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2025-0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共13篇)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1

青铜峡市五中

祁成云

我是第二次使用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该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会话,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形成了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第二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自检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单元话题也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确实是一套很好的教材。不足的是,词汇量大,十七个单元,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教学时间紧,学生学习任务过重,极易引起两极分化。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情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学习欲望并多给予赞美和鼓励,是维持学生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英语的一个好方法。给学生持续的成功体验,以激发他们继续大声的朗读下一个新单词,积极的参与下一次新的对话与句型操练,以争取在尽量长的时间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持续的激情延续英语的学习。

二、教学生们大声朗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敢于开口,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上课和早读强化培养学生们的读英语的习惯。由开学最初的教读发展到领读逐步发展到齐读和自读。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将他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采取一切鼓励措施并给予一定的机会促他们的读。

三、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书写

从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对他们的书写做出严格的要求,从字母到单词再到词组句子和文章,让每位学生都过好字母关。对于作业不规范的要求重写,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表扬,早期的作业展评是有一定的榜样作用的。在简短的初级英文写作时的作文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抓,就会形成一个端正书写英文的良好习惯了。

四、要重视单词教学

实践证明英语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单词量是相关的。为了让学生从记忆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教会学生们记忆单词的方法必须走到前面。帮助他们摒弃以前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灌输记忆单词的多种好方法来供学生们使用,首选的方法是依据单词的发音或音节或字母组合等去记忆单词的拼写。提前教单词有利于学生们的预习新内容,而且不仅会发音还要知到词性和词义。在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事实上,由于学生对单词的过目率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记忆单词拼写的负担。同时还要加强单词的默写、听写来促进学生们的单词记忆量。

五、音标教学要早动手 音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音标学读单词和拼写单词,我完全可以利用渗透教学,在一段时期内逐步地让学生认读大部分的音标,逐渐地帮忙学生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大部分单词的技巧和方法,而不必急于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音标自学单词。我认为在随后的教学中还的逐步渗透音标的规则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2

案例描述

今天一年级的《花点心》一课, 关于技法的学习方式, 课前我思索了很久, 琢磨了很多不同的方案, 设想了各种不同方案下课堂中会出现的状况。最终, 我决定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孩子---让他们先探究基本技法, 充分自主探究和自主尝试后再互动学习, 让学生来做老师。

走进教室, 看着50多个稚气未脱的小毛头, 似乎还沉浸在课间的愉悦游戏中, 他们叽叽喳喳准备工具的时候, 我多少还是有点担心:让他们自己先做, 方法能够探索出来吗?能保证每个人都掌握技法吗?课堂会不会一团糟, 无法进行下去?……但是铃声的响起, 意味着时间不允许我再多想, 那就试试吧, 相信孩子, 也许会有奇迹。

游戏, 对低段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我创设的情景——“懒洋洋的点心店招聘巧手点心师傅”中, 被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中外花点心视频和图片深深吸引, 仿佛自己真的进入了香美的点心店, 都瞪大眼睛, 垂涎欲滴, 连连发出惊呼喝彩声。

当孩子们听说要被选为点心师傅, 必须要经过一次次的闯关游戏, 挑战一个个困难———在规定时间内, 自主探究花点心的制作方法时, 显得兴奋不已, 同时眼睛里也闪现一丝不知所措。

我给孩子们出示了学路建议:在小组内观察、讨论、研究桌上的花点心 (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花点心成品) , 看看这些点心里有哪些基本形状, 自主探究这些基本形状该怎么制作 (可以拆解) ;再看课本上同学还用了哪些方法;5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同学展示自己发现的、探索出来的制作方法。我话音刚落, 孩子们在组长的组织下, 纷纷行动起来了, 看着每一个小组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看着每一张小脸, 有的面红耳赤、有的静思沉吟;看着各色彩泥在孩子们白嫩的小手与桌面之间翻飞, 变长、边扁、扁圆、变成花、变成叶……我悬着的一颗心, 才慢慢放下来。

5分钟之后, 各组都有举起小手的孩子了。雯雯第一个上台了, 她自信大方地说:“我们看了老师制作的花蛋糕, 发现上面长长的巧克力棒是这样用两只手掌相对搓出来的……”她边说边示范给伙伴们看, 只见她把一团红色的橡皮泥在两只手掌中间来回搓动, 几秒钟之后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面条……

