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推荐8篇)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1

重庆永荣矿有限业司财务部 公【

摘要 】 于由目 前世界经济整呈体滑下的趋 ,我 国经济仍势存在然需求增着减速这一缓情况从,而 使 煤炭 市场十冷清分。文主

要本分 析了煤炭企 闲业资置的产实 际况情,提出 有效了的盘措施 活,希望 利用场市济经这手段种将煤企炭长期遗业留闲置的产资进行

活 .从盘 而企为业供 经济提方面补贴的。

【键关 词 煤炭企业】; 盘 活; 置闲产 近资年来 些由,市场 于济经不的 断进步与发 展, 并且 传统体 制下的受响较影 ,大有历还形成等较史多面方的 原因, 造 大部成 企分都存在业量 的大置资闲产,尤 其煤是企炭。资产的闲置造业 了成严 重的浪费。 并且活盘闲置资产 工作的具又一有定复的性杂且 工作任 务十分 艰巨想要使。 其闲置资 的保产值及以增方面值到得 保障, 发其应挥有作的 ,这用 问一亟题解待 。决 闲 置资的概念产 所谓 的置闲 产资是就超指 过一没有使用过年 ,并且在短期 的内 不会用使的 以及 被,新设备所 换下来替的 资产。其 置闲产对资 于企业来 说利用率低较 ,但是不可以说 成是 良的资不 ,产为因 很有 能可对其于企业来他属说于优的资产质。不能闲将资产置 与不 良资产间混淆 ,之是但果闲置如资产置闲时间的较长,业便企 会其采对不 取良资产的 处理方。闲置式产资质本就上是企 业日常 运 营不需时使用 的要产资 ,可也以说成 暂是时不要需用的资使 产 。 二盘、活置闲产资遵循 应的原则 对 闲置的产资行盘进活必须遵循点原则 ,三首先, 要坚持公 平争竞 的则 原无论是,对 闲置产的资赁还租是买断或者是拍和卖 转 让必须遵都这一原循则, 证闲置资产盘保活 真的实公与平 其次 ,遵。长短结合循则原 也就,是在 闲置对资产进行理时处 应该,根据地本府政制定 相的制关 度以及市场建设面方规的 ,划 同 结合时企业闲 资产 的置具情体况 以,此来确定闲 置资进行处理 产 范 围和的地 域尽力,活煤盘企炭业的闲置资 产从,使煤炭企业 而的产结构得资进到一的步善 。 改 最 后,遵循调协的则。闲置原资的盘产工作涉及活范围较的 ,应该从大局方大考面虑 ,了为使风以险矛盾得及到有效解决的 , 须必 时 向上级随汇报, 取获得 争地相当部关 的门支持以各及种优 惠的 策 ,从政而使闲资置的产益得效提升。到 、三活企盘闲业置资产建的 议 由于 当煤前矿

企业当中,对 业企中限 资产制处置的所需要 的 程非常 的繁琐 ,经序常 现出对在业 企部内 限资制进金行理处的过 程 ,要中经过多部很门 的核审以及 批准,由 各于部 门个间缺少之 有效 的沟 通 和解了, 且并所需 要手的续也非 的常多 ,繁使得金资 处置 工不 断的作 延误 ,被最终致导业 企中的闲资金无法置高到 效率 的应用。 1. 针企业和对闲置资的产特对点其逐个盘 活 可 以过通计机技术 ,在煤炭企业 算部内建一立设备的 电子 信息个库 ,将业企中 有所 的设备和 资产入其 中纳,采 网取化 络的 管模式 理,这样 可以明 的确反应出企业整 体备 设分布的以 及构成和 动还有变 利 用的 情况可 。以快查找 出企业速 闲资置 产明的细, 闲置为产的资活提盘供便利 。 2 .提高 闲置产资用利 率, 定期盘企业存的置资闲 产 以积可极 开的招商展引资 工作的, 利用媒体对其信息行进 力大 的传 。宣将有现 的闲资

第一文库网

置与其他企业 产置 换,从而减少新 资的 金 投 。入通过多 种径途将闲置 资进产 行合整 使其,效能够能充分

发的挥。 于对有些完且具有一定价值 的企业 好闲置产资 可 以采, 承取包的方式, 者是 对或外 投资, 从而寻合找经作 营的式 。方 定 盘期存资产 、做到账 面和 物相 实,现在符有的 有煤国矿业 ,账 企 面资产在,实物 就不 早了在者被或周边煤小矿用 了借进而导, 致资 产 失流 3 租.赁置资产 闲 以采可 取赁闲置资产租的径途, 活盘 闲置产 。资可 寻以租找 赁 的场市 ,将闲置其设备对的进行 出租外 也, 以采可分块取以及 整 体租出两种这形式。 而实现闲从资置产 再 的利用 次。将 闲资置 产租赁 出去仅可 以实不现 闲资置的盘活产时同可 还以企业 为加 增 的经济效益。 4定. 换 闲置财产置 为 节约了煤炭企 的业资金入 投可以采,取换闲置财产这一 置途 径。易交双方可 以通对置过换 的置资产价值评估闲 进行等,值 置换 ,从的而获符合得企发业展的 产资,这 样不可以仅少减金资 的 入投时还 可以盘同活 闲置 资的 。产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产的资成 一

和质本量, 闲置对资 产行有进效的 利用 。换 置闲资置这产盘活 种置闲资产 途 径是企业 的盘活 闲置资产 重要手的 段不,可仅以使闲 置 资产处于好最的配置态状 ,同时可 还以使其获较取大收的。益 5 . 再次配置 和用 利置资产 闲 个每业 的.母企业都应该企有桥梁 的作具用 ,将个企每 业不 中需 要 、不用适 闲的资产置行进业 内企部之间的 相

互调控,从 优 而化企业资的源以及产配置资对于企业。体不整需要及以不用的适 闲置产资可将以出售,其这样可 以回一收分部金资从而增,企加 的业项新目。 对于企业的闲 置资产必合须 理的利 用使其,充分发 挥 应的效有 , 进 能步提高煤炭企一 的风 险业御防力 能针。煤对炭 行 业特殊的 ,企 性还业 需 不要加断尤强是其井下备设的 放及投回 收管 理做,到业的设备企资运用最大产 化。

、结四语束 对企 闲置业资进 行产处 时理 要,虑考其所处 的境环, 采取资 产 置 换及租以的途径也是十分赁效的有理处式 方处,理好闲置 产资 ,不 可仅以煤 炭使企 业放包下袱 同时还, 可实以现现资产有的 高 以及高效 速的行运 ,在一定程度减少了上 业的企营风险经,优 化企 业产资的结构,使 业 企体整的 竞争 得到力一进步的提 升加, 煤炭企快 的发业 。展时同 使企 业的,财信务息加真更可实信, 有 利于 煤炭企 业良形好象的立。 树参考

