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精选8篇)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 篇1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提高教师党员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本支部认真安排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学习《教师职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知识;建立、健全党员理论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政治学习制度,保证党员从思想上处于领先地位;牢固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思想,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积极推进党建工作

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收更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事加入中国共产党,教工支部通过讨论研究确定蔡榕滨、关博、杨晓燕三位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教工党员彭黎霞、邓亮章、朱毅、张惠君等教工党员认真做好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的入党介绍人工作,为党组织的不断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支部积极支持学院行政工作,号召全体党员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在学院建设中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为我院的长远发展规划出主意,想办法.广泛开展师能大练兵,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三、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

支部教工时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定期展开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进行讨论发表看法。本次四川地震,支部教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对灾区的受灾情况进行广泛报道宣传,并动员广大教师进行捐款捐物,同时做好党员教师特殊党费的收缴工作。此外,为了使我省农村地区的孩子能看到更多的书籍,支部党员此专门进行了捐书捐款活动。

四、加强党风建设

为了加强支部的党风建设,支部发动支部全体党员开展行风自查自纠工作。找问题,找差距,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按学院建设省示范性高职业院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坚持民主管理

支部积极支持教代会、工会对学院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督促行政对职代会的决议履行职责,支持工会工作,支持行政对学院教职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号召教职工对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设。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 篇2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党支部支委班子建设

搞好党支部支委班子的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活力的重要保证。抓好制度建设和落实, 对于强化党支部工作的组织性, 依靠组织和制度管理党员, 对于党支部支委班子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有利于规范党员的组织生活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员中“80后”的人越来越多, 党员们的接触面更为广泛、思想也更加活跃, 以传统方式开展支部活动, 无疑不适合支部党员思想发展的要求。加强高校教工党总支部制度建设, 规范合理的党员组织生活形式, 进一步焕发支部的生机活力, 让支部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组织活动, 对于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制度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工党支部制度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和服务制度。三者即是递进关系, 同时又相辅相成。

会议制度是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基础。建立规范的会议制度即是要“开好三个会”, 即支委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充分利用好会议资源, 可以有效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增强组织的统一性, 提高党员认识, 明确党员要求, 统一党员行为。

学习制度是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动力。在会议制度的基础保障上, 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做到三个学”, 即坚持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读书分享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全支部党员素质, 实现党员学习常规化、制度化。

服务制度是党支部制度建设的目标。高校教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教书育人, 最根本的职能便是服务职能。要大力“推进三服务”, 即服务党员、服务学生、服务基层, 建立内部帮扶制度、联系学生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通过制度的保障, 完善工作方式, 建立强有力的战斗群体。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三类九项”制度建设的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 高校教工党支部制度建设可分为“三类九项”制度建设。三类, 即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和服务制度;每类制度又可以分为三项制度, 共有九项制度, 即支委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集体学习制度、个人自学制度、读书分享制度、内部帮扶制度、联系学生制度、调查研究制度。

1. 建立好支委会制度, 提高决策水平与民主度

高校教工支委会是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决策中心, 决定着党支部的发展和工作重点, 指导着支部成员的思想工作。采取每月月初例会的形式, 及时对党支部面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并对主要工作做出明确部署, 大大提高支部的工作效率。支委会要求摒弃传统“一说多听”的方式, 在会上积极组织讨论, 对有分歧的意见采用不同权重投票制度, 有效提高决策的民主度和成员的参与度。

2. 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 通过自我批评提高自身水平

民主生活会是支部领导班子自我总结、自我批评、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必须着力完善好民主生活会制度, 做到实实在在反省, 不走形式主义, 不做表面功夫。支部主要成员要做到随时总结、随时批评, 即平时不拘泥于生活会上自我批评, 有空闲时亦可以和部分成员交换想法, 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随时随地提高自身水平。每两个月一次所有成员碰头, 进行集体交流, 同时也可检验平时自我批评成效, 见证自身成长。

3. 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 加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组织生活会是支部全体成员统一思想、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是支部全体成员增进感情, 建立统一战线的主要途径。组织生活会每月开展一次, 会上记录着每个成员的思想变化, 对于思想上有松动、纪律上有抵触的同志及时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在组织生活会上开展激励制度, 塑造典型, 以有形的标准督促成员发展。同时, 通过生活会, 能大大增进党员间感情, 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4. 开展集体学习制度, 发挥集体先进性

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做到贯彻精神抓学习, 提高党支部集体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党支部全体成员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会, 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展开讨论。丰富学习内容, 创新集体学习方法, 督促支部党员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充分利用集中学习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在全面系统学习、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党性分析活动, 在支部内部开展党员评议活动, 巩固学习成果。

