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实践报告(精选8篇)
翻译实践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
1.原文与译文按段落对照,即一段原文后跟一段译文。第二部分:
2.翻译报告(采用第三人称行文)2.1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2.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3 Case study 2.4 Conclusion
英译中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E Industry in Hong Kong(节选,约1000
单词)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ndividual MICE segments To lobby and bid for more MICE events to be held in Hong Kong, MEHK has been adopting a tailored-made strategy for each MICE segment.For the meeting and incentive travel segments, MEHK identified short-haul markets as the major targets, namely the Mainland, India, Japan and South Korea.In 2009, MEHK organized 40 activities for members of the MICE sector such as trade shows, trade missions and familiarization visits to foster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local and overseas MICE sectors.In 2010-11, MEHK will ride on the general marketing theme of HKTB, “Festive Hong Kong 2010”, and package new incentive offers to cater to different interests from short-haul and long-haul markets.It will also reach out to corporations of the pharmaceutical, finance and banking, and education sectors so as to generate more business leads.For the convention segment, MEHK has been targeting at markets in United States(US)and Europe and leveraging on held and confirmed events for brand-building.In 2009, MEHK increased its presence a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ssociation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Congress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ssociation Executives.In 2010-11, MEHK will focus on lobbying and bidding for large conventions and conferences from six sectors with growth potential(science, medicine, social science, sports-leisure-cultur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s conventions often require long-term advance planning, MEHK will continue to build up long-term partnership with organizations from these sectors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convention organizers an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Europe and US.Regarding the exhibition segment, MEHK strategy was to drive attendance and provide customized support to new exhibitions so as to retain them in Hong Kong.In 2009, MEHK joined hands with the Hong Kong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DC in showcasing Hong Kong’s destination strengths in major overseas shows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In 2010-11, MEHK will lobby exhibition organizers of all sectors in US,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to stage new industry shows in Hong Kong.It will also co-operate with event organizers in strengthening promotion of exhibitions in Hong Kong.One-stop professional support MEHK has been providing one-stop professional support to organizers of MICE events in Hong Kong in order to attract them to keep staging future events in the city.Such support includes site inspection service, promotion, itinerary planning, offer of hospitality programs, as well as consultation and referral services for various support and logistical needs.In 2009, MEHK provided support to 1,090 MICE events.Amongst them, 590 have been secured through MEHK proactive lobbying efforts and will be held in Hong Kong in 2009-13.These new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ring in over 150,000 additional MICE visitors.Examples of these include the Asia Fruit, Asia Funeral Expo, Cine Asia and Mobile Asia Congress which were all held in Hong Ko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9 and will be staged again in Hong Kong this year.New events in 2010 includ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bdominal Obesity, Carte in Asia and Asian Seafood Exposition.Examples of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s secured for Hong Kong in which MEHK was involved are at Annex.Enhancing visitor experience MICE visitor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gh-yield visitors to Hong Kong.Expanding their exposure to our diverse tourism offerings will thus benefit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a whole.To this end, MEHK has been partnering with the travel trade to provide value-added offers on airfares, shopping, sightseeing, dining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s, with a view to enriching the travel experience of MICE visitors.In 2009, such offer coupons were distributed to some 782,000 MICE visitors.In 2010-11, MEHK will lower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e.g.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and introduce new elements to the two hospitality plans, namely the “Hong Kong Rewards!” scheme for the meetings and incentive travel segments and the “Value Plus” scheme for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segments.MEHK will also cross-promote wine and dine offerings, local tour packages, tourist attractions, as well as major events and festivals in Hong Kong.This way MICE visitors’ travel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can be enhanced.In addition, to provide visitors of major MICE events with convenience, MEHK has been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hospitality arrangements, including setting up visitor service counters in exhibition venues and arranging dedicated immigration counters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n 2009, 21 visitor service counters were set up in various major trade fairs held in Hong Kong, while 10,000 MICE visitors made use of the dedicated immigration counters at the Airport.Hardware infrastructure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been mak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MICE infrastructure.In April 2009, the Atrium Link Extension(ALE)of