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篇1

一、单选题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

A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的公平交易的条件

B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C 有权拒绝经营着的强制交易行为D 有获得产品各项说明的要求E 有权拒绝经营者的搜查要求

2、经营者对消费者不得进行

A 侮辱、诽谤 B 搜查消费者的身体C 搜查消费者携带的物品 D 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E 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3、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时,经营者

A 可给对方折扣B 给中间人佣金C 必须如实入帐

D 可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1、消费者为()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A 生产B 生活C 生产和生活D 个人

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出具。

A 必须B 不一定C 可以D 视具体情况

3、《消法》是()实施的A 1993年10月31日B 1993年1月1日

C 1994年10月31日D 1994年1月1日

4、《消法》中,消费者的消费客体是()。

A 生活消费B 商品C 服务D 商品和服务

5、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 15日B 30日C 60日D 90日

6、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处以非法所得()的罚款。

A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B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C 一们以上十倍以下D 一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7、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A 一倍B 二倍C 三倍D 五倍

8、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保修期内()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A 一次B 二次C 三次D 四次

9、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

A 退回货款B 承担消费者支付的所有费用

C 赔礼道歉D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依法经()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A 消费者协会B法院C 行业协会D 有关行政部门

11、消费者购买法律禁止购买、使用的商品引起纠纷的()《消法》调整范围。

A 不属于B 属于C 部分属于D 部分不属于

12、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A 行政机关B 行业协会C 社会团体D 群众组织

13、《消法》赋予消费者协会()项职能。

A 七项B 五项C 九项D 十项

14、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要求赔偿。

A 生产者B 广告发布者C 经营者D 生产者广告发布者

15、解决消费纠纷可通过几条途径解决()。

A 2条B 5条C 7条D 9条

16、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的意见和要求。

A 生产者B 服务者C销售者D 消费者

17、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的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A 共同的职责B 各自的职责

C 一定的职责D 大致的职责

18、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受理,及时审理。

A 必须B 酌情C 可以D不予受理

19、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要求赔偿。

A 分立后企业B 合并后的企业C 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 其他的企业

20、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鉴定结论。

A 不能告知B 应当告知C可以告知D 酌情告知

2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行为的发生。

A.人身安全 C.人身财产安全B.财产安全 D.生活安全

22、大众传媒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

A.行政监督 C.舆论监督 B.社会监督 D.司法监督

2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共同责任

A.工商局和消协 C.全社会B.政府与消协助 D.社会团体

24、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意见,接受()的监督。

A.政府 C.舆论 B.消费者 D.法院

二、多选题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

A.支付医疗费 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D.抚养费

2、经营者生产、销售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A.责令改正 C.没收非法所得 B.警告 D.批评教育

3、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伤亡的,应当支付()

A.丧葬费 B.死亡赔偿金 C.由死亡者生前抚养的人所必须的生活费 D.医疗费

4、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A.履行约定 B.退回预会款

C.承担预付款的利息 D.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5、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承担()民事责任

A.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数量 B.退还货款

C.支付服务费 D.赔偿损失

6、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的原则

A.自愿 B.平等 C.公平D.诚实信用

7、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不受损害的权利。

A 人身B 财产安全C 名誉D 生命健康

8、消费者与经营者进行交易,享有()的权利

A 知悉真实情况B 自主选择C 公平交易D 获得赔偿

9、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

A 比较B 鉴别C 挑选D 强迫交易

10、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有()。

A《消法》 B《产品质量法》 C《食品卫生法》 D《广告法》

11、消费的方式包括()。

A 购买内品B 使用商品C 接受服务D 提供服务

12、享有求偿权的主体是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包括()。

A 商品的购买者B 商品的使用者

C 服务的接受者D 因偶然原因在事故现场受到损害的其他人

13、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

A 姓名权B 荣誉权C 肖像权D 求偿权

14、《消法》规定的消费者包括()。

A 所有消费的人B 进行生活消费的单位

C 公民个人D 进行生产消费的单位

15、“三包”具体包括()

A 包换B 包修C 包退D 包赔损失

1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

A 组织B 协调C 督促D 检查

17、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及其社会团体对经营者()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A 交易行为B 商品质量C 服务质量D 服务态度

18、消费者协会可以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

A 了解B 反映C 查询D 提出建议

19、消费者协会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媒予以()。

A 通报B 警告C 揭露D 批评

20、消费者协会应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

A 分析B 调查C 调解D 行政处罚

21、消费者协会是对()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A.生产 B环境 C商品 D服务

22、消费者组织不得()

A.从事商品经营 B进行营利性服务

C.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D开展宣传活动

答案:

23、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真实名称 B地址 C申诉 D价格

答案

24、解决争议的方式有()

A.和解 B调解 C申诉 D仲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划“√ ”,错误的在括号里划“×”)

1、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以下的罚款。()

2、经营者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消费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不承担运输费用。()

3、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资料,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5、消费者为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消法》保护。()

6、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消费者协会的责任。()

7、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8、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答案:()

9、《消法》规定,格式合同可以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答案:()

10、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11、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可以不标明自已的真实名称和标记。()答案:()

1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13、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答案:()

14、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只能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15、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的服务,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16、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17、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应向营业执照的原持有人要求赔偿。()

18、消费者在展销会上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只能 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19、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20、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

答案:()

四、简答题

1、《消法》中规定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原则?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3、简答消费者行使监督权的几种形式?

