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通用14篇)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1

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风雨雨,朋友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但这一切的坎坷和挫折都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驿站,是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所以,朋友,别太在意,不要因为彼此的误解和一点小小的矛盾而枯萎了你我之间正在开放的友谊之花。

人生固然短暂,人海固然茫茫,但在短暂的生命和茫茫的人海中,你我能相聚,并成为知己,那是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既然有缘,又何必太在意生活湖面中错投的石子荡起的层层涟漪,更何况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会蓦然发现:那石子荡起的层层涟漪,将成为增进你我之间友谊之树长绿的催化剂。朋友,别太在意,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朋友,彼此忍让一些,让生活的帆船载我们驶进青春季节中最亮丽的湖面。

生活的道路固然不是平平坦坦,每天的日子固然是平平淡淡,但是,既然选择要摘取天山的雪莲,既然下决心要翻过荒无人烟的高山,既然下决心要和你建立永久的友谊,那么,通向我们友谊历程的艰难,就像站在泰山山顶看山脚下那袅袅的青烟。在这个时候,你可不要为生活的坎坷和朋友之间的琐事而怅惘,因为那些坎坷和琐事本是人生海边七彩的小贝壳。你应该想法去克服我们友谊路上的障碍,开辟未来的路。假如你没有搬走我们友谊路上的绊脚石],赶走那只拦路虎,你仍不要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因为天无绝人之路,没有大路还有小路,没有太阳还有月亮,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停。

人生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但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呢?是金钱?是权势?不是,是友谊。不知哪个哲人说过:“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朋友,当你知道朋友的价值时,就别太在意朋友之间的琐事,你应该知道:友谊不在一时,而在平时;不凭年龄,而凭心灵。朋友,别太在意,让我们携手望着美丽的朝阳,共同奋斗吧!

真正的友谊是不但彼此信任的,彼此支持的,而且是真心对待彼此并且敢在彼此面前表露真实心理的,真正的友谊也会敢于指正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放弃对方的……

——题记

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湿荆;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吵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在你伤心的时候可以安慰你,在你难过的时候可以开导你,在你开心的时候可以陪着你开心,把你的事看成了自己的事,尽力帮你做任何事情的人……和好朋友在一起就会很舒服,无拘无束的,想干嘛干嘛,想说啥说啥,虽然也会有点小“插曲”,但彼此不会往心里去,多年以后,大家还是像当年一样,既使分开好久,还是觉的就在身一样,在你最困难时会想起她,你会知道她会一直与你站在一起……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一个愿意把自己所做的不光彩的事说给你听的人,一个随时就想把心里话打电话告诉你,一个在你面前不带面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人,一个冬夜里和你拥被而睡彻夜长谈的人,一个和你有时话不多但彼此都很关心对方的人,好朋友就是有悲伤我陪你一起掉眼泪,有欢乐和你一起傻傻的笑……

好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柔情;好朋友是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好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好朋友的美不在来日方长好朋友最真是瞬间永恒、相知刹那;好朋友的可贵不是因为曾一同走过的岁月,好朋友最难得是分别以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好朋友!

有好朋友的日子里总是阳光灿烂,花朵鲜艳。有好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但却不能失去好朋友。好朋友也许并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更或许他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位过客,但是却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使好朋友的情感更加生动和珍贵,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妨?至少,曾经我与你一起走过好朋友的路……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3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4

那时,我们才一年级。有一次午休时,我刚从外面回来就看看见吴成树坐在我的位置上。

“干嘛?”我问他。他却没有回答,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本本子在看。

“看啥?”我好奇地凑了上去。

“哈哈哈,你写得太好笑了,我也是醉了!”吴成树说完,就捂着肚子趴在地上打着滚,敲着地板,哈哈大笑。

这时,我才发现他竟在偷看我写的日记!

“嘿,你怎么能偷看我的个人隐私?”我大声抗议。

“我就是好奇,随便看一下!”他顽皮地回答。

这时,我气愤极了,一怒之下,迎面就给了他一拳。他见招拆招,躲了过去。我气急败坏,顺手抄起了桌上的铅笔,就向他猛刺去,我的速度太快了,而且铅笔也比较锋利,一下就插中了他。

“啊!”的一声惨叫划破了天空,同学们都围了过来。只见那铅笔的头都断了,留在了吴成树的手臂里。这时,我惊慌失措,脑袋也一片空白,下意识地背起书包就逃回了家。

回家后,我坐立不安,心情难以平静。写好作业后,我便装作出去玩,实际上我用零花钱买了一筐水果,来到了吴成树的家里。我紧张极了,哆嗦着敲了敲门。门“嘎吱”一声开了,我心怦怦直跳,仿佛都跳到了嗓子眼。开门的正是吴成树,我红着脸真诚地向他道歉,并把那匡水果送给了他。

“没关系,我也有错!这事就过去了,别放心上。现在正无聊,要不打一局造梦西游?”吴成树微笑着说……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5

但是,这美好的遐想还没有结束,令人心寒的事就发生了。

“啪!”清脆的一声响,只见潇儿在我生日时送我的水晶,掉在了地上,碎了。是潇儿弄掉的潇儿生气的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珍惜我送你的水晶啊?为了给你买这个,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况且,这还是用我2个月的零花钱买的呢!”我这个人是非常要面子的,尽管在好朋友面前也是如此。我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大声说到:“有没有搞错啊?是你把它碰掉的啊,怎么还赖我!再说我过生日时又没非要让你送礼物。”也许,我的话真的太重了,真的伤了她的心。她的眼圈立刻红了,啜泣着跑了出去。

我没有去追她,因为潇儿是那种不记前嫌的女生,这也是我愿意和它做好朋友的主要原因。我确信她明天就会忘记的,会主动来找我的。然而,我错了。今天早上,我去上英语补习班的时候,那个原本属于我的座位上却坐着另一个女孩,她们有说有笑的,我知道潇儿看见我了,可她却视而不见的样子。我的心一阵绞痛,但我没有表露出来。我故意装做没什么感觉的样子大步走到了叶露(曾经是我的潇儿的共同讨厌的人)的旁边,坐下了,安心的等着老师的到来……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6

