结阶段。交流、调研和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条件分析
1、已取得一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原课题组承担的省重点规划课题《数学课堂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研究》已优秀结题,并获台州市成果一等奖,对情感水平分类、学生课堂表现状况、基本模式、各级情感水平调控策略作了初步研究,本课题将对教师行为作深化研究。
2、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6名教师中有3人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3、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学校于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单位,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教育科研气氛浓,教师热情高。自1998年至2008年,课题组老师共负责了8项市课题的研究,其中5项获优秀结题;参与了20多项课题的研究,其中优秀结题的9项。
参考文献
1.张建琼 《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2月
2. 顾明远 《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
3. 斯苗儿 《新教材研读的策略》 讲座2007年10月
4. 谌业锋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
5. 胡继渊沈正元 《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5期
6. 皮连生
一、组织机构:勒流职校团委。
二、活动目的:
1、隆重纪念五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2、以合唱比赛为契机,弘扬传统音乐,展示艺术精品,培养青年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努力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
三、活动主题:“唱响青春,超越梦想”
四、活动要求:
1、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合唱,要求13、14、15级在校班级全员参与。
2、要求:
1)必唱曲目:《国歌》、《校歌》二选一;
2)自选演唱曲目必须是适合合唱的励志向上的歌曲,主要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民歌等各类健康进步的歌曲。曲长不超过5分钟。
五、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合唱总动员”。下发活动方案,设计、张贴活动海报、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公告与广告,各班上报曲目并进行排练。(3月初至4月初)
(二)第二阶段:“五四合唱比赛”。全校各班最后通过合唱比赛评出一、二、三、参与奖。
比赛时间:20xx年5月4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6:30;
比赛地点:体育馆
注意事项:请参赛班级提前3个节目排队准备,因为后台位置有限,请在舞台下面的右侧(面对舞台)排队;比赛完毕的班级请直接走下舞台,按顺序走到自己班级所在位置就座,不用在后台排队。总的原则是:右上左下(面对舞台)。
评分项:音准节奏(40分)、技术技巧(20分)、精神面貌(20分)、服装(10分)、艺术性(10分)
六、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2名,参与奖3名。
七、奖金分配
一等奖6名:xx元×6名=xxxx元
二等奖12名:xx元×9名=xxxx元
三等奖18名:xx元×12名=xxxx元
参与奖6名:xx元×3名=xxx元
海报设计奖:xx元×5名=xxx元
奖金总计xxxx元
评委:5人xx=xxxx元
舞台布置、宣传标语等:约xxxx元
全部费用共计约xxxx元
八、其他
活动策划:
会场布置、座位安排:
舞台布置:
奖品奖状:
音响设备:
司仪选拔及培训:
评委:
统分:
摄影摄像:
现场投影:
媒体报道:
1. 示例演练教学法
示例演练教学法主要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 将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它是一种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示例演练教学的提出经过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新明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教授的长期合作研究,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当代发展特点进行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其理念强调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应该靠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明确了实践学习的作用。
2. 中职学生学习现况
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有关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包含了目前我国主要的应用软件类, 涵盖范围较广, 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于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化、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较低与课程目标标准相差较多、教学内容繁多, 学生学习时间压缩以致授课课时不足等问题。随着新时期我国新课改的推行, 中职计算机教学也应当作出相应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培养更具市场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学习的现况, 示例演练教学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工具。
3. 示例演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示例演练教学是将例题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讲的目的是“练”, 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实际例子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再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习能力, 巩固学习知识。下面将以“文本框”教学案例为例子进行分析。
(1) “文本框”在word中的运用教学案例。该教学案例以外部参照法为分析法, 以office2007专业基础课为依托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本次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使用word2007的相关知识技能。首先,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当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通过认知类教学、动作技能类教学以及情感类教学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工作, 令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 教师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安排,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划出学习层级, 分层学习划分重点, 层级之间相互联系使学生有次序地掌握知识, 有利于简化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使学生基本了解word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工作界面的使用技巧, 并对相关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最后, 要进入重点教学, 也就是关于文本框的使用。通过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文本”组中的“文本框”按钮、可以进行已有样式和横排竖排文本框的使用和插入工作。通过设置文本框的颜色与线条、大小和版式以及对文本框快捷菜单的熟练使用, 实现对文本框格式设置的练习。利用文本框相关链接工具完成文本框链接设置。要使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也要做到与之前所学相联系, 在复习的基础之上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 在示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 试验完成后进行指导并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 加深学生的印象。
(2) 示例演练教学法的意义。通过以上的案例讲解, 我们可以了解到示例演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 示例演练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教学模式, 活跃了课堂氛围,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示例演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采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了示例演练教学法的优势, 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利于培养社会型应用人才, 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梅.示例演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1 (88) :20—23.
