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建议(推荐3篇)
内容提要:降成本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阶段性总结降成本政策执行情况,反馈企业困难及需求是未来有的放矢开展降成本工作的必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三个省份的调研分析,从一个地区侧面展示了当前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过程中中央地方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深入挖掘降成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呼吁社会理性看待税收负担,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补短板的作用,适度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税收优惠截止后的政策衔接问题等。
2017年4月-5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中部调研组就企业税费负担问题调研了河南、江西、湖南三省。
(一)理性看待税收负担
以增值税为例,现在对增值税税负的认识存有学理性偏差。突出表现有两点:一是把销项税率视为实际税负率;二是把税负率上升视为绝对不良现象。前者在专业人士范围内基本被否定,但后者甚至影响了专业人士的认识。这对政策制定极为不利,必须予以澄清。从学理角度看,增值税税负率上升有两种情况是不良现象:一是可抵扣的进项税受种种不正常因素,如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影响可抵扣金额使得实际上缴税收增加;二是标准税率升高导致税负率上升。除此之外,在税率不变情形下,税负率上升反而是企业向好的表现。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是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除以销售收入,将公式进行变形①后可以发现,当销项税率和进项税率不发生变化时,增值税税负率提高有三种情况。一是销售收入提高而采购成本不变导致税负率上升;二是销售收入不变而采购成本下降导致税负率上升;三是销售收入增加而采购成本下降导致税负率上升。可见,上述三种情况下,企业经营情况变好是税负率上升的原因。分析现实也可以印证,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往往是逐步上升的,只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税负率是下行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下调且结构转变加快,税负率下调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而税负率上升的则是高新技术企业为多,比如医药制造业等。究其原因,就是增值税的机理是对增值额课税,好企业增值额多弱势企业增值额少,税负率上升反而是好事。如果人们能从这种学理认识出发去看待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就可以理解并支持改革。2017年7月1日后,我国增值税税率并为三档,即17%、11%和6%。制造业维持17%高档税率。值得注意的是,简并税率后,把供水、供气等行业降为11%的税率虽然减轻了该行业税收负担,但反过来又提高了采购这些低税负行业产品的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对此,我们应当从理论上给予引导解释。
(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补短板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品出口大国不可能总是依赖价格优势来维持出口,趋势向好且内需强劲的产品长期被外资企业掌控已使一些内资企业濒于崩溃,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国内外产业竞争压力下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正自发地寻求突围之路,很多企业宁可牺牲短期利益也要增大研发投入,实现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也力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应看到,政府政策必须顺应市场潮流和矫正市场偏差。进一步说,在确定税收政策时,市场愿意做、大力做的事政府应放手,市场做不好或制度条件差的事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就是说政府必须补短板。
(三)适度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可考虑实施“阶梯型”社保政策
1.适度降低社保缴费比例
社保政策方面,目前国家只是暂时调低了社保缴费比例,未来,想要做到社保缴费比例保持或者降低到一个更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五种社保缴费统筹使用。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国家根据风险的性质设计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一直以来,这五项保险都有单独的税率,分别缴纳进入不同的基金账户。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户结余数额一般处在一个较安全的边界内,而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因支出规模小于收入规模有大量结余,基金未能得到充分使用。未来,可以探索将五个基金账户统筹使用,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尽快建立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机制。养老保险基金贫富不均的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经济发达的城市,养老金有大量结余,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养老金入不敷出。如果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局部地区养老金捉襟见肘的局面将不再出现,并且养老金缴费率也可以在这种真实需求数据下得到科学合理的测算。
2.实施“阶梯型”社保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能够为大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和人才。并且,通过扶持发展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还有可能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社保缴费是构成小企业税费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缴费基数要求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基数下限,以湖南省为例,2016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491元,按最低的60%比例计算出的社保缴费基数为2695元。同期,湖南省最低工资水平为每月1390元(含社保缴费)。小企业的工资水平一般较低,所以很多小企业的工资水平可能在1390元到2695元之间,但是社保缴费必须按照2695元计算,高于实际工资数值,给企业造成了较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从产业革命的一般规律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必使一部分人转入其它行业。为此,税收政策应着力扩大第三产业就业,特别是鼓励小微企业吸容就业。因此,务必将降低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作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来抓,降低小微企业的用工成本。可以探讨实施“阶梯型”社保政策,对于一定规模以下的小微企业采取低缴费率或低缴纳基数的社保缴费政策,降低社保缴费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四)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处理好税收优惠截止的后续衔接问题