4、哪些行为属于侵犯消费者人权的行为?

五、案例1、2000年3月15日,徐某一家到某摄影公司拍照,在交了照相费及化妆费1275元后,共拍了10张照片,数日后徐某来取照片,却被告知:只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其余9张因技术问题全部报废,徐某要求摄影公司赔偿损失。该案应如何解决?依据是什么?

2、消费者何某在广联百货商场购买了一台价值3700元的彩色电视机,使用不到一个月,电视机因显像管有问题,不能使用,何某到原购买地点要求退货,但此时广联百货商场因经营不善已被胜大百货公司兼并。何某即要求胜大百货公司对此事负责,胜大百货公司以广联的事与自已无关为由拒绝。该案应如何处理?依据是什么?

3、消费者李某在某商场花1500元购买了一辆自行车,使用不到一个月,车身大梁断裂,到商场要求退货该商场无理拒绝。该商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处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篇2

一、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必要性

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来,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重要消费群体, 消费对象等等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与此同时, 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各类不同的消费欺诈, 消费者获取信息缺失, 霸王条框, 不合理费用征收等等都表明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消费者权益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消费者身上, 给与切实的帮助和保护。因此,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市场经济和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法律宗旨所在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最重要的政府工作是建设国家法律制度, 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对人民负责, 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国法律的设定, 必须要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上, 这不仅是国家的职责, 也是法律存在的基本依托。“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这一意识形态话语所表征的就是我国法律的宗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制定该法, 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及对象最多、最广,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 质量、欺诈斗争长期存在。2013年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 最重要的是理念与时俱进。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所相应的变化, 要求法律的制定上更加关注消费者的知情权, 着重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改变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获得程度不对口的情况。同时, 为了适应新的消费形式的出现, 对经营者、监管部门、消费者及其组织都有新的具体的要求规定。

(二)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网购消费所需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购走进千家万户。但网购消费者在消费者保护上的需要与我们一般所理解和使用的消费者保护法有一定的差别, 这些差别所造成的问题也要求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改。网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由于网购的消费者与商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联络, 商家通过网页等等渠道进行商品的介绍描述等等, 同时付款也基于网上银行, 第三方支付等渠道, 因此消费者并不能够直观的看到商品, 仅仅通过网页描述也很难对商品的真伪进行判断。虽然电子商务网站开放其他用户对于商品的评价机制, 但是相对的, 各类刷单组织也层出不穷, 导致消费者能够直接依靠的辨别商品好坏的渠道也显得并不可靠。而目前消保委与国家共同设立的网购投诉热线12351也无法起到十分有效地效果, 这源自于对于网络店铺, 网络商家的监管还处于一个较为淡薄的状态, 更加系统, 完整的消费者保护法还没有出台。

(三)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群体所系

首先, 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本身就处在一个不对等不公平的状态下, 商家清楚地了解其所售卖商品的来源, 品质如何, 对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售卖情况, 市场价格, 市场水平都有很详细的了解。加之长期从事商品销售的工作, 使其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有着很熟悉的了解。因此无论从商品本身的角度还是从与商家之间心理战的角度来说, 在买卖的过程中, 消费者是始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的。其次, 现代市场经济简化商品交换程序, 加速流通速度的客观要求, 使消费合同具有了定式合同或者附从合同的特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这一传统合同理论, 对于消费者来说, 已不够真实。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条件是由经营者事先规定的, 经营者在进行合同的制定时理所当然的会设置较为有利于自身的条款, 并且在向消费者介绍时完全避免相关的部分, 使得消费者完全是处于单纯地表示接受合同内容的被动地位, 无讨价还价、参与合同内容形成的自由。第三, 经营者的自利倾向。经营者在商品的买卖过程中始终是具有自利倾向的, 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 可能会通过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来满足自身的私欲。通过各种造假, 虚构事实, 改变商品的价格, 标签等等恶劣手段, 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要求和法治于不顾, 对消费者进行欺诈和坑害。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受到经济上, 精神上甚至肉体上的伤害。而由于消费者势单力薄, 经营者大多财力雄厚又有大批的人力支持, 使得已经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在试图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是受到了阻碍。消费者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的约束, 并不能够牺牲自身的正常生活同商家打持久战, 因此可能会选择损失一定自己应得的赔偿而换取速战速决地解决与商家之间的纠纷。这就使得经营者可能会通过骚扰, 拖延等方式故意不给于消费者合理的解决方式。使得行业内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难以进行。因此修改消费者保护法是势在必行。

二、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进步性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很多方面对旧法做出了更正。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加大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两条内容作为第27, 28条, 增加内容规定了通过网络, 电视, 电话等新型渠道进行销售的商家, 必须将其经营地址, 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向消费者做详细的提供, 并且需要保证提供内容的真实有效。并且具体规定了通过网络, 电视, 电话等渠道进行销售的商品必须要接受七天内退货, 同时对已售出的商品质量提供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给了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面的便捷和利益但是网购活动存在恶意竞争, 图货不符等乱象, 需要对其加强规范。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的两条法条明确和加强了网络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使消费者有了“后悔权”, 让消费者真正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而且有助于督促商家在开展活动时说实话, 说真话, 自觉杜绝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

