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篇1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大连交警支队曾派出调研组多次到各地进行调研,探索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包括调研地机动车拥有量、道路资源量、路网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管理等。但不同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文明程度的不同,其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造成交通拥堵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本文力求找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共性原因与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调查

(一)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道路资源供应缺口日益拉大。1990年以前,我国车与路的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并不十分明显。1990年以后,机动车保有量成倍增加,尤其是2000年后,机动车增量惊人,车辆的增长速度和道路资源供应严重不协调,逐惭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99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551.36万辆,2000年6000万辆,截止2008年底已达到1.699亿辆,年均增幅29.8%。从我国公路总里程来看:1990年是102.83万公里,2000年130万公里,2008年357.37万公里,年均增幅2.47%。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增幅较大,城市道路由于城市结构的局限性,增幅还要偏低。从车与路的发展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来看,道路资源的供应缺口较大。更重要的,由于城市道路资源开发有限,而机动车数量仍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使得供给和需求呈“反比”式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二)城市规划不尽合理,路网结构总体布局失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多数城市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摊大饼”式的结构布局。这种城市结构的特点是,城市的政治、文化、金融集中于城市的某一片区域,形成城市的中心区,城市道路大都以适应某一区域的需要来布建,这决定了我国多数城市道路均属于这种典型的“树状” 路网结构。它以主路为干,派生出多条仅服务于某一点的支路。干路要为支路合流服务,同时又要担负着商贸交易功能,其效果必然是源头广泛,合流集中,支路不足,干路爆满的交通现象。同时,由于干路又是出入城的基本通道,形成出入城的脖颈,如果拥挤堵塞发生在颈口,那么城内交通就不仅仅是拥挤和堵塞,还很可能是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三)出行工具结构发生变化,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1990年以前,城市居民选择出行的方式主要以自行车为主,公交车为辅,私家车和出租车为次的基本交通结构。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私家车增长迅速,交通构成比例发生变化。以2008年中国公安信息网公布的数据为例,全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93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6.14%。其中,私人摩托车8732.28万辆,占私人机动车保有量的67.51%;私人汽车4173.39万辆,占私人机动车保有量的32.49%。换一种说法,就是道路上每10辆机动车中,有8辆是私人车辆。其中,5辆车是摩托车,3辆是私人汽车。这只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摩托车大多集中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城市中私人汽车的比值更高。比如大连市,道路上7成以上机动车是私家车,摩托车不到1成,自行车基本已不作为出行工具。有人作过统计,每4辆小汽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与1辆公共汽车所占面积是一样的,而后者的载客量是汽车的30-40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节省道路资源3/4。可以推算,私家车所占有机动车总量的近8成,超过道路资源50%,而承担的运载能力还不足10%,已成为道路拥堵的主要成因之一。

(四)智能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引导运筹力低。目前,全国多数城市道路智能化程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挥调度系统缺少高技术支撑。指挥调度系统是智能交通的中枢,它起到整合各个子系统功能,实现1加1大于2的作用,它需要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支持平台。其中包括各类交管科技设备、交管信息收集整理系统、通讯传输系统、后台支持软件等科学技术,当前我国多数城市仍在使用低效能的运行平台。二是灯控信号还不完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应能做到,利用交通流量分析系统整理出的最优数据来控制警力配置,引导交通流,解决盲目行车、无序行车的问题,当前多数城市交通信号仍不能实现智能化,很多城市交通还没有车辆调流诱导屏。三是信息发布还没有实现共享。科技化水平高的信息发布平台,不但要在内部实现交通管理警务信息的收集、应用、整理、发布、共享机制,而且还要实现同气象台、广播电台、高速公路管理、市政部门等多部门的联动,达到资源共享。现在信息处理“单打一”的现象仍然严重,造成驾驶人信息不灵,车流集中,甚至交通瘫痪。另外,交通警察装备、驾驶人诱导等因素智能化程度的不足也是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交通违法者约束力不强。在路上,我们随时可以看见,驾驶人抢时抢道占道、违规超车、随意倒车;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闯红灯等,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这和国外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的出行文明程度还相差甚远。从法律、法规的内容看,现行道路交通法规对一些交通违法行为也无明确的“罚则”;对不守法的交通参与者没有指导性的有效措施,又无处罚的震慑力,因而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比如,交警不可能对驾驶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驾车时打电话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时刻进行监督,即使监督到了也难以处罚,致使驾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大量存在。另外,行人违章行走的情况大量存在,但由于处罚的震慑力不够,或教育措施不到位,致使对应的法规形同虚设。从执法环境看,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民警不怕身累,就怕心累,情大于法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正当执法遭受干扰的事件也屡见报端。久之,法律、法规对交通参与者的约束力逐惭变小,也就造成了交通拥堵的病根。

