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大气专题训练(精选8篇)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顶顶大名的小提琴家耶!B.一篇题为《题纲挈领有效复习》的文章这样说道: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大的方面。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单位加强自身建设的整改意见,虽然洋洋洒洒数万字,但是缺少的就是立杆见影的措施和办法,虚化的东西太多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等量齐观
万家灯火
马首是瞻
跋山涉水
B.义无反顾
半途而废
毕恭毕敬
辰钟暮鼓
C.一应具全
峰回路转
横征暴敛
见异思迁
D.图鼠忌器
雷厉风行
临渊羡鱼
少不更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告罄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小荷尖角 竭泽而鱼
C.狂躁 露马脚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赝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络 里程碑 顶顶大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 百叶窗 戳力同心 疾风知劲草 C.词藻 实名制 仗义直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 A.般配
掉书袋
好高鹜远
文过饰非
有志者事竟成 B.寒暄
俯卧撑
既往不咎
厉行节约
事实胜于雄辨 C.厮杀
故纸堆
炙手可热
稗官野史
英雄所见略同 D.安详
连锁店
循私舞弊
轻歌曼舞
万变不离其宗
D.融洽 众生相 融会贯通 口惠而实不至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应运而生
文意枯索
心惊胆战
去粗取经
B.婉然可见
无垠空间
卖弄技巧
虚实相生 C.空中楼阁
轻鸢剪掠
吞言咽理
凌风出尘 D.婀娜娇羞
洞悉一切
不勘重负
咀嚼再三 8.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烟霭
A.戏谑
A.福祉
A.涕泗
9.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糟蹋
副食店
流连忘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装祯
暴发户
稍安勿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萎靡
工夫茶
常年累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斡旋
勘误表
指手划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0.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B.座右铭 B.伤脑筋 B.百叶窗 B.推销员
C.目不遐接 C.裨官野史 C.辘辘饥肠 C.斩钉截铁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D.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1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宋祖英在钢琴演奏声中缓缓地从舞台下方升起,与8名小演员深情演唱《爱我中华》。
B.“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进行“地毯式”检查。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D.检出病因对症下药,比稀里糊涂乱吃药合算,而且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眈误病情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病入膏肓
功亏一匮
B 哀声叹气
犯而不较
一筹莫展
要言不烦 C 如雷贯耳
融会贯通
额手称庆
高屋建瓴 D.饮鸠止渴
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曲突徙薪
13、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A.7月20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公众关注的杭州“5.7”彪车肇事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一审被判有期徒刑3年。
B.继“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26日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又出现了70余米塌方险情,有关方面连夜组织抢险工作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置疑:两列车为何同现车站?是信号还是制动失灵?撞车列车为何到站不停?
D.湖南人身上积淀了祖辈们传下的“霸蛮”的刚硬特性,而近代的湖南人又把这种蛮劲与胸怀天下社稷民身的情怀联系在一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16.下列各旬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60年来,长沙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长沙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
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
D.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参考答案】
1.C 2.A(B.晨钟暮鼓;C.一应俱全;D.投鼠忌器。)3.D 4.C(A项“好高鹜远”的“鹜”应改为“骛”;B项“事实胜于雄辨”的“辨”应改为“辩”;D项“循私舞弊”的“循”应改为“徇”。)
5.D(A、鼎鼎大名;B、戮力同心;C、仗义执言。)
6.C(A山青水秀—山清水秀;B喝采—喝彩;D精美绝仑—精美绝伦)7.C(A去粗取经—去粗取精;B婉然可见—宛然可见;D不勘重负—不堪重负)8.C(A.遐—暇;B.裨—稗 常一长;D.艰—坚)9.A(B装帧,少安毋躁C“功夫茶”“长年累月” D“指手画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0.D(A组:蹋—塌 B组:幅—辐 C组:倍—辈)11.D(“眈”应为“耽”。眈,注视;耽,沉溺。)
12.C(A功亏一篑B 唉声叹气
犯而不校D.饮鸩止渴)
13.B(“彪”应为“飙”或“飚”;“置”应该为“质”;“民身”应为“民生”)15.C【解析】C。缘份一缘分 14.D 【解析】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一、按版块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建构重组
1. 依据课本框架,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能选择新的视野,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 同时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
2. 采取主体串联法,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政治生活》主要主体。政府: (1) 性质、宗旨, (2) 职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对人民负责原则——三条表现, (4) 依法行政, 科学民主决策——原因、意义、要求, (5) 自觉接受监督——意义、机制、体系, (6) 政府的权威。
公民: (1) 地位——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珍惜选举权, (4) 民主决策——方式和意义, (5) 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6)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三大原则, (8) 与政府的关系。
共产党: (1) 性质、宗旨、地位——原因, (2) 执政的实质——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 执政方式——具体内容, (4)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公平问题、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问题、金融问题、中日关系等形成相应的知识整合提纲。
质量问题: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3) 信誉和形象, 正当竞争, 经济效益。 (4)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 诚实信用原则。 (6)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安全权) 。 (7) 国家的宏观调控。
价格问题: (1) 市场形成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也影响供求。 (2) 价格的作用。 (积极、消极) (3) 市场经济的法制。 (4) 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 公平的原则,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 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中日关系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开放等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日本否认、歪曲历史, 置中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不顾, 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违背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势必给双方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中日之间国家利益的相悖决定了二者的摩擦;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日本单方面行为使中日关系紧张不利于中日经济发展, 违背了当今时代主题, 势必受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弃。 (3)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和有条件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的观点, 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4. 依据课本框架, 将相近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经济学常识》中相近的知识点整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修1) ;自由贸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及其评价。