(二) 惩罚违法经营者的力度加大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违法经营者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八条, 修改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 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 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增加一条, 作为第五十条:“经营者有侮辱诽谤、限制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 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 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由此可以看到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违法经营者的不法经营, 给予了更加严厉的打击。一方面, 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减少违法经营的出现, 给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意图的经营者敲响警钟, 另一方面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的维护。这一方面的改进能够杜绝前文所提及的经营者为了能够是消费者尽快撤回或者减少赔偿要求而做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三) 消费者举证责任减轻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也减轻了消费者的举证责任。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三条, 增加一款, 作为第三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 自消费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出现瑕疵, 发生纠纷的, 由经营者承担相关举证责任。”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关于鉴证机构的专业性的相互质疑, 解决不正规的鉴定机构在鉴定结果上会出现不专业的情况, 同时也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后顾之忧, 能够放心购买, 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有所保障。同时商家也可以避免遇到无理的顾客时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产品的品质上。

三、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艰巨性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 “新权利”、“新责任”得到广泛认知, 但实施中依旧难点多多, 亟待寻找破解方法。

(一)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 但中消协研究表明, 消费者信息被无端泄漏, 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面临防范难、举证难、索赔难等众多难点。

(二)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保障消费者“后悔权”, 消费者可以“七日无理由退货”, 但一些远程购物经营者, 擅自设置“非质量问题不能退货”条件, 使消费者享受“后悔权”的权益大打折扣。

(三)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对欺诈行为予以三倍赔偿, 而且还设置了最低赔偿额, 但在消费过程中, 很难得到兑现。

(四)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的责任, 增设了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 但在实践中, 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证、安全权令人担忧、格式合同晦涩难懂、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收费不透明等现象依然存在。

参考文献

[1]文诚公, 孔咪咪.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 (草案) >的得与失为视角, 2013 (8) .

[2]夏静.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最新修改[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4 (11) .

浅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篇3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完善

谈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不得不先说消费者。消费者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很少有人能够肯定地对它做出界定。一般来说,消费者有广狭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消费者是指从事一切消费活动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所指消费不仅包括生活消费者也包括生产消费。而从狭义上来说,消费者仅指从事生活消费活动的人,这也是法学意义上对于消费者的界定。

消费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方重要主体,它的消费权益是否得到维护关系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作为普通群众的一员,是国家的主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多数消费者知道自己有合法的消费权益,但具体不知道消费者有何种权益,而且对此知之甚少,因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就无从谈起。知晓消费者的权利是消费者维权的前提。所谓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有以下几个:知情权、安全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公平交易权、获得教育权、监督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结社权。

当前消费现状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消费者在自己与经营者之间处于弱势地位。经营者销售商品,对于商品的各种性能、质量相当清楚,而且对于市场的宏观行情十分了解,并经常运用一些销售手段,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相对就处于劣势地位,对于商品的了解程度不够,一味地被商家忽悠,迷失了自我。二、现行法律对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范围较窄。国家针对消费者在消费活动的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对消费者给予了相对特殊的保护性规定,制定了消费者的九项基本权利。然而,现实中凸显的商家处于利润的诱惑,过分地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愈演愈烈。三、经营者虽在消费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有时其合法权益依然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在众多消费者中,不乏品行道德败坏之类,以此超市商品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此类现象商家也十分苦恼,于是制定了“偷一罚十”的处罚措施,但这种措施在学界仍有争议,多數人对其持否定态度。因此,对于商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够到位。四、一旦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很多,如与经营者协商进行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予以调解、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然而真的起到实际作用的十分有限,消费者经常是无功而返,严重影响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针对上述提到的消费活动中的问题与漏洞,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与措施:

一、加快推进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立法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消费者权利上,对于已有的九项基本权利予以肯定与完善,尤其是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等。另一方面,应将对于消费者的隐私权、尊严权的保护写入法律,给予明确的法律认可,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自身的素质与法律意识。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援助服务站点,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使消费者了解消法的基本内容,自己的消费权益以及出现消费纠纷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明确形式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援助机构及制度。针对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弱势性,设立该援助机构,当遇到消费纠纷时,消费者有心维护权益,但由于经济因素等影响其诉讼能力时,可求助于该机构的工作人员。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篇4

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历来都保护着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使消费者受益不浅。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消费关系的出现,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权利保护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保护体制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各种程度的侵犯,充分暴露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法律修订已经迫在眉睫,怎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问题 改革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立法宗旨是一部法律制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根本目标。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了立法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注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消费者受到各种权益侵害时,急需一种具有强制力和有效的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宗旨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主要精神体现。

(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消费者权益与社会经济秩序息息相关,然而众多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激化了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而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减少纠纷,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目的。

(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是通过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最终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一方面,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程序,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明确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明确市场交易的原则,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正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

立法原则是一部法律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贯彻始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线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消费者保护的整个立法过程中,体现在消费者保护法的各具体规定上。它既是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守法、司法的准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给予消费者特别保护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经营者应当承当产品质量责任的原则;消费者权益的综合法律保护原则;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实施至今,确实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是十五年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制定的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对外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缺陷