5. 坚持个人学习制度, 创先争优夺取先进

构建学习型党组织要求组织内每名党员都要进行个人学习和总结,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树起一面先锋旗帜。每月由支委会讨论为高校教工党员制定月学习计划, 包括对于党的方针政策、学校文件的学习, 也要包括对经典马列主义书籍的拜读, 做到学习内容既与时俱进又不脱离根本。同时积极鼓励党员开展其他内容和形式的自我学习, 每月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和自我思考, 对于学习效果显著、自身进步快速的党员要进行一定奖励, 营造人人爱学习、争先进、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6. 发展读书分享制度,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集中开展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同时, 党支部还要加强党员间的互相学习, 加强学习成果的互通性和共享性, 鼓励党员向周围先进个人学习、靠近。高校教工党支部可以每周五下午组织支部党员分享读书成果, 书籍既包括思想建设方面, 也要包括业务方面, 为每位党员创造综合性成长的条件。同时建立交流讨论群, 每位党员定期在群中推荐优秀书目, 并随时在群里分享读书心得。

7. 推行内部帮扶制度, 关心党员实际生活

党支部要密切关注党员实际工作、生活情况, 了解党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解决问题。要关注党员的心理需求, 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让党组织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和依靠。同时, 要抓住党员关心的实际问题, 保障党员的权利和福利待遇, 倾听他们的实际诉求,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党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8. 建立联系学生制度, 切实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教工党支部的一项工作职能便是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青年成长并成才。所以, 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每名党员都应了解现下学生的基本情况, 密切联系学生, 服务学生。要结成帮扶对子, 每名党员与三名以上的学生结对,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9. 巩固调查研究制度, 关注基层、服务基层

继续完善高校教工现有的调查研究制度, 确保每位党员都能走到群众中去, 关注基层情况, 更好地服务基层。高校教工现有的调查研究制度能真实有效地了解基层师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 但对思想服务职能的强化还不够, 对学生思想状态的掌握还可以继续提高。高校教工党支部要通过巩固现有制度成果, 充分利用调研成果, 以到达更好地服务基层职能。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 篇3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

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环境对高校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党员因私(公)出国(境)便利快捷;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十分活跃,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西方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不断被引进,这对国内高校原有的文化传承、办学理念、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会通过教师直接反应到教材(讲义)和课堂上,从而影响学生的政治倾向、价值选择和人生定位。

(二)纷扰的新媒体信息

新媒体条件下,互联网成为当下人们赖以生存、谋求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传播迅速快捷的网络信息,鱼目混珠。互联网的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对话。开放的网络空间使党员的思想情感时刻处于高度自由状态,他们不再单一依靠组织了解党的政策、接受党的教育,而是在辨别纷繁复杂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建立是非价值标准。与新媒体相比,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如集体座谈、听报告、学材料等,传播速度滞后,受众人群有限,其信息量和覆盖面也非常有限。

(三)信念摇摆,动力缺失

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等变得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建设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如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竞聘、评先评优等,造成广大党员特别是中青年党员思想纷扰多、心理困惑大。高校内部资源的分配方式是否公平公开、均衡高效,直接影响党员思想情绪。

二、高校党员的工作岗位与工作压力

(一)教师是专业技术岗主体

师资队伍,这是一支办学的主体队伍,各高校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招生规模扩大、高校升格的竞争,各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苛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务量陡增,压力增大。特别是那些教师中的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受工作和生活双重困扰,压力更大。

(二)管理和工勤技能人员

这两类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的运转,也是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最佳体现。

在管理人员中,中层干部是学校各级管理目标的责任人,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目标主要靠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实现,而他们中又有不少人是教学(科研)管理“双肩挑”干部,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广大的工勤技能人员常年坚守在后勤、图书馆、实验室、工训中心等基础岗位,虽工作平凡,却不可忽视,他们为学校提供着基础性保障。

三、用活身边好人好事,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

(一)身边好人好事触手可得

在生活和工作中,广大的党员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支部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希望支部就是另外一个家,同志们能和睦相处。

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要注意捕捉发生在身边普通党员、普通群众身上的好事,留心他们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次的努力,只要发自肺腑,为工作着想,能传播正能量,我们就可以作为典型,要想方设法传播给身边的党员和群众。并提醒党员也要留心留意身边的普通人,无论他们是不是党员,都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二)身边好人好事最接地气

在高校党员教职工群体中,特别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党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心理上产生困惑。对于他们来说,党组织一次及时、真诚地关心关爱,胜过无数次说教。笔者单位有一位群众教师,以前他一直觉得部门对他个人的发展不够重视,他自惭是部里的“尾巴”——啥好事都轮不到他,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为了争取自身发展,他向部里提出带篮球队训练,部领导多次找他交谈,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训练和比赛期间,该教师起早贪黑,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受累,最后在比赛中夺得优异成绩,赢得大家的赞许。事后,这位教师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感概地说:“只有自己去干,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普通群众觉悟并不低,有的甚至比党员还高,大家相处一起,日久天长,有目共睹。谁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谁善始善终,勤奋努力,身边人心里最有数。因此,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人身上的典型事例,人人看得见、感受得到,平凡而真实,最有说服力,最接地气。