the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HKCEC)commenced operation, boosting HKCEC dedicated exhibition space by 42% to 66,000 square meters.The extension has benefited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queuing for participation in over-subscribed trade shows.The Asia World-Expo(AWE), which has only been in operations for some four years since end 2005, continues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and conventions in the areas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aviation and consumer goods from Europe, the US, Asia and the Mainland.Noting that the venue has spare capacity for staging more MICE events,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been encouraging exhibition organizers to use AWE and, where appropriate, expand their trade shows through the “one show, two venues” arrangement.The Government and MEHK have been providing support to their organizers as appropriate.For example, the Asian Aerospace International Expo & Congress 2009 is one of the projects receiving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At present, the supply of exhibition spaces at Hong Kong’s two major exhibition venues are, to various extents, tight during certain time periods within buying seasons.We are assessing the long-term demand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facilities in Hong Kong and will plan for the provision of additional quality facilities as appropriate.As regards the HKCEC Phase 3 proposal submitted by TDC to the Government, we are still examining its feasibility and have not made any decision.We will conduct a public consultation at an appropriate time when there is a concrete proposal.Meantime, we will also continue to consider the feasibility of proceeding with AWE Phase 2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Board of AWE as appropriate.中译英(1420字)
今日五矿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是中国39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中国五矿努力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和其他重要业务经营,争取国家强盛,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自1950年成立以来,中国五矿主要经营钢铁、有色金属、贵稀技术、及各种非金属矿产品和五金制品的进出口贸易,并且在金融、证券、保险、科技及信息产业、国际货物运输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中国最大的金属和矿产品进口商,中国五矿数十年来所进口的钢材、有色金属和其他物资,广泛应用于国家城市建设、厂矿建设、汽车制造业、航天科技、石油开采、核电站设施、大型水利设施、桥梁建设、船舶制造业、铁路设施以及家用电器制造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中国五矿长期致力于扩大出口贸易,目前经营的出口商品达360种以上。主要有各种钢材、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品、金属制品及机电产品等。其中钨、锑的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贝钢磨球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5%以上,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出口,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五矿自营出口连续稳步扩大,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近20%,增长速度在中国各大外贸公司中名列前茅。
中国五矿强大国际贸易能力,源自于它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自80年代初,中国五矿就积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发展,不断完善贸易信息网络和购销网络。迄今已在香港和南美设立两家地区总部,并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2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0多家国外子公司,遍布世界五大洲。与此同时,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地区,总计建立了近百家贸易机构或出口生产企业。中国五矿在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厦门、广州等沿海口岸建立了货运仓储公司,形成运输网络。中国五矿积极组织所属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的展览及商务洽谈活动,广交世界各国朋友。这些综合优势,使中国五矿得以及时、准确地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在国际竞争中位于强者之林。
人是企业之本,中国五矿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队伍。中国五矿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更新员工业务知识。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迎接未来挑战,中国五矿有计划地将优秀员工派遣到国外攻读MBA,以期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中国五矿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文艺活动,使职工陶冶了情操,强健了体魄,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中国五矿开展国际贸易一贯以诚信为本,奉行“平等互利”、“重合同、守信用”原则,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客户达8000家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如中国五矿同日本主要钢铁企业保持了几十年密切合作关系,促进了中日钢材贸易的发展。
中国五矿凭借良好信誉和骄人业绩,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有力地支持公司进出口贸易和其他各项业务开展。中国五矿同各主要国有、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及新兴的股份制银行建立了密切的银贸合作关系。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国五矿同世界知名大银行合作,自从1996年到1998年连续在美国成功发行商业票据,融资五亿美元。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五矿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到1999年累计贸易额超过了1500亿美元。这骄人的业绩,受到广泛赞赏,为中国五矿赢得巨大荣誉。江泽民主席挥毫为中国五矿题词:“团结、务实、高效、奉献”。
一西方翻译界关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观点
毋庸置疑, 西方在翻译研究方面大大领先于中国, 仅当代就有语言学派, 阐释学派, 功能学派, 文化学派, 结构学派,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等翻译理论。理论研究者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考察研究翻译活动, 但都是各抒己见, 从单一的角度去研究翻译, 并没有普遍性, 因为翻译中遇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某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适用, 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不适用了, 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是西方最早进行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 他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The translator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标志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因此, 将《论翻译的原则》视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这三条理论从宏观上规定了译者应该遵守的原则, 不过具有批判眼光的译者可能会有疑问:我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这些原则正确吗?这确实值得讨论。
不过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曾明确地表明了他对翻译理论的态度。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经验,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但他在1991年《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道:“我们不应该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 大多数成绩显著、富有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不用翻译理论”。在《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中, 张经浩提到:“各色各样的语际交流理论很少为大部分优秀的口、笔译专业工作中所使用”, “很难运用一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等。奈达早年从事《圣经》的翻译, 《圣经》的翻译与其他文本类型的翻译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有些理论不一定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意义, 当然他的理论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但不可迷信。
