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精选11篇)

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 篇1

二年级 居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了解平移的特征。

2、学生会判断几个图形是否可以通过平移重合,并会动手平移。

3、会利用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了解平移的特征,会判断几个图形是否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教学准备:小房子的模型,迷宫图,白纸每个同学一张(师)玩具小车模型,橙色荧光笔,橡皮(生)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爸爸去哪儿?(播放课件第二页)生:有。

师:那你想不想像他们一样单独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呢?今天,小明也决定和爸爸一起出去玩。(播放课件第三页)小明问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啊?”爸爸回答:“你想不想去游乐园玩啊?”于是,爸爸就带他去游乐园玩。欢迎来到游乐园!(播放主题图的视频)师:游乐园里真热闹啊!有各种各样有趣又惊险刺激的游戏,你最喜欢玩哪种游戏呢?

生:(大概请四五个同学回答,速度要快,学生应该会涉及到关于旋转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想玩的游戏各不一样,小明告诉爸爸,他比较想玩这几个游戏,分别是小朋友们都爱的滑滑梯、小火车、缆车、以及观光梯。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并且利用上学期老师教大家的变身法一起来玩玩,好吗?请你记得感受一下你是什么感觉的(播放这几个项目的动画)

师:我们刚才跟着小明一起玩的这几个项目,(出示课件“平移的四项运动”都是在运动的,像他们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平移。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揭示课题,并在黑板板书课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像观光梯(出示课件)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平移,那下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及要求)

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小组汇报(5分钟)

(问题1选两个小组,然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问题2选两个小组,学生可能用手指横着移动,或者竖着移动来表示,也可能拿着文具横向或纵向移动。)

师:大家都模仿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在移动时路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可能会说沿着直线运动)

师:很好,所以我们知道,平移一定是沿着直线运动。图形的平移也是一样的,必须沿着直线移动,否则不叫平移(板书:沿着直线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平移。请你拿出一块橡皮,跟着老师一起,先将它向左平移,再向右平移。记住,一定要沿着直线移动哦!(活动时间1分钟)师:图形的平移除了必须沿着直线移动还有其它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请看老师这里的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呢?请四人小组一起移一移,动手之前老师有以下两点提示。(讲述两点提示)(小组活动时间2分钟)小组汇报

师:老师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小组请你判断出哪几座房子可以相互重合,并说说为什么。第二个小组来动手移一移,展示一下你的平移路线。

(小组汇报时引导学生指出因为房子的大小、方向发生了改变,因此不论怎么平移都不能重合。板书:平移时图形的大小、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再次提醒学生平移时可以上下移动、左右移动也可以斜着移动,但必须保证是沿着直线移动的。平移时也不一定要一次成功,也可以通过几次平移得到。)(课件出示今天的重点图示)(以上内容在20分钟内完成)

师:小明玩过了这些游戏之后,告诉爸爸,他还想去玩飓风车和旋转小飞机。可爸爸说你必须闯关成功才可以继续玩哦。我们一起来闯关吧!(第一关中,强调平移是沿着直线运动)

师:欢迎来到第二关,请读题。(学生齐读题)请你拿出荧光笔,把能与红色小鱼重合的小鱼涂上颜色。

(解决完后,老师讲解,总结方法:1 先观察图形的大小、方向,如果大小、方向不变再动动移一移。2 观察之后,可利用变身法。)(解决第三关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强调方法。)

师:第四关,跟我们前两关有不同的地方哦,请认真观察,独立解决,将平移拼成的图形圈出来。

(强调:当图形由几部分组成时,只需要将这几部分分别平移即可。)师:前面几关,我们都是在判断,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来平移并画一画,一起动动手。请拿出你的小车模型,画一排小汽车。

(画完之后,拿几位学生的作品投影,学生可能出现不画在一条直线上,大小、方向不一样的情况。此时,可再次强调平移时一定要注意沿着直线运动,并且大小、方向不发生改变,只是位置改变。)师:利用平移,我们得到了好多我们喜爱的小车,我们在美术中也可以用到平移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品吧。(播放作品)你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白纸利用平移来创造一副作品!(拿出白纸展示)

