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篇1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开展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心理卫生等妇女保健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好妇幼卫生的信息统计、分析总结、补漏和质控工作;掌握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和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3、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培训讲座、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妇女保健科普知识。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

1、本地户口的孕产妇和寄居本地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均应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2、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情况,提供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妇女妊娠12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产前检查次数≥5次以上,进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实行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次,产后42天健康检查;做好高危孕妇在妊娠20-24周转往上级医院就诊的工作。

3、通过每次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册》上详细记录高危妊娠的发生、转归、结局等情况;根据职责分工,对高危孕产妇及时给予治疗或者转往上级医院就诊。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普及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等妇幼卫生科普知识。

5、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认真及时填写各种台账、报表,做好统计、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儿保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

3、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矮小、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治疗。

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的补漏及质控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篇2

甘肃省高台县妇幼保健院注重儿童特色专科发展,推动全县儿保工作顺利开展。

据悉,目前儿童乳牙龋齿(虫牙)患病率高达71%。为有效控制儿童龋病上升趋势,高台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了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项目。氟化泡沫巧妙地运用泡沫的形式,使牙齿表面和缝隙被数以千计的泡沫附着,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氟化物,以最小的氟含量达到最大的氟吸收。氟化泡沫选用儿童喜爱的水果口味,操作简单,每次只需1-2分钟,安全可靠,易被儿童接受,具有明显的抗龋效果和再矿化作用。

此外,高台县妇幼保健院通过检查发现,少数幼儿患有视力缺陷,儿保医生及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宣传幼儿用眼、护眼卫生知识,并用主题活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保护视力的习惯。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和对策 篇3

关键词:儿童保健;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24-02

我国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后,儿童优先、生存、保护以及发展策略便成为了我国政府对儿童的承诺,同时也成为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目标及策略。我国在儿童保健工作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两个,其一为控制儿童高死亡率为主,其二为实施保护及促进儿童发展为主策略。

1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效果,但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①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为农村以及较为边远的地区;②我国还存在一部分地区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设置、技术以及专业水平,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③由于我国儿童医疗保障的体制的采刚刚创立,因此儿童医疗的保障水平以及覆盖率还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得不到较为及时和有效治疗;④我国儿童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政策以及社会的支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继续支持及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

1.1 儿童疾病谱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疾病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影响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意外伤害、新生儿、先天性、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90%左右。除此之外,在年龄为1-14岁儿童中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畸形、意外损伤、肿瘤、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80%以上。并且,新发以及再发传染病对我国婴幼儿死亡造成的威胁仍然存在,而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疾病的防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制定新的策略及措施。

1.2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判断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明显地改善了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体格发育状况。我们对年龄在0-7岁儿童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除了新生儿组外其它年龄组儿童的体重及身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这些资料可以充分地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总体上呈现的是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但我国儿童在营养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上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及地区差别。农村及边远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且要进一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对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来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儿童的营养、运动以及肥胖问题等。

1.3 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

临床上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增加了儿童精神卫生及心理问题。

1.4 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些成人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单纯性肥胖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在儿童期、甚至胎儿期均能找到一定的诱因。

1.5 缺乏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

我国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仍然缺乏,这些儿童主要包括:①离异家庭;②经济困难家庭;③流浪儿童;④残疾儿童或家庭;⑤遭受虐待儿童;⑥留守儿童或流动人口家庭。

1.6 环境因素

对我国婴幼儿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及生活污染,气候恶化,大气层的破坏,居住条件改变,饮食卫生问题以及学校条件等;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文化、学习压力以及饮食方式等内容的改变。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成长。

2 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2.1加强对儿童保健事业的重视及参与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实施儿童保健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视和参与,加强自身的责任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并动员全社会、家庭以及社区均参与到儿童保健事业中,提高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

2.2 加强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针对各种生物学的因素进行实施,更需要对周围环境、社会以及生活方式及行为等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和重视。

2.3 健康服务

对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开展的健康服务不仅需要诊断及治疗患病儿童,也需要加强儿童体格、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关注。我国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上明确地提出了未来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相关的措施,而卫生部也针对此纲要和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障及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计划。比如,在我国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及队伍中创建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计划。除此之外,还包括创建爱婴医院的行動计划,预防胎儿的出生缺陷,对婴幼儿喂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行动,并且对儿童疾病进行综合管理,严格地筛查新生儿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等。

总结

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消除疾病及致病因素,保障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儿童的健康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卫生、教育、计生以及社保等部门之间的合作。还要不断地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加强对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汪鸿,徐海青,赵职卫等.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10-212.

