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学习总结

2025-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室学习总结(共9篇)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1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来到实验室大半年。由于老师的栽培与信任,以及学哥学姐的指导与帮助,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从我们的队伍刚刚成立到现在的小有成就,我相信每一位队员都会收获到很多东西。下面我对我的工作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学习收获

我专业课的学习在实验室的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巩固与提高。在建模阶段,学长们给了一些他们的经验,让我在面对工作时不至于找不着头绪而苦恼。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样,参考他们建模的思想和建议,我就少走了很多弯路。团队合作使我在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其实,不仅仅是专业课的学习,大家在一起也会经常讨论和分享一些别的课程的学习资料和经验。我们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良好的学习与相处氛围让我在工作时身心愉悦,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验室中每个人感兴趣的方向不尽然相同,大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看到他们都能为我们项目做些贡献,这就促使我自学一些没有学过的软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现在网络这么方便,一些软件的教程很容易就能看到。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相处中,我慢慢发现自己学到的只是少的可怜的皮毛,更多更深的东西是需要自己用心去发掘的。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啊!

2生活收获

进入实验室已经接近一年,我有时会感觉我是如此幸运。机会往往就在弹指一挥间,我很庆幸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进入实验室。在这里,我有一种如家的温馨,有老师的适时督促,大师兄的高瞻远瞩,师姐的默默付出,各位师兄的苦苦钻研,而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当然会承蒙大家的照顾一步步前进的。

有时候,当我看到老师忙前忙后,就会想哪有一劳永逸的生活呢?高中时候觉得考上大学我的生活就会很完美,然而在大学,我会觉得能找到工作就好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工作之后会有更大的压力等着我。不如我就安安静静地过好现在的大学生活,不去着急。我相信,只要努力到了,到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当我感到迷茫的时候,大师兄的一番言语让我瞬时理清了方向,不能再浑浑噩噩过下去了,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一个规划,至少让自己总有目标去追赶,不至于迷失在迷雾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收获很多,星星点点却都已经化作我的前行路上的明灯,照亮黑暗,指引我一步步走下去。

为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我也提出一点我的建议。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如老师所说,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经常说我们老师也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们可以定一个例会,大家定期交流一下最近自己的收获,这样可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我们在实验室也不至于感到无所事事。其次就是游戏问题,在上课时间来实验室不能玩游戏。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会让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很多!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低碳经济”是商务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建设一个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双语实验平台, 为了给大学英语后续英语教学提供一个实践实训基地, 为了给学生创造“在做中学”的商务情境,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商务英语第二课堂———低碳经济双语学习实验室, 实施实践教学。

一、自主学习理论

近20年来, 自主学习受到英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Holec (1981) 最早将“自主性” (autonomy) 这一概念引入英语教学。他提出, 学校应该设立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他同时强调, 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针对中国国情, 束定芳 (2004) 指出, 英语自主学习主要成分包括: (1) 态度 (Attitude) 。学习者自愿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 (2) 能力 (Capacity) 。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 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 环境 (Environment) 。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 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没有“外部的环境”, 如老师、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料,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不可能的。如今, 很多语言学界的研究者关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作为工具的外部“环境”, 而实践教学特别是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也能提供重要的学习“环境”。所以, 商务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学习“外部环境”正成为笔者和其他语言学者研究的问题。

二、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原则和模式

(一) 商务英语第二课堂课程设计的原则

商务英语课堂属于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课程, 因此, ESP课程设计原则适用于商务英语第二课堂设计原则。它被概括为: (1) 真实性原则。Coffey (1984) 提出“真实的语篇” (authentic texts) 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 (authentic tasks) 才能体现ESP教学的特色。真实性 (authenticity) 是ESP教学的灵魂。 (2) 需求分析原则。秦秀白 (2003) 提出, 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是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ESP教材的基础。在ESP教学领域, 需求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需求的分析, 即分析学习者将来必需遇到的交际情景;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包括缺乏哪些技能和知识以及学习方法。 (3)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Strevens (1985) 在ESP国际讨论会上发言, 他提出, 教育的重心正日益转向学生本人。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 其学习者多为高年级学生或成人, 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 所以, 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二) 商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设计的模式

