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精选8篇)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1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陈湖海)

任现职以来,特别是2004年9月担任语文组教研组长后,更加重视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带领本组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如:“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如何用多媒体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组识语文教师编写优质教案,听课、评课等。本人亦与身作则,亲自为青年教师和实习生上公开课、探究课、示范课等30多节,在几年的教研活动中,卢琮岩、潘仁毅、卢洪波等老师发展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2

1 完善导师遴选制度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中, 导师负责制决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承担者。能否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而, 导师遴选工作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1.1 严格审核程序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遴选严格按照院、校二级审核程序。由于院、系对申请者的科研水平、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等情况最了解, 因而, 凡符合硕士研究生导师申报条件的, 在我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或与该学科相近学科中的教师及科研协作单位的人员均可向学位点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申请。学位分委员会必须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按我校导师遴选暂行规定, 对申请者填报材料的内容审定, 确认其所填情况是否属实, 认真负责地履行其审核职权, 将审核通过的名单及审核意见呈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定。

1.2 制定遴选量化指标

导师的遴选要有严格的标准, 为此, 我校制定了《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 对于导师的基本资格要从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培养研究生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 而对于导师的招生资格则还应考察他目前是否承担着适合做研究生论文课题的科研项目和是否有充足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这是为了保证研究生论文具有一定水平和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以上量化指标体系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充分讨论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实行遴选淘汰制, 为导师公平竞争上岗提供说服力。

1.3 加强对跨校和跨学科申请导师的审核

跨校或跨学科申报导师是指有的学科不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因此该学科的教师不能在所在学校的本学科专业申报硕士导师, 如果申请, 则需到有相应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学校或到校内与本人所从事的工作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参加遴选。虽然各学科专业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叉, 但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 学科专业越分越细, 跨学科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很难在其他学科中体现其优势, 即便是被评为导师, 在招生时的研究方向及以后的人才培养方面都会遇到实际困难。同时在跨校或跨学科申报导师遴选过程中, 易掺杂人为因素, 因而, 导师在跨校和跨学科申请时一定要严格审核。

2 注重新增导师岗前培训

为了保证新增指导教师在上岗之前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根据《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 在导师遴选之前对拟新增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

2.1 集中培训, 掌握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生疏, 是每位新增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初期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集中培训, 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新增导师全面掌握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2]。集中培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介绍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管理模式和培养目标。通过介绍, 使新增指导教师了解我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及预期的培养目标, 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二级管理模式, 研究生处对全校研究生工作进行宏观管理, 学院主管研究生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等。第二, 明确研究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如指导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 培养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的意识。应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的选课学习。帮助研究生正确选题, 定期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重视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并请优秀指导教师介绍指导研究生的心得体会。第三, 明确指导教师的考核指标。在集中培训过程中, 使指导教师明确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达到的一些考核指标。建立清晰的奖惩制度, 以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2 深入实践, 协助其他的导师指导研究生

在研究生导师的任职条件中, 规定了导师遴选者必须曾经指导或协助指导过相应的研究生, 说明新增导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必须是具备一定经验的。这一要求需要指导教师在导师遴选的准备阶段自己有意识的完成, 而作为研究生培养点的学科带头人, 也应有计划的培养青年教师, 加强师资梯队建设。集中培训虽然能使指导教师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但并不能取代实践对拟增导师的锻炼作用, 这对确保指导教师首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3 健全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

近年来,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增加, 绝大多数导师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培养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然而, 指导教师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两种普遍现象:第一, 有些导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治学不严谨, 招收研究生只是为了晋级职称或是满足自己课题的需要;第二, 高校许多导师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现象, 使研究生的课题很难深入, 影响研究生的论文质量[3]。针对上述情况, 我校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

3.1 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

为了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我们制订了《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其中详细规定了指导教师所应履行的责任、义务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已上岗的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形成正常的、有增有减的动态竞争机制。如条例规定, 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不执行研究生培养有关规章制度, 或因健康原因及其它原因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 对研究生疏于指导, 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均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3.2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指导教师培养积极性

激发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培养热情, 使其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来, 在制度上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 建立了导师津贴制度, 对被聘任的导师按照所带学生的多少进行一定金额的补贴。其次, 制订了《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条例》, 建立导师奖励制度, 每年进行一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 奖励为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导师。

3.3 建立竞争机制, 实行招生竞争上岗制度

为确保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质量,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 在学科和个人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具有稳定的研究课题、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合理的学术梯队的学科, 在招生计划上做出倾斜。在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内由各学科中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竞争招生, 并从科研经费、近期发表的文章、科研成果和毕业研究生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核。

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 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导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因而,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建立规范的导师遴选与评估制度, 对于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 在导师管理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和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使研究生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庆.完善导师遴选和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24 (1) :102-104.