[2]戴琼,徐海青,汪鸿等.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166-169.

[3]张慕意,李桂友,唐敏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喂养问题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7):251-252.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篇4

一、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明确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工作。

二、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三、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为儿童家长举办疾病预防与育儿知识讲座,每季度至少一次。

四、建立0-6岁儿童健康档案,向儿童家长发放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及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五、利用儿童就诊、家庭访视、上门巡诊、健康教育咨询、孕妇学校等各种时机,开展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服务。

六、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学习,认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篇5

1.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2.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3.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

6.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开展儿童保健门诊,每周不少于2天,逐步过渡到全日制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发育检查)及必要的化验等辅助检查、个别指导。

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必要时可转往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补漏及质控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下基层指导,召开工作例会,布置各项保健工作,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出生时间即为其实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刚出生至5岁差1天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每年10月15日以后补漏的死亡数放到下一统计。5.建立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危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写《江苏省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10日前上报市、区妇幼保健所;及时将辖区外的或无法追踪的儿童情况或资料反馈到市、区妇幼保健所。

6、参加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儿保医生进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活产儿补漏和质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有记录可查。质控重点是流动人口中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同时对监测的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

儿童保健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定期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管理要求,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半年总结 篇6

全乡辖18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69个自然寨,3214户,14718人,育龄妇女3624人,已婚育龄妇女2548人,其中无孩133人,一孩643人,二孩914人,多孩858人,一孩上环463人,二孩上环27人,一孩结扎54人,二孩及以上结扎1688人,综合节育率为88.18%,儿童保健工作半年总结。

二、人口执行情况

截止XX年10月1日至XX年3月30日,全乡共出生121人,计划内一孩93人,其中:男孩51人,女孩42人,已办《生殖保健服务证》91人,办证率为97.75%;二孩24人,其中:计划内二孩20人,男孩14 人,女孩 10人;计划外二孩4,男孩4人,女孩0人,已办《二孩生育证》17人,办证率为85%,计划内三孩2人(属双胞胎生育);流出生育 多孩2人(其中1人有支撑材料);死亡92人;女性初婚59人(其中有25人达到了晚婚),一孩生育政策符合率为100%,二孩生育政策符合率为83.33%;多孩率为1.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女性初婚率为1.63%,工作总结《儿童保健工作半年总结》。

三、“四术”完成情

1、截止XX年3月30日,全乡共完成“四术”129例,其中一孩上环95例,二孩上环3例,二孩及以上结扎24例,其中双女扎3例,人流6例,引产1例。

2、期内新生人口落实节育措施:期内新生人口121人,其中:

(1)一孩93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73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17人,90天以外落 实节育措施2人,时间未到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1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一孩上环及时率为97.84%;

2)二孩24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16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5人,90天以外落实节育措施0人,时间未到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3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二孩落实节育措施及时率为100%;

(3)多孩4人(其中:计内三孩2人,计外三孩一人,计外五孩一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3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0人,90天以外落实节育措施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1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多孩结扎及时率为100%;

四、妇检工作

截止XX年3月30日,全乡第四季度应检586人次,流出妇检对象290人,常驻妇检对象296人,已检296人次,检查结果:正常292人次,已孕4人,补救4人;流出妇检对象寄证或返检70人次。补救率为100%,在家妇检率为100%,综合妇检率为65.87%。

五、稳步推行和实现“村民自治”工作

全乡18个村均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其中xx,xx7个村已基本实现“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实现比例为38.88%。

药学保健工作模式研究 篇7

1药师方式的演变[1]

1.1 传统药学阶段

此阶段制药工业尚不发达, 药品品种少, 质量内涵差, 药师的服务是调配处方。后来根据需要发展了制剂、检验、中西药结合内容, 在配方服务上, 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 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药, 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相接触。

1.2 临床药学服务阶段

临床药师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拓宽了药学覆盖面, 丰富了药学内容,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全面突破了原来配方局限。药师的工作不只是单一的调配, 而是关心到患者用药方案, 了解患者用药效果。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