(一)法律适用范围的不明确。

1、对消费者的界定不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然以“消费者”命名,又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首

要宗旨,“消费者”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直接决定法律的适用范围,对此作出明确界定是一项基本要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 条虽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但此条只规定了消费行为,并未明确规定“消费者”的定义,容易引起消费者保护实践中的“消费者”认定困难,甚至司法混乱。

2、对经营者的界定不明确。“经营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消费者相对立的又一个基本概念,是消费关系的义务主体,对它的界定同样会影响法律的适用范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采用了3个概念:经营者、生产者、销售者,由于没有规定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范围,实践中极易引起争议和混乱。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不全面

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并不平等,消费者处于弱者地位,未实现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易公平,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即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法律的形式赋予消费者九项权利,使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借助法律的力量,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营销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仅仅九项权利已经不足以保护消费者了。消费者受到侵犯的权利已经超出了九项权利的范围,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行政保护体制的不平衡。

行政保护是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在我国,国情决定了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较司法等方式更为方便且易于广大消费者接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第34条规定“关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以及第50条对经营者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未规定的,由工商部门进行处罚。这些规定明确了在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调解解决消费纠纷和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三个主要方面的行政作用,体现了政府领导下,以一个部门为主,多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行政保护构架。但是,实际操作中矛盾很多:一是在制定消费者保护措施方面,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在一些方面主次难分,一个部门如果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章有可能因涉及其他部门的权限而裹足不前,造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严重滞后;二是在受理消费者申诉方面,也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各部门受理范围不清,而在强调依法行政的趋势下,各部门只好谨慎从事,出现了踢皮球现象;三是,在受理申诉方面,由于受理申诉的职责与处罚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的职责往往不属于同一部门,也弱化了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

(四)举证责任和费用负担的不合理。

在涉及到消费纠纷的解决的时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对举证责任制度作出具体合理的规定。而现实中按照消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来推,消费纠纷引起的诉讼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或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很多信息都是由经营者掌握的。消费者在维权的同时还要考虑风险和成本,毫无疑问地在很大程度上会阻止维权的热情,尤其是当其所受损失并不是太大的时候,很多消费者都宁愿放弃自身的小权益,而防止维权时为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损害赔偿规定和惩罚性条款的不到位。

1、法律责任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的安排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突出表现就是重罚轻赔。这种结构从理论上存在2种缺陷, 一是不符合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不符合私权优位的法学原理。

2、精神损害赔偿的规范不明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应该赔偿损失,这实质上就是精神损害赔偿,但在立法中对精神损害赔偿却含糊其辞,没有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在适用范围上也显得过窄。

3、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规定不合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此法条乃学界公认的惩罚性赔偿条款。该条的立法本意是保护消费者,但在近年的司法实践中在适用该法条时出现几个问题:一是如果经营者许诺的赔偿责任超过该条规定的赔偿限度,应该按照哪一个进行赔偿?二是按照该条规定的加倍赔偿如果小于消费者所受之实际损失,应如何赔

偿?另外,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时将经营者主观方面仅限于“欺诈”,是否有放纵经营者之嫌?

(六)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不畅通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定了消费争议解决的5 条途径在实践中均暴露出一些不足。由于和解与调解对经营者缺乏约束性,很多消费者把目光投向了仲裁和诉讼。然而,我国的仲裁机构数量少,受案条件要求严格,造成消费争议通过仲裁途径解决的很少。而在诉讼中,由于目前立法上规定消费侵权诉讼中只有那些与案件具有实体上利害关系的人才能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因此法律救济的对象也只是特定的、实际上的消费者,而不包括潜在的消费主体。另外,有些消费者由于对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畏惧,不愿或不敢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消费争议。由此可见,我国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还存在许多不通畅的地方。

五、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建议

(一)明确界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概念

可采用原则性规定和补充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概念进行界定,分别解决消费者概念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一般规定表示“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特殊规定则表示“单位购买生活消费资料并用于单位成员费时,单位是消费者”。另外,由于消费者保护法的宗旨主要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经营者行为,因此,在对“经营者”下定义时,不应用“营利性”来人为缩小经营者的范围。

(二)拓展消费者的权利范围

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随着入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将会越来越多。我们还应随着市场消费形式和内容的发展,随时扩展消费者的权利,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

(三)改革诉讼程式,完善消费者组织并给予其更大权限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仅仅依靠实体法是不够的,还要在诉讼法上有所进展。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法院专门设立小额消费纠纷法庭。另外,应当使消费者协会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社会公众团体的性质,减少国家行政机关的干预。建立一套消费者权益仲裁机制,专门用于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

(四)规定具体合理的举证责任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对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具体举证责任作出合理规定。在涉及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以及证明欺诈、侵权的证据时,应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从而使消费者在维权时,不用考虑太多的成本和风险问题,提高其维权的积极性。

(五)完善损害赔偿规定和惩罚性条款

1、合理安排法律责任的结构。就是要在保证必要的行政处罚和刑罚力度的同时,加大民事赔偿的比重,充分发挥民事赔偿的核心作用。

2、增加损害赔偿金额。借鉴欧美国家立法的经验,并立足我国国情,适当增加损害赔偿金额,以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3、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的精神消费权利,侵害消费者精神权利的形式,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条件、范围、责任形式、赔偿数额或计算方法等。

