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精选9篇)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效评价不可或缺。语文活动课程评价原则的制订,应该充分考虑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一)整体性原则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效果评价阶段非常重要。活动评价应该从教师和学生整体发展出发,将整个活动情况明晰的展现出来。在这种评价原则下,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全面评估。这种评估不但评学生、评教师,而且还评学校。不但评价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还评价活动活动与方法,并且对活动态度和活动价值进行评价。第二,全过程评价。也就是说,不但评价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过程,而且还评价活动的结果。第三,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例如集体与个体评价、书面与口头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与过程评价等。
(二)个体发展性原则
在活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教学评价,应该以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宗旨,也就是说学生不但是活动的中心,而且也是评价的中心,针对活动而进行的各个方面评价最终都应指向学生,以学生渐进式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依据,尽量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从语文活动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积极评价,促使学生的个体发展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
(三)激励性原则
在语文活动课程中,激励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评价过程的主要方式。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主要包括激励性言语和激励性态度两个方面。激励性言语对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衡量和比较,是用一种夸奖、赞许的态度使学生获得赏识的正向信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学生改进活动方式,使之朝着更加完美的目标不断前进。激励性态度是指用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与进步的评价,主要包括眼神和动作等行为加以表现。
在评价时,教师的语言尽量做到以鼓励为主,学生在活动中不满意之处必然会存在,但是不要用讽刺、挖苦和攻击性的语言对待,而应该以一种宽松、融洽的言语进行点评,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的言语评价,发掘学生细小的进步、优点和长处,对其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应遵循随时激励、随事激励和随人激励等原则,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困难生的鼓励性评价,千方百计的.挖掘这些学生的优点与长处,采用“小题大做”的态度给予他们以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赞扬的快乐。从而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有效的提升语文素养。
(四)过程性原则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主要是一种终结性、完成性的方式进行,评价关注的只是本次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不去分析和思考教学过程的进步与成果。这种评价缺乏延展性,更加不利于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过程性评价原则,是一种不过分苛求学生在活动中知识获取数量,也不去过多的关注活动的预定结果,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活动的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变化的,而且活动的评价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始终积极,创造能力是否不断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否获得逐渐发展,这些都是过程性评价原则的主要表现。此外,这种过程新原则还包括诊断性评价、发挥性评价、总结形成性评价等方面,并且根据过程发展为活动课程的评价提供不同种类的评价服务。
(五)体验分享原则
长久以来,评价一直被教师所把持,教师也像一个判官一样,居高临下的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裁断,学生则被动的听审,心里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得不到机会表达。而在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一种体验分享原则进行,促使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轻松、自由的进行经验交流和体验表达,使学生之间的看法和意见得以交换和分享,将每个学生的心得变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经验财富。在一个活动完成之后,教师不要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评论加以阻止,要允许学生感情自由宣泄,充分表达自己对活动的见解,哪怕是遗憾和缺点,也不要束缚学生不让其表达。这样,学生就会很愿意的将自身的看法分享给别人,这样集合所有亲历活动学生的智慧,便能够有效搜集到对活动的客观评价,用体验和分享促使评价的顺利展开。
(六)非等级原则