天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送给我们组的是一碗汤圆, 可是里面只有一颗, 我们又这样团出来了很多圆圆的汤圆, 你们看。”说着把自己做的汤圆举起来了……

坐在第6组后排的涛涛急不可耐, 把右手举得高高的, 左手举着一片叶子形状的彩泥, 当我的眼睛一看向他, 他立刻飞奔到讲台上, 拿着“绿叶”大声对大伙说:“你们看, 我做出了和老师一样叶子形状的饼干。”我说“你的手真巧, 可以给我们示范一下,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他说:“我先拿出一块绿色的彩泥, 揉成一个圆球, 再放在桌面上压成扁扁的一片, 最后用铅笔画出一片这样的叶子形状, 再把多余的彩泥拿走, 就可以了。”我摸着她的头说:“你表达得真清楚, 小手特别能干。”“孩子们, 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试看, 压出一片漂亮的叶子吧。”孩子们马上低头尝试起来, 不一会, 样式各异的树叶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上了, 虽然有的显得很朴拙, 但是那一份份积极与专注感动了我……

这个时候只见小米粒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你做的这颗小海星面包太好看了, 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我顺水推舟, 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问题一出, 教室里安静了2秒钟。“我会做”, 一个文静的声音从教室旁边传出来, 只见琪琪举起了她的小手, 我朝她点点头, 她自豪地走到前面来说:“我刚才看到这个海星, 也试着做了几次才做好。要先团成一个球, 然后压扁, 再用手指头捏出一个一个的小角角。”我把她抱在怀里, 说:“你很会动脑筋, 遇到困难不退缩, 真好!”

“小米粒, 你看明白了吗?孩子们,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海星制作大赛, 1分钟之内, 看谁的海星圆润又饱满。”孩子们接到号令, 又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后, 海星大聚会, 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海星扁扁的, 没有别人的圆润, 捏出来的小角无法成形状, 就小声的向旁边的同伴请教:为什么你的那么好看?同伴说:因为你把小圆球压的太扁了……我鼓励他俩带上各自的作品, 上前来把刚才的对话在其他伙伴面前重演了一遍, 其他有同样困惑的孩子都受到了启发。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我看在眼里, 喜从心出。“孩子们, 瞧, 我的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微笑, 你们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灵巧的小手还会变魔术,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你们太棒了!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

小小手儿真灵巧, 拿出彩泥变魔法。

来回绕圈揉揉揉, 揉出汤圆圆溜溜 (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 搓出面条长又长 (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 压出大饼香又甜 (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 捏出羊角真好玩 (捏)

于是我带着他们念儿歌巩固技法, 教室内其乐融融。

“小老师”们自信地教, 其他小学生们认真地学, 时间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过得飞快, 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 我为自己今天的决策感到欣喜, 为孩子们今天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而感动。我不由得想起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的确, 学生需要的是机会, 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吧, 相信他们会回报你无比的惊喜与幸福!

教学反思

人的主动发展需要个性自由, 而个性自由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呵护, 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和展示,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会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 本能地判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符合的就接受, 不符合的就产生心理抗拒。

因此在教育培养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 大胆放手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欣赏, 初步了解点心文化, 自主探究学习搓、揉、压、捏等基本的泥塑技法, 我尝试用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点心, 逐步发展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抓住低段孩子游戏性、直观性的特点, 游戏串课, 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懒洋洋”选“巧手点心师傅”的情节为主线, 贯穿整堂教学的始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融入情景, 融入角色,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新教材来看,它更加注重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要求则略显模糊。如标点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训练等等。就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等等,才能在预设教材时,有一个正确的预测,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

课堂是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终身受益。但是,学生刚由小学转到初中,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课堂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强学生,导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挑战自我,不断成长

七年级政治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4

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们是否了解学生呢?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问问孩子们真正想的是什么?他们真正想表达或渴望的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知心的朋友?想来这些我们是做得不够的。那就想办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吧,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他们的内心,更好地指导他们快乐成长。

二、用爱心导航: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要做好学生工作,就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只有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爱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希望,才能开启学生稚嫩的心扉。

三、共同参与活动:

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我们和学生共同活动,给了孩子们力量,使孩子们真正明白老师和他们是心连心,手拉手的,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赢得了他们的心,这样,孩子们怎么会不和我亲近呢?!