4、对惩罚性赔偿条款进行完善。利用惩罚性赔偿金的威慑作用促使生产者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安全。也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受损权益,促使更多的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六)增加消费者争议解决途径的实效性

1、设置小额纠纷处理程序。借鉴国外的立法及审判事务中所运用的小额纠纷处理程序,对于数额相对不大、案情相对简单的消费纠纷,以小额诉讼程序,从起诉、受理、法庭调查、辩论一直到裁判的作出等一系列的环节上都予以适当的简化,并且缩短相应案件处理时限,从而尽可能地做到及早立案、及时审理、及时裁判。

2、增加仲裁机构的数量。在县级(包括县级)以上的地区设立仲裁机构,同时降低申请仲裁的门槛,以方便群众通过仲裁来解决消费争议。

3、强化消费者协会在争议解决中的地位和权利。在消费者保护立法中除了赋予消费者协会处理投诉、质询、建议、消费教育等职能外,还可进一步确认消费者协会代表消费者提起诉讼的权利。

4、弥补消费者保护相关立法的空白,建全配套法律法规。针对我国消费者保护领域相关立法的空白,应抓紧制定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同时在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上也应配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标语 篇5

1、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3、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4、科学、合理、安全、文明消费。

5、倡导诚信兴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6、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7、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到损害。

8、安全权是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

9、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10、维护消费者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科学消费从小抓起,依法维权从我做起。

1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交易环境。

13、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4、倡导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

15、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16、诚信守法经营,优化消费环境。

17、诚信为本,质量为金,文明消费。

18、创新消费指导模式,提升消费生活品质。

19、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0、打击假冒伪劣,增强消费信心。

21、打造金融品牌,提升行业文明,服务百姓民生。

22、大力开展“放心消费维权进农村”活动。

23、发动全社会,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消费维权工作。

25、放心消费,诚信先行,依法维权。

26、改善民生,促进消费。

27、消费安全进校园,中小学生学维权。

28、人生青春无价,消费维权有约。

29、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0、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31、搞好消费教育,提高消费素质。

32、公平交易,健康消费。

33、公平正义,和谐消费。

34、共筑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树立消费信心。

35、关注民生,关注热点,调解纠纷,排优解难。

36、关注民生,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37、广泛开展“消费与发展”的宣传活动。

38、化解消费纠纷,构建和谐社会!

39、积极倡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文明消费。

40、搞好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素质!

41、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42、加强社会监督,增强维权意识。

43、加强市场监督,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44、加强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素质。

45、加强宣传引导,提振消费信心。

46、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全市消费维权工作。

47、爸爸妈妈请放心,消费维权我能行。

48、安全消费,快乐起飞。

49、消费环境,与年龄日益成熟;权益保护,与法制建设同步。

50、梦寻青春校园,心泊维权驿站。

51、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可持续消费。

52、积极开展国民消费教育工作,指导引领人民科学合理消费。

5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

54、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学案例 篇6

一、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经济法》教材中的地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中职校教材《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一段内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总是与所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相关,因此本章内容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介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时应与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结合讲解,以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本课内容的实用性。

二、授课过程

请同学们说一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和“消费行为”的范畴是什么?然后请大家谈谈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或事件?

课代表周星首先说:“我家买过一个小电扇,上面有长城标志,但没用到一个月就产生了很大的噪音,很快就坏了,肯定是假的。”

蒋蓓薇立刻说:“那是假冒商标,欺骗消费者的。”

秦贵州说:“即使是真的,这样的质量也是对消费者很不负责任的,万一造成人身伤害怎么办?”

我说:“看来大家都很有维权意识,都是有知识的消费者。那么,大家就下面这个案例运用我们所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法知识做个分析,各小组写出分析结果。”

案例(以投影展示):

“居民付东海在北极商场购得一台菊花牌‘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答复:“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性能作出明确说明,这是厂家的责任,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

老师就此案例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该产品存在什么问题?违反了什么法律制度?请各小组讨论。

各个小组在经过热烈讨论之后,由组长提交了一份讨论结果: 小组

(一):

1、商场隐瞒产品真实信息作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付东海误解并购买,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2、该产品存在产品名称与实际性能不符的问题。名为“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但实际上只有一种功能,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与产品名称表明的质量状况完全不符合,违反了《产品质量法》。

小组

(二)的讨论结果与小组

(一)基本相似,但小组

(三)的讨论结果对其有补充之处,他们认为该商场还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付东海依法享有的知悉真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老师认为以上内容大家分析的都不错,那么谁该对这个产品负责呢?这次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商场、生产厂家都应对该产品负责,应由商场首先按照消费者付东海的要求给予退货,然后商场可以向生产厂家追偿损失。

候培培同学指出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大家争相发言,丝毫不见平时上理论课时的沉闷无语。

此时我趁热打铁,及时提出本案例的第三个问题: 居民付东海有什么权利?