一个人的成才除了智商, 更重要的是情商, 而自信心是情商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分, 同时自信心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自信心尚处于被动阶段, 行还是不行, 自己很难做出评定, 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我们的评价, 使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自信心, 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此说来, 评价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那么,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 如何使孩子感受到“我行”, 又如何能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呢?我觉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美国学校有两个孩子:男孩子的名字是麦克穆林, 女孩子的名字是伊丽莎白。麦克穆林在考试中不会做题, 结果就抄了伊丽莎白的答案。老师发现了传递纸条的全过程。两位学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 主动向自己的老师请求原谅。老师拿起木板准备惩罚他们。方法是各自趴在两把椅子背上, 不许互相看, 两个孩子之间隔着一张办公桌。“啪”的一声, 伊丽莎白被惩罚了。麦克穆林流下了眼泪, 因为他认为挨打的应该是自己。他哭着求老师不要打她, 是自己犯下了错, 自己才是该被惩罚的对象。“啪”的又一声, 男孩子再次哀求, 老师不但不听还是重重地抽打。同样, 伊丽莎白也以为老师的每一板子都重重地打在麦克穆林身上。奇怪的是, 怎么谁都没疼得尖叫呢?两位同学同时抬起头来, 惊讶地发现———老师重重拍打的木椅上, 加了厚厚的垫子,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 孩子犯了错误, 在认识到自己错的同时, 看到对方因为自己而被惩罚, 就会产生懊悔情绪。这位美国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的这种心里, 巧妙地用“打板子”的手段体罚他们。虽没有进行体罚, 但使孩子的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可见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通过这个例子, 我想到每个儿童都不希望受到批评、惩罚, 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但如果把每个人都夸奖一遍等于不夸。反过来, 如果只夸一两个儿童而置大多数表现较好的儿童于不顾, 则可能使大多数表现较好的儿童因得不到鼓励而激不起上进心甚至灰心丧气, 个别儿童也可能因独享夸奖而滋长骄傲心理。如何正确表扬儿童呢?在一次活动后, 孩子们太累了, 我叫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谁刚才活动最认真, 谁现在趴得最好, 我就摸一下谁的脑瓜儿。每个孩子都觉得教师摸了一下自己的脑瓜儿, 似乎只有自己独享了老师的爱抚, 其实我在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摸了一下——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孩子们趴在桌子上, 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被老师摸了, 以为别人的脑袋没被老师摸, 因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得最好, 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都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是好孩子, 因而都想下一次还得到老师的夸奖, 从而形成人人不断进步的连锁反应和整体效应, 也使幼儿的自信心不断加强。
二、激励性原则
幼儿体现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因此, 对不同的幼儿, 必须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评价什么, 都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 即一定在原有水平上, 着重评价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 自身难以控制, 如果侧重评价智力, 就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自暴自弃或骄傲自满。而一个人的努力是个人所能控制的, 人人都可以取得进步。有了这种自信心, 才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 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 学习上的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指出, 对于学生, 尽量减少用“不及格”来对课堂学生进行评价, 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不及格”的评价, 将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产生不良的抑制作用。对于孩子的教育, 我们采取重视表扬和鼓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的“爱”的教育, 才是最佳的教育途径。爱的表达的方式很多, 主要有喜欢、奖励与赞赏等, 即“提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 长期下去, 就会发现原来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等生。老师的每一句表扬, 每一个鼓励的眼神, 都会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为了每个幼儿都能成为自信的孩子, 在入园初, 我便把幼儿的最低评价定为优, 好一些的是优上, 再好的是优上加上一个“苹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评价后个个充满自信, 容光焕发。那刻成印章的“苹果”, 在孩子们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那我在工作中何不多给孩子们两个“苹果”呢?让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并且使这种自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个体性原则
幼儿的智力有差异, 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对待不同性格的幼儿, 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教师对幼儿任何一个问题, 哪怕是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的评价与处理, 都应该注意保护其积极性, 都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 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评价、去处理。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 教师头脑中应该有“位移”的思想, 能够设身处地, 站在幼儿的角度, 深入幼儿的内心, 体验幼儿当时所体验的情感, 成为幼儿真诚的、和蔼可亲的、无限深情的指导者。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幼儿的个性日趋完善, 才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健康发展, 才有利于幼儿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对幼儿评价的过程, 也常常是教师自身不断激励的过程, 幼儿的反馈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越来越主动的、充满自信、积极的态度, 同样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评价和鼓励。在这种相互评价的过程中, 必然实现着素质教育, 必然会使每个幼儿都能自信的说:“我行!”