中国学者与艾德温·根兹勒的对话中也谈到了理论研究的不足:“America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in its infant stage.There are only twelve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offer postgraduate degrees in translation.Many of these institutions do not study translation, but are involved in training translators.We have no journal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in America and associa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America exists only in cyberspace.”由此可见, 美国在翻译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 更不用说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语言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彼得·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反对翻译理论这个名称, 他认为翻译理论是个使用不当的名称, 翻译理论既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种科学, 而是关于翻译过程的知识体。他也不同意“translatology”或“traductology”等这样的定义。他认为翻译理论主要为最广泛的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另外为翻译文本和翻译批评提供一套原则、限定规则以及建议的框架。
纵观关外翻译研究, 译论大都是规定性的, 总是探讨翻译应该如何, 都是一些理想的标准, 而没有研究如何进行翻译, 也没有研究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那么中国的翻译研究状况如何呢?
二中国翻译界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最近20年来, 中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 在中国的翻译研究中, 翻译研究的理论意识已经觉醒。对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分歧也比较大, 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也大都是零散的, 没有形成系统。
傅雷曾说过:“曾经见过一些人写翻译理论, 头头是道, 非常中肯, 译的东西却不高明得很, 我常引以为戒。”许渊冲也是重实践的翻译家:“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我认为实践是第一位的, 理论是第二位的;在理论和实践有矛盾的时候, 应该改变的是理论, 而不是实践, ……文学翻译理论如果没有实践证明, 那只是空头理论, 根据我60年的经验, 我认为空头理论没什么价值。”上海理工大学张经浩教授曾在《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吗?》一文中说:“没有接触任何翻译理论, 连翻译教材也没有碰, 而是将朱生豪的译本与莎士比亚的原文对照看, 从中获益匪浅。”尽管许多学者重视实践, 但也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新译手来说, 没有多少翻译经验, 理论的指导意义还是很大的。
王元化曾指出:“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体知, 重经验而不重理论, 对许多事物的道理往往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这种观点根深蒂固, 深深埋藏在中华文化的底部。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重大障碍。这个观点表现在教育上和科学研究上都是用强调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说法突出实用, 反对或歧视理论研究。在翻译界, 就会“理论无用论”。但是任何一种实践都需要理论来指导, 许渊冲的观点并没有否定翻译理论, 而是注重翻译实践, 把实践放在了第一位。其实张经浩的观点到后来也发生了转变, 也注重翻译理论的研究。正如金隄与奈达合著的On Translation中提到, 尽管有人认为自己既没有翻译理论, 也不需要翻译理论, 只管“动手译”, 但他们从事翻译时至少会无意识地遵循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也许只是一套基本规则, 但是却可以认为它代表着某种理论雏形, 或某种尚不十分系统的翻译方法。林克难也讲到“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 翻译是必须有理论指导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就可以必然地结合起来, 翻译无理论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孙致礼教授在翻译研究中引入了辩证法, 翻译辨证论可谓是孙教授自成特色的理论体系。孙致礼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注重翻译理论研究, 他认为:一个译者翻译水平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他两方面的语言素养和一般艺术素养, 而且还与他的翻译观有着很大的关系, 每个翻译家都遵循着一定的翻译原则, 只不过有的人是自觉的, 有的人是不自觉的, 有的原则是恰如其分的, 有的原则却失之偏颇。他将文学翻译中的各种矛盾归结为“十大关系”: (1)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2) 保存“洋味”与避免“洋腔”的辩证统一; (3) 神似与形似的辩证统一; (4) 直译与意译的辩证统一; (5) “克己”意识与“创造”意识的辩证统一; (6) 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7) 忠于作者与忠于读者的辩证统一; (8) 整体与细节的辩证统一; (9) 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 (10) 得与失的辩证统一。孙致礼教授十大关系的论述, 从总体上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界定, 使译者对翻译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至于迷失方向, 也强调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有些著名的翻译家重视实践,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是著名的翻译家就把他们的观点视为标准, 翻译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有的学者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但没有提出如何应用于实践, 另外我国学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 大都是零散地发表自己的一些体会。
三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翻译实践确实是需要翻译理论来指导, 但是中西方学者都没有明确提出究竟如何利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确有脱节的现象, 因此有人提出“翻译理论无用论”也是自然的。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是译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理论到方法到应用之间有个中间地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及其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第一, 翻译理论是从宏观上来指导翻译实践的, 正如在辩证唯物主义中,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 它是从宏观上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不是在具体事情上教人如何去做。同样翻译理论是一般性的, 而翻译实践是具体的, 翻译理论指导译者从整体上把握实践活动, 而不是解决具体翻译的问题。Susan Bassnett在《翻译研究》中也提到:“The translator should not work with general precepts when determining what to preserve or parallel from the SL text, but should work with an eye on each individual structure, whether it be prose or verse.Since each structure will lay stress on certain linguistic features or levels and not on others.”例如, 译者在翻译之前首先必须理解并分析原文, 这就需要运用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标准或准则去分析原文。原文的文体是什么, 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原作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目的;目标读者是谁等等一系列问题, 译者都需要考虑到。在这种情况下, 翻译理论就对译者起到了指导作用。
第二, 翻译理论不能仅仅局限在指导实践上。Holmes把翻译学研究分为三大分支: (1) 描写翻译研究; (2) 翻译理论; (3) 应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分支主要是利用描写翻译研究的成果, 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 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原则理论及模式。谭载喜也提出“翻译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翻译活动本身, 而应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一切领域”, 另外朱志瑜教授阐述了自己的治学思想, 尤其强调学术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朱教授认为, 理论不必指导实践, 翻译研究完全不必拘泥于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再指导实践思想。翻译理论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不能仅仅局限在指导实践上。