四、真诚谈心:

有时候,硬碰硬处理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激化,不利于情绪转换。所以,待情绪平静后再真诚谈心,效果反而更好。

学生的参与和表扬

表扬越多越好吗?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伴随着“你真棒”“棒极了”的夸奖声,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不错”“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而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不使人不想:表扬越多越好吗?我认为表扬要有度,要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使学生获得自尊心为基本出发点。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反思 篇5

一、智慧的老师,智慧的学生。

聪明才智也会“传染”!没有聪慧的老师,就没有智慧的学生?

二、作好铺垫,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平台。

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引、导二字,又何其简单呢?冠冕堂皇的话谁都能说,可是在每一次教学中,怎么引,怎么导,什么时候需要引,什么时候又需要导?学生困难在哪?找准了,垫上一块垫脚石,收获得又何止是知识?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提升自己,让自己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智慧。

人该做自己喜欢的事!领略课堂带来的幸福,是成就老师最大的幸福!

教学是一门艺术。可是没有老师的智慧,谈何学生的聪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有中学数学的知识,更应该具有高屋建瓴的数学才能。所以,我想呼吁:看书吧,思考吧,钻研吧!一个不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老师,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一个不会研究思考的老师,是不可能领悟到数学内涵;一个不会钻研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智慧学生的老师!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3班和1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2

欣然走过20xx,七年级上期已近尾声,下面对本期教学从几个方面反思。

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第二,合作性。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

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说,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经常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带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3

七年级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构成与理解,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状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

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

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用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必须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个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发展空间。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潜力。透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潜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透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透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必须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4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实践,静下心来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学中改善。

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还不能了解,所以我在开学后开展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硬笔书法练习,把临摹分为两步:先摹,让每名学生选取优秀字帖进行摹写;后临,在期中考试后让摹写好的同学进行临写。

2、加强阅读训练。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年龄特点,我安排学生阅读故事性较强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强化课前五分钟。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学生课堂环节,包括课前,资料有:古诗朗读和背诵,经典散文朗读,文言文语感培养等。虽然资料不是很丰富,但有助于新生从课前向课上延伸。

二、不断实践、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狠抓课堂教学,不断实践,优化课堂:

1、抓好备课关。虽然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杂、无序,偶尔会出现上课了,还没有备好课现象。但我竭尽全力备好课,有时会把工作带回家。备课中,我不仅仅思考教学资料,怎样在课堂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更多思考起始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理解知识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方法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个单元至少两节课使用大屏幕,以此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

2、上好每节课。语文教学的改革务必从课堂入手,因为它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学生主体的实施,所以我尽力做到:我的课堂你做主,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开学伊始,我就告诉学生,课堂中只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为过,所以在一学期我和他们的磨合、交流、沟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课任教师主角的转变。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传下达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现状况需要解决,但我都尽力回避我的语文课变成班主任工作会议课。原因之一是:教学任务的不允许。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教学资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导致教学资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学生的不允许。班主任教师,同时也是课任教师,你务必学会主角的转变,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自己教学的尊重。

三、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我努力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首先,不断学习。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务必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学习,无论是教学资料方面,还是和他们之间的代沟,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倾心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离。为了使学生喜欢我,我不仅仅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做到心灵沟通,而且我还和他们逐步透过课下,透过各种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师生情。

四、挑战自我,反思中成长。

一学期教学工作让我真正感觉自己和学生一齐成长。对于我的课堂模式,学生基本适应,偶尔会出现课堂疲惫感,怎样去进一步调到他们的用心性和兴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怎样去应对、解决好?

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难题最大的是作文教学,有时自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讲讲要求、说说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评价,没有自己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或称之为操作系统。

应对诸多问题,我在及时充电的同时,也和其他同行教师进行探讨,多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推荐,都在自己教学中实践、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满意的教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5

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过度阶段,小学里的学习依靠性很强,自觉性比较差,习惯老师时时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适应。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差,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讲话、做小动作,经常要停下来整顿纪律。没有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作业完成状况很不理想,经常有五六个人不做作业,如果是双休日的话,那作业状况就更差了,有十多个学生不做作业。大多数学生字写的较差。一句话就是学习态度较差。其次,是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到处乱扔垃圾,不尊重老师等。针对这些状况,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每一天练二十分钟的字