摘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自信心尚处于被动阶段, 行还是不行, 自己很难做出评定, 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我们的评价, 使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自信心。而评价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情商,夸奖,激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 综合实践课程 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06-02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糅合了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大板块,课程实施形式也较为多样。课程实施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活动方案设计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个性、够灵活且观念多元。与上述特点相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也需遵循过程性、主体性与多元化原则,对活动成果、学生表现与长远发展进行知识、能力与态度的三维考量。下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环节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进行探讨。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原则
(一)学生参与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糅合了多门学科,其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先天地决定了课程评价需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在目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要侧重过程性评价,首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学习主体与评价对象,学生应当且必须参与课程评价环节,对活动各阶段的自我表现作出自评与互评。一般而言,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或其他人员担当指导者,及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反馈。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需根据指导者给出的对照评价标准自检、校正自身行为;之后各小组组员间进行互评,这一步骤也相当重要,他们之间的互评对指导者的评价与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以“滇池污染考察”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本活动目标为“了解滇池污染基本情况,培养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激发探究精神,提高搜集、使用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环节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学生自评如下:
初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图书、电子资源,走访,实地调查等多途径搜集滇池污染与治理的相关资料,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增强了获取信息能力与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活动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了权威资料,也极大地增强了与外界联系、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小组内总结如下:某组员通过这一活动,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滇池污染与治理现状,并对水污染与环境污染的复杂成因与解决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小组的最终成果展示有很大帮助,组员之间合作进行调查和成果展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经验并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二)评价全程覆盖
过程性评价原则要求把对课程实施的方式、结果、学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与反馈贯穿活动始终,且对各个评价客体在活动的各阶段给出实质性评价。遵循过程性评价原则,指导者对评价客体的反馈不应当作终结性的评级结果,诸如结果性质的分数、等级等,而应是动态、发展的评价,对学生在活动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前进方向。此外,对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与发展尤应予以及时的肯定与适当的指导。这包括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创造意识与执行力等方面。评价覆盖综合实践活动全程。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与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应注意评价较为密集的负面影响。在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反馈时候,以积极评价为主,切忌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以“校园流浪动物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活动初期的评价以对主题、方案的评价为主,考察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可以按照“校园流浪动物的界定—校园流浪动物的来源—校园流浪动物的保护措施—怎样预防校园流浪动物的持续增加—成立校园流浪动物保护协会—与校医院合作解决校园流浪动物问题—活动总结”这一线索,对各小组的活动思路与方案设计进行评价。活动实施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实地调查记录与走访情况进行描述性评价,涉及方法、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活动后期,对学生的资料汇总、归纳情况作出评价,跟进小组调查报告的撰写。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性评价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要求评价遵循主体性原则,在评价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对活动实施的评价与建议,重视指导者评价与意见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的比重。于学生而言,自我评价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方向,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侧重于个人能力状况和未来发展。这是一种学生监督自我发展的自控形式,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升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这种自我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与局限以及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程中主体性的自我评价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参照课程评价标准进行的自评。一般而言,课程评价标准以学习能力、品德、身心素质为向度构建而成,几乎可用于各个学科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标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以依托的参照体系,学生可先行依照标准对自身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作出大概的判断,之后可根据指导者的反馈与建议明确改进方向。
三、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一)多元的评价主体
综合实践课程是开放的综合课程,参与者众多,在课程教学评价环节,参与者不仅限于活动实施主体的教师与学生,还包括学校管理者、家长与相关社会人员。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在课程评价方面,需建立包括学校的师生、管理者,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与相关专家参与的评价者团队。各类评价者的评价切入角度不同,对学生表现与活动成果的评价也会出现差异,可以形成互相补充的良好的信息反馈,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学生,可以在自评与学生间互评中加强交流与合作,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明确后续的改进方向;对于指导主体的教师来说,除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成果,对此作出评价之外,还需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从其他教师对自己指导行为的评价中认识自身教学、指导工作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多维的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者多元且注重动态发展与过程性评价,因此,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包容多个维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允许存在多元的价值取向。首先,要积极肯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多元价值取向,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各阶段成果与最终活动成果、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组织与合作能力等,予以描述性评价,应充分尊重学生持有的多元价值取向;其次,对活动成果的评价也应不拘一格,学生在活动各阶段的所获并非均为可量化的成果,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自我评价形成的反思、自行纠偏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在活动中切实取得的成果,这些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各评价主体也应对此予以重视。此外,以多维评价标准对学生所学与活动成效作出评价的时候,评价者应注意评价语言的正确使用,尽量以晓畅、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达,避免简单化和等级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以此为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教育活动。
