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推荐11篇)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者:刘锡成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2期

为了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心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心与心的交流中、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充分重视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才能成为真正有尊严、有价值的大写的“人”。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时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幕独立人格

自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一个人缺乏自信,就会像汪洋大海上漂浮着的一朵浮萍,无着无落,无依无靠。从这层意义上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渡过海洋、抵达宽阔彼岸的船。

(二)教师要创造契机,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当然,语文老师也可以创造契机,让孩子找到自信。信任孩子。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或长处。有一次,我让班上一个调皮学生负责班上的黑板报,结果,每一期出版都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对他的眼光变了,这个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从此完全变了。语文活动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演讲、辩论、讨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可以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周记、手抄报等。多鼓励学生。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考试也可以成为激励机制。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2

关键词:健康人格,学生,人际关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变革和调整, 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 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社会生活日趋稳定。 可是,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 我国政治、经济生活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贫富差距较大, 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法制需进一步健全, 还有许多领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

再看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 不仅打破了人们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旧的思想观念, 而且逐步形成了开拓进去、自强不息、平等竞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观念; 更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然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在发展、变革、调整的同时, 有些人将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生搬硬套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里来, 在人格的构建中, 出现了单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格偏差, 忽视了人作为对社会发展起能动作用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的影响。 所以, 我们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有一只高素质的国民队伍, 必须努力培养健康人格, 培养一大批“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不仅是我国的教育方针, 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健康人格的一种概括, 也是我们给发展中的中国应该留下的孩子的标准。 为此, 我们要努力打造“ 全面发展的、勇于创新高素质的人”。

进入新时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逐步深入, 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素质教育成为为全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最大呼声, 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怎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众说纷纭。 在这里开诚布公讲, 我认为, 具有健康人格, 和一个人有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既然如此,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就要培养其正确的自我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我以为, 它的主旨核心内容应当是培养人的人格尊严感。 所谓的人格尊严感, 是人对自身生存价值的感悟而产生的要求, 而人对自己的尊严及其严格要求, 人对他人的尊严及其渴望被人尊重的要求, 皆来自于人格尊严感。 尊严感的缺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 推动着“ 软弱型” 的人向“ 自主型” 的人过渡。 适应时代需要的“ 强者型”“ 自主型”的人, 一定是而且必须是有尊严的人。 否则, “ 强者型” 的的人势必变成“ 弱者型”, “ 自主型”的人势必变成“ 放肆型” 的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出现“ 人人为我” 的道德滑坡, 首先是由人格尊严感的丧失这层的。 为此, 我们要让正在成长中学生, 辨明是非, 分清好坏, 树立健康的人格, 有自己正确的思想意识, 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就要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立, 其重要标志之一, 就是看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 人们活动的天地越来越广, 交往越来越多, 个人的生存、发展, 愈益离不开他人, 离不开社会, 就这更需要合作精神, 学会关心, 善于理解, 乐于助人。 可是, 有些人只关心自己, 不关心他人; 在他人需要关心和帮助时, 表现出冷漠、无情, 甚至是算计人、坑害人。 这些人, 纵有万贯家财, 精神上也一定是个“ 贫困户”。 其生活的圈子也会越来越小。 由此造成种种矛盾, 带来各种烦恼。 无疑, 这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 今天, 社会的高速运转强化着人们的竞争意识、功力意识, 如果缺乏合作精神, 势必把竞争变成弱肉强食的争斗, 使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 现代社会强烈呼唤这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为此,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大力提倡学生采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所做的一切。 这些做法是很有前瞻性的, 值得推崇和大力实行的。 为了祖国的未来, 为了我们的后代, 我以为, 这是必须要做的。

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就要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是的, 积极的人性态度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本质能力的表现。 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的光明面, 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 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也不盲目冲动, 不消极低沉; 能保持开朗的心境, 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首先应该使学生感到快乐, 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 不仅要“ 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有一个颗博大的爱心, 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人, 在宽容中学会理解。 这样, 学生才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 才能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而言之, 发展中的世界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全面发展之人。 这就给发展中的教育留下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世界、为中国留下一群“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自由的人”。 我以为, 这也就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所在吧!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75-01