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但在临床药学工作中, 药师更多是作为医师的参谋出现。

1.3 药学保健阶段

九十年代后, PC兴起要求药师的服务更进一步, 即在做好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与药学相关的一些服务问题, 解决患者目前的顾虑,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 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要求药师加强与患者面对面联系, 了解患者疾病情况, 并主动提供有关的用药信息资料。

2基于临床药学的药学保健

药学保健是对临床药学工作业务的拓展和延伸, 因此, 开展药学保健也应以现有的临床药学为基础, 逐点逐面展开。药房大多设在住院病区, 具有开展临床药学的有利条件, 因此, 可先从住院药房开始, 建立与医师、护士的相互联系, 参与查房, 建立患者病历, 讨论给药方案, 收集用药信息等, 同时研究室积极配合, 协助解决临床药师遇到的问题。

3药学保健与临床药学的区别

3.1 定义

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师的任务, 而药学保健是保护患者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药师通过特定方式提供的。

3.2 业务范围[2]

临床药学从一开始就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临床药学业务独立于药房供应工作, 医院药房的这两方面工作有明确的分界线。在有些医院, 临床药学甚至完全脱离药房, 形成独立的业务部门。临床药师的业务活动面也很窄, 局限于某些药物或某类疾病。另外, 药学保健强调打破药学部内部的分工, 不仅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患者保健的职责, 而且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 不论学历、职称、工作性质都是患者保健的提供者。

3.3 工作重点

临床药学并未摆脱“以药物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其工作重点放在药物使用过程的合理性, 不看重药物治疗的结果。药学保健的工作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 其直接目标是用药结果。药师不仅仅是药品的提供者, 而且应当对药物使用的结果负责, 药师的使命上升到通过合理用药,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高度。

3.4 服务对象

临床药学业务的针对性很强, 因而只有部分患者得到此类服务, 药学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全体患者, 如果药学保健真正开展起来, 那么无论患者是住院还是门诊就医, 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进行治疗都能得良好的药学保健。

3.5 负责对象

临床药学主要是向医生提供药学信息或合理用药建议, 这类信息或建议能否起作用最终取决于医生。也就是说, 临床药师的“委托人”主要是医生。药学保健的基础是患者承认药师对其药物治疗结果负有责任。药师的委托人是患者, 药师必须与患者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3.6 实践范围

临床药学实践的范围主要限于住院病房, 而且是各自独立的。而药学保健的实践范围由患者的需要决定, 可以遍及患者接受治疗的各类医疗机构 (包括家庭病房) , 并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保持连续性, 如转院或出院患者的药学保健也要移交给其他医疗机构或负责家庭病房的药师。

4结论

药师的业务活注意力是患者, 药师本身由药品提供者转变成患者保健提供者, 医院药学工作不再只考虑提供药学服务的行为、过程, 而是要关注服务的结果, 关注药物治疗对患者健康幸福的影响。药学保健是直接提供给患者的, 不必假医生护士之手, 因此药师的业务活动是对患者负责, 而不是对医生负责。

摘要:药学保健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种新模式, 它改变了以往传统药师工作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主模式, 逐渐向临床延伸, 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药学保健是在成功进行临床药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文在总结分析了我国药学保健的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其与临床药学的本质差别。

关键词:药学保健,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1]邱季, 范兽雁, 李建中等.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安徽医药, 2003;7 (6) :4767.

爱尔兰儿童收养制度 篇8

据房东介绍,爱尔兰为了防止抛弃性弃婴,整个国家从医保社保、强制婚检等制度环节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家庭抚养残障、重疾儿童的国家保障支持,减轻普通家庭抚养残障、严重疾病儿童的物质负担,弱化他们的弃婴动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爱尔兰弃婴福利机构既有公立的也有私人的,这些机构必须与当地政府签署收养协议。这些收养机构大都和当地的教会、社会福利和基金会及爱心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而且,政府会对要求收养弃婴的家庭进行极为严格的审查。