[2]杨扬, 李杨, 朱淼, 等.如何实施新增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岗前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6) :10-11.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3

【关键词】学分制导师 《条例》 规定

一、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四川大学学分制导师贯彻《条例》的情况,笔者根据《条例》中指导教师的职责设计了一份问卷,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请川大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填写了问卷。收回125份问卷,废卷7份,有效问卷118份,其中医学学生25名,文科31名,工科62名。下面对问卷的结果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贯彻情况较好的规定

《条例》中指导教师的职责共有八条,问卷中除了第七条没有涉及外,其他的内容都涉及了。其中规定1、2、6贯彻得较好。规定1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专业在本学科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校本专业的特色,取得的成就,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端正学习目的。”这一规定反映在问卷的题1到4中,分别有68.64﹪、51.69﹪、52.99﹪同学选择了导师对“专业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校本专业的特色、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题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有86.44﹪的同学认为教师做到了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因此,总的来说规定1的完成情况较好。

《条例》的第2条规定:“向学生介绍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情况、毕业要求等,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介绍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这一规定反映在问卷中的5到10题中。有50﹪以上的学生对题5和题6做出了肯定的回答;10题中有65.2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简单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和经验;7题和8题也有接近50﹪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的答案。

教师职责的第6条规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一规定与问卷中的17题对应,有超过60﹪的学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二)贯彻情况较差的规定

从结果看,《条例》中的规定3、4、5、8完成的情况要相对差一些。规定3指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审批学生的选课单。”这一规定与问卷中的11和12题对应,从表中的百分比来看,无论是从总体上看,还是医科、文理工科类,都8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指导老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并审批学生的选课单。

规定4要求:“注意发现和培养思想素质好,能力强、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了16题。从总体上来看,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指导老师不注意发现自己的特长,关心和帮助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而这一问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文科中,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导师没有做到规定4的要求,相对而言理工科导师完成这一规定的情况较好。

规定5要求导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教授、副教授科研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与问卷的13和14题对应,无论从整体情况还是从医学、文、理工科类来看,都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导师没有指导自己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技活动。导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教授、副教授科研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工作的情况就好一些,从整体情况来看肯定答案达到49.15﹪,接近一半,理工类选择肯定答案的学生比例超过了否定答案。

在规定8中指出指导老师:“每月至少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两次。”这个问题反映在问卷中的15题。61.02﹪的学生选择了A(0到1次),显然没有贯彻好这一规定。

(三)学生的意见

问卷的1到17题是根据《条例》中对教师职责的规定来设计的,题18主要是为了了解学分制导师对学生的帮助情况,题19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收集学生对学分制导师及制度的建议。

从总体上来看,有55.93﹪的学生认为学分制导师对其选课有一定的帮助,说明学分制导师引导新生对学分制的适应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科、理工科与总体情况基本相似,而文科学生却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指导老师对其选课没有帮助。

在118份有效问卷中,71位学生填写了对学分制导师及其制度的建议,约占60.17﹪,其中,医学类16位、文科19位、理工科36位。在建议中,有30多个学生提到了要增加学生和导师的交流、沟通,增加见面次数。有几个学生提出了希望通过邮箱的方式与导师进一步交流。此外,提得较多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能够进一步落实;导师能多介绍一些与专业发展动态有关的信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更大的帮助;每个导师能少带一些学生;定期与导师见面;在选课之前见到导师,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等等。

二、《条例》贯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条例》贯彻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学生个性化,对学生关心较少。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导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安排好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计划,很少有导师审批学生的选课单,而每个学生的选课单都不尽相同,代表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同时,从16题的结果来看,学分制导师在注意学生特长,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上也做得不够好。在学生的建议中,也提到了希望导师能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多一些关心和帮助。

