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雨下诗歌(精选2篇)
有关樱花的诗歌(文摘)(2008-03-18 16:00:51)转载▼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情感空间生活人文/历史樱花诗歌情感 分类: 桃柱诗歌
时值樱花烂漫时,收集了一组有关樱花的诗歌,呈放在此,祝愿热爱樱花的朋友,生命像花儿一样炸蕾吐香。
樱花诗词
樱花诗选
郑孝胥
【樱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坠庭柯,化作翩跹万玉娥。映日横陈酣国色,倚风小舞荡天魔。春来惆怅谁人见,醉后风怀奈汝何。坐对名花应笑我,陋帮流俗似东坡。
嫣然欲笑媚东墙,绰约终疑胜海棠。颜色不辞污脂粉,风神偏带绮罗香。园林尽日开图画,丝管含情趁艳阳。怪底近来浑自醉,一尊难发少年狂。
苏曼殊
【樱花落】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宵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空将清泪滴深怀。多情漫作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已灰。
黄季刚
【向岛观樱】
春风被广堤,复值蛮花开。丹映阳辉,媚此都人来。仙云既空灵,脩路清氛埃。客心忌曛云,欲与春徘徊。灯繁葩杳冥,霞漾波萦回。岂谓俄顷欢,翻令羁思哀。故宇多芳华,何必栖蓬莱。
邓(溥)尔雅
【樱花】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
郁华
【东京杂事诗】
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
万家井爨绿杨烟。樱笋春开四月天。十里隅田川上路,春风细雨看花船。(隅田川上有堤长十里,满植樱桃,花时游人成市,路为之塞。其懦夫弱女,惧倾跌者,买舟堤下,溯岸观之。)
吕贞白
【樱花】
东邻有佳人,雅致异凡俗。层层围珠玑,团团锦绣簇。堪并桃李颜,争向东风逐。恍如萼绿华,伶俜步芳躅。雾绡曳轻裾,神光乍离合。今年花更繁,照海明朝旭。人间有芝田,却胜蓬山曲。千里泛仙槎,弱水茫茫绿。
范叔寒
【樱花】六首
来看阳明山上花,红云一抹泛朝霞。笑他命薄怜他瘦,浪逐东风故着葩。
谁吹兰气上高枝,缀绿凝脂斗艳姿。九十春光留不住,故裁风雨及芳时。
开遍山隈与水隈,胭脂和泪伴成堆。纵然博得时人赏,不禁狂飚一夜摧。
又见繁英放满枝,浓桃艳李斗芳姿。平生知己知谁是,合有扶桑木屐儿。
媚骨姗姗带醉妍,携云拖雨过前川。飘茵堕溷娇慵甚,半化春泥半化烟。
轻烟冉冉绛初匀,斗艳争妍着意春。自是东皇妆点巧,无端忙煞看花人。
词
况周颐
【沁园春·绿樱花第三咏】
东都妙姬,南都石黛,倾国倾城。恁宜笑宜颦,盈盈晚翠,如烟如梦,冉冉春青。妒煞鹦哥,误它凤子,照影前池澹不胜。芳菲节,倩碧云捧出,天外飞琼。
多情。更惜残英,只点上、苍苔辨未曾。算何必成荫,总然葱茜,忍教结子,如此娉婷。浅晕乡愁,浓分海色,回首东风第几町。花知否,念荷衣惭绿,似我飘零。
【戚氏·咏樱花】
倚珍丛,落日掩首海云东。锦织鸾情,粉含蛾笑,总愁侬。玲珑。占春工。酥搓蕊破一重重。绿华旧日吟赏,驻马何似少从容。阆苑环佩,琼林冠冕,后尘五等花封。算神州载得,西指槎远,何处相逢。
说与俊约仙蓬。江树玉秀,绮绾岸双通。餐英侣,饭抄霞起,饼擘脂融。吊惊鸿。画舸泪雨,繁花烛转,记省番风。殢莺浪蝶,岛日町烟,眼底著意妍浓。
舜水祠环绕,凭香艳绝,映带贞松。怪底星幡未改,付花狂、絮舞暗尘中。剧怜画省翘冠,翠娥軃鬓,春好人知重。甚醉乡、容易韶华送。风雨横,多少残红。剩倦吟、暮色帘栊。又芳节,茜雪照春空。作神山梦,琼枝在手,俯瞰鱼龙。
【减字浣溪沙】
余赋樱花词屡矣率羌无故实偶阅黄公度日本杂事诗注及日人原善公道先哲丛谈再占此九调时乙卯大暑前一日
(一)烂漫枝头见八重。倚云和露占春工。十分矝宠压芳丛。
鬓影衣香沧海外,花时人事梦魂中。去年吟赏忒匆匆。
(二)万里移春海亦香。五云扶舰渡花王。从教彩笔费平章。
萼绿华尤标俊赏,藐姑射不竞浓妆。遍翻芳谱只寻常。
(三)不分群芳首尽低。海棠文杏也肩齐。东风万一尚能西。
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梅儿冢畔惜香泥。
(四)何止神州无此花。西方为问美人家。也应惆怅望云涯。风味斯闻樱饭好,天台容易恋胡麻。一春香梦逐浮槎。
(五)画省三休伫玉珂。峨冠宝带惹香多。锦云仙路簇青娥。
似此春华能爱惜,有人芳节付蹉跎。隔花犹唱定**。
(六)舜水祠堂璨云霞。广平铁石赋梅花。葛薇身世一枯槎。
红树仙源仍世外,彩幡春色换邻家。过墙风蝶近纷挐。
(七)何处楼台罨画中。瑶林琼树绚春空。但论香国亦仙蓬。
未必移根成怅惆,至今顾影越妍浓。怕无芳意与人同。
(八)且驻寻春油壁车。东风薄劣不关花。当花莫惜醉流霞。
总为情深翻怨极,残阳偏近茜云斜。啼鹃说与各天涯。