二、抓核心知识, 突破重点
高考政治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三、提升四种应试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什么)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 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 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 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证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 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1) 区分“角度”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 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
(3) 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 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什么)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调动知识:搜索知识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 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 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何答——即表达能力)
(1) 描述: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是什么?怎么样?) 。描述事物的能力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2) 阐释: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为什么?怎么做?) 。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要求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何答好)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太过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同学们记不住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是因为复习面过大,且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有人认为,如果不做全面复习或不做足够的练习,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巩固地理知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复习任务,更不利于集中学习某部分知识。例如,在复习气候特征时,这部分知识点较多,很多同学进行复习时,往往希望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希望了解全部的气候类型的特征。
2.复习难度分配不合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个班级中,成绩自然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第二轮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复习难度和范围不当或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复习难度过大,一些基础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如果难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从而使复习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起到巩固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的作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很多教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辅导时都将这部分内容定的难度过大。他们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讲解很简单的知识时,往往还讲解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的知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自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产生畏惧心理,在课下进行自主复习时选取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辅导资料。显然这不利于第二轮复习作用的发挥。
3.形式单一,第二轮复习目标模糊。
传统的复习形式主要是书面的习题练习、口头告知复习内容等。在实际复习中,书面的习题可能会存在数量过多、难度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课下复习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第二轮复习距离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有些同学还没有紧张感,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复习任务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这一阶段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复习内容、进度、步骤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没有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致使复习效率低下。
二、以气候特征为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1.气温。
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细节上的集中整理,应先将“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因,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候类型”确定为复习目标。首先,我们要清楚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垫面中又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记忆。其次,在选择复习难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合理选择高中低不同难度的试题。复习题的选择要注重质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度也要按照同学们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安排。
2.降水。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第二轮复习中不会有更加细致的知识解释,所以复习范围和目标也与第一轮复习不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层面的知识,清楚下垫面因素中还包括海陆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按照往届高考题中的考点,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另外,高考试题设计形式新颖,经常利用数据或者图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查。我们要清楚,无论命制的题目形式怎么变化,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在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上。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至关重要。
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
1.对下列图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
2.(08资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3(08吉林)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_______;声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人们利用声能传递_______来清冼钟表等精密机械。答案:振动
能量
4(08云南)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各种乐器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 C.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08淄博)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75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6(08广东)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C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7(08钦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