(三)身边好人好事鲜活生动

身边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关键是及时发现,用活用好。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一名非党员教练员事先准备好洗漱用品,报到完毕后,直奔运动员驻地,准备和学生同吃同住,丝毫没有要住宾馆的意思。如不是与他同在现场,这样的事无人知晓。对群众教职工的这些优点,我们一旦获知,就要高度重视,说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讲在全体教职工会上,让大家用心感受,用情品味,用良心去估价。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紧张,人难免产生心理疲惫、工作倦怠和情感麻木……如何调适、缓解、减压?党支部工作的对象是人,确切说是人的情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用好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身边好人好事常新常用

现代人整天忙忙碌碌,相互间平时很少聚首,疏于了解。正因如此,努力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才能为大家互相了解、建立信任提供机遇和平台。在这一点上,关键要看党支部书记是不是有信心和决心。结合体育部门教职工思想实际和业务工作需要,我们要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除了读文件、看影视、听报告,参观历史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还要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三项身体素质测试”“教学技能大比武”和“支部论坛”等与业务工作紧密相连的活动。与此同时,组织“体能测试党员做起”“教学技能赛党员作表率”党日活动,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

只有支部建设思路常新、方式常新,才能增加党员之间的了解,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点,好人好事也就可以常新常用。

简言之,在和平建设年代,高校党员教职工也是普通人,支部书记要带领大家多发现周围人身上的长处,随时提醒党员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做看似简单不起眼,但非常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活跃支部生活,让广大党员明白“抬头看人,埋首做事”的道理,使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接上地气,聚齐人气。

教工党支部总结报告 篇4

2010年4月中央提出,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们广大党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强有力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创造一流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支部内部建设和以“心存感恩,回馈社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我支部教职工党员、预备党员以及积极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都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谈谈我支部对此活动的一些总结。

一、理论学习与支部内部建设

(一)认真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教职工党员的综合素养,我支部精心组织教职工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采用党课学习、自主学习、集中讨论、读书笔记、学习汇报、走访调查等学习形式,教职工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了实质性地提高。

(二)认真落实发扬教职工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抓制度建设。我支部从学生的推优.到支部日常管理工作都制定了相应的明确规定,我支部每位成员一起拟定《入党积极分培养考察制度》和《党小组学习管理制度》,使学生支部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我支部团校定期进行团员考评、团校综合考评活动,为积极争取入党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挥平台,对普通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进行综

合考评制度,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气氛。这些制度的制定和产生,巩固了学生支部的核心地位,丰富了学生支部的工作内涵,在全院学生中形成了一个有战斗力,有号召力的先进集体,为我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的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自新生入学开始,我支部就在高年级支部的帮助下,组织我级同学进行入党教育,鼓励选修学校开设的党课,并在教师党员和高年级学长党员的帮助下不断成长进步。我党支部与各班团支部积极配合工作,很多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于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建立个人档案,并登记造册。由我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管理。并及时将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相关材料归档。

抓好进行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我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团和班级的工作,锻炼自己,从而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预备党员参与和组织我支部定期的组织生活会,并要求预备党员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党支部每季度对其考察一次,并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认真记录预备期的现实表现情况,以备院党支部进行审查。以完善的组织机构、考核体系做保障,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原则,经过不懈努力,我党支部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支部从之初的7位预备党员,在院党委和高年级学生支部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所提高。我09级支部现有学生党员7人,预备党员4人,积极分子4人。

抓表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当中的优秀代表,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自然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和骨干组织。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中坚群体的学生党支部同样肩负着领导、教育、培养后备力量的重任。作为一名党员,首先应该有警惕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于奉献、为人服务的精神。我支部非常重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使之形成在学生中有影响有威信的组织,以确保我党支部在我级同学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在抓好我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在同学中开展细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工作,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对共产党有更深的理解,对党的各方面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使之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对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吸收更多的高素质学生加入党组织,以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我党支部的延续性。

二、“心存感恩,回馈社会”主题系列活动

在此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支部开展了以“心存感恩,回馈社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主要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团小组活动组成。

(一)暑期三下乡活动

我支部鼓励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各类的实践活动。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还是我支部积极分子的物理科学学院09级杨天依同学组建物理科学学院09级暑期赴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组织其他六位同样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的同学,在我院党委副书记付洪老师和院团委王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我为新

农村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贡献力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周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进行知识下乡、科技下乡,开展环保节能、绿色健康、法律常识、南开文化宣讲等各种活动,赢得居民们的好评。活动过程中同时进行了以“新农村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专题调研报告,从最基本的居民生活保障谈到民生大事,就主题深入调研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获得南开大学十佳暑期社会实践团和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体称号。

对于此次活动,我支部进行了专题讨论学习,我们通过支部成员的亲身实践体会到了党组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起到的先进性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从对这次在华明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支部每位成员都对中国新农村的建设叹为观止。进入华明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树木与房屋,于城市水平相差无几。齐备的设施以及负责的居委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更深入的了解后,我们发现华明镇不只是在外观、风貌上跟紧城市的脚步,更努力不断地使居民们与城市居民保持同步。他们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给予困难户补贴,同时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政府在这些方面所

做出的贡献绝对不亚于城市。在我们充分了解那里的真正情况后,我们针对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开展了多项活动,例如生活幸福感讲座,节电节能入户讲解,介绍南开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帮当地学生补习等。在于居民充分的互动后,我们深感华明镇的文明发展之快,思想的适应力之强,也能感到居民对生活的热情与满足。

