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导游词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香炉山导游词(通用5篇)

香炉山导游词 篇1

行知提示:

1、如何前往:在凯里市凯运司车站乘往龙场、渔洞方向的中巴车或38路郊县班车在虎庄下车。10公里路,20分钟车程,车资2元。

2、提醒:香炉山好看不好爬,一般也没人爬,估计爬到山顶往返一趟得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3、虎庄中学是拍摄或观看香炉山比较好的地点,想要看的更清楚,就必须沿虎庄西去炉山的公路走一段了。

香炉山导游词 篇2

1.1 设计说明

香炉山隧道起于辽阳市辽阳县小屯镇,全长4.78km,为本辽高速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目前辽宁在建公路工程最长隧道。隧道为单向两车道平行双洞,按新奥法原则设计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

1.2 工程地质

隧道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地形复杂,冲沟发育。测区地层出露情况很好,仅个别沟谷和缓坡部位被第四系坡洪积含碎石、角砾亚粘土所覆盖,局部见含亚粘土碎石。隧道围岩以石灰岩为主,节理裂隙很发育,含水性差,透水性好,易被溶蚀,形成流水通道,丰水期易使隧道产生滴水及涌水现象。

隧址地层总体倾向西,为一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及节理裂隙均很发育。测区裂构造有两条,节理裂隙主要有三组。

2 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2.1 塌方经过

2006年3月7日,当隧道右线出口开挖至里程YK40+542拱顶发生了坍塌,塌方里程为YK40+440~YK40+452,位置为隧道中心线向右约0.5m左右,坍塌高度达28m左右,塌方约有800m3,塌方造成整个地表沉陷。由于坍落物为黄泥夹石,并且溶洞壁伴有少量裂隙水,坍落体无法稳定,于3月16日全部冒顶。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溶洞的塌方均没有造成已建工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2.2 溶洞塌方原因分析

由于隧道位于典型的石灰岩地区,石灰岩地区是溶洞多发的地方。溶洞塌方段处从地表看坡度比较平坦,植被比较发育,是溶洞发育地段。同时石灰岩含水性差,透水性好,地表水极易沿断裂带及节理裂隙渗入隧道。隧道该段围岩设计为Ⅲ类围岩,全断面开挖,扰动较大,并且溶洞内的充填物为泥夹石,稳定性极差,因而造成了大的塌方,最后直至冒顶情况发生。

2.3 溶洞塌方处理

2.3.1 顶部处理

处理溶洞前,对地表进行截水,在溶洞顶部距溶洞口20m以外挖一道排水沟,防止坡体地表水流入溶洞,造成溶洞腔体内再次塌方。同时在溶洞顶部口地表200m2范围内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将其全部封闭,并在洞顶搭设雨棚,避免下雨,雨水流入溶洞内,造成溶洞壁失稳发生坍塌。

2.3.2 塌落体的处理

2006年3月7日15:00发生了大的塌方,但没有冒顶的情况下,为抑制塌方范围的扩大,对塌落体采取C25喷射混凝土、注浆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加固。但由于塌落体为黄泥夹石,并且裂隙有渗水,塌落体产生了滑动,造成了二次塌方,直至冒顶。

2.3.3 坍腔处理

由于溶洞塌落造成冒顶,坍腔壁还有松动体,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坍腔壁采取喷、网、锚、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固,坍腔内根据其高度,部分用混凝土进行回填,其余用炉渣回填密实。坍腔的处理原则是“稳固既有坍塌面,快速处理封闭成环”,坍腔内施工顺序如下:

初喷混凝土→施作系统锚杆→铺挂钢筋网→工字钢支撑→喷射混凝土

(1)由于岩层的溶隙、软弱夹层的局部有股状涌水现象,来水方向不能明确判断的出水部位,因此采用间接封堵法进行处理。在围岩表面距离出水部位0.5~1.0m处,向出水方向钻斜孔,孔间距应控制在0.5~1.0m之间,钻孔深度应为开挖轮廓线外0.5~1.0m,大部分孔应穿过出水岩层,将水引出。

(2)坍腔内的处理

①在洞顶用10号工字钢搭设主作业平台,作为溶洞下作业平台的主承力结构。顺作业平台往下搭设钢管架,作为清理危石的操作平台。

②在溶洞内每清理5m,就进行初喷,然后按照设计要求铺设钢筋网,钢筋网环向采用Φ12钢筋,间距1m,纵向采用Φ8钢筋,间距20cm,然后再喷射C25钢纤维混凝土。依次施工,直到溶洞底,同时在施工中对于局部围岩较破碎段打设锚杆加强支护。

③为了更好的减少溶洞回填对初期支护以及二衬混凝土的压力,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在隧道顶部溶洞内架设护拱,护拱采用I20钢拱架,并且护拱两端设置三排锁脚锚杆,使护拱与围岩成为整体。其处理情况见图1。

2.3.4 隧道溶洞段施工

(1)溶洞坍腔处理完毕后,沿初期支护内轮廓线架立I20钢拱架,间距30~50cm,双层Φ22钢筋纵向连接。铺设Φ8、150×150mm双层钢筋网,喷射C25钢纤维混凝土厚度30cm。

(2)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环向布设,单根长度350cm,环向间距80cm,并与拱架在同一断面,与拱架焊接牢固。

(3)二次衬砌采用带仰拱55c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衬砌。防排水在溶洞区域设置双层防水板,每2.0m设置一道盲沟。

(4)当衬砌强度达到100%后,从预留管道内灌注混凝土将其填充密实(采用C30混凝土)。并且在地表采用地表注浆(采用M20的水泥砂浆),固结整个溶洞上部地表,保证地表不继续坍塌。溶洞口2.0m深度回填黏土,并高出地面至少1.0m。其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

3 隧道塌方经验教训

处理塌方耗资巨大,延误工期,并可能留下后患,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隧道施工必须以防塌为主。塌方产生的因素有多种,见图4。针对造成塌方的各种因素,我们在施工中必须做好各种预防。

(1)开工前要充分认识到隧道地质的复杂性,合理安排施工。开挖时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稳中求快,在施工中自觉形成程序化、标准化作业,避免塌方。

(2)对岩溶发育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必须加强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对于软弱围岩地段的开挖应及时封闭掌子面,必须要有辅助施工措施,如超前锚杆钢支撑,超前小导管等,以保证安全和工程有效进度。

(3)严把材料关,对不合格材料禁止进场。加强拱架焊接质量和现场监督。

(4)强化施工技术、作业纪律,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和施工规范。

摘要: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本辽高速公路香炉山隧道溶洞塌方的过程和状况,分析了溶洞塌方的原因,着重对溶洞塌方处理与防坍技术进行了论述。

香炉山导游词 篇3

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人们加速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任何一个矿床从发现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其研究不断深入,香炉山钨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伴随着研究的加深,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赣西北地质大队于20 世纪70 年代在普查中发现大型隐伏矿体,1988 年提交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初步探明C级WO3 储量21 万余吨(谢军等,1998)。陈耿炎(1990)曾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过初步探讨,并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香炉山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香炉山钨矿床目前勘探已控制的矿体共50多个,其中产于接触带的5个,内接触带9个,外接触带36个。以编号为1W的产于接触带的矿体为主矿体,其WO3资源/储量达20多万吨,其次为外接触带的4W和内接触带的5W矿体,其储量均大于五千吨。周贤旭(2006)、刘勇(2010)等学者通过对香炉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认为香炉山特大型钨矿外围具备找大矿的条件, 并依据成矿控制主要因素在找矿远景区的具体体现, 提出了在徐家岭、张天罗、大岩下等多处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对张天罗、徐家岭及大岩下等较重要的找矿前景区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前人文献,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香炉山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背景,详细介绍综合勘查技术(物探,化探,遥感)在香炉山钨矿床中的应用及所获得的找矿标志,分析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并结合这些方法所提供的地质信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利用综合勘查技术所获得的特征,分析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规律,最后根据相似类比原则,以理论找矿为指导,提出具备生成香炉山钨矿的地质构造、含矿建造,同时为该矿床在进行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找矿工作时指明找矿方向。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香炉山钨矿处于九江坳陷与九岭隆起的交界地带,香炉山—观音堂背斜南西倾伏端。矿田地处九宫山隆起的西段(图1-1),属扬子古板块的江南地块东南缘组成部分。