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

在探索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以上因素并不能涵盖所有城市的交通拥堵的主因,比如队伍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交通宣传不到位、路面警力的不足等都是影响交通畅通的因素,它是城市发展管理中诸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在探讨对策时也难免挂一漏万,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是要合理控制汽车的上路量,降低道路资源需求。鉴于城市道路资源发展的局限性,控制汽车尤其是私家车的上路量是降低道路资源需求的有效途径。世界各大城市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启动“停车再乘车”计划。即在城镇外围修建大面积的停车场,鼓励市民将车停放在停车场,然后再乘坐公交车进入城镇,从而有效避免小汽车直接进入市中心,加重城市道路的负担。二是实施拥挤收费。在城区划分收费区域和收费时间对私人汽车、货车进行收费,不仅可以增加市财政收入,而且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三是调整上下班制度。政府可根据交通流或交通拥堵的时间性、方向性和区域性对不同单位实行弹性上下班制、错峰上下班制、轮流公休制等,达成交通流量的均分,降低对道路资源的需求。四是在中心区收取高额停车费。比如,欧洲许多城市中心区都普遍实施了计时收费,且费用高昂,目的是增加以中心区为出行终点的小汽车出行费用,减少该地区的小汽车交通量。

二是要调整城市发展思路,科学布局城市交通网。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做到城市静态功能关系与动态功能关系相互协调,做到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协调一致。要以居民居住区靠近机关、科研单位集中的地区为原则,尽量减少跨区域交通量;从政策和规定上提倡拆除单位、小区外围围墙,开放区域内道路,增加放射性道路和城市道路的通行面积,使支路横纵相连,为主干道分流,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要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完善和落实配建停车场法规,积极、合理地推行路边停车计费制度,商场、饭店、写字楼、住宅区及其他公共设施在规划中均应建立保障交通流量的停车场设施,使城市交通网达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配置动力结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运输效率高、成本低、建设用地少,环境破坏性小特点,是调节动力结构的重要筹码。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仍然较低,一般不足20%,发达国家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比例约40%。而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特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要超过30%。要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一要多元化发展公共交通,要构成集地铁、有轨电车、城市快轨、公共汽车等于一体的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让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二要采取公交车道的保护措施。比如,法国首都巴黎则采取保护公交车道、违者重罚没商量的措施,立杆见影。三要政府提供政策、资金保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让公共交通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和支柱。

四是要着力提高交通科技含量,增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管理智能化是未来交通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也是解决当前道路资源条件下交通拥堵的重要砝码。我们除了在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上提高科技含外,还要着眼于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人人主动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比如,国内有些城市已经研发出一种带有上传功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到每辆机动车上,将城市几十万个实时在线的道路信息来源,经智能化管理中心计算后,通过广播频道发出,让所有装有该系统的运行车辆,无偿地接收道路实时信息和智能化指挥,从而达到合理均衡分配整个城市车辆的流量,合理地配置城市道路资源,对城市交通起到主动式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篇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我们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且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简单来说, 我们可以从交通协调、交通结构、交通管理以及合理布局规划等方面入手, 使得交通的运行更加合理, 从本质上杜绝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 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的方便、快捷, 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2.1 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机动车的发展十分迅速, 道路上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城市的土地利用密度非常大, 所以可以为道路提供的空间比较有限。尤其是近几年对城市道路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以及规划建设的不合理, 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样一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的情况下, 则可能会导致一些交通的枢纽发生不通畅的情况, 周转能力不足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 由于城市的道路空间无法及时的满足进而导致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2.2 城市路网密度低、结构不合理。

路网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网密度为4.85公里/平方公里,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6.21公里/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而且远低于7.1公里/平方公里的国际标准上限。由于道路上的空间非常有限, 则可能使得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的混合程度提高, 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安全隐患, 而且严重的限制了交通的运行效率, 尤其是在主干路上, 交通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的交通网络负荷过大, 对于交通的安全稳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3 城市交通规划不科学, 交通管理不完善。

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片面、集中化的交通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公共资源不均匀分布, 使交通流向中心城区集中, 加剧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 城市的道路负荷非常的不均匀, 有的地方负荷大, 有的地方负荷小, 道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不高。所以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 最重要的加强对交通规划的重视, 城市的发展也要科学合理, 不可过度开发, 要统筹兼顾城市发展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

2.4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当前,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是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城市公交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据有关资料统计, 当前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平均约为20%, 中小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不到10%, 与欧洲、日本等地大城市40%-70%的出行比例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 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有着很多的不科学不合理问题, 对于枢纽站的建设明显不足, 交通信息以及保障系统的建设也比较乏力, 这样一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比如对于公共交通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且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问题, 公交系统完善程度不高, 这会使得公交对交通的缓解能力大幅度的降低。

3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解决对策

3.1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协调。

控制城市郊区化发展速度, 维持紧凑的城市土地扩展方式。大力倡导发展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促进城市公共资源的平均分配, 发展卫星城镇, 减少交通需求对城市中心区的依赖和压力, 促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均匀分布。城市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 必须将交通问题考虑在内。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应当注意与交通规划的配合, 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合理, 这样一来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将得到缓解, 城市也会发展的更好。

