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习题答案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科学习题答案(精选8篇)

内科学习题答案 篇1

一、填空 1.我来填一填,(1)一棵完整的植物包括、、、、、、种子等6部分。(2)一朵完整的花包括、、、4个部分。

(3)

像大树的脚,大树是靠它稳稳地站立在地上的。

(4)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的作用。

(5)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6)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7)植物体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后,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散发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8)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爽一些,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还可以使空气清新。

(9)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10)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11)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有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2)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3)土豆、莲藕、荸荠 等植物都是变态茎。

2.植物好多部位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请按照表格指向列举相关植物。植物可食用的部位,列举可食用的植物,请记住它们。

根:胡萝卜、白萝卜、甘薯、水萝卜、人参等。

茎:马铃薯、莴笋、芹菜、甘蔗、荸荠、藕、姜、蒜、芋头、等。叶:白菜、甘蓝、菠菜、苦菊、生菜、茼蒿等。

花:金针菜、花椰菜、金莲花、菊花、莲花、桂花等。果实:梨、苹果、桃、桔子、草莓、菠萝等。种子:葵花籽、花生、大豆、绿豆、红豆、黑豆等

二、当好小法官。

(1)根就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就是根。(×)

(2)我们平常吃的藕,就是长在地下的根。(×)

(3)植物的根只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4)变态根上不长毛。(×)(5)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6)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是从土壤中来的。(×)

(7)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叶绿体。(√)

(8)植物的茎都是圆柱形的。(×)

(9)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0)有些植物的茎会生长在土壤里面。(√)

三、认真选一选。

(1)(大蒜)不是植物的根。

A.萝卜

B.大蒜

C.白薯

(2)(人参)是植物的根。

A.洋葱

B.姜

C.人参

(3)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储存

(4)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的湿度)。A.提高空气的湿度 B.降低空气湿度 C.提高空气

温度

(5)下列属于变态茎的是(藕)。

A.藕

B.红薯

C.人参

(6)(芋头)的茎长得很肥大,并且能储存养分和水分。A.玉米

B.牵牛花

C.芋头

(7)我们常吃的马铃薯,是植物的(茎)。A.根

B.茎

四、问答

1.为什么一般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幼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阳?

答:阴天或傍晚阳光光线弱气温较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强,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较弱利于植物成活,移植后遮阴也是为了防止植物水分的丢失,利于植物成活。

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

1、大树底下阳光照射不强烈,温度适中,也能遮风避雨。

2、大树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强,周围空气清洁又湿润。

3.绿化可以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

答:绿化可以是光合作用更强,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生成更多的氧气,使空气更加清新清洁。

4.把幼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答:从茎的筛管和导管中流出的光合作用生成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5.用铁丝捆紧小树,会在铁丝周围形成瘤状物,如果长时间捆紧,小树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答;筛管阻塞,光合作用生成的营养物质在向下传输时在阻塞处聚集,细胞分裂快形成瘤状物,如果长时间捆紧,筛管阻断,营养物质传输受阻,植物长时间的不到营养就会死亡

6、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

1、晚上,我们观察北斗七星时应面朝(北方),这时,我们的左面为(西)方,右面为(东)方,天空的上方定为(南)方,地平线处定为(北)方。

2.北斗七星是由(7)颗亮星组成的,它的形状像(烟斗),俗称(七勺)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

3.每晚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我们会发现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逐日向(东)方移动的。4.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的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颗亮星构成一个 “(W”)形或(“M”)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5.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猎户座的明显标志是: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四边形内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

二、选一选:

1.星空中唯一不变的一颗星是(北极星)

(1)北斗七星

(2)北极星

(3)仙后座

2.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1)猎户座(2)大熊座(3)小熊座

三、我的想法和做法:

1.我们来预测:从冬天到春天,北斗七星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在天空逆时针转动,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其他星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自西向东移动。2.秋天,星星闪烁的晚上,小明外出玩耍时迷路了。能利用星座帮助他辨别方向吗?

(1)、面朝北寻找北极星,那就是北方,伸开两臂左手指西,右手指东。

(2).寻找北斗七星,顺着斗头最末两颗星的连线看去找到北极星,那里就是北方。

(3)、寻找仙后座,M型两端延长线上找到北极星。

3.利用观星箱来观察星座时,为了准确观察到星座的变化,观星箱的位置应怎样放置?

(1)应放在开阔地方。(2)位置固定不变。

4、你对谚语“三星正南,就要过年”怎么理解的?