华明镇之行,也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新农村的风貌。虽然早就听说华明镇的建设是中国新农村的楷模,华明镇也作为杰出代表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但初次抵达华明镇时,还是为它整洁优美的风景,干净清新的小镇气息所吸引: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来往行人车辆不多却都充满朝气;远近的楼房排列整齐;路两边绿化很好,茂密的树木既为行人遮荫蔽日,又净化了空气。这一切无不打动着每一位访客。但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渐渐体会到,华明镇之所以被当作示范镇,不仅是因为它优美的风景,更是因为那里淳朴的民风和独特浓厚的人文气息,从采访中可以看出,在当地农民们经历了华明镇的巨大发展和改变后,各个居委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物质上的变化之外,居委会努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丰富居民们的精神生活,在居民中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尽力缩小华明镇与城市的区别。在我们进行实践活动期间,也深深体会到了居民们在思想上的巨变,这正是镇政府一系列相关的举措的成效。在第二居委会中,有着专门的居民学校,定期举办讲座,给居民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平时,居委会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带领大家参加陶冶情操,在这里,爱好戏曲、京剧、民乐演奏的人们有了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在居委会的活动室里,每天都能体验到他们精彩的演奏和表演;小区内还成立了老年

秧歌舞蹈队,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排练,跳舞,表演。到了傍晚,居民文化广场上都是人来人往,大家在外面散步,锻炼,跳舞,练太极拳,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们的生活。

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镇政府很注意对困难户的补贴,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在知识文化学习上帮助居民提高。这是这些人性化体贴的措施,拉近了镇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华明镇也走在了农村建设的前沿,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经济保障,全镇村民都免费上了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也都给予了养老金,上了保险金,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也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同时,在华明镇的各条道路上,都能看到各色的迷你小车,这些环保电瓶车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们的出行,很好的体现了华明镇建设过程中绿色环保的一面。

在整个系列活动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华明示范镇体制的健全,居民活动的丰富与多彩,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素养的大幅提高。作为南开大学的学生,我们也通过这次活动,在与居民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中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居委会对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居民们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染,在这几天的活动中,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农村建设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充满了信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华明镇一定能更上一层楼,按照新时

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华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二)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

在我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院10级的4个班团支部成立了On the Road团小组、夏虫团小组、博思团小组、彩虹团小组、敬业乐趣团小组、聚贤堂团小组、和谐之旅团小组和体验生活团小组。每个团小组成员都在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取获得党组织的认可。

On the Road团小组在学生第二食堂门口,邀请同学在感恩节卡片上写下对自己感激的人的祝福,获得一条黄丝带作为活动纪念品。同时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祝福、愿望写在一张卡片上,同时你也可以将祝福写在卡片上送给老师、父母、朋友,让大家的祝福随风舞动。全校师生亲笔签名,表示感谢。此外,一张张彩纸上更是寄托着同学们的心声.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了活动。每位队员都非常重视,大家都热情饱满,积极准备。各个部门分工细致,紧密配合。通过此次活动,锻炼了团队组织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感恩的理解,增加了对生活的感悟。每一位成员都更加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人,更加努力去回报身边的人。

夏虫团小组进行了“大一新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本部5宿,14宿,15宿,17宿,21宿的新生宿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之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发布在学校BBS上,同时加上了我们对某些浪费时间的行为的思考和建议。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从高中进入

大学,自由了很多,面对更多的空闲,可能无法意识到时间的浪费,难以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这次活动,就是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深思究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时间,好好的利用大学四年,不辜负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

博思团小组号开展了主题为“关注广州亚运,号召全民运动”的活动。依托广州亚运的背景,着眼于体育方面展开活动。活动主要包括:调查问卷,有奖问答,签名等。组员们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宣传了体育常识,推动了“阳光长跑”运动的进行,加强了团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该组遵循“环保,科学,节俭”的理念,从身边的物品中自行制作了“环保抽奖箱”,最后成果展示的展板也是有团小组成员们亲手制作。

彩虹团小组在和平区图书馆开展了义务劳动活动。成员分组,分别进行擦书架,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等工作。同学们工作认真,热情,仔细,负责。同学们的认真工作,使图书馆变得干净整齐,也得到管理员的赞扬。不仅如此,经过一上午的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也奉献了爱心,提升了个人的修养境界。在后面的聚餐中,同学们彼此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敬业乐群团小组在照湖里社区开展了限塑绿色行动。在社区保洁人员的安排下,小组成员分为两组。一组在小区内捡拾塑料袋等,保护地面环境。另一组清除小广告,维护墙面整洁。两组分别圆满的完成任务。然后,小组成员向居民分发传单,讲解限塑环保的知识,起到了宣传的效果。最后团队成员同居委会人员合影,结束本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所有组员