师:下面游戏时间到,迷宫寻宝。(迷宫路线全部是直线,要求在迷宫走动时必须是平移。在迷宫不同的地方设立号码,不同号码对应不同的奖品,让学生动手移一移。)

师:欢乐的时间快结束了,小明的爸爸说因为大家闯关成功了,明天我们可以再一起玩更刺激的游戏吧。那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根据板书请1—2个同学起来回答)

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 篇2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由于具有驱动构件少、工作空间大、运动耦合较弱、控制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成为机器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学者们主要研究了三维纯平动及平动与转动相结合的并联机器人机构。先后有学者提出了Delta三自由度纯平动并联机构、3-RRR机器人肩机构[1]、3-RPS立方体三转动并联机构[2]、3-URC腕关节三转动并联机构[3]、3-PSS/S三转动并联机构[4]以及3-PSS/PT两转动一平动并联机构[5]等。

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2CU&1PU并联机构, 其固定平台与运动平台通过2个CU支链和1个PU支链相连接, 具有三个自由度, 可实现三维平动。以该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 对其运动进行分析, 建立机构输入与输出的位置、速度关系, 给出封闭形式的位置正、反解方程, 该机构的正、反解最高次数为2, 运动输入、输出具有完全解耦性, 极大地简化了机构的轨迹规划和控制问题, 便于实时控制。

1 机构描述及自由度分析

1.1 机构特点描述

该并联机构如图1所示, 由动平台、静平台和2个定长CU^支链和1个定长PU^支链构成。静平台中的3个驱动滑块位移矢量相互平行, 动平台中的转动副矢量也相互平行。定长支链CU^由一个圆柱副、4R平行四杆机构和一个转动副组成, 而且圆柱副的转动轴线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 与4R平行四杆机构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定长支链PU^由一个移动副、4R平行四杆机构和一个转动副组成, 移动副的移动轴线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 与4R平行四杆机构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1.2 机构自由度分析

由参考文献[6]可知, 平行连杆机构可看作一个广义移动副, 如图2所示, 构件3的运动螺旋可写为:

$= (0, 0, 0;0, Lcosθ, -Lsinθ) (1)

式 (1) 表示一个方向随着θ改变的移动, 故4R平行四杆机构相当于一个移动副。应用螺旋理论[7], 支链CU^的圆柱副、4R广义移动副和转动副的运动螺旋为

{1= (0, 0, 0;0, 1, 0) 2= (0, 1, 0;0, 0, 0) 3= (0, 0, 0;0, Lcosθ, -Lsinθ) 4= (0, 1, 0;a, 0, b) (2)

式 (2) 中, ab为不同实数。

由螺旋理论, 其反螺旋$r与运动螺旋的互易积为零。即

$r°$i=0 (3)

令$r = (x, y, z;x1 , y1 , z1 ) , 由式 (2) 和式 (3) 可得两个线性无关的反螺旋:

反螺旋$r1和$r2分别表示绕x轴和z轴的力偶, 它们分别限制了绕x轴和z轴的转动。因此, 支链CU^的运动特点能够实现三维平动和绕y轴的转动。将图3中的圆柱副变成移动副, 则PU^支链除了限制绕x轴的和z轴的转动外, 还限制了沿x轴方向的移动。因此, 2CU^&1PU^并联机构有三个自由度, 即绕y轴的转动和沿y轴和z轴的移动。

2 2CU^&1PU^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2.1 位置反解

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是已知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 反求机构的输入量即滑块的位移。建立如图4所示的坐标系, 其中R:OXYZ为固定在静平台上的基础坐标系, R′:OXYZ′为固定在动平台上的动坐标系, 组成动平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由R表示。Li (i=1, 2, 3) 为定常支链矢量, Ai (i=1, 2, 3) 为点Ai的位矢, Bi (i=1, 2, 3) 为点Bi的位矢, AiBi=L (i=1, 2, 3) 。运动坐标系原点O′在基础坐标系下表示为

CR=[0yz]Τ (5)

位矢Ai在基础坐标系下表示为

位矢Bi在动坐标系下表示为

位矢Ai在基础坐标系下表示为

AiR= TAiR+ CRi=1, 2, 3 (8)