我们的语文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掘语文课本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中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相对偏弱,面对社会现实,很多学生会感觉茫然无助,有时甚至无法明辨是非。鉴于此,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在我们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里蕴含了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进而塑造健康的人格。例如通过作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通过作家的成长经历了解理想和奋斗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语文课本内容丰富,通过讲解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为民族富强而努力读书的自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和自尊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引导学生摆脱依赖,树立豁达自信的人生观,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告诉学生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感恩,什么叫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什么才是健康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二、提倡语文教育中“写”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这里的“写”包括写字和写作两个方面。俗话说:字如其人。练字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我们不求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练字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学生大多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粗枝大叶,缺少恒心,这一点在他们写的字中也能看得出来,很多学生的字非常潦草,有的连辨认都有困难。所以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习字指导,要给学生每天规定适量的练字任务。就像钓鱼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一样,练字同样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恒心。我发现很多学生经过写字练习,不仅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注意力也明显比以前集中,做事情也比以前有耐心多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认为习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性格上的毛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写作教学同样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起到促进作用。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教师育人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通过对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学习让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此外,写作也是师生思想沟通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和人生态度进行及时地关注并用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信、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人格。

三、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中职学生骨子里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别人了解他、肯定他,另外一方面又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挑选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或大家们普遍关心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地从中选择话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根据讨论的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上台前都能做到胸有成竹,有话可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例如:我曾经组织关于“我的职业规划”的主题讨论,因为之前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未来初步的职业规划,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对口语交际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充分认识到了要实现理想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学会赞美别人的美德,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进而促进他们养成了在思想上不依附他人的健康独立的人格。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阵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只有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历练,不断总结,才能真正养成稳定的健康的人格。职高生精力充沛,他们虽然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缺乏,但是他们并不缺乏集体荣誉感,对一些课外活动的热忱远胜过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课外活动这个阵地,培养他们健康独立的人格。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举办读书讨论会,通过讨论与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贴近作家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促进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让他们的人格日臻完善。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职高生活泼好动,爱自我表现的特点,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4

人格培养对大学生健康及教育效果的评价

随着知识全球化及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适应社会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重点课题.

作 者:张河川 郭恩智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年,卷(期): 18(8)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人格   大学生   健康   干预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5

一、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其实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失败的挫折,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学生,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让学生学会独立。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说“你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的话,这种干涉孩子自主活动的行为,会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动学习的机会,成为你“指挥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学习一样新知识时,总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地学习,然后根据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6

