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之心灵感悟(精选8篇)
泸西县中枢镇糯布小学
汪云发
作为一个教师,几多欢喜,几多愁。
学生学习进步了,我们欢喜;学生学有所成,我们欢喜。而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我们忧愁;如果久久不能想出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我们忧愁;学生出现意外情况,我们忧愁;学生不高兴,我们也忧愁……这么些欢喜与忧愁交织在一起,常常使我们不堪重负。
有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压力远超于其他职业。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享受到乐趣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教师怎样教育好学生,怎样实现好自身的价值,这其间的酸甜苦辣,不言而喻。
是啊!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灿烂的职业。如今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一个只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自身心理健康又能为学生诊断心理、精神问题的全面人才。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与教师朝夕相处,这要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注意他们的心理情绪。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经常与学生交流互相间的感觉,心心相印,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即使你临时为学生多加一点时间,学生也会生龙活虎般地随你而行。因为,学生乐于在充满爱心的教导下学习。
然而,现实中的教师由谁来关心呢?为什么现实中的教师总有些寒心?
一、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常听有人说:“教师有什么苦,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因为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甚至于几倍的时间去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甚至于几倍的时间批阅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甚至于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但教师心上的工作却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更有一些人士说,人家外国教师的工作量要比中国教师多得多,但他们却忘了,人家外国实施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我们实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素质 教育,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教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分数才是硬道理的重压下,大多都在搞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教师两头受气,还在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改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太多的艰难,教师搜肠刮肚,身心疲惫,不言而喻。教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沉重心理的负担,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使教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立刻就会遭到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吗?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吗?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吗?真是有苦不能说,只能埋藏心中。
二、素质教育中的怪异现象
今天的素质教育和课改大潮,没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以“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这样,不仅仅教师是受害者,学生也是深受其害。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以忽略不计,一好遮百丑。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必然在题海里筋疲力尽的耕耘。娱乐啊,兴趣啊,早已经气息奄奄了;考试战术,已经夺取了教师的创新之力。考试是教师的法宝,现在的考试不仅是法宝,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考试战术里,教师出题、看题,头昏脑涨,哪里还有精力研究什么创新教法,在考试面前教师没有精力创新。教师被逼着在时间上打疲劳战,无可奈何,欲哭无泪。
三、荣耀背后的辛酸
我们的社会给予教师很高的荣耀,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辛勤的园丁啊,吐丝的春蚕啊,泪干的蜡烛啊等等。那么在荣耀下生活的教师是否其乐融融呢?
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小丑出现,我们只要严格处罚就是了。但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类人,媒体却要大书特写,大棒猛砸,很有杀鸡敬猴的味道。这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荣耀已经完全被这几个跳梁 小丑的印象抹杀了,荣耀下的教师只剩下了哭泣;“辛勤的园丁”,多么好的称呼,但这些荣耀背后却是汗水和泪水。“吐丝的春蚕”和“泪干的蜡烛”实在可怜,吐丝者为人类做出了精美的贡献,最后却死了,这就是教师的命运?蜡烛为人类奉献了光明,自己却流泪一生,这就是教师的前途?难怪这几年的公务员热,会出现许多教师奋不顾身地竞技。
四、业务培训的感慨
其实,教师实在需要培训,也热爱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教法更先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些年,地方教育机构为了迎接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实施,组织了基层教师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多好啊。然而,我们中的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校长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作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该培训的却没有培训,只有靠独自缓慢进行探索。
五、平淡中的无奈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过一番激昂的壮志酬云。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压力,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为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消极了。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远了。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如此这般地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一向认为,不需要用那些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认为不需要以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普通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 情的烈火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黯然落泪。
六、对学校管理的感慨
现在的学校管理制度,实在不能让人恭维,才华横溢者永远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却常常平步青云,无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声叹息。
因为你才华横溢,你就要永远在教学一线牛一般的工作,你不干谁干?而且,如果真的让你当领导,领导的无能不就暴露了吗?况且,你也不能做领导,现在的领导人来利往,你那种靠业务立身的想法是让人耻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澎湃之后,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清醒地出走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阳光灿烂,但大多数人只能在默默的叹息中度过。
你如果平庸无能,那有时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课,就可以当干事,当干事经常在领导身边跑来跑去,自然而然认识了许多领导,学会了许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听到看到了领导的某些密闻,领导呢?则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对干事也另眼相看,这样,干事逐渐也成了领导的圈内人,不久也成了领导。因此,在学校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的教师累死累活,一辈子做教师,不上课者轻松自如,倒成了领导,真是一种让人寻思不透的现象。