(二)对学生如何参与课外活动的指导较少。从13题和14题的结果来看,导师对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的指导较少,对学生参与校内教授或副教授的科研项目的指导较少。而参与这些活动对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很必要的。

(三)与学生的交流过少,特别是直接见面交流的次数。虽然《条例》中规定了导师每月至少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两次,但是从问卷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导师都没能按照《条例》的规定来做。从学生提出的建议中,也明显地反映出导师与学生见面交流的次数过少,学生希望能多与导师见面交流沟通并得到指导。

此外,从学生们建议中,还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及时,在开始选课后老师还未来得及安排好时间与学生见面;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太多等等。

三、改善《条例》贯彻情况的建议

要改善《条例》的贯彻情况,使学分制导师制度发挥更大的功能,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就简单谈谈改善《条例》贯彻情况的建议。

(一)学校——不断完善学分制导师管理相关条例及其相关条例

从现行的《条例》来看,要提高学分制导师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提高导师津贴,减少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为了见面的方便,可以尽量安排到新校区上课的老师来担任学分制指导老师。

同时,可根据这一条例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以此来规范和监督指导教师的行为。如对指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应该做出具体的规定;学校要根据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加大对指导教师工作情况的监督。

(二)指导教师——增强对此身份的认同感

指导教师是《条例》的实行者,因此,要想改善《条例》的贯彻情况,指导教师对此工作的态度和认同感至关重要。只有教师认识到这一工作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重要性以及此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后,指导教师才能热情地投入到这一工作当中。因此, 要不断增加教师对学分制导师制度的了解,增强其身份认同感。

此外,导师应不断增进对本专业知识及前沿动态的了解,定期与学生见面,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以便进一步的交流。若导师太忙,还可以将自己带的研究生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多关心学生,注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导师指导的对象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再好的导师和再好的学分制导师制度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导师每次组织见面的时候,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缺席。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要主动与导师联系,请求帮助,若导师太忙,要积极主动地与学姐学长们联系。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学分制指导教师工作条例(试行). 四川大学教务处,2003(8):29.

[2]四川大学学生处、教务处编. 四川大学学生手册,2006(9).

[3]马继刚,赵世平,赵莉. 实施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大学实施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2002(3).

学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情况 篇4

万福中心学校近三年来共招聘年轻教师20多名,为万福中心学校带来全新的面貌,不但使得教师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化,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课程也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展所长。但是由于部分老师的待遇和工资不高,使得这些青年老师的工作去向不定。为了留住这些不可或缺的教师队伍,万福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

1、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福利能落实到位 首先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农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费,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2、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与地位,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解决住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尤其是对外来的教师,首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其次津贴补助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另外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

3、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基本设施的改善,农村中小学急需一批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副科的教师。需要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课程的单调,也改变语文、数学老师身兼数职的工作状况,同时也能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农村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表率和行为能影响学生性格和处事态度及能力的形成;也能吸纳年轻教师来农村,为农村带来新的气象,为农村学校注入新的力量。

4、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农村教师队伍

巡察指导督导情况报告 篇5

一、加强传达学习,院党组形成高度重视问题的导向

听取市院巡察组反馈意见后,我院再次专门组织召开党组会认真传达市巡察反馈意见,对巡察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逐条进行了自查自纠、探讨和研究。院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市巡察组对我院的政治巡察认真细致,找的问题全面准确。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院党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敢于正视,要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的性质,找准症结,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作为党组主要负责人,把巡察整改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抓好落实,自身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督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落实领导班子“两个责任”,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为积极整改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二、认真梳理责任清单,带头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

按照市院巡察组提出的有关要求,我院将反馈的五个方面十个具体问题进行细化分解,实行清单管理,逐一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完成时限。坚持把整改事项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作为党组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推进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对整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关键问题亲自督办,防止主体责任的空挂、空转,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整改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整改问题,实行对账销号制度,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确保整改不流于形式,巡察反馈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围绕主要问题,制定切实有效工作措施进行整改

围绕巡察中发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努力下功夫进行整改。

(一)在继续加强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是每一名干警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党组班子,还是个人,我都要求大家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来常抓不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加强修养。特别是要注重把自身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带着诚意去学习、带着要求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规定的学习内容必须认真完成,工整记好学习笔记,按要求写好心得体会文章。特别是结合本院实际,将“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扩展到全院,实行全院干警人人上讲台,尤其是35岁以下干警,既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又能锻炼干警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