自2012年爱尔兰新的收养法实施之后,当地收养儿童的程序一般要耗时三至四年,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按照爱尔兰的规定,只有父母双亡或者被父母抛弃的儿童才可以被收养。对收养人更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比如,按照爱尔兰的法律规定,虽然夫妻或单身者都有权利收养儿童,但是没有孩子的夫妻显然更容易得到收养权。当地法律这样细致又具体地规定,是为了让儿童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让儿童被收养后能得到较好的照顾。

再具体说说当地的收养流程。收养者首先要到当地的政府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个人的简历,结婚证明、生育证明、健康证明、工作单位等等作为收养评价资本被逐一打分,分值在80分以上的优秀者才可能进入下一轮。外在条件收养达标了并不代表就可以收养弃婴了,更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爱尔兰的儿童收养机构会对申请初筛合格的收养者进行非常严格和严谨的心理测试及考查。这些测试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全到家庭成员相处及和儿童交流方式等都要作详细的测试,而且这些测试没有一点花架子,全部是实打实的操作,有些测试拖的时间可以长达一至二年甚至更长,才会有结果。爱尔兰儿童收养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被收养的儿童将来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生活。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篇9

1、做好新生儿登记及访视。重点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如一月内未愈应及时转入体弱儿管理。

2、做好辖区内7周岁以下婴幼儿的保健系统管理,作出个体发育评价,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方法及防治知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做好数据及时录入。

3、体弱儿管理对体检中筛查出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根据体弱儿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专案管理,认真填写个案,定期复查,及时转诊,症状体征与体检表内容吻合,无漏管。如已治愈及时结案。

4、资料统计上报工作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包括本辖区7岁、5岁及3岁以下儿童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6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特别是年报工作。

5、做好常规转诊工作,尽量做到每个婴儿6个月时转诊妇保院一次,并填写儿童转诊登记表和儿童转诊单,给予拒绝的在儿童保健册上注上拒绝转奉妇并签名。

6、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每月及时与妇保、疾控核对名单,建立流动儿童花名册,总人数符合逻辑,做到7岁以下流动儿童覆盖率≥60℅。

7、做好幼托组织管理,一季度访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

8、做好儿童宣教工作,并有相关工作计划,完善育儿学校的各项工作。

9、继续做好营养与健康监测,完善相关资料。

10、接受上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时保证质量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整体目标:

1、争取在XXXX年时,实现每个儿童都享有卫生保健,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力争新生儿访视率100%,降低婴儿死亡率为奋斗目标。

2、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要早防早治,提高矫治率,降低体弱儿率,体弱儿做到管理率100%。

3、对信息统计的各种报表,均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做到有痕迹管理。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市妇幼卫生年暨“三网”监测工作,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认真落实县妇幼保健所工作考核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工作,宣传母乳喂养及指导新生儿护理,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

3、坚持“4、2、1”体检,开展对集体儿童进行大面积体检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体检项目。

4、在领导协调及带领下,开展3—6岁托幼园所儿童体检。

5、与儿童家长及时沟通,将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及体检率提高。加强宣传,加深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的认识。

6,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妇保科、儿科、妇产科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儿童的动态,提高新生儿访视率。

7、认真做好体弱儿筛查工作,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专案专卡系统管理。

8、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大众科普知识传播。

幼儿园保健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要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全面规范保教工作,让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大力提高保教质量,使我园卫生保健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加大一日活动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力度。

1、耐心细致做好晨检工作,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写好“晨午检记录表”将有关晨检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班。严格把好传染病入园关,杜绝幼儿将危险物品带入园。班级做好二次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班级和保健室做好患病幼儿的晨午检全日观察记录。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中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还要照顾到个别特殊幼儿,如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胆小怕事、活动量特大等,班级写好体弱儿个案管理记录表。

3、每天确保两点一餐的合理供应,每周自制点心三次。让幼儿在整洁、愉快的环境中进餐,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吃尽饭菜的好习惯,鼓励幼儿添饭,照顾好班级肥胖儿和体弱儿的进食。饭后漱口、擦嘴,组织幼儿餐后散步。

4、午睡时,当班教师要加强午睡的组织和管理,确保120分钟的睡眠时间。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注意每个角落、每张床铺、每个幼儿,对一些体弱生病的幼儿给以特殊的照顾和关怀。起床后,要注意孩子的衣着的整齐情况,同时应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5、各班要把好幼儿盥洗入厕关,教育幼儿不拥挤,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盥洗方法和习惯。