“功利”“奉献”
在教师教育教学的道路上, 有坎坷, 有诱惑, 也有风景。时下,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社会价值观念千差万别, 特别是物质诱惑越来越多。当教育教学被世俗的“物质、功利”污染时, 一些学校的领导为追求所谓的“名声”“荣誉”而违背教育规律, 在管理层面上常常以学生分数为主要依据评价教师, 制定过细的绩效考核规则时, 一些教师的心态被扭曲了, 不顾一切向学生讨要分数, 尤其是面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时, 习惯于站在高位任意讥讽, 并施加惩罚, 将教育做得强势而无趣, 给学生造成压迫感, 甚至让教育行为偏离道德规范, 走进误区。这样原本属于教师的应然品质“无私奉献”就会被残酷现实淹没, 教师职业的幸福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教育改革形势的急剧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源头抓起, 弘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充分利用制度杠杆, 发挥制度导向作用,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让农村教师在改革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保持积极乐观的教育生活态度, 以宽容和大度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做一个真正有度量、有骨气、有抱负的人, 并自觉内化为祖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感。
学校领头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端正办学思想, 营造良好的校风, 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尽可能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想教师之所想, 急教师之所急, 为教师谋福利, 为教师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科学, 标准客观, 有助于正面激励教师向上争优, 从而减少内耗、抱怨等负面情绪。充分考虑每个教师的特点, 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 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激励教师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身体的疲惫会换来精神的愉悦, 思想的富有会弥补物质的清贫。为了活着而教书与为了教书而活着, 这两种境界有着天壤之别。
教育是科学, 需要诚心求真;教育是艺术, 需要探索创新;教育是事业, 需要静心奉献。毋庸置疑, 绝大多数在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 他们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 然而这些农村教师能正确对待功利, 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在于奉献, 所以端正思想、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 把生活的一方清平当作人生的充实, 时时让平静的生活荡起美丽的涟漪。20岁那年, 我走上了三尺讲台, 成为一名教师。每天迎着晨风走进学校, 耳边就会响起孩子们甜美、真诚的问候———老师你好!周身就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浓浓的花香之中, 仿佛自己变成了美好的化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才真正体会到, 教师不是职业, 而是我一生的追求的事业;教学不是重复, 而是在激情和梦想中一次次创造。如今我已从教近30年, 虽然生活很清苦, 但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从而感悟到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 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在于奉献,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真好!
“厌倦”“执著”
近期“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8600名的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出现亚健康。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冷漠与厌世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厌倦, 正因如此, 有人说, 每天披星戴月上班, 家、学校两点一线;每天要面对一群嘈杂的学生;要忙着备课, 精心设计一节节课堂教学,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要细心批阅一份份学生的作业, 要处理一件又一件、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有考试成绩的压力, 有淘气学生的伤害, 有成就感的缺失, 有顾不上自己家庭与孩子的遗憾……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全国政协委员张皎说过:“必须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要标本兼治, 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教师心里健康的氛围, 提高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全社会要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教师负担, 让教师找回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 幸福是存在于个体内心的一种持久的满足、愉悦和健康的主观感受。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也提出了一项幸福感公式:幸福感=50%的遗传+10%的环境+40%的个体行为。此公式实质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改变遗传基因和改善外部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遗传基因, 改善外部生活环境也不是一己之力所能为。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控制和改变的40%的个人主观意识和行为。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的幸福, 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积极悦纳自己, 从而获得精神的快乐自由。面对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 农村教师要做到善于挑战自己的压力, 正确对待职业厌倦, 保持一颗平常心, 进行自我调解, 自我疏导, 塑造坚强性格, 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 彻底消除情绪低落、消沉、抑郁、沮丧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适应本职工作, 进而执著于教育事业。
“品味”“超越”
强势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时常冲击着人们的思维, 一些农村学校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来评价教师, 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令教师无所适从。当教育被异化, 特别是世俗化、功利化和手段化, 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扭曲的“政绩观”, 演变成了升学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一些农村教师, 时刻饱受着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与咬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放松的双重压力。身心疲惫不堪, 身体的长期透支也使得一些农村老师的健康提前亮起了生命旅途中的红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些农村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甚至以挑剔的心态去苛求教师, 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就是不能出错的“完人”“圣人”, 片面追求超出“常人”的一面, 使教师如履薄冰, 心理失衡。这要求农村教师个体要强化心理防御机制, 从实际出发, 进行心理调节, 做到宁静而致远, 善于“品味”自己, 保有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育人成才漫无边际。学生除学书本知识外, 还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此外, 还要学会健康, 学会审美, 这让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农村教师要找到自己专业成长发展支点, 激发工作热情, 开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课内, 人文素养深厚、知识积累广博, 精于教学构思, 善于创设情境, 讲起课来, 古今中外, 信手捡来;旁征博引, 才华四溢, 像一部百科全书, 有探索不尽的无穷宝藏, 却无丝毫俗儒酸涩的恶习旧气, 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课外, 通过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 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 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去释放生命的辉煌与光彩, 近距离接触学生, 用深谋远虑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 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更关注学生自身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 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 把知识的教授当着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始终贯穿造就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开拓出五彩缤纷的人生之路。
