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精选10篇)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篇1

转载标签: 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智慧小升初学习方法 分类: 学习智慧方法集家长在指导小学高年段和初中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高效听课方法

转载标签: 教育新知识旧知识课堂弦外之音杂谈 分类: 学习智慧方法集暑假很快就要过去了,很多新毕业班的同学返回到学校课堂。其实每位同学在返校之前都曾做过计划,有几点建议想与同学们分享:

一、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带着问题听课,上课更有针对性,避免分心走神,更容易听懂。

二、上课专心听讲

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常要提问旧知识,这个环节不可忽视。但老师讲授新知识做到边听讲,边分析,边理解,边综合、边记笔记、边划符号,自己的思路一定要跟着老师思路走,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三、积极回答问题

老师的问题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做到快速思考,踊跃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

四、要敢于质疑

课堂上有不懂得地方和疑难的问题要敢于提出,以求得老师积极的帮助。

五、要以理解为主

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对听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

六、要有比较的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一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加强自己的思考,提升认识: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错误。

七、要听懂重要细节

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节扥地方越能学到更多知识。

八、在练习中找规律

课堂练习的目的,重点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灵活运用,在练习过程中找事物的规律,找解题或记忆的窍门,力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九、笔记要讲求实用

十、不要挑剔老师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篇2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 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 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习方法因个人条件的不同, 选取的方法也不同。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 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 因此,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传授新知识是一堂课的重点, 有的老师总喜欢把新授课安排得过于紧凑, 反复讲解, 让学生不停地记笔记, 可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 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 假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关的图片, 在学生看图后, 教师再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进行讲授, 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 理解概念与规律, 根据教材适当地补充资料, 教学就会显得精彩而又灵活, 更见成效。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性质时, 我讲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着归纳得出以下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动手、动口、动脑, 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 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和概括, 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动作。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 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 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稳定的行为特征, 是学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发展学习能力, 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有较大帮助。一个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 当成乐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规范地写、及时检查等, 大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明晰老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 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学会思考,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在一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规范书写、准确计算不容忽视, 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 不图准, 这样是不行的,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 但没有检查的习惯, 甚至不会检查, 这些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 看是否抄错题或数, 运用公式是否准确, 计算过程是否出错, 答题书写是否完整等。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一个人性格的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应该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 调整解答思路, 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因此, 教师要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事实证明, 小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 意志力薄弱等特点, 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在教学总讲一些科学家立志成才, 克服重重困难, 刻苦学习的故事, 从而树立榜样, 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 激发他们学好的信心。动机教育是长期的, 不可能一步到位,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表现出来, 可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 激发可以加强原有的学习动机。我对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并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等特点, 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时, 要坚持持久性,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 制订长久而系统的计划, 认真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 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通过不间断的鼓励、诱导, 使学生乐于学习, 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 我重视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 配合教具演示, 指导操作, 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让学生学得高兴, 增强学习动机。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篇3

一、“小绅士”、“小淑女”科学课堂学习好习惯养成——准备材料的习惯

小学科学课堂是“人人参与”的课堂,要求每一名学生亲自动手,因此,实验材料也就成为高效科学课堂的基本物质保证。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科学课所需的材料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教师必须养成学生课前从生活中准备实验材料的好习惯,这样既能丰富材料来源,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实验视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为了养成“小绅士”、“小淑女”的这一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通过课前组织科学科代表和科学小组长检查实验材料的准备,对准备充分的同学给予表扬并结合学校《我的红豆故事》好习惯绘本进行红豆评价与奖励,同时积极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让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的同学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上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建立栖息地》,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材料,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制作生态瓶,建立栖息地。有的学生带来了泥土,有的带了大塑料瓶,有的带了石子、各种动植物……制作的生态瓶各具特色。通过指导学生思考生态瓶里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它们在生态瓶里更好地生存,并一一进行展示。在欢声笑语中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制作与思考。看到大家积极参与探究的热闹场面,少数没带材料的同学无形中也深受触动,暗暗发誓下次科学课一定要带齐材料。

二、“小绅士”、“小淑女” 科学课堂学习好习惯养成——学会动脑的习惯

有思维的科学课堂才会有品质、有力量。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越热闹越好,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科学课堂才能称之为有品质、高效的科学课堂。

有些课堂学生对参与活动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场面非常热闹,但实验方法和实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目标不强,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动手”与“动脑”脱节。严谨的实验一旦成为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就会仅仅停留在表面,场面热闹而收获不多。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指导学生实验时,尽量培养学生动手前先动脑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先想再做、边想边做,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思考提示。有“动脑”为先导,就可以有效避免“动手”的盲目性,这样,“动手”的条理性和目的性就会随之增强,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如在上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时,在学生实验前先让学生制定详实的实验计划,内容包括小组准备点亮几个小灯泡、点亮的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在连接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准备进行几次实验、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学生经过思考再动手操作,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效率。