文 :献 学

学报院, 20 13 ( 60) . I 22 牟建军 】 杨新;利 . 资产结与构企效业关系益研 究―― 于基如何盘活

业企的闲资产置U l l现 代业 ,2 商 10 3 (0 1 ). (3] 江海莹 . 业闲企资产置的 面效负及应盘方活探法 U 讨]. 中 国管理 信息化

,2 0 2 ( 1 0 1 )

…’1 福梅 昊 .浅谈集 内团盘活闲置资部的产途径田 .北河能职源业 技术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2

关键词:媒体资产,媒资管理,内容价值,主动服务,走向市场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媒体资产 (以下简称“媒资”) , 引入版权的概念, 即带权限的节目和素材内容, 是当今各大媒体的核心价值, 是媒体在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媒资管理, 在国际电视资料界特指影像资料管理, 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媒体的内容资产管理、解决音视频内容的储存和再利用问题。媒资管理是媒体产业化的核心要素, “再利用”或“资产增值”是媒资管理的核心词汇, 通过二次、甚至多次开发, 历史的节目和素材将能够实现其更大的商业价值, 特色竞争将更大程度的立足于内容的不可替代性。

知名咨询机构德勤 (Deloitte) 在《21世纪电视网:在细化市场中的主群体》中指出, 全球广播电视业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无法逆转的变革。那种“免费节目+插播广告”的传统盈利模式遭遇严峻挑战, 并可能成为历史。[1]在自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 其一, 传统广播电视等媒体依靠稀缺资源形成的优势受到冲击, 凭借互联网、新媒体等为传播媒介, 视音频等内容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 人人即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传播者。例如, 微博、微信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常用方式。其二, 一直以来, 传统媒体都依靠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 依托内容竞争, 但内容免费提供, 并且从未形成一个依托内容价值本身为基础的完善的内容交易体系。[2]“内容为王”是媒体发展的恒久真理。因此, 就需要进行制度的重新构建, 保护内容生产者和内容版权, 开发媒资的经济价值, 设置全新的交易体系。

纵观世界发展趋势, CNN、BBC、ABC、环球影视、时代华纳等国际知名媒体先后建立了先进的媒资管理系统。在国内, 中央电视台、上海音像资料馆、江苏广电总台等先后将媒资管理的理念逐步运用到实践当中。媒资管理的概念提出后, 其发展轨迹经历了从资料馆型媒资、生产型媒资到综合型媒资的阶段。2006年, 重庆广电集团启动建设了媒资数字化网络平台和完善了媒资管理系统框架。近年来, 集团积极致力于推进媒资的内容管理, 一方面对媒资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另一方面, 实现媒资的再利用, 以期提高现有媒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阶段, 在集团媒资历史资料数字化工作基本完成的背景下, 媒资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面对今后激烈的竞争和时代机遇, 如何开发媒资价值, 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观世界之潮, 引时代之先, 在已有的价值基础之上重新谱写创作, 锻造出新的价值。

二、内容为王, 以数字资料为基石

(1) 资料统一收集管理。内容是媒资管理的核心, 资料分散保存、缺乏统一管理, 为了某个专题节目的画面片段, 在同一媒体内有时也需要越过某些壁垒, 耗时费工才能获取, 而这也是长期困扰我国许多广播电视媒体的“顽疾”。因此, 为了丰富集团的节目资源储备, 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需要回收散落在编导手中的磁带, 并进行数字化管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前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回收工作, 从2004年开始一年时间就成功回收磁带41.6万盘, 回收率高达96%。[3]可见, 磁带回收工作是媒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虽然规模大、时间长、涉及面广、任务艰巨, 但其意义非凡。例如, 早在80年代, 重庆电视台就已制作完成了一批优秀的专题片和电视剧, 在重庆广电集团媒资检索平台上已能查找到部分节目资料, 但是仍有一部分珍贵节目未能收入片库。例如, 曾获全国优秀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的系列风光片《川鄂大江名胜录》。斗转星移, 长江两岸的风景已经历了时间雕刻的变化。因此, 这部分资料的价值尤显可贵, 对这部分资料的回收工作尤显重要。除此, 为了提高资料收集工作的效率, 还可以借鉴中央广播电台的媒资管理经验, 在媒资系统建立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素材库, 表彰素材提供者, 鼓励对素材的主动提供。

(2) 扩大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在传统媒体时代, 节目制作自制、自给自足是常态, 如今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人们在网络世界互动性增强, 资源获取的渠道大大增加, 为了制作出更具竞争优势的节目, 就需要丰富内容资源库, 不仅仅局限于本集团的节目资源, 要走向市场, 扩大内容采集渠道, 与大型传媒集团、小型传媒公司、民营企业以及个人建立联系, 整合资源。例如, 北京电视台曾组织摄制组来重庆拍摄纪录片《笔墨春秋》的部分场景, 其中包含许多历史建筑的空镜头, 还有其他影视传媒公司拍摄的旅游纪录片也常常会有许多高清制作的空镜头。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这部分高清拍摄的镜头具备珍贵的价值, 如果与其他版权拥有方进行合作, 扩展内容来源渠道, 无论是与公司还是个人进行交流, 都可以挖掘和利用更多的资源, 更能满足全媒体融合时代对内容资源的增长需求。

(3) 组织自主采集。除了节目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主题自主采集素材, 包括城市变迁、山川河流, “名山、名水、名居、名人”等。豆瓣网站上有位网名叫摩根的志愿者发起了多次老重庆自由行的活动, 带领上百名活动参加者, 走遍重庆城区, 在新城市中寻找老重庆的痕迹。从通远门到东水门再到朝天门, 日行十公里, 途经九开八闭城门、名人故居、历史遗迹, 老重庆在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的时空下形成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足下沿途风景变得活跃而生动, 而有些宝贵的历史留存正面临消失和被遗忘的命运。例如, 名满重庆的十八梯, 位于渝中区较场口, 是从山顶到山脚, 贯通上半城到下半城的一条蜿蜒崎岖的老街道, 对十八梯的改造自然有其城市发展的战略考虑, 但其逐渐成为历史的现实, 却需要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去留住或者记住。再比如, 卜鳳居, 清朝末年重庆商会会长李耀庭的宅邸, 重庆人熟知的鹅岭公园曾是此人的私家花园, 他这座曾经金碧辉煌的豪宅如今在一片废墟之上只剩下了残败的印象。影像是记录和留下这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时空的方式之一。而记录下的这些影像作为内容资源将必然能重新创造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创新意识, 主动为节目创作服务