一开学,我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钢笔字帖。学生练字,我也随堂指导。有部分同学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写的字有较大的进步。

二、狠抓作业完成每一天加强检查的力度,从小组长到课代表,仔细检查,详细记载。一旦发现有不完成的现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忙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我还协同家长一齐监督检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有极少数顽固分子。

三、加强双基训练

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是语文素养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学生的双基较差。一方面我透过早晚读和课堂上的时间,加强诵读训练。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理解的字词等。一课一课的过关。每次默写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们订正,把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再次强调。另一方面,我发现学生的答题很不规范。为此,我详细的讲了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有的还要求学生们熟读熟记。再透过超多的练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成解题潜力。

虽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后的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问题在基础知识上。积累与运用,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潜力。如看拼音写汉字,四个字都是平时默写过的,强调过的,全对的仅仅十多人。课文名句默写,都是平时强调的名句,仍有不少学生扣分。这些都是平时基础掌握不扎实。专题与综合实践,题目是我们做过的,但是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听课效率差。

诗歌赏析一项是难点。这次也不例外。学生不理解诗歌的大意和要抒发的感情。同时组织语言潜力也有待于加强。

古诗文阅读。从答题状况来看,能拿满分的学生不多。集中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翻译的潜力,以及对文章资料的把握。不少同学不理解资料,所以不会翻译句子,更不能结合文章答题。因此以后在上课时就应尽量具体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学生在复习时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认读与理解潜力,分析与综合潜力和。鉴赏与评价潜力。学生分析概括的潜力较差,不能规范答题。仿句也是难点。

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审题不清,偏题、扣题不紧的很多。不能抓住题目中的题眼。文章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学生不明确记叙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区别,文章体裁上不能沦为“三不像”,文笔再优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继续抓基础知识。在学习中要强调多读多背,多接触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争做到熟读成诵,切实加强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2、重视方法的指导与潜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潜力。因此,应强调学生解题方法的学习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同时透过超多的练习,培养语感和归纳总结的潜力,以及表达潜力。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7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8

(1)This is...常用来介绍人或物,表示“这是……”,其复数形式为These are...;表示“那是……”用That is...,复数形式为Those are...。

(2)英美人自我介绍时很直率,简洁明了,一般用My name is...或Im...就可以了。

【表达平台】

1. This is my sister. 这是我的妹妹。

2. These are his brothers. 这些是他的哥哥。

【提建议】

祈使句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建议、请求、命令等,常用句型为:Lets +动词原形。肯定回答一般用:All right. / OK. / Good idea. 否定回答用:Sorry, but... / No, thanks. 等。

【表达平台】

Lets play ping-pong. 我们来打乒乓球吧。

【谈论喜好】

(1)询问“喜欢某人或某物”常用Do / Does...like sb. / sth.,在句尾常用a little / very much / a lot等来表示喜欢的程度;表达不喜欢某人或某物时,则用sb. dont / doesnt like...

(2)Whats your favorite...也是谈论喜好的常用句型,意思是“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其句型可转化为“What...do you like best?”如: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表达平台】

1.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你喜欢看电视吗?

2.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你最喜爱的科目是什么?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我最喜爱的科目是数学。

【购物用语】

(1)Can I help you? 是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招待顾客,提供帮助的客气用语。除此以外,还可说May I help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等以表示客气和礼貌。回答时,一般说Id like... / I want...等。

(2)当你认定商品合适,决定购买时,口语中常用take, have或get来代替buy。

【表达平台】

1. Can I help you? 您想买什么?

2.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些裤子多少钱?

3. Ill take it. 我要买它。

【日期交谈】

(1)英美人见面时常以天气、时间为话题进行交谈。

(2)询问日期的表达方式除了Whats the date today? 还可说What date is it today? 在询问日期的应答语中,“几月几日”中的“几日”一定要用序数词来表达。

【表达平台】

—When is the basketball game? 篮球比赛是什么时候?

—Its October 3rd. 10月3日。

【表达意愿】

用want表示意愿,其句型为:(1)want+名词/代词;(2)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3)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

【表达平台】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你想去看电影吗?)

—Yes, I do. I want to see a comedy. (是的,我想看喜剧片。)

【谈论能力】

(1)询问某人做某事的能力或请求对方做某事时,均可使用Can sb. do sth.?句式。其肯定回答用:Yes, sb. can. 否定回答用:No, sb. cant.

