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精选14篇)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1

XX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切实提高矫正质量,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真正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XX司法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部分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走访谈心。

2014年4月23日,XX司法所得知社区矫正人员黄某和兄弟因母亲赡养问题发生纠纷,XX司法所立即组织镇综治中心、村民委员会包片干部,到黄某家中了解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其思想汇报和认识,了解事情的原委。当即召集其兄弟和母亲进行座谈,经过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将其母亲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XX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问题,与社区矫正对象促膝谈心,对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态进行充分了解,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所面临的困难,扎实开展社区矫正,提高守法意识,争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2

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把握司法平衡的关键性问题。一般的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人权, 置于社会中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而罪犯往往在人权的保障上被其他社会主体的有色眼镜所屏蔽。在当今的国际社会, 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社区矫正对象判定有罪之后, 被判处社区矫正, 表面上与一般公民无异, 但是他们通常会被打上前科人员的烙印或者是视为“信用不良者”, 而无形中剥夺了他们与其他社会公民的同等权利。在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中, 如果选择不当, 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 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 (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 在具体实践的层面上, 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 以及保障人权的具体方式都没有统一的定论及做法, 导致基层司法矫正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对社会服刑人员的人权尊重与保障问题经常被忽视。因而, 在新刑诉法实行的前提下, 以保障人权的要求, 如何发挥社区矫正的二元性价值, 以及如何平衡二元性价值之间的冲突, 是社区矫正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刑罚理念及其制度、刑罚执行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实际上就是一个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社区利益、被害人利益和罪犯利益的过程。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 司法的价值也在不断地自我平衡着, 法律价值的选择也随之调整, 只有改变以前那种“重惩罚、轻矫正”的模式才能在新形势下把握司法平衡性, 更加符合社区矫正的社会价值。

一、在社区矫正的监管力度上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罚的谦抑性, 是指刑法应依据一定的规则控制处罚的范围与程度, 即凡是适用其他法律足以遏制某种违法行为和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 就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适用较轻的制裁方法足以遏制某种违法行为和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 就不要规定较重的制裁方法。在社区矫正的工作中所谓的效益, 就是社区矫正产生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期望。一般而言, 如果社区矫正动态适用所产生的结果与刑罚目的之间具有重合的一致性关系或者契合程度较大, 那么, 我们也就有理由说明矫正的效益是好的甚至是优于刑罚效果的, 社区矫正正是刑罚效益的体现和升华。在实践中常常发现司法矫正机关在监管力度上过于严厉, 比如对待被判处缓刑的对象, 按规定需要半月来社区矫正机关报道一次并每个月写一片思想动态汇报, 并且非常强制性的要求必须要在哪个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准时来报道, 没有顾及到由于作为一名成年的社会人所承担的工作、家庭以及社会责任, 强制的监管反而起到反效果。要尊重和保障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 只要是合理存在的情况, 可以相对灵活的采取缓和的措施;只要是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监管力度上可以在遵循法律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给予放宽, 要在心理上、根源上真正的矫正, 让其能融入社会收平等的对待。

二、在社区矫正管辖问题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司法实践中, 就发现有社区矫正对象在户口所在地的司法机关进行社区矫正, 但是其真正的生活的城市是在另一个城市, 家人、生活圈都不在本地, 但是他要每半个月来报道一次, 由于路途遥远且花费巨大, 给他造成了非常大困扰, 长此以往反而使其产生逆反的心理, 增强其对社会的抱怨, 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也有悖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初衷。中国人民都讲究“安居乐业”, 而社区矫正也是一样, 在矫正对象的常住地司法机关进行矫正, 保证其以前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能够大大的增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司法矫正机关要“因才施矫”, 从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出符合每个矫正对象自身情况矫正方案, 既兼顾效率也兼顾公平。

三、社区矫正要开展帮扶帮教的矫正工作, 使矫正对象不脱离社会、不边缘化

犯罪是社会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犯罪的发生不仅仅是个人主观意志的选择, 同时也是社会中诸多不良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 对罪犯处遇的重要方面是利用社区资源来帮助罪犯复归社会。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心理矫治。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教育工作相关制度, 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警示教育及公益劳动, 督促一线社区矫正工作者, 及时针对每个矫正对象制定矫正方案, 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心理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必要内容,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立心理矫治制度, 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评, 依据测评结论制定矫正方案, 增强矫正效果。其次是要帮助社会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生活, 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困难, 落实应当享受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 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籍社区矫正对象落实责任田。

社区矫正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理论基础, 蕴涵着人道主义和行刑效益化的等价值理念, 是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社区矫正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罪犯再社会化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司法行政人员在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中要重矫正、轻惩罚, 改变工作理念, 转变工作作风, 把握司法平衡的度。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 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并能够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达到预防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摘要:社区矫正蕴涵着惩罚性和恢复性的双重属性, 在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我国新刑诉法的背景下, 如何把握惩罚和矫正的关系面临着新的要求。如果选择不当, 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 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在社区矫正的司法平衡性上的把握必需以矫正为主, 在社区矫正的工作力度、人性化管理、帮扶帮教等方面上从人权的平等对待、回归社会的角度把握司法工作中的惩罚性与恢复性的关系。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3