(1) 提供主题式服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内容资产的价值, 需要提供主动服务, 推出主题推荐。这就要求不仅仅是将媒资作为仓库式的存储, 积压于系统海量内容的“箱子”之中, 只是在需要查找的时候, 提供检索服务, 而是根据不同阶段新闻宣传的重点、热点或专题需求, 包括每年固定的纪念日、节假日、大型社会活动、重要会议、突发事件、体育赛事等, 以及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的主题, 推出主题服务, 针对某个专题进行资料整理, 形成主题资料库, 向节目制作人员进行推荐。举例来说, 在对重大主题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 一线记者或节目人员会进行分工, 派出一部分人员专职进行资料的前期收集, 而这势必会消耗一部分一线人力和时间, 而如果这部分工作由长期从事媒资管理的资料人员完成, 由于对资料的熟悉程度、加之与一线人员长期的及时沟通和掌握需求, 在两会、体育赛事等事件发生的时候, 能有效准备和提供主题资料, 在节约一线人力时间成本的同时, 还能更丰富完整地呈现主题内容, 重新创造已有媒资的价值。

(2) 提炼地域性媒资。所谓地域性媒资, 指的是在当地记录的历史的或当代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著名地点。以重庆来论, 就是在重庆发生的重要事件、出现的重要人物, 以及重庆的山水风景等。鉴于地域性媒资的独有性和珍贵性, 对这部分媒资需要进行提炼整理, 收入归类的主题目录里面。通过上载、回收、整合、采集或收录的节目和素材, 有纪录片、专题片、新闻等, 其中有整档节目都是以重庆为背景的。例如, 在由央视出品、重庆科教频道承制的纪录片《重庆小面》, 也有节目中含有与重庆相关的部分场景的, 这部分内容就需要进行片段层或者镜头层的提取。例如, 资料人员需要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 只要在地域性媒资类别里面输入人名, 就可以找出该人物在重庆的相关信息, 而不在重庆地域范围内的信息将不会出现。以此, 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查找效率和准确度, 有利于节目制作人员使用媒资。

(3) 参与节目制作与孵化。在媒资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中, 资料编导或者资料编辑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作内容, 涉及的层面包括按照具体节目内容需求参与协助节目创作, 在节目创作中完成素材资料的收集工作和引用工作。一方面, 与节目部门人员建立固定联系, 甚至在必要时期入驻节目组提供资料支持。例如, 重庆之声每天有10个小时的品牌新闻栏目, 每档栏目定位各有侧重, 以《重庆印象》为例, 节目会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重庆的人文历史, 资料人员就可以针对本档节目的定位, 参与节目的具体制作过程, 提供资料支持, 不断丰富媒资的收集和引用经验;另一方面, 节目孵化是当今各大广播电视媒体重视的领域。除了参与节目制作外, 在一定条件下, 资料人员还可以运用现有资料、制作出耳目一新的节目故事片, 或者通过节目资料的引用和使用经验, 提供创意思路。成功的案例。例如, 上海广播电视节目资料中心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节目《上海故事》, 依托大量的内容资源, 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 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云变迁和人物故事, 节目一经播出便大获好评。

四、走向市场, 打造全新媒资交易体系

(1) 推进版权管理。版权管理是实现媒资价值的核心前提。版权管理旨在节目研发、制作、购买、储存、播出、销售的全流程各环节, 详细具体的管理节目的版权信息等。在国内外, 数字媒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广播电视内容资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节目的播出上, 而通过版权开发所创造的收入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传媒产业经营的深入发展, 媒体的节目版权开发必然成为媒体发展变革的关键环节。纵观国内各大电视台的版权开发, 中央电视台、江苏广电、上海文广都已逐步开展基于版权经营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在信息时代, 为适应传媒发展趋势, 推进版权管理、促进平台建设, 是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提升媒资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有效盘活媒资管理系统中已存储资产, 将节目的再利用收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2) 建立价值评估标准。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不能描述, 就不能衡量;如果不能衡量, 就不能管理”。媒资的价值评估是指根据节目的成本核算、效益最大化原则, 在市场化的前提下, 对各档节目和素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对媒资各类内容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估, 是媒资进入传播市场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媒介融合的大势之下, 促进广播电视重视媒资产品持续价值和衍生价值, 创新媒体发展的优势竞争力。根据2009年新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 不具有实物形态, 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内容资产是信息, 是一种无形资产。近年来, 国内已有部分探讨内容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的研究, 提出的评估指标包括生产成本、版权成本、艺术价值、成长价值以及独有价值等。今后, 对于媒资的价值评估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需要在政策规定和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成熟具体的量化标准。

(3) 逐渐形成成熟的交易体系。近年来, 国内学界提出“内容银行”的概念。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以期借鉴银行对储户的管理模式, 基于海量内容, 建立起开放式的内容交易和管理的系统平台。该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内容交易, 面向专业内容机构和个人用户, 在统一交易标准之上实现内容的交易和增值, 从而带动内容产业的战略升级。例如, 2013年, 重庆卫视, 定位“中国故事、天下传奇”, 全新改版, 近两年, 重庆卫视在扬帆起航的航程上又积累了多部优秀节目, 打造了国内首档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奇迹梦工厂》、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和纪录片《交河古韵》等。以期实现集团媒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价值, 有效的实现途径之一即搭建电子交易平台, 逐步形成成熟的交易体系。去年,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成立了上海五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旗下现打造的媒资交易平台——秒鸽传媒交易网就是可借鉴的范例。

五、结语

内容是媒体生命之源。在信息革命的时势推动中, 各类选秀、真人秀、和歌唱类等节目风起云涌, 掀起了一波波收视率之争的滚滚硝烟, 新媒体更是以不可抵挡的优势强势进驻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博弈之中, 商业利益是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在收视江山的竞争中, 媒资价值开发的重要意义正逐渐凸显出来。不仅如此, 以优质的节目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每一个媒体亘古不变的使命, 媒资管理在此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其特定的需求和任务, 在浩瀚内容资源中, 取其精华, 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 以媒资为羽翼, 持续创新其内容价值, 传播正能量, 开启媒体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叶国标.德勤:传统电视网面临生存危机[N].新华每日电讯, 2005-8-5.