图1-1

1.1 区域地层概述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如图1-2)。主要岩性由含碳硅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条带状泥质灰岩组成,结构致密,条带—层纹状构造发育,岩石普遍角岩化,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区的东北部,并向南西沿背斜倾伏端缓倾下插,顶面呈波状起伏。

1.2 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表现为:基地褶皱主要以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的、以近东西向紧密同斜褶皱与近南北向褶皱叠加干涉式为特征,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试褶皱和滑脱构造系统为主体构造型式。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有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早期“S”型花岗岩、燕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岩体在地表与震旦—寒武纪地层接触,接触带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受蚀变强烈,形成宽300~500m 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倾伏端,沿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碳泥岩泥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带分布,共发现50 个矿体。

图1-2 江西省香炉山钨矿区地质图

Q-第四系;Є3-寒武系上统;Є2-寒武系中统;

-香炉山

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辉绿岩;F2-构造;V2-钨矿脉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 l)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南沱组(Z1n)冰碛砾岩与含屑砂质泥岩, 上统陡山沱组(Z2d)含炭含硅泥岩、灯影组(Z2dn)含炭含泥硅质岩夹硅泥质灰岩, 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Є1g)含磷含钒炭质页岩、观音堂组(Є1g)含炭泥岩, 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Є2y)含钙泥岩夹泥质灰岩, 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Є3h)条纹条带灰岩等组成(图2-1)。

图2-1

2.2 岩浆岩

岩浆岩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伴生脉岩。岩体侵位于香炉山——太阳山背斜核部,与背斜形态基本一致, 伴生的脉岩有细晶岩、辉绿岩, 分布在香炉山——太阳山背斜的南北二翼, 北北东——北东向成群产出, 倾向南东为主, 倾角> 70度,长数百米, 宽2-25 m。

2.3 构造

构造表现以香炉山——太阳山为中心的宽缓型倾伏背斜构造, 呈北东向横贯矿田区, 向西倾伏, 倾伏角10-25度,两翼岩层倾角10-35度。南翼略陡, 核部产状近乎水平, 倾角小于10度。震旦系构成核部, 翼部由寒武系构成。由于花岗岩体侵占核部, 上述地层岩石均遭热变质, 转变为角岩或角岩化岩石, 控制着矿田和矿床地质形态。其次在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北北东--近南北向次级背斜、向斜构造, 主要有张天罗背斜、横山向斜、郑家背斜、坡塘背斜、大坳岭向斜、郑家源背斜等(周贤旭, 2006)。矿田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北东向两组及层间破碎带。相关研究表明, 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西, 局部反倾, 倾角45-88度,走向长30-90m, 宽0-20 m。构造面平直、弯曲并存, 局部见角砾岩, 属压扭性, 此组断裂常被后期脉岩(辉绿岩、细晶岩岩脉)充填, 有些细晶岩边缘尚见与之有成生联系的小钨矿体和铅锌银矿体;北北西向断裂倾向北东, 局部反倾, 倾角47-84度。走向长60-70m, 断裂带宽0-15 m, 断面缓波状, 常见压碎岩、透镜体, 属张扭性。

层间破碎带主要发育在接触带外侧, 且多被矿体取代。远离接触带矿体的层间破碎带保存较好,岩石破碎, 发育破劈理、透镜体,有较强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层间破碎带对矿床成生的贡献, 较上述两组断裂更大, 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前者蚀变强烈,与白钨矿关系密切。其余蚀变与硫化物矿化有关。云英岩化广泛发育于接触带上的细粒花岗岩中,其次在矿体中,以接触界面为中心, 向内、向外由强变弱, 成生了数至30余米厚的从英岩化带。云英岩化带在背斜核部岩体隆凸处最厚, 翼部渐薄, 面形展布。自钨矿与蚀变成生的白云母和石英紧密共生, 矿体最厚、矿石品位最高的地方,云英岩化最强烈、蚀变厚度最大。白钨矿伴随云英岩化晶出, 是矿掖与围岩反应的同阶段产物。

云英岩化参与了晚期成岩作用,使边缘相细粒花岗岩的斜长石降低,故定型于云英岩化阶段的白钨矿矿床,是紧随花岗岩成岩作用的岩浆期后产物,成生时序略晚于花岗岩体,同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

2.5 地质背景的成矿意义

背斜构造为花岗质岩浆侵入、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对矿液活动起到了极好的屏蔽作用。花岗质岩浆侵入,提供了矿质,生成了接触带构造,强化了背斜构造虚脱空间,为矿液的析出、运移创造了有利环境。钙硅角岩层间和粒间空隙发育,促沉剂(钙质)丰裕,成为白钨矿载体。角岩化岩石及原岩结构致密,不利矿液扩散,起了屏蔽作用,矿床就是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2.6 矿床特征

矿床经详查属超大型规模。主矿体(1 号)呈似层状产于岩体倾伏前缘的顶部,长1250m ,沿倾斜延展576m,厚2.55~45.59m,倾角10~25度,埋深40~300m。矿石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符山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钨矿呈它形粒状,粒径多在0.05~0.15 mm 之间,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全区矿石平均含WO3 0.74 %,并伴生有铜、铅、锌、铋、金、银、镓等有益组分(江西矿床发现史编委会,1996)。(1)矿体特征 a.接触带矿体:

为矿床最主要的矿体。钨矿储量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85%。产于以背斜核部为中心的接触带上(图2-2), 为一似层状矿体, 走向长1800余米, 倾斜长400~1000多m,厚1~45m。矿体呈北东向展布, 顺着接触带缓慢尖灭。沿横向,以背斜核部为“ 分水岭”, 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 核部最厚,平均28.53m,冀部渐薄,平均7.8m。含矿系数为0.99。

图2-2 16线地质剖面图

1-泥质灰岩;2-花岗岩;3-白钨矿矿体;4-角岩带

b.内接触带矿体:

产于矿区西北面背斜冀部、接触带矿体之下, 离接触界面70-150m的捕掳体中。主要有3个近似平行的似层状一扁豆状矿体, 倾向北西, 倾角11-65度。单个矿体走向长500-800m, 倾斜长65-295m,厚2-10.13m。含矿系数为1.此类矿体钨矿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10%。C.外接触带矿体:

产于离接触界面40-100m的围岩中,主要受层间剥离控制,多分布在产状较陡的背斜南东翼。有30多个矿体,多为小透镜体,单个矿体钨矿储量几十至千余吨。个别较大的矿体呈扁豆状产出。此类钨矿体储量仅为全矿区钨矿储量的5%。(2)矿石特征 a.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单一,几乎全为原生的钙硅角岩型白钨矿石;花岗岩型白钨矿石极少,矿石量不足全矿区矿石量的1%。b.矿石矿物组份及白钨矿特征

矿石矿物组份复杂,达58种。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词为雌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少量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铋方铅矿、辉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透闪石等;次为石榴石、绢(白)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白云石、萤石、硅灰石等。

白钨矿特征:灰白色,油脂光泽,无电磁性,他形粒状为主,半自形和自形次之,粒径0.04-3mm,一般0.1-0.6mm,单体填隙产出为主,部分与雌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连生,紫外灯下发天蓝色荧光,摩氏硬度为4.5,比重5.959-6.077。c.矿石结构构造

金属矿物主要呈粒状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前者以他形为主,次为半自形、自形,填隙产出,硫化矿物粒径0.02-1mm,交代溶蚀结构主要表现为白钨矿等金属矿物普遍交代溶蚀透辉石等脉石矿物,早晶出的金属矿物又被晚晶出的金属矿物溶蚀交代,可见白钨矿被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物交代,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交代。交代溶蚀程度不同,又表现为港湾状、残余状、筛状、环状等派生结构。此外硫化矿物间的共边结构也较常见, 有时也见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呈共边结构。