关键词:社区矫正;司法平衡;现实考量;问题研究

犯罪惩罚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惩罚犯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20世纪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我国刑事法律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开始采用社区矫正的方式。社区矫正使得刑罚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改造的功能,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认可和学界的好评。我国的社区矫正才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社区矫正顾名思义,是在社区中完成对特定犯罪分子的刑罚执行活动,它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与监禁矫正相对,是指通过不使罪犯与社会相隔离的方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国外常见的社区矫正方式或者场所主要有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此可见,我国是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并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手段予以确立的。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是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會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确立的,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具体操作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完善。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平衡

从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的实用条件来看,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主要涉及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判处管制或者缓刑的罪犯,很大程度上,其社会危害性有别于其他严重刑事犯罪,但是又高于一般的民事纠纷,是否给与刑事惩罚,还是按照普通民事纠纷予以处理,是我国基层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司法平衡问题。具体判处缓刑还是实刑,对于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和被害人的救济等二者的均衡,都是法官在量刑时的考验。从一般老百姓的理解,社区矫正就是在家里,没有坐牢,没受处罚,虽然从法律的角度是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没有普法宣传,具体的社区矫正措施的实际执行,则很难消除社区矫正的刑罚的执行误解。尤其是对于从刑事角度老看来看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但是民事矛盾激化的案件,是民意与司法的平衡尤为重要。在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中,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

四、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考量

刑法修正案(八)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结合罪犯的具体犯罪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对于贪污受贿等职务型犯罪,如判处刑罚,失去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基本无重新犯罪的机会,一般采取比较宽泛的管理手段就可以了;而对于犯罪主观恶性强的暴力型人身犯罪,相对来说社会危害性较大,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才刚刚起步,对于具体如何解决社区矫正罪犯的现实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比如罪犯的就业问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等,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在安置帮教方面面临的重要难题。部分犯罪分子自身文化水平低,再在就业能力差,犯罪后很难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而社区矫正机构本身没有太多的经费支持和就业信息来源,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工作者招聘、制作档案台账、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安置帮教等,自身运行经费就很紧张,很难顾及所有有困难的矫正对象,但是如果不妥善解决社会矫正罪犯的基本工作生活问题,则很难最终实现矫正的目标。此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社区罪犯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面临的又一挑战。

五、结语

自2003年社区矫正制度试点至今,我国的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社区矫正的立法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刑罚结构的合理化。虽然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认,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效,但还是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今后应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D].西南政法大学,2008

[2]刘斌.社区矫正立法原则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陈瑶琳.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王伟.社区矫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5]王燕飞.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最近刑法、刑诉法修改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04)

[6]余红格.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以安宁市社区矫正实践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欧阳天昊(1995.05~),男,新疆阿克陶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4

XX司法所对新入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宣告仪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执法的规范性,XX司法所2014年4月14日对社区矫正人员徐某进行宣告仪式。

徐某、因犯盗窃罪被贵州省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假释一年四个月零两天。司法所联合派出所、综治办、村委、矫正人员家属,宣布社区矫正对象徐某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并告知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社区矫正对象当场表态会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服从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接受社区矫正小组的教育和督促,履行好社区矫正义务。随后,社区矫正小组签订工作责任书,监护人、社区矫正对象在协议书上签字并作保证。XX司法所强化特殊人群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特殊人群管理“四化六到位”要求,切实做好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5

2014日照莒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简章

根据《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日照市政府令第64号)规定及县政府2014年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计划要求,县司法局2014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矫正类公益性岗位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名额

全县共招聘社区矫正类公益性岗位人员24名,聘用人员经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合格后到司法所等单位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全县21处司法所每所分配1名,其余3名到县社区矫正中心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二、招聘条件及对象

(一)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身体健康。(二)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能熟练操作电脑,热爱基层司法行政事业,热心公益事业,服从业务调配。

(三)具有本县户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可报考。

1、特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3、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4、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一户两代、夫妻双方失业人员;

5、城镇特困家庭失业人员中的现役军人配偶、烈属及其子女;

6、参战、涉核的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的志愿兵;

7、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城镇失业人员;

8、其他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

三、招聘岗位的主要职责

(一)协助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考察、教育改造、就业指导培训和帮困扶助等工作;(二)协助开展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基层法律援助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

四、招聘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公开报名。报名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人员需现场填写《日照市莒县公益性岗位报名登记表》(见附件)。需提交的资料及要求:

1、《日照市莒县公益性岗位报名登记表》;

2、一寸近期同底版免冠照片6张;

3、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4、属高校毕业生的提供就业报到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参战、涉核的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的志愿兵需由业务主管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符合条件的拟报考人员应首先向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需提供以下材料。其中: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持《山东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卡》;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明;特困职工家庭提供特困职工家庭证明;零就业家庭提供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定证明;农村零转移家庭提供社区和所在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证明。

报名时间:2014年6月3日—6月6日

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 报名地点:莒县司法局(莒县浮来中路9号,县委、县政府西侧办公楼四楼)各岗位招聘计划数与报考人数达不到1:2比例的,相应调整招聘计划。