(九)剪绿裁红十四词。迷花我合署樱痴。花能惹泪怕花知。
安得蹑云飞绮梦,尽教浥露折繁枝。三山立马艳阳时。
朱祖谋
【花犯·巢园樱花周海泉索赋】
軃轻阴,娥娥怨粉,东风殢沉醉。万姝娇睇。浑未谱群芳,催赋多丽。倚天照海摇花气。仙云临镜起。问岛客、移根何许,阑干心万里。
南飞寄栖一枝安,藏春处最好、玉窗闲地。香梦稳,浑不羡、绛都芳事。愁心拖、晚莺细语,遮莫到、东邻妍睐里。要障取、十围宫锦,金铃从料理。
王(蕴章)西神
【瑶华词】
玲珑梅雪,葱倩梨云,试鸾绡红浣。亭亭小立,妆竟也、一角水晶帘卷。露寒仙袂,好淡扫、华清娇面。似那时、珠箔银屏,唤题九华人懒。
丝丝绿茧低垂,伴姹紫嫣红,不胜清怨。移根何处,只恨望、三岛蓬莱春远。明光旧曲,早换了、看花心眼。对玉窗、凤髻重簪,吟入郑家魂断。
黄季刚
【六丑】
对蛮花进酒,又恰是、殊乡寒食。愿花散愁,愁多花散识。落去无力。问去年香梦,剩脂零粉,费几番追忆。斜阳染就娇红色。嫩蕊才舒,残英旋积。幽吟只成凄恻。怕莺痴蝶怨,休放攀摘。
飞花仍急。向东风似泣。泪与芳流远,还暗滴。回头纵念孤客。怅秾华易尽,绿波无极。仙云渺、已难踪迹。终不奈、一片华灯照晓,万枝岑寂。无聊处、复待谁惜。算断魂、尽有相怜意,空凭夜汐。
七绝.樱花 " 写在樱花开时
作者:崔靖
时间:2007-6-3
页面功能 【查看评论】
华夏东瀛两地栽, 逢春绽吐溢芳香.繁开七日妖娆尽, 占断风流艳媚长.【樱花诗歌】
粉红色的面容 带上些许慵懒 在早春三月起床 便不停地梳妆打扮 把嘴唇描得腥红 漂泊的春情漫过富士山 在盛唐的土地上泛滥 妩媚中藏着妖冶
【关闭窗口】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多情地绽放着笑靥 这位东瀛来的红衣女子 沿着杨玉环的低吟浅唱 在中国水墨画中 舞动水袖
这风中透明的女子
流连在三月的五线谱上 忘情的嬉戏
把春天荡成秋千 召来采花酿蜜的蜂蝶 她躲在枝头叶缝中 调皮地抛着媚眼 演绎着聊斋故事
多少怀春的少男少女 徜徉在粉红色的梦里 春风细雨的打理
让公园在一夜间返老还童 那条落满花瓣的石径 要用整个青春期来清扫 樱花 一段短暂的甜蜜 惊醒在你美丽的记忆里 在一场倒春寒后你感冒发烧 抒情的嘴唇燎起火泡 细软的身躯从枝头落下
从化作尘埃的那一刻才警醒 悲剧起源于浅薄 三月的春风
能剪出绿丝绦
也可剪碎粉红色的梦
缤纷樱花
类型: 如歌行板
作者:色狼一号
2007-3-19 发表于 红袖添香文学
曾经拥有的一切
不仅仅只是记忆
那一季的樱花
将缤纷我一生
我知道
此生我再也无缘重游樱园
今年的今日
已经满园落英
明年的今日
必将落英片片
一季的樱花
几年的思绪
在人生季节里
花开花落
绵延不断
独步南国
凝眸处佳人不见
唯阳光明媚
春光不老
笑脸盛开
郑孝胥原作
【樱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坠庭柯,化作蹁跹万玉娥。映日横陈酣国色,倚风小舞荡天魔。春来惆怅谁人见,醉后风怀奈汝何。坐对名花应笑我,陋邦流俗似东坡。
嫣然欲笑媚东墙,绰约终疑胜海棠。颜色不辞脂粉污,风神偏带绮罗香。园林尽日开图画,丝管含情趁艳阳。怪底近来浑自醉,一尊难发少年狂。
脉脉轻阴压软尘,闲愁渐逐柳枝新。清明寒食初惊艳,穠李夭桃不当春。薄醉乍苏沉宿梦,凝妆才就写全身。亭西枨触年时事,错认东华绝代人。
苏曼殊 樱花落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中国樱花诗词赋
樱花并非源自日本,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开始种植。世界名花樱花是日本国花,许多人因此以为樱花出自东瀛,其实我国很早就有栽种和赏樱的记述。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唐】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唐】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近代】苏曼殊
赠歌者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唐】薛能.(公元817年-?)
初樱动时艳,擅藻的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
—— 南朝宋时,王僧达(公元423年-458年)
西汉辞赋大家杨雄的《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 西汉 杨雄(公元前58年-公元后18年)
苏曼殊开放分类: 上海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人物 中国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家 人物 社会科学人物
