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精选9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篇1

 学校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前苏联霍姆林斯基在谈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时也指出:“在讲理、化、数、生学科时,要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险精神,为真理而斗争为动机的旅行……在讲授文科教学的课堂上,要教师必须设法

 使学生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知识需求者,而是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些精彩的论述说明了各学科都应当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进行教学。

那么,各学科如何实现智育与德育的辩证统一,重要的就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归纳起来,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

1、讲学科的发展史,讲学科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求学精神,引导学生向在科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学习。

2、讲应用,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科学技术在我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以此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发愤学习的积极性。

3、讲理论基础,可依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讲解其理论基础,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4、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和顽强的意志。

(四)课堂教学渗透德育,通过课堂教学,能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可以避免简单的说教,在为学生奠定基础知识的同时,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意志、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德育,这样有利于学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科学的、严谨的治学作风,优秀的品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这样就可提高德育的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

 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是道德的创造者,道德存在的目的, 道德的载体.1,从道德的产生或起源上看:道德是人为的(人是道德的创造者)道德不是神秘的上帝的创造物,不是先验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本能,也不是自然界中本有的纯粹自然,必然性的客观规律.道德是人为的,是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主动地选择和创造的.人是道德的建构者,设计者,道德是人活动的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变化,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扬弃旧道德和创造新道德,始终以道德的主人的姿态来对这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道德向度进行永不疲倦的探索和创造.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由于某种原因人会沦为道德的奴隶,但当人们一旦感觉到道德的陈腐和对人的束缚与压抑时,人们就会起来推翻这种道德而代之以新道德.这恰恰体现了人对道德的主体能动作用和道德产生,存在与否取决于人的特性.当然,这种能动性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处于一个特定道德环境中的个体而言,社会上现有的道德也在不断塑造人,规范人,使人成其为人,但从根本上讲,只有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时,人决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外在的影响.2,从道德对于人的意义或人创造道德的目的看:道德是为人的(人是道德的目的)人创造出道德绝不是为了自己制定一种必须服从的清规戒律以接受道德的役使,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为了人更好的生存.人的需要既是人进行道德创造,道德辩护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根本目的.道德不仅能满足人所特有的精神价值需要,同时道德在客观上还能为个体和社会带来一些功利性的价值.无人的道德观恰恰颠倒了这种关系,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服从种种现存的道德,而不论这种道德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甚至有可能是根本违背人性的.这样,人们在依道德而行的过程中就体验不到道德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应有的道德感,而只能感受到道德对人的压制,甚至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由此,无人的道德观是根本错误的,道德为人而设.3,从道德的存在方式和形态的视角来看:道德也是由人的(人是道德的载体)一方面,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了人,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之存在中才有的尺度;另一方面,道德的真正存在并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内在自觉,它不是靠强制性的力量或者自动就能发挥作用的(因为即便有了人,如果人们不去信仰,服从于这种道德,那么这种道德也将形同虚设).道德的真实存在以个体的认可和自觉的服膺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道德并没有显现出来,不道德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也会遭到一些人的鄙视和抛弃.这说明人们对道德并没在心理上去自觉地接受和容纳,进而化为自己的行动,道德也就无从发挥应有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只要道德一旦为人们所认可,那么它就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可以使个体为之倾尽整个身心,甚至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一言以蔽之,道德的存在具有与人丝毫不可剥离的特性,它紧紧附着在人的身上,和人高度统一.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

道德的人本特质决定了人本道德教育的理论合理性,决定了围绕学生或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实施道德教育计划的合理性.以学生为本,就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从目前的畸形状态走出来,在重新审视自我的同时确立新型的人学教育观,即真正把人,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的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具体言之,就是要在道德教育中,以促进学生道德之发展,道德生活之完满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批判,选择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实践道德生活为己任,以人对人的方式———对话,关切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篇2

日常养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突破口。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 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下, 通过方向引导和训练强化而逐步形成的。在养成教育中, 我们开展“我是小主人, 争当小明星”活动, 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主动为班级承担责任, 每月一次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 在争当小明星的道路上, 留下了自己串串进步的足迹。