一、班级职务
1、值日生:负责擦黑板,午餐盛饭和打扫,以及下午放学后的卫生打扫。
2、班长兼纪律班长:负责纪律登记;早读,课前、午间纪律管理等,并将各班干部汇报信息,核实积分登记,及时汇报老师。
3、学习班长:负责作业登记收发,监督组长管理组员,及时汇报给老师。
4、卫生班长:负责组织教室里一切卫生清扫、擦拭和公共物品保管工作。
5、体育班长:负责体育课或其他室外活动前的集合整队。
6、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登记作业情况及时汇报给学习班长。
二、加分制度
1、晨读:7:40开始并认真晨读的同学+1分,升旗仪式准时参加的+1分。
午间:中午能安静看书做作业,不说话不走动。被表扬的同学+1分。
课前:铃声响,回座位。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等。表现优秀者+1分。
2、课堂:课上不说悄悄话,坐端正,两手放桌前,不随意走动;积极发言+1分。
3、作业:得到“A+”并能全部正确+1分。
4、值日:值日生认真完成各项值日工作,黑板整洁干净 +1分。
5、课间操:认真,规范,不说话。表现优秀者+1分。
6、友爱:不欺负他人,团结同学,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1分。
7、集合:快、静、齐。不说话不做小动作。一直坚持到最后的+1分。
8、进步:每次测试有进步的同学+1分。
9、小助手: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纪律,提醒同学不讲话+1分。
10.测试:每次测试90分以上的+1分,95分以上的+2分,考100分的+3分。
11、荣誉:凡被校长或其他老师表扬,全班+1分;个人被表扬的+1分。
12、卫生:打扫卫生的小组成员认真清扫教室并经过班主任检查认可的+1分。
三、减分制度:
1、晨读迟到者-2分,升旗仪式迟到-3分。
2、课堂纪律:上课迟到、早退,课上随意下位、站起、说话的-1分。
3、作业没有完成的,没有及时交的,或者完成不工整、不干净的-1分,答案错误的-2分。
4、课间在教室内追逐打闹,上完厕所在室外逗留,不注意安全的同学-2分。
5、随意扔纸屑或者垃圾的,被发现课桌周围地上有垃圾的-1分,并且当日需要帮助卫生小组完成打扫教室卫生工作。
6、午餐和值日生打扫卫生速度、质量不高的,任务没有完成的-1分。
7、被纪律委员或者是老师批评记下名字的-2分。
8、穿戴:除去每周三,其他时间没穿校服的,课间操不穿校服的-1分。
9、零食问题:带零食、吃零食的同学一律没收,并-1分。
10、两操:集合散漫,做操不认真,说悄悄话-1分。
11、午餐路队和放学路队,集合的时候和前后左右同学说话的-2分。
12、在黑板、墙壁或课桌上乱写乱画的-1分。
13、物品摆放不整齐的,衣服、水杯没有按规定位置摆放的-2分。
三、积分兑换制度(仅供参考):
1、累计4个积分:可兑换1支铅笔,累计6个积分:可兑换1个作业本,累计8个积分:可兑换1次不打扫卫生的机会,累计10个积分:可兑换1次不写作业的机会,累计12个积分:可兑换1周班长体验机会。
累计15个积分:可兑换1个文具套装,累计20个积分:可兑换1节课外活动机会,2、本积分兑换制度会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兑换物品。
3、积分最多的同学期末还能获得班级的各项评选。
newmaker
大飞机复合材料的应用
国外大型军用、民用飞机中复合材料构件的比重迅速增加,波音787的复合材料构件已占结构重量的50%以上,A350复合材料构件将占结构重量的52%,俄罗斯开发中的MC21,复合材料用量也将占结构重量的40%~45%,A400M军用运输机上复合材料用量已达结构重量的35%。
国内ARJ21复合材料用量不多,大型结构件仅在方向舵上采用了复合材料。大飞机正在研发过程中,考虑到当前和飞机生产出来后(至少7~8年后)的国际水平,参照国外的A380、波音787、A350、A400M、MC21等大型飞机,以及国内设计能力、试验能力、生产设备条件和工艺水平等,大飞机上复合材料构件占结构重量至少应不低于25%,达到舵面或机翼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水平。而对舵面或机翼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造,当前最有优势的制造方法就是自动铺带技术。
自动铺带技术的发展
所谓自动铺带技术,就是采用数控铺层设备,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手段实现复合材料预浸布、带的连续自动切割和自动铺放。主要工作过程为:将复合材料预浸料卷安装在铺放头中,预浸材料由一组滚轮导出,并由压紧滚轮或可随形机构压紧在工装或上一层已铺好的材料上,切割刀将材料按设定好的方向切断,能保证铺放的材料与工装的外形相一致。铺放的同时,回料滚轮将背衬材料回收。
自动铺带作为典型的增料加工成型技术,其成型设备的制造技术涉及机电装备技术、CAD/ CAM软件技术和材料工艺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可实现:
(1)最大限度地利用单向预浸带(优于手工铺层采用的预浸布),并可减轻结构重量;
(2)可更自由地设计铺层,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性优势,在应力梯度和应力异常的区域选择性铺放补强,实现了整个结构的零剩余强度;