目录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分享完善词条 1 简介 文学成就社会影响身世评价作品 陈独秀眼中的他与同芳居茶馆绝笔画与李叔同 参考资料 信息模块
新知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
编辑摘要
苏曼殊文学成就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苏曼殊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 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苏曼殊身世评价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他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而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多彩的人生。
苏曼殊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曼殊由其父苏杰生带回了国,由河合仙氏抚养。童年的苏曼殊没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温情,他在倍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作眼中钉。河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这一年,苏杰生经营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
苏曼殊十二岁那年,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苏曼殊是情僧。面对关河萧索的衰世惨象,苏曼殊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嚎陶。后来,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涛:“鸟舍凌
苏曼殊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时常为故国河山破碎而感伤。他在《忆西湖》中这样写道:“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春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梅花第几桥?”在反清活动处于困境之时,他曾想以互警醒国人,因而作诗:“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虽然蹈海警世没能成真,但留下的诗篇却使人热血沸腾。
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僧。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他曾做《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之痛溢于纸面。曼殊作画,不仅为抒写怀抱,还想以此为反清革命作出更多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曼殊主动提出卖画筹钱以解困。
苏曼殊还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僧人。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1903年,他在日本参加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抗俄义勇队”,同年他在上海参加了由章士钊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的翻译之作,为声援章太炎、邹容,反对清廷查封《苏报》做了大量工作。他也醉心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赞同暗杀活动。他甚至还曾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后经人劝阻而终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并暗杀了宋教仁,从而引发了李烈钧等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苏曼殊又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苏曼殊陈独秀眼中的他