式 (6) 中, T为动坐标系R′与固定坐标系R的坐标变换矩阵, β为动平台绕y轴转动的姿态角。将式 (7) 和式 (9) 代入式 (8) 可得位矢Bi在基础坐标系下的表示为

{B1R=[-Rcosβyz+Rsinβ]ΤB2R=[0yz]ΤB3R=[0y+Rz]Τ (10)

机构具有如下几何约束条件

‖BiR-AiR‖=‖Li ‖=L i=1, 2, 3 (11)

将式 (8) 展开, 可得该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 (y-L1) 2+ (m-Rcosβ) 2+ (z+Rsinβ) 2=L2 (y-L2) 2+z2=L2 (y+R-L3) 2+m2+z2=L2 (12)

对式 (12) 整理可得位置反解

{L1=y±L2- (m-Rcosβ) 2- (z+Rsinβ) 2L2=y±L2-z2L3=y+R±L2-m2-z2 (13)

从式 (13) 可以看出, 如果动平台的位姿已知时, 位置反解共有8组解, 即有8种构型。

2.2 位置正解

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是已知机构的输入量即滑块的位移, 求解平台的位置和姿态。

由式 (13) 得

y=m2+ (L3-R) 2-L222 (L3-L2-R) (14)

z=L2- (y-L2) 2 (15)

zsinβ-mcosβ=L2-m2-R2-z2- (y-L1) 22R (16)

a=L2-m2-R2-z2- (y-L1) 22R, b=tanβ2, 则由式 (16) 可得

tanβ2=±z2-m2+a2-zm-a (17)

从式 (14) 、式 (15) 和式 (17) 可以看出, 当并联机构驱动位移已知的情况下, 机构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有2组显示解。

2.3 机构速度分析

根据机构位置正解分析中得到的式 (14) 、式 (15) 和式 (17) 对其求导并整理得

y˙= (y-L2) L˙2+ (L3-R-y) L˙3L3-L2-R (18) z˙= (L2-y) (y˙-L˙2) z (19) β˙= (L1-y) (y˙-L˙1) - (z+Rsinβ) z˙R (zcosβ+msinβ) (20)

从式 (18) 、式 (19) 和式 (20) 可以看出, 当并联机构驱动速度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唯一地确定此机构平台的移动速度和角速度。如果进一步对式 (18) 至式 (20) 求导可以求得动平台的角加速度和移动加速度方程, 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讨论。

3 计算仿真实例

已知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为:固定杆长参数L=1 500 mm, 静平台参数m=1 000 mm, 动平台参数R=800 mm, 动平台初始位置和姿态为y=0, z=800 mm, β=0°, 此时L1=1 253 mm, L2=1 268 mm, L3=1 581 mm

静平台上的3个滑块沿轴线匀速移动, 速度分别为v1=6.0 mm/s, v2=12.0 mm/s, v3= 10.0 mm/s。应用式 (14) ~式 (17) 和式 (18) ~式 (20) 求解结果, 利用Vc6.0软件开发平台, 在120 s内绘制了动平台在固定坐标系R中的姿态、位置和速度变化曲线, 如图5~图9所示。

4 结论

空间2CU^&1PU^并联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 能够实现二维移动和一维转动。应用坐标变换建立了完全封闭形式的位置正、反解, 为该机构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位置正解的基础上, 建立了动平台在Y、Z二个方向上的位移和速度方程以及绕Y轴的姿态角位移和角速度方程。由于位置正、反解的形式简洁, 计算量小, 便于运动轨迹规划和驱动力实时控制, 因此该机构在机器人领域及其它工业领域均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黄真, 孔令富, 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2]Huang Z, Fang Y F.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3-DOF parallel actuated pyramid mechanism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6;31 (8) :1009—1018

[3]Grogorio R Di.Kinematics of a new spherical manipulator with three equal legs:the3-URC wrist.Journal of Robotic Systems, 2001;18 (5) :213—219

[4]于海波, 赵铁石, 李仕华.空间3-SPS/S对顶双锥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械设计, 2007;24 (2) :11—14

[5]唐晓强, 汪劲松, 刘辛军.球面射电望远镜主动发射面支撑机构运动学分析.机械工程学报, 2004; (6) :127—131

[6]赵铁石.空间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分析与综合的理论研究.燕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50—70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强化练习 篇3

A.7 B.14 C.12 D.15

2.如图1所示,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0°<α<90°).若∠1=110°,则α=( ).