课堂生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 课堂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 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德育分为三方面:一是教材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二是相关学科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三是班队活动课, 它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德育课, 也是一种以德育为主的综合实践课, 由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积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等, 教书和育人两大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起到了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教育作用。

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学校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旗帜, 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学校要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 形成优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 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文化环境的熏染, 往往沉淀在他的性格、习惯和人格深处, 为此, 在校园里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 可以展示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 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学校将争创“书香 校园”、争 当“读书小明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家校互动。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近期工作, 与家长交流教书育人的思路, 努力使学校倡导生活德育的理念、做法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每个月我们都要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 并要求写成日记, 还要家长反馈。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 明白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还发现虽然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 却让妈妈激动不已, 有的一个劲地夸自己长大了;有的吃饭时不断给自己夹菜……从孩子们的话中, 读出他们知道了该如何去孝敬长辈, 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反馈学生实践认真, 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 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如对人有礼貌了, 不任性了。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是德育由静态的、单调的活动走向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的良好载体, 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和感悟到道德生活的意义。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会宁县大墩梁听老红军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 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些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艰辛。只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典型的事例中去体验成人工作生活的甜酸苦辣, 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碰撞出勤俭节约的火花, 激发出勤俭节约的真实情感, 才会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零花钱。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农村, 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 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 掌握劳动技能, 感受劳动的辛苦, 体验收获的喜悦, 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 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改造自然, 生息繁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探讨 篇3

关键词:社会教育 活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社会教育,通俗的讲,就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教导儿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做人教育的优良传统,如古代文人首先要学做人,然后才学做学问。实际上,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同体育、智育一样,也是伴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诞生和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1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包括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上课、游戏、散步等)和每个生活环节(进餐、盥洗、如厕等)。幼儿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相对的划分成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1.1 专门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

专门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恰当的社会教育内容,借助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专门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是明确的,计划是周密的,内容也是系统和集中的,可以有针对性的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

1.1.1 专门针对社会领域的常规教学活动

针对社会领域的常规教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园的常规教学中,以社会领域内容为主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的特点是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事先做出周密的策划,这种教学活动不是偶发和随机的;教学的内容是专门指向社会领域的;活动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社会领域的常规教學活动保证了幼儿的社会教育能有序的开展,教授的内容有系统性,能从长远的角度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常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除教学内容之外并无多大区别,易于教师的操作,因此,被广泛采用。例如,“电池真有用”、“热爱解放军”、“遵守交通规则”、“宝岛台湾”等都是针对社会领域的常规教学活动。

1.1.2 以社会领域发展为主的综合性主题活动

以社会领域发展为主的综合性主题活动,是指教学体现于各个领域,但以社会领域的发展为主的活动。综合性活动的特点是事先针对某个主题作出具体的安排和布置,不是偶发的、随机性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幼儿接受一定的社会领域教育,促进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

1.2 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

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是指教学活动的目标并不专门指向社会领域,在促进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健康、科学、语言活动中就暗含着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户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幼儿的跑、跳等发展他们的大肌肉群动作,增强体质,但是从中也培养了幼儿的耐性、意志,引导幼儿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遵守游戏规则等。因此,在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中,也总是引导着幼儿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规范去行事,从中也同样促进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2 幼儿园文化——环境陶冶

2.1 幼儿园的物质—空间文化

幼儿园良好的物质空间文化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园舍应该力求设计合理、美观和谐、色彩清新、雅致活泼,以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尤其墙壁上的装饰画面,更应体现出人情化、诗意化的特点。其次,活动室的布置要丰富但不要繁杂,物品的摆放要井然有序,并且尽量摆放幼儿自己的作品。要注意适当的空间密度,避免过分的拥挤而造成幼儿攻击行为的增多,或空间过大而造成消极的社会性行为。此外,教师还可以配合主题教学活动,来设置特殊的环境。例如,在“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就可以在活动室中布置“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的展览。第三,幼儿园的材料和玩具要丰富和多样。环境在物质上的贫穷和匮乏,往往让幼儿不能享有充分的活动和交往的机会。但物质材料的丰富多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幼儿的活动需要而言的。如果提供的材料和玩具能够充分的支持幼儿的活动,幼儿的各种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即可。