正视“花季伤痕” 培养健康人格

正视“花季伤痕”培养健康人格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指导策略本文已发表在《教学与研究》 联系QQ:1224535121在21世纪的今天,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而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科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是现代文明人必须接受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性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一精神,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永恒主题。高中生正处于性心理动荡脆弱的时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性心理问题,这会给我们青春的华丽乐章上划下一道伤痕,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引导,很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永久的伤痛。知道身边有学生背着父母,偷偷跑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又听说每年高考前体检时总会查出一些女生怀孕的现象,简直不敢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这折射出我们在性教育方面的缺失。因此,调查研究我市高中生性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处理好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市高中生性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全国范围内甘肃属于教育较落后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武威又是教育较落后的地区。据我们调查,武威市还没有一所高中开设专门的性心理辅导课,开办性心理咨询室,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因此我们在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我市高中生性心理现状也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1)对性知识及其教育的了解认识存在误区;2)青春期的提前与对性知识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3)学校及相关人员对此问题的漠视态度;4)性道德、性规范的意识薄弱,对性心理健康的系统性认识不够。二、分析原因1、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各学校不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很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要是缺乏专业老师。连生物课中涉及到的最基本的性知识,老师也是避而不谈或是谈性色变。2、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据调查,武威市各个高中只有武威二中开设了名为“阳光小屋”的心理咨询室,但几乎无人进出,学生都以之为耻,所以形同虚设。3、没有完整的配套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读本。如果学生手头有相关的读物,哪怕学校不开设心理辅导课,学生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到相应的知识。4、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受传统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性教育问题上大多“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西方各种“性自由”、“性解放”观念不断涌入,社会上格调低下、禁而难止的影视、书刊等的泛滥,使求知欲强、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误把错误的或片面的性知识当作科学知识掌握,让不少学生误入歧途。5、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性生理卫生、性心理健康、性观念道德知识远远没有高考重要。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以为是成长顺利健康,所以在教育中就忽略了孩子健康成长中很重要的环节。6、对健康标准的狭隘理解。由于思想观念意识的落后、教育文化水平的落后,致使我们对健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健康的新概念指出:所谓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健康的整体概念。人作为身、心的统一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三、解决的方法途径一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系列辅导。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种种性困惑,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了性生理指导、性心理引导、性伦理教导,正确对待学生的性觉醒问题。二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除了使青少年懂得性生理和发育期的各种现象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性问题上,我们要运用意志的调节作用来克制自己的性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要正确看待性生理的各种现象、变化,形成积极、健康的性心理。三是在校园网设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专栏。借助网络互动,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辅导的不足,可以让学生更加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覆盖面可以进一步延伸。辅导老师还可以通过专栏解答“悄悄话”信箱以及其他方面反馈来的有关“性健康”方面的疑惑。四是开设校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五是邀请性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定期到各个高中做两到三次专题讲座。为了防止高中生出现错误的性认识而犯罪,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办专题讲座是十分有必要的。六是订购心理健康及性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武威本地区的特点,学生自身的.状况组织人员编写适合本地区学生,有利于本地区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读本。七是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通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及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八是以传单,调查问卷,网页,新闻,报刊等方式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此问题,用正确方式引导高中生看待“性”的相关问题,把科学的性知识传授给孩子,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构建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丰富我国性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宝库,有助于普及性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完善基础教育的体系。这也正是开展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做好处于花季的高中生的性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对“性”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有十足的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我们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7

一、历史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健康人格来发挥引领作用

要提高历史教育中健康人格教育的实效,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人格,同时提高他们运用历史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的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历史教师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者,更是必须加强自身的健康人格修养以更好地完成育人这项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历史教师自身良好的健康人格修养能为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创造条件。历史教学单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现代通讯手段,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传递给学生。教师逐渐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传统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品德教育的实施者。通过历史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最终成为具有高尚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传统教育中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任务完全交给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二、注重挖掘历史新课程中的资源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服务

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在育人功能方面有着生动、具体、形象的突出特点,各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和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格言;诸葛亮的“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是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的榜样;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名句。我们还可以用虚怀纳谏的唐太宗的事例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和空阔的胸襟;用詹天佑、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刻苦求知、报效祖国的品德和理想。西方素有人道主义的历史传统,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及近代欧洲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学生可体会到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通过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的光辉灿烂一生的学习,学生将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有效课程资源。历史教育中要通过挖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气质修养、人文精神、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素质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注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改变以往历史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或作为政治教育的一项手段而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传统观念。历史学科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针对目前学生对雷锋的精神越来越淡忘的现实,组织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让学生收集雷锋同志生平事迹,体会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展开讨论,明白哪些行为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学习的,特别应让学生领悟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可以动员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活动,如学习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时,让学生自制指南针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也可以组织学习历史上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体会的历史小论文评比,以及开展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来陶冶情操,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引导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康人格素养,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民族情感、社会责任感以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课程资源,遵循人格教育的规律,以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纪欣.略论历史教育与中学生健康人格健康教育的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05.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 健康人格 培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为了生活和更好的生存,他们被迫与子女分离,他们的子女只能够被留在农村。我们将这些特殊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的层出不穷,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塑造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的现状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外务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接受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了经济建设的队伍中,这导致留守儿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1],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人数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共计42.8%,父母中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占57.2%。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的共计13%,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共计79.7%,无监护人或不明确监护人的则有7.3%,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群体教育问题成为了当前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留守儿童人格现状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观点:

一是认为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且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明显比非留守儿童落后。他们在最需要父母引导的阶段,长时间寄养或被托养,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这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心理缺陷,往往会表现出冷淡不合群、自控能力较差、冷漠寡言、暴躁易怒等特征。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甚至达到了57.14%,并且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越长,其心理问题越严重。

二是则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留守儿童健康、积极、向上的一面。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有着非留守儿童独有的经历,这使得他们的心理早熟,并且在明确无父母帮助的情况时,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能够凭着自己的个人毅力和意志努力战胜困难;另一方面,留守生活使得留守儿童的心智得到了锻炼,进而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无形的财富,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动力。

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摇篮

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作为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摇篮,是任何环境和事物都无法取代的。父母作为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第一位教师,其一言一行,思想作风和品德观念都对子女有着非常深远的教育作用,子女的言行和思想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家长在要求子女时,首先应当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使儿童能够在家长的习惯和做法下逐渐要求自我、调整自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二)学校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留守儿童普查登记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以及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父母联系方式及监护人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为留守儿童建立其专门的教育档案,并针对性的开展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其次,学校应当发挥教育作用,建立学生结对帮扶制度,以“留守儿童之家”的形式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学校中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对教师家访和留守谈心制度进行完善,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帮扶教师以及监护人座谈会议,就留守儿童的健康进行针对性的强化;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电话,及时将学校的联系方式告知留守儿童的家长,使家长能够通过学校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应当开设心理咨询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其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尤其是当老师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时,应当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若无法处理,则需要及时将其带到辅导站交给专业的老师进行引导,确保他们能够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社会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支撑力

社会同样担负着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重大责任,尤其是社区应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应经常性组织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或在家父亲或母亲进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培训,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季节”,应当及时和留守儿童父母针对孩子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组织,农村社区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区的温暖和关爱,对于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定期发展组织青年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和大型团体活动,积极投身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比如,开展和倡导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义务支教活动,给留守儿童和代养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

参考文献:

[1]安秀红.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J].考试周刊,2012,1(3):197-19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篇9

潢川县第二职业高中易黎霞

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修养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它们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树立影响至深。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那些有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营养要素。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圣贤、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按作品的内容,因势利导,将其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学生从作品中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疆土观念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 —1—

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永恒的实在意义。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能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从这些作品和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可以受到理想志趣的教育,增强对社会责任感,提高对真、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扩大了人生境界,培养了高尚道德情操。

二、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教师宜通过多种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在上《背影》一课时,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课外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能脱离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训练。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所以,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能脱离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训练。

多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操。在课堂上多放些朗读作品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如:《未选择的路》说明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放录音让学生在欣赏文章中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多说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锻

炼自己的胆量,让学生更有自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说出对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说出敢于直面人生,做一个强者的志向,说出要用真实的才干去争取自己应有高度的决心。他们是用心在交流,他们自己的话能感动同学们,鞭策着大家共同前进。

好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都是一个“读”字,这既是我国古人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学习方法。所以,读的过程,体会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便是人格培育的过程。

多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够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开发。

如何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论文 篇10

①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③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

试论中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篇11

心和谐发展的一门科学。当前,如何健全学生的心理与人格,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 人格 教育

素质教育大视野下,人才的前提首先是要成人,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与人格的学生才能有美好的未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那么,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健全学生的心理与人格呢?