A.20° B.30° C.40° D.50°

图1 图2

3.如图2,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AC=,∠B=60°,则CD的长为( ).

A. 0.5 B. 1.5 C. D. 1

4.在如图3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B′C′(其中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则∠BA′A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图3 图4

5.如图4,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PC=1,将△CDP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BE,则PE=__________ .

6.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将△OAB沿x轴向右平移后得到△O′A′B′,点A的对应点A′是直线y=x上一点,则点B与其对应点B′间的距离 为_________.

图5 图6

7.如图6,在Rt△ABC中,∠ABC=90°,AB=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MNC,连接BM,则BM的长 是_______.

8.如图7,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8.现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a个单位到△DEF的位置.

(1)当a=4时,求△ABC所扫过的面积;

(2)连接AE、AD,设AB=5,当△ADE是以DE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

图7 图8

9.如图8,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a.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

(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

(2)当a=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 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通过谈话呢引入今天的课,让学生做出平移运动的动作。2.课件出示图片:流水线上产品,升旗、缆车、电动门图片。

3.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揭示课题:像缆车、电动门等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图形的运动─平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组织研讨。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扮演。)

(3)对比辨析,加深理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照相机将结果拍下。)2.教师总结

(1)设疑:图形的构成元素,并引导学生将图形的运动转移到点的移动。(2)讲解对应点的涵义,并解释“一一对应”的关系。(3)根据要求移动各点,并连接起来。

(4)小结平移的基本步骤:选点─移点(对应点)─连点成形

(5)移动图形(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推动副本”功能)引导学生从点的移动回归到图形的移动。【设计意图】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里我利用学生自画图和上台扮演学生画出的图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区别,找出其中的变化,并重点引导学生去表达出其中的不同。关键说明其平移的过程,从而为下面的继续操作提供依据。3.完成例题,巩固知识

(1)根据要求,完成上移5格后的图形,并交流想法。(2)根据平移后的两幅图,完成填空。(备好的方格纸上操作)

(3)根据填空,再次让学生复述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移动图形。(4)提出问题:平移前后,什么改变,什么没有改变?(位置改变,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三)知识应用,拓展提高 1.练习

(1)出示小旗图,先根据图形的位置判断格数,再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指名一名学生演示。

2.引入生活。

(1)出示小船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

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2)出示梯形图:按要求移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平移的过程和方法。(利用展台)

【设计意图】 第一题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法,检验学生对于平移方法的表达,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题练习的设计进一步教给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拓展思维,体验价值。

1.出示例4。

(1)提出问题: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引导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平移的知识解决。)(3)反馈评价,及时小结。2.完成88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加深了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奠定了基础)

(五)小结全课,提升认识。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或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在课的结束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看法和感受,并从中提炼出学习的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手段。

(六)课后作业:书中88页第5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平移

形状、大小 位置平移

不变 变了

《图形的平移》学案 篇5

§4.1图形的平移 学案

探究目标:1.研究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验证及完善平移的性质. 探究活动1:独立完成

(1)画出△ABC沿格线向左或向右平移任意距离后得到的△DEF(点A、B、C的对应点依次为点D、E、F),探究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并与组内成员交流. ....(2)在下图中△ABC的边上任取两点P,Q(P与Q不重合),确定它们在△DEF上的对应点P′,Q′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的?

(3)连接PP′, QQ′,你发现PP′与 QQ′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图(1)

探究活动2:合作探究

如图,△ABC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得到△DEF. 探究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并与组内成员交流. ....

图(2)

探究小结:平面内,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6

(一)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对称轴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

主题图、剪刀、纸、蝴蝶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出示主题图。

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在做什么?