那天,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路上有五颜六色的小花,也有高大挺拔的大树为伴,使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要发数学试卷,还没有上课前,布老师找到我,说我的分数,还没有期末考试后十名的乔永泽高。我一直在教室里沉默不语,考试卷发下来了,可以说每一个同学都不低于90分,而我从来没有低于90分的,今天才打了87分。我的头仰起来看着天花板,想止住自己心中的疼痛。有很多同学从我身边走过说着:“我考了100分!”“我也考了100分。”我听到了心难受极了。这时我不太要好的朋友走了过来,我本来以为,他也是来向我炫耀他考了100分的,可是他走过来说:“你有什么号难过的,不就是一次单元测试没有考好嘛,没有考好可以继续努力。你看我,我有时还没考到80分,可是我不难过,因为我是男子汉,因为我这次努力了,所以考好了。你也要想我一样。”说完,他走了。

在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那一次我考了97分,他只考了80分,可我没有为他加油,还说你考得也太少了一点儿吧!有好多人都比你高,哈……哈。可是,他今天却没有嘲笑我。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7

有幸作为重庆晨报“君从何处来”报道组的一员, 我参加了这次长途拉练式的大型实地采访活动。其间艰辛已不容赘述, 但成功让一个三四百年前的古老历史话题变成当下市民生活的一个热门谈资, 我认为这与我们坚持全媒体时代下的立体新闻传播功不可没。

总结过去, 才能让未来更好。现就此次采访过程中重庆晨报前方记者如何与后方实时联动, 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立体传播的实践和效果作浅要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一、采访前的周密筹划与准备

去年5月下旬, 我和《重庆晨报》的另外4名同事就接到了单位通知, 准备参加这个跨地域的大型实地连续采访行动, 中间预留了一周多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和知识准备。为此, 我们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进行研读, 并走访市内的移民专家恶补相关移民知识, 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湖广填四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祖辈们口口相传, 但年岁久远, 许多已经无从考证。如何让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变成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新闻, 并受人关注, 我们开始普遍有着担忧。为此, 在采访组出发前, 重庆晨报编委会多次召开多部门参加的选题策划会, 集思广益, 最后确定报道思路为, 报道必须有大量来自现场的走访调查, 内容必须要走向大众, 必须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全媒体平台, 实现前方报道和后方联动的立体式传播, 因为追问“我从哪里来”是一个根本的哲学追问,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 都会关注自己永恒的出生地。

此时, 重庆晨报已经拥有全媒体平台的巨大优势, 拥有百万粉丝的官方微博、日均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的官方网站, 以及订阅数超过数十万人的微信公众号。但作为一次大型的跨地域连续实地采访活动, 采访时空跨度大, 不但每天要满足一个整版报纸版面的正常出版, 还要保证每天全媒体的微博、视频内容, 工作量巨大, 在此之前报社还从来没有尝试过。

重庆晨报编委会经过研究后慎重决定, 特别给前方报道组配备了2名从事深度报道的资深文字记者和由摄影部主任带队的3名摄影记者团队, 并带着2架高空无人航拍机和两部工作用的苹果手机随行, 装备精良。在后方, 报社特意安排了专人与前方采访组每天对接采访内容, 组织了强大的新媒体编辑阵容, 迅速将及时传回后方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媒体处理, 然后在各个平台迅速推送, 形成话题, 与读者互动。

二、航拍麻城在网络上引发轰动

去年6月初, 当普通市民还沉浸在端午节假期的喜庆中时, 重庆晨报和重庆日报两个采访组已经告别家人, 奔赴1500公里外的湖北麻城市, 提前介入采访, 准备发稿。

虽然时值假期, 采访难度很大, 但有了前期精心的准备, 6月4日,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稿子《现代重庆人, 乡关何处》以近两个整版的量在重庆晨报刊发, 并在头版设置了主图和导读, 详细报道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由来, 同时报道了采访组的采访线路, 计划沿着长江而上, 沿途踏访当年祖先移民的踪迹走进重庆。随后, 报道组一鼓作气, 连续推出15期报道, 先后解密“麻城孝感乡到底在哪里”,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证孝感乡的过去与现在, 围绕学术界的争议和最新研究成果, 解开了围绕世人多年的谜团。还通过实地察看当地知名的祠堂建筑、了解建筑风格和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找寻麻城这个移民之都与重庆人的相近话语和习俗。采访报道组同时通过走访当年移民码头、水路途经地点以及陆路起点和经过的著名地点, 进一步追寻移民祖先的寻根之路。

报道同时在晨报各大新媒体平台刊发, 而摄影记者们携带的高空无人航拍机首次在麻城市上空完成了高空拍摄, 回传给后方的大量图片和视频, 终于让数百年来祖辈相传皆来自麻城孝感乡的重庆人第一次真切地看清了现代麻城的模样。也让平面媒体成功借助高科技装备占领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

这一创举顿时在网络上掀起轰动, 因为麻城此前从未有过高空航拍。视频放上网络后, 腾讯网、优酷等视频点播平台更是达到上万次的点播率, 让《君从何处来》的采访话题骤热, 传播更广。

麻城市电视台更是将本报的航拍视频作为重要资料保存, 列入麻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主要内容之一。

从此之后, 本报前方报道组也将拍摄高空视频作为日常采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不但航拍了鄂东第一祠吴氏祠堂, 展现了鄂东民居的风情, 还航拍了五脑山帝主宫, 讲述了麻城地方神帝主的由来, 更是来到湖北团风的长江口, 航拍了当年四川移民从高岸河码头出发的古码头现状,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古时代先辈们出发和路经之处的现状, 对历史和现实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立体传播展现宏大的影响力

联合采访报道组历时近20天, 辗转近4000公里, 先从重庆直奔湖北麻城, 而后沿着先辈的足迹逆江而上, 途经湖北团风县、孝感市、安陆市, 然后进入重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涪陵区、巴南区、綦江区、荣昌县等。