(2)What can sb. do?可直接询问“某人能做什么?”

【表达平台】

1. —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2. —Can you help kids with homework? 你能辅导孩子们做家庭作业吗?

—Yes, I can. 是的,我能。

【训练基地】

(   )1. —What kind of movies do they like?

—______.

A. Clothes B. Thrillers C. Vegetables D. Hobbies

(   )2. —Can you sing?

—______. But I can dance.

A. Yes, I can   B. No, I cant   C. Yes, I cant     D. No, I can

(   )3. —What day is it today?

—______.

A. Its Sunday   B. Its here     C. Its red       D. Its ten oclock

(   )4. —Best wishes to you.

—______.

A. Im OK     B. Thank you   C. Youre welcome D. Here you are

(   )5. —______?

—Math.

A. Do you like math             B. Why do you like math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9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听评课活动的教学反思

本周进行了大范围的学校听评课活动,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教师这段时间外出学习(学习长城中学和马牧池中学)课改的情况;二是为迎接县里年底的视导检查。实际上每个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老师的精心付出,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

我是在11.29日,星期二参加的讲课,课题是“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掌握的还是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但是还是有一定量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存在这差距,这需要教师再付出一点的心血。以我个人看来,整节课学生参入的热情还不够,小组活动不是很到位,在小组展示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是个别好学生的展示舞台,没有大范围、全员的参入,这是这节课的失误之处,从这个问题也反映出:下一步教师的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点。我们要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必须把所谓的“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不的话何谈有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所以我的教学任务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劳动就会有收获。

英语七年级上学期教学总结 篇10

一、认识教材,了解学生

新教材内容丰富,理念新颖,针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化语言的环境,很多内容对于国内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和以前的教材相比,起点比较高,单词的呈现比较多,而且难度剃度不明显,提倡“用到即学”。而作为学习该教材的本届学生来讲,他们当中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也就是小部分在暑假接触过英语,才初步入门。在这样的情况下,感觉上课难度比较大。

二、因材施教,掌握难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比如听力在本套教材中难度比较大,我就把听力的形式进行适当的改良,让学生更容易听懂,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根据不同的班级的学生性格特点,我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三、调动气氛,参与鼓励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我感觉学生一部分不愿意起来发言:一个是教材比较有难度,怕讲错;另外一个是学生胆子比较小。针对这样的情况下,我把教材难度降低,并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式。

四、加强巩固,分批对待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每次教授了新单词以后,我都及时抽时间给他们听写,并认真批改。有时候,课文里出现的精彩实用的句子,我也要求学生背下来,我把4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让成绩相对比较好同学担任小组长,这样想偷懒就比较难了。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给他们的底线也不一样。一开始我都是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后来我感觉这样不符合实际。有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本身就比较差,越是统一要求,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我就把学生分开,一般的,大部分同学的要求是统一的,而小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我就用相对低一点的标准给他们,这样做以后,逐渐提高标准,学生学到的明显多了。

在课堂教学之余,我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我们英语组内的备课和说课,并且上公开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的提高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11

一、过好字母发音关

在小学教学中,好多小学,特别是村小,没师资,往往是随便找一个读得来几个英语单词的教师,临时担任英语教学,加上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总认为英语学不学都可以,反正上了中学也要重新学过,使得多数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英语。这样学生往往随口乱喊,老师也没纠正,常常把C、G、H、O、V、W等字母的读音读错。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随意的学习方式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叫他们看老师的口型,模仿老师的发音,再辅以口型发音要领讲解,相信他们是能明白并丢弃不良的发音,读准字母和单词的。再者在教学完字母后,不妨把26个字母的读音用音标注出来,让学生从字母读音开始,学习音标,再采用去头彻尾的方法,将字母读音中的元音与辅音分开来,让学生识记。这样渗入音标教学,让学生集中认识音标,教会学生读、识、记音标,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分散加以巩固,使学生学会拼读单词,达到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单词的目的。

二、让学生开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我认为只要他(她)开口读,开口说英语,那么他(她)这一生学习英语的障碍就扫清一半了。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很有必要在早读的时候带领全班学生,大声地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读,开口说。