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
8(08佳木斯)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答案;次声波;振动
9(08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
10(08荆州)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1(08黄冈)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同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12(08青岛)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13(08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75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4(08鸡西)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答案:次声波 振动
15(08梅州)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答案:振动;音调;能量
16(08孝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17(08河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8(08武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9(08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8无锡)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375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20(08淮安)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21(08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22.(08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
23(08襄樊)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4(08太原)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答案:信息 振动
25(08河南)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375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26(08佛山)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而发声: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_____;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________的缘故
10.So difficult I find it(解决这个问题)that I decided to ask my
teacher for advice.(work)
第二节:写作
90后出生的学生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令人担忧。假如你是90后出生的学生,请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以”Do trust us—a generation born in the 90s”为题写
一篇英语演讲稿,以消除人们的忧虑。
面临更多的升学和就业烦恼,所处环境竞争更
90后的境遇
加激烈。
1、注重自我,轻视合作,……
人们的忧虑
2、缺乏毅力,容易气馁,……
3、盲目追求,渴望成名,……
敢于挑战,……
我们的长处
(请考生联系自己拟定内容,再列举两至三点)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在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演讲稿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及本人姓名。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Do trust us—a generation born in the 90s”.Living in an environment full of fiercer competition, we, a generation born in the
90s, are faced with more problems in entering higher schools and getting employed.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第一节:完成句子
1.Take part in
2.making/having made so foolish/stupid a mistake
3.we would have got lost
4.W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5.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6.that the war had ended
7.where I was brought up
8.will deal better with
9.did we express sympathy
10.to work out the problem
第二节: 写作(one possible version)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we are developing our special manners and values, which has raised people’s concern.They worry we care too much about ourselves and are un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which makes it hard for us to achieve success in whatever we do.Besides, they consider us as lacking in determination, and this is what it takes to do any job well.Without it, we may easily give up in time of difficulty.They are also concerned that we are so eager to win instant fame that we follow fashion blindly,which will in turn ruin our values and future.However, we, a generation born in the 90s, have our own advantages despite some weaknesses.Firstly, we have the courage to meet challenges and take risks, which helps realize our dreams.In addition, we are quick-minded and creative.We can do our work more efficiently.Yet, we still need to learn more from those experienced.Please do trust us!
1.(2016浙江选考10月,6)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后听到石头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A.25 m B.50 m C.110 m D.150 m 2.(2015浙江选考10月,4)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3.(2016浙江模拟4月,7)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约为()
A.1 m C.0.4 m B.1.25 m D.1.5 m 4.在平直公路上以一定速率(约为5 m/s)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为车和人总重力的,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车和人的总质量约为100 kg)()
A.0.1 kW B.1×103 kW C.1 kW D.10 kW 5.2014年9月22日,林清峰代表中国举重队出战韩国仁川亚运会男子举重项目男子69公斤级的比赛,并且拿到了金牌。比赛中,林清峰第二次试举,他成功举起187公斤杠铃,历时约3 s,则林清峰在举起杠铃过程中的平均功率是()A.一百瓦左右 B.一千瓦左右 C.几千瓦 D.几十千瓦
6.建筑工人正在高楼上砌砖(如图),手滑不慎使砖块掉落,发现2 s后砖块落到地上断成两块,则估计此 楼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
A.5 m B.10 m C.20 m D.40 m 7.(2016—2017学年浙江杭州五县高三上期中,3)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b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约等于()
A.B.C.D.8.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牵引功率达9 000 kW,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300 km/h,则新一代高速列车沿全长约1 300 km的京沪线从北京到上海,在动力上耗电约为()