三、“小绅士”、“小淑女” 科学课堂学习好习惯养成——谦虚静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为生与生之间互动提供了可能,但小组讨论时往往是组员只顾说出各自想法,忽视倾听别人的意见,讨论结束依旧各执己见。而国外一些小学科学课堂,学生上科学课时总是很安静,说话音量非常小,这既是个人素养的良好表现,也反映了有序的教学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天生就是探究者、倾听者,安静沉稳的心态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更注意养成学生谦虚静听的学习好习惯,通过相互倾听使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科学课堂上,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谦虚静听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保持平和心态,创设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另一方面要在班级建立相互督促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二)》,开星空交流会时给学生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明确提出“谦虚静听要四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听完别人的发言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发言有误时,要学会评价,既不重复他人意见,又要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新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够虚心接受,边听边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谦虚静听要四心”的要求有效进行观星、观月的体会和经验交流。

四、“小绅士”、“小淑女” 科学课堂学习好习惯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始,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对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牛顿就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中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能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地球自转的结论……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观察的对象是一棵大树,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意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观察。因此,这节课我们这样设计:先让学生回忆无意感知的结果,找到观察不全面、不细致的真正原因,再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目的去感知、观察,获得体验并进行对比,形成“观察要有目的”的初步认识,体验到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是真正的观察,才能做到准确、全面而细致。

五、“小绅士”、“小淑女” 科学课堂学习好习惯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探究有时无法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将探究活动延续至课外。刚开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在课外坚持探究,很多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只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经过思考,我们发现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对于学生自愿延续探究活动极有帮助,因此,我们开始注意鼓励并引导学生善始善终地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需要学生对蚕进行较长期的养殖与观察,我们会在课堂上精密组织,建立探究小组,让学生相互督促、帮助,每节课进行汇报,坚持完成一个周期的研究,逐步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但只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就会形成良好习惯,还科学课堂一个“美的世界”!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4

之读书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并给予长时间的坚持来逐步养成学生习惯。

几乎全部新课程改革前沿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衡水一中,衡水二中,他们的教学模式也说明了这一点。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魏书生老师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李镇西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有鉴于此,张庄小学在张校长的要求下,利用一周的时间纠正学生读书的习惯。学生习惯将课本放在桌子上,两只胳膊压在上面,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身体的成长和视力,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要求学生读书时用双手捧起书本,嗓门打开了,身体也因此舒展,精神头也不一样了,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同了。

在这一周内认真观察学生言行举止,灵活处理因纠正学生读书行为而带来的学生情绪的变化,并给予适时指导。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篇5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年时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令孩子终身受益。有句老话:三岁看老,说明的也是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孩子小学入学之初,甚至是提早至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的早教之时,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孩子养成认真、专注、细心的学习习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好奇心重,他们非常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第二是可塑性极强,他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可以很好地按照老师、家长所要求的方法去学习;第三是服从性高,此时他们年纪尚幼,还没有初中生的青春叛逆性,因此能很好地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诲。由此看来,小学时期的前半段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在孩子身上多花些心血和时间,绝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专心学习,心无旁骛

在家中,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与父母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专心写作业,那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怎么可能专心学习。所以家长要加强意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另外,学生在家中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吃零食、看电视等坏习惯的养成。

二、严格作息,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律,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三、独立思考,自我检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整理书包,查漏补缺

我就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1.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7个好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2、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4、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十种方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7

一学习习惯及其重要性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地去完成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形成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一定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行为动作在大脑里形成了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所以, 当人在相同刺激的情景作用下, 就有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自动出现, 人就会自主自动地进行相关动作。也就是说, 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和使用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使其学习行为变得高效、稳固。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 激发学生培养习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在人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也是人获取知识最原始的动力。要让一年级新生对学习习惯产生兴趣并长久地保持和发展。我通过讲故事、课堂游戏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兴趣, 并让他们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学生好好学习, 就要千方百计地注意使学生体验到自豪、欢乐、惊奇、赞叹……以激起学生情绪为核心的情景, 也就是使学生感到易、趣、活。”

2. 在日程生活中注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及早培养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主张, 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 也就是没有养成不好习惯的时候就开始。因此, 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一旦坏习惯养成, 就很难改正过来。

3.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整体培养, 相互促进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有诸多的好习惯需要养成, 如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用餐习惯、生活习惯等。其中生活习惯最为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切好习惯的基础。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粗心大意习惯的话, 培养起仔细认真的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一定要与其他习惯共同培养, 相互促进, 这其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归纳出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较大, 在家里都是宝贝, 所以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较为欠缺, 我通过在班级中举办整理书包、整理文具、按照不同的课文内容准备不同学习用具的趣味比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养成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预先学习, 能够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 找出新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这样就能带着问题听讲、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进行对比, 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预习方式,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小学的课堂式教学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而课堂又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所以需要平时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而专心听讲所指的并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 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它还包含了记笔记,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跟老师朗读, 做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等。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要求, 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词语接龙、举手竞赛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并且课后通过及时检查课堂笔记等方式来发现学生听讲的情况。