这次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赔偿问题,陈向国同学说:“付东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享有要求商场退货和赔偿损失的权利。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 我说:“消费者要求赔偿是购买之后的行为,在购买之前首先还具有什么样的权利?“

苏先同学说:“购买之前首先要了解产品,消费者享有对产品的知悉真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付东海享有知晓菊花牌“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用途、性能等真实情况的权利,依此自主作出选择购买。由于商场提供虚假产品信息,并且未对产品性能作出明确说明,使消费者因为误解而购买,因此经商场侵犯了消费者享有的上述权利。

同学们对案例的分析是比较全面而合理的,说明能够学以致用。请大家课后对以下案例同样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写出书面结果(分发打印材料):

公司职员周鹏在飞驰汽车商行买了一辆家用小汽车,他在买车前后获得的汽车资料都显示车内有八个喇叭,购车后发现后门上的四个喇叭不响。维修工检查后发现后四只喇叭只有装饰网,内部没有喇叭。向厂家反映后,厂家称该款汽车本来就是如此。消费者周鹏要求得到与宣传质量相符合的汽车,或者退车、赔偿。企业给予的回复是:沟通多次但周鹏坚持自己的观点,将继续协商处理,但具体解决的时间无法确定。周鹏对企业的回复不满意,要求厂家针对喇叭一事给出说法。

三、案例分析

1、本课选取了一项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案例,既突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应用,又融合了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分析应用,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帮助,使得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和实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篇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法》) 多年来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它不仅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还间接的提高了经营者的竞争力, 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消法》修改从多个层面进行, 内容涵盖非常广泛。

首先, 总则方面的修改较之从前主要体现为对《消法》立法宗旨的扩充, 将原来由单一的保护消费者权利角度上升到公益的高度, 如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为构建和谐经营环境和和谐社会做出指引。

其次, 主体权利方面的修改体现在主要体现为对经营者义务的增加和修改上。在保障消费者安全权方面, 修订后的《消法》增加了经营者对缺陷产品召回义务以及在商场等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在保障消费者获赔权方面, 增加了网络购物中的无因退货制度;在保障消费者受尊重权方面, 增加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义务等等。这些义务的规定对完善经营者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了标尺。

再次, 对消费者权利的制度保护较之从前强化了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权利以及增加了一些新规定。例如规定消费者协会在一定条件下有权提起诉讼、参与有关其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定, 增强了消费者协会的“话语权”。

最后, 加大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例如在民事责任方面, 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人身及财产权利的赔偿数额被大幅提高, 并且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行政责任方面, 表现为处罚金额和比例的提高, 并且简化经营者对处罚结果不服的救济程序, 即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诉讼。

2《消法》仍存在的不足

2.1 个别规定过于宽泛, 可操作性不强

《消法》赋予消费者九大权利, 并且此次修改中在消费者受尊重权中又增加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但对这一权利的规定有些内容还不完善, 一些规定过于原则化, 例如第二十九条, 虽然规定了经营者的一些义务, 但没有明确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等问题。若这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出现, 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 在产品召回制度中, 相关规定虽然已经比较完善, 但一些细节并没规定, 例如行政机关责令经营者采取产品召回的时间没有明确, 可能会导致市场中同一问题区别处理, 使相关经营者的权益受损失, 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最终破坏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2.2 个别重要的制度和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有《消法》对消费者组织的权利与义务规定的还不完善。例如第三十七条第七款规定“消费者协会……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协会拥有独立诉讼的权利, 但“支持受损害消费者提起诉讼”是指消费者协会通过一定的经济等手段支持消费者诉讼?还是直接代替消费者进行诉讼?若消费者协会通过一定的经济等手段支持消费者诉讼, 该制度要如何运行?若消费者协会直接代替消费者进行诉讼, 滥诉问题、赔偿额分配等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3 进一步完善我国《消法》的思考

3.1 完善消费者部分权利制度保护

3.1.1 应当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1) 应界定消费者个人信息概念,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列举式也可以采用概括式; (2) 应规定消费者享有如“资料封锁权”和“删除权”等权利。例如, 当消费者有重大和正当的事由认为不宜收集其个人资料时, 有权向获取其信息的经营者提出停止收集、处理或利用自己个人信息的要求。并且, 当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再用于特定情况时,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删除该信息; (3) 应当明确损害赔偿的数额。例如, “德国《个人资料保护法》保护法第3条规定:个人资料遭受侵害的最高赔偿额为25万马克。在同一致害行为导致多人受损害的情况下, 如果其赔偿总额高于25万马克的, 每一个损害赔偿的给付, 应按其应得的赔偿总额与合计最高总额的比例减。”我国《消法》也可以结合实际参照一些国家或地区经验, 保障消费者该项权益。

3.1.2 应当细化产品召回制度的一些内容

明确规定召回期限。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 其“消费者保护法”及“消费者保护法实施细则”规定:出现回收、销毁等情形时, 行政部门责令经营者采取上述措施的时间不得超过六十日, 个案及特别法规定的情形除外;发生或可能发生对消费者有重大影响的情况时, 行政机关应当在大众传媒上公告经营者名称、商品、地址等其他必要信息。今后我国《消法》在规定召回期限时除了应规定行政机关主导下产品召回的时间外, 还应当规定经营者主动召回产品时的最长期限, 以便消费者及时获得赔偿, 保护自己权利。其次, 应当规定建立专业的、中立的认证机构进行监督, 及时公布信息, 避免某些组织因行业利益而损害消费者权益。