(二)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院党组自觉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坚持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放松,领导干部要自觉担当起抓好党建、管党治党的首要责任。坚持以上率下,突出党组中心组先学先行的表率作用,确保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得到落实。要求党组其他成员、党小组组长要认真负责完成组织推进学习、改进加强学习、督促检查学习、考核验收学习、带头参加学习等任务。要求支部制定好20xx年党建工作规划,三个党小组在今后要开展好党内组织活动。认真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内情况沟通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院党组、支委成员联系党小组工作制度,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使党建工作制度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认真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和学习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解决党支部日常管理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以及党支部活动缺少生机活力等问题。

(三)在深化纪律作风上下功夫。院党组把查找问题、解决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大家边学边查边改,让每一位干警都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懒政怠政、不作为、不在状态的问题,澄清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自觉改进作风。同时,紧紧扭住反对“四风”和强化作风改进这一重点不放,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下功夫,对干警上下班纪律、会议纪律、保密纪律、集体活动、车辆驾驶、车辆安全、工作日饮酒、出入娱乐场所等方方面面进行了严格规定。院领导对分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敢抓敢管,小过即问,小错即纠,下大力整治吃拿卡要、慵懒散拖、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四)在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上下功夫。院党组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坚持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进一步完善细化了考勤、值班、请销假、车辆管理等制度,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工作亮晒制度、检务督察等多项制度,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考核督察结果与干警评先评优、晋职晋升、提拔任用挂钩。监察室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重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通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任务完成不好的,倒查责任,严肃问责。努力以督查促整改,确保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到位、整改效果全面达标。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6

2011年6月1日

按照市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制定的《XX市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试行)》和慈农指办[2011]3号、6号文件精神,我街道针对第七批农指员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进行了疏理,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指导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督促每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认真履行好职责,确保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目前,我街道18个行政村共有18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其中1名为XX市下派人员,2名为XX市级下派人员,15名为街道机关干部。

1、专题商议指派。为把农村工作指导员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街道党工委在选派第七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人选时,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党工委扩大会议就如何选派、如何派强问题进行了专题商议,注重在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中选派农指员与培养锻炼机关年轻干部相结合,选好配强农指员。

2、明确落实职责。街道农指办为加强农村工作指导员日常管理,促使其认真履行好“六大员”职责,定期召开农指员工作会议,交流汇报,了解近期农指员工作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及时进行协调,同时,组织人员不定期对农指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农指员更好的履行职责。

二、对照原则,落实制度

我街道围绕“人要驻村、事要办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切实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贯彻好、落实好。

1、亮相公示制度。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工作亮相台,公布市、街道两级农指办监督电话;并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去向留言和工作进展情况公示,接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有条件的村如XX村等单独设立农指员办公室,一些村结合办公场所实际情况设立办公桌或其他方式。)

2、联办联议制度。实施指导员和村干部联合办公,联合议事制度。主要内容是:帮助梳理发展思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协调处理群众信访,并认真做好联办联议情况记录。

3、学习调研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理论学习,要求各农指员记好每周一次的《民情日记》,每年至少完成调研文章和《工作手记》各一篇、工作信息两篇,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例会交流制度。每两个月一次组织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工作交流,每位指导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探讨解决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联系走访制度。要求每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深入群众,开展约访走访活动,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到“六必访”,并建立走访档案和重点联系对象情况。

6、作息考勤、廉洁自律等其他制度。加强在岗情况的管理、检查,增强自律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形象。

三、切实履职,发挥作用

全体农指员在上级党委、政府委派下,在村党组织领导下,能马上进入角色,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帮助和配合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对所驻村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大力协助,推进中心工作。农指员们在行政村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活动、推进征地拆迁、“森林”街道建设等中心工作中,都同村班子一起认真分析了本村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中所要努力的方向,努力从工作思路、争创目标上做好引导和梳理工作。如在“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中,农指员们会同村党员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村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充分结合“干部下基层、服务在一线”活动,深入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情,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2、化解矛盾,做好维稳工作。农指员们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稳定。如针对部分村存在的班子不团结等现象,农指员们都能比较客观公正地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积极做好村班子团结稳定工作,并起到一个监督员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村级班子建设。同时,农指员们能协同做好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如XX村前期出现了不少信访案件,农指员XXX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并会同街道相关部门及村干部及时化解

