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精选5篇)

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篇1

除夕这一天,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傍晚,节日的气氛更浓了。每家每户贴上了春联,到处焕然一新。天越来越黑,的气息,带着夜的精灵,悠悠忽忽地罩住了,罩住了老家那座美丽的小村,罩住了每一个人。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做好了,溅满了大人们辛勤劳作后的甜蜜,包含了孩子们翘首已待的渴望。这一夜,打火通宵,不许间断。而且,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一整夜,鞭炮噼噼叭叭,远远近近地炸响,炸出了欢声笑语,炸出了欢乐喜庆的祥和氛围。

正月初一,照我们家的家族传统,早餐必定要吃甜线面,据说吃了这面,今后一年里的生活将甜甜,合家欢乐。这天清晨,晚辈要给长辈贺新春,称“拜年”。“拜年”过后,大家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即使最勤劳的的人,在正月初一是不干活的,因为头一天已煮好了饭菜,扫好了地,大家的任务就是尽情地玩乐。初二至初五,走亲戚,向亲戚好友贺喜。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家家户户挂花灯,红火而美丽。我们小孩子会买各种各样的花炮燃放,在张灯结彩的街上尽情地玩耍,即使不跑到街上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色地玩耍。这一天,大家都要吃。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然而,家乡的春节就在正月十五后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一年新的工作当中。

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篇2

关键词:闽南文化,校园景观,生态性

1引言

校园孕育着祖国的未来,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 而校园景观则是承载着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沉淀了闽南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经验等, 基于此, 本文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 打造富含闽南文化的校园景观。

2研究区概况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厦门市集美区, 一个有东方夏威夷、海上花园、鹭岛、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城市, 是中国第一批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中国 (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该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终年温暖多雨,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风景秀丽, 自然资源独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总规划用地132hm2, 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左右, 以“生态型、景观型现代化高等学校校园”为设计主旨, 该校区南部紧邻杏林湾水库, 北部山林植被资源丰富, 同时紧扣亚热带滨海城市的地域性, 形成水陆双环抱的三大使用功能分区:学校南部沿集美大道一边设置的教学区, 学校中部是实现服务与居住功能的生活区, 学校北面由户外活动及球类场所为主构成的运动区, 运动区与居住生活区形成双环抱结构。

3闽南文化概述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狭义的闽南文化指生活在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的人民通过历史的传承以及社会的变更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地域性文化, 其载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闽南建筑

闽南建筑的表现形式多样, 但闽南建筑在该地区内表现在文化上的地域特性构成了闽南建筑的独特表现[2]。闽南的建筑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宗祠建筑、文教建筑以及寺观建筑, 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红砖建筑、骑楼和生土建筑等。

3.2闽南方言

其在各地有着不一样的名称, 台湾人民称之为台语, 而被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人称为福建话[3]。闽南语主要是泉州、厦门和漳州人民日常沟通所使用的语言, 语言中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3.3闽南海洋文化

闽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从古至今海洋文化盛行, 不少居民以出海捕鱼、发展海洋经济为生, 闽南原住民通过航行到达东南亚各地繁衍生息成为华侨[4]。与此同时, 闽南人对海洋的崇敬也是闽南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4闽南民间工艺

闽南人民心灵手巧, 创造出德化白瓷、漳州木版年画、惠安石雕、厦门漆线雕等传统技艺都是中华工艺瑰宝。

3.5闽南民间信仰

宗教信仰是闽南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闽南地区崇尚佛教文化, 佛教在闽南地区香火旺盛。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各种宗教共同构成闽南民间信仰的主体。

4基于闽南文化的校园景观构建原则

4.1以人为本原则

20世纪40年代人体工程学诞生, 设计者们基于“人—机—环境”系统思考了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工效学的创始人Gibreth最早为“以人为本”下定义, 即“在人们设计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件以及四周的环境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特点和习惯”[5]。景观构建的目的是服务于使用者, 强调以人的感受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校园景观构建的主体服务对象是教职工、学生,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安全需求是人类第二层次的需求, 故安全成为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需求不再停留于物质需求, 进而追求精神归属感。校园景观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致力于为使用者创造使心灵宁静、愉悦的人性化景观。

毋庸置疑, 开放式景观盛行的今天, 校园景观的服务对象只考虑教职工和学生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意义的以人为本还应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站在当地各年龄段、各阶层居民的位置, 把握她们的审美情趣, 配合主体服务对象的感受, 巧妙地将当地文化融入校园景观中。除此之外,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校园景观构建还应充分考虑老弱病残的需求, 设计无障碍设施。因此, 校园景观构建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做到始于人, 终于人, 将校园景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4.2生态性原则