1.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其一,政策设计方面。有些企业认为需要财政减税扶持的事项,可以通过调研评估后考虑给予相应支持。某省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中,为治理污染,从2016年11月9日起至2017年3月15日止,该省水泥行业按照省工信委、省环保厅要求连续停窑四个多月。停窑期间,一方面,市场断供、外省水泥大量进入,造成客户丢失,给该省水泥行业带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该省水泥工业就业情况影响较大。国有企业在连续长期停窑停产过程中,能够保障职工的基本工资,停窑停产期间开展职工培训及设备检修工作,职工队伍基本稳定。民营企业情况比较严峻,在连续长期停窑停产过程中,许多企业停发职工工资,造成职工大量流失,而恢复生产时又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因此,停窑给水泥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企业认为,损失的形成是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配合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造成的,国家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减免,以此弥补企业损失,降低企业负担。
其二,政策传递方面。通过创新政策传导形式,增强宣传生动性。综合运用门户网站、主流新闻媒体、短信、微信、税企QQ群等媒介,线上线下联动,向目标群体精准推送政策,并加强政策解读。
其三,政策落实方面。税务机关要按行业、税种分类统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数据,开展政策效应、经济效应分析,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及时了解企业在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中面临的问题,并及时妥善解决。
2.处理好税收优惠截止的后续政策衔接问题
税收优惠政策的临时性给企业制定长期规划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截止前,应处理好税收优惠政策截止后的后续政策衔接问题。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计划为例,2020年将完全取消财政购臵补贴。为了使新能源企业在国家补贴取消后仍能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后补贴时代政策衔接,采取更积极的鼓励政策提拉市场,是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建议出台非补贴性的“功能性政策”,包括碳排放政策、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零排放积分政策,以及购车许可、限制行驶、过桥费、过路费、停车费、税收之类的政策组合,使市场产生稳定的预期。再如,延长车辆购臵税减免政策,可延续到2025年,甚至是2030年。还有,减免新能源企业的消费税,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总之,扶上马,送一程,这样才能够让新能源汽车得到更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发展瓶颈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其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目前来说, 小微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 努力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一、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税费负担较重
名目繁多的非税项目使小微企业税费负担较为严重。 除教育附加费之外, 大部分省份还按销售收入向小微企业征收工程修建费、价格调节费、水利建设基金等费用。 此举对于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难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沉重开支负担。同时, 税费负担环节缺乏科学性也是导致小微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 此外, 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工会经费、社会保险费、营业税、增值税、教育附加费等税费负担环节不科学、实施间接税为主的税费结构体系等, 也是导致企业税费严重的主要因素。
2. 缺乏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
目前来说, 我国尚未出台完善的小微企业税费政策, 还未形成稳定的税费政策长效运行机制。 大部分优惠政策的优惠期限比较短, 属于临时性政策, 不利于稳定长效运行机制的形成。 另外, 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力度较小。 目前来说,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等是我国小微企业主要的优惠政策。 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利润较低, 其实际享受的税收优惠比较小。 再者, 我国目前缺乏间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税费政策。虽然我国出台了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优惠措施, 但优惠力度较小且优惠政策均为临时性政策。 尤其是对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缺乏稳定、 长期的优惠税费政策支持。
3. 税费征管存在漏洞
小微企业税费征管模式存在较大漏洞, 多头管理、多头征管方式, 不仅导致征管效率低而且增加了遵从成本。尽管我国税务部门强化了征管协调体制, 但是, 在实际征税过程中, 多头征管模式依然消耗了大量征管成本。 另外, 核定征收过程比较随意, 过头税、逆向调节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增长低迷、 税收增幅下降的环境中, 为了确保财政收入,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会增加征管力度, 使小微企业发展雪上加霜。
二、税费改革具体对策
1. 积极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截止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未出台完善的收费法规。 在这种情况下, 若政府部门乱收费, 只是违规。 在法律法规健全的前提下, 若政府部门乱收费, 可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所以, 新形势下必须加快《收费法》等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促使各项收费民主化、法制化。在立项环节、征收环节、使用与废止等各个环节均应由立法部门决定, 同时, 政府部门收费必须全面纳入预算管理。 只有在法律武器保障下, 才能彻底巩固税费整顿成果。 新形势下, 必须积极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营造“依法治税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通过立法形式, 进一步约束国家行政部门利益, 明确审批程序, 完善相关监督体制, 从根本上治理乱收费问题。