一、评价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必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体验过程;尊重多元,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等。学校、教师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觉参与评价。
2、主体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程,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从而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
3、过程性原则
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过程、投入程度和能力养成,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针对得出的结论,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
4、差异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承认不同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发展方面有差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性地学习,让自己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中,就决不能要求学生都整齐划一,相反,它允许学生在不同问题的研究中,学习不同的知识,锻炼不同的能力;即使在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中,也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总之,差异性原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特色。
5、多元性原则
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多元、评价形式的多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和旁观者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6、整体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求把课程、教学、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开展、鉴赏、交流等反思性活动,把评价过程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7、激励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多蕴藏的潜能、所发现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与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综合实践的水平。
8、发展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等。
9、应用性原则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原则,在这里我们依据自身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同时总结我国音乐教学实践的经验、特别是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初步地提出几条基本的评价原则。1.方向性原则。这是音乐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具体说,看音乐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个别尖子;看音乐教学是否实施的是基本素质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教育或专业技术教育;看音乐教学是否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还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也就是说,整个音乐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符合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2.全面性原则。评价音乐教学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反映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学生的音乐发展和评价信息的来源上。3.鼓励性原则。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这既关系到整个音乐教育的成败,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首先离不开别人(包括教师、家长、学校等)对他的鼓励,特别是对他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的鼓励和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音乐成就进行评价时,特别要注意无论是评价的方式还是评价结果的描述,都必须是激励性的而非打击性的。4.过程结果并重原则。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不考虑教学的过程,但研究表明,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过程比音乐学习所获得的结果甚至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愉悦和满足,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不能只限于结果的评价,对音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进行评价。5.感性理性统一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而音乐鉴赏与表现行为显然是一种感性与理性高度统一的行为。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把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设计上,必须从完整意义上的音乐出发,以音响为设计评价方式的基石,通过音乐来考查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情感体验,以及音乐的鉴赏与表现能力,而不能从零散、孤立的音乐知识出发,来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还要探讨如何通过理性的评价形式来表现出感性的评价内容。
音乐教学评价作用和目的
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对音乐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音乐教学评价指人们按照音乐学科的性质与理念,对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作的价值判断。狭义的音乐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在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以价值上的判断。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广义的音乐教学评价是以音乐教学的全部领域为对象,它涉及音乐教学的一切方面,除了涉及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以外,还涉及音乐教学与社会、家庭,音乐教学与美学、心理学,音乐教学与美育、德育、智育、体育以及音乐教学体系、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等。目的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未来状况及结果的预期。所谓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指评价者在开展教学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教学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或结果。评价的目的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评价过程,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评价则更注重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音乐教学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不是简单地评价师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优劣,而是通过评价,使教学活动达到《标准》的目的要求;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现状,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师生的个人潜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评价,达到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拓展音乐教学评价方式空间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了解和检验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效果,把握教师阶段性教学的进展情况,以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经常采用对学生口头表扬,音乐教学要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每个学期或学年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学生和家长、社会都比较关注,这对学生总结、回顾音乐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予以重视。要把平时经常性评价和阶段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起来。