第三, 用批判的眼光对待西方翻译理论。直到今天, 有些人还有崇洋媚外心态, 认为西方的就是先进的, 引进西方的翻译理论, 不求甚解, 把西方的理论硬性用来分析翻译。然而任何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忽视自己需要的任何改革和现代化都是不会有结果的, 科学和文化是这样, 翻译研究更是这样。殊不知, 翻译与自然科学等有根本的不同, 西方翻译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翻译实践, 而西方的翻译活动基本都是印欧语系中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所以从这类实践得来的理论不一定适用于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翻译, 对于此类翻译研究理论必须慎重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译前准备;译中过程;翻译策略
一、译前准备
1.确立文本类型及翻译目的。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目的,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原则和策略也各异,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最终都着眼于译文能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和预期功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取决于文本功能、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同时也受翻译行为中主要参与者(如委托人、译者、译文接收者等)的影响。因而译者首先从这几个要素出发对旅游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该文本是旅游资料,属于复合型文本。其主导功能是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 表达功能则起着辅助作用。二、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极为明确,即推介我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吸引国外游客前来观光。三、译者在明确翻译目的的同时,也要兼顾发起者的要求、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等因素。 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 文化适应性也是翻译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2.查阅资料,解决景点名称翻译难点。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及景点名称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新疆是中国的旅游大省,其别样的文化资源,决定了其景点翻译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下是译者在动笔翻译前解决的几处景点名称的翻译:
(1)巴依豪宅
Landlord Mansion
“巴依”一词承载了新疆特有的名族文化特色,是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汉语音译,是“财主”的意思。译者翻阅了大量旅游资料,没有找到该景点的标准翻译。为了使译入语读者容易理解,保证传媒的有效性,译者将“巴依”翻译为“landlord”。
(2)民族家访点
ethnic minority inns
这里提到的“家访”并不是指汉语中传统意义的家访,事实上此处的“家访点”就是指能给游客们提供食宿服务的农家小旅馆,在这里游客既可以解决食宿,也可以可以亲身感悟当地人的生活风貌。因此译者选择“inns”一词直接对应其真正含义
二、翻译过程
1.翻譯中的变通
(1)葡萄沟的旅游景点,一个更比一个精致,一个更比一个超脱,一个更比一个具有地域性和艺术性,然而葡萄沟还是以最朴实的那种甜美,那种最诚恳的吐鲁番所特有的姿态来欢迎您。
以上源语句子描述注重写意,文辞较为华丽,使用排比拟人等文学渲染手法;而英语旅游介绍注重写实,注重用文字传达如实信息,用词也相对朴实无华。这一常见的汉语表达句式“一个更比一个……一个更比一个……一个更比一个……”如果直译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另类。因此译者只有在保留源语信息的前提下,舍“形”取“意”,以增加译入语的可接受度。
(2)那就请你去最后一站绿洲葡萄庄园。这个独具特色的葡萄庄园,其主要经营项目有,巴依豪宅、百岁老人村、火焰山瀑布、歌舞餐厅、民族歌舞表演、小型客房、果园、葡萄园、县长办公室、民族风味小吃、民族婚庆、民间工艺展示等多个可观可赏的小景点。
此句将经营项目和景点以及景区服务混为一谈,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译者完全按照原句语序原封不动的翻译,无疑违背了英语语言逻辑严密的特点,也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此时译者有责任首先进行语内的逻辑梳理,分清那些是景点,那些是经营项目及景区服务,并彻底打破原有语序和词序,进行句式重构。经过分析,译者认为“巴依豪宅、百岁老人村、火焰山瀑布、果园、葡萄园、县长办公室”为景点,“歌舞餐厅、小型客房”为景点内的经营项目,“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风味小吃、民族婚庆、民间工艺展示”为经营项目下的具体服务。
2.翻译中的缩写和滤除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文旅游资料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一些主观评价,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例如:
(1)随着吐鲁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农民自已投资、自己建设的农家乐民族家访点已是星罗棋布,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目前葡萄沟内已有农家乐家访点118户,其中规模较大、经营信誉较好、被评选为“诚信家访点”的有40户,一次性可容纳150人以上就餐娱乐的农家乐有4家。历经近年来葡萄沟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对农家乐的不断规范管理和培训,农家乐的服务基本上可以达到硬件设施齐备,经营场地整洁卫生,环境优雅,服务优良。
原文中 “规模较大”,“经营信誉较好”“ 经营场地整洁卫生”,“环境优雅”,“服务优良”等表述是汉语文本中非常常见的,但在西方人眼中此类表达并没有一定的参照标准和事实依据,对译入语读者来说属于无效信息。“被评选为‘诚信家访点的有40户”一句也容易让外国读者难以理解,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此外,这句话也容易让外国读者产生负面联想:“118家里面只有40家获得‘诚信家访点称号,难道其他的都不诚信吗?” 另一句“经过……的规范管理和培训” 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是中国典型的意识形态化语言,这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冲突,和译文受众的价值观、信仰等格格不入,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如果生搬硬套的直译出来也无法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基于以上分析,译者对于此段的翻译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滤除了较多文字。
三、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译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两种文字的简单转换,更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翻译人员从事翻译时绝不能隔离文化而孤立地看待文本。旅游资料属“呼唤鼓动”类型的文稿,有宣传鼓动、加强影响的功能,它的英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翻译时必须变通手法体现源语功能,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源语文本对源语文化的读者相同的效果。
參考文献:
[1]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10.
[2]谢旭升.特色汉英翻译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9.
[3]谢旭升.英文妙语说新疆——英语导游词读本[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林.旅游资料翻译反映出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
[5]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参考译文:
葡萄庄园
葡萄沟的旅游景点,一个更比一个精致,一个更比一个超脱,一个更比一个具有地域性和艺术性,然而葡萄沟还是以最朴实的那种甜美,那种最诚恳的吐鲁番所特有的姿态来欢迎您。那就请你去最后一站绿洲葡萄庄园。 这个独具特色的葡萄庄园,其主要经营项目有,巴依豪宅、百岁老人村、火焰山瀑布、歌舞餐厅、民族歌舞表演、小型客房、果园、葡萄园、县长办公室、民族风味小吃、民族婚庆、民间工艺展示等多个可观可赏的小景点。并且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上述五大旅游景点是葡萄沟旅游风景区的重点景点,如果时游客间宽余,除此之外,葡萄沟还有一些景点也值得一游,如果树植物观赏区。这个观赏区占地255亩,是集餐饮、住宿、民族歌舞、果树植物观赏、采摘为一体的大型旅游观赏区。来到观赏区,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高15米、宽18米的西域第一堡,这个堡构思精巧、造型独特,外观用南疆维吾尔族花砖雕刻而成顶端有清真寺和葡萄晾房标志的大门门楼。进入观赏区内,到处都洋溢维吾尔族民间纯朴民族气息的民间歌舞,民族风味小吃、民俗婚庆、民间工艺展示等。观赏区内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椹等各种花果树木星罗棋布。又如民族家访点,随着吐鲁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农民自已投资、自己建设的农家乐民族家访点已是星罗棋布,据还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目前葡萄沟内已有农家乐家访点118户,其中规模较大、经营信誉较好、被评选为“诚信家访点”的有40户,一次性可容纳150人以上就餐娱乐的农家乐有4家。历经近年来葡萄沟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对农家乐的不断规范管理和培训,农家乐的服务基本上可以达到硬件设施齐备,经营场地整洁卫生,环境优雅,服务优良。
The Grape Finca
In the Grape Valley, all the scenery spots are exquisite and outstanding with strong region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and ready to greet each guest in a sincere and natural way of Turpan. Now the last stop is the Oasis Grape Finca, where there exist a lot of small attractions such as Landlord Mansion, Centenarians Village, Country Magistrates office, Flaming Mountain Waterfall, orchard and vineyard, supporting catering, shopping and accommodation and other services like ethnic flavor snack, folk handicrafts, ethnic music and dance, and local wedding performance. With an easy access to this finca, it is well received by tourists.