[2]何海燕.将“内容银行”的概念引入媒体资产的管理开发[A].广播电视信息资料论文集[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3

【关键词】 企业 资产 内部控制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好企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每一企业防止资产流失、增强企业后劲、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一企业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本文论述了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企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1. 做好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保证其安全完整。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货币资金也是企业资产中最容易流失的资产,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加强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检查与核实。对于现金的检查,根据国家对库存现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检查是否按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是否存在违反现金使用“八不准”的行为,具体可以采取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的形式,检查其余额是否同总账、明细账相符,是否有白条抵库、挪用和短缺等情况。对于银行存款的检查,可以采取一面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否同总账、明细账相符,一面派人到银行核对实际结存数,核实是否账实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应不是同一人,尤其对调整的未达款项要进行重点检查,防止账户出借、资金转出或其他威胁企业资产问题的发生。

1.2定期对外埠存款进行核实。外埠存款是企业采购材料物资等原因而存放在外地账户的款项,由于用款次数少,且单独开户挂账,容易被企业忽视,因此必须定期做好这一部分存款的核实工作,确保外埠存款安全完整。

2. 加强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管理,防止呆账坏账发生、确保应收款项及时足额收回。

由于应收账款的发生,不仅使企业货款不能及时回收,而且还存在发生坏账的潜在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毁损。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清理和核实。目前,银行承兑汇票已被企业普遍采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既可以贴现又可以转让,其流通性很强,且票据金额一般都很大,因此更应引起企业重视,对其加强内控管理就尤显重要。

2.1及时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重点做好一年以上应收款项清理工作,建立应收款项预警制度,尤其是对即将破产企业所欠货款必须派专人负责,逐笔落实,并采取多种收款形式,如债务重组、采取法律手段、物资抵押等方式想方设法收回欠款,避免因为坏账发生而带来的坏账损失或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还应及时核销已确认的坏账,以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规模和数量。由企业法人、财务总监或财务处长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召开应收账款分析会议,对收款情况、挂账金额、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落实收款责任制,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

2.2及时做好其他应收款的清理工作。企业对该部分借款的借用和归还应制定出管理制度,并派专人负责清理。对差旅费借款限期报销,逾期不报,从借款人工资中扣回;对部门借用的款项,可以采取由财务部门定期向各部门发放借款清理表,在清理表上要求各部门填明还款期限和延期归还的原因,对逾期不还的,财务部门将从该部门奖金中全额一次性扣回,以核销借款。

2.3必须加强对应收票据的审核、内部控制及检查工作。企业应设专人对销售部门或客户缴入的票据进行审核,审核应收票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审核票据转让单位所盖印鉴的规范性、票据到期兑现或转让时是否存在风险等方面的内容,以预防票据潜在风险;做到保管使用和记账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对应收票据除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外,还必须单独设立备查薄,并每月出具应收票据对账单,对账单须经会计、票据保管员和部门主管签名确认;企业应组织审计、财务、监察等部门人员,对应收票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以保证其账证、账物相符,对应收票据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包括:应收票据实物、账面余额是否相符,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票据收付程序是否规范,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有无账外设账等内容。

3. 加强材料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做好材料物资经常性清产核资工作,保证材料成本的真实性。

加强材料物资内部控制管理,是做好企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1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明确材料物资保管员的职责。对材料物资的收、发、存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对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应仔细核对其货物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和质量,做到“凭证不足不入账,手续不全不入账、数量不符不入账、质量不合格不入账”,确保入库材料完整无损;实行限额领材料制度,严格按照领料单发料;保管好各种结存材料物资。

3.2定期做好材料物资的核对、清理、盘点工作,及时进行盈亏处理。对材料物资的管理,保管员应做到日核对、月盘点,及时清理并定期调整与核减定额内损耗的材料的數量。财务、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账物抽查,对卡片余额进行复核,对库存材料进行盘点,核对账卡、卡物是否相符。对清理出的材料问题,经有权部门批复后及时进行盈亏处理;对重大材料物资的处理还必须经企业集体决策后方可进行。

3.3加强对积压物资、淘汰物资和报销物资的清理力度。由于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部分库存物资已成为积压、淘汰、报废物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对这三类材料的清理工作。对淘汰物资,应请求上级部门批准予以核销;对积压物资,除保证本企业生产所需外,应积极对外调拨、调配或出售,以减少资金占用;对报废物资,应作为旧料积极对外出售,以减少损失。

3.4及时调整材料计划价格。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大,有的材料甚至大幅度变动,因此对采用计划单价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其计划单价也应定期调整。对价格变动不大的材料应每年调整一次,对价格变动较大的材料则应及时调整,以及时准确反映其实际成本。

3.5对清产核资中价格已核销,实物尚在的材料物资应做好备忘账,单独核算管理。由于这部分材料物资在财务报表中不再反应其价值,更容易让人忽视,也更容易被人变卖侵吞,因此对这部分材料物资要加强管理和监控,并由专人在备查簿上登记和保管。

4. 做好在产品的内部控制管理,降低成本支出。

做好在产品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是做好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如做不好在产品的管理,就谈不上降低产品成本。由于有的企业在产品既有产品制造,又有产品修理,因而其在产品的存在形式也不同,应分别对其进行控制管理。

4.1对制造项目的在产品,其实物分散在各个车间、工段,对这部分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应采取定期下车间、工段进行盘点核实。重点核实在产品的数量是否账物相符,是否有隐瞒不报或以次充好的现象,以控制或降低产品成本支出。

4.2对修理项目的在产品,其存在形式即为产品成本的发生额,对这部分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应审核其成本发生的真实性、费用分摊的合理性、领用材料分配的准确性。尤其应将内控重点放在核实各车间和工段申报工程进度是否真实、申报手续是否齐全,有关部门如经营管理处、质量管理处、技术处等部门是否签字;核对所报工程的工时数是否真实,出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工资费用的分配是否同工时数相符合;核对工程材料领用单,检查其是否有张冠李戴和多领材料不退库情况,造成成本虚增。

5. 做好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从取得到处置全过程,健全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

5.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对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5.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及保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保养,应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5.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企业财务部门应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须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须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清查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5.4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5.4.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5.4.2對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5.4.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性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5.4.4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应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结束语: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4

银行传统风险管控的重点,在于融资人的主体信用管控,从主体信用出发确定融资额度和风险管控措施。在国家“盘活存量”的政策支持下,存量优质资产盘活手段在逐渐增加。建议银行在配置非标等类固收产品的基础上,由注重主体信用向注重资产质量转变,发展以优质资产为核心的私募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管控现金流、管控核心资产,在实质上控制风险,提高资本收益率。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5年7月份以来,银行所面临的高收益资产匮乏的资产荒现象,以及银行不良持续增长、利润增长乏力的局面。在内忧外患双重背景下,本文认为银行应谨慎采用“加大杠杆、拉长久期”的策略,并对银行重构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资产荒 商业银行 资产重构 资产支持证券

2015年7月份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及股市回落,不少研究机构抛出了“资产荒”或者“资产配置荒”的论调。简而言之,“资产荒”指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而投资渠道匮乏,高收益又相对安全的资产可得性降低。