“三星正南,就要过年”那三颗星,是猎户星座中间腰部的三颗星。每当这三颗星正南方时,就快要过年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

1.棉花、竹子、煤、石油都属于(天然)材料。

2.玻璃、塑料、陶瓷都属于(人造)材料。

3.铜、铁、铝都属于(金属)。

4.(中国)素有“瓷国”美誉,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

5.金属是(可再生)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可以再生的材料。

6.玻璃、塑料、金属都属于(人造)材料。

7.用放大镜观察木头时,会看到木头(纹理),用小刀刻,发现木头(硬度),用火烧,发现木头(燃烧),放在水中,发现木头(沉浮)。

8、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选一选:(6分)

1.下列材料中(棉花)属于天然材料。①棉花 ②玻璃 ③陶瓷 ④塑料

2.陶瓷不具备(容易导电)的特点。

①不易传热 ②坚硬 ③不易燃烧 ④容易导电

3.金属具备(可以改变形状)的特点。

①不易传热 ②可以改变形状 ③易燃烧 ④不易导电

三、小法官:(15分)

1.木头是天然材料。(√)

2.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3.纸是可以再生的材料。(√)

4.陶瓷比较坚硬,但属于易碎材料。(√)5.金属都能导电。(√)

四、我的想法和做法:

1、使用玻璃与塑料制品各有哪些优点与缺点?试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玻璃的特点:坚硬、易碎、透明、不易燃烧、比较耐高温、不导电;

塑料的特点:较软、有一定硬度、不易碎、易燃烧、高温易变性、一般不透明但也有透明度较好的塑料、不导电。

2、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利和弊?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利的方面:轻便、易于使用,价格较低,使用普遍。不利的方面:不利于回收利用,难以降解,对环境污染大。

五、将下列物品进行分类,用连线表示分类结果:

天然材料:竹子 煤 石油

人造材料:

纸 陶瓷 金属 塑料

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水循环

一、填空

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有关。

3、把水加热到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100度。

4、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度,冰点是0度。

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6、秋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7、水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不同形态,水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需要(吸收热量)或(放热)。

8、太阳能的力量是水在自然界(循环)的动力。

9、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受冷凝结)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度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度以下)。

10、“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形成(雾),漂浮在高空形成(云)。

11、冬天放在室外的衣服结冰后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液态)(固态)(气态)的变化。

二、判断对错

1、沸腾中的液体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2、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所以不容易把鸡蛋煮熟。(√)

3、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应该接触到容器璧。(√)

4、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

5、冰可以变成水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6、水结冰水蒸发也放出热量。(×)

7、化雪比下雪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收热量(√)

8、水在自然界里是不循环的,我们可以放心用水。(×)

9、在空气中喷洒制冷剂可以使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10、水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三、我会选

1、夏天扇扇子身子感觉凉快是因为(D扇来的风使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收热量。)A扇来的风气温低,B扇来的风吹走了身上的热量,C扇扇子时能使周围空气温度低,D扇来的风使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收热量。

2、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做法是(C在地上洒些水)A打开电风扇,B关闭房门,C在地上洒些水,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

3、水被烧开冒出的“白气”是(B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点)A水蒸气,B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点

4、在0摄氏度时,水的状态是(D无法确定)A冰,B水,C冰水混合物,D无法确定

5、不同液体在同一地点的温度(B不同)A相同,B不同

6、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需用(A外焰)A外焰,B内焰,C焰心

7、用陶瓷做污水管因为陶瓷具有(A耐腐蚀)的特点。A耐腐蚀,B耐高温

8、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会发现镜片模糊了原因是(B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水使镜片模糊)。A镜片上有尘土,B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水使镜片模糊。

9、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他们之间进行交换的是(B水循环)。A风,B水循环,C人类的科学技术。

10、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的进行着大规模的(C水循环),才使地球上 万物生机盎然。A蒸发,B凝结,C水循环

11、冬天盛水的水缸被冰裂的主要原因(C缸体冷缩而水又膨胀合力造成的。)A水缸体本身所造成的,B水缸里的水结冰膨胀造成的。C缸体冷缩而水又膨胀合力造成的。D以上都不是

四、写出给水加热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温度计、秒表。

五、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示。

汽化、熔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都要放出热量。六

1、夏天为了让教室里变得凉快些有那些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两种,空调除外)并注明原因。

答:向地板撒一些水,打开电风扇,打开电冰箱的门等。

2、根据你自己掌握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观点画出水在自然界中循环运动的路线,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答:自然界里的水不断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天空中的水蒸气不断受冷形成云,变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上,地面上的水又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大海。自然界里的水总是这样日夜不停地、循环往复地运动着。我们把这个变化过程称为:“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3、水在自然界里不停循环,为什么还要节水?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4亿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其中的68.7%又属于固体冰川,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两极地区,还有一部分淡水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难进行开采。我们日常使用的是淡水,而由于污染等原因可用的淡水资源会减少。所以我们必须节约用水。6.蒸馒头时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答:不是。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7.高山上和平原上沸点一样吗?