矿石构造单一,白钨矿和金属硫化矿物均呈浸染条带一层纹状构造。其由金属矿物选择性地充填、交代以透辉石为主要组份的角岩而成(图2-3)。

图2-3 白钨矿矿石构造素描图

N-长英角岩;Q-含白钨矿石英;1-透辉石角岩; 2-长英质透辉石角岩;3-细晶大理岩;4-磁黄铁矿;5-白钨矿

其中常夹不规则的白钨矿团块硫化矿物团块,但不能构成独立矿石类型。围岩切层裂隙不发育,角岩型矿石内,极难见到金属矿脉,而花岗岩型矿石中,则常见到白钨矿石英微脉充填于各方向的节理中,有意义的是可见到有的矿脉并人接触界面和矿体内的层理中,而且矿脉及其两侧伴随有较周围更强的云英岩化。(3)矿物共生组合

金属矿物有3种组合:a.白钨矿(石英-白云母)组合;b.白钨矿一磁黄铁矿组合;c.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白钨矿-磁黄铁矿组合较少见,它是过渡性组合。矿物组合间,表现为后一组合矿物对前一组合矿物的交代溶蚀。不存在间歇性截割或穿插关系。同一共生组合矿物,既有交代又有共结现象。上述情况反映了含矿热液性质和成矿元素在温度、压力衰减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征。

(4)有益组份及其变化

钨呈白钨矿产出,黑钨矿极少。3类钨矿体WO3品位均在0.08-1.291%之间,矿化较均匀,接触带矿体82%、内外接触带矿体56-117%。接触带主矿体品位与厚度基本呈正相关。各类矿体除铜硫略高外, 其他元素均较低,且内接触带矿体的含量略高于接触带及外接触带矿体。

2.7 矿床成因类型

上述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分析表明,香炉山钨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根据二长花岗岩钨含量<10*10(-6),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钨含量>50*10(-6)的特征,可以推测成矿物质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矿床是在花岗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围岩地层并与之反应、引起围岩地层发生热接触变质和岩浆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形成世代、交代次序特征表明,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为矽卡岩阶段,其次为硫化物阶段。

(1)矽卡岩化成矿阶段:燕山期S型花岗岩浆沿断裂上侵到印支期形成的香炉山背斜中。接触带围岩地层受热而发生重结晶作用。由于温度和压力差的原因,岩浆期后的含矿热液大量聚积于接触带,与内外接触带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并伴随着矿质沉淀——成矿作用。钨可能主要呈碱性络合物K2WO4形式存在。该溶液与方解石和透辉石等含钙矿物反应,就形成白钨矿。由于热液丰富,钙质围岩广泛,因此形成了大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2)硫化物成矿阶段:在白钨矿大量沉淀后,含矿热液演化为相对富硫且呈弱酸性。本阶段围岩蚀变表现为普遍的硅化、萤石化、绿帘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在温度和压力衰减的条件下,硫化物及少量白钨矿发生沉淀,叠加于早阶段形成的白钨矿之上,形成含硫化物的白钨矿体。在热液作用的末期,普遍形成方解石化蚀变,而未见有用金属矿化。

第三章 成矿地质与地质找矿标志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找矿模式的建立,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关系,研究成矿规律并利用各种标志进行找矿。

3.1 地层控矿及地层标志

香炉山白钨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级为地层岩性。

指呈致密条纹条带状的含碳、硅、泥质岩类的不纯灰岩, 主要包括了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寒武系王音铺组、观音堂组、杨柳岗组及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等地层。即地层岩性标志包括了上述5种地层岩性状态。一方面对成矿热液起到了屏蔽作用,促使成矿作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钙质,不纯灰岩是白钨矿的有效沉淀剂。矿区工业矿体均产于花岗岩与不纯灰岩的接触带或者接触带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

于是不纯灰岩是岩浆和矿液的有利屏蔽层,也是白钨矿成矿的有效沉淀剂,可作为地层标志。

3.2 构造控矿及构造标志

矿田内构造较为发育, 香炉山--太阳山背斜及其伴生的层间滑脱构造,为岩浆侵入和矿液“运移”和“存储”提供通道和空间,导致岩体和矿体形态与背斜形态基本吻合。

但从一些前人的分析结果显示, 区内地表与钨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为褶皱、北东向断裂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三种, 因此预测研究仅提取该三类(组)构造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构造标志状态。

从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 找矿信息量也反映地表构造对角岩型白钨矿床矿化的控制十分重要, 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构造、香炉山背斜、层间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褶皱的褶皱轴,它们是岩浆与矿液运移存储的有利空间,可作为构造标志找矿。

3.3 岩浆岩标志 矿田内岩浆岩较发育, 经过强烈分异的富含W的燕山晚期S型花岗岩侵入于本区构造空间,生成了接触带,同时生成了成矿能量、矿液及成矿元素。

但通过本区的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体)的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预测时对岩体标志的提取可选择了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特征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岩体标志。

此外燕山晚期SJ型花岗岩石成矿母岩,是成矿能量、成矿物质和成矿介质的来源,可指示找矿。

3.4 围岩蚀变标志

矿化蚀变带在本区十分发育。区内发育热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两种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碎屑岩接触带发生矽卡岩化,形成似层状覆于岩体顶面宽50-200m的矽卡岩带,向外围和上方逐步减弱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带并基本保留原岩特征。在外接触带中主要形成了透辉石、黑云母、长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等矽卡岩矿物,岩石具细粒变晶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内接触带中,热液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这些内外接触带的热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是钨矿成矿阶段的主要蚀变,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蚀变作用是石英--硫化物阶段的产物。它们与成矿密贴相关,都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3.5 热变质作用标志

岩石地层均遭热变质作用, 使原岩转化为各种角岩及角岩化岩石, 并具面(体)形变质分带。其中以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的找矿标志尤为重要,次为透闪石--绢云母变质带,因此本次预测只考虑前者对成矿(找矿)指示作用,既只把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地质标志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蚀变标志。

3.6 地质找矿方法

地质找矿方法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找矿方法,它包括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矿床模式法。

钨矿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利用其中的砾石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来进行找矿。

砾石找矿法:矿体原生露头被剥蚀风化后,可产生大小不等矿砾,这些矿砾在重力、水流及冰川的搬运下,沿一定的地形运移,其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沟底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追索矿砾,达到寻找矿床目的的方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关于本区此两类方法的运用资料暂且未搜集到勘探记录,但方法适其使用。

第四章 地球物理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找矿也称地球物探矿(物探),是以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地质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某些特殊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和重力场),并进行区分矿和非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异常,进而达到找矿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用以寻找盲矿体或隐伏矿体是发挥物探的特长。特别是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与地质结合对异常解译能力的提高,使用物探或物、化探配合,能有效地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追索矿体的延伸、圈出矿体空间位置。物探方法特点:

1、物探方法的实施首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测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一些推断性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结合前人资料,前人物探工作主要为重力、磁法,电法工作,现做简要概述。其中尤以磁法找矿作为重点讲述。

4.1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物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地质勘探的方法。本区对于重力勘探方面暂时没有过多的勘探记录。

4.2 电法勘探

勘探电法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工)电场获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及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4.3 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物质基础的,由于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将引起正常地磁场的变化(即磁异常),通过观测和研究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本区在航磁方面有所应用:

矿田航磁磁异常分为三个区,即I区--紊乱磁场区、II区--规则异常区、III区--平稳磁场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交接部位对应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按照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可知上述磁场的交接处可以作为成矿预测的标志。据此,可以通过提取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之间的磁异常0值等值线,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