“碳经济双语学习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即是商务英语第二课堂课程设计, 必须体现以上课程设计原则。依据自主学习理论, 该实验室实践活动经历了“前期任务阶段→自主与写作学习阶段→后期任务阶段”。学生在前期任务阶段获得一个实践活动主题任务, 按照合理的方式构建小组, 进行任务描述、预热讨论、背景介绍和活动策略陈述;然后, 学生进入第二阶段的自主和协作学习阶段, 在小组内分工合作, 发挥各自专长, 展示合作的合力优势, 实施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充分应用到传统课堂的语言和专业知识, 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提高双语技能, 磨练包括领导、合作、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商务能力。在活动结束后, 进行反馈和活动总结, 以期从中获得综合收益最大化。在后期任务阶段, 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从计划、实施、策略等各方面的总结, 并进行适当的激励, 提出下次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和计划。总之, 商务英语第二课堂课程设计的模式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设计的实施

2010年,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要编制低碳经济试点方案, 湖北省将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 低碳经济都是未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也是商务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话题之一。因此, 该实验室的实施教学项目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这个第二课堂空间设计和实施形式新颖的商务活动, 同时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实际工作中去。因此, 以下将探讨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把英语当工作语言”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一) 实践活动主题

在该校创建“低碳经济双语学习实验室”, 并围绕低碳经济的主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商务活动和任务;围绕具体实践项目顺利展开双语的商务实践实训活动。

(二) 实践对象

该实验室招募的对象一般是湖北经济学院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 人数设计是:5—50人;超过50人则需划分团队, 如区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团队。该实验室开展教学实践的主体包括: (1) 经贸英语专业学生; (2) 大学英语后续英语学习者; (3) 其他低碳经济双语学习的爱好者。

(三) 实践活动范围

“低碳经济双语学习实验室”学生可参加校外活动, 包括到低碳工厂和企业 (如武汉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公司) 进行参观、学习和实践;学生可参加的校内实践包括展开各类低碳主题的双语商务活动和宣传活动。

(四) 实践具体内容

认真贯彻“在做中学”的商务英语实践课教学原则, 创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主题和内容, 经过和学生探讨确定某几个实践项目, 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活动。学生分别进行项目开展前的资料准备工作、信息咨询工作、协调分工工作, 然后决定自己小组的领导、整个商务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学生走出课堂, 在校园内和企业中, 各个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活动中创造性的进行调整, 最终完成计划, 学生用英语阐述该商务项目的计划、过程和结果, 并对自己的语言知识、商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反馈和总结。现以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项目为例, 展示实验室执行具体实践:

1. 低碳主题微创业大赛:

以小组为单位, 发放创业启动基金;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小组用英文程述创业计划、创业过程和创业盈利;最后, 评出创业冠军。

2. 低碳主题二手商品双语交易会:收集二手商品, 采取“您说英语, 我打九折”的策略进行营销。

3. 低碳广告创意大赛:录制VCR制作“微电影”或进行现场短剧表演比赛。

4. 低碳演讲接力赛:低碳主题英语马拉松演讲。

5. 低碳自行车英语欢乐游:踩单车, 伴外教, 说英语, 聊低碳, 欢乐游。

6. 世界无灯日:宣传设计英文标语。如:设计I love Green的宿舍灯字母组合。

7. 助力植树节:亲身参与, 亲自动手。

8. 倡导无车日:使低碳话题成为自觉行动。

9. 创建英文微博:用双语说低碳话题, 用双语宣传低碳实验室。

(五) 反馈和评价体系

建立等级制、评分制而非量化评分制的方法, 学生在第二课堂并非用分数来衡量学习效果;让学生参与评估, 结合组长、成员和自己的评价, 使评估的主观性降到最低;建立校企联合评估机制, 学生参与校外企业的活动都会获得对方单位实习实训的综合评价, 这可以成为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结论

“低碳经济双语学习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探索是区别于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 是大学英语后续英语学习和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 是检验课堂所学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商务环境的实验中心。学生走进企业和校园的商务活动进行体验学习和实习, 为他们展示独立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执行力、敬业精神、个人修养、交际能力提供平台。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方式体现出“实践能力+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综合素质和厚德博学的精神, 符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并且满足经贸英语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Holec, Henri.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omon Press, 1981.