一、防微杜渐,要多关注学生

开学不久,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学生豪在课堂上老是心不在焉,大错误不犯,小动作不断。那一段时间科任老师老是向我告状。问他,他总是摆着一副死猪不怕滚水烫的架势,问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经多方打听,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父母在南方打工,妈妈又生了个小弟弟,以前父母的宠爱现在却随着弟弟的降生而减弱,连续两年过年也不回老家来管他。最近,连最关心他的奶奶也去世了,祖父也不大管他。生活及心态的变化使其的学习态度也开始发生下滑变化。这些细小的变化都没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反而盲目地向家长投诉、抱怨。结果给学生换来了一顿爆揍。他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对抗发泄。找到根源后,我选择跟着他的思维和爱好慢慢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暗地里发动班上的学生多接近他,还让他担任班上的安纪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青春的脸上又露出久违的笑容。他答应我会当好班干部,每天会专心听讲,考试一定多拿几个百分。果然,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84分。这个分数对其它学生来说不算好成绩,但是对于学生豪来说,他的进步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我知道他用心了也尽力了。

二、表扬为主,要多鼓励学生

一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对待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的学生,应以表扬为主。这部分学生也常有要求上进的心理趋势,教者要适时抓住苗头。尽管改正缺点与取得进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还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时间上也有一个过程。如果让这些学生因受委屈,抑或纪律涣散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气,就会更添了上进的难度。在班级管理中,有这样的现象会经常看到,虽然有的学生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一但他们改变一个环境,进入一个新的集体或者碰上一个呵护、体贴而又负责任的新老师后,就会很容易滋生积极进取的念头与愿望,其表现就会前后判若两人。然而积习毕竟难改,有的也一时无法摆脱外界环境的诱惑与侵扰,往往不能持之以恒,那些进步的愿望与念头也时常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也想改好,也想进步,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言行,缺乏足够的勇气与力量,陷入苦闷的心理之中。这时,瞄准最佳的教育时机,抓反复,反复抓,外来的鼓励与信任就成为他们内心矛盾得以转化的强大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最佳的方法,对这类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引导。教育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就需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诱导。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是这个道理。只有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让一点一滴的成功不断地汇聚,他们才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班集体中积极的正能量。

三、尊重为主,要多引导学生

教师看学生不能老是光看别人的缺点,一个高明的教师的眼里总能看到一片聪明的学生,一个成熟的教师眼里是没有差生的。一般来说,心理素质较差、欠缺的学生心理大都比较脆弱。这部分学生面对批评、斥责异常敏感,好胜心更容易受到伤害,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长期得不到表扬而缺乏自信,由于极端自卑而产生逆反心理,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甚至不惜故意破坏纪律,以满足自身争胜好强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易感的心灵 适时呵护、引导,避免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上每况愈下。教师不妨换个角度,深入调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灯点,借以因势利导,让他们在微笑中进步。对这类学生的引导一定要充分建立在对他们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简单而粗暴的训斥、过于频繁的批评,乃至于错误的判断,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损害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那渴望尊重而又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与他们的现实表现会矛盾重重,往往会造成师生之间情感的对立,而此刻教师的尊重与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教师还应适时开展一些团队活动,让活动育人,促使他们情绪好转,心境豁达,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容易表现出来。比如举办一些他们喜欢的比赛活动,设置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让他们经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从而为班级或小组争光,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就会上升、增强。过一段时间,再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一步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环境育人,要多熏陶学生

对心理健康氛围可采用渲染法来营造所谓环境渲染法实质上就是环境育人法,借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般的方式:一是成立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二是设立心理信箱。有一些柔性的不便启口的问题,学生可书面提出,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做出解释或个别辅导。三是开辟心理健康宣传栏。黑板报或墙报方便、快捷,便于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可以用来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典型的心理困惑。健康的环境便于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呵护的动作,都会换来孩子们的信心百倍、蓬勃向上的精神体验,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教师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有障碍学生,要注意研究他们心理上存在的矛盾,按照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荡起心理与人格健全的双桨。

【参考文献】

[1] 陶勇.中职生人格培养新视点 [J].卫生与教育,2012(05).

上一篇:60周年校庆演说词(口译)下一篇:赞美祖国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