3.2 完善消费者权利救济的规定

3.2.1 应当完善消费者组织的部分权利与义务

第一, 对消费者协会代表多数消费者起诉的权利加以限制。具体规定为, 该情况下消费者组织原则上只能提起不作为请求之诉, 而不能提起损害赔之诉。主要原因有两点: (1) 防止消费者协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频繁提起诉讼;其次, 防止胜诉后, 因损害赔偿金分配问题, 致使消费者彼此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之间发生矛盾, 轻者消费者协会的正当利益受损失, 重者使消费者协会丧失民心。 (2) 对消费者协会有权代表单个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加以规定。特定情况指对现在或未来的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对于“特定情况”的判断可以交给消费者协会, 让他们根据案情性质自主决定。此外, 虽然有些案件对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 但是由于消费者个人“怕麻烦”而放弃救济, 最终使得正义之路遥遥无期。因此赋予消费者协会该权利不仅能有效的帮助消费者维护其权益, 还能推动立法进步、维护社会利益。

3.2.2 引进消费者信托基金制度

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向消费者提供经济支援及法律协助, 令消费者有途径寻求法律上的补偿。具体制度如下: (1) 对该基金的适用范围加以规定。例如:该基金的适用主体仅限自然人消费者;消费者 (申请人) 的经济状况满足该基金设置的相关比例;保护所有因消费行为产生的交易争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部分消费者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进行诉讼, 因此设立该制度使他们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维护自己的权益。 (2) 规定胜诉分担机制。如前文所述, 若消费者协会代表单个消费者参加诉讼而最终胜诉, 获得的赔偿远大于消费者个人受损失的利益时, 可以说服消费者将一定比例的赔偿金捐入该基金。具体制度可以规定为:当消费者 (申请人) 胜诉时, 则需从所获赔偿额中向该基金缴纳一定的费用;当消费者 (申请人) 败诉时, 则由该基金缴纳诉讼费用及相关必要费用, 消费者 (申请人) 无需自己承担, 除非败诉是由于其故意导致。设计这些制度可以让有限的消费者信托基金现循环利用, 从而惠及更多的消费者。

4 结束语

此次《消法》的修订增强了对费者权益方面的保护力度, 许多制度体现了显著的及时性与前瞻性。并且, 本次《消法》的修改积极汲取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 借鉴了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先进制度, 较好的处理了制度之间的取舍、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因此从整体来说, 此次《消法》的修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期望在未来的修订过程中, 能够秉承兼容并蓄的精神, 基于国情, 不断将《消法》修订的更加完善,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武汉大学, 2012.

[2]田世英, 宋通明, 王晓燕.电子商务法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出版社, 2000:249.

[3]齐爱民, 陈星.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比较研究[J].经济法论坛, 2013.

[4]矫慧.电子商务Bto C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4.

[5]刘嘉敏.电子贸易消费者权益及资料私隐[J].科技与法律, 1999 (1) :78-83.

[6]徐孟洲, 王强.构建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J].经济法论坛, 2004, 2 (1) .

[7]王利明.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政治与法律, 2005 (2) :3-12.

[8]杨立新, 刘召成.德国民法典规定一体化消费者概念的意义及借鉴[J].法学杂志, 2013 (1) :28-36.

[9]齐爱民.德国个人资料保护法简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 57 (4) :465-470.

[10]孙颖.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6.

[11]葛傲雪.论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研究生法学, 2006 (03) :37-5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篇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销售、网络购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4.13 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 14.3%。①2014年中国的网络零售额达到2.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2015年的前10个月中,网络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95万亿元。②

随着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法律在保护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方面存在着漏洞,售后服务、退款、虚假促销、网络诈骗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网络购物的投诉不断攀升。为了应对以上问题,促使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10月25日高票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是该法自1993年颁布后的首次修改。此次修法的其中一个亮点是规定了消费者对于通过网络、电话、电视或邮购等方式购买的商品,享有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权利。

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第1项③规定亦有规定通过通讯交易或访问交易的消费者,可以在收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七日内退回商品,而不需要说明理由或承担任何费用。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可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将比较分析两岸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规定,为我国立法的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二、对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评析

(一)分析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必要性

为了规范网络购物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1款④确认了消费者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实际上是赋予了消费者一定的后悔权。后悔权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直销和保险行业。推销员上门推销其商品和服务难免会采用夸张的手法,消费者时常会在推销员的诱惑之下冲动消费。所以美国的法律赋予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退货并收回全额退款的权利。⑤后悔权制度是消费者知情权及选择权的延伸,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购买符合法律规定的某类商品或服务之后,依照法定的期限和程序,享有无条件退货或退出服务的权利。无论是笔者所说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抑或是美国的后悔权,其涵义都是指消费者享有在合同成立并生效之后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或撤销合同的权利。