2.2 幼儿园的精神—心理文化

幼儿园良好精神心理文化的营造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应以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友善的态度、平等的身份与儿童交往,理解儿童的各种需要,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应对儿童恰当的社会行为给予支持、尊重和接受,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儿童不恰当的行为也不宜采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和表情,更不能体罚,以免幼儿产生心理压力。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抚摸、拥抱、亲吻等表示对儿童的关心、

爱护和赞许,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幼儿园氛围的宽容和接纳,必将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良好发育,进一步会激励幼儿形成对社会的良好认识、情感和行为,鼓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和充满自信的与外界交往。

2.3 幼儿园的组织——制度文化

幼儿园制定的“一日常规”涉及到幼儿的行为规范、饮食卫生、午睡习惯、安全防护意识等,从礼貌用语、取放玩具、穿脱衣服的能力、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爱护花草树木、安全防护意识等方面能让幼儿从中接受各种社会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及健全的人格。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制定和执行的规则,在内容和方法上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实际的理解能力,从幼儿的角度批判性的考察现有的规章制度,以便做出修改或更正。

3 幼儿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3.1 在集体中感受自我价值

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这对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时常会因为自己得到老师的喜爱而愉悦和满足,因为自己的行动受到老师的肯定而自豪。教师的一个和蔼的微笑、爱抚的动作都是对幼儿自身价值的肯定。教师要意识到孩子在怎样的具体情景下以何种方式看待自己,敏锐的察觉孩子的偏见,有效地调整幼儿的自我体验,让幼儿更多的感受到自我价值在集体中的存在。

3.2 在引导中自我约束

成人的正面引导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心理导向效应”,通过语言、动作等传播媒介,能激发幼儿树立良好形象的欲望。成人的正确引导,会导致幼儿经常用自我激励性的话提醒自己,久而久之,便会由他律转为自律,主动的抑制消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进而促进幼儿向良好的方面发展,从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例如,老师每天都对幼儿说“你是个好孩子”,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就会自觉的用好的行为来进行自我约束,使自己真的向好孩子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淑.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6,(2).

[2] 廖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沿革[J].早期教育,2006(6).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篇4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1.思想品德课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主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制。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但是由于各科教学内容不同,因而它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也就不同。

语文课的许多内容思想性都很强,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历史、地理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好教材。算术、自然等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民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既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参与,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还要作出评价,进行表扬和批评。这些做法对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对教学具有教育性的理解,不需要牵强附会,在教学之外另加上什么思想道德教育的东西,使各科教学都变成思想品德课。但是二者又不是纯粹自发的结合,需要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掌握和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组织教学中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指全校性的大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有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如开学典礼,在开学初举行,一般是向全校师生报告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任务,激励他们在思想和学业上努力上进。又如结业典礼,在期末进行,欢送毕业同学,总结一学期的工作,表彰“三好”学生,号召同学向“三好”学生学习。还有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也是通过校会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民主的基本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篇5

梅义征

民主法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在国民民主意识日益强化,民主的体制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景之下,重新审视民主的基本价值,认真检讨民主实现的途径对于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的基本价值

自20世纪以来,在所有的政治语汇中,民主是使用率最高,也是被歪曲和滥用得最厉害的一个词。它既可以成为一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方式和理念,也可以成为专制和暴政的遮羞布。在很多场合,民主的政治宣言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的效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品质被抽空,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这一方面说明了民主这个词汇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也对民主向自身价值的回归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所谓基本价值,也可以叫做本源性价值,是一个概念具有现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民主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所谓人人生而平等,其意义主要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来应该充分享有人格权和生存权,在这两个方面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所谓人人生而不平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由于其生存环境、个人天赋等方面的因素,生存和发展的人生轨迹注定各不相同,成为社会精英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只能是过着普通而又平常的生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与不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永远是一对矛盾,在很多时候,不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会对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形成挤压,尤其是当少数社会精英垄断了社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时候,同时会造成话语权的垄断,进而发展到对人格权和生存权的垄断。如何解决这个亘古以来就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每个人的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不受威胁,使每个人都活得像一个人?唯有民主。民主的实质在于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和对社会重大事务和决策的参与权、决定权以及监督权,其中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是基础。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证,他的话有人倾听,他的意见有合适的表达渠道,他才会产生一种主人的感觉,才能真实地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民主条件下,即使是乡野农夫也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主人,而在专制的社会,即使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也处处需要防止别人篡位夺权的根本原因。