3.2 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

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 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私人交通为辅, 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城市交通发展中, 政府应明确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 给予公交发展的优先地位。公共交通对于城市道路的拥堵具有非常大的缓解效果,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倡导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 一方面降低了拥堵程度, 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城市的空气环境。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 使得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并且要加大对轨道交通的投入力度, 使得空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交通更加安全方便。

公交优先首先体现为公交在道路通行上的优先。一是在城市交通主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道, 解决规划与管理脱节的问题;二是在信号灯灯控管制系统中设立公交优先通行信号;三是在交通要塞解除对公共交通流量的限制;要想使得交通拥堵问题在根本上解决, 需要加大对快速轨道交通以及大容量轨道交通的投入力度。使得城市的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为主, 以普通公交为辅, 科学合理综合利用交通网络, 一方面节约了出现的实际, 另一方面大幅度的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 这样一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很大程度上减少拥堵现象发生的可能。

3.3 实行客货分行管理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车辆数急剧增加的局面, 传统的各种车辆混行的交通模式的问题和不足越来越凸现。客货分行是当前高速公路运输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于客车和货车要进行分别管理, 应当设置这两种车辆的专业车道, 这样一来提高了运行效率的同时, 也更加方便管理。客货分析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同时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 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

3.4 发展智能交通管理模式。

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研究, 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方法和交通控制技术, 可以实现交通流的准确预测、出行者出行信息的实时表达、交通方式及路线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 交通的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智能化的重视和管理, 对城市道路必须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测, 这样一来可以及时合理的对交通进行控制, 并且合理分配交通资源, 以达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降低交通事故以及拥堵现象发生的可能, 使得交通运行持续安全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既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水平, 也需要车辆与行人的全力配合, 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交通协调、交通结构、交通管理以及合理规划布局等方面入手, 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能力, 尽可能的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凡兴.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1 (1)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钥匙 篇3

关键词:交通拥堵 立体城市建设 人造地下层 智能交通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0-01

近年来,交通拥堵已成我国大中城市的城市病。虽推出摇号购车、错时上下班、尾号限行、公交专用车道等治堵措施,但交通拥堵仍是难题。

1 交通拥堵的分析研究

造成拥堵无非是影响交通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硬件有:(1)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加;(2)少立交交叉口,车辆快不起来;(3)绕行线路复杂,通行速度降低。软件有:(1)无站口立体交通。如机场、火车站和公交非“零换乘”,地铁规划滞后。出租车、社会车辆在机场、火车站等周边载客而拥堵; (2)城市中心规划不合理。如做单一中心,从一中心到另一中心进出,造成大量运输;(3)交通管理不完善。如缺少香港、日本发达的公共交通,还缺合理接驳设计(在高峰时间,设女性专用车辆)、限制公车等有效管理政策。总之,解决办法即“立体交通”。

2 立体城市的科学设计

我们把交通规划从“道路”的“线”转到园区的“面”来思考,由“挖地下专用线(地铁)”规划转为“升地面”规划。“升地面”即把原将要新建园区的陆地水平面通过建造整体一层楼面提升,从园区内看,整体式“一层楼”成“一个一层/二层的地下空间”。整个地下空间主要功能:地下交通、停车场、商店等。上面空间功能同园区一样规划,而立体城市道路污水管线等还埋在地下交通干道下面(即真正的地下),其他给水管,电力通信电视等管线放在人造地下层管路中。

2.1 立体城市建设规划的硬件

(1)城市从横主干道交叉立交。由于立体城市建设规划时就要综合考虑,尤其是主干线立交,因是二/三层建设,方便立交建设。快速干道设置立体空间。在南北与东西都设置快速干道,必须整体立交。

(2)人车分离。行人穿马路,走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个别地方设置手动按红绿灯人行斑马线。二层规划设置地下通道,加快行车速度。

(3)地铁专用线投资更低。因提升地面构成地下层空间,地铁投资降低。

(4)公交专用线设置更合理。市民出办公楼就上公交车,下地铁就逛商场。立体交通是让公交、地铁实现零换乘。路面占有率至少提高一倍。

优势:(1)向上升得到空间投资少;(2)提升地平面,减少在涝灾的损失;(3)解决主干线立交和公交专用线,提升行车速度及准时性,减少道路车流量;(4)提高交通车速与减少私家车,就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5)增加地下空间作停车场,彻底解决停车難;(6)中央空调系统可利用地下通风系统,减少夏季空调能耗;(7)把城市建筑垃圾回填到需要填高的地方,解决垃圾填埋土地占有率;(8)对城市系统性规划要求提高,规避道路建设常开膛破肚的问题。

2.2 立体城市交通的软件建设

软件方面即先加强乘驾车员交通法规培训。然后在城市主干道全用立交桥,其他交叉口采用智能化红绿灯。它能根据交叉口车流量及等待车辆的多少进行分段分配红绿灯的长短。再是安装智能化道路人口流量指示系统,根据流量,向驾驶员显示何方向走何路畅通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台对该路况广播。

3 立体城市建设的科学建议与价值

立体城市的利益:(1)运量大、高速度,极大缓解交通拥挤;(2)提高道路安全性,有助于减少交通压力;(3)低能量消耗和低环境污染;(4)占地少,缓解用地紧张;(5)带动交通沿线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城区居民将沿立体线向城郊扩散;(6)可引导城市形态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聚集效益。