联合报道小组以大量的现场走访和调查研究, 横跨300多年的时空距离, 真实可信地为3000万重庆人探寻了祖先们的移民历史, 为重庆人寻了一次文化的根。

特别报道从6月4日开篇, 两家媒体以每天一个整版的图文, 连续刊登了半个月。尤其在6月18日重庆直辖十七周年当天, 将系列报道推向了巅峰。其中, 日报推出了4个版《留住乡愁》特刊, 晨报推出了8个版的《君从何处来》特刊。

据统计, 两报以不同定位进行报道, 日报连续推出了14组27篇报道, 晨报推出了26组63篇报道, 刊发文字近10万字, 拍摄图片上万张, 视频20多条。同时, 系列报道还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设专题进行滚动报道, 成了互联网的热点新闻。

立体式, 接地气, 有深度, 唤起了读者的认同感, 日报和晨报的系列报道, 阅读总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这组系列报道不仅在研究移民史的学界引起高度关注, 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更是引发大量普通市民的追捧, 引发全城轰动, 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一个时髦谈资, 不少市民更是多次致电报道组, 希望帮自己的家族寻根。影响所及, 这组报道更是扩大到四川、贵州、湖北等西南地区, 引发海内外游子的关注。据统计, 在新浪微博上, 关于“君从何处来”的话题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 而重庆晨报持续报道的阅读总量超过千万人次。

四、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点评肯定

对两家媒体的联手报道, 重庆记协主席周勇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以来,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组织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大型采访活动”, 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 影响全国。这是今年以来, 两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 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 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

“每家报社的主报和子报基本都是独立运作。前不久, 重庆日报和所属重庆晨报推出‘君从何处来——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寻根特别报道, 为主报带子报、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重点报道作了新的尝试”。2014年7月10日, 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做法和内容予以了肯定。

此期新闻阅评, 除了报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宣部领导外, 还加送给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宣传部部长燕平。在这期标题为《重庆日报与所属子报开展联合报道一举多得》的新闻阅评中特别指出, 在7月7日召开的“君从何处来”报道总结会上, 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即共同的政治标准, 共同的价值观念, 共同的文化理念, 应成为链接一份主报与一份子报的魂。

大熊猫为中英友谊加温 篇8

他们赴英,被誉为中英关系的“友好使者”。

他们每年要吃掉7万英镑的竹子。

他们住的是豪华套房,每年租金高达27.5万英镑。

他们要在爱丁堡动物园生活10年。

他们是中国国宝大熊猫“阳光”和“甜甜”。

12月4日,中国大熊猫 “甜甜”和“阳光”离开它们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老家,乘专机飞抵英国爱丁堡机场。数百名当地居民涌到机场,欢迎这两位新居民的到来。在警察的护送下,这对大熊猫从机场来到它们的新家——爱丁堡动物园。

欢送“甜甜”“阳光”出国

12月3日下午2时30分,在雅安碧峰峡基地的白熊坪二号别墅,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两只大熊猫装入专用的运输笼。装笼后,“甜甜”、“阳光”被搬上专用的大货车整装待发。行前,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为两只大熊猫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

为确保两只大熊猫顺利度过适应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兽医专家汤纯香和“甜甜”、“阳光”的“御用奶爸”谢浩将护送两只大熊猫到达爱丁堡动物园,照顾两只大熊猫的日常生活,直到它们适应爱丁堡新环境。旅途上,研究中心还准备了充足的竹子和窝窝头确保所需。

“甜甜”和“阳光”出生于2003年,之后一直生活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体重达到126千克的“阳光”是基地的“阳光少年”,活波可爱;“甜甜”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淑女,性格文静,温顺可人,略微害羞,两只大熊猫均食欲旺盛、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

“甜甜”“阳光”搭乘专机抵达英国

“甜甜”和“阳光”搭乘一架波音 777F飞抵爱丁堡,机上配备了一名兽医和两名饲养员。飞行途中,饲养员喂“甜甜”和“阳光”竹子、苹果、胡萝卜以及特制的“大熊猫蛋糕”。结束了11个小时的飞行后,从中国西南部起飞搭载这两只8岁大熊猫的联邦快递专机“联邦熊猫快递”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降落爱丁堡机场。

在提到此次成功而具有历史性的旅程时,联邦快递欧洲区总裁杰拉尔德·莱利表示,为了此次飞行,他们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和筹划,确保大熊猫此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机长保罗·卡塞尔难掩兴奋之情。他说:“得知‘联邦熊猫快递’安全降落爱丁堡国际机场,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喜悦。能够负责运送‘甜甜’和‘阳光’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将这对大熊猫安全运到它们的新家英国。虽然每一次飞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一次尤为特别。大熊猫是一种极其珍稀的动物,能够搭乘我们的货机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

抵达机场后,英国当地民众在大约下午1点40分首次领略到大熊猫的风采,它们受到大量中外媒体记者的热烈欢迎。

“甜甜”和“阳光”在英倍受青睐

在悦耳的风笛声和兴奋的欢呼声中,“甜甜”首先被运下货机。在停机坪,苏格兰事务大臣迈克尔·摩尔、副首席大臣尼古拉·史特强和爱丁堡市长乔治·格拉布组成的欢迎团接见了机组人员。随后,“甜甜”和“阳光”在风笛手的伴奏下被护送到爱丁堡动物园,中国、英国、苏格兰以及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的代表在动物园翘首以待,欢迎它们的到来。 “甜甜”和“阳光”住在耗资30万英镑(约合46.8万美元)新建的围栏内,这对大熊猫将在它们的新家度过至少10年时光。

在爱丁堡期间,“甜甜”和“阳光”的生活将由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负责照料。它们的围栏内安装了4台隐藏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录像将在网上公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观赏它们的生活瞬间。爱丁堡动物园管理层希望“甜甜”和“阳光”能够在这里孕育下一代。

在新家熟悉环境之后,“甜甜”和“阳光”与公众见面了。一经开放,爱丁堡动物园熊猫馆前便排起了“长龙”,冬季的严寒抵挡不住人们迫切见到大熊猫的热情。早些时候,动物园专门为参观“甜甜”和“阳光”开通的预售票网站因访问人数太多而瘫痪。动物园管理层表示,“甜甜”和“阳光”的到来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将吸引无数游客来到动物园参观。旅游公司VisitScotland也对这对大熊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说:“大熊猫是令人着迷的动物,这家动物园将为旅游业提供独特的机会,吸引更多人前往爱丁堡旅游。”