A.3.9×104 kW·h B.2.7×106 kW·h C.2.7×104 kW·h D.3.9×106 kW·h 9.学校为创建绿色校园改装了一批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技术参数如下: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单晶硅光电转换效率为18%,得到的电池功率为100 W);免维护蓄电池(60~250 Ah/12 V,充电效率为80%);照明时间(4~12 h,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阴雨天可连续工作5~7 d);光控时LED照明恒流输出功率(15~60 W);其他辅助系统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2小时,光电系统可吸收太阳能为4.0×106 J B.LED照明5小时,照明时恒流最多输出电能为1.08×106 J C.利用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充满需要的最长时间为30小时 D.利用免维护蓄电池给60 W的LED供电,最长时间约为50小时
10.(2017浙江湖州高三上期末,19)某小区的物业公司为了让业主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在小区电梯里张贴了禁止高空抛物的宣传海报,如图所示。
(1)请从物理学角度指出该海报表述中的错误;
(2)求一块质量为0.3 kg的西瓜皮从离地20 m的八楼窗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落地速度(空气阻力不计);
(3)若某次高空坠物事故中,从监控视频中用软件测出坠物在落地前最后40 cm竖直下落的时间是0.01 s,请估算坠物大约从多高处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答案:
1.C 解析 用估算法,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5 s的速度大得多,可以忽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由自由落体规律得h=gt2=×10×52 m=125 m,则选C。
2.B 解析 高铁在隧道内运动时,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该隧道长x=vt=×20 m=1 200 m,选项B正确,A、C、D错误。
3.B 解析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为v==5 m/s,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1.25 m,B正确。
4.A 解析 自行车的运动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的动力F与阻力Ff是一对平衡力,则F=Ff=mg=20 N,骑车功率约为P=Fv=100 W=0.1 kW,所以选A。
5.B 解析 举重时,杠铃上升高度约为h=1.6 m,举杠铃看作匀速举起,上举的力约等于杠铃重力,即F=mg=1 870 N,举起杠铃过程中所做的功约为W=Fh=2 992 J,平均功率约为P=≈1.0×103 W,所以选B。
6.C 解析 砖块的运动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公式h=gt2,得h=×10×22 m=20 m,故选C。
7.C 解析 第一位同学松手时木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题知道木尺下落的高度为h=a-b,设下落时间为t,则由h=gt2得t=,故选C。
8.A 解析 列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为 t= h 在动力上耗电约为
W=Pt=9 000 kW× h=39 000 kW·h=3.9×104 kW·h,选项A正确,B、C、D错误。
9.C 解析 光电转换电池功率为100 W,2小时可吸收的太阳能为100×2×3 600÷18% J=4.0×106 J;LED照明5小时,恒流最多输出电能为60×5×3 600 J=1.08×106 J;利用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充满需要的最长时间t=12×250÷100÷80%=37.5小时;利用免维护蓄电池给60 W的LED供电,最长时间约为250×12÷60=50小时。故选C。
大气环境命题的形式多以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运动;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和天气系统图为背景,考查天气变化过程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或者以天气形势图与区域图相结合,综合考查大气运动和天气现象;以图表或以气候、环境等热点为背景材料的形式考查大气成分变化、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等;或者经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方式及灾害性天气现象等现实生活实例为背景考查相关知识;近年来,有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的趋势,但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及影响因素始终是高考的热点。
二、核心突破
考点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在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2.三种辐射最强时间不同:太阳辐射在地方时12点最强,地面辐射在地方时13点最强,大气辐射在地方时14点钟最强,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3.白天三种辐射同时存在,夜晚只有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
例1 2010年4月冰岛火山大爆发,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气压升高
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地表空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增多
解析 火山灰的存在增加了固体颗粒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导致气温降低。
答案 C
考点二 热力环流
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高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空气的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近地面空气上升向外流出,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高空空气扩
散方向][近地面空气扩散方向][受热][冷却][等压面]
1.热力环流的本质内涵。热力环流的本质是所考察的两地点有温差,理论上两地点之间有温差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温差大小不同会导致热力环流强弱不同。
2.热力环流的应用尺度。对热力环流的应用考察一般着眼于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近年来倾向于考察林地与坡地,湖泊(水库)与湖泊(水库)周边等,这一原理的应用本质上就是看考察地点之间有没有热力性质差异,且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大的比如季风环流,小的比如海陆风。
3.热岛效应强弱的影响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大小,有利于温差变大的因素热岛效应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具体来说:一般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大于夏季;无风天气下大于有风天气下;连续晴朗天气下大于连续阴雨天气下;城市中心有湖泊或城市绿化规划合理(或绿地等植被覆盖率高)大于城市中心没有湖泊或城市绿化规划不合理(或绿地等植被覆盖率低)。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例2 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小于冬季;午后小于夜晚;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大;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答案 D
1.气压带和风带的有效记忆方法: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总是相间分布,高低压相间分布,风带的具体风向用偏转规律画出。
2.信风与干燥的关系: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由于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燥。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暖流洋面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等地。
3.气压带和风带构成全球大气环流的核心意义: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与阳光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严格一致,即12月22号到次年6月22号一直向北移,6月22号到当年12月22号一直向南移动。
例3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 盛行东南风
C.20°N ~30°N 盛行西北风
D.30°N~40°N 盛行西南风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
C.甲表示 9 月份、秋季
D.乙表示 1 月份、冬季
解析 1.图中纬度为北半球,气压带南移,说明北半球为冬季,故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表示1月份、冬季;乙表示7 月份、夏季。
答案 D B
考点四 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气压中心的形成与位置:地表差异导致的热力差异是气压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复习时要能进行知识迁移,在复习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时要注意与区域地理的位置结合。
2.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成因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季风就是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和热力差异叠加形成的,不能完全分开,但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为主要原因。