[2]Coffey, B.State of the art: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J].Language Teaching, 1984, (17) .

[3]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In M.Tickoo (Ed) ., ESP:State of the Art (pp.1-13) .Singapore:SEAMEORegional Centre, 1988.

[4]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0.8b+0.6c+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30+2)+0.8×(6+3+2+4)+0.6×(6+6+2)+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主题学习实验阶段性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成效,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做引子,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里读更多的书,每次备课我都是自己先吃透教材,力求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每单元一般确定一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同时拓展阅读3---5篇此主题下的阅读材料。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能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扩大了阅读量,同时也能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二、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刚开始,我每次布置学生读书时,都让学生在每篇文章的后面简单写写自己读后的体会,或把每篇后的问题做做。我每次布置2——3篇,体会或感受50字左右。这样比让学生泛泛地读有实效。经过一个来月,我又让学生建立了读书笔记本,让学生首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积累好词好句,最后写自己读书的收获。开始学生把握不住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慢慢地引导学生往这方面发展。如李志鹏、李加兴、韩英芳、李凯悦、李凤娇这几名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原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体会也很到位,都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或教育。孩子们通过写读书笔记,也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

三、通过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开学不久,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班里举行《我讲我的童年》演讲比赛;学习完第二单元,我又组

织了《名人故事大家谈》和“走近名人”知识竞赛;在学习第三单元秋天时,让学生通过教材和主题学习丛书,学习作者描写秋天的写法。我重点是以《秋天的雨》为例子,来引导学生描写秋天。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我就带着学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找秋天。为学生写作,准备素材。这样,学生才言之有物,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才充实。

四、及时提炼总结学法、写法,并能举一反三。

每学习一个单元,我们在精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应及时总结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用此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本单元内的略读课文,同时进行相关主题下的拓展阅读。

另外,学生在理解课文后,我及时引导提升到总结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如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还可以紧跟上一个小练笔进行有针对的应用练习;叙事的文章,一般可以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理清记叙的顺序;写景的文章,一般要总结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学生掌握了各类文章的写法之后,就能够较好地运用于以后的习作当中,提高写的水平。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5

段性总结

我们进行的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是研究课堂、孵化“好课”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的最基层组织。在本期的活动中,面对新课程全面实施和推进,学生之间如何合作。教师之间如何“同伴互助小组”,共享集体智慧,提高教研质量,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人员学习情况

2010年六月物理组课题研究人员召开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宜,再次明确本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努力的方向,做好本学期课题开展的基本工作。

根据学校期初学校会议精神,本学期物理科组将把重点工作放在“精教研、促成绩”上,并结合我校“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每周教研日”活动,切实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解决我们在物理实际教学中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规范的“每周教研日”活动——(1)备课程序:授课教师备课;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在听取授课老师本人的设计思路后重点围绕科研课题展开讨论;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意见,对第一次设计的教案;备课组内试教,备课组内老师听课,提前一周进行,并围绕研讨主题作好详细的记录;备课组集体评议,当日内进行,围绕当周研讨主题展开评议,对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完善课堂教学,力求上出“精品课”;授课教师确定教学方案及课件。

(2)上课:周三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为本学期物理教研课授课时间,各位教师须严格按照安排的活动表进行(特殊情况除外)。全体老师均须参加听课。

(3)评议:授课当日备课组用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组级评议,评课主要围绕当周所研讨的主题展开,形成书面评课稿,确定中心发言人等。评课稿基本分为三部分内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其余时间请老师轮流进行“新思想、新观念”演说十分钟;其余时间为理论学习。授课教师紧扣学校教研课题及当周研讨主题对本次上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后感想作专题发言,要理论结合实际。派中心发言人作全面评议,组长作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思路等。

二、研究进程及成果

2010年6月1日,课题研究人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完成中期阶段

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性成果分析,一致认为:

1、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综合性学习到逐步适应到喜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展、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向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了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到“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

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2、注重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融合”学科隔阂,渗透相关知识,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延伸,创造性地开发和补充了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学习材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长点。