陈独秀说,对曼殊的家世,他了解的不比一般人多。但他强调,旅居日本时,他曾见过曼殊的母亲河合仙。母子二人面貌酷似,言谈举止间皆流露出母子间的亲昵与温情。此说与传言不同。据传,曼殊为其父所雇的一个横滨
苏曼殊下女所生,此女产后不到三个月便离家出走,将曼殊托河氏抚养。陈还说,河合仙自广州回日本后又同日本人结婚,此事则更鲜为人知。这大概也是曼殊身世隐秘难寻的原因吧。
尽管如此,陈独秀与苏曼殊相识甚早,对曼殊的了解,应当说还是比较深刻的。20世纪初年,他们俩均就职于上海《国民日日报》报馆,后报馆被封,他们便租房同住。苏曼殊天天闹着要离开上海,陈与寓友何梅士不允。某日,曼殊邀何外出看戏,在戏馆中刚刚坐定,曼殊便要回寓所取钱付钞,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何返回住处,仅见曼殊所留一信,告知不辞而别的原因,并说,当何阅信时,他已经离沪远去了。
此后陈独秀再也不闻曼殊之消息。数年之后,陈重返上海,一次与朋友在一家酒馆用餐,谈话间,闯入一眉清目秀的和尚,正是曼殊。曼殊虽着僧装却不戒酒肉,后经陈等劝说而改穿西服,并且毫无顾忌地说,穿僧装“吃花酒不方便呀”。与陈再会面于上海的苏曼殊不但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口不择言,高谈阔论,而且广交十方,既有男朋友,更有女朋友,很有点“美人如玉剑如虹”的意思了。
传说陈氏与曼殊一起翻译嚣俄(Hugo,今译雨果)的《悲惨世界》,但陈说那是曼殊的手笔,他只是稍加润饰而已。陈还指出,曼殊所译对原作很不忠实,乱添乱造,根本谈不上“信”,而他的润饰更是马虎得一塌糊涂。译
与养母作先是在《国民日日报》上登载,未及刊完,报馆被封,后又由镜今书局出版。接受书局建议,陈与苏皆署名其上,故有同译之说。
苏曼殊尝著《梵文典》八卷,在《天义报》上发表,陈独秀也曾以熙州仲子的名义为之题诗。事前,陈氏还向曼殊提供英文书,包括MaxMuller撰著的ASanskritGrammarForBeginner(《梵文语法入门》)等三种。曼殊得此三种参考文献,顺利完成《梵文典》之写作,由此也可看出曼殊于梵文的兴趣与造诣。
曼殊固然天资聪慧,但幼时毕竟未能认真学习汉语,故初到上海时,其汉文水平实在不甚高明,至于音韵、平仄尤其一窍不通,但他却立意要学作古诗,于是陈独秀便又承担起教授曼殊作诗的责任。初,曼殊习作由陈改正,而后陈亦无能为力,继由章太炎教正,但章也只是敷衍而已,大多还是靠曼殊自己。曼殊既读又写,诗句、诗意渐至佳境。柳亚子尝言:“曼殊的文学才能,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全靠他的天才。”笔者以为也未必尽然,他的勤奋应当说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当然,这位在20世纪初曾以其“僧侣的孤独”倾倒一时的浪漫诗僧,确实有过人的天资。
说到曼殊的为人,陈独秀倒不认为他疯癫憨傻,反而说他于人情世故是看得过于透彻而不肯俯仰,实佯狂免祸罢了。陈还说许多人以为他是傻子,实在是上了曼殊的当。陈进一步肯定他说:“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不过,陈独秀认为,令大家引为笑柄的曼殊贪吃,却是曼殊见举世污浊,遂起厌世心理,因而采取的自杀策略,所以乱吃乱喝,以求速死,最终还是死于乱吃乱喝而导致的肠胃疾病。这就未免有点太夸张了。有谁因厌世而贪吃,又有谁欲求速死而做饕餮之徒?陈氏此说未免贻笑大方。然而还有人甚至取之比附屈原投江等,尤其显得不类。至于说曼殊以世人皆醉惟其独醒,有点曲高和寡,倒是事实。但贪吃只能说是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厌世实在风马牛不相及。(摘自《佛门旧踪》,麻天祥、刘蔚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苏曼殊绝笔画
1905年春,他在杭州西湖为同窗陈独秀作过一幅画。后来,江苏镇江的赵伯先又向他求画。苏与赵交谊甚厚,曼殊曾有记载说:“伯先豪于饮,余亦雄于食。既醉,则按剑高卧于风吹细柳之下,或相与驰聘于龙蟠虎踞之间”。对作画之请,曼殊当然慨然允诺。但曼殊由于忙着东渡日本,未能及时交画。谁知别后不久,即爆发了黄花岗之役。赵是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失败而忧愤成疾,不久便抑郁呕血而死。
苏曼殊得知噩耗后,含悲作一幅《荒城饮马图》,焚于故友墓前,以示悼念。从此,苏曼殊便不再作画,以此来表达对亡友的愧疚之情。
苏曼殊-与李叔同
苏曼殊与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两为充满神秘色彩的巨擘式的人物,在文学艺术领域内都有很深的造诣:苏曼殊的诗清新隽永,有“灵界诗翁”之称;其画被柳亚子赞为“千秋绝笔”;其颇具红楼笔意的《断鸿零雁记》开中国近现代文学自叙体小说之先河;其译作有拜伦的诗集和雨果的《悲惨世界》(未译完),他与林纾、严复一道被推为本世纪初三大翻译家„„