通过一些试验表明,成矿有利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不同地质标志状态对角岩白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或者控矿作用大小,它们依次是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m缓冲区(0.5934)>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0.5383)>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0.4840)>构造(0.4053)>地层岩性(0.3558)。上述关系表明,若利用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 m 缓冲区作为标志, 指示角岩型白钨矿化的富集或异常地段是有效的。

第五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找矿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分析技术和电算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系统从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水和空气等)中系统采集样品,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分析测试样品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数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并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而进行的找矿方法。

5.1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是通过测定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模式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前苏联和中国也称原生晕测量。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

针对香炉山白钨矿床来说,矿床(矿体)在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成矿元素与挥发组分一起向围岩汇总扩散,尤其是在原生矿体的顶部,容易形成成矿元素晕圈。在有原生矿体存在的地段,其顶部围岩原生晕异常明显,无矿地段不显示原生晕异常。因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标志。

5.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对土壤(主要是指残坡积物,但也包括塌积物,风成物,冰碛物等)中元素的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元素在土壤中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以发现土壤中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以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其它问题。就是要在发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中,识别出与矿床有关的次生晕,进而达到寻找矿床的目的。

此矿田发育有19个形态各异、方向不一的Cu, Pb, Zn, Ag, As, B ,iW, Sn, Mo 等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 预测时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Cu, Pb, Zn, Ag, As, Bi,W, Sn, M o元素异常(不同定量状态)的标志状态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推断松散层覆盖下的岩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范围,追索各种地质体的界线,确定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

通过次生晕的研究,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可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

5.3 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1)采样位置

用于同位素定年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全岩和矿石样品,均采自香炉山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51.3″,北纬29°17′22.8″.其具体采样点标注于图2。岩石为灰白色、细粒块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次为锆石(具浑圆状和自形柱状多种形态)和磷灰石,前人初步认为其花岗岩类型属S型重熔花岗岩。在同一岩体的不同空间部位采集7个标本样品作为测年对象,矿石样品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绢(白)云母等。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石样品中分选出纯净的白钨矿物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作为矿床定年的对象。样品采集时主要考虑的是岩体定年,因此,能挑选白钨矿单矿物的矿石样品偏少,但可作为参考。

(2)运用的分析方法:

a.Rs--Sr定年分析方法:

全岩和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测定方法采用李华芹等(1998)所报道的流程。Rb、Sr 含量及同位素比值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质谱直接测定。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Rb--Sr 全流程空白为0.3ng ;当样品中Rb、Sr 含量低于10-6 量级水平,均做了空白校正。上测定结果如下表1

b.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

采用J.M.C(Nd2O3)标准物质监控仪器工作状态,用Sm--Nd 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9)监控分析流程,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Sm、Nd 同位素分析的全流程空白为(5~8)×10-11 g ;143 Nd/ 144 Nd 同位素比值测定所产生的质量分馏效应用:46 Nd/ 144 Nd = 0.7219 进行校正。测定结果如下表2。

(3)对所测的全岩样品的值进行拟合得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如下的Rs--Sr、Sm--Nd等时线 图

1、图2:

图1

(4)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对于香炉山矿区同一矿石中共生的两种矿物,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在测定实验误差范围内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年龄结果,既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 %可信度),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为128±3Ma(95 %可信度)。147 Sm/ 144Nd-143Nd/ 144Nd 和87 Rb/ 86 Sr-87 Sr/ 86 Sr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完全可满足构成等时线条件,其测定结果还是可信的。据此可以推测,香炉山白钨矿床形成的时间域应该在120Ma~130Ma,即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的白钨矿及其共生石英矿物的等时线年龄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126.2 ±2.6Ma。95 %可信度)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上述结果也初步显示,赣北的钨矿与赣南的钨矿在成矿时代上有所区别。大量的资料表明,赣南主要钨矿的成矿时代不只是燕山晚期的白垩纪(如荡坪钨铍矿130.5Ma,李华芹等,1993),更多的是出现在燕山早期的侏罗纪(陈毓川等,1989;王登红等,2007;刘善宝等,2007),如大吉山(150.4Ma)、漂塘(150.2Ma)、淘锡坑(154.4Ma。陈郑辉等,2006)等。总体上,侏罗纪在赣南以钨矿为主,在赣北则以铜多金属为主, 包括德兴铜多金属矿床(157 ~170Ma)和永平铜矿(155Ma);白垩纪在赣南以多金属矿化为特色,如铜坑嶂钼矿(134Ma。许建祥等,2007)、岩背锡矿(128Ma,梅玉萍等,2007),在赣北则出现钨矿,除香炉山之外还有阳储岭(134Ma)和大湖塘(143.9Ma)等。

但是,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六章 综合信息找矿

综合信息模式找矿方法是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的自然景观,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质、物理、化学等矿产信息为主线,综合各种勘查技术的应用前提,合理的配合使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各种找矿信息,提高找矿研究程度,已达到找矿目的。

6.1 综合信息找矿背景

赣北香炉山地区是赣北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之一。20 世纪80 年代,赣西北大队在赣北香炉山地区找到了江西省最大的超大型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床,提交WO3金属量21.8万t,WO3品位达0.64%。之后矿区外围找矿工作从未停止,但收效甚微。2004 年,该队开展“江西省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外围钨多金属矿资源前景预测研究”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内以往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和最新找矿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区内各类异常信息进行处理(刘勇、周贤旭,2010),重点解剖香炉山特大型白钨矿床,重新系统建立了矿集区构造控矿模式、蚀变分带模式、成岩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突破矽卡岩白钨矿床钨矿体主要受岩体及寒武系不纯灰岩接触带控制的思路,认为矿体产出受接触带+ 层间破碎带的联合控制(图1),同时,控矿层位由原来单一的∈2y 地层扩展为∈2y,Z1 l,Z1n,Z2d,Z2dn 等多层位,圈定了香炉山—张天罗、上坳岭—横山、大岩下三个找矿靶区,预测可新增WO3资源量20 余万t。图1

刘勇、周贤旭等人针对对香炉山钨矿床做了此方面的研究,是以香炉山钨矿田的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图为基础, 以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6.2 综合信息找矿步骤及结果分析

1.进行数据的准备与建库:(1)数据准备

数据库的空间范围为X:323 900 0-324 600 0、Y: 385 320 00-385 440 00,建库比例尺为1:2.5万。地质底图为香炉山地区1:2.5万地质图;物探、化探资料数据来源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 年代末期区域物探、化探资料。各矿床、矿(化)点资料来源于相应矿区或工区的各类地质报告。另外部分资料来源于一定项目的野外调研和勘查成果。(2)建库内容。

将地质找矿模型用GIS空间数据库表达出来。建库的内容包括:基础地质图层:建立各地质要素的点线面图层并赋以相应的属性;物异常图层: 航磁异常图;化探异常图层:Cu,Au,Ag,Pb,Zn,Sn单元素异常图。

2.进行找矿信息量的计算和结果分析:(1)原理和方法

信息量计算法也属于BAYES统计分析方法。其实质是用综合找矿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标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

式中I为A 标志j状态提供事件B(有矿)发生的信息量;P(B /A)为A标志j状态存在条件下事件B实现的概率;P(B)为事件B 发生的概率。

根据概率乘法定理, 上式可变为:

具体计算时, 总体概率用样本频率来估计:

式中N 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含矿单元数;N 为研究区中含矿单元总数;S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单元数;S为研究区单元总数。

然后计算每个单元中各标志找矿信息量的总和, 其结果反映各单元找矿远景的大小。

(2)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已准备的地质、物探、化探数据, 在MapG IS空间分析平台上的矿化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研究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及单元格区文件前二种相交分析的结果区文件相交再相交分析, 得出在矿化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各研究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易文萍, 2006), 然后应用MapGIS平台分别统计分析出矿化区内和研究区各标志分布的单元格数。计算统计时, 进行逻辑二态变量取值, 用“1”表示地质标志存在, 用“0”表示地质标志不存在。