资产荒令银行传统的资产配置思路出现困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长,利润却增长乏力。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给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带来极大挑战。

外患:资产荒制约银行资产配置

在前几年经济上行、投资驱动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极为旺盛,这两类企业对成本敏感度较低,为市场提供了大量高收益的固收类资产。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高收益资产供给减速,不过资本市场的火热为银行提供了二级市场配资、股票质押式回购等相对高收益的类固收资产。随着7月份以来股票指数出现高位回落,银行进入高收益资产匮乏的“资产荒”时期。

(一)银行资产端出现两个重要变化

1、地方政府债发行及置换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发布。以此为标志,我国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进入新阶段。国家开正门、堵偏门,通过鼓励以地方政府发债的方式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并置换存量债务。

地方债务置换是指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把原来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形成的短期、高息债务(包括银行贷款、BT、城投债、信托融资等)置换成长久期、低成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旨在引导地方政府规范化、透明化融资。2015年,全国人大批准下达了6000亿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和3.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额度。自2015年5月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正式驶入快车道。下图为地方政府债的发行情况。截至2015年11月底,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3.7亿元,全年的发行任务基本完成(见图1)。图1:2015年来地方债发行量

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利率几乎清一色紧贴投标利率下限。即使是10年期的债券,发行利率也一直在4.2%以下,大幅低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见图2)。图

2、地方政府债票面利率走势图线

2、房地产投资低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已降至3.5%的水平,相比去年同期降10个百分点,创下本世纪以来最低增幅。

同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交易所公司债,满足资金需求。截至9月30日,30家地产公司共公开发行公司债48只(期),募集资金规模1254亿,13家地产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共26只(期),募集资金规模381亿元。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去库存阶段,新开工和投资下滑趋势尚未扭转,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尤其严峻。房地产投资意愿下降,正规发债渠道放开及低成本公司债的大量供给,导致房地产行业高收益、低风险资产供给大幅萎缩,甚至出现了低成本房地产公司的公司债对存量高成本融资的替换,进一步加剧了资产荒。

(二)资产荒在债券市场的表现

1、资金供给回流,债券需求旺盛

随着传统高收益资产供给的减少,大量流动性开始寻找投资新领域,以替代高收益资产,并直接推高了上半年的股市。但2015年6月份以来,股市去杠杆导致各类股市衍生高收益资产迅速收缩,大量此前参与股市的资金开始从股市撤出。近期,虽然IPO重启,但是针对新股申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预缴款,意味着IPO开闸对债市资金的分流依然有限。

对于债券市场,由于打新基金对打新股的依赖程度降低,其只能增配固定收益债券,因此债市需求猛增。即使是在地方政府债券加码发行、交易所政策利好导致公司债供给增加的三季度,面对巨量,债券发行利率依然出现了一路下行。

2、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下行明显,信用利差明显收窄

由于债券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自2015年3月起,债券到期收益率一路下行,引领了一波债券的牛市行情,从1年期到10年期,各期限信用产品的到期收益率都明显下降(见图

3、图4)。图3:3年期企业债与1年期公司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图4:长期限企业债与公司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同时,由于交易所债券在质押式回购方面相对便捷,使其成为加杠杆操作的首要选择,公司债需求增加,加剧了同期限不同信用级别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收窄(见图5)。图5:3年期企业债与3年期公司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3、长久期资产供不应求,收益率下降明显

在资产收益率一路下行的情况,为提高回报率,投资机构纷纷采取拉长久期的策略。反映到数据上,长久期的公司债与国开债的信用利差显著收窄,其中9年期AAA公司债的收益率甚至低于10年期国开债,出现倒挂(见图6)。像9月24日万科公开发行的公司债,5年期中标利率为3.5%,与5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相比,信用利差也几乎为0。图6:长期限公司债与国开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三)资产荒令银行面临资产配置压力

自2012年来,银行通过自营或借道各种通道方式,将资产配置到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形成了大量的高收益信贷和非标资产。自2014年以来,随着存量高收益资产的逐渐到期或被置换为低收益资产,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行,相关业绩指标也呈现下降趋势(见图7)。图7: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与平均资本利润率变动趋势

内忧:银行盈利压力增大

(一)不良贷款与不良率双升,资本压力增大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法人口径,下同),截止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度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59%,较年初上升0.2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145亿元,比上季度增加1665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合计22634亿元,较上季度增加972亿元,拨备覆盖率由一季度末的211.98%下降至190.79%。

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增速依次为9.12%、7.48%、10.44%、9.87%、16.60%、11.13%、8.65%;虽然不良贷款暴露有所趋稳。但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的趋势仍在延续。2015年四季度,由于经济增速依然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预计银行不良贷款仍将继续攀升。

在2014年的四个季度中,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13%,12.40%,12.93%和13.18%,资本充足率逐季度增加。但进入2015年,银行资本充足率开始下跌,一季为13.13%,二季度进一步下降18BP至12.95%。虽然三季度回升至13.15%,但在当前经济形势及不良贷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内,为了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银行依然面临一定的资本压力(见图8)。图8: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率与资本充足率变动趋势

不良贷款、拨备、资本三者密切相关,不良贷款的增加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拨备、利润和资本。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银行业三季度较二季度多计提损失准备972亿元,将直接导致银行税后利润减少729亿元(=972*(1-25%企业所得税率)),由于当年净利润直接转为“未分配利润”(核心资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季度新增拨备会导致当年净利润及核心资本直接减少729亿元。虽然由于拨备的增加幅度大于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会导致银行超额拨备增加28亿元(=972亿元-944亿元)。而超额拨备属于附属资本的核算范围,因此超额拨备的变动会导致附属资本增加28亿元。上述两个因素合计导致银行监管资本减少701亿元(=729亿元-28亿元)。而二季度,由于损失准备的计提(836亿元)及不良增加大于拨备的计提(258亿元),导致银行监管资本减少885亿元。2015年二至三季度,银行监管资本合计减少了1586亿元(=701亿元+885亿元)。

在满足资本充足率10.3%要求的前提下,上述监管资本的减少将直接导致银行新增资产的形成能力降低15398亿元(1586亿元/10.3%)。而这仅是二季度和三季度的不良资产增加导致的。考虑全年不良资产的增加规模,银行监管资本减少的更少,迫切需要增加利润,以对冲不良资产对利润及资本的侵蚀。

(二)净息差缩减,盈利能力下降

从货币政策层面看,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持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持续攀升。但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未变,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致使信贷需求不足,制约了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2015年初,净息差收窄趋势尤为明显;二季度末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51%,较上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虽然三季度净息差略上升至2.53%,但较上年同期仍下降0.15个百分点(见图9)。图9:银行净息差变动趋势