(二)资格审查。报名工作结束后,由县人社局和县司法局组织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三)考试考核。经资格审查合格的报考人员,由县人社局和司法局组织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

1、笔试(100分,占总成绩的70%)。笔试时间:2014年6 月14日。笔试内容: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及部分时事政治。

2、确定面试人员。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评卷结束后,面试人员名单将在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公布。

3、面试(100分,占总成绩的30%)。面试时间、地点及其他事项将在公布面试人员名单时一并公布,不按规定参加面试的,取消受聘资格。

4、成绩计算。考试成绩计算方法为: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70%+面试成绩×30%。

(四)体检和考察。由县司法局统一组织应聘人员体检和考察,体检或考察不合格产生空缺的,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递补人员。

(五)公示。经体检、考察合格的,根据考试总成绩,对拟聘用人员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六)岗位选定。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由聘用人员进行岗位选定。即同一岗位中总成绩排第一的人员,先从报考的岗位中选定单位,然后再由第二名进行选定单位,剩余人员依次类推。

五、招聘期限及待遇

莒县司法局为社区矫正公益岗位人员的主管机关,对社区矫正公益岗位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和考核。

对确定的拟聘用人员名单经公示无异议的,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办理就业手续,聘用人员自报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与用工单位签订公益性岗位用工协议,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一年,工资待遇等按照《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日照市政府令第64号)规定执行。

六、咨询电话:0633-6222482。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附件:莒县司法局公益岗位招聘表.xls 日照市莒县公益性岗位报名登记表.doc.doc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思路 篇6

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和县司法局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人性化为方向,整合社会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促进泼机镇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基本工作思路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抓好矫正工作者教育管理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遏制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根据上述矫正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做好“一次培训、二个活动、三项完善、四点落实”。一、一次培训

行刑社会化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点,也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社区矫正帮教志愿者队伍,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工作。拟定上半年组织全镇村主任、管教干部、社会帮教志愿者的专业业务培训,聘请上级领导授课,提高村社区矫正工作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社区矫正工作者做到“六清”: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二、二次活动

司法所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按规定参与社区矫正的各项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意识。拟定今年在“清明”、“十二.四”节前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参加司法所主办的法制讲座专题培训会。

各村监管小组应当组织本村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村公益义务劳动,并做好记录报司法所备案,存入个人矫正档案。三、三项工作完善

1、日常报到工作完善

日常报到是指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情况。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报到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查、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履行日常报到的法定义务和管理规定,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了解相关情况,做好日常报到情况的登记备案工作。

因身体状况、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特殊的制约因素,客观上造成社区矫正对象无法履行正常的日常报到。经司法所批准同意:无书写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采取口头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并存入个人矫正档案;身体状况原因,不能到司法所报到,可以委托其家庭监护人或社区矫正志愿者递交书面思想情况汇报。对未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和递交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书面汇报的矫正对象,司法所以电话通知和书面通知形式督促报到并做好记录存入个人档案;如无故不报到和书面汇报,在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评中予以扣分和批评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惩处。

2、分级管理工作完善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和分级处遇,既是社区矫正工作依法、严格、科学、文明、人性化的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坚持从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矫正对象刑罚类别及构成特点出发,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积极性。司法所根据日常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情况,把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犯罪性质、刑罚类别及现实表现,司法所与村帮教小组共同确定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级别。

3、请假销假工作完善

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必须向司法所请假,办理有关请假手续,并经公安机关批准,方可外出。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司法所可用通过电话或书信等方式联系,随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活动情况。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时间较长(暂定6个月以上),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或固定住处,司法所可通过委托监管的方式,请求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目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协助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需要续假的,可由监护人或亲属代为申请并办理续假相关手续,并承担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按时返回居住地报到的相关责任;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返回居住地后应立即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报告外出期间的情况,收回《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准假通知书》,并将销假情况记入档案。社区矫正对象未及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规定区域的,司法所应当及时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其进行治安,直至刑事处罚。四、四点制度落实

1、落实接收谈话制度

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坚持实行集体谈话制度,参加对象有: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村主任、管教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家庭监护责任人等。谈话内容:了解相关情况,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宣读有关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宣告书,告知社区矫正管理等级和有关规定,司法所与社区矫正对象家庭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与社区帮教志愿者签订帮教协议书。力求做到“四个一”,即发一本须知、进行一次集体谈话、走访一次家庭、制定一份切合特点和实际的矫正方案。

2、落实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列席会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指示精神,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则、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村管教干部、社区帮教志愿者季例会制度①汇报矫正对象基本情况②考核评议矫正对象奖惩分值③修正个别矫正对象矫正方案④研究制定监管措施。

3、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教育,促使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改造成为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教育内容: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政策时事教育、认罚服法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

教育形式:集体教育、个别谈话教育、走访回访教育、亲属规劝教育、心理咨询教育、社会活动教育、社会志愿者帮教教育等。拟定今年由司法所组织两次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邀请泼机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邓书文同志讲法律知识。

4、落实矫正帮教志愿者报酬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7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效果是否达到理想状态, 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日常活动数据进行理论上研究, 同时也要通过仪器工具进行严密确定。我国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上, 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 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一)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尚未系统化