每一位教师, 在其成长之路上, 在其育人的历程中, 有成功, 也有失败;有喜悦, 也有烦恼;有骄人的成绩,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之处。但教师善于“品味”自己的价值, 就能书写不一般的人生, 绽放出人生的精彩, 感受职业幸福的源泉。教师是一种多重角色的复合体, 教师的价值在于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智慧的灵泉, 是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 是学子人生的可靠的引路人。高尚的“师魂”, 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教育家乌申基曾说:“教师的范例, 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承, 教育之为教育, 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的价值是为了给受教育者心灵寻找安顿之所、意义之乡, 带给人的是和谐、充实、愉悦、热情、博大, 而不是痛苦、阴郁、沮丧、冷漠、狭隘。教师善于“品味”自己的价值, 才能有前瞻的眼光, 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 从而保护学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健康而美好的心灵, 快乐享受教育教学生活。
一、教师之“信”
严复先生强调“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原作者的真实意思。作为一名教师,从“信”的角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信国家
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发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讲话,其内涵之一,就是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他指出,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付出的努力也永无止境。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既是当前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中国梦的梦想大使,要站在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进一步体会职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在履职中坚定方向,在尽责中牢记历史使命,在敬业中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为帮助学生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2.信职业
国外很多地区,教师的工作量也很大,可是面对学生,他们常常是面带笑容、很温柔、很有爱心,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们都很认同教师这份工作,享受自己的成果!
在国内,无论怎样改革,教师的“饭碗”相对来说还是“铁饭碗”,可是在我们周围却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声,对工作的抱怨声,抱怨工作太辛苦,抱怨学生太难教,抱怨补贴太少,抱怨教师工作日复一日太枯燥,教师职业的待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教师的职业信仰却没能成比例地增长,大多数教师还只是把教师职业视为一个“饭碗”,或忙着转行、炒股,或家教、理财。正如庄墨显所说:“职业就像一个饭碗,可以盛放米饭,也可以装满爱意。当我们仅仅用来装米饭的时候,饭碗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寓意,就像人只剩下肉体。作为人,在这个时候会出现焦虑,身体内会伸出无数只手,向外和向内抓取”。
职业信仰是教师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支撑着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生命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在对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职业的乐趣,感悟人生的幸福。
3.信学生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不仅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更要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也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存在价值的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信任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概念“皮格马利翁效应”:痴情的皮格马利翁把自己心爱的姑娘雕刻成偶像,并不断地对她诉说心中的爱慕,终于有一天这尊没有生命的雕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信赖和期待会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
二、教师之“达”
严复先生在解释翻译要求的时候强调的“达”,是指意思表达要准确、流畅。从教师工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达”:
1.达师德
2014年1月11日,教育部以教师〔2014〕1号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共14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明确了骚扰学生、遇突发事件不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收礼或有偿补课等十余种行为属于“违反师德”,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新时期下更应该关注和坚守师德,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石。”师德建设关系到教育事业能否蓬勃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也是明天”。我们只有不断将师德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方可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在这个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特殊行业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2.达规律
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根本使命在于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存在着理想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扭曲、是非界限不清等种种不良倾向。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受到影响,对待一些教育问题时表现的急功近利,缺乏对教育规律的理性把握和对学生生命的充分尊重,片面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被扭曲为应试,应试被浓缩为分数,分数被错认为质量,考试、分数、升学组成了一条冰冷的流水线,无视学生的天性差异,无情地对学生进行着筛选、淘汰和选拔。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分数,以牺牲学生当下的快乐换取所谓的未来幸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教育从“立人”“育人”的伟大事业异化为优胜劣汰的“竞技体育”。