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会长在爱丁堡动物园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已经开始一项令人兴奋而极富挑战的10年研究计划。这项计划将加深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例如在繁育后代、营养学和遗传学方面。我们有能力让大熊猫以及世界上的其他濒危物种的数量具有可持续性。学会的任务是鼓励参观者提高对动物的关注,同时加大对濒危物种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没有什么比实施这项大熊猫研究计划更合适的了。”

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首席执行官休·罗伯次表示,爱丁堡动物园能够成为这两只大熊猫的新家让他感到十分骄傲。他说:“差不多5年前,我们便首次与中方谈判,希望为爱丁堡引进大熊猫,这是我们一直期盼的时刻。我们最终迎来这两只大熊猫,我们为它们建造了新家,真的是太兴奋了。随着它们的到来,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计划正式启动。我们将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这种令人痴迷的动物。”

罗伯茨还说:“大熊猫是我们眼中的催化剂,能够在研究、教育和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目标是改善大熊猫未来的生存环境。它们的到来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时机,寻求与众多研究机构进行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包括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将让我们受益良多。为了这些目标,我们在20世纪之交成立了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负责环保、教育和研究工作。”

为了向爱丁堡引入大熊猫,安妮公主、现任首相卡梅伦、前任首相布朗以及苏格兰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尔蒙德均参与其中。经过不懈努力,大熊猫终于开始了为期10年的爱丁堡动物园之旅。

当地政府表示,租借大熊猫象征着我们与中国之间不断加深的友谊。首席部长萨尔蒙德目前身在中国,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面上,他向中国表达了谢意。萨尔蒙德说:“随着‘甜甜’和‘阳光’抵达爱丁堡,那里掀起一股大熊猫热,热烈欢迎这对大熊猫的到来。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以个人名义向中国政府表示感谢。大熊猫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象征着我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

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同样对大熊猫的到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他说:“‘甜甜’和‘阳光’今天顺利抵达爱丁堡,我感到非常高兴,它们的到来是我们与中国关系深化的一种写照,说明我们不仅可以在商业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同时也可以在环境和文化领域进行密切往来。这两只大熊猫不仅会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它们抵达英国也将在拯救濒危物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它们此行安全,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它们是英国和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展开密切合作的一个标志。”

以友谊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9

一次,我去我表姐家玩,我们俩合得来,一会儿就成了好朋友,早上的时候,我们一块去河边玩,一会儿捉虾,一会儿捉鱼。在小河东边有一户人家,他家门前有一棵枣树,我对姐姐说:“姐姐,我想吃枣,”姐姐说:“不行,绝对不行,他家没人,我们不能随便动人家的东西。”然后我用恳求的语气说:“他们又有会知道,我们可以。”我还没说完,她打断我的话:“不行,他们家只有他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可是她妈妈又得病了,他们还等着卖了枣治病呢,明天我去超市给你买行吗?”可是不懂事的我竟然骂了我表姐一顿,害得她哭着走了,事后,我也很后悔。

第二天早上,我该走了,可是送我的`人中就没有表姐,我想对她亲口说一声“对不起”,这时她来了,还还带着东西,过来时才看见是又大又红的枣,姐姐说吃吧!我拿出一个吃起来,好甜好甜。我真后悔,可也没来得及说对不起。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10

珍藏多彩的友谊

岁月如流水一般漂流即逝,如诗般宁静,如画般致远,如歌般动人,岁月造就了一个不变的历史——友情。多彩多姿,七彩梦幻般的世界,友情,一个美丽的梦。

珍藏金色的友谊

第一次遇见你,你是这样聪明大方。走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拉住我的手,热情的自我介绍,我只是笑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友情的开端。你是班长,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从来没有下意识地接近你,靠近你,在我心目中,你像仙子一样高不可攀。可你似乎对所有人都这么热情似的,总是有意无意来帮助我。你喜欢笑,看见我都会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我也渐渐学会用笑作为回报,使我们从遥不可及的钝角,走向了小小的锐角。笑容阳光灿烂,使友谊迷人夺目,朋友的情感,用阳光汇聚而成,一片金黄,至真至善。

珍藏蓝色的友谊

几年的情谊一步步加深,下课时总能看见我们一起唱歌的身影,任课老师也总是说我们黏黏乎乎的。同一个爱好,我们都酷爱艺术,你学会新歌的时候,第一个为我唱,我也不知疲倦地教你唱好听的中文歌、外文歌。才艺展示的舞台上,我们多少次出现;绘画课上,多少次一齐交了作业本。我们乐此不疲地游戏、玩乐,互相竞赛着功课上的高低,在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欢笑,不嫉妒,不骄傲,不停地成长着。友谊,如蓝色一样纯洁,没有瑕疵,如水一样清澈澄明。

珍藏绿色的友谊

让教材为话题作文添“生气” 篇11

关键词:课本,话题作文,写作素材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 从隋唐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 长达1300多年, 虽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 而话题作文逐步扮演了重要角色, 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话题作文体裁灵活, 题材限制少, 又不过分拘泥于材料, 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 发挥的余地更大, 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好写。虽如此,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 平时脑袋中积累的课外知识甚少, 在进行写作时, 还是觉得难, 难在没有素材, 无从提炼素材, 好不容易想到一个事例, 却记忆模糊, 像隔墙闻到的美味。于是有的同学就看一些课外的书籍, 意在扩大阅读量, 其实忘了最根本的东西———课本。语文课本是我们高中三年必修教材, 每一篇课文学生至少都读过, 即使是自读课文, 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处理, 每篇文章都至少大体有个印象, 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在授课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意识,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素材的活水由此会滚滚而来。所以我们写作时, 也不妨来个“拿来主义”, 从教材中去拿, 运用脑髓去拿, 只要善拿, 一些难以下手的作文, 或许会成为一篇美文, 写作也就不是难事了。如果把话题作文比做一间房子, 那素材便是家具, 而教材则是一个巨大的家具商场, 琳琅满目的家具总有你想要的;教材犹如一座金矿, 若善于提炼, 会给你无尽的宝藏。综观语文教材, 内容广博, 从理想抱负到治国平天下, 从孝道尽忠到持恒讲诚信, 从奉献回报到宽容有原则等无不涉及。