完整的社区矫正体系应包含明确评估意义、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评估理论、评估方法、评估技术、评估分析、评估报告、评估案例、确定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等内容。经过多年运行,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虽已纳入日常工作, 逐渐步入正轨, 但按照上述要求尚缺乏系统化, 存在粗线条、模式化、单向性、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未真正发挥社区矫正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价值。

(二)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专业队伍缺乏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致力于矫正对象的思想及行为矫正工作, 力求通过分析矫正对象引发犯罪的社会、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寻找针对性的改造途径和方法, 全面提高矫正对象的改造质量, 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将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 运用自如, 但当前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第一线任务的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单一、工作繁重、身兼数职等问题, 且得到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的机会少, 评估工作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逐步完善社区服刑矫正质量评估体系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系统工程, 也是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它通过对社区矫正质量进行评估分析, 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社区矫正工作起到预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 为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和模式提供依据,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控制, 所以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具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建设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应秉承四原则:一是客观性, 评价内容完整、全面, 可操作性强;二是连续性, 评价覆盖社区矫正全过程, 系统化、步骤化;三是层次性, 各级评估侧重点有所不同;四是互动性, 在基层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各成员的作用, 以司法部门社区矫正专干为中心, 各成员在评估中形成互动, 不断完善矫正方案。矫正目标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内容, 科学的矫正目标应该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行为举止来进行确定, 主要应包括基本素质的评估和对融入社会适应性的评估两大板块。评价方法呈现多样化, 综合运用专家评估、仪器评估、抽样调查、社区群众测评和委托调查等形式, 提高评估效果。

(二) 加强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优化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设立社区矫正警察, 对人员定员定编定岗, 每个基层司法所确保至少有一名正式干警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并按照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 为每个乡镇街道司法所配置一名社区矫正工作专职社会工作者, 以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同时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监狱学等学科知识更新。建立协作有力, 配合到位的互动机制, 成员单位之间形成合力, 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协调、司法行政部门牵头, 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 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建设趋势主要应在两大角度进行提高, 其一为评估系统的不断优化,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各地区实际, 构建更为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其二为评估方法的不断更新, 随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完善, 评估方法将呈现多学科相融合, 并将加入仪器设备的能量, 使评估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工作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通过不断改进其评估方向, 使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更为公正和准确, 同样使服刑人员能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内心层面上改过自新, 最后能勇敢地面对社会、融入社会。

摘要:社区矫正质量评估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系统工程, 也是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它通过对社区矫正质量进行评估分析, 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社区矫正工作起到预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 为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和模式提供依据,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控制。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

参考文献

[1]张凯, 姜祖桢, 姜华.论我国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校学报, 2012 (1) .

[2]周折.浅析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存在的问题[C].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文集, 2009:95-100.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汇报材料 篇8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巧报司法所自205月开展工作之初,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司法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司法所重视自身队伍建设,现有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名,社区矫正志愿者二十名,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得力,保障得法。

二、严格制度,认真落实。

我们在矫正工作开展中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赛罕区巧报镇社区矫正工作方案》《赛罕区巧报镇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巧报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站职责》等制度办事。在衔接工作中落实定期例会、情况通报、核查核对等制度;在监督管理工作中落实监督考察、走访、报到、定期排查等制度;在教育矫正工作中落实个案矫正、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制度;在考核奖惩工作中落实计分考核办法、奖惩结果告知和公示制度。

三、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1)接收前,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法院审前调查函到相关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及原工作单位实地了解该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居所、家庭社会关系情况,为日后实施矫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宣告入矫时,及时通知矫正对象、社区志愿者、矫正人员家属到司法所参加宣告仪式,向矫正对象告知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事项。在接收中,工作人员针对矫正对象的犯罪性质和悔过态度对其开展面对面教育,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签订《社区矫正责任书》,并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提交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同时详细告知相关工作纪律,要求其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2)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环节

一是建立档案,规范信息资料。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刑种、年龄、个性特点的不同,制定矫正方案。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社区矫正年度评审鉴定表、公益劳动记录、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账。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对矫正人员做到日跟踪、周见面,月汇报;要求矫正小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监控,对分级管控中的重点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要逐一见面、逐一谈话。利用手机定位系统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行踪,并做好动态分析,彻底对社区矫正人员做到了基本情况清、行动去向清、社会关系清。

三是集中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性针对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提化教育,如交通肇事,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伤害人身安全进行刑法、民法知识的学习。在制定公益劳动计划时,除了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到敬老院、学校等公共单位从事劳动外,还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佳节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在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我们组织矫正人员围坐在一起谈感想、追忆亲人,使其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积极矫正。

黄牛铺司法所社区矫正汇报材料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和各位前辈共同探讨交流社区矫正工作!下面,我就黄牛铺镇的社区矫正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牛铺镇位于凤县北部, 地处秦岭主梁以南、嘉陵江源头地带。地理条件优越,宝成铁路、212省道贯穿全境,境内建有黄牛铺、秦岭2个火车站,镇、村道路建设完善,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378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7993人,其中农业人口6600人。2011年实现当地生产总值(GDP)4.297亿元。