不满情绪和相关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出谋划策,帮助解决难题。农指员们在深入了解和掌握所驻村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会同村班子成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困难的好路子、好方法。如驻XX村农指员XXX,积极与XX市各相关单位协调联系,努力解决群众反响较大的XX路口的红绿灯设施安装问题,改变国道与XX路交叉口交通秩序混乱、过往行人车辆安全堪忧的状况。又如驻XXX村农指员XXX,鉴于村里办公大楼(老年活动室)一直无法启动落实的情况,积极与市相关单位联系落实建设事宜,并取得了进展。

4、加强监督,抓好组织建设。农指员们在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助村党组织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上都发挥了不小作用。特别是在年初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街道所有农指员能按照街道的整体布置和要求,做好换届选举的指导工作,协助村班子把握好换届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

目前,我街道农指员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线上工作与指导员工作矛盾,精力难以保证;部门之间重视程度差距大,角色定位不到位;人员变化快,真正融入有难度等,亟待尽快出台对策并行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街道下步的打算为:继续按照市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我街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4

各项目标任务,严格遵守“高要求、严管理、求实效”的原则,通过三个“着力”,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着力建立农村指导员工作管理新机制。在继续认真落实好农村工作指导员请销假、例会、考勤等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调研,积极创新,建立以街道管理为主、派出单位管理为辅、市农指办督查“三位一体”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新体系,确保农村工作指导员“驻得住、干得实、效果好”。积极探索农村指导员选派新机制,重点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担任农村指导员,进一步配强农村指导员队伍力量。

2、着力发挥好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农村指导员工作纪律,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力促农村工作指导员“六大员”职责的充分发挥。加强指导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指导员跨片学习交流,提高指导员综合指导的能力。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7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最新的科技手段, 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网络、手机等媒介实现了阅读、书写、运算和传播方式的重大改革。新媒介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思想、人际交往与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显现, 从而使教育从时间、空间和实践结果上也都引发了一场大革命。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网民规模的28.8%, 学生手机网民占中国手机网民的32.3%, 远远高出两项指标中其他职业结构网民。可见, 新媒介已经作为构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环境的新要素,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基本情况调查

2010年3月, 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51名学生进行了新媒介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 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其中, 男生占66.23%, 女生占32.45%;本科生85.43%, 硕士研究生11.26%;理科专业8.61%, 工科专业64.9%, 管理学专业21.19%, 经济学专业2.65%。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新媒介的应用主要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不断增加, 90.07%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掌握信息, 86.09%认为网络有利于对外广泛联系, 74.17%认为网络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表达个人意见, 有74.17%的学生认为网络有利于情感交流与增进友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新浪网、人人网、搜狐网的比例占74.68%。在对“上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 23.18%是“了解新闻”, 13.91%是“聊天或交友”, 11.26%是“学习、查阅资料”, 7.28%是“玩游戏”。学生们对网络创业、购物、游戏、虚拟群体、博客、交友、网络文学等网络行为也较为关注。学生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49.01%、手机7.95%。此外, 在对于手机用户的调查中, 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占83.44%, 其中89.49%的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 74.82%的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社区或论坛。60.3%的手机上网用户每月的GPRS流量在30M以上。

二、新媒介背景下的大学生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

在新媒介背景下, 信息的传播更具丰富性、生动性、迅速性的特点。新媒介具有交互性、实时性的传播优势, 能够引导人们对社会的热点、重点和疑点等问题给予关注。大学生通过新媒介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参与信息传播。

即时通信服务是一种以互联网 (或者移动互联网) 为传输基础, 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无线设备, 能够实现多人在线实时沟通的平台系统。大学生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主要为腾讯QQ、飞信 (Fetion) 、手机短信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的统计显示, “青少年成为移动即时通信最大用户群体, 20~29岁人群使用移动即时通信比例高达53.7%”, 家庭使用即时通信比例最高, 为84.4%, 而移动过程中使用的占到38.1%, 位列第二, 学校宿舍使用比例为15.8%。