像这些小朋友、风筝、观览车等都在运动,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构建(学)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①出示课本29页主题图。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②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指一指。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

小结:通过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③说明:以上这些图形都会对称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学生举例。

④小结:刚才这些图形通过观察法发现了它们左右两边和上下两面完全一样,用对折法发现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三、互动互议(议)出示例1 ①老师剪了一个图形,想让你们猜一猜剪的是什么?并判断一下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出示一半的衣服)

学生回答。

为什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小组讨论。

②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③请将剪出来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像这样剪出的图形是对称的,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精讲点拨(讲)

看这几个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图中都有一条折痕,你们看这条折痕刚好把这个图形怎么样了?(分成了两边一样的部分)

这条折痕是一条什么线?你能给这条重要的线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小结:数学上把这条折痕称为“对称轴”,人们一般用虚线来画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一般用画得比图形长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五、当堂练习(练)(1)“做一做”。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会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2)练习七第1题。学生读题,然后独立练习。(3)练习七第2题。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今天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附作业设计:

我们每天都要与汉字和字母打交道,在这些汉字和字母中有许多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课后反思:

作业情况:

三、图形的运动

(一)第二课时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通过练习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概念。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

平时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的呢? 走路、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自主构建(学)你们喜欢到游乐场去玩吗? 学生回答。

游乐场里有很多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到过哪些游乐项目? 学生回答。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 学生做手势。

三、互动互议(议)

①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叫平移。

②先让一名学生在教室里演示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平移一两步感受平移,并要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像电梯、扶梯的运动等是平移,它不仅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③投影出示: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完全重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

四、精讲点拨(讲)

①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②把自己旋转起来,你会吗?试试看。

③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要求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小结:今天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五、当堂练习(练)(1)30面“做一做”。

老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学生独立练习,展示交流。(2)照样子做陀螺。

想一想:陀螺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东侯做一做,并试一试。(4)练习七第4题。

下面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趣吗?你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你学会了什么? 附作业设计: 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 上下举杠铃 在算盘上拨珠平移 电梯的运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 旋转 推箱子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 汽车的方向盘的运动

课后反思:

作业情况:

三、图形的运动

(一)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教学难点

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

投影仪、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

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你们喜欢剪纸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剪一剪。(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构建(学)投影出示例4 ①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吗? 学生观察思考。②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③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三、互动互议(议)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四、精讲点拨(讲)

(1)试一试

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中收集不同的作品,评一评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纠正。

(2)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3)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五、当堂练习(练)(1)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六、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说说自己和小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附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

课后反思:

作业情况:

三、图形的运动

(一)第四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投影仪、圆片、剪刀、纸、镜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自主构建(学)、精讲点拨(讲)、当堂练习(练)(1)练习七第5题。

投影出示: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按要求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2)练习七第6题。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回答。(3)练习七第7题。

先独立思考,学生再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4)练习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练习七第9题。

学生同桌之间玩游戏,教师巡视。(6)练习七第10题。动手拼。

展示自己的作品。(7)练习七第11题。

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交流自己的作品。

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8)练习七第12题。①投影出示。引导学生观察。

②你能看出这个图形中时怎样移动这个小人的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剪的,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心旋转的,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心。学生画,教会巡视指导。剪法:学生操作。

③展示:把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把错的作品分析一下。(9)练习七第13题。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10)练习七第14题。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学到了什么? 附作业设计:

下列属于平移现象的画“√”,属于旋转现象的画“○”(1)电梯的上升和下降。()(2)拧动水龙头。()(3)行驶中的车轮。()(4)传送带运送物品。()(5)运动员举重的过程。()(5)吊扇叶片的运动。()

课后反思:

图形的平移运动教案 篇7

关键词:图形平移以静制动参数学困生

“图形平移”在课本人教版必修5《线性规划》中有应用:

引例已知实数x,y满足x-y+2≥0,

x+y-4≥0,

2x-y-5≤0,则目标函数z=x+2y的最大值为.

图1解析先画出不等式组所确定的区域范围即△ABC(图1),再将直线y=-x2的图像向上平行移动穿过△ABC,显然最大值的位置为过点C的直线.