黄牛铺司法所位于镇政府大院外侧,在县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了司法所办公室用地,现有4间办公室,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上统一了标志牌和标识、印章,建立完善了20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司法所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所务管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了司法所工作整体水平。黄牛铺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名,专职2人,政府临时分配1人,担负着全镇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9个驻镇企事业单位的司法行政工作。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协作 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黄牛铺司法所在县司法局的坚强领导下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逐一排查摸底,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县局和黄牛铺镇党委、政府一直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严格按照“积极稳妥、依法规范、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镇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综治、信访、宣传干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各村(社区)也相应成立了矫正小组,切实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黄牛铺镇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成员由司法所人员、公安派出所管辖民警、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工作志愿者组成。在交接工作第一天就成立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并与5名志愿者签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从而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切实抓好社区矫正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在全镇8个行政村,明确了8名分管领导和8名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联络员,负责协同处理涉及本村、本单位的社区矫正相关事宜。各成员单位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发挥职能,严格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我镇共有社区矫正对象5名,其中被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5名,年龄阶层分为:20—40岁的3人,40—60岁的1人,60岁以上的1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差别大;二是地域分布广;三是文化水平差异大;四是就业岗位

不同;五是对社区矫正认识态度不同;六是家庭生活状况差别明显。他们中有的是文盲,有的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有的相对有一些固定收入,有的则没有;有的能积极配合社区矫正,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也有少部分人思想不够稳定,认识模糊,认为社区矫正管理比“派出所管得还要严”、司法所经常叫其汇报让他“丢了脸”、“经常参加矫正例会耽误打工挣钱”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所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用温情和亲情来进行教育和感化。尽管矫正对象有这样那样的想法,给我们工作也带来了许多难度,但我们始终本着他们是罪犯,同时也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原则,不冷待他们、不歧视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了各种方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加强教育管理,时刻让他们对今后生活充满希望,时刻将他们纳入视线管控范围,时刻用温情来感化他们。同时,积极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用亲情来温暖和感化,让矫正对象感觉到社会和家庭并没有放弃他,让其尽早弃恶从善,回归社会。

二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树立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在进一步贯彻和执行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的同时,我所重点加强了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结合社区矫正工作行为,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建立了信息宣传、统计等制度,并定期向县矫正办上报各项信息和数据;三是建立了请销假、谈话制度,对请销假的矫正人员要求到司法所报到、请、销假;四是建立社区矫正分级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按照矫正期、犯罪类型、平时表现和心理测试进行三级管理。严格执行考核与奖惩制度,对矫正对象接受教育矫正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评定,同时,为了使社区矫正

工作更加规范,增加严肃性,我所还专门设置了社区矫正宣告室,为矫正对象开展学习、谈心、汇报思想情况等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三是坚决做到不漏管、不脱管。在接管之初,我所首先给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明确告知了社区矫正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要求矫正对象每周一进行口头或电话汇报、每月1日进行书面汇报,并坚持做到“六个必须”,即矫正工作初期必须与矫正对象见一次面、必须进行一次谈话、必须建立一份档案、重大节假日必须上门走访、矫正对象思想波动时必须过问、矫正对象本人及家庭出现困难时必须在政策范围内帮困解难。尤其是在与矫正对象第一次见面时,当面向其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由矫正对象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牢固树立和强化其服刑意识。对于矫正期满的人员,我所在其矫正期满前20日,根据其实际表现,写出书面鉴定材料,报黄牛铺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经审议批准后,我所根据解矫制度的规定,在矫正期满当日,以在社区矫正宣告室当场宣告的形式宣布对矫正对象解除矫正。并随即将其纳入安置帮教对象中进行管理。这些工作程序的规范不但强化了矫正对象遵纪守法的意识,也使我镇接管的矫正对象中未出现一例漏管、脱管现象,真正做到矫正对象管得住、管得牢。

四是做到社区矫正程序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认真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社区矫正有关规定,依法进行矫正的基础上,我所还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环节后,我们都要进行调查和走访,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制定《矫正方案》,逐人建立档案;

为每名矫正对象确定1名工作人员和2-3名志愿者组成帮教小组,负责全程监督、教育、管理;同时,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信息采集表,并制作成电子版以便于动态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执法权。对于拒不接受社区矫正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没有执法权来进行处罚,对其宣称的“如不服从管理要建议检察机关进行收监”等话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如果真不服从管理,司法所也是无可奈何。

二是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和证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时,经常监管对象及其家属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份和是否对其具有监管权,均持怀疑态度。在社区矫正对象面前工作人员形同一个老百姓,和以前派出所民警着警服进行管理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有个别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属要求工作人员出示证件,可是是司法所居然连个执法证都没有,更不要说在其面前树立威严感和严肃感。

三是缺少经费。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司法所每月对矫正对象进行谈话和回访,但车辆出行和办公经费成为一个首要问题。虽然司法局每年给黄牛铺司法所下达2万余元的办公经费,但是司法所每年要调解130余件矛盾纠纷,同时还要进行普法宣传、安置帮教和“维稳”工作,在履行好九项职能的同时,要搞好社区矫正工作,这点经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10