三、让学生过单词关

记忆单词、句子、句型、对话还有短文,这一切的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1.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跟录音机读,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2.在早自习课时跟教师读,可以教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好的学生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tarters和前几个单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坚持每天渗透“直拼法”,让学生了解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单词读音来识记单词拼写的习惯。在学生了解了这一方法后,由于单词量的增加,可以陆续介绍一些有助于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同反义记忆,构词法记忆,语境记忆法等等,让学生尽早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过好单词关。

在开学初期,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我们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我们既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单词拼写识记的重要性以及单词拼写不过关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单词听写不过关,而产生对英语的畏学、厌学心理。所以在开始篇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缓起步,重适应,慢加速”这一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尽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并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标下的农村英语教学中,学生家长不懂英语,没有条件辅导,学习条件有限,学习英语的语境没有,要在突破单词关的同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得多动脑,多想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刚从小学来的学生,都爱热闹,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尽可能多的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表情的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了。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支体语言之类手段,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三)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随着教学的改革深入,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人格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该有的表演活动,让课堂真的活起来。比如在七年级的代词与be的搭配学习中,由于它分存于Units1-4、Unit7中,平时学生都是随口语而来,我们不防在学习Units4之后写出向个句子,让学生们读句子找规律,看他们能否找到“动词be三变化,am,is还有are,我(I)用am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全部都用are”这样的关系。不能的时候再告之他们,便于记忆和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12

一、“学·导·用”教学模式介绍

“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从最初的模式设计,到实践研究,然后调整模式,再实践探讨,再调整,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初中英语“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它包括前置先学、合作共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这四环节。

前置先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前置学习单”对新课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新课的整个轮廓,找出新课的重点,及时发现疑难点,为课堂上合作共学做好前期准备。前置学习单的设计应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学习单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学习内容,材料不宜过多或者太具体,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前置学习单一般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合作共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兵教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这也是该模式的一大优势。合作共学的前提是要分好班级4人小组,并对小组长和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明确职责。组长的指令要明确,共学什么,“兵”要教什么,这些都要培训到位。比如说学生自学了新单词,那么合作共学时针对自己不会读的单词进行交流,上课就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在交流讨论中,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他人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释疑导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自学、共学后剩下的疑难问题。它包括评价展示、探究解疑和精讲归纳等环节。学生走到台前,教师退居幕后,当学生的发言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巧妙“插话”,当点则点,引导学生朝主题方向发言;当学生的发言讲不到点子上时,教师要接过学生的话题,当讲则讲,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诠释,并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运用活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消化,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话朗读大比拼,对话表演,课本剧表演,课文复述、改编、续写等。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下面以一节县级研讨课(教学内容为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Topic 3Section C“Keeping Safe on the Street”)为例,简述“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并运用新单词和词组,了解常见的交通规则、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和懂得珍爱生命。

1. 课前

教师要编写好前置学习单。本课的前置学习单为:

A.音标挑战。

请认真拼读课本P129和P130中出现在P47和P48的18个新单词。若有不会读的单词,请在单词左边注上问号。

(这一设计的依据是:音标拼读是七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这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

B.英语大阅读。

①独立朗读Section C 1a课文并标好行数,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新单词并在其正下方写上汉语意思。

②朗读1a,根据1a内容试着完成1b。

③翻译1a并运用P112的课文注释、同步整合方案等,用红笔找出课文中的短语并标上三角号,找出句型和情态动词并画上横线,想一想在情态动词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这一设计抓住简单原则,学生都能完成,从而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 课中

首先是激趣导入。教师在课堂中先播放交通事故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他们会得出结论:W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接着,教师向全班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有学习方向。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后面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谈论图片边呈现有关新单词,即在语境中教学单词。教完单词后让学生多读几遍单词,对单词音形义同时接触。T:Can you pronounce all the new words?Now sit face to face and pronounce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If you can’t,please turn to your team.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共学。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还不会读的单词进行对学群学。所有学生必须起立,按照A→D、B→C这样的对学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学完后的小组同学坐下。随后教师任意抽查若干小组展示,读错的单词让其他组帮忙纠正。然后再次进行全班合作共学。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图片教学,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紧接着教师将话题转回到原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上。T:Boys and girls,the words we learnt just now are all about traffic.To keep safe,what should we do?What shouldn’t we do?Please discuss the things we should do or we shouldn’t do in groups,then write down your results of your discussion on your exercise books.这一环节既抓住了根本,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再教学P48的3、4就很顺畅。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共学,学生很快地学会了祈使句的肯定及否定形式,也为阅读课文Keeping Safe on the Street做好了铺垫。然后请若干小组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其他组同学及时评价。