营造“生态主义”景观是在建设绿色环境的同时将环境概念, 借用绿色的科学技术手段, 表现出自身发展历程中的自然美, 它的美不是源于肤浅的表面, 而是表明了生物所共同发展的生命本质[6]。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凸显是一个动态过程, 应遵从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的核心是以自然为本, 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 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校园景观, 应当充分掌握规划地的自然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势利导, 保护现存生态环境的同时, 再创造现有资源。例如设计校园植物景观时, 多开发利用乡土植物, 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高大乔木、名贵苗木、常用园林植物等。

真正贴近自然的景观构建, 还需关注当地特色景观的继承和弘扬, 将其与人工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得以延续。在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 充分体会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 使校园景观既带有当地风情, 又满足当代人对生态性的追求。

4.3文化性原则

凯文·林奇说过“人们常常认为美的事物, 大多数是单一意义的, 如一幅画、一棵树,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人类意志的某种影响, 在它们之中有了一种从细部到整体结构的、密切的、可见的联系”[7]。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历程中, 全国各地大举建造高校园区, 使得各地校园景观变成统一化———规整的喷泉、相似率极高的雕塑、极其相近的植物配置。因此, 应该杜绝盲目“随大流”现象, 重新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 寻找自己曾经失去的文化。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文化, 例如利用贝壳、水井、风车、海螺、船、红砖、田间小道、农田、磨盘、烟囱、菜地、畦埂、桥、动物、手工艺品、色彩等元素。在构建校园景观时, 生动的再现地域文化, 进一步创作, 融入新的元素, 赋予当地文化新的内涵, 使之历久弥新。

离开地域文化而谈论校园文化或者校园景观, 显得单薄、脱离实际, 遵循文化性原则, 除了充分提炼当地的特色物质元素, 使之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大放光彩, 更应该上升一个台阶, 站在当地精神文化的高度去审视校园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可以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 传达当地的传统文化, 风俗习惯, 社会体验, 生活方式, 价值观, 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

4.4可持续性原则

基于构建校园景观的可持续性原则, 营造校园景观应着眼于保护、挖掘、延续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 使之服务于当代人, 又可造福后人。自然乡土景观元素是一种原生态的、实体性的乡土景观元素, 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乡土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8]。因此, 在构建校园景观时, 并非单纯保留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 而是要提取乡土景观元素, 使之融入当今社会中, 并且发挥作用。所以, 应该将现代技术手段和造景手法运用到继承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中, 让校园景观更具时代感, 满足当代人的使用要求, 又不会让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失去光彩。

文化的延续建立在景观的可持续性上, 脱离景观, 地域文化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所以, 校园景观构建需要有全局意识, 用发展的眼光综合分析校园, 深刻理解该地文化, 细致考察自然环境, 将地域文化有意识地融入自然环境的改造中, 不仅可以达到校园景观的使用功能和潜移默化作用, 而且可以继承地域文化, 使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此外, 校园景观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最少地依靠外界情况下可以完成自我循环, 为景观的营造提供最基本的土壤及其他营养物质, 只有生态系统可以发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才有景观的发展、文化的延续。

5校园景观构建策略

5.1校园宿舍区景观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宿舍区可分为紫荆苑、刺桐苑、凤凰苑、梅苑、莲苑、棕榈园, 其中, 棕榈园为教职工宿舍。宿舍的命名有各自独特的含义, 且宿舍区中保留了数棵百年榕树, 校园水系也流经此处。宿舍区的内部设计在达到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 配置各种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 制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传统材料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常见载体, 常通过其艺术的搭配组合, 可以使景观更具乡土气息, 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无疑是闽南独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中, 红砖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特色元素, 大面积的红砖铺地代表着对闽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而校园宿舍区也可采用独具闽南风味的红砖铺地搭配闽南地区常用的花岗岩类石材, 铺设成闽南地区传统的吉祥图案, 立面应用闽南地区窗花元素设置传统园林小品、景墙, 栽植三角梅等攀援类植物, 巧妙地应用乡土植物的色彩、形态。

提取骑楼和生土建筑建造宿舍庭园休息区, 嵌以石雕花窗, 近处布置花丛, 添设水罐;远处铺设斜坡草坪, 立上闽南传统的石雕小品, 传递似有似无的闽南文化, 为使用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放松紧张的情绪。