答:不一样。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低;平原上气压高,沸点高。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行程有(4万)千米。

2.(哥伦布)

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美洲大陆)。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

3.从地球的一个地方,朝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变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

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是(赤道),它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6.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此外,地球上还有(七)大洲、(四)大洋等。

7.在地球仪上常用不同的(符号)、(色彩)表示,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或高地,绿色表示平原,白色表示雪地。

8.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9.我们所说的方向主要有四个,分别是东、西、南、北。

10.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1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它的方向是()的。

12.最早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是英国科学家

(牛顿)。

13.我们站在地面上,向上跳起,最终还是落回地面,是因为我们受到

(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14.要测量一个物体重力的大小,需要一个专门的仪器(测力计)。

15.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16.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指针)。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1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有坚硬的岩石组成。

18.科学家主要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情况,探知地球的内部情况。19.人们常说的水往低处流就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

二、判断。

1.麦哲伦率领船队第一次完成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

(√)

2.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到我国的长江与黄河。

(√)

3.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

4.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

5.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

6.地球上有些物体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

7.树叶落到地上,是树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8.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9.空气是气体,不能受到地球的引力。

(×)

10.可以用测力计测量任何物体。

(×)

11.测力计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最大量程。

(√)

12.航天飞机飞出地球,因为他克服了地球引力。

(√)

13.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三、选择题。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球体)。A.圆形

B.球形

C.球体

2.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A.三带

B.四带 C.五带

3.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概貌,或地区与地区的界限。A.地形 B.地图

C.地球仪

4.在地图上,蓝色表示(B.海洋),黄褐色表示(A.高地),绿色表示(C.平原)。A.高地

B.海洋

C.平原

5.在地球仪表面上,同赤道平行、同经线相交的圆形弧线叫(B、纬线)。A.经线

B、纬线

C.赤道

6.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A.5.1亿

B.6.1亿

C.3亿

7.地球上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A.垂直向上的B.竖直向下的8.(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地球引力。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9.用手提提包,感到很重,有一种(向下拉)感觉。A.向上

B.向一边斜

C.向下拉

四、生活中的科学

1.你在公园玩的时候假如找不到家人,应该怎样在电话中向家人报告你在的位置?

答:先询问一下路人这里大概是哪里,周围有什么样子的大树或显眼的建筑物,然后和家人说明自己在哪里等家人,然后挂电话后在约定的原地等待家人。

2.在浩瀚的大海中,轮船突然遭遇危险,需紧急救援。假如你是船长,该如何准确无误的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救援人员?

答:及时准确的报告你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一般GPS和传统导航仪器都有显示。如果没有准确经纬度,要找一个参照点描述自己的位子,如XX岛XX方向XX海里。

3.地球上有什么?答:高山、丘陵、高原、平原、峡谷、冰川、大海、森林、城市、乡村

内科学习题答案 篇2

1B 2B 3A 4A 5C 6D 7C 8A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C 16C17B 18A 19A 20C 21B 22C 23C 24D 25D 26D 27E 28A 29C 30A 31A32A 33D 34C 35B 36D 37D 38A 39A 40A 41D 42B 43a 44B 45B

二、多选题

1ACD 2BD 3AD 4BCD 5AD 6AC 7ABD 8BCD 9AC 10AB 11AC12CD 13BC 14ABC 15AC 16ACD 17BD 18BCD 19AB 20AD 21BC22BCD 23BD 24AC 25ABD 26BD 27AC 28AC 29AC 30ABCD

三、判断题

正确的是:2 3 21 25

四、简答题

1. 答案:

(1) 进项税额:4 120+30 000×17%+ (800+50) ×7%+300=9 579.5 (元)

(2) 销项税额:700×70×17%+1 053×17%÷ (1+17%) +200×60×17%+1 404×17%÷ (1+17%) +30×70×17%+54 000×17%=20 411 (元)

应纳税额=20 411-9 579.5=10 831.5 (元)

2. 答案:

(1) A方以货币出资没有办理必要的手续不合法。股东以货币出资的, 应当将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帐户。