李叔同则是我国引进西洋油画的第一人;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他于本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然而,这两位才华横溢的绝世奇才,却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遁入空门,皈依青灯古佛,令多少人为之感慨唏嘘。苏曼殊与李叔同的初交是在1907年的上海,两人同为南社成员。那时李叔同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就是在该报发表的。这篇抒家国之情、写身世之恨的自叙体小说深深地打动了李叔同。当他得知作者比自己还小四岁时,就更加佩服这位孤愤的爱国诗僧了。
据史料记载,李叔同的一位友人在李未剃时曾对他说:“曼殊一出家,你们这些开伤感主义风气之先的文人就更
李叔同认定人生是悲剧,是苦空无常。”
由此可见,李叔同的出家是受苏曼殊影响的。1918年6月,在苏曼殊死后的第十七天,有“浪漫艺术家”之称的李叔同自称“尘缘已尽”,在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后以他的杰出才华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尊为第十一代世祖,号弘一大师。
那么,这两位艺界巨擘为何先后都遁入空门呢?苏曼殊与李叔同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宗教复兴的风潮,他俩的遁世近佛是这种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的自然选择。
其次,他俩都有着不幸的身世。苏曼殊的父亲身为茶行买办,有一妻三妾,而苏曼殊却是父亲与家中所雇的日本女佣所生。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是天津著名的银行家,李叔同是父亲与其第五房姨太太所生。正是不堪回首的身世,使他俩时时感到身为苦本,四大非我。理想抱负的破灭,是他俩遁入空门的主要原因。苏曼殊与李叔同早年都参加了同盟会,对民主革命一腔热血并为之四处奔波,苏曼殊还因之数遭通缉。李叔同也曾写下了欢呼革命的《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三月的樱花点缀着
美妙的愿望
有些懒散的思绪
一路上
打量着玩花的过客
原来自己已身在其中了
听惯了的故事
看惯了的依依不舍的背影
模糊了我的视线
在这阳光和煦的樱花季
有点浪漫
有点凄然
摘一朵樱花留个季恋
扮一个笑脸记住今天的温度
爱你的期限留在这里
风雨会告诉你
陪着走一程吧
一生不长
一季不短
下一季
我只想与你来看花
赞美武大樱花的诗歌
只有虚无的幻境
才能哄着一颗心儿安宁
所以,我和诗歌亲近
我看到一首诗
仿佛清晨窗台上
一朵含香带露的樱花
我看到心意像一朵微笑
那样暖那样安静
云朵与云朵一样的邂逅
无以维持的永远
可是叶子
我为什么企图要你看见
远离喧嚣的那一小寸净土
还有在春天的峭壁上
我玻璃一样透明的城堡
原谅我叶子
我不想开口讲话
不想醒来
只是因为不想目睹
一阵风
夺走我的花瓣
我不想看到
风向扭曲了心意
叶子和叶子撕扯
我只是
一只惧怕喧闹的翠鸟
躲在荆棘里
弄伤了自己的翅膀
天空迟早要把我带走
留一大片空白
等你的目光来把她填满
赞美武大樱花的诗歌
向你走来,轻轻的是春的脚步声
濛濛细雨缱绻着,滋润嫩芽初生
春梦里小叶灌绿
嘴角荡漾明媚的笑纹
只是一夜的星光
只是清晨阳光多情的绽放
江滩上便有了樱花如云似雪的繁盛
向你走来,轻轻的是我的脚步声
江风为我拂去凡尘
云霞为我沐浴周身
只是目光相触的一瞬
只是一个早晨邂逅的缘分
哦,春梦里便有了清纯的笑声
醒来已是樱花多彩的缤纷
向我走来,轻轻的是你的脚步声
好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啊
小鸟唱出了我的心声
渴望回到纯真的年代
渴望能焕发炽热的青春
让我神往啊,哪怕如樱花般绽放
只是饱蘸激情的一瞬
让我倾慕啊,只是纯真的你哟
【樱花雨下诗歌】推荐阅读:
樱花泪诗歌06-23
元旦诗歌新年诗歌12-08
诗歌鉴赏之诗歌题材06-02
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09-13
母亲节诗歌:赞颂母爱的诗歌12-12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关于红领巾的诗歌09-18
守望的诗歌05-24
骊山诗歌05-25
守望优秀诗歌05-25
创业激情诗歌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