1 矫正系统终端设备

矫正系统终端首先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指纹信息、图像信息等进行加密后传输到位置服务平台,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数据封装并转发至监管业务平台, 监管业务平台对接入的数据进行解密及分析处理, 为监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监管业务平台与位置服务平台间通过专网连接实现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经过CA认证的用户端通过虚拟专用网 (VPN) 访问监管业务平台及GIS基础平台, 进行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矫正定位手机和防分离手环。

1.1 矫正定位手机

为方便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 系统提供手机端使用的Android客户端。在非办公环境下, 监管人员通过APP可实现矫正人员实时分布、历史轨迹、电子档案、签到统计等信息的查询, 并可通过APP对矫正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频率变更及通知下发等操作。矫正定位手机配发给矫正人员, 内部集成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指纹传感器、摄像头、蓝牙通讯模块, 配置5寸液晶显示屏, 内置定制Android操作系统, 有效防止矫正人员私自卸载矫正端APP, 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矫正端APP内置于矫正定位手机, 是矫正人员与监管平台间信息交互的窗口, 其主要功能包括:定时采集上传矫正人员位置信息;实时接收平台下发的指令 (定位频率变更、更换设备等) 及各类信息 (通知、告警信息等) ;实现矫正人员身份认证信息 (头像和指纹) 的采集上传;与手环建立蓝牙连接, 实时将手环相关信息 (蓝牙连接断开、手环被强拆、手环低电量等) 上传平台。

1.2 防分离手环

防分离手环为矫正人员佩戴, 手环内部集成蓝牙通信模块、安全连接电路, 制作工艺先进, 具有良好的防水、耐磨、防腐蚀特性, 正常情况下, 可实现连续6个月正常工作, 其主要功能有:

1.2.1 人机分离告警

手环和手机通过蓝牙模块进行连接, 当二者之间超过预设的距离 (默认为15米) 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2 低电告警

当手环电量低于预设的低电预警阀值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3 拆卸告警

手环内置安全连接电路, 当电路被破坏 (手环被拆开或剪断) 时, 手环将通过手机向平台发出告警。

2 监管系统平台

系统平台是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监管的日常工作平台, 由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组成, 实现系统数据的存储及逻辑处理, 为系统的各项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 提供系统的前端展示窗口, 为监管人员的各项监管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维护日常监管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应用软件通过分析处理各类数据为日常的监管工作提供服务, 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两部分组成。位置服务平台首先完成对终端接入的支撑, 实现对终端采集信息的获取, 终端数据在接入信息平台前完成数据加密,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重新打包处理, 并通过专线转发到监管业务平台, 实现位置服务平台和监管业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

2.1 系统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各级监管部门的功能权限进行分配管理, 保证各级监管部门只能对其辖区内的矫正人员进行日常监管;可对系统登录账户进行登记管理;可对系统各类监管参数进行设置调整, 参数主要包括手机与手环断开告警时间阀值、定位频度、手环低电告警阀值、弹窗告警等。

2.2 监控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监控管理模块查看矫正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 支持对指定矫正人员的位置查询和实时跟踪;可对矫正人员的历史活动轨迹进行查询;可对矫正人员的定位频度进行实时变更;可对某个时间段进出某个区域的矫正人员进行查询;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兴趣点标注。

3 总结

通过定制的卫星定位设备与位置服务平台对矫正人员的进行定位监管, 不仅解决了人力监管的费时费力的缺点, 为监管人员和矫正人员提供丰富的交流渠道, 而且体现了社区矫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同时也减少了对行为正常的矫正人员生活的干扰, 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也是现代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任何一个人都作为人来看待, 社区矫正人员也有其自身的自由和幸福,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关怀不再是一种恩惠, 而是法制国家一项义务性的社会任务, 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贠敏, 葛榜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J].卫星应用, 2012, 05:19-23.

[2]程代娣, 郑林.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探[J].宿州学院学报, 2014, 04:23-26.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篇11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司法所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初探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做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让社区矫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就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5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万人,地理位置处于市东北部。目前我镇共接管14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矫正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某些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方式存在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不愿意回到社会执行刑罚,不愿意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犯事。对于集中的学习和公益活动感到耻辱,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不要做定期的家访,以免打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2、一般社会群众习惯认为矫正人员有污点,重犯率相对偏高,都避而远之,有排斥、歧视的心理,而这一心态也使得矫正人员缺少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抵触心理。

二、经验和做法

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个性化原则,逐步探索新时期社区矫正管理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根据矫正对象特征、犯罪性质、家庭经济情况、认罪悔过的程度、家庭人员对其犯罪及被惩处的态度、预测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可能性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

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区别对待,因人施矫,对症下药,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严格落实走访、谈心、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经常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和隐患以及倾向性问题,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不脱管、不漏管,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矫正对象再犯新罪。二是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理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五必访”,即:新接收的要走访,家庭出现纠纷的要走访,生活有困难的要走访,重大节日前要走访,有疾病时要走访。通过认真逐一走访,真正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如矫正对象胡某,70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走路不方便,我们除了以上“五访”之外,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其情况。