立体城市是发达城市的必然选择,只有构筑以立体城市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9-304,462-467.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篇4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一、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就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本人通过实地查看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到重庆市主城区拥堵主要集中在五大商圈周围,上清寺转盘、两路口、黄花园大桥、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等地是市内交通最拥堵的路段。主城区交通拥堵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地区,内环以内主要干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时间主要出现在7:45—9:00、17:30—18:45,拥堵路段及交叉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解放碑、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商圈周边,而且有逐渐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除渝中区外),其中晚高峰时段的拥堵程度较早高峰时段更甚;同时,高峰期的拥堵时间也在延长,对于经常出行的人平均一周因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上。可以说,目前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今后道路交通堵塞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二、情况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老百姓基本上都对重庆市的公共交通状况不满意。超过60%的调查对象选择公交车出行,但全部认为公共交通设施还有待完善,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交通管理和制度存在较大问题,有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共交通营运效率不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全市公共交通状况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更谈不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有何作用。目前重庆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交通配套设施不足,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交通信号控制匮乏,未安装灯控信号或灯控信号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的路口,常常出现车辆争道抢行、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缺乏大容量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港严重不足,公交线路过密,公交车辆行驶缓慢,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容易引发交通拥堵。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严重不足,人行过街与车流交通矛盾很大,人车混行、人车抢道等现象屡禁不止,大

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目前公交车辆普遍存在车况较差,营运速度低,准点率不高,高峰时期拥挤严重,公交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公交的安全性、实效性、舒适性得不到体现,因此人们转而采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私人交通。

三是机动车迅猛增加与主干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不足的差距日趋扩大。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车辆保有量超过253.7万辆,其中,汽车逾111万辆,私家车逾71万辆;重庆市机动车2010年增长速度位居全国首位。同时人们的出行率也不断提高,车流、人流、物流显著增加,形成强劲的交通需求,而我市还未具备完全满足这些交谈需求的能力和条件。

三、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议

针对重庆市交通拥堵情况,结合全市公共交通现状,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和服务质量是今后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结构,改建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调整改造目前的道路结构,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道路条件拓展道路通行容量以缓解道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对车流进行分流缩短通行时间;加大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及维护,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靠。

二是强力优化交通秩序,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在通行时间上划定高峰时段,限制外埠车辆、货运车辆进入重点拥堵路段;严查严管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强超抢会、随意停车、调头等违法行为,确保通行秩序的规范、通畅。增加专业交通管理人员,在主干道、十字路口等交通节点由交巡警指导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5

民建桂林市委 秦胜忠

一、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市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城市中心区。(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2)、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市区道路交通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1)、一些城市市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管理力量不足,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在交通管理上还是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2)、部分路段红绿灯过多,导致车辆通行缓慢。不少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3)、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很多时候事故双方为了保护现场,往往牺牲了整个道路交通。(4)、一些交通道路两旁的施工单位非法占用了人行道、自行车道,挤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5、公交发展相对迟缓,市民出行系统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市民出行距离的加大,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逐步下降,若公交车不能迅速发展起来,就必然会导致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很多城市公交发展却相对迟缓。拥有公交营运车辆不多,运营线路不够,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较低,居民出行中的公交分担率过小。

三、解决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城市交通承载量。(1)、加快城市市区环城公路建设,将越来越多的车流分流到环线,减轻市中心路段的拥堵状况。(2)、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一些道路中的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3)、在一些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禁止随意左转、掉头。一些交叉、转弯路口比较多的路段设立单行线,以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畅通。(4)、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减少行人穿行道路中间绿化带、人行横道时给道路机动车带来的行驶压力。(5)、加快停车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尽量减少机动车占道停放。

2、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1)、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2)、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3)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4)、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5)、城市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市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3、鼓励市民搭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行驶在路的车辆。对于人口比较密集、道路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很多城市市区而言,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结构是解决城市交通易堵的根本途径。适当降低城市公交车乘车费用,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给予更加适当的优惠,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合理配置公交车的线路和站点,加强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的公交车线路,提高公交车在城市市民当中的出行分担率。

《城市交通拥堵》阅读题参考答案 篇6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机动车增长量持续走高,但道路建设永远滞后,城市交通拥堵就成了无以回避的难题。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一方面是公交车站等车的市民望眼欲穿的眼神,一方面是车辆拥堵在路上难以挪动。因此,解决行路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期解决难题,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收取城市交通拥堵费成为近期解决交通问题的热点议题,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这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交通管理的做法最初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近600公顷控制区域内的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英国伦敦从2月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

然而专家们认为,治堵有多种方式,收取拥堵费只是治堵政策之一,造成拥堵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很多城市拥堵,因为大量私家车出行,违章停车和行车不守交通法规,所以,我们的用车观念要变,宣传引导用车、出行观念最重要。

24. 概括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5分)

25. 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城市交通拥堵费的概念及其作用(4分)