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如果说,人格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的话,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也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利益是维护社会的纽带,无论是国家建构还是社会关系,主要都是围绕利益的分配而展开;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要标志,利益的冲突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成员个体生存环境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社会成员追求物质利益无论在基础还是结果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这种财富追求能力和追求结果的不平等,一方面是激发社会成员个体创造潜能、推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进而损害部分社会成员在追求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权利。要保持社会成员追求利益的合理需求,同时要防止部分人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建立在损害社会其他成员追求物质利益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唯有通过民主,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使社会的每个成员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都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决定权,最终达到社会成员利益博弈的相对平衡。更进一步说,民主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利益分配的决定权,民主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成员以尽可能公正的方式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这是民主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从制度设计层面讲,民主的过程能否与实际利益的决定和分配真正相衔接,社会成员能否从中感到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也是判断其真伪的主要标准。

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社会交往贯穿

于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生活的始终,是实现社会秩序和社会动态平衡的基本方式。而要确保社会交往的正常化,必须以社会的有序沟通为基础。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在社会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到归属感,进而树立必要的社会责任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中完成的。有序的社会沟通,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有利于维持社会活力,有利于建立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

如何确保社会沟通的有序进行?唯有建立一套民主的沟通机制,使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成员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能随时表达,并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为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与国家和政府之间建立互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班级德育工作的途径 篇6

浅谈班级德育工作的途径

四川省仪陇县瓦子镇小学校 叶 兵 李 艳

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之首,德育也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认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使我们其它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德育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班级环境的熏陶作用

前办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所主张的“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就生动地体现了环境育人的道理。环境育人是一条成功的教育经验。因此,要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式的陶冶和感染。为此我特意在班内张贴了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敬、竞、静、净”四字,即尊敬、竞争、安静和干净;同时在班上提出“让自己的作品、奖状等挂满教室后墙”的口号,其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的环境。每当同学们看到班级的奖状,自己的优秀作品一字排开的贴在后墙上,这种荣誉感、上进心也便油然而生,这无言的教育远胜于空洞的说教,“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能使学生控制情绪,陶冶情操。

二、工作中善于倾听和关注每一位学生

善于倾听和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心灵对话的基础。当前,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中,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且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都是寄宿在学校,这样一来,学生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更多地倾听和关注他们。然而,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存在隔阂,其原因就是教师不善于倾听、关注学生。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多地从主观角度看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教育,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讲话上,而不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反映,尽管我们的老师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可我们的学生根本没弄清自己的心理反映,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这样怎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呢?所以说,倾听和关注才是教育的艺术和最好的手段。心理学家说,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认真关注学生的举动,就等于完成了心理咨询的一半,诉说、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应明确这一点,不怕学生说,就怕学生不说,教育是一种双向交流,德育更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我班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我经常私下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倾听并关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使班级的德育工事半功倍。

教师在倾听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倾听。面对学生的陈述,教师始终保持注意,不能分心。②鼓励的倾听。当学生说得有道理时,教师应通过语言、体态、目光等传递给肯定、鼓励的信息。③接受地听,当学生的观点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倾诉,应当有宽容的态度,慢慢地帮助分析,进行引导。

三、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其中就包含了尊重与信任,尊重和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尊重道德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双方都会产生尽量上的满足,便于进行思想交流。如果老师一味地居高临下,就会使学生生产距离感,甚至反感。更谈不上什么德育了,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多说一些“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之类的语言,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在教育措施上,也体现在一些无声的体态语言上,如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得到信任和尊重的感觉。作为一个班主任,时刻想着学生良好的发展,这就必须信任和尊重学生,例如,在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给予鼓励的眼神,在参加学校运动会时,用鼓励的动作来相信学生一定能取得胜利,实现他们的愿望等通过生活学习中的细小事情,唤起学生的自尊心,也推动学生自我上进的行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最终取得成功。