3.达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给教师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观察和研究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发现其中的教育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并采取恰当的改进措施,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逐渐摆脱单调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状态,去体验工作的乐趣和专业成长的喜悦,并逐渐将教育视作自己心爱的一份事业。教育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朝阳产业”,而教育问题又往往是当下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的外在表现,对此,我们要以理性的思维作天秤,去厘清教育者自身的责任担当。“每人都存用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个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的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曾如是说。
三、教师之“雅”
严复先生从翻译的标准,将“雅”解读为文笔优美、富有文采。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追求这三方面的“雅”:
1.人格之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让他们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反省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深远影响。
2.信仰之雅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我们知道,教育过程就是把实然的人转化为应然的人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种精神历程和心灵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伟大教育精神的源泉和具体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教育信仰的教师都拥有崇高的理想,他们能从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满足,学生的点滴进步在他们看来都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教育信仰能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这份职业,支持教师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对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上,在“信仰”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的当下,我们尤其需要坚守教育的信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保留一份清醒,以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
3.评价之雅
适时、适当、适量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多元评价,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积极引导为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总之,长期的教师职业生涯,使我对中国的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如此的胸怀和追求,把个人梦融合到民族梦、国家梦之中,沉住气,尽好本分,健步往前走。
在一个多学期的教学中,我似乎一直在忙于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对于学习方法的教育比较忽视。也许我一直以为他们是初学者,无非是听听读读背背,直到最近的两件事情,让我感觉到
学习方法教育的必要性。第一期,还在正月里,我把主题定为《Spring Festival》,写了稿子。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话题确实有些难度。我选了班上最优秀的孩子来练习,个别词汇教了几遍还是读不出。比如学方法派所不齿的“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教他记读音——“烦死他我”。为什么呢?你过节要去朋友家串门吧?总去吧?招人家烦吧?但是你就是想去,你过节就是“烦死他我”。小朋友终于乐不可支地记住了这个词。后来上课讲aeroplane,学生们记不住读音,我又大胆尝试,把这词儿解构成“哎哟,不累”。并且解释说:“上海到北京,1400多公里,远不远?远!去一次累不累?累!但是我们有飞机,两个小时就到!哎哟,不累!”这是比较荒谬的方法,确实不值得倡导,我也不会鼓励学生经常使用。但毕竟目前即使是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这也是常用的记单词方法之一,而且算是母语正迁移,偶尔用这个方法帮助学生记单词也未尝不可,让学生多了解一种学习方法,也不是件坏事。成绩也很差。我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说每天要求孩子坐在点读机前面读英语,孩子读两句就烦,家长本身也不懂英语,连单词都看不懂,也没法教孩子,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他不是第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家长,我把当年我母亲的做法和他分享了一下:母亲抓住我所有洗漱吃饭的零散时间,把录音磁带放给我听。其实我并不会全神贯注去听,但不经意地听时间久了,里面的内容自然能说出来,比专注坐在那里听效果反而好。而单词默写完全交给一个本子,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默写时盖住英文,自己就可以搞定默写的事情。母亲只认识26个字母,她负责在我自己默写结束之后抽几个让我背给她听。家长听了我的话,觉得这些方法非常不错,并且建议我在家长会时向家长推广,因为班上同样情况的家庭是大多数。家长的这个建议也给了我启发,我之前确实也忽略了对家长辅导方式的指导,家
长会时只告诉家长做什么,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做。诉孩子们背单词背课文或者告诉家长督促孩子背单词背课文,还要告诉他们具体怎样做更加有效,至少可以把我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毕竟在没有外语背景的家庭里,我的学习之路算是比较成功的。也许我的学生今后能够在学业上比我更加出色,了解到更好的方法,但我的经验能够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起到抛
中吕村小学 宋文换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李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
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李明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李明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感悟二: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
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王强和宋林,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王强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王强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王强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王强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 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三: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翻开《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样一段序“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它能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块基石,帮助教师更自觉、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到教育与自己生命复杂性的同一关系,帮助教师走上反思性成长的第一步”读了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许多,只是教师吗?我们又何尝不是?深深的认同感让我有了要阅读它的想法……
一、《教学勇气》给我的启悟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是由于我们都有渴望教育返璞归真之心!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在这本书中,帕尔默先生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通过智力、情感、精神三方面来处理相关的“棘手”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重要观点:“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在我的内心引起了强烈共鸣:是啊,教育是最复杂的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如果教师专业交流仅仅停留在技术交流层面,仅仅是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精彩一面作演示,仅仅是提倡以同仁灿烂的瞬间为榜样,甚至在制度上激励把丰富而复杂多变的心灵简化为教学的榜样作为教师专业交流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永远只是在培养“经师”而不是在培养“人师”。好的教学应该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某种意义上,用心做教育比教学技巧来得更重要。