(2) C以专利权出资作价金额合法。股东以工业产权, 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70%。如果该公司以50万元注册, 专利权出资额未超过法定标准。

(3) 每一股东享有同等表决权也可以, 但必须事先约定。公司法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但也可以另行约定。

(4) 董事会由5人组成合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人员由3-13人组成。

(5) 监事会由ABC各派一人组成是错误的。监事会应当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职工代表组成。

(6) 在经营期内抽回出资是错误的。公司法规定, 股东在公司登记后, 不得抽回出资。

3. 答案:

(1) 第一个问题不符合规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后, 保留期限6个月, 一年后再设公司, 核准的名称已作废。出资也不符合规定。劳务出资无效, 以专利技术出资作价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70%, 现该公司作价110万与150万注册资本比已超过70%, 所以不合法。

(2) 第二个问题不符合公司法规定, 公司与其他公司合并, 应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董事会决议无效, 不能贯彻执行。此外合并协议达成后, 应在10日内通知债权人, 30日内公告。

(3) 第3个问题符合规定。依公司法规定, 股票上市、股本总额3 000万以上即合法。

(4) 第4个问题也不符合公司法规定.依照规定, 对已发行的债券有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 且仍处于继续状态的, 不得再发行新债券, 所以该公司用新债券偿还上年债券利息不合法。

(5) 第5个问题不合法。依规定, 应是公司税后利润减亏损后提取10%作为盈余公积金。

4. 答案:

(1) 根据规定, 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 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所以甲方发现乙方的供货不符合合同约定, 可以不支付货款。

(2) 合同法规定,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 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100万元, 如果实际损失5万元, 应属于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乙方可以请求减少。

(3) 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本合同标的为500万元, 违约损失8 000万元, 二者相差悬殊, 有可能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应预见的违约损失, 所以乙方可以提出减少赔偿的请求, 由法院或仲裁机关裁决确定。

5. 答案:

(1) 机床厂应向叉车厂支付违约金12.5万元×5%=6 259 (元) 。并且, 叉车厂如要求继续履行。还应继续履行收货付款的义务。

(2) 不正确。叉车厂可以以机床厂为被告, 但不可以以建筑公司为被告。因为根据《担保法》规定: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 如果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 在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 保证人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该案建筑公司承担的责任为一般保证。叉车厂以建筑公司为被告不正确。

(3) 建筑公司应当承担保证责任。但只有在叉车厂起诉机床厂经人民法院审判或仲裁机构仲裁结束后, 对机床厂的财产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付款义务时, 建筑公司才承担保证责任。

五、综合题

1. 答案

(1) (1) 净资产符合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根据规定, 发行公司债券, 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 000万元。在本题中, 甲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为18 000万元 (26 000-8 000) , 符合规定。 (2) 可分配利润符合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根据规定, 发行公司债券, 最近3年的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在本题中, 甲公司最近3年的平均可分配利润为1 600万元, 8 000万元公司债券1年需支付的利息为320万元, 因此, 可分配利润符合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

(2) (1) 公司债券数额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在本题中, 公司债券数额 (8 000万元) 超过了甲公司净资产 (18 000万元) 的40%。 (2) 募集资金用途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 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 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本题甲公司将募集资金中的1 000万元用于修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3) 公司债券的期限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 公司债券的期限为1年以上。在本题中, 甲公司的公司债券期限为3年。

(3) (1) 公司债券由丁承销商包销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 000万元的, 应当由承销团承销。 (2) 承销期限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3) 包销方式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 证券公司在代销、包销期内, 对所代销、包销的证券应当保证先行出售给认购人, 证券公司不得为本公司预留所代销的证券和预先购入并留存所包销的证券。

2. 答案:

(1) 甲以A企业的名义与B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在本题中, B公司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因此, 买卖合同有效。

(2)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方式。

(3) (1) 乙的质押行为无效。根据规定, 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 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其行为无效, 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 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在本题中, 普通合伙人乙的质押行为未经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因此, 质押行为无效。 (2) 丙的质押行为有效。根据规定, 有限合伙人可以将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但是, 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在本题中, 由于合伙协议未对合伙人以财产份额出质事项进行约定, 因此, 有限合伙人丙的质押行为有效。

(4) (1) 普通合伙人甲、乙、庚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 有限合伙人丙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3) 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丁以其退伙时从A企业分回的12万元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5) 甲、乙、庚决定A企业以现有企业组织形式继续经营不合法。根据规定, 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 应当转为普通合伙企业。在本题中,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丙在A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后, 有限合伙人丙当然退伙, A企业中仅剩下普通合伙人, A企业应当转为普通合伙企业。