三是帮困解难,管理逐渐向服务转变。针对矫正对象不同的心理,为了努力消

除矫正对象的对立情绪,引导其顺利融入社会,我们召开了矫正工作志愿者和社区服刑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暨座谈会,邀请局矫正科同志对他们进行知识讲座并参加座谈。通过座谈,拉近服刑人员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距离,从根本上促进其思想转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多种形式帮困解难。如保外就医人员俞某,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由于经济基础差,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再加自己又不能工作,仅靠姐姐的资助看病,我们在座谈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在春节前送上爱心帮扶慰问金500元,让他过一个快乐的年。四是突出抓好“接收”、“解矫”程序的规范。我所对每一位新接收的矫正对象都要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给每位矫正对象送一封《给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既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又使矫正对象

感受到人性化的一面,使他们尽快了解社区矫正,服从社区矫正。同时对每一名解矫对象也举行解矫程序,对他们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讲评,提出要求和希望,使矫正对象切身感受到矫正对他们的帮助,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终。五是注重实效,正面引导。由于双峰山高路远,为了更好地为矫正人员做好服务,我们在双峰和黄坛各设立了公益劳动场所,以便于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性化,我们把矫正对象的亲属、所在地联村干部等纳入帮教监管网络,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在矫正过程中,根据矫正对象工作情况“量身定制”教育改造方式。如:对胡某走访,了解到他的犯罪过程是哥们义气,被人利用,在被判缓刑后,因为年轻,自认为是其一生中的污点,他这一辈子就此完了,对生活、对今后的前途十分悲观,镇社区矫正工

作人员通过走访、谈心、教育,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风帆,现胡某在跃龙街道范家村开摩托车修理部,工作积极,收入稳定。

三、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虽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也不少。

群众的认同度不高。社区矫正是需要执法机关、矫正对象和社会群体的三方配合,由国家机关借助社会综合资源的帮助而对矫正对象进行的开放式行刑方式,在我国它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调研过程中,据了解,矫正工作者认为在试点阶段,由于社区矫正还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如果工作得不到地方的政府领导的重视,工作就很难开展,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领导都不了解社区矫正究竟为何物,社会上的一般群众就更不用说了。由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

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各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闻,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人民大众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机构不健全,司法行政系统陷于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社区矫正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涉及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要将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健全社区矫正机构,配齐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既无专门的执行机构,又缺乏执行人员,志愿者力量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只是简单停留在转接材料、建立监管档案阶段。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矫正的质量难以保证。矫正经费短缺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公安机关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但现在具体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局极其下属的司法所进行,司法所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

教育设施。矫正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但它仍然是一种国家机关的行刑方式,缺乏国家专门的财政支援是不可能进行的。

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实践中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权利义务不明确,且没有固定的统一办公场所,各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反而使工作复杂化。

四、探索和思考 为此,面对当前新形势和新问题,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积极探索长效、稳定、务实的新机制,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仅靠镇综治办、司法所

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要负起直接领导责任并给予大力支持。实行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派出所、司法所、工办、民政、团委、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单靠司法行政机构唱独角戏,搞孤军奋战,都是行不通的。保证工作经费,建立安置帮教基金。基金使用:给于归正人员回籍初期生活无着落、重大疾病、遭受灾害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属遇到特殊困难等方面提供社会救济和帮助,给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归正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基金,数额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同级财务部门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标准,保证足额下发,专款专用,对于贫困地区,上级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整个地区的平衡性。优化环境,为社区矫正人员和谐共处的

营造良好氛围。要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要做到真正让每个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尺度。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12

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

总结

一年来,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局的指导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社区矫正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矫正工作始终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强化保障,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力度,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全镇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寨坝,平安寨坝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大清理排查力度,减少脱管漏管。我所按照县局的工作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对全镇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清理排查,造册进行了登记,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共有3人,其中只有2人在家(雷清海,李益群),有一人前来报到后,办理了手续,前去浙江打工。

二、认真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我所按照安排,年初制定了工作意见,各村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按照安排,对二年内的在家社区矫正人员,落实了监管措施。对外出务工的社区矫正人员,通过电话定期进行联系,随时掌握他们在外务工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司法所认真到社区矫正对象人员家中,对她进行谈话,了解她的家庭、生产、生活、遵

纪守法等情况,并对她家庭困难,提出的问题尽量与村联系给予解决。如灵仙河村和平组雷清海于2008年2月因强奸罪被习水县人民法院判有期徒刑6年,在服刑中,表现较好,经法院裁定,予以假释,在他犯罪前是一个人居住,回来后就什么都没有,家庭生活、经济都比较困难,在来司法所报到,有车都无钱坐,靠两条腿走了二十多里,鉴于这种情况,司法所与民政联系,解决了50元给他,并答应与村联系解决明年最低生活保障和种子款,让她感受到回归社会的温暖,安心生产,勤劳致富,遵纪守法,不再重新违法犯罪。

一年来,寨坝镇社区矫正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镇司法所的努力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