四、注意让学生学会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学生参加体验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来体验,角色扮演是运用戏剧的方法,让学生在扮演新角色中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不良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注重了个人的情感体验,那么在这时,老师就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以眼纠正自己的情感偏差,从而形成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另一种体验是体验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行为中去感悟人生,磨练意志。例如,班上大部分学生爸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很溺爱,绝大部分学生用钱比较洒脱,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学校的垃圾(纸屑、瓶子),自己挣钱。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做,嫌太脏、太累,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战胜了怕苦、怕累、怕脏的心理,开始真实的生活体验,当他们拿着自己挣的钱是多么高兴,使他们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篇7

幼儿教育是学生接触正规教育的起点,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 促进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因此, 在幼儿教育之中应该注重音乐教学, 要从实践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改革, 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以此来促进幼儿音乐教学实践的推进。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 也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一种象征。在现代社会之中, 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利用音乐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幼儿音乐对于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 引导幼儿今后的音乐兴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的童年更加轻松快乐, 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拓展幼儿的思维, 促进幼儿艺术思维的发展, 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 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实施教学活动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 在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幼儿的这个特点。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也是这样, 我们应该注重实施灵活多样的幼儿游戏, 通过这些音乐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增加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之中, 我们应该将游戏和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 不能只注重游戏和忽视了音乐教学, 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能只注重音乐, 而忽视游戏这一载体, 这样就没有充分应用游戏教学。因此, 我们说, 必须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不断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音乐教学。

(二) 增加幼儿表演机会

幼儿都有展现自我的欲望, 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应该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 要适当增加幼儿表演的机会。例如, 我们可以在儿童节、元旦、国庆节等节日之中举办一些晚会, 让幼儿可以在这些晚会上来表现自己, 不但可以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还能通过实际的音乐表演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三) 挖掘课堂内外有用的音乐教学资源

幼儿音乐教学要注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此, 教师应该注重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 以此来调动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 注重多媒体的音乐, 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音乐资料;其次, 注重利用室外资源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室外环境更加轻松, 可以让幼儿学习音乐的心情更为舒畅;最后, 要注重音乐元素的植入。

四、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 营造与音乐教学主题相适宜的情境

有效教学需要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 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在各教学主体之间达成共识, 有利于推进教学进程,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了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调控课堂学习氛围, 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 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幼儿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 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创设主题情境或播放与音乐主题有关的画面创设与环境互动的情景, 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知音乐。如在进行《小星星》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教室的灯光调到最暗, 通过电教设备将布满小星星的天空投影到教室的墙面上, 让幼儿仿佛置身于黑夜的天空下, 幼儿在环绕的音乐和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下学习, 这样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 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

教学内容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幼儿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音乐教学。在选择教学任务的过程之中, 教师应该注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实践途径奠定基础。例如, 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 考虑到幼儿对于知识接受的能力较弱, 应该尽量选取一下简单、易懂的内容, 通常的选择有《小小手》《摇篮曲》。选定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情景创设, 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教学内容之中, 让幼儿通过音乐内容教学获取相应的音乐知识, 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 添置、完善幼儿园的音乐器材

幼儿音乐教学不是纸上谈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 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 不断购置和更新幼儿园的音乐器材, 这是音乐实践教学的基础。在购置幼儿音乐器材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器材本身的乐趣性,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适当购买一些音乐演出之中所需要的简单道具与服装, 为幼儿音乐实践与表演提供物质保障。

(四) 增强幼儿在音乐学习时的互动

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群体, 尤其是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学习, 群体、团体式的互动学习,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学习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 可以将音乐学习变成对话, 将学习变成运用, 这是教学水平的升级, 也是幼儿学习方式的改进。在对话型的音乐学习材料中, 教师可将幼儿分为若干组, 以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互动学习。这对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五、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音乐教师应该对音乐教学引起充分的重视, 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现代人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音体美等科目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音乐这一学科,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乐感,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现代幼儿教学之中, 人们对于音乐教学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本文从幼儿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入手, 系统论述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基本环节,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小娟.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 2011 (6) .