26. 除收取交通拥堵费外,还有哪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6分)

参考答案:

24.①机动车增长量持续走高;②道路建设滞后;③大量私家车出行;④违章停车和行车不守交通法规。(每点1分,答全四点5分)

25.城市交通拥堵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控制区域内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2分),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2分)。

26.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轻轨电车、地铁),提倡短途步行,推广自行车出行,增加自行车道或将机动车道改为自行车道,提倡拼车出行或拼车打的等。(每点1分,写满六点6分)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篇7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 这些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多生活的便利。但是, 由于城市之中人口过于集中, 就导致城市之中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再加之在城市设计规划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后续的城市人口快速膨胀问题, 就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正在逐渐变成干扰人民群众正常交通出行的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一、产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几点原因

(一) 城市在规划过程之中并没有合理的规划好城市交通道路的布局和规模

尽管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引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太多, 超出了城市交通能够承受的范围。但是, 从城市交通道路的设计方面来说, 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合理因素。因此, 城市在规划过程之中并没有合理的规划好城市交通道路的布局和规模也是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具体的来说, 城市交通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之中, 并没有为车流量很大的交通主干路设置足够的分支路段, 这就导致难以进行交通分流的处理手段, 同时, 城市交通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之中, 并没有设置足够的天桥、人行通道等, 为行人穿过马路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 城市交通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层级分明的进行设计, 导致交通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很容易出现紊乱问题。

(二) 城市并没有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公交运行系统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公交系统可以满足大部分城市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问题, 还可以有效的发挥节能环保的功效。但是, 除去我国的几个特大城市之外, 我国的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覆盖率相对较低, 并没有有效的发挥出城市公交系统应该发挥出的功效。

(三)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完善

在进行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之中, 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管理体系, 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重叠, 经常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严重干扰了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四) 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人口超出了交通运输的实际承载能力

城市化进程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势必还会有更多的人口进入我国的各个城市, 但是, 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部门并没有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做出及时的反应, 很容易出现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人口超出了交通运输的实际承载能力的问题, 最终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

(五) 城市车辆数目增长过快

随着城市人口数目的逐步增多, 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所拥有的机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数目激增的机动车数量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增加似乎也难以满足城市机动车辆的飞速增长的速度。与此同时, 我国的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也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手段, 控制好城市机动车辆的数目。

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几点措施手段

(一) 合理进行对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布局

为了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布局, 尽可能的防止因为道路交通运输道路规划不合理而引发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 由于很多城市发展初期的交通规划不合理, 所以后续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显得很重要。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随时评估区域城市道路修缮的可行性, 并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尽可能的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

(二) 大力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上文已经介绍到,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 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有效减少私家车辆的数目,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具体而言, 首先, 要为城市公共交通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争取做到惠及全市各个区域的人民群众;其次, 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事业, 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然后, 在公交车内部安装导航系统, 提高运行效率, 尽可能的降低公共交通的运行时间;最后, 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服务人员要尽可能提升服务的态度, 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如沐春风的感觉, 与此同时, 还要大力开通地铁、城际轻轨, 大力缓解城市交通的运输压力。

(三) 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还需要从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做起:首先, 要求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调拨专项资金进行道路优化设计, 为道路设置护栏, 设置行车指挥标志, 疏导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次, 借鉴国外特大城市疏导交通拥堵问题的经验, 采取合理的疏导手段;最后, 应该对所有的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 以便于这些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的发挥出监督管理的作用。

(四) 采取车辆限行的手段

为了解决城市车辆过多的问题, 可以采取车辆限行的手段。例如, 在北京, 就采取了根据汽车尾号的单双数进行规定日期限行的管理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除此之外, 进行的限行手段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增加汽油税率、提升行车成本、节假日对外来车辆限行、摇号购车等, 多管齐下有效的控制城市车辆数目。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势必还将要不断扩大, 这就给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了有效的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 就需要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认真分析出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 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寻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 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 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 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2]严洪.快速公交系统 (BRT) 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J].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3.

[3]郭继孚, 刘莹, 余柳.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 2014.

[4]樊晓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4.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篇8

诚然,交通拥堵从根本上说,有城市发展太快,城市和道路规划滞后,小客车加速进入家庭,国人过分使用汽车等原因,然而,除此之外,很多城市交通管理的技术缺位也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目前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正蓬勃开展,本文试图从专利技术的角度分析并提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专利是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是受国家认可并在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专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已经向公众公开的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上90%以上科技信息的内容,在各个技术领域均有大量的专利技术被创造和公开,当然也包括本文所述的道路交通领域。本文从参与交通的三大主体——行人、车辆和道路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几个专利案例进行分析,并供读者思考。