以人教版语文高中课本为例, 可用于写作的话题如下:

一、民族, 国家, 挫折

在《屈原列传》中, 屈原“宁溘死, 葬身江鱼之腹”也不愿意和世俗小人同流合污, 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不被理解时, 他宁死不屈, 表现出一个忠臣的刚强性格, 其爱国之心, 光照千秋, 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之士为国家民族大义甘洒热血, 勇往直前。《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 表现蔺相如识大体, 顾大局, 先国家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 伟大的爱国者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 放弃对国君的怨恨, 只身前去说服秦君, 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赞。朱自清宁可饿死, 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体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意志, 毅力, 恒心

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 积极的办法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 他的失败够惨的了吧, 他不是卧薪尝胆, 十年积聚, 一朝灭吴, 报了国仇家恨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这段话事例概括精当, 结论鲜明, 很符合这一话题。另外司马迁辱苟加身, 却隐忍苟活, 顽强奋斗, 终于写成《史记》, 光照千秋。这则素材也很有说服力。宋代王安石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事, 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他和朋友游一个山洞时,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本来可探得奇景, 却因为一人“不出, 火且尽”而退出, 退出之后, 才发现“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 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这是一个没有毅力的很好的素材啊!

三、亲情, 爱情, 友情

著名作家史铁生, 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思想的斗士或精神的圣徒, 而是把一个凡人灵与肉真诚的痛苦, 把面对生与死艰难而执着的思考和抉择呈现给我们, 超越了“宿命”的无奈和沮丧, 他写地坛, 是献给伟大母亲的赞歌, 母亲的心胸犹如大海般宽容, 她那坚忍的品质和毫不张扬的爱, 可为慈母典型。李密的《陈情表》入情入理,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他对祖母至孝至亲, 感人肺腑;韩愈痛惜十二郎病逝, 往日生活画面一一浮现眼前, 诉诸文字, 虽是平凡琐事, 但凄切动人。《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为追求坚贞的爱情毅然赴死;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争取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还有置亲情、爱情于不顾的反面形象,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四、环境, 生存, 自然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两千多年前, 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 孟子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 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他还说过“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都可以用到与本话题相关的作文中去。

五、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反腐倡廉

古之英雄豪杰, 不少就栽在太平享乐之中, 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 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 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之路, 又怎么会平坦笔直, 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斯以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今天, 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 同样栽在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之中吗?

六、科学态度, 调查研究, 成功秘诀

任何科学的发展或成果, 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这其中浸透了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 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做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 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观察和和采集;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不经过调查而道听途说, 或瞎指挥, 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 “乘小舟, 至绝壁下”“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余无, 可乎?”其行为值得赞扬。

七、人才, 成功要素, 素质教育

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 他不仅掌握革命理论, 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 应该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 我们从马克思身上, 不是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

推行素质教育, 迫在眉睫,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 是病态的苗子, 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 或“曲”, 或“欹”, 或“疏”。改革教育制度, 推行素质教育, 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要成功, 要有远大的志向, 还得有真才实学, 最好还要有外物帮助或者良好的机遇, 也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志、力、物”。

八、说话的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巧用比喻, 结果皆大欢喜, 齐王愉快接受纳谏, 国家强大, “战胜于朝廷”。李密是前朝遗臣, 拒任当朝的官, 是会让皇帝猜疑的, 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皇帝不但不怪罪, 反而表彰他。触龙在赵太后盛怒之下, 依然敢于去劝说, 居然劝说成功, 何也?此无他, 摆事实, 讲道理, 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 说话的艺术, 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

……

可用来写作的话题太多了, 比如“团结合作、宽容、开阔的胸襟、人格与尊严、学习与恒心、改革与创新”等等, 不再一一列举了, 只要我们对教材学懂并能举一反三, 坚持下去, 就不会为写作文而苦恼了。课文中题材的真实性和大家的熟识程度远高于其他题材, 所以在作文中应用课文远比另辟蹊径稳妥, 而且恰到好处地化用典故、诗词、警句, 还会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 更有文采。写文章是考验厚积薄发的功夫, 最容易记起的是课文, 最容易忘记的也是课文, 我们不能只顾追求“课外的语文”, 更应该重视“身边的语文”, 完美结合, 才能做到文思泉涌, 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篇12

树上的知了组织了亿个夏日合唱团,天气愈热,他们动的愈起劲。到了夜里,蟑螂一只只从臭水沟、污水管爬出来,到处寻找食物,常常把妹妹吓的哇哇叫。

街上,型人都撑着花花绿绿的阳伞,有些怕热的小孩,穿着五彩分缤纷的洞洞衣。游泳池和海水浴场,到处都挤满了戏水的人潮就像挤沙丁鱼一样,不时响起欢乐的笑声。

夏天一到,卖冰的小贩可高兴了,只要不停的按着,「叭布!叭布!」的声音,就会有一大群人过来,他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妈妈担心我乱吃路边不干净的冷食,经常自己做一些刨冰:他先在盘里放一些花生、红豆、葡萄干,再用刨冰机刨冰,刨出来冰就像雪花一样的飘下来,一会儿就堆成一座小山;在加些糖水、炼乳,就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恩----冰冰凉凉、甜甜香香,真是夏天的一大享受。

另外,冰箱里的西瓜也是夏天的消暑圣品。从早到晚开开关关的,一个暑假还没过完,冰箱的门都快被我拆下来了。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我的友谊 篇13

自从离开她后就再也没有。

这也是我在第N次与“朋友”决裂后得到的结论。还记得有一任朋友曾对我说:“你不配拥有朋友。你注定孤独一生。”当时我还大笑着告诉他错了,并且还让他看着我是怎样交到朋友的。可是,一次次的决裂终于让我明白,我错了。

可是错在哪呢?