6、抓好离园关,离园前教师要加强安全卫生教育,让幼儿穿带好自己的衣物用品等,师生间相互道别,老师将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交到家长的手中做好交接工作。使每一位幼儿高高兴兴来园,平平安安回家,确保万无一失。

7、一日活动要动静兼顾,活动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保教并重,共同提高”的宗旨。

(二)认真做好各类消毒工作,严格控制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1、各班级保育员要搞好园内卫生,确保幼儿园内外环境无卫生死角。

2、幼儿常用物品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幼儿园常用物品消毒常规”和“幼儿园消毒制度”执行。保育员要使用好班级消毒柜、紫外线消毒灯、“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

(三)加强膳食管理。

1、认真验收所送食品,并做好登记、索证工作,确保食物新鲜,数量到位。

2、制定全面、合理、均衡的食谱,精心烹饪幼儿饭菜,确保加工质量,认真做好营养分析工作,按要求召开膳委会议,保证幼儿必需的营养需求。

3、食堂做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做好生菜和熟菜的留样,做到48小时留样备查,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师生伙食严格分开。每月做好幼儿伙食费盈亏工作。

(四)重视健康检查。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橱窗、讲座等)。

2、对体弱儿、肥胖儿在建立专案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做好幼儿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的测试统计分析工作,了解幼儿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关措施。

4、确保新入园幼儿常规体检率达100%,加强对疾病矫治的管理,管理方法得当有效并有记录。

5、做好全体教职工的体检工作,确保体检率100%,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召开卫生保健会议和培训工作

1、每月及时召开卫生保健有关会议。

2、及时做好教师、保育员和食堂人员的园内培训工作。

3、联合当地卫生院做好家长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三、具体月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

1、认真做好各方面卫生、消毒工作,迎接幼儿入园。

2、做好学校卫生的自查工作,接受市场监管局的检查并做好有关整改工作。

3、制定好本学期我园卫生保健、保育员工作等有关计划。

4、做好新生的入园体检工作。

5、筛选出体弱儿及肥胖儿并做好个案建档工作。

6、下发各班级有关卫生保健资料方面的表格。

7、加强对保育员一日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开展保育员业务培训一次。

十月份:

1、把好晨检关和消毒关,做好秋冬季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2、肥胖儿、体弱儿跟踪测量评价工作。

3、做好幼儿营养食谱的制定和分析工作。

4、检查午餐、午点的提供、分发和剩余情况。

5、组织召开膳委会会会议一次。

十一月份:

1、检查指导各班户外活动情况,防止幼儿大量出汗,影响其身体健康。

2、加强保育员沟通,规范保育一日工作。

3、指导肥胖儿、休弱儿合理饮食,并为他们做好身长体重的测量及评价工作。

十二月份:

1、召开保育员会议一次、2、测量幼儿的身高和体重。

3、宣传冬季防寒工作。

4、检查各班级卫生、午餐和午睡情况。

5、合理制定每周幼儿食谱、做好膳食营养分析工作。

6、天气渐冷,各班级做好幼儿冬季护理工作。

一月份: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篇10

一、工作制度……………………………………………………………1

1、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1

2、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

3、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2

4、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3 5、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4

6、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6

7、儿童保健转诊工作制度………………………………………………7

8、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8

9、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9

二、工作职责……………………………………………………………10

1、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10

2、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11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按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建立社区O~6岁儿童健康档案,承担本辖区内O~6岁儿童(包括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工作,每次体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录入儿童健康体检档案。定期对儿童健康情况作出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三、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四、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指导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五、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加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做好儿童保健各类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按时上报各类报表。

七、接受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评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八、科室工作人员一律服从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的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及职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九、科室工作人员必须衣着整洁、配戴胸牌、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礼貌待人。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专人(主要是儿保专干)为本社区、乡镇户口和居住在本地的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要以居委会(村)为单位、年龄为顺序来归案。

二、建档时认真做好详细登记,包括编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家长姓名等基本信息。

三、妥善保管好儿童相关信息资料及家长联系电话。对电子档案的录入或更新后要及时保存。

四、对于纸质档案的资料要认真做好防潮防湿和防火及防虫蛀等工作。

五、对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儿童,社区、乡镇儿保专干应按体检程序定期对体检档案进行管理、录入、更新。