做一位有心的、用心的教育工作者。这是读完《教学勇气》之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对于教育工作者这份职业,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用心做教育来自于对自己充分、正确的认识,它需要我们勇敢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即使力不从心也要坚待;而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它也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经历、所教的学科、学生等等编织成一张网,并不时地调整,将吸收的新元素编到网内,在保证整张网的完整的同时也要使之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从事这样一种站在公众视野之内、毫无个人隐私的职业,能够与自己的学科和学生、同仁友好的相处,并通过组织校长培训共同体的方式来促使教育发生变革。
二、《教学勇气》给工作实践的支撑
《教学勇气》中这样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让我联系到另外一个词语——内驱力。内驱力无疑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但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同,由此造成内驱力有和无、大与小的差距。内驱力隐藏于自我个体之内,具有隐蔽性,只有对他们的行动追根溯源才能找到他内驱力的源头。如何提升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如何激发教师自我实践积极性?这些问题驱使我到书中去寻求答案。
农村教师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多是由压力造成的, 主要有:
第一, 职业压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农村教师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还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长期超荷运转, 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极度疲劳。教师的角色多重, 既是知识传授者, 又是班级的管理者;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又是家长的代理人。角色之间的情境冲突、相对封闭性的活动空间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第二, 工作压力。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 有的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多, 学生普遍越来越难管、不听话, 教师教育学生须小心谨慎。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配制不合理, 一位教师往往要带两三门学科, 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所教学科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 学非所用。长此以往, 教师感到疲惫之极, 职业倦怠随之产生。另外, 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 教师的岗位职数都是一定的, 聘上高级教师有一定难度, 因此, 一部分教师也感到工作没有内驱力。
第三, 社会压力。农村教师与社会接触面小, 绝大多数局限于学校和家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社会对教育要求日益增强,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有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 增加了教师的职业疲倦。
第四, 个人压力。部分教师家庭压力大, 上有老, 下有小, 家庭事务多, 工作任务又重, 身心俱疲, 久而久之, 教师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金宋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 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这就像“备土以防水”、“备水以防火”一样。可见, 古人养生的精妙在于“防患于未然”。那么, 作为学校管理者, 我们应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呢?
一、合理期望, 做真实的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 皆为尊师的表征。教师被认定为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 社会理想人格的化身。但也因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人格要求, 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从而导致他们不堪重负, 产生职业倦怠。
(1) 树立合理的社会期待。这就要求全社会对教师树立起全新的、合理的期望。社会不能以圣人标准看待教师, 不要附带其他教师行业标准以外的角色期待, 而应该将教师职业视为众多行业中普通的一种, 应该以教师所在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从业标准来期待教师。
(2) 树立科学的职业期待。在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中, 学校不要一味地强调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应让教师了解教师事业的艰巨性及各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否则, 当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 很容易出现倦怠现象。
(3) 树立自身的角色期望。教师自身也应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要有正确的认识。尽管担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但是教师必须明白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 会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此外, 还应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做一个真实的人。
二、完善管理, 创和谐的校园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文化基质, 对教师个人的职业情感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中, 对各种教育教学考试的“率”追求过于看重, 对教师的精神生活关注不够。要防止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就要千方百计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师工作环境。
(1) 开放民主。农村学校领导要有较高管理素质, 不能独断, 要给教师更大的自由空间;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体现工作竞争精神;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 特别是在制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时, 多倾听教师意见, 鼓励建言献策, 这样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才有更强的责任感。
(2) 开展活动。列宁曾有一句名言:“不懂得休息, 就不懂得工作。”有良好的课余休息时间, 才可拥有良好的工作精力。学校工会组织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 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利用“三八”节, 组织女教师开展拔河、跳绳或登山等活动, 不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就会以宽松的心理、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
三、铺路搭桥, 增强自身的素质
心理满足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源泉。尊重教师的需求, 有助于他们工作情绪的调动和工作态度的端正, 在摆脱平庸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展示才华、创造成绩。学校领导要不吝对教师所取得成绩的赞誉, 要搭台帮助教师去创造价值。
(1) 帮助与肯定。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更是带领教师走向成功、给教师施展才华的圣地。作为管理者, 校长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 多一分理解, 少一分埋怨;多一分指导, 少一分指责。通过自己的领和导, 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引领他们在岗位中成才、在专业中成长、在事业中成就。对教师取得的可喜进步, 学校可以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予以鼓励和肯定。“不患荣誉多与滥, 只愁教师少业绩”, 让教师在进取奋斗之后能体验到情感的满足、精神的欢娱、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教职工持续的上进意识。