3、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物理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创设了与主体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悟、体会、积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科中落到实处。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伴生于综合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使该课题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将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自主探究学习实验过程,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开题论证会。

2、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

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6

根据课题组的计划,于20xx年5月推出教师的示范课,所以,20xx年6月3日,邀请教育局教科所王吉圣,王梦利,孟立萍,冯素霞等领导莅临我校,指导自主学习、当堂达标实验课题中的英语、政治、地理三个学科示范课,教科所领导亲自听课,评课,与教师座谈,老师们受益匪浅,这将对实验课题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现在将这次活动的总结如下:

一、教师示范课的优点、

⑴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符合课题组制定的自学讲解练习。讲的课都是展示课,是在预习课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展示,讲解,完成既定目标。

⑵小组分工明确,讨论交流深刻。

⑶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强烈,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⑷学生书写工整、清晰、条理。

⑸小组能够利用漫画、图片、小品等形式阐述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⑹学生讲解时,声音高亢,嘹亮,培养了学生胆大心细的习惯。

⑺课堂环节中学生有23分钟时间记忆知识理论,有效地巩固了知识,加强了记忆。

⑻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能够适当给与评价,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⑼课堂上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知法守法爱法护法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⑽全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己学,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

二.教师示范课的不足。

⑴课堂气氛缺乏生机和生气,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能积极性,参与热情。

⑵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需要指导,引导,精心组织,才能提高效率。

⑶教师要适时总结归纳,不要全部放给学生。

⑷教师要适时鼓励、表扬优秀学生,激励学生。

⑸教师备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知识,还要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知识面,把课堂知识升华,师生产生共鸣。

⑹学生展示成果时,理解不深刻,个别问题准备不充分。(地理课上,7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保护什么动物植物或原始森林?没有把西部旅游资源开发演变成各种学生参与的活动,英语课上关于E--mail知识展开,政治课上一些知识的引申讲解,需要教师指导点播到位,等等)。

⑺学生质疑,课下反馈环节薄弱,需要找办法,巩固加强。

三.下一步课改工作设想。

⑴学生课下预习任务要明确,预习和展示要接轨。

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平台作用。

⑶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活动,让讨论交流不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⑷统一教学课改思路,新授课基本流程:预习自学展示(讲解交流拓展)--达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环节衔接,力求各个环节紧凑,自然,畅达。

⑸教师与学生都要准备大批学习查找的资料,为展示课做好准备。

⑹各学科课改教师都要动脑子,想思路,找不足,认真总结。

⑺课题组成员要精心设计课改方案,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的坚持开展下去,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收获。

大型人工环境气候实验室设计总结 篇7

海拔高度会影响放电电压,因此,高海拔地区的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要选择较高的绝缘水平,而且绝缘水平的选择将由海拔高度和污区湿污特征两个因素共同决定。随海拔的升高或随气压降低,无论直流还是交流,绝缘子的污闪电压都会降低。覆冰地区的高压线路,绝缘子覆冰闪络已经成为线路最主要的故障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复杂多样。随着电网的大规模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不可避免经过高海拔、覆冰、污秽等复杂环境地区。据运行部门统计,高海拔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污闪事故屡有发生,我国高海拔地区的染污绝缘问题比低海拔地区矛盾更突出。随着全球变暖现象带来的极端气候的增加,覆冰积雪灾害的发生区域和频率增大。据不完全统计,从1954年到2006年,≥35 kV规模较大并引起电网严重故障的覆冰灾害超过86起,特别是330kV、500 kV电网形成以后,电网覆冰灾害呈快速上升和严重的趋势[1]。2008年初的暴风雪灾对全国的电力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从20世纪50年代起,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瑞典等国家对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环境气候实验室内采用人工模拟覆冰技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输变电设备的不同覆冰状态及其电气特性、不同海拔高度的放电特性等,试验重复性高,分散性小,一直是开展特高压电气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2]。因此,建设综合低气压试验、覆冰试验和污秽试验能力的环境气候实验室,对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科研能力、深入研究高海拔和覆冰对超、特高压线路绝缘子串电气特性的影响,为特高压线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 实验室介绍