由于所学知识仅限于书本知识,很少接触到实用英语的翻译,因此为了拓宽翻译的知识面,院系组织关于科技与商务的翻译实践,实践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和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翻译的专业性;意义在于让翻译与社会需求挂钩,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现实社会对翻译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了解一个专业的翻译的要求,这样在以后从事科技与商务方面的工作时,可以有一个较好的知识背景,能够较快较好做好这实用方面的翻译,为以后工作的顺利进展做好铺垫。
二、翻译实践的内容
时间:
地点:文法楼102
方式:课堂讲解与讨论结合课后翻译练习的方式
备注:选择的是商务翻译实践
内容:
第一:通过老师对商务翻译的讲解了解到,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其要求是:用词简洁、语义明确、行文严谨、措辞委婉。对合同的翻译更是如此。合同英译汉的翻译原则是:准确传情达意、力求简洁凝练。而汉译英的翻译原则是:准确严谨、规范通顺。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商务英语的翻译与文学和报刊的翻译有着很大的区别。与文学和报刊的翻译注重“信、达、雅”不同,商务英语翻译更注重的是准确、简洁、凝练和规范。对于合同的翻译,有时译者甚至不惜采用罗嗦、繁复的翻译来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以此来避免纠纷。结合我们小组合作的翻译,我发现我们的翻译工作屡屡受挫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指导理论的结果。
第二,通过比较我们小组的翻译与老师的翻译,我发现我们的翻译用词不够专业、准确,对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透撤,了解到现实工作中对商务翻译的要求应该是准确、简介,而不是写一大堆华丽的词去描述或者是用优美的修辞去表达商务翻译的信息。
第三,在翻译实践课后练习中,通过对商务领域一些书面文体的亲身翻译,对商务领域的翻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首先认识到,要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商务方面的知识与应用,如我们可以看邮递背面的说明,一些商业的书信和通知等;其次,在具体翻译中,选择专业词组与固定的句型,如某些合同统一要求等,最后,实践出真知,要想翻译好商务翻译,要自己多看商业方面的书籍多做商业翻译方面练习。
翻译实践举例:
例: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which sets forth binding obligations of the relevant parties. It is enforceable by law, and any party that fails to fulfill his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may be sued and forced to make compensation.
译文:合同是相关各方订立的约束权力义务的协议,受法律保护,如果有哪一方没有履行它该履行的合同义务,他可能会被起诉和被强制性进行赔偿。
三、翻译实践总结
商务英语笔译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精力的工作,它是以商务方面的资料为依据,要求翻译者对其进行全面,准确,快速的翻译,语言要。由于商务英语笔译的翻译材料大部分都是非文学的,例如合同,客户资料,商业等专业性文件,所以它的要求就更为严格,苛刻,同时又必须符合“信,达,雅”的原则,难度相当的大,其中要用到大量的专业术语,范围不仅仅包括我们平时上课时所认识的,更多的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可行的渠道去查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严谨,不能给读者以错觉。
1. 引言 ........................................................................................................................ 1
2. 翻译过程分析 ........................................................................................................ 2
2.1直译法 .................................................................................................................. 2
2.2排比、对偶句的处理 .......................................................................................... 2
2.3语序调整 .............................................................................................................. 3
2.4成语及四字词语的处理 ...................................................................................... 3
3. 结语 ........................................................................................................................ 5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的艺术。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活动的结果与译者自身的文学修养、翻译技巧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原文的精神实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翻译是语言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和消除语言差异的途径,把握汉英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互转换尤为重要.词性转换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必用的手法.在词性转换的研究方面,其中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创造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并运用到翻译实践上.国内对词性转换的研究以毛荣贵为主要代表.在近期 出版的刊物中有对词性转换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项伙珍的《谈翻译中转性译法》和梁超的《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为主要代表. 本文对翻译中词性转换进行研究,有利于发展翻译技能,使翻译表达形象化和生动化,译文更加通顺和地道. 汉译英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极高的英语能力,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做好汉译英。
2. 翻译过程分析
衡量是否为一篇好的翻译文章就看它是否达到了 “信、达、雅”的要求。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要按我们所学的步骤来。在两个学期的翻译课上,老师教了我们很多翻译技巧,常用的有直译法、意译法,还有归化法和异化法,各种句法翻译方法等等。在这篇“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Cost Nothing"中也同样使用了这些翻译技巧。
2.1直译法
直译是基本的翻译方法,当一个句子的结构相对简单时,我通常会采用直译的方法,保持原文形式一句一句地进行翻译。反而如果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翻译技巧,反而会让人不知所云。同样,意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这整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我还是依照原文的顺序依次翻译。
2.2排比、对偶句的处理
在这片典型文章中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这无疑增加了我的翻译难度,所以在对这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从句翻译。不论是限制性的或是非限制性的,往往可以译成并列句,放在主句的前后,偶尔还可以完全脱离主句而独立成句。
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
在怀里的那个人。
The one always keep you company when you are lonely, give you a hand when you fall, hold you in arms when you are sad
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
濡以沫的挚爱,
The admiration which is involuntary, the miss which can’t stop, the deep love which stands together regardless of situation, the true love of mutual help and relief in time of poverty,
2.3语序调整
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能够符合英语语法和使用习惯,需要改变语序,汉语的很多前置定语,状语和修饰语,在翻译中的位置变化是英译汉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避免句子过于冗长复杂,我往往将句式整合之后进行翻译。 ? 慷慨的阳光,既照耀着豪华别墅,也照耀着农家小院;既照耀着国王,也照
耀着乞丐;既照耀着老人,也照耀着孩子
The generous sun is shining both on luxury villas and small farm homes, on a King and a beggar; on elderly and children
2.4成语及四字词语的处理
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词汇对原文进行精确的表达是最能看出译者的文学功底的。很多汉语中的成语要翻译成英文着实不易。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成语,四字格等等,还有几个类似于古文的词语,在翻译中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好在老师在课上已经对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训练与讲解,我才不至于无
从下手。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汉语成语的这些特色很难全部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此时必须有所舍弃,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主要信息的传递。汉语句子但中的四字词组在译成英语时都有可能与英语剧中的但系、短语、习语甚至整句相对应。比如“芸芸众生”,我译为“All living things”虽然没能译出其中的意境,并且过于直白了些,但是主要意思把握好就可以了。又如“锦衣玉食、衣不蔽体”。我译为“sheltered”和“scantily clad”,我知道自己现在的翻译水平不高,所以力求能够将原文的意思清晰简单的表达出来,这也是锻炼自己翻译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3. 结语
要尽量避免汉译英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从英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对句子进行重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记录一些地道的英文与汉语对应的表达,以及难度大的译文。
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才到正确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句子结构时,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节后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分析句子是否有省略成分,主句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正确把握句子的结构是进行正确翻译的关键,如果连句子的结构还没搞清楚就匆忙动笔翻译,肯定是译不好的。