3. 答案:

(1) 张某与李某均是自然人, 他们之间的借款合同于4月1日成立, 因为此时双方已就合同达成合意, 意思表示一致, 故借款合同已成立;依照合同法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提供借款时生效, 则该借款合同应于李某向张某提供5万元借款的那日, 即4月10日生效。

(2) 赵某不拥有对张某那处平房的所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 抵押物所有人在抵押期间出卖抵押物的, 应征得抵押权人同意, 否则, 转让行为无效。本案中, 张某把平房转让给赵某, 没有事先通知李某, 故其转让行为无效。

(3) 本案中, 李某要求张某偿还利息的请求, 应不予支持。因为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 如果对利息没有约定, 又无法确定的, 应视为无偿合同。本案即属此类。

(4) 应拍卖张某那处平房, 将所得价款向李某受偿;王某应在2万元的价额内向李某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张某应向赵某返还购房价款2.5万元。

4. 答案

(1) 计算本月甲企业向专卖店销售白酒应缴纳消费税= (200+50+20) ÷1.17×20%+20×2 000×0.5÷10 000=48.15 (万元)

(2) 计算乙企业已代收代缴消费税= (10+1) ÷ (1-10%) ×10%=1.22 (万元)

(3) 计算本月甲企业销售瓶装药酒应缴纳消费税=1 800×100÷10 000×10%=1.8 (万元)

(4) 甲企业分给职工散装药酒不缴纳消费税。

5. 答案

(1) 应纳消费税销售额=4 325 000 (元) 。

应纳消费税=4 325 000×10%=432 500 (元)

应纳增值税销售额=4 325 000+7 624 000=11 949 000 (元)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11 949 000×17%=2 031 330 (元)

(2)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 285 965 (元)

应纳增值税=2 031 330-1 285 965=745 365 (元)

(3) 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a.已销产品生产成本:8 154 900 (元)

b.管理费用:可以列支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

102 400×60%=61 440< (15 263 000-64 000) ×0.5%=75 995

所以按61 440扣

业务招待费超支=102 400-61 440=40 960 (元) 超支部分不能扣除

c.财务费用:国库券利息收入88 400元, 免交所得税

d.各种赞助支出42 500元, 不能扣除

公益性捐赠支出的限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扣除, 本题即是如此.对外投资损失按实扣除

故按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成本, 费用和损失为:

11 953 870-40 960+88 400-42 500=11 958 810 (元)

(4) 应纳税所得额=15 263 000-11 958 810=3 304 190 (元)

力、物体的平衡单元练习题答案 篇3

1、D;2、A;3、C;4、B;5、CD;6、C;7、BC;8、BD;9、B;10、C;11、ABC;12、A 

二、填空题

13、200N;14、15N,30N;15、100;

16、两次一样大 ;17、不变;18、mg/k+L;

19、mg/sinθ,mg·cotθ;20、F′Fsinθ

三、计算题

21、34.6N,69.3N;22、10~30N

直线运动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2.AB;3.D;4.BD;5.CD;6.BC;7.B;8.C;9.D;10.AB;11.D;12.AD

二、填空题

13. 7,5;14. 4,50,3,8

15. 37.5;16.(3-2):(2-1):1

17.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1,初速度为4m/s的匀减速直线,-2,2,12

18.E B F C A D G

19.13(S6-S33T2+S5-S23T2+S4-S13T2)

20. 2.48,6.18

三、计算题

21. 50m,22. 24m,12.9s,332.8m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练习题答案

1. C;2. A;3.A;4. A;5. C;6. D;7. B;8. C;9. A;10. C;11. A;

12. BD;13. ABD;14. BCD;15. BC;16. ABC ;17.AC 

18. m(g+a)/(cosθ-μsinθ)

19. 0.1, 1.5×104 20. 2g, 0 

21. m(g+a)tanθ

22. MV0/(M-m)

23. 2Ma/(g+a)

24. 13/4

25. 56.25m

26. 1.6N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机械能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 D;4.C;5.B;6.C;7.C;8.C;9.B;10.C

二、多项选择题

11.BD;12.BCD;13.BD;14.BD;15.CD

三、填空和实验题

16.mgh+12mv20f

17.2v0Rt;18.3750J;

19. (1)9.69m/s2;(2)|△Ep|=1.91mJ;(3)Ek=1.89mJ;(4)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其动能的增加,机械能守恒。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空气阻力、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阻力)的作用。