随后,教师让学生走进阅读天地。默读完课文后,判断句子的正误。6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并出示答案,学生们核对答案并就课文内容和1b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可以向其他组求助,这又是一次合作共学。通过多次合作共学,学生掌握了情态动词的用法及文中的重要句型。

最后,让学生完成本课最后一项任务,即小组根据图片讨论P47的2中短语的意思:a ticket for speeding,a ticket for drunk-driving,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a ticket for making a wrong turn.组内讨论之后,让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快速讨论出最好的翻译。结果学生将以上短语翻译成:超速罚单、酒驾罚单、乱停乱放罚单、随意拐弯罚单。这次合作共学不仅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偏离任务的中心,而且学生还在无意识中把a ticket for的用法掌握了。课堂上最后10分钟让学生消化本节课内容,先在本组内每人就“How to keep safe on the street”进行发言,然后当堂在作业本上写下来。

3. 课后

在下课的最后一分钟,教师给学生下一课Unit 6Topic 3Section D的前置学习单。

A.单词闯关。

请认真拼读本话题单词,若还有不会读的单词,请在单词左边注上问号。熟记单词并准备在课堂上抢答。

B.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①复习P48的3、4,并写出肯定祈使句3句、否定祈使句2句。

②复习Section A和Section B中问路的几种情况。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是我们“学·导·用”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自我发现、自我内化、自我超越,成为学习、生活、成长的主人。

三、“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反思

近3年来,我们通过听专家讲座、看课改专著和外出学习,实验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召开研讨活动,通过上课、研讨、再上课、再研讨等形式,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上课技能得到空前的提升。不少实验教师应邀到四川、广东等省上研讨课,受到与会教师、当地教育局领导和郭思乐教授的好评。实验班级的学生面貌大大改观,课堂上学生变得积极向上,非常自信大方,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学生小组合作思维活跃,语言流畅,大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相比,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高出了许多。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课堂氛围不够生动,学生兴趣调动不够;教师还是讲得太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有假合作学习的现象。这些是我们今后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3

但,同时,写出《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茨威格如是说:“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时光匆匆,又一个学期过去了。面对过往,心情明暗交织,百感交集,正如那滚滚东逝的富春江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切难以回返……

抱着遗憾与希冀开始的`新学期,尚未完全调整好自己,一切就不由分说地开始了。因为各种烦乱思绪,自己仍处于混沌和蒙昧之中,不知不觉被情绪消耗了一些精力。但是,仍然可以说,在教课方面,自己没有懈怠,讲课效果也是处于稳步上升进步期的。每一课都是经过自己多次品读、翻阅教参,乃至查阅网上资料,再思考形成教学方案的。特别是面对八中的展示课,我是费了很大的功夫去做课的,也在这种准备的过程中,在同事的协作下,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总结、并进一步提升了讲课的能力。

具体来说,回顾教学:“好的设计等于课堂成功了一半。”在备课与教学设计方面,自己关注了逐词逐句的文本分析,而且从新版教参中吸取到不少好的设计思路;但距离自己渴望的“创新与扎实”相结合的境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更有希望达到像很多名师那样,纵览全局、大开大合地把握文本,设置有深度而新颖的教学版块,提纲挈领地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实施多样灵活的教学步骤,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王君教《老王》,就设计了分析“老王的活命状态、杨绛的活命状态和活出高贵的生命”三个板块,层次清楚,高屋建瓴地梳理清楚了文本透露出的深层意蕴!而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二人的生存处境与关系状态,她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使文本与生活链接,与学生的情感生命渗透,发生微妙的“共情”反应。也同时变枯燥的品味结尾句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又如一位老师讲《河中石兽》,就设计了几个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发现,并纠正,从而转换重点句的翻译方式,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又引导学生探讨寻找石兽方法的优劣,发现几种人的性格特征;并且在最后拓展到了发现旁观人群的局限性,更把“众”这个概念迁移到更多名篇的形象中去,从而生发拓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连带思考,由分析典型人物到一类人物的挖掘——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深化。整堂课围绕“发现”这个关键词,统率整节课,使课堂线索分明,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样的高效课堂还有肖培东老师的很多课……反观自己的课堂,仍以中规中矩为多,没有太多的深入思考,仅仅满足于教会这一课的知识点,而没有更多的贯穿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尤其是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能力的培养,仍需进步。