3.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才能受到课文中情感的熏陶。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所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及早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拼音的辅助下朗读强调一个“准”字, 要求学生发音准, 不念错, 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 渐渐地让学生养成阅读时看标点的习惯。具体可通过多读法、互读法、比读法、评读法的方式在课堂和课下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儿童最初的阅读应从一些有拼音标注的读物开始的, 教师应在他们选择读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同时老师在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读物的广泛性。童话、科普读物都应接触, 为学生日后在阅读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做积极的准备。

4. 培养学生勤动笔、认真书写的习惯

养成勤动笔, 认真记课堂笔记的好习惯。首先及时的记录课堂笔记是专心听讲的体现, 同时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对其记录, 以便课后找老师课下讲解, 也有助于考试前复习的辅助记忆。另外, 记录课堂笔记也增多了一年级学生写字的机会, 无形中加强了写字技能的训练, 为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提供了保障。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字, 可塑性较大, 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能锻炼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 运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用田字格示范, 帮助学生了解字的比例大小偏旁笔画等。 (2) 自我心理准备。书写前, 学生边背写字歌诀, 边调整姿势, 边做好心理准备, 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书写。 (3) 教师鼓励安抚。书写时, 教师不断巡视。对写字能力强的或因自信心不足而写不好字的学生及时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与鼓励:“看这位小朋友的写字姿势多漂亮!”“啊, 今天那位小朋友的进步真大呀!老师相信你的字会越写越好的。”然后再将他们的作业展示出来, 让大家一起欣赏。对那些做事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教师则轻抚他们的头, 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着急、静下心来。

5.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组织能力上比较稚嫩, 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就直接回答, 由于紧张等原因无法完整流利地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积极提问的办法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 帮助学生克服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此阶段如果养成了回答问题时紧张的习惯, 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甚至与他人的交谈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发言流利、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会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6. 培养学生及时认真复习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需要保持良好的记忆, 而人受制于大脑记忆的特点, 所学知识在一定时间会有遗忘, 所以要教学生养成一个及时复习、定期回顾的习惯, 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牢牢的记忆。特别是一年级的语文课, 需要理解的知识点相对较少, 多是需要记忆的部分, 这部分也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养成及时认真复习的习惯有助于语文的学习。

四结束语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并且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 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定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小学生所面临的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尽早地开展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的道路上掌握“主动权”, 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学习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兴趣

参考文献

[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 1999 (9)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得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信心,而且基本上每门功课也都能均衡发展。而语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则学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没打好,从而影响到其他各门学科。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干扰。据对老师的访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每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提醒。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是一边上课,一边表扬哪些同学认真听,哪些同学发言积极等等。很多低年级家长也反应,做家庭作业时,孩子往往三心二意,边做边干别的事,甚至要家长坐旁边监督才能认真做,否则就不做。同样,在学校里,低段教师也反映,班级中总存在着一些学生也要教师亲自监督才会做作业。

2、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学习基础不好等原因,得不到好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竞争意识,无视学习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老师,家长的要求,学习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喜欢花时间去涉猎课外知识。

3、书写习惯不佳,做作业马虎。调查发现,越是到高年级,书写质量越差,高年级作业量增多了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年级时书写习惯没有养成。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抄写生字时要不笔顺不对,要不笔画不对,纠正其错误之后,依然会再次出现同类的错误,而且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页面不整洁。书写姿势更是让人失望,握笔姿势错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太近,有的甚至整个头都要碰到了作业本。而且不少学生在有格子的本子上会认真书写,没格子时字又变得潦草起来。

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个体差异外,往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来自于教学政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落实不够。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一次冲击、突破和创新。但是,如今新课改中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相差甚远的问题,许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最大的缘由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理念,努力去组织一些花俏的学习活动,一节课“吹拉弹唱”穿插其中,课堂上出现浮夸的现象,而语文最基本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则抛之脑后。

另外,由于课堂评价制度未能及时创新,许多教师还把握不好必要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新课程解读的模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的不协调,使得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依据。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不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就要给孩子一些好的习惯,就要在生活中时刻做出好的榜样;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非常难的。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孩子百般宠爱,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也视而不见,也不会坚持培养,生怕孩子受苦。于是孩子成了两面人,教师在学校里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在家里毁于一旦。

3、教师语文教学研究的浅薄。直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很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课时负担很重,每天少有零星的课间休息或者空堂也都用来批改作业了,很少有时间来好好研究语文教学,每天只知道陀螺一样,完成课时目标,上学生完成多少作业,考什么满意的分数。对于學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改进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分析