我苦思不得其解,眼前回忆起自己与好友月儿的事。

那是个阴雨蒙蒙的下午,我从家里出来等车。天空灰灰的,我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不禁急噪起来,使劲把脚一跺,埋怨那该死的出租车怎么还不来,没想到地上有一探水,就那么溅到了我的腿上,周围的一些中学生哧哧的笑了起来,我很是尴尬,这时一个柔和的声音传来:“擦擦吧!”我转过头去,一张带有兰花香味的手帕纸递了过来,这手的`主人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子,眼睛不大不小但确很明亮,鼻子和嘴巴都小小的,乌黑的秀发衬皮肤白里透红,美中不足的是上面的斑点,很碍眼。见我迟疑,她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叫杜月,你叫我月儿吧!”不知怎的,见到她的笑我竟以为看到了天使。接过那张纸巾,擦擦裤腿。:“谢谢。”我低声说道。

后来我和她一步步走近,成为了好朋友。她很关心我,经常会打电话问我的生活。我俩不在同一所学校,家也离得远,但她还是常常找我,陪我聊天解闷。我这个人特爱学习,一学起来就把什么都忘了。所以总是她主动联系我的时间多一些。一次,电话里她说了一句她交新朋友了。我没怎么介意,只是说好啊,什么时候给我介绍一下。原以为我和她的友谊会天长地久,没想到那次电话后我感觉她离我越来越远,也不常联系我了。我想找个机会和她聊聊,她确一直躲着我。

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机会,本想向她讲个明白,她却说了一句我至今都不会忘记的话:“你不配拥有朋友!”我很不解,她缓缓地讲着。

“知道么,你这人很自私但又很大方。你成绩那么好也会稀罕朋友么?你长的虽不怎么样,但老师宠你,家长爱你,同学们崇拜你。那我算什么呢?你曾经跟我说友谊要靠双方的维护才能长久,我自认为做到了,你呢?你忙着学习,忙着人际关系,你有经常关心我吗?”停顿了一会儿,她叹口气,说:“算了,从今以后,我俩再无瓜葛。”说罢扬长而去,我顿在那儿,好久好久。我很失望,也很后悔,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

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篇14

关键词:美国,精英高中,课程

一、引言

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日益凸显其在我国教育政策框架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基础教育领域“精英教育”一词基本在公共政策话语体系中消失。在研究领域以教育均衡为主题的研究风声水起,而“精英教育”似乎都有对不起“公平”之嫌,难以启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全社会特别是家长都对“精英学校”的“精英教育”心向往之,“精英学校”的校长,特别是“精英高中”的校长频繁出没于各类讲坛与会议,努力把“精英教育”的经验推而广之。这种假设任何学校都可以通过改变课程方案和实施成就卓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成为精英的观念或行为倾向,试图忽视学生个体天赋以及后天环境等先决性条件的差异,既无助于英才的脱颖而出,也无助于因材施教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政策、实践与理论间的断裂,要求我们重新回归“精英教育”本身的意义所在,即以卓越的教育塑造优异的人才,而不是将天赋扼杀在公平的平庸之中。别国“精英学校”的做法也由此获得借鉴的意义。

精英有其政治学和社会学解释,但在教育学领域,精英更多是指具有某种天赋的人,可以通过心理测验被精确而公平地选择出来。[1]无论哪国接受“精英教育”的群体都是经过各种因素交织的某种程序挑选出来的少数优秀者,在特殊的教育过程中经过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历练,从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有思想、有能力、有修养的高级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虽起点不同,资源条件各异,但学校教育过程,特别是在课程统领下的教育过程,毫无疑问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西德威尔友谊学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以下简称为西德威尔学校)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精英学校,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总统的子女多在此就读。该校是始建于1883 年的教会学校,建校初期只招收高中生,开设课程包括希腊语、英语和历史。“二战”期间,该校增设了初中部。现在该校是从4 岁学前教育到12 年级(PK-12)基础教育一贯制的非营利教育机构。2014~2015 学年共招收了1,150 名学生,43%为有色人种学生,教师147名,管理和教辅人员112 名,平均学费每年35,764 美元。学校非常重视招收具有不同天赋的学生,而不考虑其家庭、宗教、种族和文化背景。学校每年为24%的学生提供生均额度为23,714 美元的资助,由该校基金会支持。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发挥人的天赋、培养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其体育和艺术才能,同时做独立、包容和对社会负责的人。[2]

西德威尔学校高中课程是美国精英高中课程的一个代表性的个案,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官方课程”(Course Offerings by Department)和“独立课程”(Independent Offering)。官方课程包括七大类别:英语、数学、外国语言文化、科学、历史、艺术、计算机科学。独立课程是围绕“拯救人类”而设计的以“走向和平”为主题的课程。除了这两类课程外,学生毕业还需要在体育、自主探究、社区服务方面达到学校的要求。纵观学校课程架构,融合了理性主义、文化基础主义、经验主义、神学伦理学以及后现代的全球化、审美主义等多元课程理论,[3]并在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安排、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合。

二、多元课程理论视野下的课程架构

(一)理性主义主导下的核心课程

西德威尔学校高中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领域:语言、数学、科学。这些核心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遵循理性主义的价值导向。理性主义是精英文化价值观的代表,与精英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理性主义课程观坚持把理性作为人类认识的根本,强调知识及文化传统对未来一代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知识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课程的核心是体现知识本质的科目(如语法、阅读、逻辑、数学)以及历史上的伟大著作。[4]理性主义课程观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分支。西德威尔遵循理性主义课程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核心课程的科目选择上,这些学科的内容也严格按照学科逻辑架构,并为学生提供探究高深学科知识的机会。同时,在课程实施上,英语、数学、科学必修课时、学分多于其他学科,具体情况如下。

英语是高中唯一一门贯穿4 年的必修核心课程,其中9~10 年级英语全年1 个学分,每周5 次,11 年级美国文学全年1 个学分,每周4 次。12 年级为必修,但可选择范围(希腊经典传承、莎士比亚戏剧、世界中短篇小说、现代文学、散文和诗歌、超现实主义文学、后殖民地文学、非小说作品创作、文学和生活,所有上述课程均1 学期0.5 个学分,每周4 次)。其中,美国经典文化课时长、学分重。这些课程可让学生扎实掌握美国、西方乃至世界的文化精粹,体现出理性主义乃至精英教育的要义。

