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

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8分)

1.一皮球从离地面2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9m,2.9mB.2m,0.9mC.2.9m,1.1mD.2.9m,0.9m

2.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B.20NC.35ND.40N

3.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有无惯性,要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速度不易改变的物体才有惯性

C.只能从物体本身寻找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与物体外部因素无关

D.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惯性是否发生变化

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C.一对平衡力的性质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D.人拍手时,两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重为G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A.GsinθB.Gcosθ

C.Gcosθ+FsinθD.Gcosθ+Fcosθ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经t s速度达到v,则在这t s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与物体位于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1∶2B.1∶C.∶1D.∶

18.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1∶3∶5B.2∶6∶5C.2∶8∶7D.4∶12∶9

9.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B.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C.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10.重为1N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 1N,那么,它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B.0C.9.8m/s2D.19.6m/s

211.在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g-a)

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g + a)

D.此人的视重为m(g + a)

1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t s,t s末撤去该力,物体又经过2t 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4B.F/3C.F/2D.2F/

3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N、m、sB.kg、m、s

C.N、kg、sD.N、kg、m

14.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用力F向左推B球将弹簧压缩,如图所示。然后突然将力F撤去,在撤去力F的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0,0B.0,F/m

C.F/2m,F/mD.F/2m,F/2m

15.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末的速度为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B.9m/sC.10m/sD.5.5m/s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到全程一半时经历的时间是t,全程的下落时间为T,则t∶T为:()

A.1∶2B.2∶3C.∶2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

为,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重为100N的货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水平推力增至35N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0s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

20.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前的加速度a1和撤掉F前后的加速度a2后的比为a1∶a2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则F∶f=。

2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10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N的轻绳相连,mA= 4kg,mB=8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23.(12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3分×16 = 48分)

题序

答案

C

A

C

C

D

C

B

D

题序

答案

D

C

D

B

B

B

C

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 10m,4m/s18. 25N,0.3219. 5m,4N

20.a1∶a2 =3 ∶1,F∶f=4∶1,21.2.486.18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Bg = mBa①

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同理列方程 F-(mA+mB)g =(mA+mB)a②

由①②解得 F=(mA+mB)(g+a)=12×12.5=150(N)

23.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①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汽车的质量为 m,有 f = ma② 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③

所求距离 s=s1+s2④

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篇2

教材内容整合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联系性原则,二是统筹性原则.下面简单谈谈这两条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联系性原则

从知识逻辑联系的角度看教材内容整合的必要性.两部分内容的联系点就是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互逆关系.从直观性看,直接通过指数与对数各组成部分的对比,给出对数定义,指数中底数、指数、幂与对数中底数、真数、对数的概念一目了然.教材在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中就使用了这种设计.从细节性看,从指数与对数的相互关系出发,利用指数与指数运算的相关性质,可以逐一推导出对数和对数运算的相关性质以及对数的换底公式.对数的难度在于学生对其概念的陌生,捅破入门这层窗户纸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运用指数的相关知识,得出对数的相关知识.只要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把每一种证明推导方法练熟,把细节的功夫做足做透,就不难收到由渐悟到顿悟的效果.

从新、旧知识教学衔接的角度看教材内容整合的必要性.

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看,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的相关知识,是切入“对数与对数运算”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对数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知识点,这个“新”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学生原有基础的范围,对数运算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超越运算,其运算性质不同于以往学生掌握的以四则运算为主体的初等代数运算,从对数的定义、性质到对数运算的基本性质,对于学生都是全新的概念.二是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衔接相对不足.与对数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仅仅接触过简单的指数性质与指数运算,且仅涉及整数指数幂的情况.在完成了“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一节的学习后学生才将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与指数运算,扩大到了整个实数域,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对数与对数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认知角度看,“先夯实常量基础、后进行变量迁移”,是初等数学学习的最优路径.在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正是从实数、代数式、方程等相关基础知识的不断完善开始,逐步过渡到了函数的学习.高中的函数学习,仍然坚持这一认知路径.指数与对数作为一对互逆的运算,性质相互贯通,运算相辅相成,在函数性质上又互为反函数,因此指数和对数中任何一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到彼此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影响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从整体上抓好指数与对数运算的学习,就是拿到了指、对函数学习的一把钥匙.