此解法主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这里的目标函数值z是一个参数,当这个参数取不同值时对应不同的直线方程.将这个参数通过图像平移的方式找到它的最值状态,从而求得它相对应的最大值.在平移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临界状态或特殊情形,这里有3个临界点A,B,C,这3点处的静态囊括了整个移动过程,只要抓住这3点位置就可以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用此方法也可以解决其他的参数分类讨论问题,下面列举几例.1集合含参数问题

例1已知集合A={x∈R2≤x≤6},B={x∈R2a≤x≤a+3},若B≠且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这里有一个参数a,有两个临界位置2和6,a取不同的值集合B表示不同的区间范围.哪个区间才满足BA呢?事先不好确定.我们先画出集合A的固定位置,再将集合B从左往右的位置平行移动,从中发现符合条件的情况:

2二次函数含参数问题

例3(2007年广东高考21)已知a是实数,函数f(x)=2ax2+2x-3-a,如果函数y=f(x)在区间[-1,1]上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标准答案的解法是根据参数a的值和零点个数来分类,其中a的值有a=0,a>0,a<0三种情形,零点有1个零点和2个零点两种情形,其中1个零点可能是一次函数也可能是二次函数情形,由于分类情况较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清各种情形的条件,所以学生做起来普遍感觉比较凌乱,也容易遗漏掉其中的某种情况.我们通过图形平移来找满足的条件,思路要顺畅很多.

解先考虑特殊情形:

a=0时,x=32[-1,1];Δ=4+8a3+a=8a2+24a+4=0时,得a=-3±72.

其中a=-3-72时,x=-12a∈[-1,1].令f(x)=2ax2+2x-3-a=0,解得x1=-1-Δ2a,x2=-1+Δ2a.

平移二次函数图像:

1)a>0时,开口向上

解析上例函数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次函数,是一个复合型函数,但通过求导变形后最后还是变成二次函数.这也是近几年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常考类型.利用图像从左往右平移分别得到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情况,思路非常清晰、简洁、完整、严密,不会遗漏掉某一种情形.这种解法非常适合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方便学困生掌握应用.下列几例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可用同样方法解决:

变式1(2013年珠海高三学业质量监测20)已知函数f(x)=lnx+a-xx,其中a为常数且a>0.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为2,求a的值.

变式2(2013年梅州高三总复习质检20)已知函数f(x)=a-12x2+lnxa∈R.若在区间(1,+∞)上,函数f(x)的图像恒在直线y=2ax的下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圆锥曲线含参数问题

例5(2013年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0)如图7,椭圆M: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2,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ABCD的面积为8.

(1)求椭圆M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y=x+mm∈R与椭圆M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Q,l与矩形ABCD有两个不同的交点S,T,求PQST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m的值.图7

解(1)由题意,ca=32且2a×2b=8,所以a=2,b=1,椭圆M的方程为x24+y21=1.

(2)联立方程y=x+m,

x24+y2=1,54x2+2mx+m2-1=0,

所以PQ=2-85m2-4×4m2-45=4255-m2.

如图7,在原来矩形ABCD区域画出直线y=x+m平行移动的过程,

先考虑临界状态情形:

当直线l与椭圆M相切时即Δ=2m2-4×54×m2-1=0,所以m=±5.

当直线l过点A(-2,-1)时,m=1;当直线l过点C(2,1)时,m=-1;

以临界状态为基础,再考虑直线在平移过程中的其他状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对应:

a)当1

b)当-1≤m≤1时,点S1-m,1,点T-1-m,-1,ST=22,PQST=255-m2,所以当m=0时,PQST取最大值255;

c)当-5

综上可知:当m=±53或0时,PQST取最大值255.

小结含参数的分类讨论问题关键是如何分类,按照怎样的标准或依据来分类通常是困扰广大学子的疑团所在,图形平移直观形象地给出了一个分类的操作依据,将相应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平移,从而找到相对应的不同状态,特别是临界状态,往往就划分了一个分类的标准,也往往能找到它的最值状态及取值范围,按此标准进行讨论通常比较完整、全面,没有遗漏,有一定的顺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尤其是对学困生.新课标更侧重“通式通法”的应用,图形平移就是将动态转化为静态,以静制动,用常规思路和解法来解决不常规的问题,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篇8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图形的平移。这次说课我主要是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走进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习了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平移。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本节课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学法分析: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3.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方格纸 学生:直尺、三角尺