二、定性述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评价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定性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简要加以描述。定量评价具有比较准确、便于实施等优点,如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或音乐学习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可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但定性述评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在学生班级人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所以采用定性的评语进行描述性的述评和采用测量进行定量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为了使评价的各项原则能够更好的得以实现,使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便于实际操作,必须尽可能地将这两种方法互相结合起来,使其利弊互补。
三、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自评,有利于被评价者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学生自我评价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评价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简便、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阶段性或经常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评或互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学生和教师自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这些都是音乐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评价与评价对象研究交流相结合
评价对象研究是指针对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考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考察是研究评价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评价的事实是否客观而具有可评价值,完全来自于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考察。与评价对象的交流,指在评价结束阶段,评价者将自己对评价对象进行研究后的结果告诉被评价者,以求达成共识。作为评价者的一方首先应具备角色互换意识,尊重评价对象的劳动,保护教学个性。评价者即使对评价对象有很准确的意见,也一定要先向评价对象提出疑问,采用让评价对象自己明确失误,找到答案的方法,使评价对象接受意见。
一、发展性学业评价的目的
发展性学业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 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 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发展。运用发展性学业评价的教育功能, 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创新, 促进其知识、技能和情感多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二、发展性学业评价的方式与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 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有对课程学习过程中课堂表现和课程实践的过程性评价, 又有对课程操作活动表现及期末理论知识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既有教师评价, 又有同伴的评价和自己的反思, 力求多渠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
1.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方式, 注重对课程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目的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 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方法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及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参与、发言次数、发言内容、对其他同学提问的回应、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分为A、B、C、D、E五个等级, 见表一。
2.课程实践评价
课程实践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见习期间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情况, 对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及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了解。
具体方法是根据见习报告、个案观察记录、见习结束后带队教师和见习幼儿园的评价意见、主题研究报告或调查分析报告等进行评分, 见表二。
3.期末终结考核
期末终结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拟订一份试题, 题型主要有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和理论应用题。对试卷评出分数, 以百分制记分。
4.操作活动表现测评
操作活动表现测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 注重对课程学习的操作活动的测评。
考核形式:分组考核, 以两三人为一组, 现场抽签, 每组抽取两个问题, 进行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操作并说明。
问题设定:由师生共同商定, 以《幼儿卫生与保健》中的可操作部分为主, 例如:病儿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等技能部分, 不少于20个问题。
考核评价: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发展总体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目标为基准, 符合学科基本理论与实操训练的要求, 由主讲老师与课程组其他学科老师同时进行评价。纪律及学习态度 (15分) 回答问题情况 (15分) 倾听态度 (15分) 课堂参与情况 (20分) 作业质量
评价标准: (1) 技术性标准 (总分50分) , 根据各问题的具体操作措施和步骤确定; (2) 非技术性标准 (总分30分, 每项6分) , 包括:态度诚恳、情绪稳定, 表情平和、神态自然, 角色投入、合作积极, 动作轻柔、连贯一致, 操作熟练、表述完整; (3) 语言表达 (总分20分, 每项4分) , 包括:脱稿表达、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语调平和、语句连贯。见表三。
三、发展性学业评价的管理
学生学业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进行有效管理, 要从课堂表现、实践表现、期末理论考核、情境设计现场模拟操作等多个方面, 对学生学业做出总体评价, 具体见表四: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高考评的透明度, 评价表应一式两份, 一份由“课代表”或“班长”代管, 主讲老师定期将记录转存。
目前, 《幼儿卫生与保健》发展性学业评价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各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但具体细节还要进一步完善, 形成既有可操作性又较规范的评价体系, 使之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并能为其他专业课程迁移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婷.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性评价方案的设计[J].中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11) .
幼儿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比较全面的相关资料,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我园目前正在进行幼儿园艺术情趣课程的构建,重视艺术教育的“情趣”,为了更好地对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组织和实施等环节进行反复改进、调整、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系统对此进行检验和评估,使艺术教育能真正为幼儿所喜欢,发挥其审美表现和个性创造的作用,使课程能更符合教育目的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艺术情趣活动中,究竟该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艺术情趣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适宜性如何?我们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指引下,在省级课题《构建幼儿艺术情趣教育的园本课程研究》的引领下,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评价理念和取向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情”和“趣”