亲身工作,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实践中强化了自己爱护环境,制止白色污染的意识。同时,也以自己的努力,对社区居民起到了示范作用。相信将促进全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为限塑贡献各自力量。同学们普遍表示:将把限塑活动的意义和精神延续下去。一方面向其他同学宣传有关知识和意义。另一方面,要把限塑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是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聚贤堂团小组在照湖里社区开展了慰问困难家庭的活动。团队一行共11位同学,由于我们的到来,原本就狭小的房间更显得拥挤,但我们没有拘束,和主人亲切地交谈,既有家庭生活情况,也涉及女儿的学习。与此同时,将买的水果和书本交到主人手中,并向她女儿讲了一些学习方法。不知不觉,时间很快过去,每位成员与主人依依不舍地告别,踏上返回的路程。此次活动,该组成员团结友爱,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这次活动给了同学一次贴近生活的机会,提高了大家的社会认识,给大家带来心灵的升华。此次活动还是大家在组织活动上得到了锻炼。通过对这次活动的积极组织、策划和施行,小组成员间增加了认识,培养了感情。

和谐之旅团小组开展了参观古文化街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加深了组员们对于天津的了解、对于我国古文化的认识,促进了小组成员们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舒缓了小组成员们久久待在学校里压抑的心情。通过此次活动,让该组成员感受到了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天津的历史文化更加的了解,更加的热爱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

体验生活小组在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劲松护养院开展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生活体验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别按不同的组别,跟随园中各楼层 的护养人员进行了工作体验。体验内容包括擦楼梯,扫地,拖地;帮老人擦身子,剪指甲;陪老人聊天,散步;搬运氧气瓶上下楼。在活动的尾声阶段,小组成员们对护养院的工作人员们进行了慰问,向每位老人送上精心准备的一份小礼品,并与他们合影。活动的最后,小组向该院领导提出建立团小组活动基地的申请,并获得领导准许。团小组成员们还得到志愿者申请表,并交在填充完毕后向该院递交,申请加入中国志愿者的行列。

三、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管理条例,提高支部成员的理论水平,使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理论化。

2、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继续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

4、要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认真落实服务群众的要求,与群众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真正的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5、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步伐,除了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联系实际结合专业搞好学习,认真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报告人:

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 篇5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为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政治素养,本支部采取文字、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形式,认真安排、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先后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摘录”、“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论述的学习。此外,先后分别由杨庆华、吕仲茂书记、周海岩三位同志主讲以“十九大报告”、“激扬爱国情怀,奉献教育事业”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主题的微党课。

二、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责任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员之间谈心、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增强了团结。支委成员在工作中能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既分工又协作,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同时,严格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组织党员同志们在深入学习党章和《准则》《条例》的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逐一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并将其列入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针对检视出来的工作短板、具体问题,党总支和支部分别带领领导班子和基层党支部的各位党员进行了深刻剖析及反思,在主观上、思想上进行了深刻检视,并形成个人问题整改计划书。

三、组织知识测试活动。为配合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同志们对主题教育的深入理解,支部先后借助问卷星、微信等数字平台组织开展了关于“宣教月”党纪法规知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应知应会200题网上测试活动。

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为丰富载体促学习,依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我支部全体同志参加了通山县楚王山红色革命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此外,我支部还开展了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志愿服务活动——清除白色垃圾和标识牌翻译纠错,充分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献爱心、送温暖、服务社会。

五、推进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为了夯实基础,推动外院科研稳步发展、提升外院整体科研能力,李传益院长专门进行科研工作调研及汇报,指出当前科研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相应改进措施。此外,支部针对学生开展的“两访两创”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沟通、协商,使一些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总之,在支部全体同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下,本年度的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主题教育的扎实开展,为大英部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差距与不足。例如,理论学习有待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个人问题的整改、查摆尚不够深入;党群联系还不够十分紧密,没能深入走到群众中去,尚不能完全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这条主线来总揽,引导党员自觉用党章和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学习,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未来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长常补理想信念之“钙”。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把落实、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提高党员的素质第一位的任务,引导党员增强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进一步内化、深化、强化理想信念,始终做到理想永在、精神永存,做党和人民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后盾。

二、常抓立行力改之“实”。继续坚持严的标准,严的纪律,以严促深入,以严求实效。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督促和指导,检查不严不实问题是否深入查摆,专题学习讨论、民主生活会、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落实、立规执纪等关键动作是否扎实,是否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确保重要节点步步衔接、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学院教工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总结 篇6

为了加强法学院的凝聚力,增加法学院教师团队的活力,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于XX年9月19日下午在xx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xx和代xx,党员教师们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代xx书记主持。

会议上,代书记首先让老师们说一说工作总结和提出意见。各位老师踊跃发言,就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总结,点明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最后也提出了对学院的看法和意见。辅导员李xx说,他是这个学期才来到法学院担任辅导员一职,在工作中学习,从刚开始的陌生到如今的适应,这个学期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他也一直支持学校的工作,严查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和课堂纪律等方面。他还表示,最近法学院的学风正在良好上升,课堂纪律有明显提升,在其他方面他认为,也有待各位老师们更好的配合来改进。