与此对应,银行盈利能力出现下降,2015年前三个季度,在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4.78%的情况下,银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1292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21%。其中三季度单季度实现4210亿元,较二季度减少69亿元,环比降低1.61%。同时,2015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1.20%,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6.68%,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均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创新资产配置结构,突围资产荒困局

为解决高收益资产匮乏、利润增长乏力的困局,目前银行较多采用的策略,是降低信用评级准入、加大杠杆或拉长久期,很多投资机构也采用了这种策略,所以市场会出现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和信用利差的收窄。但在经济下行趋势没有改变情况下,银行化解存量不良已经压力重重,从审慎经营的角度出发,笔者并不推荐银行采用上述应对策略。

由于面临越来越严厉的资本监管,银行可投资资产总量受到资本的限制,不能超过资本的12.5倍。银行增加资本的手段有限,主要包括增发股票、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混合资本工具等,应更加注重资本的收益率,提高低风险资产占用的资本的比例。因此笔者建议银行重构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并提高以下两类资产的配置规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资产收益率。

(一)加大资产支持证券的配置力度

自2012年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以来,截止2015年10月9日,证监会主管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1423亿元,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3532亿元。由于目前投资者对资产支持证券的认可度尚待提高,因此存量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价格相较公司债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投资高评级资产支持证券化能够有效节约风险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

(二)先人一步,抓牢优质资产

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篇5

文章标题: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随即,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制订和发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一切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代表与分类监管、企业分层自主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这种目标模式可以概括为“分级代表、分层运营,分类监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分级代表”: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国家实行分别由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

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分级代表”的架构是新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它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及其地位,确定了不同层次出资人的出资范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

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LocALhoSt

这种“分级代表”既区别于以前的“分级监管”,又区别于“分级所有”。

与“分级监管”的关键区别在于“分级代表”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确定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出资人的代表权,而“分级监管”体系下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则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不同级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

为工作指导和监督关系。

与“分级所有,:的关键区别在于,在“分级代表”框架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无论哪级政府单独投资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而“分级所有’体制下,国有资产是各级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单独投资以及联合投资形成的企业不应该通称为国有企业,而是公共企业。从理论上说,政府“分级代表”的框架能够在保持国家统一所有的大前提下,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减少各级政府之间的扯皮现象,使各级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政府“分级代表”还有利于各级政府的投资关系,较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二、“分层运营”: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效率基础

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最终所有者),即全国人民,难以直接有效发挥所有者的功能,是一个“消极”的所有者。因此,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管理国有资产就成为世界各国的通

行做法。但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如果直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往往就会形成政企不分难题,造成国有企业运行的低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经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机构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国有资产授权与被授权关系,而资产经营公司和生产经营企业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或者是国有资产使用权的出让和受让人关系。这种“分层运营”的体系在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真正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前提下,不直接干涉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为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奠定了制度基础。

从我国情况看,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

这种“分层运营”的结构也正在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及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结构的职责规定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一方面界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关系,不再具有行政管理关系,该机构只能依据法律履行其出资人职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

方面国资监督管理机构是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不能与其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一样具有制定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国有制企业和非国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平等机会和地位的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改革进展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一般企业的出资与受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虽然国有资产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已呈多样化,既有国有独资企业,也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家控股、参股企业。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定的

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无论哪类型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连接起来的。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一定要授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机构具体从事国有资产的经营,但在第二十七条

指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这为新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发展和“分层运营’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分类监管”: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前提

所谓“分类监管”就是针对国有资产的类型和目标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从“分类监管”体系具体设计要求而言,应该在对国有资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大分类基础上,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分为服务于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率目标两类企业,全

国人大应该针对这两类国有企业分别立法,国务院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也应该分设两个部门、在组织机构上分别管理。.1.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领域、公共产品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和国民经济支柱、主导产业领域,其社会目标居

于优先地位,盈利目标处于次要地位。根据其各自特点单独立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设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具体运营可能更多的是采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具体专门部门)——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

2.服务于经济效率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竞争性领域,如一般工商业领域,其盈利目标和资产安全居首要地位,主要以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存在,应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要求去运作。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改为这类公司制企业。全国人大可以针对这些企业统一立法,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设专门部门(如竞争领域部)行使所有者职权,这类企业的多数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进行管理。应该说明的是,这两类企业的分类应该是动态的,服务社会目标的企业会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转为竞争领域中,成为服务经济效率目标。而且,未来国家不应该在竞争

领域中设立新的国有企业,只能根据社会需要建立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

从我国的现阶段状况看,我国国有资产分三大类,一是资源性资产: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基本分布在企业,由企业占有与使用。现在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国有资产仅限于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对于某些垄断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例如电力、铁路等,其国有资产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按条例的字面理解已经包含其中。这个范围既包括由中央管理的,也包括地方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从大范围来讲约达11万亿元,占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近7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用国有资产,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共有196家,截止2002年底拥有资产总额万亿元,所有者权益

万亿元。对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如何区分各类企业的性质和目标,进行分类监管,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四、现阶段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立上述“三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模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法律体系和具体管理办法。在法律体系方面,具体包括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分级代表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职权的法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立方面的立法、国有资本产权交易和处置方面的法律、针对特殊性质的国有企业的单独立法,等等。在具体立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新的有关国有资产立法与其他已有法律的协调,这具体包括与《宪法》、《公司法》、《森林法》、《海洋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在管理制度方面,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国有控股公司运行的具体管理办法。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国有资产

管理委员会和国有企业的中间层,它如何运行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性。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关系,要明确国有控股公司与其控股和参股的国有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应该遵循的规定。另外,应该在全国人大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和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

2.要避免出现国资委过度集权的问题。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过程中,由于强调国资委是作为国有资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所有者代表,因而很容易走向过于集权。国资委过于集权,一是容易导致对国有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度干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权;二是面对数万亿之巨的庞大的国有资产,过于集权造成国资委管理幅度过宽,影响管理效率。为此,一方面在“分级代表”的框架下,除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

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外,其他国有资产都要由地方履行出资人职责,另一方面,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对“中间层”(包括控股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进行有效授权。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内容较少。

3.一定要进行“分类监管”。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十分复杂,目标也多种多样。分类监管就十分必要和重要。迄今为止,人们在论及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时,过多地强调国资委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所有者代表职能,忽视了国有企业的目标和行业的差别问题,很少提及分类监管问题。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不令人满意的是效率低下。其实准确地应该说,令人不满意的是,由于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重目标存在,国有企业牺

牲了高昂的经济目标却仅获得了有限的社会目标。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经验也表明,必须进行分类监管。在美国,国会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监管,甚至每成立一家政府企业,国会就要通过一个专门法律,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国会决议设置的专门委员会对相应的国有企业实行监管。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共有196家的行业分布看,几乎涉及各类基础产业、各类制造业、贸易、高新技术、军工等众多行业,既有竞争性领域,也有自然垄断性领域。要提高监管效率,分类监管十分必要。