通过两个学期的几门课程对翻译技巧和知识的系统学习,我总结了翻译的过程大致可分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
1. 理解阶段
透彻的理解原文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这点,译者必须从整体出发,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探求正确的译法。我们知道,对原文的分析如何是关系到翻译成败的极其重要的环节。这里,不只是要分析原文词语的表层,还需挖掘深层,揣摩风格等,也就是说,既要理解内容,又要研究形式,既要琢磨原文的词法、句法和修辞特点,又要考虑作者的观点、态度、手法以及某些词语的特殊含义。我们也知道,几乎一切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同样一个词或词组,在不同的上下文搭配中,在不同的专业范围中,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一个词脱离了上下文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理解的。只有结合上下文,通过对词义,句法等各方面的分析,彻底弄清原作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才可达到透彻理解原文的目的。
2. 表达阶段
表达就是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材料,把已经理解了的原作内容重述出来。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译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表达的好坏。但理解正确了并不等于表达一定正确。只有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复合规范的译文语言形式,下能确切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
3. 校核阶段
校核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作内容的进一步核实,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过程,也是使译文复合标准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校核内容、方法大致如下:
1) 校核译文在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等方面有无错漏。
2) 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的词有无错漏。
3) 修改译文中译错的和不妥的词、词组和句子。
4) 力求气温没有冷僻罕见的词汇或陈词滥调,力求译文段落文字、标点符号无误。
实习名称 系别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外 语 系2010级英语向雅芳 刘文红
邵阳学院 2013 年 7 月 6 日1
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1日至5日
二、实习地点: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1栋教学楼108教室
三、实习单位:邵阳学院外语系
四、实习过程概述:
翻译,我们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正式把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是在大三下学期。除了翻译课上的翻译学习与练习,我们在高英课上也被有意识地训练翻译,唐老师也教了我们许多翻译技巧。另外,老师也都跟我们强调了翻译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最重要的考试专八会涉及到翻译,而且分值也不小,好好地掌握并熟练地翻译,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其实也是少不了翻译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把译文写下来而已。将来,如果从事翻译这一方面的工作,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次实习让我们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对所学课程进行了实际锻炼,大大巩固和提高了大家的英语翻译能力,为我们以后求职与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向雅芳老师和刘文红老师根据我们班同学的人数把我们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个人,并进行翻译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
然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作品What I Lived For和《故都的秋》(郁达夫),选取其中几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翻译翻译为中文和英文,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老师给出参考范文,要求我们评论。
最后,由老师点评,找出我们常犯的错误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我们自己改正错误并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
五、实习内容:
使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翻译史,掌握英汉互译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巧,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了解不同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方法。要求学生能比较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汉英)对译。
1.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知识予以掌握;
2.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训练;
3.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
4.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
5.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6.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
7.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
六、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翻译是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是很有成就感的一项工作。对于还没出校门,还没有正式接触到翻译的我们来说,翻译实习就尤为重要,这次翻译实习以笔译为主,是为了检查自己对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次翻译实习,我们大致了解中国的翻译史,掌握英汉互译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巧,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了解不同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方法,并且基本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的翻译句子、段落和短文,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各类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进一步打好基础,巩固并提高我们自主翻译能力。另外,我也明白了翻译不是一门一蹴而就的课程,而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练习的过程。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翻译也是这个道理,读得多了,练习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了。
七、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这次实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1.词汇量的不足使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2.是对一些句型不熟练,使我在翻译过程中举步维艰;3.就是对一些专有词汇不熟悉,及一些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匮乏;4.对篇章内容的整体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脱离上下文,把这些句子孤立成单个部分来看,导致所翻译的句子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别;5.逐字翻译,把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搬出来,而没有用英语将原文的真意确实、生动地表达出来,例如诗歌类型的翻译;6.受制于原文词序及原文词量,译句呆板。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目的,翻译方法
0 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 国务院总理所作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不但是我国人民了解政府工作和国家动态的重要途径, 更是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政府的窗口。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事关重大。
功能翻译理论主张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在翻译策略选择中的决定作用, 对应用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考察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及中央编译局的英译本, 通过阐述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代表的政论文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目的, 来探讨这类文体的有效翻译方法。
1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 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是弗米尔 (Han.J.Vermeer) 提出的目的论。弗米尔在论述译文与原文的关系时, 跳出了“对等”的束缚, 他将原文的地位降低, 认为译者应该从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出发, 结合具体的语境因素, 灵活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也就是说, 译文的预期目的或交际功能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制定;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 即译文的接受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因此翻译被定义为“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Nord, 2005:15) 。
诺德 (Christiane Nord) 是目的论的拥护者, 她认为翻译目的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同时, 她也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翻译理论。她提出了目的论的两大缺陷:第一, 不同的读者群对译文有不同的期望, 同一翻译目的无法满足不同的译文读者;第二, 翻译目的并不是原文写作目的, 两者甚至有可能相去甚远。基于此, 诺德发展出了著名的忠诚原则。忠诚原则是对目的论的完善, 限制了原文的译文功能翻译, 避免了译者过度以翻译目的为导向而走向极端。诺德的忠诚原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原文对应”, 而是原文作者、译者、翻译行为发起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 是一种多方的一致性。在诺德的功能翻译框架中, 整个翻译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模式, 即先从语用层面上决定翻译目的和预期功能, 然后将原文中需要原文重现的功能和需要根据译入语环境进行调整的内容区分开来。