受国内某研究院委托,笔者所在单位负责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内环境气候实验室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根据技术要求,实验室主要针对交流1 000kV及以下、直流±800kV及以下开展污秽试验、高海拔试验、覆冰和融冰等特殊自然条件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实验室由实验室罐体、保障系统和试验电源系统组成。

1)实验室罐体采用内衬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拱顶平底,是进行特高压电气特性试验的场所。罐体试验净空直径φ20m,净高25m;罐体内最低工作温度可达-20℃,可耐0.05MPa的负压;罐体上设置高压穿墙套管装置、制冷系统通风管道、真空系统抽真空和破坏真空管道、喷水覆冰系统水管等装置。

2)保障系统由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真空系统、喷水覆冰系统、人工污秽试验系统、试验测量与自动控制系统、配电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组成。保障系统可满足罐体内的温度、湿度、真空度等达到进行特高压电气特性试验要求。

制冷系统由制冷机组、冷风机和送风管组成,制冷机采用低温螺杆式冷凝机组,可实现罐体内最低工作温度-20℃的要求;在送风形式上采取措施以保证罐体内气流稳定、温度均匀,满足带电覆冰的要求;协同喷水覆冰系统完成绝缘子的覆冰试验。

真空系统为实现模拟高海拔气候条件而设置,真空泵采用大容量的水环真空泵组,并配有试验完成后罐体破坏真空系统。真空泵正常运行,25 min内能使罐体内压力从常压降到绝对压力0.05 MPa(对应模拟海拔高度5 500 m)。

喷水覆冰系统由纯水制备装置、冷水机组、加压泵和喷嘴排组成。喷淋水的电导率可调,喷淋水经冷水机组冷却得到4℃左右的冷冻水,再经加压泵加压到0.5MPa后送至罐体内。高压冷冻水经过特殊设计的远射型液压式喷嘴的节流雾化作用形成均匀水滴,喷射至绝缘子等试品上。喷嘴排在实验室罐壁上对称布置,两侧对喷形式。喷水覆冰系统和制冷系统配合,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绝缘子在不同情况下形成冰桥,形成不同自然覆冰状态。

人工污秽试验系统由高压微雾主机、管道和高压微雾喷嘴组成。人工污秽试验系统满足标准GB/T 4585—2004《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的技术要求。常温下产雾,15min内罐体空间充满雾,保证试验品表面水汽凝结。

试验测量与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试验测量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及控制。配电系统满足实验室及保障系统设备的供配电、建筑物(包括罐体)的照明。监控系统实现罐体内整个试验过程的监控。

3)试验电源系统满足GB/T 4585—2004和IEC 60507:199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由交流试验电源和直流试验电源两部分组成,主要由调压器、试验变压器、整流发生器、保护电阻、分压器及穿墙套管组成。试验电源主要参数:工频试验电源装置额定电压等级达到1 500kV,额定容量达到6 000kV·A;直流试验电源装置额定电压等级达到±1 000kV,额定输出电流为2A。

3 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

大型人工环境气候实验室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专业的协作和配合,设计、建造难度大。

1)喷水覆冰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难点。喷水覆冰试验要求绝缘子在带电的工况下使其达到要求的结冰效果。带电覆冰首先要考虑绝缘距离,喷淋装置距离高压端的最小距离要求不小于一倍的设备绝缘距离。实验室三维尺寸都大于20 m,喷淋装置的喷射距离要求大于10 m才能达到特高压设备带电覆冰的要求,且喷水覆冰试验要求水滴分布均匀,粒径小,一般喷嘴都很难满足要求。超特高压绝缘子串的带电覆冰过程中,喷淋水粒径的大小、喷射角度、距离、区域均匀性将直接影响绝缘子串的覆冰状态和电气特性值。喷淋系统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尽量模拟自然界形成的均匀冻雨。一套好的喷淋系统将提高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试验强度。设计需要解决低温环境的获得、制取低温纯水、如何把低温水均匀喷到试品上、如何保证小孔喷嘴在低温环境中结冰堵塞等问题。在本项目中,设计采用制冷机制冷并通过罐顶布置的冷风机送风,使罐体试验环境温度降低到-20℃;由成套纯水制取设备和冷水机组获得4℃左右的冷冻水;采用小流量、远射程非标设计的窄型实心喷雾喷嘴并配以可旋转接头以达到对不同试品、不同安装高度试品都能取得很好的试验条件;采用喷嘴上绑绕电加热丝的方法解决结冰堵塞问题。通过计算和分析并采取合理布置方案,最终达到很好的覆冰效果。