20.(1)BC; (2) gl ,0.7m/s,0.875m/s

四、计算论述题

21. 船的最小速度是3m/s,船头应与河岸上游成53°

22.(1)20m/s ,(2)6 m/s2 ,(3) 32kw (4)5s

23.(1)15N ,(2)2.5m

24.(1)0.25 ,(2)0.8m

高一(上)期期末综合练习题答案

1.B;2.C;3.D;4. A;5. CD;6. B;7. B;8. B;9. CD;10. A;11.C;12.B;13.D;14. AC;15. CD;

16.40.55;

17. 2020;

18. 2s45°;

19. 1100;

20. (1) ①③⑤⑥⑧⑨,(2) 0.200.21

21.103kg;

22.30°;

23.2.6s;

24.(1)21.0m/s,(2)1.0m/s

内科学习题答案 篇4

a.泼尼松

b.苯丁酸氮芥

c.环磷酰胺

d.α-干扰素

e.氟达拉滨

答案:b

62.恶性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a.周期性发热

b.有痛性淋巴结肿大

c.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d.全身衰竭

e.肝、脾大

答案:c

63.一淋巴瘤病人,病变累及右侧颈部淋巴结及脾脏,伴有发热、消瘦,应属于

a.ⅰb

b.ⅱb

c.ⅲa

d.ⅲsb

e.ⅳb

答案:d

64.fei-ebstein热型的特点是

a.间歇热

b.弛张热

c.持续高热

d.周期性发热

e.不规则低热

答案:d

65.下列哪项是hd特有的表现

a.周期性发热

b.皮肤浸润

c.饮酒后淋巴结疼痛

d.全身衰竭及消瘦

e.易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c

66.hd与nhl最具特征性的鉴别点是

a.起病方式

b.发热的热型

c.播散方式

d.嗜酸粒细胞增多

e.r-s细胞

答案:e

67.nhl的疗效主要决定于

a.疾病的分期

b.全身症状的有无

c.病理组织类型

d.病理组织类型+疾病的分期

e.有无结外浸润

答案:d

68.中、高度恶性nhl的标准化疗方案是

a.cop

b.chop

c.m-bacob

d.macop-b

e.mopp

答案:b

69.关于hd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hd只占淋巴瘤的10%左右

b.部分病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c.只要找到r-s细胞即可确诊hd

d.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为阳性

e.病理学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预后较好

答案:c

70.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最常见症状是

a.发热

b.骨痛

c.贫血

d.出血

e.高粘滞综合征

答案:b

71.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a.40岁以下发病少见

b.可出现自发性骨折

c.可以见到虫蚀样溶骨性损害

d.血清中m蛋白一定升高

e.可演变为浆细胞白血病

答案:d

72.多发性骨髓瘤典型的骨骼损害是

a.骨质疏松

b.病理性骨折

c.虫蚀样溶骨性损害

d.肋骨串珠样改变

e.孤立的局部肿块

内科学习题答案 篇5

A.粘性多肽

B.荚膜

C.内毒素

D.脂磷壁酸

E.菌毛

正确答案:C

12.龈下菌斑中能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细菌是

A.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B.牙龈卟啉菌

C.具核梭杆菌

D.伴放线放线杆菌

E.螺旋体

正确答案:D

13.牙用菌斑中的细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破坏牙周组织,除外

A.直接侵入牙周组织

B.产生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组织细胞

C.产生各种酶破坏细胞间质

D.产生抗原,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

E.产生内毒素,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

正确答案:A

14.有关牙周病致病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

A.菌斑大量堆积导致牙周病

B.外源性特异致病菌的感染导致牙周病

C.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混合感染导致牙周病

D.不同类型的牙周炎其龈下菌斑的组成基本相似

E.不同的牙周组织炎症有相关优势菌的存在

正确答案:E

15.有关牙周病的致病菌其不正确的观点是

A.牙周健康区与病损区菌斑中的微生物组成不一样

B.牙周病的致病菌均是口腔的正常菌群

C.同一患者的不同病损部位其微生物组成不一样

D.每一类型的牙周炎症均有其关键的特殊致病菌

E.牙周病与口腔中的菌群失调有关

正确答案:D

16.牙周病的致病菌,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的量增加

B.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主

C.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的非附着菌斑量增加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主