最后计算出各地质因素、找矿标志所提供的找矿信息量如下表6.1

表6.1 香炉山地区钨矿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表

上述综合找矿信息量所反映的结果, 与成矿地质异常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利用各种地质标志对本区角岩型白钨矿床的矿化异常的信息量,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该区各种致矿地质异常对钨矿化富集的影响关系。所以, 可以利用成矿有利信息量定量研究有关角岩型白钨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成矿预测问题。

6.3 综合信息找矿意义

利用综合信息找矿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 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其意义归纳如下:

(1)综合信息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方法,其内容与形式也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进步而丰富发展的,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是运用众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指导找矿的具体体现。(2)此方法简单易行, 其预测所圈定的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是在已知矿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方式。

(3)其始终是发现新矿床,增加储量的主要途径,其方法简捷、经济而又科学。当现代成矿理论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它依然是地勘队伍找矿的重要法宝。随着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收到更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新发现的重要矿床,绝大部分是在已知成矿区(带)以及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或对老矿区(或矿点)重新再认识、再勘查的结果。

(4)综合利用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研究分析,将有利于以尽量少的勘查投入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第七章 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

随着矿床的开采,揭露的地质现象越来越多,地质研究程度也不断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也认识的越来越深刻。由于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可以运用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以及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指导本地区深入找矿和其他相似地区的找矿。

7.1 找矿前景分析

(1)成矿地质条件

矿田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性各异, 各级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频繁, 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地层出露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 上元古界震旦系,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等。其中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含W, Cu较高, 下震旦统岩组Pb, Zn较高,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页岩中Cu,Sn,Mo,V较高, 为本地区主要的赋矿岩系。背斜构造及其次级北东向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地层的展布, 而且控制着岩浆的侵位, 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重要通道,为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别是对矿床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等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为本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为显著。它不仅本身富含大量成矿热液, 而且其夹带的巨大热能常常使成矿元素活化运移、沉淀成矿。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矿体)形成于岩体中或在其周围产出。

(2)工作程度高、资料丰富

矿田工作程度高,资料广,找矿信息多。区内做过大量矿产勘查工作, 形成了大量地质资料, 汇集了大量找矿信息, 为本次预测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往工作相对来说,主要是针对点上,矿床点地质工作和研究程度较深,而“面上工作”相对较弱;参与工作的系统和单位众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信息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因此,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3)矿化信息

矿田内大——中型矿床分布密度大,物化探异常发育,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点多面广,强度高或浓集中心明显,热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和矿化普遍发育。

综上可见,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好, 找矿信息丰富, 找矿前景广阔, 只要通过新的找矿思路, 运用新的找矿理论, 充分收集以往各项资料, 进行资料二次开发, 采用有效的勘查手段, 在该区再找到一些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有可能的。

7.2 找矿方向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系统总结了综合找矿信息和找矿前景的基础上,对香炉山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取得了以下几点找矿方向:

(1)本区有良好的背斜构造,富含钨、铋等成矿元素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层纹构造发育并且具变质晕圈的泥质灰岩,云英岩化为特征的围岩蚀变,以及差异明显的航片影像异常,可指导找矿。在矿区西部1-3km范围内,仍属于背斜倾末区,矿区以东背斜延伸数公里,此背斜核部及其附近,有多处找矿标志,有些地段的深部已经发现白钨矿矿体,成矿条件很好。赣北及其邻区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的正向构造区(带),亦是良好的找矿靶区。

(2)利用综合找矿信息量成矿预测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方法简单易行, 通过育才所圈定三个找矿可行地段及四个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并根据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的大小, 排列出四个找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潜力优劣程度, 其中与香炉山、张天罗、大岩下已有矿床相吻合, 说明该方法进行成矿预测是有效的。而在坡塘、上坳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目前尚未实现找矿突破, 因此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可望在该区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以发现中--大型的钨多金属矿。

(3)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无论如何,赣北香炉山(及阳储岭)等大型钨矿白垩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燕山晚期在赣北--皖南的确存在钨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虽然比不上赣南),但在全国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就需要综合评价,不只是单独分析其铜(如德兴大型铜矿)、铅锌(如银山大型铅锌矿)、银(如冷水坑超大型银矿)、金(如金山大型金矿)、锡(如曾家垅大型锡矿)、锑(如宝山锑矿)的成矿潜力,还需要考虑钨的找矿前景,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有的矿床本身就是钨和铜等有色金属伴生或共生的矿床(如枫林钨—铜矿),显示赣北地区良好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当然,更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各种理论去回答并论证;更多未知的矿床等待我们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去进行预查、普查、祥查、勘探。

第八章 结束语

通过此次报告的编写,我真的受益良多。

选定香炉山钨矿床,也许只是偶然中被这个地方的名字吸引。然后我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即使真正与这个矿床相关的资料仅有5篇,但是相似类比理论告诉我们,矿床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其他与之成因或者地质相关的同类矿床也对此矿床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查阅不少与之有关的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对香炉山钨矿床有了很大的认识。

平时在课堂中,关于找矿的有些知识和理论、方法有点听不懂。首先是构造应力场分析在矿床预测的应用方面的一些概念模糊,其次最关键的是对于物探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然不是很了解,在此次报告中,一方面由于所阅读文献欠缺,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在物探方面不甚了解,提及的较少。但是总体上,通过这次报告,我对综合勘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成果水平一般,我也获益匪浅。

通过报告的编写,我了解了各种勘查技术在香炉山钨矿床发现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以及找矿工作的一般过程,即通过各种找矿技术方法,包括地质,物探,化探等,得到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然后进行矿化信息分析,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然后进行成矿评价,指导下一步工作。并且,值得强调的是,在应用综合勘查技术中,要以地质为基础,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时候,要以地质理论为依据,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都应该用地质理论进行解释。

当今社会找矿现状呈现的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加速增大,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矿产品日益商品化,找矿难度的日益增大,找矿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但矿床的发现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大矿,富矿寻找难度更大。现今,我们找矿的工作重点,难点也在于已发现矿床的外围及深部,同时虽然我们找矿费用不断增大,但矿床的发现率却不断降低„„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改善,无疑,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地质勘查人员应具备更强的业务素质,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理论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所以,每时每刻,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与此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提取文献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当然,此次报告也为我将来的毕业论文或者其他论文的编写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论文的一些知识。

最后诚挚的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天门山 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参观游览。天门山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这里因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异彩纷呈的人文胜迹被誉为“张家界之魂”和“湘西第一神山”。天门山一共分为4个景区,分别是“天门洞开”、“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和“天界佛国”,四季只有冬春之分,夏天是消暑纳凉的好地方,冬天则是踏冰玩雪的好去处。山间多雾,平均每年230天是雾天,云海云瀑等奇观时常出现,让人叹为观止。

天门山不仅自然风光奇绝,更有诸多世界之最的人工奇迹,从世界最长高山客运索道、天下第一公路奇观通天大道,到张家界首条高空观景缆车,再到绝壁之上的鬼谷栈道以及玻璃栈道,每一处景观设施都能给您不一样的惊喜。

天门山索道全长74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从索道站走出,眼前这栋两层楼的建筑是李娜别墅。1997年,著名歌手李娜来到天门山,见这里山奇水清,人情淳朴,多年来追寻禅意的心灵被天门山宗教文化深深吸引,于是迁来张家界追寻自己理想的禅意境界。

凌霄台是天门山最佳的观景点之一。这里地势高绝,视野辽阔,凭空暸望,山河、田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还时有云雾在脚下环绕,令人飘然欲仙。此情此景,就如在神话中的凌霄宝殿里俯瞰凡间胜景一样,因此得名凌霄台。

凌霄台下为倚虹关。此处有一座赤松峰,因神农雨师赤松子曾在此修炼而得名。赤松峰的中间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峡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桥,宛若一道彩虹连接两端,被称为“断山虹桥”,倚虹关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这里空谷幽深,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最特别的是,在这里听回音要耐心地等上5秒钟。