在会议的最后,代书记做出了总结。他说,一些老师的建议对法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看出老师们对xx学院和xx学院是认可的,是教师们对学生培养的高度关注和教师团队凝聚力的一种体现。他希望这次会议的所得出来的精神、成果能成为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动力,让教学、科研、学风建设等做到更好,让我们的教师团队更有活力,人心更加凝聚。他还说,他非常诚恳的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愿意全心全意的为老师做好后勤保障以及课下服务工作,尽可能的减少老师在其他事情上的负担,让老师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教学、科研和法学院全体学生的培养上面。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支部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 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 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 真正发挥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 对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高校基层党支部在作用的发挥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效”的现象。本课题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查找并分析目前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一、调研

1. 概述。

此次选取的调查对象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5个学院的基层教工党支部进行了问卷为主, 同时采用E-mail、在网络填写问卷, 及电话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信息搜集。其中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182份, 回收率91%;有效问卷180份。其中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教授职称的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7.8%, 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13.4%, 讲师职称的教师占71%, 助教职称的教师占7.8%。学历是博士及博士在读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40.4%, 硕士研究生教师占53.8%, 本科教师占5.8%。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3.4%, 40岁到50岁的教师占27.3%, 30到40岁的教师占57.3%, 30岁以下的教师占1%。被调查中男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46.2%, 女教师占53.8%。

2.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特点分析。

(1)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独立实体、结构单一。教师党支部一般按教研室、研究所或实验室设置;机关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 (2)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近年来趋于年轻化, 女性比例有所增加。从问卷来看, 高校党支部中青年党员占有很大比例, 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甚至占到一半以上, 作为年轻人他们思路广阔、视野宽泛,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1]对支部的组织生活提出挑战。 (3) 高校教工党支部成员知识层次高, 高学历成员密集。作为知识信息高度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高校, 教工党支部高学历化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相对于高学历而言一方面由于国家教育机制的原因有很多教师是从某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 直接转变为教师, 社会实践缺乏,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成就感需求强烈, 同时伴随着学校对个人学历及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促使教工更专注于业务。

二、目前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效果评价

组织生活是我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形式, 是统一党员思想, 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主要阵地, 从问卷内容、个别访谈及座谈会收集到的信息来看,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能够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大会, 基本上遵守制度化、规范化及民主化的要求, 能够发挥学习、教育、培养、管理、监督五个方面的功能, 能够严格组织生活考勤, 开展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 从现状来看是基本规范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思潮的渗透, 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 增加了对党员进行教育的难度, 同时由于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原因, 基层教工党支部多建在教研室, 出现了重科研, 轻党建的问题, 凡是涉及教学科研的工作教工党支部积极配合, 但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效果。

1. 目前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

(1) 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从调查报告结果来看目前所调查的基层教工党支部基本上实现每两周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 每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 (2) 组织生活的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 被调查对象有87%选择了开会这种组织生活形式, 目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只囿于传统的经验和做法, 缺乏创新, 也有的个别支部虽有创新的意识, 但受限于时间及党支部活动经费, 变化不大, 组织形式多是学文件、听报告、看教育片之类的活动。 (3) 组织生活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的被调查成员选择集中在党的理论学习、传达上级组织指示等, 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讨论, 讨论发展党员这几方面, 而选择听取群众意见, 了解群众关心的与切身相关的问题, 关心群众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 这种缺乏主题创新,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组织生活不能真正实现成员之间的深层次的思想交流, 不能实现教育党员的目的, 也大大降低了成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

2.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效果评价。

(1) 基层教工党支部成员参加组织生活和不喜欢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因对比分析。教工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的原因有大部分是因为遵守党的纪律、所在党委 (支部、小组) 规定的任务 (占65%) , 一部分教工是因为领导的威严而参加组织生活 (占20%) , 只有小部分人是自动、自愿, 希望有所收获, 提升自己的原因而参加组织生活的 (占10%) 。教工不喜欢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占36%) , 形式单一、枯燥, 缺乏吸引力以及内容陈旧 (占42%) , 另外无法为所在组织党员提供与其希望相一致的服务与帮助也成为了阻碍成员参加组织生活的重要原因 (占22%) 。 (2)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目前采取的组织生活形式与成员在组织生活形式方面喜好对比。作为知识层次高, 信息来源广, 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思潮, 有着解放思想优点的高校教工党员他们喜欢高层次讲座、观看教育影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 (占57%) , 最不喜欢的组织生活形式是开会 (占61%) , 而对所在的党委 (支部、小组) 组织生活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的调查项中开会所占的比例占到50%以上。这样的数据反映出来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引人深思的。 (3)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目前采取的组织生活内容与成员希望的组织生活内容方面的对比。对于高学历, 价值取向多元化, 注重个人发展的高校教工成员来说他们希望组织生活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 (占21%) 以及听取群众意见, 了解群众关心的与切身相关的问题, 关心群众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占28%) 的比例, 被调查的所在的党委 (支部、小组) 组织生活内容哪方面的比例较大的问题中则集中在传达上级组织指示等, 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讨论 (占28%) 以及讨论发展党员在 (占20%) 。可见组织生活内容的单调、枯燥是组织生活实效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增强其实效的对策