在讲课方面,虽然被学生赞誉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同时自己太过内敛,争取在课堂上更放开一些,自信一些,让自身对文学的激情与热爱感染到每个学生,让课堂成为情感涤荡、交互生发的美妙之地,尽量让学生处于一个预设的“教学情境”(如李吉林在《潺潺清泉》所阐述的那样)中,如王崧舟讲《爸爸的花儿落了》那样,为之深深动容,感动莫名!同时,讲课需要更注重联系学生生活,考虑其年龄特征,从其理解力出发,深入浅出,用更为灵动的语言、(而非太专业化、艰深的语汇)调动其生活经验,提升其深层次的品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课堂的逻辑性更强一些,减少随意问答,强调严谨与收效!

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小组回答问题积分法,但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与坚持,收效不能始终如一。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是比较注重关心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但有时稍有严厉,提醒方法稍有单一,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心悦诚服——需要我课下做更多的沟通和了解工作,例如“谈心”,来彻底从根源上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但在课堂笔记督查方面,仍需加强检查,并采用合理措施来促进。比如课堂笔记评比,也可加入小组积分制度中。

在语文学习方法的引领方面,我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朗读特长,想办法促进孩子的朗读积极性,使其深切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在朗读中爱上语文。还有尝试在黑板上做批注,教会孩子咬文嚼字。毕竟,读写思的结合始终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布置作业方面,我需要加强趣味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设置,以及实践性的作业,以促进其学习兴趣。背诵作业可以继续采取家长打卡制。

在课余活动方面,继续进行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演讲、辩论、听写大赛等。从改革后的期末考试即可看出,现在的考试注重语文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一些应用性文体的考察、对联知识等,所以,让语文学习生活化,多进行一些实践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在作业批改方面,减少抽查比率,尽量全改,督促及时订正。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做题时的审题意识的培养、批注关键词、概况等。

在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培训课代表和小组长,采取小组竞争制,以生教生,生管生,来提升管理效率。以及让某些有积极性的同学负责若干同学的制度。

在复习方面,继续采用生问生、生自己总结、出卷等学生感兴趣的机制,进一步精化要求,细化步骤,以期良好结果。更加系统、有针对性的复习、测试、反馈、订正。

在与同事配合方面,需要多真诚沟通、增进互相理解,付出友爱与关心,学习用教育合力取得大的能量。比如,取得班主任、副班的支持,开展读书角、语文角的建设。

在与家长配合方面,以自己的知识、能力、胸怀、素养来多不失时机地巧妙的教育与影响家长,取得其真正的信任与配合。

在取得领导支持方面,更加体谅领导的不易,多真正从学校利益出发,少考虑个人收获,以高党性、严要求、高标准促进自我成长,配合领导工作。

在课外阅读方面,可以从改革中看到,中考也必将更重视阅读理解的根本语文素养,随着“大阅读”时代的来临,阅读将是提分的最重要法宝!必须配合阅读老师,双管齐下,抓好阅读!

在最重要的心态调整方面,继续感恩:感恩师长、同事、学校、学生;知足常乐,过好生命中每一天!学会乐观、积极!学会付出爱,学会换位思考。

总之,就是要把高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来,每天进步与反思,自己鼓励自己,纵马扬鞭,做好驰骋万里的准备;瞩目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笃定负责的耕耘在教学田地。

虽然我暂时处于艰难阶段,但我相信,遭遇挫折时也正是“提升逆商”时。正如战略家司马懿所做,忍耐与坚持导致走向理想。人生的考验来了,看我能否坚强地挺过来,相信自己终能跨越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获取成功。因为,人会谨记:只要自己永不放弃,就能上下澷溯、不断游弋,探索教学的艺术性,渐渐抵达教学的佳境!成为真正的自己。永远记得,你最珍贵!永不服输!

心的裂隙正是光芒照进来的地方!

上一篇:征文范文900字下一篇:大一品德自我鉴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