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观后感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观后感(精选11篇)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1

x月的北京,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今天,期待已久、世人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这是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就此召开的规格的国际会议,也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将与各方携手共襄盛举,开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航程,合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交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我们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收获丰硕成果!

这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盛会。过去三年多,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一带一路倡议迸发勃勃生机,成果惠及世界,赢得众多点赞。展望未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绘就的新蓝图引领下,必将进一步凝聚更多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支撑体系,通过加强协调、消除障碍,做大做好合作蛋糕,让一带一路焕发出更强大的感召力,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释放出更独特的吸引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一次冲散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的盛会。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和贸易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合作势头渐起,各国都将其视为发展的重要抓手。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就是要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清洁能源项目陆续落地,医疗卫生合作广泛开展,科技人才交流不断加强,民间人文交流持续深化,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一带一路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再到深耕细作,已经留下一行行坚实的足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带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憧憬,更让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将从这里踏上新征程,奔向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明天,并将以促合作、求共赢、谋发展、利长远而载入史册。

2019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观后感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微博]《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过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过关成本,提升过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8.630,0.01,0.12%)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019第二届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在交通物流领域同样落地有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长三角地区中欧班列开行方向、频次、运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进程,构筑起中欧经贸文化交流的“黄金丝路”。

过去,我国对外开放更多强调“引进来”,更重视发达国家市场。而今,我国正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面加强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位于我国周边。这些国家与我国存在众多互补互利机会,如很多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普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短缺等问题,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市场规模狭小等发展瓶颈。我国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了比较明显的资金、人才、技术和产能优势,能够满足沿线国家发展的急迫需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各个地区、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将进一步激发与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潜力,极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有利于推动产业有序对外转移,为企业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对于周边和沿线国家而言,可以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推动各国发展布局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市场的潜力,创造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有利于形成沿线国家相互助推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缩小南北差距,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良性发展作出贡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与沿线各国优势得到有效整合,激发和释放巨大潜在生产力;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添新动力、营造良好周边环境。

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化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利益交融程度进一步加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酝酿深刻调整。世界各国迫切需要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推动区域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进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更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形成更加包容、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进而有利于我国以及相关国家更好地分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

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以和平、合作、共赢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一带一路”东起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西达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接起一条纵贯东西的巨型经济带,必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活力、发展前景看好的经济走廊。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各国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相对一致的国际政治诉求,有利于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的新型国际政治关系,以更好管控分歧和争端,协调各国关系与主张,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世界各国持续发展平衡发展营造良好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2

编者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 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把“一带一路”绘就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资金融通至关重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正在搭建起“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桥梁。不仅中央层面, 各省 (区、市) 分别出台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云南也在积极备战”一带一路”。与此同时, 云南金融业主动作为, 服务“一带一路”起航。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3

在2015年全国两会外长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问道:“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中国对此如何看待?”外交部长王毅作了精彩回答:“‘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就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就像古老的中国张开了臂膀,拥抱外面的世界,欢迎各地的朋友。今天,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传承秦汉,承接隋唐,延续宋元,越过明清,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沟通中西,连接古今,在新时代里重写华章。下面让我们回顾历史,一路从古到今。

【知识梳理】

一、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起自古都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和广大中亚西亚国家,直至欧洲。这是一条连结中西的陆上贸易交通要道,因为中国大量的丝绸经由此路向西运输,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因此得名丝绸之路。唐代中期以后,陆上丝路逐渐衰落甚至阻断。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1.为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战争,西汉大败匈奴,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多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2.唐朝是个繁荣开放的国度,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唐朝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唐太宗时玄奘西游说明了丝绸之路上中印两国的密切交往。

3.唐代中期后,中原王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元朝是个大一统的帝国,丝绸之路短暂恢复。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他所作《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

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广州、泉州等港口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繁荣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因为闭关锁国政策由盛及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泉州,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西部分会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东部分会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1.唐朝经济发展,开放包容,海上丝绸之路得以拓展和畅通。唐朝的海上交通北通高丽、新罗、日本,南通东南亚、印度、波斯诸国,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见证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2.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主要出口货物,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运输的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

3.明代海上丝绸之路曾经高度发展,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为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

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政府财力难以为继,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加之东南沿海倭寇的猖獗,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的发展。清朝建立后,推行了近两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聚焦重难点】