二、统筹性原则

教材内容整合,前提是不能违背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根本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统筹兼顾,既要处理好待整合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要妥善处理好剩余内容与之间的关系,使其既要追求局部效果,也要服从于教材的整体设计.这就对教材内容整合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要求,最高要求是要把剩余内容,根据联系性原则,有机地整合到其他内容中;最低要求是,整合不能背离教材对原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即内容不脱节、时间不超时、难度不超纲.下面以上两节课剩余内容的处理为例,阐释这一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前面分别整合了两节课程的前半部分内容,其中2.1节剩余的内容是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2节剩余的内容是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两节课程内容之间存在整合的可能性,而联系两部分内容的桥梁就是反函数.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行两种设计:

一是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完成由指数函数向对数函数的过渡.在教学设计中,在完成“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后,可以充分利用教材73页的“探究”(探究内容是“在指数函数y=2x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如把y当成自变量,x当成因变量,那么x是y的函数吗?如果是,对应关系是什么,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依据分类讨论思想对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图像进行描点作图,进而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并探讨其相关性质与图像特点,最后给出两者互为反函数的关系.

执行这种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在前期的教学中,学生对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互逆关系掌握比较充分,运用得心应手.如果没有前一部分的整合,学生对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关系理解尚不清晰,使用尚不成熟,这种教学设计就很难付诸实践.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新课改以后的新要求精确掌控,比如,在反函数的教学中,“教科书只要求学生知道同底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不要求学生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也不要求学生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在教学实践中,就不应把反函数作“定义化”处理,而徒增教学难度.

二是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完成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与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并在最后指出两者具有互为反函数的关系.这是一种稳妥的教学设计,虽然由于前部分的内容整合,而使后面指、对函数的内容略显孤立,但是最后互为反函数的结论,依然突出了两节课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也较适宜普通班学生基础一般,或者年轻教师驾驭经验不足的情况,对于普通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提升,年轻教师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篇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欧盟正式建立是在1993年11月1日,与“冷战”时间不符,故选A。

2.“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结合这段材料和图片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施全面“冷战”B.抛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

解析:选C。全面“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遏制战略,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指美国通过干涉别国内政,从政治上遏制苏联的战略,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援助欧洲、恢复欧洲经济、稳定欧洲资本主义,进而进一步遏制苏联的战略,故C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国纠集西欧国家为遏制苏联而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故D项错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选B。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经济方面的组织,此举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实施的援助欧洲计划——马歇尔计划,所以B项正确。A项主要是政治上的,C项是军事上的,D项是无关项,排除这三项而选择B项。

4.从下列图片中提炼一个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美苏“冷战”加剧B.局部“热战”升温

C.多极趋势出现D.“冷战”“热战”交织

解析:选D。第一幅图反映的是柏林墙,体现的是美苏德国,是“冷战”的表现,第二幅图是美国阻止越南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而发动的侵越 战争,属于局部“热战”,美苏“冷战”加剧体现不出第二幅图的内容,故A项错误;局部“热战”升温体现不出第一幅图的“冷战”加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故C项错误;“冷战”“热战”交织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

5.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由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所以D项说法正确。

6.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解析:选C。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但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势,西欧各国走向联合,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这是不利后果。故选C项。A、B、D三项都属于“满意的结果”。

7.“二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签订某一条约,这一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覆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根据这一条约,欧洲由此建立的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D.欧洲联盟

解析:选B。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A项错误;分析题干并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由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六国成立的,题干所提到的这些简单的东西,如纸张、飘带等,都与这些国家有关,故B项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诞生于1993年,故D项错误。

8.(?四川内江高一期末考试)日本前首相小泉在发言中说:“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这说明日本()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B.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追求政治大国

D.已经摆脱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日本前首相小泉”可以得知时间是在—,日本战后在美国的帮助之下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并未超越美国,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国际和平和安全”,与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国际上不断追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C项正确;至今日本并未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故D项错误。

9.下列示意图中“?”处最合适的内容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

D.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出现

解析:选C。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欧洲共同体形成于1967年,时间不符,所以排除A、B两项。D项仅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情况,而题目要求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不符合要求。

10.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巴黎公社失败B.戈尔巴乔夫改革

C.雅尔塔体系的瓦解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可知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相关,故D项正确。

11.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B.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C.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安全

解析:选D。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实力的国家,俄罗斯走出低谷,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包括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因素,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

1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D.“一超多强”

解析:选C。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以及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式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排除A、B项。“一超多强”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体现,但题干并没涉及具体的国家和具体世界主要国家的实力问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小题26分,共52分)

13.“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图一:英国宣传马歇尔计划的海报。一位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图二: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美国最新战车”。

材料三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要求下,1947年7月,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常设机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摘编自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

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图一和图二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10分)