E.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的菌斑量显著增加

正确答案:E

17.有关牙石,哪项是不正确的

A.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来自机械刺激

B.牙石增加了菌斑的滞留

C.龈下牙石需用探针检查

D.龈下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大于龈上牙石

E.牙周病的治疗应彻底清除牙石

正确答案:A

18.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除外

A.牙齿错位或扭转

B.牙齿缺失后长期未修复

C.修复体在龈缘的位置

D.修复体未恢复邻面触点和边缘嵴

E.咬牙合面的过度磨损

正确答案:C

19.关于合创伤,哪项是错误的

A.台创伤影响牙周炎症的扩展途径和组织破坏程度

B.合创伤可引起牙周炎症

C.慢性合创伤常因牙磨损、牙齿突出等因素所致

D.急性合创伤常因修复体等医源性因素所致

E.继发性合创伤是因牙周组织支持力不足所致

正确答案:B

20.引起合创伤的因素,除外

A.修复体有高点

B.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和外形恢复不良

C.正畸加力过猛

D.牙齿错位

E.牙周炎

科学发展观的习题和答案 篇6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3)

第一,~是同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2)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p62)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p83)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p86)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无产阶级专政?(p19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

10、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p148)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中国正处于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任务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p109)

第一、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它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p14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130)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4、简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21p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是什么?(p241)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第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述所表示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含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

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p2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

第四、就是必须坚持民主法制,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7、简要说明为何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p256)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200)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0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基本点有哪些?(p279)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答:(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和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现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总括了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和时间发展的全部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重大成果做出了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第二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种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现在要恢复农业生

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怎样恢复农业生产》,载《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根据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答案:(1)答: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2)答:实事求是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材料一: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战争与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2页

材料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6页

材料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人〉发刊词》,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10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试述中国革命斗争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答: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由一则案例谈习题科学性的缺失 篇7

看到这则案例, 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这样长的情境描述反映的是数学还是语文, 好像是教写作文, 是否太繁琐太冗长了.

2.数据符合时代性吗?0.96元怎么“退”, “分”到哪里找?算出来练习本每本是0.48元, 人民币“分”虽然目前没有退出流通市场, 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分”了, 现在“分”已进入收藏品市场了.

3.题中有两个词“作业本”与“练习本”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回事, 学生也许会质疑.在我们浙江, 义务教育的“作业本”与“练习本”都是国家提供的, 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还要买.如果有国家提供的, 够用了, 孩子买来就是浪费, 浪费可不是好品质, 不值得提倡, 要反对, 从这个意义上说, 本题不具有思想教育价值.

4.题中的广告牌, 上面写着:“新到一批作业本, 一次购买10本以上可按优惠价出售.”与本题的数学本质几乎没有什么相关, 也许原价0.5元, 有“优惠价”0.48元, 才会出现“分”.如果是这样, “优惠价”应该是九六折, 再说“一次购买10本以上可按优惠价出售”, 有点不合常理.

从上述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习题在内容上要包括三要素:情境、数据、逻辑关系.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在平时的练习资料和试卷上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或那样有违“科学性”的习题.下面试从这三个视角来谈一谈小学数学习题科学性的缺失.

一、习题在逻辑上缺乏严密性

这是六年级的教师在每年的教学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题目, 是一道曝光率非常高的试题.原答案选B.但事实上.本题的逻辑关系缺乏严密性.只有当两个因数大于0时, 选B才正确.而当A, B都等于0时.积等于0, 故应选C;在引进负数之后, 还会出现积大于一个数的情况.因此, 要使原答案成立, 应加限制条件, 如“两个因数都大于0”.在小学里, 有积不变的规律:“在乘法中, 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积不变.”是默认在正整数的前提下.为什么?因为在恒等式里, 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负数, 感受不到变化.但是在不等式里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类似的题目还有:

一个数乘纯小数 (或真分数) , 积 () 这个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D.约等于

例2:求右面直角梯形的周长与面积. (单位:厘米)

我们知道, 直角梯形的上下底之差与两条腰构成直角三角形, 三边长必须满足勾股定理, 显然本题 (10-8) 2+32≠52.可见, 本题数据不符合实际, 这样的直角梯形在现实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出题者把关注点放在公式或法则的运用上, 而忽视了梯形各边之间的关系, 在逻辑上违背数学规律的错误.

例3: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是21∶78, 660立方米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此题学生虽然可以计算, 但空气中除了有氧气、氮气外, 还含有其他气体, 并且空气中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21∶78∶1.这一基本事实对于六年级学生是知晓的, 题中没有说清楚, 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争议, 为了在逻辑关系上更加严密, 不如改为: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 (题中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忽略不计) .660立方米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2)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空气中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是21∶78∶1.问:660立方米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例4:在自然数中, 奇数与偶数各占自然数的 () %.