数学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门核心课程,9~11年级3 年必修,12 年级选修,各年级课程内容结构如下页图所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清晰完备,12 年级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内容要求远远高于公立学校,为学生掌握高深知识奠定基础。

科学是理性主义课程观主导下的另外一个核心课程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3 个科目,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修习这些学科,9、10 年级重点安排必修,11~12 年级安排选修。值得注意的是,西德威尔注意到学生禀赋的差异,不仅在时间、进度安排上有非常大的弹性,而且在内容跨度上,也允许学生从浅尝辄止到深入探索乃至综合应用。在进度上3 个科目从9 年级开始分快慢进度;在时间安排上,除生物Ⅰ外,化学Ⅰ、物理Ⅰ可以从9 年级到12 年级随时修习;在内容上,最低要求完成生物Ⅰ、化学Ⅰ、物理Ⅰ,最高要求包括生物Ⅱ、分子生物研究、化学Ⅱ、物理Ⅱ、天文学、环境科学,满足学生智力特征、兴趣需求及学习计划的差异,为学生灵活自主的学习选择和步调提供了空间。

计算机课程是核心课程的延伸和应用,被看作是经典对现实的关照,西德威尔高中的地位远高于公立学校。供9 年级修习的有计算机科学入门、计算机科学中级、计算机科学强化;供10~12年级修习的不仅有9 年级的3 门课程,还有程序设计和概率Ⅰ、Ⅱ,网页设计、高级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游戏开发、计算机科学高级专题,所有课程都是0.5 个学分,每周4 次。

(二)文化基础主义视野下的人文课程

基础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确证,文化基础主义认为知识源于断定的信念,文化基础有赖于“基础信念集”,其中各种信念是一种“因果相邻”的关系,如信念一依赖于信念二作为论据,反过来,信念二的论证又有赖于信念一[6]。表现在课程领域,文化基础主义总是认定文化中某一部分或信念是整个文化的基础,只有依靠这些信念,才能形成群体的共识,人文课程最主要的功能也在于此。西德威尔高中的历史课程把西方文明、美国历史作为文化基础,并延伸拓展到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艺术等相关领域(见下表)。

西德威尔高中在构建历史课程内容和结构时,重视理解对课程实施的意义,将理解看作是建立学生与世界之间密切联系的必要途径,即“理解学术知识、社会状况、自我形成过程,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他人曾经生活于其中、我们的后代将生活于其中的历史时刻之间的关系”。[8]美国课程专家威廉派纳认为,“是理解教导学生建立关心自己、关心人类同伴的伦理义务,使学生在面对公共事务———以公民的身份积极建设民主社会,和个人事务——作为个体对他人的承诺时,以智力、敏感和勇气去思考和行动”。[9]为了促进多元文化学生群体对人文基础的理解,并从理解中找到自我及其在社会、全球文明乃至自然中的定位,西德威尔高中用更广阔的视角将历史、社会、自然融入其中,如设置了人类学、黑人历史、性别研究、社会与自然、现代社会的冲突等科目,而这些科目围绕基础科目形成一个同心圆,将多元差异纳入主流精英的轨道。

(三)全球化理论视野下的外语和国际理解课程

西德威尔高中外语课程深受全球化理论及实践的影响。当今的全球化实践中,中国成为不可回避的,且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国问题、中国语言和文化在西德威尔高中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文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有关中国历史和现代中国的内容安排在历史选修课程中,其他有关中国的内容则主要设置在外国语言文化课程中,赴中国游学也成为最受鼓励的社会实践项目之一。

注:在国外游学时间超过1 个学期的学生,可以推迟到12 年级或利用暑期学习历史课程。

如果说全球化的实践影响了西德威尔高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那全球化的理论则主要影响了课程的实施。全球化理论认为当代全球化的中心逻辑是市场逻辑,但市场逻辑并不是一套足以保证大家有真正开放的、能够在任何正当的意义上维护人类友爱的未来的逻辑。后现代全球理论则主张将这套逻辑转变为关怀、理解和融合,才能为全球化找到出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教育不应秉持一种文化立场去看待其他文化立场,而应该浸入到“全球化文本”(global text)中,身临其境的去理解。[10]西德威尔高中外语课程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不仅将目标确定为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别种文化,还要帮助学生弥补与世界的疏离感,在多样文化中寻找共享的真理。仍以历史、文化、现实差异较大、地位最凸显的中国语言文化课程为例。该校认为中国以一条迥异于西方的道路在当代异军突起,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在其中起到非常玄妙的作用,所有这些语言文化社会差异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看待世界的视角。在课程内容上,中文课程从日常生活语言开始,逐渐深入文化和社会专题,为学生奠定中文基础的同时,还为将来应对中国事务乃至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11]其他外语课程还有拉丁文、法文、西班牙文。这些外语课程内容跨度大,都从基础入门水平扩展到大学先修水平。毕业学期,即12 年级的下半学期外语类课程还发展至语言史。为进一步实现理解,学校鼓励学生国外游学,学生在11~12 年级可以选择去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越南游学1 年或1 个学期。

(四)美学理论主导下的艺术课程

“艺术”对人的素养形成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精英学校中,“艺术”从来都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而现代美学观念已经超越了艺术领域,成为影响整体课程构架的一个重要的思潮,当然也最直接对艺术课程进行了改造。西德威尔高中艺术课程反映出美学理论对学校课程乃至艺术课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艺术对整个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给艺术在课程结构中留出重要的位置;(2)探究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以艺术课程内容为基础,探讨人性本身、社会实质,乃至人与社会的关系;(3)研究戏剧与课程的关系。西德威尔高中将艺术课程的重要性放在仅次于核心课程及历史课程之后,要求两年必修,并设置了围绕“体验和创造”的多个科目,包括有:戏剧、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12]

西德威尔高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则主要受“经验主义美学理论”影响,将体验与创造作为艺术课程的核心。无论是哪个科目都强调美感体验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体验方式,它融合了人的自由行为和感情参与,这种体验是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也“象征人类精神极高度的自由”。[13]