六、建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档案,严格执行死亡上报制度。

七、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查看,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

一、中心按照湘卫妇社处函(2011)17号《关于统一使用全省儿童保健手册的通知》文件精神规范使用省卫生厅统一编制的《湖南省儿童保健手册》。

二、中心加强《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发放和管理,安排专人对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管理。

三、发放要求:

1、新生儿期发放:由各助产机构在新生儿出院前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并义务告知家长领取《儿童保健手册》后10日内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编号和建立健康档案。2、7岁以下儿童发放:出生时或出生后未领取儿童手册的,由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在体检时进行首次发放,并统一编号。

3、补发与换发:《儿童保健手册》丢失或损坏,由居住地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发或换发。已发放辖区内旧版《儿童保健手册》的儿童,一律不换发新《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家长可继续使用至其7岁。

四、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手册》均由岳麓区妇幼保健所提供。

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一、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居委会、村级新生儿访视工作,并有专门的新生儿访视包。

二、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二次,医务人员应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首次访视应在出院或出生后7天内进行;第二次访视为28天前后。

三、访视内容包括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重、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科学育儿指导。每次访视均应认真、详细记录。

四、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或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五、对高危新生儿,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等首次访视应在3天内进行并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应着重指导保暖、喂养、护理和预防感染等,所有新生儿访视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0—6岁儿童的随访,把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如下随访制度:

一、在建立儿童健康档案时,要将个人信息内容填写准确,电话多留几个,要试打,要有1—2个联系得上。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随访登记表,表格形式简单实用。

三、随访方式包括上门随访、定期随访、电话随访:

(1)新生儿要上门随访,按新生儿访视规范进行,高危儿随访按高危儿管理规范随访。

(2)婴幼儿、4—6岁儿童由家长带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定期随访。

(3)对未按预约时间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体检的要及时电话联系儿童家长。

四、随访时间: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随访1次;婴幼儿健康管理随访时间分别是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共8次;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五、随访主要是由儿保医师(也可以与儿保门诊护士合作)负责完成。

六、随访情况要按要求及时更新到儿童健康档案中并在随访登记表中有体现。

七、儿保门诊负责人应对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随访本人也应对随访情况每月至少回头看一次,对没有按要求随访到的儿童进行查漏并补充随访。

八、随访时医师要礼貌待人,热情服务,详细询问儿童的状况并做好记录、宣教、指导。

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一、儿保专干在新生儿访视及日常门诊对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管理期间,应认真对照标准筛查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

二、高危儿、营养性疾病儿管理范围为: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

2、出生窒息、NICU出院新生儿;

3、出生缺陷(先天畸形影响生活能力者);

4、活动期佝偻病;

5、贫血(轻、中、重度);

6、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不增或下降儿童;

7、单纯性肥胖;

8、其他疾病: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先天性甲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先天梅毒患儿、艾滋病感染、梅毒感染产妇所生的儿童及其他高危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等。

三、发现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应及时登记、建立个案卡,上墙并动态管理,同时将高危儿童转诊至区妇幼所,并进行随访。

四、对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及活动期佝偻病应专案管理。

五、针对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管理知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指针对性进行食疗和药物性治疗)。

六、对已痊愈的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应及时结案并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七、年终写出本辖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管理工作总结并上报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数据给区妇幼所。

八、对本社区、乡镇发现的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不能诊治者,应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并继续对其转诊情况进行及时追访。

儿童保健转诊工作制度

一、对高危儿、病情严重,限于当地各方面条件不能诊治的患儿,应及时对家长提出转诊。

二、转诊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根据不同病情,提供正确的转诊建议(包括转诊途径,转入医院)。

三、新生儿的转诊范围:新生儿喂养困难、哭声异常、呼吸急促(》60次/分)、吸气时严重胸凹陷,精神差、嗜睡或昏迷、严重黄疸或面色苍白、惊厥、囟门凸起、大便带血、脐部及周围皮肤发红或流脓。

四、婴儿转诊范围:高危儿童或其它疾病治疗效果不佳、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合并内科疾病、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等)、严重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等。

五、学龄前儿童转诊范围: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合并内科疾病、严重龋齿、视力低常、听力异常等。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组织落实建立儿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各负其责,认真开展好工作。