大家脚下的这条鬼谷栈道因悬于鬼谷洞之上而得名。因其奇险高绝,视野开阔,成了天门山的明星景点,来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栈道全长1600 米,平均海拔1400米,立于其上,天地任我行的豪情和源自心底的战栗相互交织,汇成一种终生难忘的悬崖终极体验。

天门山寺有着湘西佛教中心之称,始建于明朝,历经儒、道、佛三教融会变通,建寺以来就香火鼎盛。现在的寺庙是在原址复建,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是目前湖南境内海拔最高的佛教建筑群。整座寺庙采用中国古代官式风格,由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等建筑组成,寺内还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其两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佛的真身舍利,这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安奉有佛祖舍利的寺庙。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挑战号称“东方天空之路”的玻璃栈道了。栈道悬于天门山山顶西线,长60米,最高处海拔1430米。栈道除了每隔一米左右用钢筋混凝土搭一截支架外,全部是透明度极高的钢化玻璃,每块玻璃可承受1000公斤,所以人身安全完全是有保障的。

天门洞形成于三国时期,是天门山的精华景点。去天门洞要经过有着“天下第一公路奇观”之称的通天大道。大道全长11千米,急弯此消彼长,层层叠起,因为奇绝和高险,通天大道也被人们冠以“天路”的美称。经过99道弯的通天大道,就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天门洞的风采了。两侧高耸的峭壁把天门洞托显得格外壮观。洞里不见人间山水,只见蓝天白云,轻雾缕缕,仿佛迈过去就可以直达天界。雨前雨后,水汽充沛的时候,天门洞风云激荡,蒸腾的雾气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在洞里洞外盘旋翻飞,形成独特而壮观的“天门吐雾”。

天门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溶洞,它南北对穿,门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1999年,世界特技飞行大师曾驾机穿越天门洞,实现了人类挑战自然的又一个壮举。这次表演在全球引发轰动,收看直播的观众就达到8亿之多,天门山也从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白石山导游词 篇5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您到涞源来参观游览。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白石山景区,现在从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然后盘山而上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到达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开始步行游览,需用半天时间。

涞源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从地理位置上讲,涞源北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涞源处在两省两市交接的地方;从地学角度讲,涞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东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汇的地方。拒马河就发源于涞源县城,流经紫荆关、野三坡等汇入大清河,归海河,东注入渤海,而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马河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处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太行山前深断裂西缘的一部分,也是紫荆关抬升的一部分。我国从东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势,白石山处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石山是清西陵万年吉地龙脉的龙首,清西陵背靠永宁山,而永宁山一直从紫荆关到达白石山最高峰。

白石山山体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基座上顶起一块20平方公里的白云质大理岩。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优美的自然风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通过国家风景名胜区评审,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全国总共有85家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为2000年通过的11家,第二批为2001年通过的33家,第三批为2004年通过的41家。第二批通过的还有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等;第三批通过的有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障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等)。2002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国科协公布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共有200家,第一批为九十年代通过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则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为它山体高大,地质结构独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观荟萃,集雄、险、奇、幻于一身。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石山景区,刚刚买票的地方叫风凉沟,从海拔800多米的县城出发到海拔1200米的风凉沟,已经爬升了400多米,现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在悬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时后将到达野花坡停车场。这条盘山公路建于1968年4月,全长14公里,要拐97个弯,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数一数。

白石山总面积54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组成。古人对涞源白石山有这样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称,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拔地而起,矗立在涞源盆地东南部,北部相对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对高差则1600多米,这样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强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则高耸入云,极其壮观。

我们现在到达的这个地方叫老牛槽,海拔1400米,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那边看,会看到一股清流,如同一个大的瀑布。它是一个常年均量的泉,出水量是每秒3升,也就是一秒钟流出3公斤水,常年不断。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有这么大的泉呢?其实在白石山的十瀑峡还有龙虎泉,森林公园有党参泉,离这不到500米的白沙寺泉,这几个泉的流量大致相等,且几乎都在海拔1400米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呢?大家听我解释,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详细的说就是白石山从海拔1400米以上几乎都是相对破碎的变质岩,而1400米以下则是结构致密的花岗岩。降水从变质岩下渗到花岗岩层,不能再往下渗,这样在花岗岩层上便形成含水层,含水层的水顺洼处流出山体,也就形成了几处泉眼,我们刚才看到的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东行至8公里处),请大家向北看风凉沟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侧是凹凸的花岗岩,而右侧则可以看到白色的岩石呈弧形向上弯曲。那里的岩石在燕山期花岗岩运动期已经被掀翻了、顶弯了。这种现象在地学上被称为褶皱。

(东行至9公里处),请大家注意司机师傅可以停一下车。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有20多亩,据说,燕昭王曾在这里求过仙,因此,此台被称为“燕王求仙台”是白石山的六台之一。大家往远处看,我们前面是一个幽深的大峡谷,这个峡谷被称为三谷,我们路上经过的白石口,是长城的重要隘口,被称为云谷重关,在云谷的中间,有一道著名的山岭叫鼻子岭,因为从北部的长城上眺望此岭,会看到象人鼻子一样的山峰,惟妙惟肖。沿云谷向东北方向眺望,远处那个村是黄土岭村。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役就发生在那里。那次战役发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战斗是从白石口沿云谷展开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歼灭了十村大佐率领的近500日军,11月7日在黄土岭一线歼灭了由阿布规秀率领的1000多名日军,创下了我八路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1500名的纪录,击毙了名将之花“阿布规秀”中将,这是在远东战场打死的日军最高将领(详细故事见后面导游词)。好了,请大家上车,我们马上就要到达韭菜园,是因为满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间树下成片生长,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菜园。韭菜味道当然很纯正,大家到那里可以品尝到山韭菜馅饺子,吃上一口鲜味十足。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请大家注意,在这里你有没有闻到一股强烈的辣味呢?这就对了,这股味道就是从山坡上翠绿的山韭菜身上释放出来的,这里的韭菜园大概有二千多亩,所以“韭菜园停车场”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山韭菜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实呢?这儿韭菜生长茁壮、味辣好吃,尤其在农家,生腌在菜缸里,终年不变质不变色,味浓可口好吃,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别具风味,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来历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参观一下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对白石山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学、水资源、动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及保护、人文历史等诸多学科,可以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课堂。我们眼前的这个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区的主要岩石和矿石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白石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带中部涞源--阜平复背斜北端,向东横越太行山深断裂带,与燕山台褶带西南端衔接。在10--14亿年前,白石山地区是一个潮坪环境,即海滨环境,潮涨潮落数亿年,沉积了厚达2000米的白云岩,它的下部地层是高于庄组白云岩,上部则是雾迷山组和铁岭组白云岩。2亿年--6.5万年前,白石山地区遭受了最强烈的“燕山运动”的洗礼,炽热的岩浆在白云岩盖层下剧烈运动,向上顶举,使白石山地区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物理变化,简单地讲,就是岩浆巨大内应力将顶部的白云岩盖层顶起并顶裂、顶斜,之后由于重力崩塌和水流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沟谷和山峰;二是化学作用,白云岩在高达上千度高温岩浆的烘烤下,发生了变质,转化成了大理岩。白石山地区绝大部分是白云质大理岩。同时,在热液的作用下,接触变质带生成了许多矿藏,白石山地区是典型的热液交代型矽卡岩成矿模型。在白石山周边已探明有铁、铜、铅、锌、钼、金、银、石棉、云母、海泡石、石榴石、石英、水晶等多种矿藏,其中以铁矿储量为最大。这些矿大家都可以看实物标本。