三、走进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深入探究,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升华提高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引起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移知识的回忆。问题1:小亭子是怎样平移的?(向右平移6格)问题2:小亭子是怎样平移的?(向下平移4格)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平移从图形中部分点的平移入手,进而来确定方向和距离。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边指边说,增强学生对平移的直观感受。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对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这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为本节新知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这两个问题自然的引出本节的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前面我们已经复习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这时我将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的位置上。教学书本例题

1.出示例题

提问: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角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平移的想法

点名回答: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

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斜向平移„„(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只要合理即可)3.分组讨论,汇报

那小亭子图要沿着所选的方向平移多少格呢?【学生画、数】

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选择斜向平移时不易于描述平移的格数,进而引导学生把斜向平移转换成横向平移和竖向平移。4.教学运用横向平移和竖向平移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指导画法,感受平移过程

投影学生不同做法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教师评价。(2)动态演示,增强直观感受

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展示平移的过程,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跟着课件说说平移的过程。(3)归纳提炼,及时小结

小结图形平移的方法和注意点。

(三)、深入探究,巩固练习

1、数数格子,认清方向(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设计意图:本题在于让学生认清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感受平移的不同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小试牛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按要求画平移后的图形。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作图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在学生完成作图后,投影部分学生的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画法。.3、平移的运用(“想想做做”第3题)

设计意图:本题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平移的知识画平行线,体会平移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升华提高

提问: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归来总结。让学生再次理解图形的斜向平移可转换成横向平移和竖向平移。

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 篇9

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年级下册的图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这个说法是相对于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现在是连续平移两次。

一、预习作业。

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东西却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时间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业,是想想做做的1、2题。估摸了一下,第一题学生能够做,第二题吗?反正要花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吧。有了第一题打的底应该会好很多。今天把书本收上来一看,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二、学生的问题。

2、是图形的连续平移,而不是分别平移。

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应该是平移5格后,根据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两个学生就把原图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3、是细节不够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头,格子数错,图形从哪个地方开始移呀。总之形形色色。

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刘正红) 篇10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刘正红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图形的特点和画法,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为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感知平移——探究平移——深化平移的教学步骤来组织教学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究竟怎样开场呢,为此我在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引言,老师春节回家,看见一位朋友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出示的目的有二,一则是激励学生热爱读书,关心国家大事,二则引入“图形的平移”

在指导平移图形的画法中,我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画,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平移,接着小组探究平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画法,我则将学生说的用几何画板演示出来;边指边说自己是怎样画出来的,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最后通过游戏进一步深化理解平移,这样安排课堂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又有实效。整个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融中顺利完成。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做成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空间观念变得直观而形象,图形的平移特点和画法显得一目了然,同时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本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虽然教学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学生正确率也很高,但学习气氛不活跃,今后要尝试用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启发性、鼓励性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做到乐学、想学、学好。

2.教学节奏先慢后快,不稳定。本节课在导入新课和感知平移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平移特点,所花时间过多,导致拓展延升部分显得急促,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在三年级学生已了解一些简单的平移。本节课中,可通过复习旧知掌握平移的特征,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拓展平移省下足够的教学时间。

总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时的情绪和态度。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丰富的实例出发,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循序渐近,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观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巩固应用―→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K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向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

生:可以将它们对折。

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课件演示对折重合)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左边和右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探究新知】

1.设疑,激发兴趣。

师:老师用彩纸剪出了一些图形,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1:可爱的小鱼。(板贴:鱼)生2:美丽的小花。(板贴:花)师:观察一下,这样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对,它们都是美丽的对称图形。师:这些对称图形很漂亮吧!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吗?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小组讨论怎样剪,然后汇报)请一位学生说怎样剪出对称图形。2.动手操作。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彩纸自己创作一个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剪的最快。(放音乐,教师巡视,并把部分学生作品展于黑板上,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3.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这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你们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而感到骄傲、自豪。虽然大家剪的图案不一样,但是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什么?

生:折痕。

师: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谁能说说小鱼、花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指认,师指导画对称轴)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对称轴,下面请同学们用笔和直尺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巩固应用】

完成第29页“做一做”。

先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让学生试画对称轴。【课堂小结】

上一篇:文化遗产特征下一篇:我与母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