(3)提高工作质量和铺放效率。
采用该技术,可提高复合材料裁片外形、纤维方向等几何参数的精确度和铺叠位置、方向、角度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了人为铺放产生的偏差,如产品出现缺陷的几率大、零件制造质量重复性差、质量分散性大,以及尺寸精度和铺放位置准确度不能满足大尺寸、高精度零件制造的要求等问题。采用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可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幅度地节省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可以实现整个结构的零剩余强度设计,结构重量大大减轻。
自动铺带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由Boeing、Cincinnati Milacron、Hercules等公司联合开发,已经经历近40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较先进的公司(如Boeing公司、AIRBUS公司、ECF公司等)在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中均已广泛采用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技术。采用该技术制造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已安装于现今生产的许多型号飞机上。
目前,美洲、欧洲、亚洲的几十家制造商在应用自动铺带技术制造复合材料结构。空客法国Nate工厂中,现有十几台铺带机在生产线上运行;空客德国Stade工厂有一条4台铺带机组生产线;空客西班牙的Illescas工厂有6台铺带机在运行;日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等也已应用了此项技术。
虽然国内自动铺带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技术研究和设备研究方面也已有一定的成果,国内自动铺带技术也不再是空白。从2004年开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航空材料研究院联合开发自动铺带设备,完成了小型铺带机的研制,并应用于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研制;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与Forest-Line公司合作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机的调试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望在“十二五”实现应用,可以满足小曲率大型壁板类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国内开展自动铺带技术研究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包括铺放机构、数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等研究工作。
2007年,哈飞集团从西班牙M.Torres公司购买了一台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机,并已开展了复合材料自动铺带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将在2010年初与空客公司合作,进行A320方向舵前、后梁的生产。该设备采用龙门式结构,主要包括带装夹和释放(开卷)系统、衬纸带回卷系统、带缺陷检测传感系统、带对中和导向系统、切带系统、铺带和压实系统、工作区域安全系统、铺带监控系统、带卷装卸系统、工装定位及自动补偿系统等。
(1)该设备具有自动切割与自动铺放未经固化的树脂基单向纤维带功能,能够在模具上自动铺放多层平面和曲面的复合材料零件。
(2)该设备在铺层时能够对铺层路径进行手动和自动设置,自动功能具有最佳的铺层路径,每层带可在±90°之间采取任意角度和任意方向的铺放。
(3)能够铺放复杂切割路径的铺层和零件局部加强铺层。(4)铺带机构能按零件程序顺应形面,以可控制的压力将带平顺铺放和碾实、无褶皱、无气泡和具有程编规定的带与带间隙。
(5)所铺带宽规格分为75mm、150mm和300mm三种。
舵面或机翼铺带制造方案设计制造原则
设计理念:在复合材料结构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穿设计与工艺制造一体化、并行工程的设计理念,使复合材料结构件在设计、分析、成型、装配、检测、使用、维护和修理等各环节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设计手段:采用数字化的设计手段,保证设计数据是唯一的产品数据源,实现复合材料构件100%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适宜采用专用设计软件FiberSIM、CPD、COVERS等。