根据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艺术情趣教学评价观念,明确艺术情趣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幼儿的艺术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特别是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主动性,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只做枯燥反复的训练活动的倾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使幼儿乐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艺术表现
新《纲要》指出:作为评价的主体,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速度、特点等。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或单一地评价幼儿的表现,或是贴上好生和差生的标签,幼儿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能放弃任何激励他们成长的机会,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握好幼儿在园的每一天,用我们的能力去激发幼儿的潜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尊重年龄特点,把握艺术教育的敏感期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儿童敏感期是指幼儿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幼儿会对某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他们会有大量的有意识的行为,艺术教育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小、中、大班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也不一样,我们在小班开设少量的艺术活动,如美术和舞蹈,而在中大班则开设更多的艺术活动,如钢琴、电子琴、二胡、琵琶等,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在评价幼儿时,年龄段不同,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二、确立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目标体系
(一)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不同门类的评价目标
我园开设器乐类、舞蹈类、书画类等多类型的专门艺术活动,如器乐类的艺术活动有钢琴、电子琴、葫芦丝、竖笛、琵琶、二胡等,舞蹈类的有幼儿舞蹈和民族舞蹈、拉丁舞蹈等的教学,绘画类的有油画、水墨画、水粉画、刮画等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在小、中、大班中实施教学,因此,我们分年龄段对不同门类的艺术情趣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
(二)关注兴趣点的艺术与主题评价目标
艺术活动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和个性创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评价时,关注的是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掌握情况、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发挥审美的功能,同时重视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
(三)提倡个性化表达的情趣吧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吧是我园艺术情趣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是以个别活动形式展开的自主游戏活动,充分挖掘园内公共闲置区域,建立起来的特色活动区吧,分别有沙画吧、DIY手工吧、打击乐吧、快乐写生吧、音画吧等内容,每周安排一次活动。评价主要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在区吧中活动的兴趣、大胆表达的意愿、与同伴的交往、探究交流情况、自主表现、个性创新等等,教师应根据艺术情趣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艺术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四)鼓励大胆展示的艺术情趣项目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项目活动主要有“快乐宝贝”剧场表演和系列艺术节活动,这些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主要目的是给幼儿创设一个机会,搭建一个舞台,让幼儿或与家长一起进行艺术才艺表演。评价重点在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过分追求表演的效果和技能,给予每个幼儿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进行展示,体现“我的舞台我做主”的精神。
三、立足幼儿特点的艺术情趣课程评价指标和内容
(一)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指标
对幼儿的评价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个性品质等为目标,设立相应的指标。对教师及教学活动的评价则侧重于艺术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对艺术活动内容的选择、理解、设计,及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等,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艺术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二)艺术情趣课程评价内容
从艺术情趣课程来说,主要围绕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课程是否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课程的后续发展如何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幼儿的艺术兴趣和情感出发,我们强调幼儿的艺术情趣评价内容应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说,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教师的指导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师幼的互动等等。
美术类的艺术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情绪,美术作画的姿势和习惯,作品的构思和布局,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学习的专注性和品质、收拾整理习惯等的评价。
音乐类的艺术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情绪、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学习的专注力和习惯、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关注“情感”的艺术教育过程评价策略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教师需综合采用观察记录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因此,我们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
(一)耐心倾听感受——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些幼儿因为内向或自尊心很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倾听和揣摩幼儿的心声,引导幼儿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他们适时的评价和启发。当我们蹲下来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时会发现,有很多都不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能想到的,幼儿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读懂,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最适宜的评价和鼓励。
(二)换位识别真相——正确分析幼儿在现场情景中的“谎言”
幼儿的言行其实很大程度上受情绪和情景的影响,有时幼儿很难分清现实和虚幻的区别,成人就要细心观察分析,换位思考,认清幼儿言行背后的“真相”,多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多换位思考幼儿的言行,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坚持欣赏和赞美——树立幼儿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
1.从泛泛的表扬转向描述性表扬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赞赏幼儿是关键,但是教师又该如何赞赏幼儿呢?真棒、真行、真不错等等,都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赞赏语,但是幼儿是不是真的会吃我们这一套呢,答案是不一定。幼儿希望教师能真心的欣赏和肯定,不喜欢教师的敷衍,也不喜欢教师空泛、简单、没有针对性的表扬。幼儿在听到教师的具体的表扬后,就能够肯定和赞赏自己,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从内心出发投入真情实感
幼儿的内心是敏感和脆弱的,教师要呵护幼儿幼小的心灵,在鼓励和肯定幼儿时要尊重他们。如用眼睛看着幼儿,友善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欣赏和赞许,这样幼儿也心领神会,心理得到满足。
(四)适时表达期望——在幼儿故态复萌时说出自己的期望
幼儿因为年龄小,具有不稳定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即便有成功的体验,却也会不时地故态复萌,这时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说出对幼儿的期望,幼儿就会朝向这个目标迈出一步。教师期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期望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等,教师对幼儿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使教师的期望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