另外, 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政府税费管理权限, 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 站在更多角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同时强化政府阳光办公行为, 积极编制收费目录, 使各项税费应用透明化。 在严格收费审批基础上, 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透明化, 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加强民众监督。对违规征收费用、乱收费等问题, 严格处理, 通过各种措施为小微企业发展建立良好运作空间。
2. 通过体制改革, 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为实现强化税费体制改革, 及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非税项目, 真正降低小微企业运行负担等发展目的, 笔者建议应免除小微企业河道修建费、价格调节费、水利建设基金定费用, 对于不具备公会条件的小微企业, 直接免除工会经费。 并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并由我国财政部门支出保障。
可进一步增加营业税、 增值税起征点, 逐步实施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与增值税起征点相互并轨。 通过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 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一方面能减小税费征管成本。 结合西方等国家税费改革发展经验,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对未达到起征点标准的企业进行免税处理, 对达到起征点的企业按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 相关研究资料统计, 2012 年我国增值税收入中, 小规模纳税人部分仅占2.45%, 这已具备增加增值税起征点的客观数据要求。 在 “营改增”深入推进发展的今天, 可在积极统一“ 小规模纳税人” 具体标准前提下, 进一步把起征点提升为50 万~80 万/年, 促使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与增值税起征点并轨。 与此同时, 应允许小微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或选择免税。
3. 建立健全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
首先, 建立健全稳定、常态化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新形势下, 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税费成果, 并积极总结自身经验, 加强小微企业税费政策的深入探究, 积极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促使优惠政策长期化。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 可将“鼓励创业就业、年应纳税所得额20 万以下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政策、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化措施常态化。
其次, 还应建立健全多系统、全方位的优惠政策, 促使其形成完善的优惠政策体系。 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措施, 制定覆盖创业环节、利润分配环节、生产营销环节、在投资环节等多方面的税费优惠措施。例如, 可在小微企业创业初始阶段, 免除社会保障缴费。对小微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等相关融资交易, 可增加税前扣除、减记收入等优惠政策。
再次, 税务部门应全面提高自身纳税服务综合水平, 积极构建纳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明确任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进一步提高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动意识, 并积极开展网上营业厅, 全面提高办税效率。另外, 还应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规范引导。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比较弱, 必须在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规范引导, 从而积极促进小微企业内部结构调整、 提高其创新能力, 进一步促进“让小微企业更好的享受优惠政策”目标的实现。
4. 优化小微企业税费征管体制
完善小微企业税费征管机制, 全面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通过健全的纳税征管机制, 全面减少小微企业遵从成本, 进而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我国税务部门应加强小微企业纳税体制改革, 积极扶持各种类型的纳税人组织、中介机构, 缩减税费征管流程。国家机关、行政部门应加强配合, 积极探究“便利化”的小微企业征管机制。笔者建议, 可由一个税务机关部门代理征管所有费用,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避免多头管理, 提高征管效率。与此同时, 强化核定征收机制改革, 进一步改变征收过程中的逆向调节问题。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家税务部门必须结合税负下降幅度, 不断调整征收标准。 以防在小微企业运行困难、经济增幅缓慢情况下, 出现增加企业实际税负等问题。另外, 可充分吸收他国优秀经验, 对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 通过单一综合征收率, 在有效降低遵从成本、征管成本基础上, 全面控制小微企业综合税费负担。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重是严重阻碍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改革大背景下, 必须积极探究降低小微企业税负的多种途径, 以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梁莉莎.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分析及发展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05) .
[2]许峰.关于小微工业企业税费负担情况的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5 (01) .
[3]庄谦娣.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吉林大学, 2015 (02) .
[4]朱郭卫.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 2013 (09) .
[5]郭淑娟, 李德明, 包亚玲.安徽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安徽省小微企业调研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 2013 (08) .