二、每初制定出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根据计划逐项完成工作任务。

三、认真实施规划,根据儿童不同个体或群体,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四、采取健康讲座、宣传折页、墙报、橱窗等方法为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

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进行儿童健康教育宣传。

六、采取定期集中教育的方法,进行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

七、采取小组教育的方法,对同类健康问题的群体进行保健、康复等教育。

八、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对特殊个体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自我监测及家庭照顾教育。

九、设立健康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十、制定健康处方及儿童中医药健康处方,对0—3岁儿童给予中医药健康指导。

十一、至少每3月办一期育儿知识讲座,要求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知晓率达85%

十二、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个人健康进行综合评价。

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一、各社区,乡镇儿保专干应掌握0—6岁儿童数及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二、负责本社区、乡镇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的信息收集与上报。

三、负责本社区、乡镇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四、认真收集、整理儿童保健信息资料,要求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五、对原始资料不随意更改,不弄虚作假,统计上报资料不虚报、瞒报、迟报和缺报。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

一、在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安排。

二、对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儿童保健手册。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服务,预约好下次体检时间,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三、对儿童体检情况认真分析评价,对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进行管理,定期随访、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对健康管理中发现存在健康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合理的指导和治疗建议,不能处理的要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四、做好幼儿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五、对未按时来体检的儿童要及时电话随访,督促家长带小孩来做体检。

六、认真做好儿童体检信息录入和相关儿保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工作。

七、做好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和健康咨询及指导基层儿童保健工作。

八、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九、做好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

一、配合儿童保健医生开展儿童保健、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好有关资料的积累、保管、统计、分析、总结。

二、熟练掌握0—6岁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三、了解本地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协助领导制定本地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定期下基层指导或实施儿童保健工作。

四、负责体检儿童身高、体重测量、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工作。

五、对未按时来体检的儿童要及时电话随访,督促家长带小孩来做体检。

六、认真执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不可等待的儿童福利制度 篇11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0至18岁儿童约为3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2.5%。

从国际上来看,在GDP5000至10000美元的国家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平均为25.7%。相比之下,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354元人民币(约合6100美元),而14岁以下儿童占比仅为16.5%。从人力资源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的角度来看,中国儿童群体的稀缺性更为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儿童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贫困儿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困境儿童的特殊权益保护,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他们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需求也在变化着。

政策密集出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儿童福利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因社会背景、主要关注问题、政府角色、儿童生存发展的福利需求,以及儿童福利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方针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孕育萌芽期(1949至1957年),初步发展期(1958至1966年),中断停滞期(1967至1978年),恢复重建期(1979至1989年),快速发展期(1990至2010年),以及专业化建设时期(2010年至今)。

但在2010年以前,孤儿福利只能叫工作,不能叫制度,因为过去孤儿福利没有资金保障,是通过社会救助这种比较低的标准来填补。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作出的覆盖全国孤儿、具有普惠意义和制度安排性质的政策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从此正式确立起来。这被业界称为中国儿童福利元年到来的主要标志。同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具体发放。

建立孤儿基本保障津贴制度,标志着国家对孤儿基本生活的保障真正从(福利)院内扩大到院外,从以实物救助为主转向以现金救助为主。在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历史上,院内福利向院外福利的扩展,是现代意义上社会福利制度的标志。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于北京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儿童福利周”,发布了首份《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并启动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

儿童福利作为独立章节被首次写入政府纲要,标志着我国全纳性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实质性进展,儿童正式纳入国家制度体系构建的框架之中。

随后一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至2020)》,标志着中国儿童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并初步明确儿童福利的国家责任。伴随各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规划相继出台,儿童福利的改善被中央及各级政府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各个省区市也纷纷制定发布了地方儿童发展规划或纲要。内容涉及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福利、儿童社会环境,以及儿童法律保护等方面。为未来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框架基础。

尽管在此之前我国已出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至2010)》,但儿童福利并未纳入专项规划。新纲要中,专门增设了“儿童福利”章节,设定了2020年要到达的明确目标,以及清晰、可测量的指标。儿童作为权利和福利的主体,被正式纳入国家制度体系构建的框架之中。政府将社会福利纳入了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儿童福利发展呈现加速迹象。