白石山地区出露的岩石分布情况大致为4类,一是分布于西南边缘基底部的形成于28--25亿年的古老的阜平群片麻岩;二是分布于白石山基底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三是分布于顶部的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和雾迷山组及铁岭组白云质大理岩。雾迷山组沉积构造十分发达,有潮汐层理,藻纹层理及各种形状的叠层石,以及泥裂、“鸡笼网格”构造等暴露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叠层石,这种石头是在潮汐的环境或极浅水的环境下由单细胞的藻类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种明暗纹带相间的沉积构造,在极浅水或退潮时,藻类在沉积物表面“爆发式”生长,争夺阳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纹层;当涨潮时,藻类生长受遏制,沉积碳酸盐岩条带,形成明亮纹层。因此,形成了波状、半球状和柱状叠层石,尤其是半球状叠层石象刚出锅的大馒头,也象恐龙蛋,人们谓之称“馒头石”。

白石山是典型的双层结构,底部是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稳固的基座,上部是由白云质大理岩发育而成的构造峰林,也称为顶盘悬挂体。

(出博物馆),朋友们,我们马上要进入白石山景区的精华地带,请跟我来,前面是迎客峰,我们将穿越65米的“别有洞天”隧道,正式踏上白石山的神奇之旅。因为坡陡路窄,请大家踩稳踏实,不要拥挤,注意安全。这条台阶路从东山到西山共有一万米9999级台阶,穿越了白石山的“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大家注意,白石山拥有众多的地质遗迹,我们第一步看到的是发生在10亿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遗迹,10亿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大地从这里被撕裂了一道宽约200米的口子,众多的岩石崩塌下去,堆积起来,经过漫长的过程,又二次胶结,形成了巨角砾岩,这些巨角砾岩很象“片石混凝土”,这里是古地震遗迹的东断层。前方的迎客峰及海豚出水都是由巨角砾岩发育成的。

(穿过隧道,眼前兀立着海豚出水的巨大石柱)前方的这个巨大石柱高达30米,被称为海豚出水。因为白石山的云海常常出现在这块石柱的下面,从北部回望这块石头,象一只巨大的海豚从水中穿出一样。(在海豚出水下稍为休息),朋友们,白石山“北山南象平朴中见诡异,雄奇中见秀丽”,“集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张家界之秀”于一身,实为北方山岳景观中的精品。

白石山的景观可概括为“雄奇险幻”4个字,所谓雄是指它高大的山体、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宏伟,雄风荡荡,撼人心魄,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险则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是山岳景观中奇与险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拥有高差达600米的世界第一绝壁晴云顶、豹子窝至今人迹罕至;而奇则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无穷;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幻,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化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白石山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来到聚仙台)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是聚仙台,大家可以稍事休息,听我讲一讲。我们刚刚走过的峡谷叫栖霞谷,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清晨,太阳穿过薄雾,透过六坪塔和灵狐峰照射下来,谷中霞光万道,蔚为壮观,相传白石山有许多仙人,经常跑到这个台上来聚会、休闲,现在我们大家来到这里,不妨也沾点仙气。请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万仞的山峰就是灵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头小屋,传说有只灵狐得道成仙后变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梳洗打扮。回头朝西边望,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过豁然崖的石缝,眼前豁然开朗,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着一位妙龄少女,正好扭头梳理着自己如瀑布般的秀发,在向远方的客人们微笑致意,这个峰因而被称神女峰,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调皮的猴子,立于悬崖边上,正跷着二郎腿在那里抓耳挠腮,闹着玩呢。其实白石山上的许多山峰从不同角度都如人、如兽、大家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去发挥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白石山南麓的云盘洞。云盘洞位于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处,洞并不深,仅有十几米,是一个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处庙宇,崖壁上生长着许多千年古柏,洞的右侧有一根高达4米的石笋,洞前的院落里横躺着一棵烧焦的菩提树,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几个洞穴用石头垒着,据传是在那里修佛、修道的人圆寂后被藏于洞中。第一故事是边老道成仙。清末有一个老道姓边,长期在云盘洞修行,道行极深,能够掐草为药,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梦,梦见洞口白云滚滚,看上去金光闪闪,远处玉皇大帝端座于云朵之上,向他频频招手。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观察,发觉洞前云海茫茫,波涛翻卷,远处小山如蓬莱仙岛,天上太阳金光灿烂,宛若梦中一般景象,很是惊异。马上唤来徒弟,将梦学与他听,并说,看来玉皇大帝真是接我来了,话音刚落,便纵身跳入云中。这一跳老道灵魂升入了天国,可肉体却摔下悬崖。小徒弟发现师傅已经升天,便翻山到县城向县官报告。县太爷听后很是惊讶和婉惜,骑着驴子绕道银坊来到了云盘洞下,当时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称奇的是边老道真身一点也没有腐臭,县志载称“蚊蚋不及”,就是说蚊蝇没有下蛆,县官深受感动,便捐出自己的奉禄为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义和团和红灯照的,上世纪初,京津地区为抗击洋人,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涞源地区也受到影响,城北金家井村有个木匠叫郭逢春,他拉起了一面“广昌团练”的大旗招兵买马,闹起了义和团和红灯照。很快便形成了势力,横刀立马、杀富济贫。1902年清政府联合洋人,对义和团进行围剿,将京津地区的义和团红灯照很快消灭殆尽。涞源的郭适春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退出县城,跑到了白石山南麓的吉河村躲藏。当时他们20多个人在村里教功布道,教当地的年轻人练刀枪不入之功。半年后,有一个小伙子声称得到了真传,练成了刀枪不入之功,于是择吉日、打开场地,给村里人演武。他拿着砍刀朝自己肚子上连砍数刀,只留下一道道白印,于是壮着胆子喊到,拿枪来,照着我肚子打。同堂练武的一个小伙拿出鸟统朝着他肚子扣动扳机,结果这个小伙子应声倒在血泊中断了气。老百姓一看出了人命,便跟义和团的人打起来,什么刀枪不入,原来是邪教。无奈之下,郭适春带着人马躲进了云盘洞落草为寇。1903年春天,清政府怎么也不能容忍这伙官府的反叛力量存在下去,于是勾结德法联军,对白石山云盘洞进行围剿。联军靠当地放羊的老头引路,在火炮掩护下,分两路向云盘洞包抄,从山顶点着浇着煤油的柴禾烧。郭适春等人虽然武艺高强,终因寡不敌众,20多个人除郭适春外,其余全部被杀,其中女的被割下****。郭逢春被联军用钢丝穿上锁子骨,被带到保定府大西门斩首示众。广昌团练的大旗被德国人获得带回了德国。1952年民主德国总理科罗提渥访华时,将这面旗帜送还给了周恩来总理。现在这面沾着英雄们鲜血的大旗被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好了,现在我们出发,前方出豁然崖就会看到峰林景观了。

现在,我接着给大家介绍白石山的景观特色。白石山总体上是山岳型景观,它的资源规模大、品位高、类型全,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峰林独特。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在全国是唯一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以峰林地貌而闻名的景区有张家界的砂岩峰林,有云南的石灰岩石林,有黄山的花岗岩峰林,有广东的丹霞峰林,也有西北黄河边上的土林等,而大理岩的构造峰林,白石山在全国独树一帜。

第二,植被茂密。白石山森林覆盖率为82%,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全景区有高等植物739种,野生动物很多,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其它两个是雾灵山和小五台山),白石山是春有花、夏有果、秋有叶、冬有雪。

第三,天象莫测。白石山主脊线长达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左右,而且呈北北东向走势,与季风形成垂直状态。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对高差达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独特的气候。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拦截在峰林巨壑间,经常形成云雾、佛光。在云盘谷的山脊线上冷暖空气突然交锋,云雾飞速升上天空,这一景观被称为风云际会。在升烟井,云雾从底部被吹上来,沿崖壁直冲霄汉,象古代的滚滚狼烟,实为奇观。由于冷暖气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经常出现锋面雨、地形雨,也经常出现蓝天白云映苍山的景观,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所以“白石晴云”是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

第四,人文荟萃。南麓的云盘洞已经讲过,北麓的长城值得介绍。白石山长城保存相当完好,属内长城,与八达岭长城相连接,修建于明朝万历元年至万历三年。涞源的长城总长116公里,是河北省拥有长城最长的县。登上白石顶,远眺长城岭,长城象一条巨龙蜿蜒于其上,实为胜境。白石山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分界线,春秋时度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来源:

现在我们来到了云都峰下,这里有一个岔道,拾级而上就能登上海拔2096米的白石顶,沿台阶而下,过云都峰栈道,我们就会深入到峰林巨壑之中。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冲击白石顶。白石顶海拔高度为2096米,是白石山最高峰。站在白石顶,可西望五台,东瞰狼牙,南览群峰,北腑田畴。古人说,白石山山多白石,秀列若屏。白石山主山脊走向为北北东向,在主山脊两侧,尤其是南侧,象梳子齿一样分布着一列一列的次山脊,每一列次山脊都是由一排排山峰怪石组成。站在白石顶向西望去,太行第一屏扑面而来,悬崖绝壁,雄风荡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这时,我们会被大自然的伟力所折服,深深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现在我来给大家解密白石山构造峰林的形成原因。地质专家评审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时,评价这里的大理岩构造峰林“是一种新的独特的峰林类型”,它是在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以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构造峰林。它高大挺拔,以气势磅礴、阳刚威武的雄姿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峰林。

首先,在形成的原因上有所区别,张家界的砂岩峰林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黄山的峰林主要靠风化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隙),主要靠重力坍塌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具备了五个条件:

1、白石山地区的岩石有一定的硬度和抗风能力。

2、经过亿万年的沉积,使白石山地区的岩层厚度达2000米以上,而且物性均匀。

3、白石山的岩层产状平缓具备垂直叠置的稳定性(就象一叠大饼,水平地摞在一起)。

4、发育了两组以上与岩石层理相垂直的宏大节理,对岩层进行了深度切割。

5、侵入于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的大型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了坚固的底盘。在以上5个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坍塌部分形成了沟、残存的部分形成了峰。专家说,白石山的峰林正处于“青壮年期”,因其年轻而奔放,因其奔放而巍峨,因其巍峨而壮美。

我们现在来到了双雄石,眼前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很像两名并肩作战、威风凛凛的骑士。因其酷似人形,所以附近村的老百姓都称其为“双石人”。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块悬石,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象一咳嗽就会把它震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见证了“绝世双雄”旷世友谊,更演示了发展与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请大家和这两个巨人合影留念。

大家往右边看,那个景观叫“恋人观景”。在树丛后面隐约有一对男女正在依依不舍地深情送别,女的梳着短发,男的戴着军帽,那个情景最象是战争年代妇女送郎参军,很令人感动。

朋友们,沿木台阶往下走,再下300米就到景心台了,从景心台向西看,就是豹子窝峰林。有人问豹子窝里有没有豹子,可以肯定地说,有。白石山由于山高林密,有许多野生动物,如山羊、狍子、獾成群出没,最近几年,许多人见过豹子的身影。

前方就是列屏谷,列列山峰如画屏般矗立其中。

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叫兽王台,人们看见豹子经常在此地休息。虎为兽中之王,白石山没有老虎,山中没有虎,豹子称霸王,因而人们把这个平台称为兽王台。看前面这座山,左边高的是重阳峰,头戴道帽,一脸慈祥;右边瘦的是玉女峰,象少女亭亭玉立于画屏之前,莺声燕语、姿色相风。最右边这组峰,迎风而立,从东边看象布达拉宫,从西边看宛若黄山的始信峰。为了使大家经松一下,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列屏谷的沟口,有一块2亩地大的石板被一小块石头支着,人们认为这块小石头是一名大力士,因此称它为“大黑汉”。在大黑汉的旁边有两块石头,四棱四角,分立于山谷两侧,人们称之为石门,石门下是几丈深的悬崖,石门一侧是一条羊肠小道,十分险要。过去附近村民上山采药路过此地,每年都有摔死的,人们惧怕这个地方,起名为“肉锅”。有一年,村里有个叫铁蛋的小伙子上山打柴,不小心从石门旁掉了下去,后来被救起,只受点轻伤。从那起事故之后,这个地方一直没有再死过人,人们戏虐地说,是铁蛋把肉锅给砸漏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列屏谷,古人说:白石山秀列若屏。的确,我们眼前这横向成岭、纵向成排的山峰象一列一列的巨大的画屏。我们脚下这个平台,叫兽王台,右手也就是著名的豹子窝峰林,据当地老乡说,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经常有野兽出没,其中华北豹最多。最近两年,在山上修路的民工和卖山货的老乡曾几次看到过豹子的身影。从豹子窝向西去还有两道峡谷,沿峡谷向西翻过金鸡岭就是大桦树背,在那里生长着万亩原始次生林,可以说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茂密的丛林中,有成群的野山羊、獾子、狍子、野兔、山鸡等。

好了,请大家往东边看,前方这列山崖很象黄山的始信峰,左边这个靴形孤石,象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帆。这是留影的好位置,请大家拍照。到这里我们的游程已经过半,前方将攀登飞云口。经过半天多的游览,我们的体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前方这段路也是今天爬白石山最累的一段路,请朋友们注意保存体力并注意安全。飞云口已经到了,这个垭口的海拔高度为1900米,由于列屏谷两侧崖壁陡立,既深又长,因此,这里也是一个风口,平地无风的天气,站在这口也会感到凉风阵阵,更不用说狂风大作的天气,会把人吹倒。因为风大、风急,所以,这里在云雾天气,经常是乱云飞渡,云聚云散。冷馊馊的风裹挟着雾滴雨丝,吹打在人脸上,奇凉无比,那种滋味会令你终身难忘。

到了飞云口,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线。这里是个四岔路口,往东走,目前还是羊肠小道,就会返回双雄石、云都峰、豁然崖,然后回到韭菜园;往西边沿上坡台阶路走,经翠屏谷到达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台阶路,经指北梁到达1820峰南侧的索道中站2,无论到上站还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积木场索道下站。如果不愿坐索道,那么沿台阶路也可以下到积木场,不过距离较远。从飞云口到积木场共有3767个台阶,共3000多米,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钟即可到达积木场。白石山索道总长1891.5米,是华北地区比较长的索道,他采用的设备是四川江油重型机械厂生产的,为单循环、固定抱锁器、双人吊箱式,全线共挂有108个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价为上70元,下65元。

以飞云口为界限,将白石山划分为东山和西山,到东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长城。前面我已经讲过,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区之一。这里既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区过去是省级林场,过去主要以育林、营林为主,植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自1996年开始全面封山禁牧、禁猎。因此,在人力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看不到很大的树木,最高树龄在40年左右,而在大桦树背因运输困难,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里面有大树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许多珍稀物种,在长城脚下有六株黄柏松,这种树树皮象海绵一样非常有弹性,一般生长在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在我们这个纬度十分少见,估计是侯鸟将其种子带到了这里。在白石山上生长有大面积的红桦林,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景区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一会儿我们乘坐索道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白石山长城是石头砌成的,“石头长城”正是她特殊的价值所在。这石头长城用毛石直接垒在花岗岩山脊上,依山势用石料将两面墙体砌好,中间用毛石和白灰土夯实,再用平面石头铺平上面。在山洼的地方,长城建的又高又厚,险峻处山崖可当作城墙。城墙上有小水沟,通向石槽,下雨天,可以通过石槽将水排到墙外,以免冲刷墙基,体现了当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建筑思想。

白石山这段长城是从北京怀柔经八达岭、紫荆关过白石口,插箭岭到山西雁门关一直到朔州西北的偏关和那里的长城相接,属真保镇管辖。是明朝的“内长城”。(大明朝几任皇帝都认识到八达岭到白石山、雁门关一线,虽山势险峻,但这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就决定修一道长城复线。这条复线,在明朝叫“次边”,后来长城学上叫“内长城”。)

白石山长城是白石山景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具备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每当雨过天晴,夕阳斜照,长城上空彩虹高悬,长城像一条巨龙盘绕在白石山上,其景十分壮观。

上一篇:知足,不知足散文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小寒时节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