【摘要】国有企业改制可以说是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此大背景下,各国有企业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并通过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等手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改制是需要成本的,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改制重组的税费成本,本文拟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对改制重组实务有所借鉴。
【关键词】改制
重组
证券化
无偿划转
企业所得税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逐步规范,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加快,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在改制过程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各地方税务机关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改制重组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改制行为的,有针对并购行为的,还有一些是针对无偿划转行为的等等,下面将从各个税种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实践中,会存在资产在不同法人主体之间进行无偿划转,包括从股东划入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相互划转,以及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分立合并。如果简单的将无偿划转按照捐赠税务处理,将会产生巨额税务成本。
目前可应用的优惠政策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以下简称“109号文”)、《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59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公告”)、《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以下简称“4号公告”)。
(一)依据59号文和4号公告,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适用条件。根据59号文和4号公告,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①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②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③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④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⑤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2)税收优惠。以“企业分立”为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①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②被分立企业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③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
相比一般性税务处理,“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可以减少重组环节的税费支出。
在实务中,国有企业的无偿划转一般可以通过分立的形式进行变通处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随着29号公告和109号文的出台,进一步为改制重组缓解了税费支出的担忧。
(二)依据29号公告,股东划入资产可不纳入收入总额
2014年5月23日,国税总局出台了29号公告,其中第二条第一款提出: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包括股东赠予资产、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接收原非流通股股东和新非流通股股东赠予的资产、股东放弃本企业的股权,下同),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依据109号文,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重组划转可不确认所得
2014年12月2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即上文提到的109号,无疑是给企业改制重组带来了极大的利好。109号文在59号文的基础上:
(1)将“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规定调整为“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50%”。
(2)将“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规定调整为“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50%”。
(3)对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凡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股权或资产划转后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被划转股权或资产原来实质性经营活动,且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未在会计上确认损益的,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①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不确认所得。②划入方企业取得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账面净值确定。③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原账面净值计算折旧扣除。
上述规定,可以使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再采用两张皮,一边按照国资委的无偿划转进行重组,一边采用分立方式进行特殊税务重组;同时109号文也将范围放开至“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为民营企业改革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营业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上述公告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公告的规定执行。
三、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6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经多次转让后,最终的受让方与劳动力接收方为同一单位和个人的,仍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的相关规定,其中货物的多次转让行为均不征收增值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告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纳税人此前已发生并处理的事项,不再做调整;未处理的,按公告规定执行。
四、土地增值税
对于土地增值税,目前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尚未出台明确的规定对纳税人重组行为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是针对有偿转让,但是税收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无偿划转属于免税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字(1995)48号)第二条进一步规定“条例第二条所称的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并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四条进一步对细则中“赠与”所包括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细则所称的赠与是指如下情况:①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直系亲属或承担直接赡养义务人的;②房产所有人、土地作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
从上述3项规定分析,企业重组中的划转行为既不是明确规定的免税行为,也非明确应税行为。从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通知、批复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重组中的土地增值税缴纳问题是可以争取优惠政策的。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上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53号)中,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之间划转、变更土地、房屋等资产权属交易涉及的土地增值税予以免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五条规定不予免征的情形除外)”。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北京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承受非经营性房产有关契税、土地增值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地[2009]187号)中,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八家企业将非经营性房产无偿划转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不属于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如何征税问题的批复》(云地税一字[2001]1号),指出“企业是由人(企业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和物(企业货币资金、机器设备、原材料、建筑物及其占有的土地)组成的统一体,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并非仅仅是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原材料等物资所有权发生转移,而是整个企业(包括人和物)的产权发生转移。因此,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五、印花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对于公司制改制、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企业债权转股权行为中的资金账簿印花税,只对新增资金部分贴花;各类应税合同的印花税,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六、契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针对企业公司制改造、公司股权(股份)转让、公司合并、公司分立、企业出售、企业破产、债权转股权和资产划转等行为都相应设定了免税优惠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执行期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综上所述,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做为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做好保障工作,在准纪守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改革成本,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争取免税优惠的同时,要做好各项证据材料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申报工作。
参考文献:
【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建议】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降低人才流失率对策研究11-11
降低学习难度的小策略12-13
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途径06-30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09-18
降低行政成本途径措施06-05
如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07-15
论文查重率降低技巧10-06
公司业务人员“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演讲稿06-10
两提高一降低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实施方案07-14
减轻企业负担宣传总结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