一、“一带一路”战略和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一带一路”战略,不再仅仅着眼于商贸往来,更多地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二、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西运,中亚的香料等则运到中国和欧洲。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而佛教等域外的文化成果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外来农作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汉朝和明清时期是外来农作物传入的两个高峰。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西域农作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主要有葡萄、苜蓿、核桃、石榴等。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五大洲的隔绝状态,许多原产美洲的农作物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主要有玉米、辣椒、向日葵、烟草、花生、西红柿、红薯和马铃薯等。

三、“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近年来,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日益增多,这是一种误读。

二战结束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发动了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三根支柱,意味着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援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下提出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排除任何国家,而是呼吁沿途各国一起搭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快车,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并不带有政治色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蕴含着几千年来沿途各国人民交往情谊,以及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包容开放精神的合作共赢战略,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今天的世界已不再需要马歇尔计划,需要的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蓝图,“一带一路”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美好画卷。

【链接中考】

1.(2015·浙江杭州)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2.(2015·四川眉山)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

3.(2015·四川成都)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4.(2015·湖南长沙)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5.(2015·辽宁营口)“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A.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C.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6.(2015·江苏扬州)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2.C3.A4.C5.A

一带一路中国梦读后感 篇4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亲,她一路坎坷走来,仍然坚强,屹立不倒,随着我们的国家渐渐强大,我们渐渐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那题名中的“一带一路”是什么呢?原来2013年9月和十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在那期间,他先后提出了共同创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议,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合称为“一带一路”战略。现代丝绸之路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完全不一样。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沿线各个国家经济繁荣和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不同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伟大事业。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为了让沿线各国运输更加快捷方便一些。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国家极其广泛,就中国而言,丝绸之路就圈定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此同时它还贯穿了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许多拥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犹的有了一个梦想:“以后好好学习,争取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5

全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拍摄期间,摄制组不仅先后前往“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对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岗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等地的人文内容进行拍摄,还深入福建泉州等20多个省区市,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成为该纪录片在福建省的主要拍摄地。摄制组先后到开元寺、六胜塔等泉州“海丝”遗迹取景,并从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等入手,讲述了发生在泉州的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 一带一路口号

★ 一带一路英文范文

★ 初中英语作文一带一路

★ 有关一带一路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范文

★ 江门一带一路宣讲感言

★ 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央视观后感精选

★ 大学生学习一带一路战略心得体会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6

刚刚结束不久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的征程。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描绘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图景,指明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的新方向,更为中国物流行业注入振奋人心的远大期望与发展动力!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凭借“依托疆内,辐射全国,布局欧亚”的经营定位。如今中欧(中亚)班列成立了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积极加强与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成都-罗兹)及全国各地物流需求企业的合作,进而形成西行班列相互补轴、零散货物集结开行的经营模式。已从去年5月的每周开行一列发展为每天开行一列,实现了西行班列规模化、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不仅实现了西行班列规模化、常态化开行,更是随着集结中心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构建了新疆“东联西出”的物流大通道。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曾撑起了一路繁华相望;千年之后,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不断提速,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双向对开线路明显增加,一方面把中国制造的商品向中亚和欧洲各国运送,同时大量欧洲产品也通过这条线路进入中国。目前,中欧班列(义乌)已实现每周去程2趟、回程1趟,载回来的欧洲进口商品越来越丰富,附加值也越来越高,为义乌小商品贸易搭建了“卖全球、买全球”的大平台。

此外,“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不只是经济合作的贸易通道,还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历史、风俗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进一步把沿线各国人民的生活愿景结合起来,真正让沿线各国体验“一带一路”红利,让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北斗为“一带一路”导航 篇7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建设进入高峰,一是7月25日成功发射两颗新一代的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总数已增加至19枚,且新一代卫星的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8%;二是7月31日我国通过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一期)实施方案(2015 〜2017年)》专家评审会,北斗海外建设的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倾斜, 突显国家地域安全战略;三是8月3日湖北召开支持北斗应用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作为导航产业大省,湖北致力于打造千亿级导航产业群。

一个完整的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天上的卫星体系、地面上的基站和各类应用终端。

先看天上,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北斗卫星导航体系。2012年已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从覆盖亚太向覆盖全球的战略推进,随着全球组网工作的推进,致力于将北斗打造成和美国GPS、欧盟伽利略并驾齐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再看地面系统。一是各类终端应用。 产业应用层面,北斗芯片已经大规模量产, 目前广泛应用于交通、气象、渔业、公安、林业等行业,随着大众消费时代开启,北斗芯片开始进入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政府应用扶持层面,正大力扶持北斗导航产业。

二是地基系统建设。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接受卫星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应信息,经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手段,实时播发给应用终端,实现定位服务。目前,湖北、四川等地的地基增强系统率先投入使用,率先实现了大众米级、行业厘米级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

据预测,到2020年整个北斗产业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0%左右,中长期产业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那么,尚待成熟的北斗产业有走出去的优势么?