4.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资流动和交易过程中要注意公平。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监督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能。有关国有股的****,必须明确相应的包括价格计算方法、交易方式等具体的运作规则,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这里值得

强调的是,在国有股****时,无论是外资收购,还是民营资本收购,或者经营者团队或内部员工收购,都要使各类收购方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国有企业从国有独资变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过程中,国有股可以****的非国有对象大致包括两类,一是企业内部员工和经营管理者,二是包括外资背景在内的企业外部法人和自然人。第一类****被称之为引入“内部型股份”过程,而第二类则被称之为引入“外部型股份”过程。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引入“内部型股份”的过程由于难以公开、公正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建议将大中型国企中的国有股****给境外的大型战略投资者,应该成为下一步国企改制的重点。然而,国有企业股权****过程是否公正、公开,实际上并不取决于卖给谁和引入什么类型的非国有股份,而关键决定于谁来卖和如何卖。即是否制定了规范统一的产权交易规则和代表国有股权行使权力的所有者是否具有责任心。在推进

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把外资与民营资本一样同等对待,外资只能是国企股权多元化过程中的“一元”,不应该作为“重点”而享受“超国民待遇”(在流通业中已经出现对外资过度开放问题)。不要把外资作为国企改制的“救世主”。

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论文 篇6

1前言

2011年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若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同样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已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管理好现行医院固定资产,并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合理使用和实现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效率,防止盲目、重复购置,对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节约卫生资源、减少财政支出、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理论知识,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部分资产类别不统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大多已实现信息化管理,逐步取代以往的卡片管理,比如标签的粘贴、扫码枪的打印等。现阶段,部门三甲医院已逐步开展单个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资产种类繁多、个别资产的型号、厂家不同、同样的资产由于用途不同以致名称不同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的名称较为混乱,加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比如柜子,名称有:三门更衣柜、二明斗玻璃文件柜、药柜、文件柜等。在名称的选取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方面不利于资产的归类,另一方面不利于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2.2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缺位

固定资产会计管理专员一般仅负责常规的资产账务处理,并不关注资产的日常维护。而现行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情况一般由医疗科室的护士长或主任指定科室其他人员兼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职责并不明确,资产管理的观念也极为落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培训指导,对于科室内部的资产情况难以全盘掌握。在医院这种科室较多、资产分布较广的环境下,管理部门若想及时获取固定资产的实物信息十分困难。

2.3资产购入使用与入账程序脱节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某些大型医疗设备在购入过程中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固定资产管理理论方法难以涉及。比如:器械供应商为推销自己产品,先进行免费投放,若适用满意,则再由主任提出申请进入购入环节,但器械的适用时间一般较长,医疗科室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导致使用与入账的脱节。另外,账务处理过程中一般是见发票入账,一部分供应商为延迟纳税,延迟递交发票,导致固定资产的开始使用与初始入账脱节,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成本归集。

2.4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滞后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手续极为严格,如此导致日常账务处理中,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流程较长,严重滞后。部门资产虽然存放于科室,但是已无使用价值,部分资产虽然挂在账上,但是已经不能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另外作为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大多科室对于资产的报废审批观念落后,缺乏重视,延误报废审批入账的程序,加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3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由于国内大中型医院固定资产规模一般较大,且医院的生存周期较长,若固定资产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必然会堆积出更多问题,预期通过全盘细查固定资产情况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日常的固定资产工作中辅以以下措施,方可更为精准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3.1统一固定资产类别

为严格区分固定资产类别,应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区分医疗设备与后勤办公设备。医疗设备由于其专业性较容易区分,后勤办公设备中存在大量价值不高,种类繁多的低值固定资产,应统一名称类别,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尽可能为每一件固定资产记录详细信息,若可行的情况下,添加图片,以便容易区分。选择资产贴标签或者扫码枪进行登记身份,按照资产类别标记相应的资产编码。

3.2设置部门资产管理岗位

各科室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专员,负责本科室的资产管理。财务部制定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下发给资产管理专员进行学习,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可直接与各科室资产管理专员进行沟通。每月底资产管理专员可将本科室资产变动情况向财务部汇报,保证资产流向与财务入账的一致性。如此一来,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由定期抽查向每月全面检查的转变,一方面减少财务工作量,另一方面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无须进行全院资产清查,财务部每年仅需抽查部分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即可,另外,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各科室能够更为精确的清楚科室成本发生情况。

3.3规范固定资产入账程序

在设置科室资产管理专员的基础上,当月新增固定资产,无论是正常手续购入或者是赠送、投放,均及时向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汇报,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规范,结合医院发展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原则上当月购入固定资产下月入账,对于无法获取具体金额的固定资产可暂估入账。对于先投放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可按照确定购买日的剩余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处理,考虑到科室成本核算的需要,不可将已免费使用的折旧费用一次性计入科室成本。

3.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

在报废审批方面,应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特别是在审批的时间环节要严格把关,保证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的及时性,避免账实不符。医疗行业中大型高值专业设备较多,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监督,并对各科室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报废审批程序的培训,提升科室对资产管理观念、成本核算观念。

4结论

总之,作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与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可在遵守医院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灵活创新,找寻符合自己医院特色的固定资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田惠香,浅谈如何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会计师,2010(11):62-63.

[2]毛梅芳,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03.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7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到维护社会生活正常化的基本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将促进社会朝着进步、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分流、精简机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服务性部门或经营性单位必须从原单位分离出来, 由此而带来了大量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配置不合理, 人均资产相差悬殊, 苦乐不均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 缺乏约束, 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 互相攀比, 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 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二) 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 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 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较低,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资产有偿使用过程中, 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管理水平低, 效益不高。

(三) 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重分配、轻监督”, 一些单位的资产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没有纳入财政管理体系;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运行规则紊乱, 收益不断转化到部门甚至个人手里, 运行费用和资产损失却统统由政府买单, 国有权益被不断侵蚀;一些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清, 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 土地等国有资产的价值没有按市场规则的要求进行计量, 普遍存在“失真”和“失实”现象,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缺乏准确统计, 造成账实不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 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 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 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 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 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 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基础程序和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资产监督管理, 严格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并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建预算、购建、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建立资产账表, 对资产实物进行分类, 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的结存、增减、分布等情况。建立并执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有偿使用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 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监督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政府公共资源、无形资产及其他存量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监督审计、严格奖惩, 以弥补公共事业投资不足, 拓宽资金渠道。