5.2校园教学区景观

龙行苑、试验苑、林苑、年锦苑组成了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教学区, 龙行苑景观以龙舟为意象传达中华传统文化, 主轴线上采用可供人休息的树坛点植阵列布置棕榈科植物, , 两侧铺设红砖人行道路, 具有浓重的亚热带地域风情, 突显了地域特色;林苑以建筑为主题进行景观布置;试验苑布局较为规则, 且沿着建筑带状布置常用园林植物;年锦苑以附带一个小广场的图书馆为主要建筑。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采用了红色地砖铺地、红色栏杆、黄色栏杆、灰色栏杆、绿色栏杆分别代表闽南的红砖建筑、亚热带海湾色彩、亚热带海岸色彩、亚热带岩石色彩、亚热带绿色彩, 展示了闽南文化。但从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呈现来说, 该校区在文化表达方面依旧有所欠缺, 它更多关注于视觉美的塑造, 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播。故可在空旷地带增设闽南特色景观长廊, 展出德化白瓷、漳州木版年画、惠安石雕、厦门漆线雕等具有闽南特色的手工艺品。通过浮雕、画卷、现代技术等方式展示传统石作石雕、红砖、木作构造、彩瓷、泥塑工艺、民俗风情、服饰文化等。在校园教学区应多设可坐可看的景观小品, 可将闽南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如将石磨、马厩草料槽、石筑建筑构件等富有闽南特色的园林小品元素融入到路灯、洗手池、花坛、指示牌、休憩桌椅等的设计中, 使之不但具有使用功能, 且富有文化教育意义, 打造了充满闽南气息的学习氛围。

5.3校园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常分为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自然水体景观通常对自然环境条件是有要求和限制的, 而人工水景则是依据场地的需求对自然水景进行模仿、提炼概括的再创造[9]。水是灵动的景, 可以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是常见的景观要素。每个地方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生活习惯的不同, 诞生了不一样的水文化。海洋文化在闽南地区有独特且悠久的历史, 华侨大学厦门校园原有一个鱼塘, 在其基础上改造成了大水面白鹭湖以及沟通全校的湿地廊道。

校园景观构建可通过对当地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充分挖掘, 对乡土景观原型中的闪光点进行放大, 并用隐喻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在景观环境中予以表达, 旨在放大小片段, 从而映射整个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场景[10]。故可在已建成的荷花塘的基础上, 沿岸搭配不连续的石柱栏杆, 设置独具闽南特色的水井、石雕、流水墙, 构建古朴的沿岸景观。从宏观把握来看, 还应考虑校园建筑、雕塑小品等与水体的融合, 使他们相互映衬。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在进行水系规划时, 除了考虑建筑倒影, 还可选取帆船、渔船等元素, 将闽南地区老辈人的海洋生活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示在水中, 沿岸小路也可提取贝壳、海螺等软体动物的保护壳这一元素, 铺设具有漫步海洋的风情道路, 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弘扬闽南人在生产实践中的开拓和拼搏精神。

5.4校园植物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植物常有其特殊的内涵。植物也是校园景观中凸显地域文化的基本元素。植物种类很多, 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等。可通过不同季节中, 各种植物不同色彩、形态、大小、气味等因素的有机组织, 呈现和谐的视觉体验。

乡土植物对于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很强的生命力, 将乡土植物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其特殊的地域性形态特征、种植方式以及所构成的生态群落景观可以使生活环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1]。所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选择上, 应该以闽南本土植物为基调, 适当点缀常用园林引种植物, 进行乔灌草的搭配, 考虑四季景象的形成, 分析全局效果和细部景观, 做到各视点、各季节有景可看。植物景观的营造必然是建立在植物良好生长的基础上, 作为闽南地区的本土植物, 在气候等自然条件上就几乎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 乡土植物在本地种植通常对各种不良因素具有较强的抗性, 且成活率常高于引种植物, 后期维护较简单, 成本较低, 且其构建的景观不但效果较好, 而且突出地域景观特色, 具有归属感, 蕴涵着地域文化的格调。

闽南地区较有利用价值的乡土植物有枫香、石斑木、栀子花、深山含笑、黄槿、野牡丹、桃金娘、络石等。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利用百年古榕树、凤凰木、刺桐、三角梅等内涵丰富的植物装点校园, 烘托建筑。这些乡土植物除了通过常用的园林手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还可以挖掘其在闽南历史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可充分利用闽南茶文化的元素, 通过多种茶树的配置和建设茶文化长廊, 展示其地域文化, 营造舒适的氛围。

6结语

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3

一、招生规模

20我校共有44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拟招生300人左右。

二、学制与学费

学制3年。

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暂定18000元/3年,(具体标准以福建省财政厅文件为准);学术型研究生收费标准待定。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相关文件。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包括自考、电大、函授等)。

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包括:①获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③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入学者)。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加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5、身体健康标准状况符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6、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7、报考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1、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或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

四、报名办法

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确切报名时间请于9月下旬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我校研究生处网站。(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月10日―至11月14日。每位考生须到各自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名点确认网报信息、照相和缴纳报名费。现场确认的`具体要求和报名费的收费标准以各报名点的相关通知为准。