(五)神学、伦理学影响下的独立课程和实践课程

西德威尔独立课程以“走向和平”为题目,培养学生的思想领导力。为照顾学生宗教自由,该课程只在12 年级作为选修课开设。课程的名称起源于对和平和社会正义的吁求,并将著名的反战人士、牧师、工党领袖穆斯特(A.J.Muste)的名言“没有通往和平之路,和平就在路上”作为该课程的宗旨。由于该校前身是教会学校,其独立课程秉承救赎人类的目标,以主流的、普遍的、整体的、有效的道德原则为核心内容,并在课程实施上贯彻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路线。

从课程目标来看,该课程帮助学生探索和平的意义及其对人生带来的启示。课程目标包括: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自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学习解决内心及人际冲突的原则,实践解决内心及人际冲突的策略,以及把和平精神运用于日常生活,实现内心及现实生活的平和。在此基础上,将和平的精神推己及人,实现更大范围的持续和平,探寻解决地方、国家和国际冲突的道路。该课程将道德问题看作是一个第一人称的问题———让道德主体不仅自主发现和确立有效的道德原则,还要自主检验道德原则的正确性和错误性,鼓励学生追求人生意义的终极价值,通过赋予个体行动的机会,发展个人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的力量。[14]

课程专题包括研究甘地的非暴力哲学及其对解决冲突、建立持久和平的影响。课程形式是以习明纳的形式开展,指定阅读书目、资料片以及课堂讨论,对人际和社会冲突进行案例研究,还会邀请相关人士到校演讲。学生要学习、讨论并综合一些概念,寻求解决冲突、建立持久和平的策略,包括调停、宽恕、建立关系、非暴力、团结、平等、交流、社会正义、忠于事实、倾听、深思熟虑、积极思考和行动等。

如果说独立课程是依靠先验的一般道德原则来为学生解释并确立道德规范,那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正在努力使道德规范情境化,通过道德主体的社会活动、言语行为等来形成乃至发展学生的思想修养和行为品质。社区服务是学生的毕业要求之一,所有年级学生都必须参加社区服务。学校鼓励学生选择残疾人士或弱势群体的帮扶项目,并在放学后,周末或者假期开展实习,具体要求如下:[15]

1.在学校社区之外,必须在与学生生活的文化或环境不同的社区开展活动;

2.至少参与2 项活动;

3.每年活动时间至少60 个小时,接受培训活动时间最多10 小时,期限是在9 年级开学之后,12 年级开学之前;

4.必须是无报酬的志愿者活动;

5.要与被服务的个人或群体进行经常的、直接的互动;

6.学生在活动开始之前接受社区服务指导委员会的审核,在活动过程中还必须对其服务项目进行描述和记录。活动结束之后上交社区服务表,项目监督员将根据一定标准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还有其他一些活动虽不被学校认可学分,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自己社区的教堂的星期天学校任教、参与主流社区儿童夏令营的服务工作、秘书或办公室工作、博物馆工作、动物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为政治候选人及办公室工作。

在西德威尔学校,课程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执行的任务,而更像是一个过程。就算是独立课程的主题也不是永恒的,而是不断变化中的,在过去几年中还开设过科学伦理、环境伦理、20 世纪人类和平捍卫者等课程。在这里课程成为一个动词,一次行动,一项社会实践,一种个人意义,一种公众希望。课程不只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它成为学生的活动产品。学生因课程而改变,课程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学生发展与课程成为一场持续的、复杂的对话。[16]

三、分析与发现

纵观世界各国,主张或致力于教育公平公正是政府的职责,但与此同时精英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普遍存在。虽然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立的宗旨就是保障教育公平,但美国基础教育领域仍然是公私立学校两轨并存,甚至在公立学校系统,联邦政府每年都会以授予“蓝带学校”的荣誉鼓励公立中小学走向优异与卓越。无论在实践、理论还是政策上,精英教育与教育公平都不应是矛盾对立的两方,没有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精英教育是卓越教育的典范,是个人禀赋施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需要。在罗尔斯所设想的比较完善的公正的世界中,精英教育亦是社会所必须的和对社会有用的。罗尔斯认为“差别原则”具有普遍的合法性,在差别原则下,“凭优异标准挑选的某些个人将被给予比其他人更高水平的训练和使用这种训练的机会”。[17]因此,精英教育就是一种以心智和人格为核心的高标准教育,课程内容必不可少的是高深的学问,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是崇高的品格,课程实施必然包含对未知领域冒险和探索的过程。

西德威尔学校课程受到多种课程理论的影响,但在核心学科上回归经典和基础,主要反映理性主义的倾向,经典仍然是精英高中课程的内核,这在科学和人文学科都有所反映。在经典内容的安排上则兼顾文理平衡,扎实有序,但并非纷繁复杂、眼花缭乱,在朝向培养思想、政治、经济及社会各界领袖的道路上,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及扎实学业能力的培养。理性主义的理论倾向不仅反映在课程内容上,在内容进度的安排上,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对学科逻辑顺序、乃至人的认识和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窄及宽,由简单到复杂,从理解到应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而不是盲目加压,繁琐而缺乏逻辑。高中课程七大门类,9~10 年级学生必修英语、外语、数学、科学和历史5 类课程,学生每学期最多只能选择6 门课程,计算机科学或艺术作为选修,必须舍弃一门。从课程结构来看,属于垂直结构,而不是扁平结构,在核心学科追求窄而深,并非宽而浅,比如该校物理课程要求必须学过几何后才能修习,化学要求在学过生物后才能修习等,其用意是为学生将来升入以学术研究为主旨的大学文理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该校学生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整体成绩优异的原因之一。与课程设置风格一致,该校学分设置整齐划一、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毕业要求是获得20 个学分,每学年必须至少获得4 个学分,并且要完成体育、自主研究、社区服务的最低要求。学生1 学年中如果从某门课程类别中选择两门课程必须得到学校课程部乃至学术辅导老师的同意。同时,该校在课程序列安排上也为能力超强的学生在一到两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提供了机会。

上一篇:思路天地宽下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