2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原则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 政治性。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它所报告的都是关于国际、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政治性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最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也对其翻译的忠实度有了极高的要求, 稍有差池都会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一直以来,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都是一项由政府发起的政治性行为, 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第二, 独特的用词风格和句法风格。政府工作报告用词正式、严谨, 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多用长句, 常有多个分句线性铺排, 句式单一, 连接成分使用不多。
功能翻译理论对《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根据目的性原则, 翻译的过程应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实现其预期功能为标准。政府工作报告的译文是要对外公开发表的, 其预期交际功能是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再现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 帮助译文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 向外界正确地传递出中国信息。因此, 如何正确、严谨地传递报告中的信息, 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翻译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 译者所选取的翻译方法应为实现这一预期功能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还要遵循忠诚原则。政府工作报告的译文读者多为外国政要、记者等政治敏感度高、政治目的性强的人群, 译文稍有偏差便有可能造成国家间的不良影响。但这种“忠诚”绝非静态对等, 而是一个动态概念, 是“充分”翻译的表现, 以保证译文具有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这样的翻译任务, 更要求译者处理好原文 (政府工作报告中文版) 、译文读者 (见上文分析) 、译文发起者 (中国政府外宣部门) 、译者 (中国政府外宣部门工作人员) 之间的多方关系。因此, 在翻译这类文体时, 译者不应局限于亦步亦趋的字字翻译, 片面追求语义对等, 而应采取灵活有效的翻译方法, 协调原文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3 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翻译策略
要做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 译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敏感度和领悟能力, 需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 需要对原文进行正确解读和透彻理解,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从整体上把握译文质量。以下将从词汇和句法的层面进行探讨。
3.1 准确把握词汇意义
3.1.1 准确把握词汇的深层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乏形象表达的词汇。对于这类词汇的处理, 必须准确把握深层含义, 而不应一味直译。
例1.吃饭问题
《报告》中所说的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实际是指使保障中国人民有足够的食物, 译文按照其深层含义, 译成“ensuring adequate food for Chinese people”, 显然比按字面意思直译“the problem of eating meals”要恰当。
说到准确把握词汇意义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经典的译例“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初与中外记者见面时, 谈到反腐问题时所用的一个说法。“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中国百姓熟知的俗语, 原意是说铁砧的硬度必须要大于铁的硬度才能经得住反复敲打, 锻造出好铁, 寓意是自身要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胜任某项工作。总书记借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生动而通俗地提出了对党内反腐的要求。记者会现场译文是“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 而这种译法也因过于强调其字面含义而饱受诟病。美国CNN以及《纽约时报》的翻译是“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 新华社则在对外报道中只翻译了该隐喻的“意义”, 将这句话处理成“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相比较而言, 新华社的译法很好地传递出了原文的深刻内涵, 在总书记当时的语言环境中是非常合适的。
3.1.2 重复词汇
英语行文不喜重复。对于一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 译者则应灵活处理, 或用同近义词, 或用代词, 尽量避免用词的重复。
例2.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报告》中多次提及“人才”, 意义不尽相同。本例中的四个“人才”含义就各有不同。一刀切的翻译不但无法准确表达该词在不同语境的含义, 也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本例中第一个“人才”实际是指人力工作, 译文处理成“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第二个“人才”在“高层次和高技能”的限定词修饰下, 翻译成“high-level an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而“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翻译中“人才”两字则被具体化, 分别译为“innovativ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和“skilled workers who are urgently needed and in short supply”。译文准确把握了“人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实现了本文的交际目的。
3.1.3 中国特色的词汇
政府工作报告中常有一些反映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此类词汇如果在英文中有对应表达, 我们不妨借来一用。如2011年《报告》中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不是中国特有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此项针对低收入者的福利, 而英语中low-income housing正是这个意思。如果英语中没有现成的对应词, 译者首先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 方可采取各种可行的方法, 尽可能地传递出其真实含义, 帮助译文读者进行理解, 从而真正地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方针等。
例3.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
“户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 此处“落户”的意思是给予农民工城市户口, 但是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 势必会牵涉到中国的户籍制度, 因文化差异, 英语国家读者不一定了解。若解释“户口”, 译文会很啰嗦;若不解释, 译文在译文读者中又无法实现预期交际功能。结合上文语境“因地制宜, 分步推进, 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可知道此处的“落户”的意思是“具备转为城镇居民的条件”, 因此可灵活翻译成“rural migrant workers who do not currently qualify as urban residents”。这种译法旨在克服文化差异, 突出中国特色词汇的内涵信息, 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下有效地实现预期的读者接受。
3.1.4 对四字格的翻译
本文所说的“四字格”, 又称为“四字结构”, 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字固定词组, 也包括因行文需要而临时组成的自由四字词组。四字格言简意赅, 行文整齐, 琅琅上口。在其他形式的翻译中, 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 四字格不用每个字都翻译;但在政论文中, 四字格可谓字字有用, 字字不虚, 翻译时不但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同时也尽量保证形式上的结构美。当形式和内容出现矛盾时, 译者应该首先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表达的严谨性, 在此前提之下, 再考虑行文之美。
例4.……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例4.……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原文的四字格短语结构并列, 朗朗上口, 译文很难在准确达意的同时保留这种韵律美, 但是“to ensur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old-age care, medical treatment and housing”的译法将“养”、“医”、“居”所对应的译文作为并列结构, 用作词组have access to的宾语, 简洁明快, 对修辞效果的缺失起到一定弥补作用。
例5.……真正做到内外兼顾、均衡发展。
在“形”和“义”很难兼顾的情况下, 译文“trul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domestic and external demand to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根据两个四字格的逻辑关系, 将“均衡发展”处理成“内外兼顾”的目的状语, 首先保证了意义正确、严谨的表达。
3.2 运用合理的句法结构
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在内的政论文多用长句, 句型单一, 多个并列短语或短句常用逗号串联, 并列结构之间的连接成分较少, 但却隐含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汉译英时, 需要分析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 灵活处理句型, 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2.1 无主语句
顾名思义, 无主语句是指没有主语的句子。无主语句在汉语中普遍存在, 而英语中的无主句却要少得多。汉译英时对无主语句一般可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是补充缺省的主语, 使句子完整 (见例6) ;二是将原句的主动句处理成被动语态 (见例7) 。
例6.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We will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例7.彻底取消农业税……
Agricultural tax and……were totally abolished.