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篇8

学校的德育是整洁的教室和清洁的校园环境,环境“塑造”人,好的环境打造的是胸有大志,善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人;

学校的德育是早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学校的德育是教师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眼神,知心的话语;

学校的德育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别看孩子不知晓领导们是怎么掌控一所学校的,但是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和谐与否,会尽收眼底,因此,学校德育是一种和谐的气息;

一个好的班风是德育,一场好的联欢会是德育,一个运动会是德育,一个参观是德育,一个好的老师是德育,一个好的班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校长更是一个德育,而且是一个大德育......

德育不虚无缥缈,德育无处不在,德育工作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亚于教学工作。

二、有效德育需要抓好三个关键

1、“信”。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它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德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德育问题,而德育问题往往又是无解的,因此,我们要先树立信心去做德育工作,这样才会有了坚持我们面对问题的信念,学会去艺术的化解无解问题。

第一,要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良好的信用是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没有信用或信用不好的人,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将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要强调诚信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做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其中有一点就是诚信,社会讲诚信,首先是个人要讲诚信,所以,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只有人人讲诚信,社会才有诚信,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2、“爱”。

热爱学生是教師的天职。

德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

当德育工作者要做到热爱学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学生体会理解、接受这种爱。

李镇西:“所有的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正如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有爱,才有投入,才有奉献;爱要爱的真诚、具体、深远、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不是好班主任;教师的爱是人间最博大、最深厚、最纯洁、最无私的爱。

丰子恺先生在回忆录里写了他的恩师李叔同的一段往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学生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每个学生都有权享受关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优生”身上优点固然多,“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班主任不偏袒、不主观臆断的最好表现。

“爱胜过一切说教”,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若我们恰当地使用富含爱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学生有了进步时,可以鼓励他:“有这么大的进步,真了不起,要继续努力哟!”学生表现很出色时,可以夸奖他:“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如学生失败了,可以告诉他:“别灰心,还有下一次!”学生受到委屈时,可以信任地说:“老师相信你……”也许这一些简单的话语,在不经意间就让你困扰的德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角”。

角,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他的意思是:自己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自己就应该自问自己对别人的仁爱;自己管理别人,别人却不受我的管理,自己变应该自己反问自己的智能如何;自己对别人很有礼貌,别人去不加理睬,达到,自己就应该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凡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做对了,天下的人自然会归服与你。

学习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篇9

——《党员素质教育读本》读后感

提高党员素质是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任务。提高党员素质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理论知识、工作中的业务技能等,不断扩展知识面,开拓知识领域,转变守旧思想,树立正确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任务的新要求,始终与党的发展脚步保持一致。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而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头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工作常态和生活习惯。首先,要加强思想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这是每位党员所必须的。把这方面学好用好了,才能使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才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工作中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化决策水平,辨证思维,把握前沿,创新思路,少走弯路,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好这些方面才能认清方向,走对路,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再者,要学好工作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包括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管理学、领导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党员领导干部处在领导层面上,面对的工作、群众、实践是多方面的。处在指导、协调、组织、管理、推动位置上,需要“通才”或“全才”。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和所处的社会位置决定了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全面的。对于市场工作,要求的知识面更多更广泛,包括基本业务知识、相关技术、项目事宜、企业文化、市场趋势、政策导向等,需及时了解瞬息

万变的市场动态,掌握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从变幻莫测的市场情况中,抓住有利条件,指导推进工作进展。还有,要求“专”和“精”,具有前沿创新或达到相当高的研究水平。这是要下工夫的,需要做出艰辛的劳动的。从事汽车市场工作,就需要随时了解汽车市场的最新变化、汽车行业的前沿技术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吸取外界信息,时刻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从而转变思想,才能提升党员思想境界,提高党员自身素质。

上一篇:小谈人文与科学作文下一篇:国际商务谈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