2)以往的人工污秽实验室都是采用蒸汽产生的热雾进行人工污秽试验,因此,实验室必须要配置一套蒸汽发生器装置产生热蒸汽。本项目环境气候实验室首次用高压喷雾这种冷雾来代替蒸汽雾进行人工污秽试验,是对人工污秽试验的有力探索和大胆尝试。高压微雾主机加高压微雾喷嘴产生的冷雾来进行人工污秽试验,节省设备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经现场调试应用,微雾颗粒均匀,雾粒直径小,满足国家标准GB/T4585—2004《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的技术要求和建设单位对该系统的要求。

3)实验室罐体内需模拟最低温度-19℃、最低压力0.05MPa环境条件。在此环境条件下,国内外目前基本上采用钢结构罐体。为提高工程的安全等级,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本项目结合高速动平衡真空舱设计经验,首次提出罐体采用内保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既满足各种内外温差、压差条件下的罐体强度,又要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压力容器在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不产生裂缝,满足罐体气密性要求。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是安全可靠的。实验室可模拟海拔高度5 500m及以下的真空度,为国内可模拟海拔高度最高的大型实验室。在真空泵的选择上,结合高湿环境特点和经济性,选

用大容量水环室真空泵对罐体抽真空。

4)结构优化计算的创新。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带裂缝工作特性,过去由于计算手段的局限,很少有工程师在设计此类大体积压力容器时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在该项目中,外部大气压力作用下实验室罐体结构以受压为主要受力形式。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合理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

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加之进行的辅助性现场试验,有力地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项目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重要创新:(1)钢筋混凝土压力容器的整体静力计算及裂缝分析;(2)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空间温度场分析及温度应力计算;(3)压力作用下气密性混凝土防空气渗透技术;(4)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压力容器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环境气候实验室罐体的设计,是对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胆尝试,它的设计成功将标志着笔者所在公司结构设计能力的又一次重大提升,也将为今后类似特种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积累宝贵经验。

5)其他创新:(1)如何选用合适的内保温材料及结构是设计阶段需要研究的工作,常规的保温材料仅用于低温单一环境中,如何在真空罐体内高温环境中正确选用保温材料,研究其结构和施工工艺,是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国内外最高等级的特高压交流1 000kV和直流±800kV电源的设计和设备选用;(3)动力及控制电缆如何进入罐壁并能有效防止产生冷桥,保证罐体的气密性;(4)低温和真空大功率照明灯具的选用。

总之,通过上述技术创新,该工程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从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到其中一些关键设备的设计和选用,无不体现了技术方面的独特和创新。环境气候实验室综合试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结语

环境气候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对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深入研究高海拔和覆冰等对超特高压线路绝缘子串电气特性的影响、为特高压线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我国特高压电力标准的制定,促进我国特高压交流电网的建设,不断扩大我国在特高压方面的国际影响力起到重大支撑作用。同时,相关企业可以依托这样一个高科技研究平台进行产品性能研究和研发,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本文对大型人工环境气候实验室各个主要系统进行简要说明,对试验站设计中主要解决问题和创新进行介绍,以期对相关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大型人工环境气候实验室为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在特殊自然条件下开展人工污秽试验、高海拔试验、覆冰和融冰试验等外绝缘特性试验研究创造了很好的试验平台。文中简要介绍了人工环境气候实验室的组成,重点介绍实验室在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以期为其他相关实验室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特高压,环境气候实验室,罐体,带电覆冰,污秽,高海拔,绝缘

参考文献

[1]戚大安.防治电网覆冰研究报告之一:电网覆冰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电业政策研究,2007,1(1):27-31.