2. 通过开通个人博客参与信息传播。

最早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曾经将博客解释为“网络出版 (web publishing) ”。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作为普通用户的个人博客, 它没有功利色彩, 没有赢利目的、不为个人出名, 更像一种传统日记的电子版。在博客上, 博主可以记录个人的生活体验、思想历程, 可以与读者进行沟通, 也可以自己欣赏博文, 记录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正是由于个人博客的这种特点, 很多大学生选择博客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平台, 他们只在推心置腹的好友圈中交换链接, 同时博客名称也虚拟化, 隐蔽性较高, 日记里的真情流露也更多。

3. 通过加入社交网站参与信息传播。

社交网站也称为社交网络服务, 因能提供给网络用户一个个性平台, 并可以在这里创建一份个人档案, 从而和其他的用户建立联网关系而日益受到关注。其中, 大学生群体中, 人人网 (校内网) 的使用最为突出。在人人网上, 用户大多以真实身份注册, 打破了以往网上社交的虚拟化, 网上网下身份得到统一。人人网本身设置多样的各种组件, 如分享、日志、相册、投票、班级以及形式多样的游戏插件, 使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好友之间的网络人际关系, 而由于校内网的真实性, 这种网络人际关系在校内网中与现实人际关系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因此校内网就成为真实的人际交往的平台, 打破了地理的局限, 时空的阻碍, 成为大学生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虚拟网络延伸。

三、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借助新媒介。大学生在能够充分地发挥与展示自我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 形成大学生“草根”力量。新媒介作为一种便捷的文化传播载体, 特别是Web2.0服务引擎的广泛应用, 让大学生由信息的使用者一举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与创造者。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博客、QQ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还可以使用数码工具自助拍摄图像上传与发布。新媒介的广泛使用改变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 淡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因此, 新媒介环境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既要做信息的“守门人”, 又要做信息的“把关人”, 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 以丰富信息源和信息量, 继而拓宽自身的观察视野和工作思路。与学生之间倡导对话、理解、合作、共享, 从而达到认同与信任。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 学会用网民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 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的方面的作用, 争取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此外, 教育者要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开展工作, 建立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领域。尝试以青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提高内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2]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指导教师进修提高情况 篇8

关键词:有效指导;学校教学;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从最初的陌生、惶恐到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十年来,自己一直从事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也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树立正确课程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必须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三点,教师才能会认真的对待这门课,而不是单纯“手工课”、“活动课”,正确课程观的培养需要课程理论的支撑。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除了及时购买一些最新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书外,还不断从网上搜集一些全国课程发展较快地区的教学案例、视频来学习。

二、要具有课程资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等。这就要求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有一定发现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爱好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开发课程资源:如:学校传统文化节日、环境布置、师生生活习惯、学生在学科课堂中或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生成问题资源等。好的课程资源是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的保障,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活动不断开展的有力保障。

三、要做到“真正以生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生做为一个个活动中的主体,都应该体现自主性,教师无论哪个阶段的都只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无论是选题指导还是方案制定,无论是探究活动的方法指导还是一个个探究活动的展开,都应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放手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交往、体验成功与失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四、要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主要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学生的研究主题来开展的一个个活动来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探究方式主要是:实践、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单纯的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讲或教”实践课。也不是让孩子们在电脑房里单纯“查查资料”来上电脑课。更不是一些老师那样单纯“手工劳技课”。否则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失去了本课程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主题或小课题的需要来定:如选题、方案制定与交流、外出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考察、动手制作等。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探究学习活动孩子们喜欢参与、学习效果也较好。

而针对枯燥的方法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如调查前方法指导课、采访前的方法指导课等。应该尽量根据小学生特点,应尽量采取直观教学法、有思考有小组活动的“动静结合”, “先动后静”教学方法效果较理想。

五、要教学评价灵活多样适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探究活动往往跨时较长,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为了保证每个活动安全有效开展,灵活多样适用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学期末的小组研究成果评比这个组间竞争的终结性评价外,我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过程性评价策略。如组内的同学个人的研究记录评价;组内同学的每次活动表现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活动中的团结合作及活动质量的加星评价;其次还有一些活动时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评价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灵活多变,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

上一篇:课题研究总结怎么写下一篇:个人礼仪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