(五)期待更好的合作——让幼儿和我们合作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的一些细小的不足改掉,使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正能量”,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让他们与我们合作,一起进步。
五、基于“情趣”的艺术课程评价主体和方法
根据《指南》的精神,明确在评价时,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以及幼儿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发挥审美的功能,同时鼓励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评价更多的是指向幼儿后续的发展方向,不是仅仅停留在目前的评价结果上。
(一)教师、家长、同伴、自我等多元评价主体激发情趣
艺术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交互评价。在正确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和家长一起创设和谐、愉悦的情趣氛围,肯定幼儿的亮点、兴趣保持的持久性,充分发挥幼儿艺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直接参与对自己以及对同伴艺术活动和成效的评价,幼儿成为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家长关注幼儿、参与幼儿的评价,才能提供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幼儿更多的支持,帮助幼儿树立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亲子等的交流互动,让幼儿生成持续良好的习惯、能力、品质等,始终沐浴在一种尊重、幸福、关爱、和谐的精神氛围中,让艺术的理趣和情趣交相辉映。
(二)多形式课程评价方法促进持续发展
依据幼儿艺术情趣的目标和特点进行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一般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展示评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分析法等,充分获得幼儿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与数据,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认知、兴趣等,并对这些信息作出价值的判断,进一步掌握幼儿的情趣认知、情趣能力和意志品质等等,并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等。
1.档案袋评价记录,关注成长的点滴
通过制作幼儿的档案袋,收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信息,如幼儿艺术的作品、操作和表现的情况、艺术学习的兴趣、在家的学习情况、同伴的交往等等信息,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激励幼儿情趣感知和创意表现等,评价幼儿的发展过程。
2. 才艺展示评价,激励能力的发展
以对外开放的形式展示幼儿的才艺,锻炼幼儿的自信和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主要形式有快乐宝贝剧场的才艺展示、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六一艺术节展示、重大节日文艺演出、毕业典礼、下社区和进商场的演出等等,让幼儿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肯定自我。
3.期末各类评比,体验艺术的成功感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我们每学期定期开展幼儿钢琴、独唱、美术等评比,并进行“快乐小歌星”“小小画家”“金话筒”“小小演奏家“等评比,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幼儿的胆量,树立信心。同时也创设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4.个案观察记录,情趣的因材培育
(1)个案观察记录法: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其兴趣、行为特征的变化发展,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切合实际的记录,再形成合适的行动计划。同时,设计阶段性活动《幼儿艺术情趣活动评价表》,展开评价。
(2)个案分析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能力差异,基于个性动态的特性,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探索发展的载体。
总之,幼儿艺术情趣的评价,必须采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评价方式,艺术教学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艺术课程关注对幼儿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注意调动幼儿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多年来,对于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研究,有效推进了我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艺术教师的成长,也影响了幼儿对艺术的追求和学习,科学激励的艺术情趣评价,使幼儿真正爱上艺术,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艺术的摇篮,成长的沃土”。
评价语言的机智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杂性,学生的信息反馈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教师必须随时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出发,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性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课堂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创设愤悱情境,以求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其次表现在对学生的种种反应(答问情况、学习情绪、思维表情、课堂纪委等),甚至意外情况(意想不到的疑问、教师讲解的疏漏、学生中异乎寻常的举动等),必须机敏而及时地进行调节,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促成教学的和谐进行。例如,当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时,教师要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灵活使用评价性语言,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使用灵活多变的数学评价语言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和形式与应用过程,不是把结果直接“暴露”给学生。因此,当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之后,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如评价一题多解的例题和习题时,“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想?”只有教师不断灵活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才能和教师融为一体。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智能,品德等领域的内容。以下所说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评价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评价时,应了解学生: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能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否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检验并解释结果。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老师评语应以鼓励为主,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评价时,重点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
三.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评价时,常用方式主要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会进行概念和区域之间的比较;会进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与综合;会运用地图。图表和简单模型表达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四.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发展:搜集评价信息,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五.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评价时,可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也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推荐阅读:
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原则06-26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09-10
的幼儿园保育工作自我评价07-03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认识09-25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09-07
小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12-16
幼儿园评价方案12-15
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06-13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价06-24
幼儿园实习自我评价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