学生很自然得出“奇数与偶数各占自然数的50%”.但事实上, 这道题本身就存在科学性的问题.因为在集合论里, 奇数集合 (或偶数集合) 与自然数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 所有奇数或偶数与自然数有相同的基数, 在个数上是一样多.本题由于忽视了有限与无限的区别, 用有限集合的知识错误地类推到无限集合中, 在逻辑上缺乏严密性, 造成了科学性错误.当然, 本题已经超出课标, 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适应.

二、习题在情境上缺乏真实性

例5: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 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 步行要40小时.张强从甲地出发, 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 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

这是一位四年级数学教师编制的一道“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答得很精彩, 学生好聪明, 善于抓住数据的特点, 很有创新性, 思维含金量很高.

但细读本题, 习题的情境与生活脱离, 与客观事实不符.理由有:

1.这样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生吗?除非“张强”是一个疯子, 乘汽车只要5小时, 不选择乘汽车而选择走路, 并且要步行8小时.

2.学生只知道算, 根本没有想到情境的真实性, 这样的学生是“书呆子”, 我们不值得为这样的学生喝彩.

例6: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正好3分钟相遇.已知甲每分钟行380米, 乙每分钟行多少米?

本题答案是乙每分钟行520米, 其速度超过了800米世界冠军, 显然这样的情境不真实.

例7:一只鸡每个季度大约生200个蛋, 照这样计算, 一年大约可以生 () 个鸡蛋.A 400 B 600 C 800

这题的内容完全脱离了生活, 不符合实际, 就闹笑话了.一只鸡每个季度大约生200个蛋, 一个季度按90天算的话, 那一天得生几个蛋呢?200÷90≈2.2 (个) , 平均一天要生2个多蛋, 这样的鸡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

在编制习题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不能脱离实际“瞎编”、“乱编”, 编出一些经不起推敲、检验的习题.

三、小学数学习题在数据上缺乏时代性

在习题里, 经常见到如直尺5分, 邮票8分, 这样不符合时代特征与科学发展的数据.

例8:下面是一块稻田的示意图.

(1) 求出稻田的面积. (单位:米)

(2) 这块稻田今年共收成稻谷0.146吨, 平均每平方米收成多少千克?

例9:教学“百分率”内容后, 一位农村教师让学生: (1) 调查家里一年大约产了多少吨甘蔗?按照这样的产量, 全村大约一年产多少吨甘蔗?如果甘蔗含糖率为70%, 全村甘蔗一年能产多少吨白糖?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 你对全村种植甘蔗有什么好的建议?又如在教学小学“除法知识”时, 正是播种花生季节, 这位农村教师巧设这样的题目: (2) 放学后请你到地里帮爸爸妈妈播种花生2.5千克, 如果每粒种子重0.0042千克, 请你算算播种了多少粒?再验证 (验算) :你共播种了几行?每行几粒?一共播种了多少粒?

这位农村教师想法不错, 结合教学给学生布置了实践调查题, 学以致用, 可惜数据不准确, 与实际差距太大.

第 (1) 题甘蔗含糖率为70%, 太离谱了, 目前还没有这么好的甘蔗品种.实际上甘蔗的茎中含糖率为10~20%, 含糖率达14%以上均较高, 甜菜的根中含糖率亦为10~20%, 两者的含糖量相当.

第 (2) 题花生每粒种子重0.0042千克, 太重了, 是实际的4~5倍, 实际上每粒花生重约1克, 也就是0.001千克.

再看一组对比题:

例10:

(1) 小明每分钟跳绳200个, 小强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 小强跳了多少个?

题中, “小明每分钟跳绳200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小强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 小强要跳400个, 可不简单, 因为每分钟的跳绳吉尼斯记录是316, 看来小强可以再创吉尼斯记录了.

在教材和作业本中我们会发现个别习题违背数学规律或逻辑规则, 可以提升到科学性高度来讨论, 但更多的属于抠字眼、钻牛角尖的问题, 属于语言的不规范.当然作为数学教师, 最忌讳、最难堪的是被人指出犯有“科学性错误”.因为“科学性错误”这顶帽子太大, 谁戴谁都受不了.因此我们在改编习题或命题时, 要特别注意保证习题本身的科学性, 以免给教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戎松魁, 周倍明.小学数学习题必须符合科学性[J].小学教学研究, 1987 (7) .

[2]郭玉.设计习题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J].贵州教育, 2002 (5) .

[3]秦永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教育的基本原则[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 (5) .

内科学习题答案 篇8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施工现场防暑降温方案下一篇:教育工作会发言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