从调查数据来看, 目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一般, 虽然教工愿意参加组织生活但是热情不高。首先, 从高校来说现有教师评价机制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党支部的成员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与教学任务, 他们将大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之中。其次, 基层党支部主观意识上, 认为在学校工作则无须学习或者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积极性不高, 忙于日常事务, 满足于应付上级工作部署, 难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再次, 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从形式到内容单调、缺乏创新。主要是以学习文件为主, 现有的党支部集中开会、读文件、看报纸等活动时间长、信息量小, 学习内容大量重复交叉, 不能满足教师党员的信息需求, 降低了组织生活学习新鲜感, 挫伤了学习积极性。[2]对于师生员工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理论难点问题或实践热点问题也不能生动活泼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切实地提高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高校党组织永葆战斗力的保证。如何切实提高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是创新, 同时需要给予组织生活相应的机制保证。

1. 增强组织生活实效, 需要有目标引导和机制的保证。

切实提高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组织要探索建立促使教师党员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 完善对学习内容、保障措施、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规定, 确保支部运行有章可循[3];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致力于关心和解决成员的实际困难。

2. 增强组织生活实效, 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生活方式, 调动广大教职工党员的积极性。

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 充分发挥各小组自身的特色, 开展主题鲜明的组织生活, 同时, 特别要注重开展跨小组、跨支部的联合组织生活的开展, 探索开放型组织生活形式。其次盘活组织活动主题, 改变传统党支部书记主导组织生活的模式, 建立组织活动主题立标形式, 由普通党员确定组织生活的主题, 进行自主策划、组织和主持, 中标党员负责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真正使组织主体参与进来。再次组织生活载体多样化,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组织生活。凭借网络平台的这一信息分享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可以实地考察, 使组织生活的主体获得直观的感受。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使党员在服务社会中达到组织生活的教育目的。

3. 增强组织生活实效, 核心的是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新。

内容是组织生活的核心部分, 只有充实党组织组织生活内涵, 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组织生活的效果。总之, 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的立脚点要体现内在需求, 实现教育目的, 彰显时代特色, 贴近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曹红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工会论坛, 2012, 18 (3) :139-140.

[2]董京波.创新教师党支部组织活动方式研究[EB/OL].http://pioneer.cupl.edu.cn/read.php/id=1487.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现状研究 篇8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的实践做法

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截至2011年,北京共有高校89所(普通高校78所,民办高校11所)。其中,党的关系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高校(含事业单位)有59所。近年来,北京高校广泛推进党支部共建工作,绝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党支部共建。根据一项面向24所北京高校500名党务工作者群体的问卷调查(回收441份,有效回收率为88.2%),自2010年以来,被调查者所在的党组织开展过校内党支部共建的占91.8%,开展过校外党支部共建的占85.0%。关于“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的次数”,表示开展“4次及以上”的有17.0%,开展“2次~4次”的有44.0%,开展“1次”的有21. 8%,三者合计占82.8%。

1.共建类型

调查显示:根据共建范围,我们可以将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划分为校内共建和校外共建两大类;按照共建主体,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8类:其中,校内共建一般包含3种类型,即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61.7%),教师党支部之间的共建(40.1%),学生党支部之间的共建(51.5%);校外共建一般包含5种类型,即与所服务的对象(企业、农村、学校等)共建(50.1%),与所在区县、乡镇共建(38.3%),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建(34.0%),与其他高校同类或相关学科共建(20.6%),与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共建(12.7%)。

2.共建内容

一是强化支部建设:强化支部建设是指高校党支部与共建单位开展党支部共建,互相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共同研究和促进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2008级本科博士联合党支部利用与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党支部共建平台,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互相学习、互补增益、增进友谊的机会,有助于党员影响和辐射积极分子,促进党建创新。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2008级学生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书,探索学习型、沟通型、实效型、管理型、品牌型党支部建设。

二是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人才培养是指高校党支部结合不同专业人才的特点,开展校内、校企、校社共建,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和实习基地,进行人才交叉培养。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组织研究生与本科生、本科生与教学教师、研究生与科研教师进行党支部结对,增进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检验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技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离退休分党委组织老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情感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促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建设是指高校党支部与社会城乡区域党支部开展党支部共建,参与当地的社会建设活动,帮助和促进当地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机制的健全、完善。例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通过“2+X”的共建模式,为九道弯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紧密式、实体化契约型服务,帮助改进管理模式。[2]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与远郊的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利用自身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帮助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实现京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和党员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指高校党支部协助社会共建单位开展调研,撰写规划,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社会共建单位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开展结对农村调研活动,参与该村“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课题,完成规划的设计平面图,为该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华北电力大学在全国设立50余家校企研究生工作站,依托校董事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电力企业协助科研、建言献策。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选派、聘请教工党员和行业专家赴西藏新华印刷厂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五是促进文化繁荣:促进文化繁荣是指高校党支部与共建单位通过开设讲座、党史教育、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及共建图书馆等形式,促进共建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国贸专业党支部围绕“抓基层、打基础、促中心”的工作理念,选派学生党员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爱心支教、情暖希望”共建活动;建立家教服务站,为农村学生提供文化、艺术等辅导;选拔优秀学生组织“大手牵小手”主题校园体验游活动,参加旅游、联欢和评奖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显著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的成效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作为新时期北京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和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调查显示:有14.7%的人认为“目前高校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的效果很好”,另有77.1%的人认为有“一定效果”,二者合计91.8%。这表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高校党支部共建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对于高校党支部共建活动的推广前景,25.4%的被调者表示“很有价值,可大范围推广”,67.1%的人表示“有一定推广价值,但需因地制宜”,二者合计92.5%。这表明,受访者总体看好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工作。