首先,各国安全战略诉求,提供了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建设空间。

从经济水平看,“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中,有35个国家人均GDP仅3000美元,受国力限制,没有财力建设卫星及其全球组网,时空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必须依仗他国。而地理时空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安全根基,倒向某一大国,势必将本国的信息安全托付于他国。

从地缘政治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在中亚、南亚、东南亚均有自己的势力影响,使得诸国在大国利益间寻找平衡点。因此,虽然“一带一路”国家开发北斗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但出于本国利益,分散风险,会坚持多套系统同时开发和备用。

其次,基于地理位置的时空信息服务需求爆发,催生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市场空间。

从全球卫星产业发展趋势看,卫星导航产业正逐步从单一的GPS应用,向多系统兼容应用转变,从以导航应用为主向导航和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融合应用转变,从终端应用为主,向产品与服务并重转变的三大发展趋势。

“北斗”发展思路就是北斗产业链的延伸,开展市场化应用,通过与其他行业应用融合,实现“加”手机、车船、电子商务、医疗、智能硬件等各种服务,并与“互联网”相互融合,通过北斗的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北斗 ”位置服务的各种新兴业态服务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浅析 篇8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优势互补,也对我国过剩产能的转移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发展对策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

(一)国际背景

随着区域联系的不断加强,许多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战略构想,如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和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等。面对丝绸之路战略竞争的加剧,我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战略。此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为各方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国家的积极参与也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经济支撑。

(二)国内背景

面对我国国内产能过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实施这一战略可以实现我国部分过剩产能的转移,同时,加强西部地区与邻国的合作有助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加大,该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具备了相应的扩大开放的基础。近几年,我国与中亚所有国家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之领导层的经常互访和人员交流频繁,这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随着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域的扩大以及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济支撑。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一)缓解我国产能过剩

由于我国传统的出口市场开拓空间较小,过剩产能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可以有效的开拓国际新市场,激发区域合作潜力,转移我国部分过剩产能,同时也可以与周边国家形成优势互补,对各方均有利。

(二)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西部地区向西扩大开放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西部地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也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改变该地区占地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的现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改变了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障碍,这一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对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加大,也可以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促进经贸合作往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扩大国际投资的范围和规模,还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还较为单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掘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为中国、俄罗斯和中亚,通过与周边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及泛中亚经济圈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形成横贯亚欧、繁荣发达的带状经济合作区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挑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近些年来许多大国纷纷出台了与此相关的战略方针,这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目的就是谋求其与中亚地区的长期合作关系,以便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同时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同时,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也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带来了挑战。其次,俄罗斯实施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可以看出其把中亚地区视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极为相似,这也给我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此外,日本推行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中亚和高加索,谋求在该地区的主要控制权,以此在资源进口方面对我国形成障碍,降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战略连接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涵盖的地域范围广阔,开放规模较大,能够有力地推动国际经贸往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同时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平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众多,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制度、种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摩擦,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政策沟通”为这些国家更加友好地进行经济文化贸易往来提供了机遇。

四、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五通”建设

为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积极与周边国家签订相关贸易协定,为与周边国家更好地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合作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帮助沿线国家展开基础设施规划,不仅在公路、铁路、航空、互联网等方面联通,还要简化通关手续。放宽“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对华投资准入,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改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以人民币国际化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人民币业务范围。

(二)加快构建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加快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协定的谈判及签署,推进与周边国家在服务业等领域的全面开放,完善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构建顺应世界贸易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在投资保护、贸易救济、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及争端解决等方面要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国情,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双方不必要的成本。

(三)全面调动国内参与的积极性

“一带一路”是我国一项宏伟的战略,需要各省市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其中来,虽然目前许多省市都出台了各自的发展政策,但为了更好地协调与合作,国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省市的功能定位,加快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转移过剩产能,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争取达到各省市共同发展。

五、 小结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实现与沿线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达到互利共赢。(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08).

[2]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经济纵横,2014(11).