邢台司法社区矫正项目简介 篇13

一、项目背景

河北省司法厅为更好地促进司法系统社区矫正工作向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方向发展,确定了利用“手机基站定位系统”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的高效管理。2010年6月,河北省司法厅将邢台市作为先行试点地市,邢台市司法局选取宁晋县作为全省试点,对五类监外执行的犯人进行位置定位、社区矫正管理。邢台市分公司集团客户部与支撑部门产品研发中心,根据司法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结合先进的移动定位服务技术(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向司法局推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宁晋县分公司根据司法社区矫正工作非监禁刑法的特点,结合先进的移动定位服务技术,向司法局推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方案,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加大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提高司法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鉴于此方案对终端无特殊要求,实现起来经济便捷,首次提出即得到用户的认可。市司法局赵广军局长表示要“全面依托联通公司、以宁晋模式全部建设开通社区矫正电子管理系统”。

二、解决方案

1、系统构架

整个系统基于中国联通的通讯平台,通过手机结合联通基站的定位技术的平台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的监管;通过中国联通的短信平台实现管理者与矫正对象间的信息交互;通过中国联通的集团网VPN业务为管理者与矫正对象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总体架构设计时采用了基于J2EE企业应用框架的三层体系架构,系统在WEB层使用了ZETA框架,在数据库的存储层使用了JDBC技术,使用XML配置参数,后台采用MSSQL数据库;系统前端使用浏览器,后端使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整个系统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快速部署的能力。

系统逻辑结构图如下:

2、系统功能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先进的联通手机基站定位,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高效管理的平台。

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七大功能如下:  区域监管

区域监管作为整个应用的核心功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的显示矫正对象所在位置,还可以显示矫正对象一段时间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以及自动的越界告警做到全方位的监管。

 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功能为矫正对象和矫正工作者提供一个方便的沟通平台。 警示告知

包括越界告警、到期警示灯功能。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功能为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工作人员通过此功能,为每一位矫正对象建立电子档案,并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 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功能为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工作人员通过对矫正对象学习、劳动、思想汇报、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录,成为矫正对象本月度工作考核的评分依据。

 权限管理

通过为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分配特定的口令、密码,对操作人员采取分级授权、二次登录等方式,为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环境。

 决策分析

本功能模块自动产生多种分析报表和业务报表,如矫正对象地区统计、矫正对象层级分析、矫正对象动态分析、矫正工作人员统计分析、矫正工作统计、矫正对象统计月表等,为司法局领导的决策提供分析数据。

三、项目意义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 篇14

2012年上半年,双塔司法所在市司法所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立足职能、扎实工作,积极开展了“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和强化帮扶队伍建设等工作,截止2012年6月,本辖区社区矫正在册人员共44名,其中丰足片14名,县前片8名,赵家片7名,城北片6名,民声片5名,周家青片4名;本年度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次数已达110次,走访教育次数207次,已承办审前社会调查案件14余起。

目前我司法所工作人员有3名,社区矫正工作者1名,社会志愿者队伍已增长至164名,2012年上半年三支队伍的建设有了明显进展,同时为深入贯彻上级相关部门的各项制度,我司法所今年上半年以来也在积极实行各项措施予以落实。

一、积极学习宣传2012年3月新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及时将其与现行制度规定相结合,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后,主要通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的机会,再进一步贯彻到社区服刑人员队伍中。

二、抓好抓实新增社矫对象的矫前教育工作。为加强新增社矫对象遵纪守法等意识,我司法所对每名拟纳矫对象均开展了必要的矫前教育。在矫前教育中,主要开展:相关社区矫正知识的宣讲,使其明白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树立正确的身份意识,积极配合街道社矫办开展工作;预留相关联系方式,便于街道社矫办能及时通知其劳动教育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在平台录入《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了解相关罪错,加深其社会在服刑意识,并能在社矫期间切实约束言行,真正做到认罪服法。

三、逐步壮大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按照社会志愿者与社区服刑人员不低于1:1的配置比例,逐步扩大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规模并建立志愿者名册,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颁发聘书。通过“一帮一”、“多帮一”机制,利用社区监督人、社区矫正志愿者熟悉矫正对象生活环境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并有的放矢的开展日常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建立健全村/社区社矫小组建设。我司法所除做好日常考核外,许多社矫相应工作需要依托村/社区社矫小组的开展,在双塔街道所辖26个社区(村)中,均已建立了社区矫正小组,并委托社区(村)治保主任负责社区(村)社矫工作的开展,由党支书、村主任担任社矫志愿者,加强了社区(村)社矫在村务工作的受重视程度;同时县前社区和城北社区已首先建成了帮教工作站,随后其它有5名(含)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村/社区的基层组织网络也陆续得到了健全。

五、整合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教育。确定社区(村)治调主任为辖区帮教工作第一责任人,书记为帮扶工作站站长,管片民警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联系人,家庭成员为监护责任人,形成多方互动实现全方位监督,实时控制社矫对象活动,协调了相关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

双塔司法所通过多项帮扶队伍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本辖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体系,进一步防范了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事件的发生,并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的建设。

2012年下半年,我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在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制度和举措并逐渐形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会积极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予以改进,下半年我司法所计划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新增社矫对象的矫前教育工作,以正确掌握每名纳矫对象的动态心理反映以及社会表现,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矫正措施,使新入矫教育对社矫对象纳矫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在严肃制度的同时,想社矫对象之所想,坚持人性矫正,保证相关制度能更好的落实。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寻找空气》优质教案下一篇:平凡事物中的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