制造方法:应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自动铺带机、自动下料机、热成型设备、柔性复合材料专用切钻设备和大型C扫查设备等)符合复合材料自动化低成本化制造趋势,由此可以保证复合材料结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并能提高产品性能、设计许用值和劳动效率,减轻结构重量。选材方案
材料体系选择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础,涉及到承载和使用功能要求、工艺性、成本、使用经验和供应渠道等多方面因素,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国外主要的几种铺带预浸料见下表。
国产的CCF-1碳纤维,树脂可选择北京航空材料院或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生产的环氧或双马树脂,可供选用的树脂按固化温度分类,有中温固化(125℃)和高温固化(180℃)两大类。机翼翼盒典型设计结构
为了便于采用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在设计上最好避免使用蜂窝结构。因此在结构设计时,主要采用层板结构,但层板结构抗弯性能不好,为提高层板结构抗弯和抗扭能力,需要采用加强筋类结构来提高结构的抗弯、抗扭能力强度。通常在翼盒段结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上整体壁板,带有开口的下整体壁板、前后梁腹板、端部密封肋、加强肋和普通肋。各梁腹板和肋上都可采用加筋方式以增加强度。各零件独立制造后,再装配成为整体盒段。各主要零部件均可采用复合材料设计。
整体壁板采用铺带的蒙皮与预固化的长桁共胶接成型技术。目前有2种方案可供选择:格栅式整体壁板和长桁加筋式整体壁板。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前者成型难度较大,但用在油箱区密封性较好;后者成型相对简单,但与肋连接时蒙皮表面会有很多连接件,进而降低了油箱密封的可靠性。制造方案
制造技术主要采用自动铺带技术、自动剪裁技术、热压实技术、共胶接或共固化技术等;而固化主要采用传统的真空袋热压罐法;切钻采用复合材料专用铣床及柔性装夹技术。
工装类型主要有壁板蒙皮的铺放成型工装,蒙皮壁板的共固化或共胶接成型工装,梁、肋的热成型工装、成型工装。蒙皮壁板切割可采用专用切钻夹持工装或采用柔性夹具,而梁、肋不适宜采用柔性夹具夹持,最好设计制造专用夹持工装。
上述的设计方案可最大限度地采用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无论是蒙皮、加强筋,还是前后梁、肋等复合材料设计的零件,材料铺放都可以用铺带机来完成。但是由于铺带机结构上的限制,只能适宜铺放小曲率零件,而对于加强筋、梁、肋等零件,一般截面为T形、I型或U形,零件截面尺寸小,且存在大曲率R角,铺带机无法在T形或U形上模具上直接铺放。因此,对于蒙皮类零件和梁、肋等零件,在造型过程上有些不同,蒙皮类零件造型可以直接铺放完成,梁、肋等零件造型需采用其他方法间接来完成。
上下壁板制造过程一般包括长桁造型、蒙皮铺放、蒙皮长桁组装、固化、切钻、外形尺寸检测、无损检测等。上下壁板的成型过程分3步进行:
第一步,制作长桁。可用大型通用平台,在平台上铺带,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铺层,用自动裁床按长桁尺寸剪裁,一次可剪裁多条长桁,再用热成型工艺分别造型;
第二步,蒙皮铺放。由于蒙皮曲率较小,可直接采用自动铺带机铺放在成型工装上;
第三步,蒙皮长桁组合成壁板。长桁定位放置在蒙皮壁板的共固化或共胶接成型工装上,无论格栅式整体壁板还是长桁加筋式整体壁板都可通过共胶接或共固化技术成型。
然后,将组合后的壁板和工装一起送入大型热压罐加温加压固化成型。脱模之后,需去除无用的产品余量,一般采用五轴铣床和柔性夹具系统(或硬夹持工装)切边和钻孔。然后进行外形、尺寸的无损检测;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装配。经过这一个复杂的过程,即完成了自动铺带复合材料壁板的制造。
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示例】推荐阅读:
滑轮教学设计示例09-18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09-29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05-25
变色龙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01-07
家庭消费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05-26
债券和商业保险教学设计示例一07-1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示例二10-13
服装设计专业简历表格示例12-23
制定设计方案教学设计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