3.2.2 排比句的处理
排比句的运用可使政府工作报告气势如虹, 节奏感强, 说理充分, 观点鲜明。在翻译中应着重考虑英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在传递信息的同时, 尽量兼顾修辞效果。
例8.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 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 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仍然要靠发展。
We have relied on development to overcome all types of severe challenges, and all our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in every area come from development.We must therefore continue to rely on development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ahead.
原文具有较典型的汉语政论文写作风格, 用排比的句式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 气势充沛, 铺陈精彩。译文却没有被汉语的结构所局限, 为了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更好地接受原文的观点和态度, 译文添加了因果副词therefore, 三个单句句式各不相同, 一气呵成、逻辑清晰地表现了development的重要性, 有力地表现了中央的政策和立场, 使译文在译语读者中很好地实现了交际目的。
4 结语
程镇球曾指出:“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 (2003:18-22)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治文章的一种, 也不例外。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要以翻译目的为标准, 同时也要遵守忠诚原则, 准确把握词汇的深层含义, 运用合理的句法结构。译者只有充分考虑译文目标读者的期望和译文的预期功能, 才能译出真正达到对外宣传目的优秀译文, 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 2000 (4) .
[2]陈小慰.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翻译中的指导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 1996 (3) .
[3]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 2003 (5) .
[4]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0.
[5]贾毓玲.对中央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 2011 (1) .
[6]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7]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8]文军.翻译: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9]仲伟合, 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 1999 (3) .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18-01
一、引言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本身具有重要的关联。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要对于翻译理论进行充分的研究,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进行科学的应用,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翻译本身体现了一种不同的社会需求,是一种双语交际的重要保障。对于文化的交流和丰富来说,翻译本身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翻译理论进行更好地理解,并且把握好翻译的技巧,在实践中进行更加科学的应用,这对于提高翻译效果来说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事物认知之后,利用语言来表达的一个行为。翻译本身行为上的实现,只有对两种语言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良好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表达的足够准确。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对于翻译性质进行更好地明确,并且做好定位。翻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不仅仅是一种语句和结构进行简单转换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一种词语调换和拼接的过程,其应该是从语义层面上进行转换的过程,是用另外的语言对于思维内容进行完整且准确进行表达的过程。
二、翻译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不足
现阶段,在翻译理论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首先,翻译过程对于一些热点进行了盲目的追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对于翻译理论的学习研究较为深入,并且逐渐增加了一些对于热点的翻译。但是,热点本身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在一定时间内,一部分热点没有得到深入且完全的了解掌握之后,一些新的热点就会出现,进而导致了翻译热点的变化和错误。在长期影响下,一些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在对热点翻译的追求上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对于翻译理论进行良好的认知,这不能很好地促进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其次,在翻译理论出现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理论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仓促性,很难对于翻译理论实践进行更好地融合,这对于翻译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所翻译原著的质量不能进行很好地研究,仅仅依据语句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翻译,理解方面的偏差,甚至导致对一些理论事实的歪曲与误解。在翻译中,部分翻译者自身的翻译理论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一些新奇的翻译理论较为感兴趣,并且一些翻译行为的创新上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也很难确保翻译研究的价值得到更好地提升。
再次,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部分翻译者对于西方的一些翻译理论进行盲目的追求。翻译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翻译行为的认知不够深刻,在新翻译理论出现的过程中,很难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并且在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对于翻译理论的学习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具体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翻译者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出现了偏差,判断也出现了错误,这也对于翻译质量的保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主观认知活动,很多翻译实践行为的开展,都会受到主观思想意识的影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虽然对于翻译行为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且利用了一些其他例如理工学科等的方式进行翻译理论的探究学习,但是其依然很难保证全面性。在一些人文、地理、枫树等内容的翻译上,由于原著本身融入了较多的地区特色,在翻译中如果单一的采取以往理工的翻译方式进行分析,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导致翻译内容出现偏差,并且对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这也很难确保翻译质量得到更好地提高。
三、翻译理论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
翻译理论的发展中,部分翻译语言缺乏合理性,还有翻译教材的缺陷,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实践的应用。翻译中,理论发展成果有限,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融合。在翻译的过程中,大部分翻译人员较为重视翻译实践,其在翻译时,通常会根据要表达的含义来进行翻译,而对于翻译理论,却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致使目前对翻译质量和态度的关系中,使人们轻视了翻译理论,这种情况不利于提升翻译质量。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二者的分离是暂时的,主要是由于在目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融合体系。只有经过两者的不断发展,才可以更好的促进两者的融合。因此,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注重两者的重要性,避免由于忽视所导致翻译质量欠佳的问题。
四、如何更好地实现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翻译理论的重视。由于翻译的过程受到翻译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外界因素也会对翻译实践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翻译理论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更好地融合,探索出更多的翻译策略。翻译者应该对翻译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认识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更好地对于翻译行为进行自主性的引导。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一些翻译规范性需求的实现,确保翻译行为规范,避免由于翻译行为不规范所导致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在翻译中,翻译者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通过对翻译理论的有效应用,从而打到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翻译者也要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帐也翻译能力,通过对于翻译质量进行更好地提升,翻译出更加优秀的原著作品。翻译者也要深入到所翻译内容的背后,了解其文化的内涵,提高深度,更好地实现对一些特色内容的翻译,提高对多种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关的翻译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本身需要对于翻译理论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具体实践中进行科学的运用。本文就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更好地提高整体的翻译效果和翻译质量,让翻译工作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
参考文献:
[1]皮谨煜.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探究——评《翻译理论与技巧》[J].新闻与写作.2016(06)
[2]赵凯伦.浅析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批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