一、基本交通参与者:行人

行人作为交通最基本的参与元素,很少会直接拥堵在道路上。行人导致交通拥堵常见的情形是过街时与行驶中的车辆相冲突。我国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行人闯红灯、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抢行等情况也较普遍。在一些大型商贸区、建材批发市场等地,经常出现人车混行、相互干扰的情况,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交通拥堵[1] 。以北京市中关村一号桥为例,该桥所在路口周边汇集若干购物中心,海龙、鼎好、科贸、太平洋等大型电子市场均为吸引人流车流汇聚的出行节点。行人闯红灯,与车辆抢行等是影响该路口通行效率的重要原因。据笔者2010年对该路口早晚高峰调查,行人对车辆干扰的情况下,车辆通过该路口的时间长达5-10分钟,中关村一号桥地区成为北京市北部拥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我们知道,将行人与车辆分离较为有效、成本较低的方法是为行人修建过街天桥。2008年7月,该路口建成了一条连通中关村大街东西向的过街天桥,但投入使用后对交通拥堵的缓解十分有限。东西向过街的人群被疏导到天桥上,而南北向过街的人群对交通造成的压力仍然很大。仔细思索其中原因,该路口的特点是路口四周人流量都很大,在没有设置天桥的路口,不用说行人违反信号灯指示通过马路,即使行人按照信号灯的指示通过马路,右转的车辆与直行的行人间的冲突也很严重。也就是说,这样普通的过街天桥无法满足需要,那么什么样的天桥能够满足这种类型路口的交通需求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专利文献中寻找答案。由于每一项专利技术都以专利文件为载体,因此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需要的向中国申请的专利文件。进入www.sipo.gov.cn这个网站,点击进入右侧的“高级搜索”栏目,在下级页面发明名称搜索栏中键入“天桥”,在摘要搜索栏中键入“路口”,可以看到有8篇公开的专利文件与此类技术相关,其中专利号为“200620120534.9”,发明名称为“四连通过街天桥”的一份专利文件提供了供行人在路口向各个方向行走的四连通式的过街天桥[2](见图1),其发明的构思正是在城市人流量大的路口设置“口”字型过街天桥,连通路口的各个方向,实现各个方向都做到人车分流的效果。

据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1号桥过街天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北京市目前最大的口字型人行天桥。该桥的启用,可以有效缓解中关村地区人车混行的局面,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见图2)。”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的中关村一号桥过街天桥与上述的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方案构思高度一致,而这篇专利的公开日期是2007年10月,如果这项专利技术能够被决策者早一点发现和实施,相信中关村地区的交通拥堵能够早一点得到缓解。

二、核心交通参与者:车辆

城市交通拥堵主要指车辆的拥堵,交通拥堵的程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表述。从宏观角度,车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平均速度可以反映整个出行路线的拥堵程度,在大城市中通常以平均行驶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为道路拥堵的标志。从微观角度,车辆通过某路段平均速度,等待红灯的时间,通过一个路口等待红灯的次数等都可反映该街道和路口的拥堵程度。当我们面对整个城市出行的车辆远远超过道路承载能力时,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拥堵情况只有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减少车辆出行等手段给予根本的解决。但在非高峰时段,通常有些路段非常拥堵,而与之平行的路段却很通畅,虽然有的城市在街道电子指示牌上会列出前方某些路段的拥堵情况,但对出行的车辆个体的指导却不够具体,信息也不够完整。对每个独立的出行个体而言,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提前通知出行者即将经过的每一条道路的拥堵状况并在出行的路途中实时更新并给出路径选择的建议,那么势必能够引导出行的个体绕开较为拥堵的路段,进而改善整体的交通拥堵情况。

那么这样的技术是否存在呢?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入口,在发明名称一栏中输入“车辆”,在发明摘要一栏中输入“拥堵”,共检索到33篇文献,在检索结果中有申请号为“200810202793.x”,发明名称为“车辆动态路径导航系统”的专利文件[3]。这篇专利文件公开的车辆动态路径导航系统综合了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交通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和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根据其说明书所述,该系统首先采集车流量、车辆速度、占有率等交通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光纤或无线通讯传送回中心计算机系统,经过计算得到当前路径的拥堵情况,GPS模块将车辆位置和行驶信息发送到中心计算机系统,并从中心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临近道路状态信息和路径优化信息,在车载GPS设备显示出来。这套系统采用了改进的Dijkstra算法并考虑了基于行程时间的道路权重对行车路径进行优化,加快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和诱导信息,有效地提高路网的交通运行效率,避免车辆数超过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从而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除此之外,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纽约时报2010年评选出的当年50大发明中有一项来自中国的专利技术——带有上下车装置和快速逃生装置的高架宽体电车(专利号201020003648.1)(见图3),这项专利技术利用城市中小轿车上方的空间,采用宽体电力驱动的高架电车,车厢宽度为两条机动车行车道,车厢位置在地面2米至4米之间,其下部2米以下的空间可以正常行驶小客车,这项专利将城市道路的空间更充分地利用起来,相比于现有的公共交通工具,这种宽体高架电车载客量大,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相对于地铁而言无需挖掘隧道,造价更低[4]。这项专利技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值得有关部门调查研究。