(3)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哪一组织的建立反映了西欧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简要分析这种联系加强对国际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阶级矛盾急剧上升”以及“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归纳作答。(2)第一小问不同点,依据图一中信息以及图片提示语言从“对西欧经济复苏”角度说明,图二从“美国最新战车”角度说明是使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意识形态以及作者意图角度说明。(3)第一小问组织,依据所学欧共体成立过程,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来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美欧关系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背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或工人运动高涨);各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

(2)不同认识:图一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肯定其对西欧的积极作用;图二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以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或使西欧在美国战车上,并成为战车拉动者)。

主要因素:意识形态对立(或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争锋);创作者的立场(或意图)。

(3)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影响:有利于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4.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二: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问题三: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

(1)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8分)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问题三中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10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问实际上是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第(2)问中的观点表明了欧洲政治家对欧洲合作的作用的认识,回答时注意选取角度;第(3)问应理清四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后两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答案:(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

(2)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

观点二:不同意。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观点三:辩证看待。理由综合观点一、二。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总分36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已知物体运动初速度v0方向及它受到恒定合外力F的方向,图a、b、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的是

()2.一位同学将一本掉在地板上物理教科书慢慢捡回到课桌上,重力加速度g=10m/s2,则该同学对教科书做功大约为

A.0.04JB.0.4JC.4JD.40J

()3.在同一点O抛出的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vB、v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A、tB、tC的关系分别是

A.vA>vB>vC,tAvB>vC,tA>tB>tC

C.vAtB>tC

()4.“和平”号太空站和宇宙飞船绕地球运转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和平”号太空站运行周期和地球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B.已知“和平”号太空站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C.宇宙飞船想要与“和平”号太空站对接,要在同一轨道上增大速率,追上“和平”号太空站

D.宇航员从宇宙飞船的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5.如所示,有A、B、C三颗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A和B质量相同,C的质量比A和B要大,则可以判定它们周期、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A.VA

()6.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放在地面上,如图所示,用恒力F拉木块,使木块离开地面,如果木块上移的距离为h,则

A.木块的动能增加了FhB.木块的机械能增加了mgh

C.木块的势能增加了FhD.木块克服重力做功为mgh

()7.如图a、b所示,是一辆质量为m=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3s末两个时刻经过同一站牌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水平横杆上用轻绳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像,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0.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有(已知sin370=0.6,cos370=0.8,g取10m/s2)

A.汽车的长度B.第3s末汽车的速度

C.第3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D.3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8.如图所示的是便携式磁带放音机基本运动结构示意图.在正常播放音乐时,保持不变的是

A.磁带盘边缘的线速度大小B.磁带盘的角速度

C.磁带盘的转速D.磁带盘的周期

()9.如左图,在一棵大树下有张石凳子,上面水平摆放着一排香蕉。小猴子为了一次拿到更多的香蕉,它紧抓住软藤摆下,同时树上的老猴子向上拉动软藤的另一端,使得小猴子到达石凳子时保持身体水平向右方向运动。已知老猴子以恒定大小为v拉动软藤,当软藤与竖直成θ角时,则小猴子的水平运动速度大小为

A.B.

C.D.

()10.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m/s。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W1=W2=W3B.W1

C.W1

()11.汽车以恒定功率P、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汽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中的v----t图象不可能的是

()12.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不同而内壁光滑的半圆轨道固定于地面,两个质量不同小球分别从与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空气阻力不计,通过轨道最低点时

A.两小球对轨道的压力相同B.两小球的角速度相同

C.两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D.两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二、实验填空(每个空格2分,共24分)

13.假如在2025年,你成功登上月球。给你一架天平(带砝码)、一个弹簧称、一个秒表和一个小铁球,如何估测你在月球上用手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铁球时,手对小球所做的功。步骤:

(1)用弹簧称、天平分别测量小球的、可以计算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写出物理量名称和符号)

(2)用秒表测量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t

(3)写出手对小球所做功的表达式,W=。(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4.某同学利用透明直尺和光电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简易示意图如下,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将挡光效果好、宽度为d=3.8×10-3m的黑色磁带贴在透明直尺上,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并使其竖直通过光电门.

某同学测得各段黑色磁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i与图中所示的高度差△hi,并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取g=9.8m/s2,注:表格中M为直尺质量)

(1)请将表格中带“▲”的空格,数据填写完整(小数点后取2位).