赋予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具有以下的必要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电商行业与传统零售业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仍有很多人尤其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士,对网络购物还抱有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及不信任感,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确定有助于树立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购物的信心;其次,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对解决网络购物因信息不对称而误购及冲动消费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再次,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对于企业、经营者树立自身的形象亦具有正面作用。因为在消费者不享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之前,对于经营者来说,商品出门就算“大功告成”,所以他们会竭尽全力地推销,甚至将所售商品描述得天花乱坠,只要商品在质量上不存在问题,售出商品概不退换,消费者去投诉甚至是起诉,往往都无法对经营者造成震慑作用。可是,当消费者享有了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经验者除了要将商品推销出去,还要使力保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不会产生马上退货的念头。这就促使了经营者主动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尽可能详尽地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优缺点。消费者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购物,避免了误购及冲动消费的情形,反而降低了退货率,从而树立了企业和经营者的品牌形象。

(二)反思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存在的问题

前已述及,赋予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必要性,但我们不免担心,假设所有的消费领域都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即如果消费者通过电商购买鲜活产品、药品、卫生用品等商品时也都能够无一例外地享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将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猜测,如果鲜活产品、药品、卫生用品等商品被退回后进行二次销售,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这对经营者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对于购买到曾经被退货的商品的消费者亦然。

三、对两岸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比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优点

笔者认为,与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规定,具有以下优点:

1、排除适用特殊型态的商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1款的但书⑥将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等特殊商品排除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适用范围之外。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2款规定⑦其他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并由消费者在购买时予以确认的,亦排除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适用范围之外。

然而,台湾地区修改前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所有通過通讯交易或访问交易购买商品或服务都要适用《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第1款的规定,只有数字商品因提供事先检视商品的机会,经由电话、因特网或其他通讯设备购买之运动彩券可以排除适用。2015年,台湾地区修改后的《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第1款后半句⑧及第2款⑨则规定如果通过通讯交易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具有合理的例外,可不适用第19条第1款的规定。而是否属于例外情形,由台湾地区行政院判定。

笔者认为,在对例外情况的设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更为合理。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没有明确将时效性、时限性商品或服务、易腐败商品、消耗性或卫生商品、客制化商品也纳入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范围,实质上对经营者是不公平的。

2、规定由消费者承担退货的运费

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第1款规定通讯交易或访问交易的消费者,在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七日内退回商品的,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或对价。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3款⑩则规定消费者应当承担退回商品的运费。

法谚有云: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使坏;而一個坏的制度可诱使好人变坏。如果消费者行使七日无理由退货权时,不需要负担任何对价,将使得权利容易被滥用。设想一下,若居心不良的人为了打击某一网络经营者,而滥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将会给网络经营者带来怎样的损失?简而言之,一个经济行为需要从成本和效用方面加以考虑,如果购买商品后行使七日无理由退货权不需要承担任何对价,无疑会变相地鼓励理性的购买行为变得不理性,对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经济秩序亦将产生不利影响。因而,笔者认为台湾消保法中由经营者承担退货的运费是不合理的。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规定,德国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通过《德国民法典》第357条第2款规定由经营者承担退回商品的运费。尽管如此,但德国还规定低价产品可以由消费者负担运费这一例外情形,即如果商品的标价低于40欧元的,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由消费者承担退回商品的运费。日本在《特定商业教育法》第15条之二规定消费者取回或返还商品所需的费用,由购买者承担。

笔者认为,无论退回的是昂贵或是低廉的商品,都应由消费者承担运费是合理的。这一规定有利于遏制消费者滥用权力,促进消费者理性地退货,可以避免出现“七天后悔权,商家都得死”的情形,并有效地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缺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权,与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相比,也是有其不足之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3款规定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即虽然消费者享有有七天无理由退货权,但不代表消费者能够无条件退货。在具体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会对如何界定“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而产生争议。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只要商品没有损坏,不影响二次销售,就属于“商品完好”。而拆包装与否的问题,同样只要在不影响商品二次销售的情况下也属于“商品完好”。?

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施行细则》第17条规定消费者为了检查商品或不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而导致其收到的商品损毁、灭失或者变更的,其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并不会灭失。同时,其《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之二第三款规定:“契约经解除者,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间关于回复原状之约定,对于消费者较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之规定不利者,无效。” 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笔者认为,在这一问题上,台湾地区对消费者的保护更为倾斜。

四、结语

总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对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确定,恰当保持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平衡,即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照顾到经营者的正当利益。在微观的层面上,七日无理由退货权令消费者对网购的商品质量更加放心;而从宏观层面上看,消费信心的增强对于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同时亦可以保障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的规定,与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相比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在契约解除的问题上,可考虑借鉴台湾的做法,作出对消费者更有利的解释。

最后,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可补充规定小额的网购商品不适用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遏制消费者滥用权力,促进消费者理性地退货并有效地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不至于因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损害经营者的权益。

注释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 年1 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网络研究院在2015年编写的《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摘编)》。

③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第1款规定:“通讯交易或访问交易之消费者,得于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七日内,以退回商品或书面通知方式解除契约,无须说明理由及负担任何费用或对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⑤周子凡:“消费者后悔权的冷思考”,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1期。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的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2款规定:“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⑧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规定第1款规定:“……但通讯交易有合理例外情事者,不在此限。”

⑨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规定第2款规定:“前项但书合理例外情事,由行政院定之。”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第3款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上一篇:做家务的五年级周记下一篇:2018中石化校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