三、城市交通的载体:道路

城市道路是承载城市交通的基础,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边界向外不断扩展,与之相匹配的城市道路也随之不断延伸,但是中国城市道路的修建速度和路网密度显然还不能与汽车数量的增长相匹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1月11日发布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统计,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汹涌而至的汽车浪潮席卷全国,现有的路网已不堪重负,中国还没有做好从一个自行车王国迅速进入奔驰在四个轮子上国度的准备,由此引起的堵车问题在全国各地逐渐显现。

nlc202309030055

车辆的增长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城市核心区过分集中,吸引大量的市郊人口进城是另一个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这从大城市早晚的“潮汐式”交通就可看出,早晨进城方向的道路拥挤不堪,出城方向的道路上的车辆则寥寥无几,傍晚下班时间恰好相反,出城方向的道路开始拥堵,进城方向的道路上的车辆相对少很多。

针对这样的现状,是否有相应的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或者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呢?我们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高级检索界面,在发明摘要栏中使用拥堵和流量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51篇公开的发明专利文件中找到一篇申请号为“200910010683.8”,发明名称为“智能可变式道路交通标线”的专利文件[5],该专利文件正是针对城市潮汐式交通的现象,针对具有多车道的道路,在每条车道两边平行设置两排具有两种颜色的车道灯,在非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时段,进城和出城方向的车道数n一样。在早高峰时,通过车道灯的变换,将与进城方向相邻的出城方向的车道灯颜色变换为进城方向的车道灯颜色,表示进城方向车道占用出城方向的车道,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变为n+1,出城方向的车道数变为n-1。在晚高峰时,则将与出城方向相邻的进城方向的车道灯颜色变换为出城方向的车道灯颜色,表示出城方向车道占用进城方向的车道,出城方向的车道数变为n+1,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变为n-1。以上变换还可以使用悬于车道上方的车道开启和关闭指示灯进行配合使用。

此外,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通行效率低下的缺点,很多设计、施工单位都提出了一些很有创造力的想法,这些想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反映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各位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进行检索。

我们的思路可以不局限于国内,将眼光投向世界范围,全世界发明人的智慧汇聚在更多的、浩如烟海的专利文献中,供我们学习、参考和使用。使用英语为检索语言的比较权威和全面的国际专利检索和审查机构主要有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它们都有国际互联网的检索入口。以欧洲专利局为例,在使用车道(lane)、交通(traffic)等关键词检索到的专利文献中可以发现,上文所述的改变车道灯颜色变更车道数量的技术早在2000年公开的公开号为“JP特开2000-8335A”,发明名称为“道路交通车道线切换诱导系统”这篇日本专利文件[6]中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们在如何管理道路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广大交通参与者出行等方面的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专利文献作为一种科技信息,记录了长期以来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脚步,它不仅是一种技术的汇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可让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种思路。面对诸如城市交通拥堵此类难题,寻找可用之专利技术,善用能用之专利文献,广汇世界科技为我所用,这又何尝不是一座值得我们用心去发掘的宝库呢。

参考文献

[1]邵杰,何斌.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1).

[2]孙红志.四连通过街天[P].中国,200964557,2006-10-24.

[3]上海经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车辆动态路径导航系统[P].中国,101739839,2010-6-16.

[4]中联运(北京)立体快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有上下车装置和快速逃生装置的高架宽体电车[P].中国,201736832,2011-2-9.

[5]吴铁锋.智能可变式道路交通标线[P].中国,101538834,2009-9-23.

[6]三菱重工株式会社.道路の切替えシステム[P].日本,特开2000-8335A,2000-1-11.

(责任编辑:骆小平)

对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 篇9

设施不全的客观因素外,导致两城区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一、忽视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市民的遵章守法意识淡薄。表现在:车辆不按交通标志行驶,故意躲避红灯,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人不走人行道,斑马线,甚至为了走捷径,横穿公路,翻越隔离栏杆。非机动车,人力车驾驶员无交通标志指向意识,不按交通标志行驶,随意逆道而行。这不仅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时常发生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在造成交通堵塞的同时还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

二、在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中,缺乏对交通道路及配套设施的科学规划。表现在:我市在城市建设中没作长远的科学规划。特别是在撤地设市后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整容中,由于缺乏前瞻性规划,致使改造不彻底。不重视交通道路的配套设施设计,导致交通配套设施不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老城纪念馆周边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问题成了管理者最大的难题。

三、交通配套设施不合理,现有的交通设施建成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中华路全程4座人行天桥的使用率较低,大部分行人无意上人行天桥或走斑马线,而是冒着被车撞的危险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栏杆,致使中华路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又例如大连路医学院路段修建多年的人行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几乎没有用过,使该路段形成人车争道而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

四、对公交车、出租车的管理不科学,是造成市区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公交车的停靠不适应狭窄道路行驶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问题是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公交线路及站台设计不合理,特别是驾驶员为了多赚钱,而出现公交车之间,出租车与公交车之间,出租车之间相互争抢客源,造成乱停乱摆,无序停车上客等现象,造成经常发生车辆相撞事故。严重影响交通道路的拥堵。

5、缺乏对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特别是特殊牌照车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致使这几类车无视法律的规定。假借执行任务之名耍特权,不按交通标志行驶等现象严重。这不仅扰乱交通秩序,有损行政部门的形象,同时还引发市民的不满,无事常鸣警报器还增加城市噪声污染。