△ti

(10-3s)vi=d/△ti

(m?s-1)△hi

(m)Mg△hi

11.213.14

21.153.300.52M0.060.59M

31.003.802.29M0.242.35M

40.954.003.07M0.323.14M

50.90▲▲0.41▲

(2)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是利用求出的,请你简要分析该同学这样做的理由是:.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该实验请你判断下列ΔEk—△h图象中正确的是

三、计算题(本题6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5.(10分)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出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h

(2)求出地球的密度ρ(已知引力常量为G)

16.(10分)如图,物体A质量m=0.5Kg放在粗糙木板上,随板一起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r=0.1m,沿逆时针方向匀速圆周运动,且板始终保持水平,当板运动到点时,木板受到物体A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物体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2)物体A运动到最低点时,木板对物体A的支持力大小。

17.(10分)如图所示,ABDO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轨道,AB是半径为R=15m的1/4圆周轨道,半径OA处于水平位置,BDO是半径为r=7.5m的光滑的半圆形圆管轨道(圆管内径可忽略)。一个小球P(小球直径比圆管内径略小)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半径OA高H=10m处自由下落,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求:

(1)达到BDO轨道的O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沿轨道运动后再次落到AB轨道上的速度大小。

18.(12分)质量m=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大小恒定,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m/s2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19.(12分)如图所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输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木箱和货物都可看作质点)沿轨道无初速度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木箱下滑与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只讨论木箱没有与弹簧接触的阶段)

(2)证明货物质量m与木箱质量M之比为2:1

20.(12分)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粗糙水平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轨道半径R=0.5m,一质量m=0.2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的A点,A与B相距L=10m,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推物块,已知F=3N,当物块运动到C点时撤去该力,设C点到A点的距离为x。在圆轨道的点D处安装一压力传感器,当物块运动到D点时传感器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N,压力传感器所能承受的压力为90N,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

(1)要使物块能够安全通过圆轨道的点D,求x的范围;

(2)在满足(1)问的情况下,在坐标系中作出压力传感器的读数FN与x的关系图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CDBADCADCAC

13.(1)重力F质量m(2)W=

14.(1)4.223.98M4.02M(2)瞬时速度等于极短时间或极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4)C

15.(1)设地球的质量为M,对于在地面处质量为m的物体有:

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则: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

(2)又因为:③由①③两式解得:

16.解:(1)在点A对木板的压力恰好为零,则v=1m/s

(2)A物体在最低点时,N=10N

17.解:(1)设小球能到达O点,由P到O,机械能守恒,到O点的速度:

(2)离开O点小球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且有:∴

∴再次落到轨道上的速度

18.解析:(1)从图线可知初动能为2J,Ek0=mv2=2J,

v=2m/s.

(2)在位移4m处物体的动能为10J,在位移8m处物体的动能为零,这段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设摩擦力为Ff,则-Ffx2=0-10J=-10J

Ff=N=2.5N

因Ff=μmg故μ=0.25.

(3)物体从开始到移动4m这段过程中,受拉力F和摩擦力Ff的作用,合力为F-Ff,

根据动能定理有(F-Ff)?x1=ΔEk故得F=4.5N.

19.解析:(1)下滑过程(M+m)gsin300-μ(M+m)gcos300=(M+m)a1

上滑过程Mgsin300+μMgcos300=Ma2

代入数据解得a1:a2=1:3

高一数学必修1习题及答案 篇5

1.(20 高考四川卷)设集合A={1,2,3},集合B={ -2,2},则A∩B等于( B )

(A) (B){2}

(C){-2,2} (D){-2,1,2,3}

解析:A∩B={2},故选B.

2.若全集U={-1,0,1,2},P={x∈Z|x2<2},则?UP等于( A )

(A){2} (B){0,2}

(C){-1,2} (D){-1,0,2}

解析:依题意得集合P={-1,0,1},

故?UP={2}.故选A.

3.已知集合A={x|x>1},则(?RA)∩N的子集有( C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解析:由题意可得?RA={x|x≤1},

所以(?RA)∩N={0,1},其子集有4个,故选C.

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已知集合A={x|x2-2x>0},B={x|-

(A)A∩B= (B)A∪B=R

(C)B?A (D)A?B

解析:A={x|x>2或x<0},

∴A∪B=R,故选B.

5.已知集合M={x ≥0,x∈R},N={y|y=3x2+1,x∈R},则M∩N等于( C )

(A) (B){x|x≥1}

(C){x|x>1} (D){x|x≥1或x<0}

解析:M={x|x≤0或x>1},N={y|y≥1}={x|x≥1}.

∴M∩N={x|x>1},故选C.