一带一路观后感 篇9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所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过对历史纵深的审视,凸显对现实的关切与观照。

不均衡,是当今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作为探索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地区互联互通历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瓶颈,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对于现实深切的关注。正如所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共寻“一带一路”商机 篇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表示,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优惠的政策优势,成功吸引了大批优秀纺织服装企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推进,这股产业转移热潮将继续借势提升。新疆纺织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最具活力的板块,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可期。

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军介绍,阿拉尔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非常有竞争力。一是投资在1亿元级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市财政按照企业所用土地向地方财政实际贡献额给予全额扶持。二是对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自建的厂房给予标准厂房建设补贴,代建厂房并享受租金“三免两减半”政策。三是设备采购给予一定补贴。四是电费价格前五年每度电0.28元,后五年每度电0.32元;生活用水每立方米1.39元,排水每立方米0.5元,污水处理每立方米0.8元;蒸汽每吨60元。五是织布企业按照新增新疆籍员工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给予50%的补贴;服装、家纺、针织等企业,按照新招录新疆籍员工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六是对新增员工三年内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七是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棉花交易平台采购棉花自用,给予200-400元/吨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开发区建立了优惠政策兑现平台,出台了《优惠政策兑现制度》,每月28日兑现当月的优惠政策,截至2015年12月开发区为纺织服装企业兑现优惠政策补贴资金共计2.6亿元。

在“昆仑决·论一带一路上的纺织服装商机”对话交流中,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表示,现在新疆是一个成本洼地,而且阿拉尔又有很优惠的政策,值得纺织服装企业去投资。

新疆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规划发展处处长范志宏表示,去年新疆投资任务完成了318亿元,今年要达到455亿元,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自治区政府又推出了八项配套政策。

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利胜介绍,洁丽雅从2007年开始考察新疆,最终选择落户阿拉尔,除了政策上的优势,更看重阿拉尔的工作效率。目前洁丽雅已建成了第一期部分项目,预计今年将完成一期全部项目。

阿拉尔市政府副市长马光义表示,未来阿拉尔的服务将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为未来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篇11

1“一带一路” 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中, “一带”即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从中国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展开, “一路”即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将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战略,它将横跨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草原之路等,沿线大多是具有高度经济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惠及人口超40亿,经济总量几乎占全球的1 /3。“一带一路”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重点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能源管线、铁路、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利投资与贸易的往来;第二步重点是在建立自贸区与实施产业转移,中国可与合作的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自贸区,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将产能过剩或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 第三步重点是建立自贸区群,包括亚、欧、非、拉美等大洲在内,可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无论“一带”还是“一路”,核心在于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加强同中亚和中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为原则,蕴含着中国崛起的“中国梦”。“一带一路”的精髓在于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其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将积极主动的与合作国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于建立健全亚洲产业链,建立亚欧之间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一带一路” 战略的意义

2. 1 利于中国形成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也是体现周边为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亚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很大,东北亚、南亚、中亚、西亚,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推动亚洲的联动发展和振兴,建立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通过带动周边的文明,实现和平共荣、共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的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亚洲文明共建与中国复兴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更是体现中国特色、风格与气派。“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强调中国国内利益和内部发展与邻国的利益和发展是在一个互利互惠的系统中共同发展和繁荣。

2.2 利于中国形成新型改革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中国新型改革开放的格局,既带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激活经济活力,又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利于对外的资本输出。具体来讲,首先针对中西部地区,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力的成为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主引擎,在加大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其经济活力。其次针对东部地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深化东部地区与海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这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借此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带动其对外投资的资本输出。

2.3 利于中国输出优势产能,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相比,产业优势较为突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能力,工程承包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提供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国内基建需求却日趋疲软,因此,中国有着强烈的资本与基建产能输出的意愿。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打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的大门,为亚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与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样将有效地完成国内供给与海外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实现双赢。

2.4 利于中国显著提升对外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的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并将经贸合作的理念辐射到欧、非、拉美等大洲,这将有效地加强我国同合作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以最终实现双赢。“一带一路”的倡议已受到沿线所在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欢迎与赞同,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向前迈进,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自贸区的形成将对提升合作国的贸易经济水平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这将有效提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影响力”。

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之辩

随着世界级战略“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宣布将设立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外媒体多将“一带一路”计划与美国“二战”后对西欧各国进行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相类比,并将“一带一路”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然而,两者之间在经济与政治安全等层面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在实际上却存在着质的区别。本文接下来就将帮助读者理清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

3. 1 两者之间的共性

从经济角度出发。“一带一路”被认为主要是面向中亚、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扶持与发展计划,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往往被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安排。该计划的实施,会加速合作国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这一点与“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中的一体化作用异曲同工。