五、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我校在复试阶段对报考和调剂至我校的考生再次进行资格审查,具体办法届时会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时间为准。

(四)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

(五)初试科目见《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六)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在复试阶段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

七、招生考试咨询

学校代码:10402

通讯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邮政编码:36300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96-2527801

传真:0596-2527801

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篇4

硕士学位申请与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

漳师研[2007]14号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按我校获得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的学科门类授予。

第二章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第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应能表明硕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且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学位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密,论证可靠,数据真实,计算准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第五条

学位论文题目一般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学年。论文经系审查和同意推荐答辩后付印。导师对论文的评语和推荐意见,应密封传递,注意保密。

第三章 学位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按本规定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经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 导师或推荐人认为论文质量符合申请条件;

完成我校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的规定。

第七条

申请学位的程序 1.申请人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学位论文(一式十份)、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及参加学术活动的记录等;

2.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查并提出详细的评语,评语内容应包括:选题意义,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所研究的课题有哪些新的见解,及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等,并对是否可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及可否授予学位提出推荐意见;

3.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教研室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考试成绩、身体健康状况、论文水平等进行全面的审核,认为达到学位要求的,方可同意申请,并将学位申请书、学位论文、论文摘要、业务鉴定、导师对学位论文的评语、学习成绩单、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等报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4.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同意接受申请和组织论文答辩,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八条

学校对学位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和各项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申请的决定,对不同意申请者,应书面通知本人并告知理由。第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同意其申请和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1.未完成培养计划,未取得规定的学分;

2.有一门以上学位课程缺考或经重修仍不及格;

3.必修环节不全;

4.学位论文中有剽窃他人成果或论文经审阅认为不合格;

5.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有严重问题。

第四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十条

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寄送给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专家评阅。答辩前两个月,由系提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由所在系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论文原则上实行“双盲”评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两名,其中校外的教授、副教授至少一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

硕士论文评阅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生导师资格。

第十一条

论文评阅人根据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的有关要求对论文作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同时还应就该研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要求,论文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具体意见,以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论文评阅后,若其中一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否定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必要时可增聘一名评阅人。

论文评阅人的姓名和学术评语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并密封传递。

第五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二条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系负责。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导师参加必须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至少应有一名是校外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名单经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秘书一人。委员会主席由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可以是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担任主席。

第十三条

论文答辩前应先审阅论文评语;未收齐评阅意见书一般不得进行答辩,多数评阅人的评语是肯定的方可进行答辩。

第十四条

答辩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论文答辩的程序一般为:

1.在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或基层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宣布参加本次答辩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姓名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答辩委员会主席人选;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宣布答辩会开始; 3.指导教师(或答辩秘书)介绍学位申请人的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和论文工作情况;

4.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观点及创新与价值等(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

5.委员提问(可休会15-20分钟让申请人准备,也可以不休会),学位申请人答辩;

6.大会休会,答辩委员举行会议,答辩委员会秘书宣读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答辩委员会商定评价论文的标准,并对论文作出评价,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答辩委员会主席签署评语(含决议),与会委员签字。

7.大会复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评分等级和投票结果。

为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一个单位时间(4小时左右)只答辩三至四篇论文。答辩时要详细记录或录音。

第十五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方针,组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包括审阅论文、商定评价论文标准、评定论文、提出学术评语、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或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等方面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获准通过的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十六条 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应由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学位申请人不得参与,更不得探询与答辩有关的问题;答辩委员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答辩之前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学位申请人,否则答辩无效; 第十七条

答辩时秘书要做好记录。记录稿纸应使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制的论文答辩记录用纸。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将论文答辩的有关材料整理立卷,送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十八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重新答辩时,论文答辩委员会应当有半数以上成员为原有成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授权机构之外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同意重新组织答辩。

第六章 其它

第十九条

论文答辩结束后,各系应将学位申请书、课程成绩表、论文的全文和摘要、导师评语、论文评阅书、专家推荐书、答辩委员会决议和答辩记录、录音磁带、表决票、以及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毕业鉴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意见)和科研成果等有关材料整理立卷,送交研究生处后存档。

学位申请者须将学位论文送学校图书馆存档(纸质本、电子版各一份),并将2份学位论文和相应的电子版提交研究生处学科建设与学位科办公室。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华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篇5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校本部位于广州市,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华南师范大学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华南师范大学基本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校本部位于广州市,在汕尾、南海设校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南海、广州大学城和汕尾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025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专任教师2386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5643人,硕士研究生10349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博士后在站232人,留学生1039人。

截至2020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2386人,其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522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

2、华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

上一篇:村干部入党申请书范本1000字下一篇:大型义诊活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