3.冬夏季风强弱差异比较:东亚地区冬季西北风强于夏季东南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冬北风;东亚冬季西北风强于南亚冬季东北风,南亚夏季风势力具有突然增强的特点,东亚夏季风则逐渐增强。
考点五 天气系统判读
1.锋的判读与天气
(1)根据符号判断冷锋、暖锋
图1中的符号表示冷锋,它由一条基线加上小三角形组成(往往两个为一组),而且基线的位置表示锋线的位置,小三角形的方向指示锋前,即图中A处为锋前,B处为锋后;图2中的符号表示暖锋,它由基线加上小半圆组成(往往两个为一组),而且基线的位置表示锋线的位置,小半圆的方向指示锋前,即图中C处为锋前,D处为锋后。
(2)根据天气图判断冷锋、暖锋
在图3和图4中,根据锋面坡度、冷气团移动的方向、雨线倾斜方向、雨区的位置、云系形状和高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出冷锋和暖锋。
图4中的冷气团被迫后退,在锋面下部形成了一个局部的环流,这是暖锋独有的特征;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和气压差异较大,形成的大风使雨线倾斜,从图中可以看出雨线都向锋前方向倾斜,因此图3的锋前为暖气团判定它为冷锋,图4的锋前为冷气团判断它为暖锋。
图3中雨区的位置主要在锋后,据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可判断其为冷锋;图4中雨区的位置在锋前,根据暖锋的降水在锋前,可判断它为暖锋。
(3)根据天气过程来判断冷锋、暖锋
[天气过程&冷 锋&暖 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低压、高压判读与天气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流方 向&垂直
方向&上 升&下 沉&水平
方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中 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对我
国的
影响&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3.锋面气旋的判断与分析
(1)锋面位置的判读:锋面往往与低压槽重合,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冷暖气团在此相遇;而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可能在此相遇,不可能形成锋面。
北半球锋面气旋天气状况
(2)锋面类型的判读
①找槽线: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冷气流(冷气团),从则从偏南方吹来的暖气流(暖气团);
④定旋转方向(知冷暖气流谁主动向谁移动);
⑤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主动向东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例4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
(1)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
A.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B.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
C.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D.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2)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种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a)( )
解析 (1)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云层增加,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气温较高。(2)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A为高压脊,B为低压槽,C为高压,D为平行的等压线图。
答案 (1)C (2)B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面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5.据图6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0届江苏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项活动的开展
()
A.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D.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2010届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2010届江苏海安中学、南外、金陵三校调研测试)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王濛敢打敢拼,英勇顽强,成就了2010年冬奥会的“三冠王”,不仅发扬了奥 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4.(2010届江苏盐城第二次调研)“„„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是 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2010届江苏徐州第一次调研)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
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C.具有求同存异和减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7.(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8.(2010届江苏泰州期末联考)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2009年5月23日—6月28日,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首展在台中市展出。展览以“讲·述”为主题,呈现了两岸艺术家在语言方式上共同的文化特征,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建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关于中华文化,以下说法不妥的是()
A.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B.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上
D.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特性
10.(2010届江苏徐州第二次调研)2010年1月1日~17日,中国侨联主办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在加拿大、美国的六场演出,场场成功、场场精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10届江苏无锡质量调研)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12.(2010届江苏盐城第一次调研)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对此认识不确切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13.(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
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霍普金斯的观念中,值得肯定的是()
A.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B.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
C.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14.(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作为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10届江苏盐城第三次调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二、非选择题
1.(2010届江苏镇江第一次调研)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选择题
1、B2、B3、D4、D5、C6、A7、D8、D9、C10、A11、C12、B13、D14、A15、A
二、非选择题
1.(1)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②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展经济,还要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还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政策等。因此命题观点是片面的。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公民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二轮复习大气专题训练】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2-02
二轮复习专题五精12-14
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名著阅读11-24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教案之文言文翻译05-25
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复习10-12
二轮复习秦汉时期10-29
历史二轮复习资料05-24
化学高三二轮复习要点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