进展滞后需求

就在2012年接近尾声时,贵州毕节5名男孩儿垃圾箱内生火取暖致中毒死亡。寒冬里5名男孩儿的不幸死亡,将农村留守流浪儿童群体的恶劣生存环境暴露无遗。

但纵观整个2012年,儿童的福利政策也算可圈可点。先是随着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纷纷颁布并实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主要资助贫困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贫困家庭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基本建立,实现全国普及。其后,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发放基本生活津贴。各地据此展开工作,正式建立起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津贴制度,明确发放标准、启动实施发放工作,各地具体津贴标准600元至l 560元不等。从2011年年底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在2012年得到国家的积极推进,中央累计下拨150.53亿元财政资金全额支持营养改善计划(其中含地方试点奖补资金15.41亿元);同时对试点地区学生食堂新建或改扩建按5:5的比例予以奖补,共计下拨93.76亿元。在无国家试点县的省份,将安排地方财政资金。

这一年我国儿童津贴,从无到有,从孤儿津贴到三大津贴,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如何将更多困境儿童纳入津贴保障范围内,如何建立独立的儿童福利预算体系、保障充分的财政支持?

就在贵州毕节5男孩儿的悲剧还在发酵中,2013年1月,河南兰考火灾事件,孤残儿童民间养育的悲惨状况被曝光,袁厉害这个河南农妇一下子成为媒体焦点,舆论直逼法律制度层面的拷问。法律和政策法规是落实儿童福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儿童法(儿童福利法)是儿童福利制度化建设的保障和依据。多年来民间和学者呼吁倡导的儿童权利专项立法,历时三年多的《儿童福利条例》出台终于进入冲刺阶段。

细数四年来儿童福利界的重大进展,儿童福利组织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从民间发起“免费午餐”项目,到国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出台;从民间“儿童大病医疗保障”试点,到国家推进儿童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从民间发起自闭症儿童服务机构,到国家将自闭症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政府与社会组织互促共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良性机制。

nlc202309040408

相应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近年来国家重视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2013年,中央财政拨款两亿元,其中儿童类项目资金0.57亿元,占29%;购买项目数量470个,其中儿童类项目102个,占22%。

各类儿童群体对福利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亟待形成政社合作、全民共建的氛围和格局。

各界力量联动

近年,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对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拷问,媒体的密集报道与持续发酵和几乎是全社会参与的制度反思,聚集着儿童权利的社会正能量,引发了对中国儿童生存状况的全民忧思和社会各界力量的联动。专业化研究力量的推动,对于解决各种儿童福利方面的社会问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2010年起,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民政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5省12县的120个村,以村儿童福利主任为操手、村儿童之家为场地,将儿童福利递送体系延伸到村或社区,探索针对中国儿童的有效的儿童脆弱性监测系统、针对一般儿童的基本福利服务内容和针对脆弱儿童的特殊福利服务内容、儿童福利服务递送体系配置、必要的财政和技术保障、必要的政策和行政支持,对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发挥整体性的示范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团体和个人对于儿童福利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重视不够,而随着儿童福利事业的加速发展,这一现状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关于儿童福利领域的专题研究报告数量猛增,对政府政策的出台、公众意识的提升、民间组织的参加,都具有指导作用。

而媒体是在促使儿童领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另外一股力量。近些年,各类有关儿童的恶性事件经媒体频频曝光。例如,福建南平一男子在小学门口持刀伤人致8名儿童死亡;东莞母亲溺死脑瘫双胞胎;正宁县校车事件致19名幼儿死亡……新闻事件背后是儿童未被满足的福利需求。媒体已成为促进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重要的传播与倡导力量,是整合疏通政府与民间公益力量的桥梁。2013年,势必将成为媒体引发公众讨论儿童福利问题最为频繁的一年,舆情倒逼体制性反思。

作为一个拥有3亿儿童的国家,中国正在实施新的面向未来十年的儿童发展纲要,致力于让全体儿童享受更多福祉。然而,我国在儿童福利发展方面,仍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达成儿童优先的共识,强化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紧迫感;亟待进一步凝聚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政社合作、全民共建儿童福利的氛围和格局。

儿童发展关系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社会的发展进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套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先驱宋庆龄的一句话说,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福利是不可以等待的。

(中国公益研究院供本刊专稿)

上一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赠书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