6.设集合A={x + =1},集合B={y - =1},则A∩B等于( C )

(A)[-2,- ] (B)[ ,2]

(C)[-2,- ]∪[ ,2] (D)[-2,2]

解析:集合A表示椭圆上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A=[-2,2],

集合B表示双曲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B=(-∞,- ]∪[ ,+∞),

所以A∩B=[-2,- ]∪[ ,2].故选C.

二、填空题

7.( 年高考上海卷)若集合A={x|2x+1>0},

B={x||x-1|<2},则A∩B= .

解析:A={x x>- },B={x|-1

所以A∩B={x -

答案:{x -

8.已知集合A={ x <0},且2∈A,3?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因为2∈A,所以 <0,

即(2a-1)(a- 2)>0,

解得a>2或a< .①

若3∈A,则 <0,

即( 3a-1)(a-3)>0,

解得a>3或a< ,

所以3?A时, ≤a≤3,②

①②取交集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3].

答案: ∪(2,3]

9.(济南3月模拟)已知集合A={-1,1},B={x|ax+1=0},若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为 .

解析:若a=0时,B= ,满足B?A,

若a≠0,B=(- ),

∵B?A,

∴- =-1或- =1,

∴a=1或a=-1.

所以a=0或a=1或a=-1组成的集合为{-1,0,1}.

答案:{-1,0,1}

10.已知集合A={x|x2+ x+1=0},若A∩R=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A∩R= ,∴A= ,

∴Δ=( )2-4<0,∴0≤m<4.

答案:[0,4)

11.已知集合A={x|x2-2x-3>0},B={x|x2+ax+b≤0},若A∪B=R,A∩B={x| 3

解析:A={x|x<-1或x>3},

∵A∪B=R,A∩B={x|3

∴B={x|-1≤x≤4},

即方程x2+ax+b=0的两根为x1=-1,x2=4.

∴a=-3,b=-4,

∴a+b=-7.

答案:-7

三、解答题

12.已知集合A={-4,2a-1,a2},B={a-5,1-a,9},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a的值.

(1)9∈(A∩B);

(2){9}=A∩B.

解:(1) ∵9∈(A∩B),

∴2a-1= 9或a2=9,

∴a=5或a=3或a=-3.

当a=5时,A={-4,9,25},B={0,-4,9};

当a=3时,a-5=1-a=-2,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当a=-3时,A={-4,-7,9},B={-8,4,9},

所以a=5或a=-3.

(2)由(1)可知,当a=5时,A∩B={-4,9},不合题意,

当a=-3时,A∩B={9}.

所以a=- 3.

13.已知集合A={x|x2-2x-3≤0};B={x|x2-2mx+m2-4≤0,x∈R,m∈R}.

(1)若A∩B=[0,3],求实数m的值;

(2)若A??R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得A={x|-1≤x≤3},

B={x|m-2≤x≤m+2}.

(1)∵A∩B=[0,3],

∴m=2.

(2)?RB={x|xm+2},

∵A??RB,

∴m-2>3或m+2<-1,

即m>5或m<-3.

14.设U=R,集合A={x |x2+3x+2=0},B={x|x2+(m+1)x+m=0},若

(?UA)∩B= ,求m的值.

解:A={x|x=-1或x=-2},

?UA={x|x≠-1且x≠-2}.

方程x2+(m+1)x+m=0的根是x1=-1,x2=-m,

当-m=-1,即m=1时,B={-1},

此时(?UA)∩B= .

当-m≠-1,即m≠1时,B={-1,-m},

∵(?UA)∩B= ,

∴-m=-2,即m=2.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6

2、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儒家思想( )

A.极力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强调从“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4、“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5、《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9、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10、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 ,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

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3、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请问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C.隶书 D.楷书

14、下列书法作品依次为( )

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

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

15、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1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7、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与该烟标命名理由不符合.的是( )

A.李白的诗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李白是追求理想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C.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其“世上疮疾,诗中圣哲”

18、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9、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的是

A.展子虔的《游春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王冕的《墨梅》

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3、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

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4、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2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重视道德的力量 ②肯定人的重要性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 ④推崇君主权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儒家思想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2分)

材料三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2分)

(4)据上述内容,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6、答案

(1)君权神授(2分)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2分)

(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2分)

(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2分)

(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 、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 ”,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由此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3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4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 ”“往往是盛世之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2分)

27、答案:

(1)有教无类;贵贱有序。(2分)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3分)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四大家书法。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4分)

(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2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4分)

上一篇:解析加拿大留学的四大优势下一篇:法制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