从政治、安全角度出发。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利用自身经济的实力来达到一定的对外政策目标。众所周知,“马歇尔计划”有效地助力美国奠定在欧洲的地位,并一跃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而同样的道理, “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有效地提升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拓强有力的国际环境支撑。

3.2 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出发点不同。“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时代背景与“一带一路”大不相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应对战后欧洲政治真空期中来自苏联的挑战,因此在本质上是建立相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政治控制,具有政治安全属性。而“一带一路”是在国与国之间依存度普遍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谋求同合作国之间长期的共同发展为核心,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其次,合作原则不同。“马歇尔计划”的制订是为了遏制苏联,因此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并且在实施经济救援过程中附加了不平等的条件,已达到影响并控制受援国经济、政治的目的。“一带一路”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均可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参与国的自主权,根本上体现的是自愿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最后,最终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制订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制定战后新秩序,其援助的重点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对受援国经济的影响与政治的控制。“一带一路”最终目的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并不谋求通过新制度的制定实行区域霸权主义,主张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4 建设 “一带一路” 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切合了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将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开放的程度,巩固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果。然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 1 国内省区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有待完善的问题

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不从整体规划,势必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问题,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容易出现如下情况: 重大战略项目无人承担责任,无人拍板决策; 各部门难以协调,各机构竞争大于合作,内部没有形成“互联互通”; 缺乏实力雄厚、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熟悉国际竞争的投资主体; 银行监管政策缺乏针对性、境外资产难以抵押、境外分支机构网点数量不足等造成融资结构的构建异常困难; 缺乏在境外投资、经营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薄弱; 应对环保、劳工政策风险的能力薄弱; 国内审批境外投资的程序冗长,不利于投标、收购兼并等活动; 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手段单一( 对外援助) ; 缺乏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与民众沟通不足,情感疏远; 援建的医院设施齐全,却无医生、护士。

4.2 不联不通、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的问题

首先,在硬件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硬件设施。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包括我国西部的沿边地区。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亟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样欧洲的基础设施老化,也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升级换代的必要。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软件方面,沿线国家之间的法规政策不兼容。再次,民心不通方面,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民心不通,政治互信不足,彼此差异化大于共同点、差异化大于包容性,彼此矛盾冲突大于合作。如何培育和凝聚这种共识,化解分歧和矛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最后,缺乏政治互信,周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中国的规划存在戒心。

4.3 国别经济与政治风险的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多数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有关投资、贸易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第二,地缘关系成为影响法律环境的重要因素,东南亚、中东欧国别法律风险较小,南亚、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较高,走廊项目应重点关注地缘法律风险。第三,司法体系与司法执行效率两极分化较为突出,除新加坡、泰国、波兰、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执行不力,政治干预严重。

4.4 外方的困惑和不理解问题

很多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他们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认为中方战略意图很强,在布置世纪大格局,企图整体改变欧亚大陆格局。其他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拟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AIIB) 也认为是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以美日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5“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大国博弈

美国、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沿途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在中国加紧推进“一带一路”实施的进程中,势必与上述三个大国之间产生利益上的牵连。因此,认清大国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针对各自利益不同的考量,继而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对于我国得到关键国家的支持,有效地减少阻力,并促进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1 美国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始终对中国崛起抱有深深的疑虑和担忧,因此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试图借“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霸权地位。具体表现在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来牵制中国。首先,在政治上,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力度不断增强,刺激中国周边国家在领土争议中频频挑衅,这将破坏“一带一路”实施的良好的政治氛围;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督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积极推动“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等,试图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机制,以制衡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面对美国因素的挑战,我国应尽量在保持中美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深层次的合作,扩大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增进共识,从而减轻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5.2 俄罗斯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俄罗斯担心“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对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担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后方,在该地区保持控制力是俄罗斯的一大战略目标,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因素的介入势必会对中亚地区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俄罗斯对此表示忧虑。为了消除俄罗斯的担忧,中国应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并不谋求在中亚的主导地位,中国也是维持中亚安全稳定环境的最大受益者,并且应积极同俄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最终实现双赢。

5.3 印度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且尤为重视其在南亚的影响力。“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大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印度对中国实力的提升有所顾虑。事实上,中印沟通合作在不断加强,两国共同利益也在不断加深,作为亚洲经济两大引擎,中印携手将对亚洲崛起,起到关键性作用。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同时,更进一步商议“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中国能量”与“印度智慧”携手将释放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2]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3]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4]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2014(5).

[5]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

[6]姚冬琴.习主席的“丝路之旅”收获了什么[N].中国经济周刊,2014-09-22.

[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下一篇:小升初辅导班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