1.党支部的活力进一步焕发

通过开展共建活动,高校党支部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方式更加多元,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更强。共建活动使党支部能更好地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开展工作,既凝聚了党员思想,又锻炼了党员队伍。共建活动着眼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大大提升了党支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许多党支部焕发出新的活力。

2.党员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一些北京高校党支部着眼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设立党员绿地责任区、党员卫生责任区,实行党员挂牌警示制,建立各种形式的党员服务组织;通过开展“我是党员一面旗、党员责任在奉献”和“一岗一责双带动”等活动,全方位、多岗位地开展党支部共建、文明创建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通过“红色1+1”等活动,走进农村、融入社会,引导党员学习社会党建的先进经验和社会党员的精神风貌,强化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党员通过参与党支部共建活动,增强了共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了党性修养和专业技能,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3.党支部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通过党支部共建,不少北京高校依托自身党员思想修养和文化氛围优势,引导党员参与和体验社会工作,以出色的工作能力与社会行业、区域党组织共同策划、筹办各项惠民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并与社会行业、区域党组织进行党建及中心事业发展交流,在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发展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专业技能。高校党员踊跃参与校地合作,勤于奉献,将高校党员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校内外,以实际行动起到“拓展视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树立形象”的特殊作用,也激发了高校师生与社会企业职工、社区群众共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使命。

4.党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进一步改善

以往有些高校党支部只注重抓党员的政治学习,而忽视党员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导致一些师生认为“党员身影平时见不到,知道组织不知谁是党员”“党支部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好”。通过开展共建,不少党支部以崭新视角和长远思路,教育和引导师生党员时刻关心最需要帮助的人,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好勤务兵、服务员和贴心人,让党员在身体力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互学互帮中促进教学科研进步,在师生合作中增进情感交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群和师生关系进一步改善,也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参与社会建设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继而推进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若干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难以持续开展,时间难以约定,难以找到合适主题;个别活动形式大于实质,活动实效性不强;缺乏经验总结和积累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由于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的党组织彼此之间既无依靠和制约,也无密切往来,难以形成共建互助的关系,不少北京高校开展党支部共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还不强,投身社会党建的观念淡薄。问卷调查显示:有37.2%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缺乏内在积极性”。不少党员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会党员意识”相对较弱,对与社会单位开展党支部共建的认同感不强,不能自觉、主动地与社会单位进行联系。还有些党员自身教学科研活动比较忙,认为党支部共建是“份外事”,这些模糊认识都制约了党支部共建活动的开展。

2.深入研究和系统指导还不够

调查显示:46.0%的被调查者认为开展共建活动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找到“双赢”的契合点。所谓“双赢”的契合点,就是共建双方在目标、载体、资源等方面的共同点或互补点。这需要共建活动的推动者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反复沟通和协商,在党支部内部达成共识,并与对方党支部达成共识。经验表明,这是党支部共建取得成功和得以持续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加强对党支部共建的研究和指导也非常重要,38.5%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对共建活动的研究和指导”是造成共建活动不能持续推进的原因之一。

3.制度保障和经费投入还不足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党支部共建制度则是共建活动健康、持续开展的保障。不少北京高校党支部开展共建的领导方式、组织形式、工作流程及系统性、规范性等还不够完善,没有固定的制度保障。据调查,只有37.4%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党支部制定了支部共建活动制度”,多数表示“尚未制定或者不明确”。同时,开展党支部共建在财力、物力上也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调查显示:从经费投入来看,61.0%的受访者认为,制约共建活动进一步推广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经费。据调查,共建经费主要来自上级党组织拨款、本单位行政经费支持,少数来自党员自筹、外来捐赠,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的不在少数。不少党支部在共建过程中始终感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党支部为开展共建活动,只能临时调用其他经费,这样就难免与其他工作产生冲突,甚至招来质疑和非议,难以满足共建活动长期开展的需求。

总之,北京高校在党支部共建方面既有成效也有不足,需要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打破界限,整合资源,扬长避短,健全模式,以此改进和创新党支部共建的内容及途径,增强党支部共建机制的融入性和实效性。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模式研究》课题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同在党旗下 携手创和谐—北京大学以高校社区共建为载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北京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2011,(10).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着力实施“聚力工程”》,同上,2011,(10).

上一篇:中华诗词大会董卿名言下一篇:2024年村官座谈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