1、多元激励,调动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在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原动力,焕发学生”愤、悱”的精神状态,转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都喜欢激励,喜欢别人给他信心。在他成功时积极嘉奖,在他失落时,树立信心。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深化课改,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综合目标。要想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愉悦,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

3、加强师训,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水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品德,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如果学生乐学,那么好习惯的养成就容易多了。如果一个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素质的特点,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来弥补素质的不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向名优教师学习,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力配合,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师坚持不懈提升业务素养,在激励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家校合作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养成学习好习惯的名言 篇9

2)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

3) 人喜好习惯,由于造它的就是本身。——萧伯纳

4) 人生最主要的工作是肯定一个伟年夜的方针,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5)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类习惯又年夜部门是在年少养成的,所以在年少时期,该当出格注重习惯的养成。可是习惯不是一概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毕生受其福,习惯养得欠好,则毕生受其累。——陈鹤琴

6) 肄业的三个前提是:多不雅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7)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长进先念书。——李苦禅

8) 立志宜思真风致,念书须尽苦工夫。——阮元

9) 立品以立学为先,立学以念书为本。——欧阳修

1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1)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叶圣陶

12) 黑发不知好学早,鹤发方悔念书迟。——颜真卿

13)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育起头——巴金

14) 非恬澹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乃至远。——诸葛亮

15) 奋发识遍全国字,立志读尽人世书。——苏轼

16) 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细心,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克不及记,久也不克不及久也。三到当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17)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18) 播种行动,可以收成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成性情;播种性情,可以收成命运。——萨克雷

19) 少成若本性,习惯如天然。——孔子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 篇10

一、教材示范,树立学习习惯榜样

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鲜活、精美的照片,这就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编写的“习惯篇”。从低年段学生日常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到高年段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教材都是通过一幅幅语文生活实践中的形象画面,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范例。如二年级上册的“习惯篇”,安排了5页的彩色插图,其中1至3页插图的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插图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观察第1页上的两幅小图,学生可发现插图分别展示了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的情景,这些学生的朗读姿势都十分规范: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而且个个神情专注,朗读十分投入,让人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两幅图,通过具体的形象,为学生如何进行朗读作出了良好的示范。教师再深入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模仿,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样,后面页码的插图也可通过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图片,点面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榜样示范,既明示了朗读背诵的规范姿势,也暗示了朗读背诵的方法及课外阅读的好处。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学生或专注或愉悦或沉思的神情中,我们仿佛聆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也仿佛感受到阅读背诵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语言积淀,愉悦学生的身心的巨大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图片的示范,能激发学生保持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养成勤于课外阅读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创设情境,还原学习习惯教学

面对“习惯篇”上的一幅幅图画,很多教师都会遇上这样的尴尬:就图讲图,纸上谈兵,费事费力,甚至事与愿违。如何将这些静止的图片变成可视、可感、生动有趣的活素材,让学生欣然接受,从中获得收益进而形成习惯呢?这需要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开发,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资源。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生活相似的情境,营建生活的现场感、真实感,让凝固的、平面的图“活“起来,“立”起来,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顺利地进入“图”,读懂“图”。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在教学“读书要有选择”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知道书的种类有很多,如文学的、科普的、童话的、人物传记的,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喜不喜欢书、喜欢哪些书之后,又用课件展示了书的“多”。一幅幅画面,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书浩如烟海”。紧接着,教师顺情导人:“书,是人类精神的烂漫花朵,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知道吗?当孩子稍微懂事时,犹太人家庭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母亲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书上,然后让孩子去吻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读书的生活是甜的。”在学生受到震撼后,教师指着浩如烟海的书问:“我们怎么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呢?”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书”,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图书”“怎样选择图书”等问题。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可以唤醒学生记忆储备、生活储备,使学生不同的思想、做法在一起碰撞、激荡、补充,从而把一幅幅图还原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只有这样让“图”与学生的生活相互打通,“图”才能“活”起来,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的知识、意义,逐步形成习惯,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强调实践,形成学习习惯意识

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习惯在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习惯的养成贵在“躬行实践”。

学生看懂了图,并不代表习惯就形成了。要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去练、去做,才能逐渐化成他们的相应能力和素质。如教学“使用工具书”,我们可以选择生字较多的篇目,让学生利用工具书,采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等多种查字方法,去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感受学会使用工具书带来的愉悦。又如在教学“勤于收集资料”时,不妨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在老师、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借助图书、报刊及电子阅览室等途径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知识到智能,从技巧到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引导,精心指导,把学生生活的世界变成感受和体验的场所,使课本上的知识灵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导他们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也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学生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才能脱离枯燥、单一,走进一个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新天地。

上一篇:评审专家意见下一篇:端午节作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