(三)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 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 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参照其他行业, 实行资格考试, 持证上岗, 加强继续教育和证件年鉴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 使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人员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 使他们能够适应在向市场经济转换条件下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 还要注意吸收新鲜血液, 培养管理队伍的新生力量, 这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措施。

(五)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遵守《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并且在此框架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 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职责, 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 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借鉴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当前很多单位考虑的问题。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名目繁多, 这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工作量庞大的工作, 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掌握固定资产流动, 建立实用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跟踪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政府资产管理执行的不到位,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这都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文章重点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管理,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论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篇8

【关键词】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方法

1、引言

某房屋建筑公司下的商贸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为房屋资产租赁和管理业务,其中包括商铺、摊位、商场等。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已经成该公司的主要解决问题。很多人都在轻视房屋租赁工作,认为任何人都会做,放租的只需向租客收取租金就可以了。但是,要想实现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也不是所有的人能做到的。此商贸公司通过几年的摸索前进,终于获得让房屋资产实现最大化收益的办法,并给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四步曲

在对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的施行过程中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也就是商品价格应该和它的价值是相等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价格应该围绕着其价值进行上下波动。运用到房屋租赁中也就是租房的价格应该依据市场现有的租金价格进行上下波动。每年的下半年都要对来年的房屋租金市场进行摸底调查,进而帮助企业确定第二年的房屋租赁价格。要想实现对来年房屋租赁价格准确掌握,实现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就必须通过以下四步进行,即人心工程、理论分析、走访调查和综合后报批。

2.1人心工程

人心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公司职工进行“公心”与“私心”教育。公心也就是公司有关负责人应该以公司利益为重点,坚决抵制租客的小恩小惠;因为个人得点小恩小惠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私心也就是将公司财物虚拟私人化,像爱惜私人财产一样爱护公司财物,坚决为公司创收;公司收益增高了,员工就能得到公司更多的奖励,形成“公司增收——员工受奖——公司再增收——员工再受奖”的良性循环。

2.2理论分析

在房屋租赁过程中要进行精准的理论分析。对第二年房屋租金水平应该做到心里有数。我们从四个要素进行分析,确保准确。第一要素,房屋的技术状态,也就是房屋的质量及几何尺寸等一些要素特点;第二要素是房屋资产所处的位置,含金量如何;第三要素是房屋所在地区的平均租金水平;第四要素是房屋所在的“小环境”的商业发展方向,还要对当前的大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对上述四要素的调研,能够为每套房屋资产第二年的市场租金水平比较精准的确认奠定基础。

2.3走访调查

进行走访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出每套房屋第二年的市场租金水平的实际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对我们拥有的房屋应该拥有的租金价格进行调查,其主要方法有三个,分别为:①正式或者非正式进行招租,通过和多个有意承租的租客进行讨价还价,进而了解他们所能承受的大致租金水平;②通过试探性的方法进行吹气放风,对现有承租人的反应进行调查,也就是通过业务员向租客放风说,明年的租金增幅会很大,但是增长多少不得而知,通过对承租人反映的收集与调查确定他们所能承受租金水平;③通过房屋中介对房租价格进行了解或者通过悬挂高价租金,对承租人的还价水平进行了解。(2)通过对与我们所处同地区同品质的房屋的租金进行了解。主要途径也有三个:①假装为租客向房主询问租金价格;②可以通过房屋中介询问价格,也就是借着问房价的机会到房屋所在处进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租客之间的交谈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租金水平;③通过不同的房介中心询问价格。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总结,基本就能确定来年该地区同等房源的租金水平了。

2.4综合后报批

此步骤为实现房屋资产最大化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上述方法已经对房屋租金价格进行了充足的调查,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第二年房屋市场的租金水平。综合的基本原则为以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当两者相差较小的时候,就按照市场调查数据来确定租金;当两者的差距较大的时候,再利用加权法进一步确定,也就是两倍的市场调查数据加上一倍理论分析数据后,再除以三。综合处要将分析出来的来年房屋租金水平上交到公司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还要根据资产一体化管理办法对信息进行分类,一部分上交公司管理层来定案,另一部分交给公司资产一体化管理部门,由其研究方案是否可以执行。最后确定下来的方案再交给经营部来实施。

3、合同租金水平的确定

公司制定出来的方案只是出租方(合同甲方)单方的意见,只有和租客达成一致意见以后所得到的数据,才是真正的来年合同租金的实际水平。在经营理念上要将“出租”房屋改成“经营”房屋,也就是将房屋的出租作为日常的生意来处理。出租公司肯定希望合同租金水平高一些,但租客肯定希望租金水平低一些好,这是一组非常尖锐的矛盾。所有的生意都是通过谈判来实现的,要想谈判结果对我方有利益,谈判者就必须懂得谈判策略与谈判技巧,甚至开展心理战。

3.1严守商业机密

我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确定下来的房屋租金数据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一组相对比较公正的一个水平,基本没有什么退让空间。一旦让租客知道这些机密,双方的谈判是很难进行的,也很难得到公司理想的结果。

3.2单独约谈

对各个租客进行逐个突破。如果对租客集体约谈,租客肯定会进行抱团压价,即便是我方的理由再充足、方案再有理,面对众多的租客也是无用的,甚至会促使租客抱团对我方展开心理战。逐个约谈、单个突破不仅是谈判策略,也是对房屋市场租金水平的真实反应,因为同一条街或同一地区不同的房屋,它们的商业价值是不一样的,租金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租客一定要逐个约谈,做到房不同价不同。

3.3报虚价

在与租客进行谈判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比较高的虚假价格,报虚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坑人的不道德行为,而是我国房屋市场中一种常用技巧,况且租客既然能够接受的房价,自有他能接受的道理。这也是我公司追求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必选手段。

3.4实施心理战

在进行心理战的时候要准确把握租客不愿放弃房屋使用权的心理下,可以通过一些“强硬”的方式让其接受我们的设定的最终房屋价格方案。实施这一方案必须确保加价的程度,不能胡乱加价,否则会将生意谈崩。在谈判过程中“强硬”的语言可以说“没事,生意不成人意在,对你我们是首选,你不租别人会租的”,“甲乙双方取得一致意见才能签合同,若咱们双方谈不拢,你就退出,我方随即向社会公开重新招租”。

3.5向社会公开竞租

以向社会公开竞租(出价最高者获承租权)形式,出租商铺。效果奇好:成交租金水平往往超当时应有的市场租金水平。

4、总结

在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商贸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公司各个部门协调工作,帮助公司准确掌握来年市场房屋租金水平,公司经营部门中的所有员工必须掌握谈判技巧,成为实现房屋资产收益最大化主要执行者。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扬州市财政局.规范公房出租程序加强资产收益监管.《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9期

上一篇:客服每天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地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