(2) 学习与底蕴。一所学校, 师生读书的习惯、读书的热情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 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农村教师也不例外。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读书的学生。因此, 对于教师, 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读书指导: (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在无私“奉献”的同时注意努力“汲取”, 变教为学, 变阶段性培训为终身学习, 最终才可能使“一桶水”变为“长流水”。 (2) 搭建网络学习舞台。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 要读一些报刊杂志, 更要阅读网络, 从中获取丰富信息, 了解国家大事, 知晓社会动态, 感受前沿信息, 为自己增添文化底蕴, 为课堂增添灵动气氛。
四、点拨鼓励, 养生活的情趣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个人工作与休闲的比例要做适当分配, 才可以在整个人生及日常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满足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的熏陶, 还在于人格的熏陶与培养。学生从教师的兴趣爱好中可以窥见教师的人格及内心世界, 它对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发展有着深刻长久的影响。我们有许多农村教师虽然有职业倦怠心理, 但又不得不做, 因为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生存。作为学校管理者,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们在工作之余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或是养花、垂钓、散步, 或是摄影、书画、旅游等, 因人而异。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味到别样的情趣、获得精神的满足, 自然而然地, 生活质量提高了, 自己的抑郁心情也会变得“豁然开朗”, 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们相信, 快乐阳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把快乐阳光传递给学生, 拥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也会培养出拥有生活情趣、健全人格的学生。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体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快乐体验、生存状况、人格状况、社会行为几个方面来综合体现的。通过调查和对大量材料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领导管理、晋升机会、工作条件方面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压力过重,在工作中不良情绪的大量存在引发了诸多问题;教师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大量存在“亚健康”状态,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工作热情减退;由于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部分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
二、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和失落感的主要成因
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自己的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和肯定,热爱本职工作,专业上不断地学习、探索,精益求精。
教师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有:工作烦琐机械,学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要求过高,职业理想脱离现实等。
三、正确的教师职业幸福观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教师个体、学校组织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教师个体层面来说,要认识到获得幸福不能消极地等待,而要通过树立职业价值观、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水平来积极追求和创造;从学校层面上来说,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建立奖惩与发展兼顾的评价机制,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度,对教师持合理期望,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缓解教师压力。
教师的幸福在于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绩时,教师的心中就倍感骄傲和幸福。教师的幸福表现在执教过程中的舒畅。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教学的艺术性带给教师“表现需求”的满足时,这种激情与兴奋就是教师的幸福;与学生在一起其乐无穷,教师的精神自然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和工作的境界。教师的幸福感能有效地感染学生,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精力、毅力。其是职业忠诚的基础,决定着对学生负责的程度;能激发教学的兴趣,是教师职业的高境界。
教师的幸福感可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如当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突出、班级管理优良时,教师对所教学科有独立的见解并且能与同行分享时,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时以及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时,教師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多时候是无形的、偶然的或过程性的。如教师将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突然感悟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与学生分享,学生的智慧受到启迪,心灵受到感化或震撼,并且能通过学习和日常行为反馈给教师,这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只要付出一份劳动就会有一份收获。这种收获有时是即时的,有时是长效性的。无论即时的还是长效的都是对教师幸福感的一种积累,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奉献。
四、教师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感
1.要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反思,对学校课程进行反思,对学校文化进行反思,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进行反思,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流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更接近学生。只有在这种合作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多地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2.要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教师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3.要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教师,教师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
4.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不仅要善于与学生分享知识和经验,而且要善于与同事、与学生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从多方面吸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5.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很重要。
【教师职业之心灵感悟】推荐阅读: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11-04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10-02
教师职业能力11-07
教师职业访谈报告06-20
教师的职业角色10-28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07-09
教师的职业素养有感09-12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09-16
教师职业能力设计题09-19
职业教育教师师德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