做好物理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激发兴趣;联系实际;启发;实验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成败,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物理实验课呢?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上实验课前,教师应明确每一次学生实验总的目的和要求及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做实验要巩固哪些旧知识,学到什么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何种实验技能和提高何种能力等。因此教师备课应考虑全面,将每次的实验目的详细地列出来。例如“测定物体密度”的实验中,总的目的要求是学会测金属块(或石块)的密度。除此之外还应使学生明确:(1)巩固前面已学过的天平的调节及使用。(2)知道量筒的用途。(3)学会量筒的读数。(4)会记录测量的有效数字。

二、精心设计实验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好一堂学生实验课,是一次极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直观的教学,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趣倍增,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已学知识点,为实验的成功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例如: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一节实验课上,首先复习好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内容,测量电流、电压所用的仪器及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在做实验前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前提条件,为做好实验奠定了基础。2.教师演示并提出要求,注意事项,理论联系实际,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例如,在上面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应要求学生注意电源的短路,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上,电压表、电流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电路中电流强度的估测,教师应在黑板上画好实物图、电路图,用彩色粉笔画线当导线把线路连接好,以便学生连接电路不会出错。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应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整个实验课上,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实验完毕,师生共同总结,使知识点进一步深化,使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加明确。

三、指导好课外小实验

重视指导好学生的课外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方案的设计,器材的使用等均由学生独立思考筹备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由学生独立解决。因此,课外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外小实验一般为探索性实验,如“研究物体的颜色”的实验、“自制电铃”、“电磁控制电路”等小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逐步提高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课外小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达到其目的,教师应讲清小实验的目的,材料的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帮助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准确地描述实验全过程,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观察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讲授《物体热胀冷缩》一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时,壶里的水会怎样?这是为什么?”由学生思考后回答:“壶里的水会往外溢”。但水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就有一定难度,回答也不会完整。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吧”。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求知欲。如在讲授《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具体过程:1.将不经过受热的铜球通过圆环;2.用酒精灯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圆环;3.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能通过圆环。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描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教师可提出以下思考题:1.受热后的铜球为什么不能通过圆环?2.热铜球放人冷水后,为什么又能通过圆环?3.这两种现象只有哪个条件不同?4.热铜球和冷铜球前后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5.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分析、归纳。

实验室学习总结 篇9

十堰市车城西路中心小学张世茂

这学期我实验的课题仍是《在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探究性学习》,该课题的目的在于把建立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真正让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处处尊重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放开手脚,大胆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控,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扎实有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就把这学期的实验情况简单作一总结: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探究学习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多媒

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教学中作为教师就要利用学校已有的挂图、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引导学生欣赏桂林风光片,让学生设想自己真的乘舟在其中游览;山依水,水绕山,群岛隐现,云雾缭绕,山间“绿树红花”,江面“竹筏小舟”,呈现一派迷人的风光。通过直观欣赏,学生进入了诗情画意的优美境界中,仿佛身临其境,渴求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篇末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入手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就能全神贯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1、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引导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以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鸟的天堂》可引导学生以“天堂”为主线,这样质疑:“天堂”是什么样的?“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这里称“鸟的天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就突出了。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质疑:同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差别是如此大呢?这些都是探究课文学习交流的重点,久而久之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现自主探究的拓展——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少年儿童表现更为突出。教师应凭借教材,以教材为跳板,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文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走进生活。如《鸟的天堂》一课学后,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鸟的天堂并向学

生推荐巴金的《旅途随笔》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完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赞赏式的爱和批评式的爱,你想得到哪一种,为什么?这样不但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学生创设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做好任何事情,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语文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充足的同时,更要大胆开放探究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获取信息,自由地发表意见。

总之,通过实验,我发现该课题实验方案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正确估计学生的探究能力,导致教学放得不开、放手不够;部分学困生基础较差没有自主探究能力,在重点内容的感悟上落实不到位,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特别是由于惰性思想严重,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没能及时总结、反思。在下学期的实验中,我将针对以上不足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1、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全员参与,使全班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得到大面积提高。

2、积极向有经验的实验教师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积极主动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为更好地实验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3、及时总结、发现实验中的成功和不足,撰写和课题实验相

上一篇:《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下一篇:机关语言表达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