从2008年10月开始,市政府针对我市两城区交通拥堵严重,对两城区交通秩序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活动。通过近半年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上述问题依然是引发两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此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电视台要利用黄金时间多做些交通知识的公益性广告或交通事故案例的宣传。使广大市民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从而自觉维护交通秩序。要倡导全社会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秩序,并对交通秩序的安全进行监督。

二、要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不是简单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是与整个城市的环境、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交通发展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为此,我市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同时要把合理规划与充分利用结合起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严格执行规划,不要因领导替换而出现随意性的现象。

三、政府要尽快出台城市交通工具配置规定。针对我市目前停车场所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列不足的情况,强行要求对新建的住宅屋、办公屋、商业屋等都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场。以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建立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政府应当加强宏观引导。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推动停车场建设的产业进程,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来提高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于停车场建设。停车场搞上去了,不但解决了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方面的一个大难题,而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增加就业也很有好处。

五、严格执法,科学管理。近几年,城市交通堵塞似乎成为一种城市病。是汽车业发展太快吗?关键还是管理。凡到过香港的人都会发现,香港的大多道路都比较狭窄,交通设施也不比内地先进。但他们精心设计、科学管理。人行、车行、单行、上桥、绕行,井然有序,各行其道。所以,人一直都在行,车一直都在动,从来不会给人一种凝固的感觉。从香港的交通管理经验来看,我市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不在路,关键在于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工作上来,精心设计交通工具的配置,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针对我市的实际,政府应关注公交企业的发展。理顺公交管理和运行机制,实行公交优先措施。

因为,公交车有运输量大、运行线路规律,交通设施应用率高的优点,并且公交优先代表城市多数人的利益。为此,政府应对公交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取消公交运输的无序竞争方式。在设置合理可操作性的公交线路的同时,确保公交正常运行。

五、严格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取消特殊车牌号的发放。虽然上述车种占我市两城区的车辆总

数的比列较少,但由于各种原因,客观上执法人员确实存在对此类车辆无法管理,主观上这类车的驾驶员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致使造成不良的影响,市民极度不满。为此,加强对特种车辆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的管理,取消特殊车牌的发放,将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管理走向正规的轨道。同时也减少乱鸣警报的污染,还市民一个安静。

总之,公共交通管理是最常见的行政规制领域,政府如何处理交通拥堵,包含意义深刻的法律与经济问题。有关部门在讨论解决交通拥堵的不同解决方案时,不能只注意到方案实施后解决拥堵的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其法律与经济后果。如何将成本与效率的分析引入缓解交通的方案选择中。那么我们就会不难发现,不同的方案涉及不同的公民权利范畴,不同的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交通,还将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篇10

一、靖远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据靖远县车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靖远县包括私车、公车(含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民用汽车保有量较以往有较大涨幅。

二、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大幅增加的购车量与缓慢发展的交通事业形成矛盾。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群众购车数量在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也随之加大,高速增加的车辆与缓慢发展的城乡交通严重不匹配,使交通压力在不断的增大。市民狂热跟风购车对县区的道路交通和城乡规划提出了严峻挑战,平均每年新增汽车近千辆,远远超过了道路拓宽的速度。

(二)城乡道路规划不合理。呈“Y“字形的靖远城区在黄河与南川祖历河交汇的盆地中形成了靖远老城区,集中了靖远大部分居民,属于靖远经济社会最先发展区域。该区域地形狭长,道路仅为双向两车道,但却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流与车流,城乡建设严重饱和,城乡服务设施迫于交通和人流压力,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靖远城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接近8万人,人口较密。每天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为交通压力较大的时刻,特别是在钟鼓楼和意大利风情街路口附近,车流量甚至可达到每分钟数百余辆。靖远街道普遍较窄,除新建北城人民大道外,城区大部分街道为两车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特殊的城乡地理条件与汽车拥有量爆发性增长的矛盾,形成了城乡交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每年正月期间,游人云集,中心街道又缺少大型停车场,出行十分困难,致使中心路段交通拥挤,难于疏通,成为交通的瓶颈。

(三)城乡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滞后,每天

有近千辆车只能停留在街道上、大街小巷和人行道上,对交通顺畅和安全影响极大。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由,城乡中心地段道路狭窄,运输能力有限,在中心的商业区没有建成面积较大的停车场,而仅有的位于鹿鸣园西侧的停车场也不能去有效缓解停车难题。靖远城区没有地铁、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通行现状提示系统等设施,不能满足真正的需要,城区没有建成交通环线来疏导城区交通压力。

三、缓解我县交通拥堵的途径

(一)以“疏”为主。靖远城区受地理位置和规划所限,拓展公路空间很小,面对与日俱增的汽车保有量,对县区车辆应以“疏”为主,进行有效分流。加宽西关华尖子至上大路加油站之间道路,建成包含人行道的双向四车道路。

(二)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靖远县近年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新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城乡发展战略,旨在拉大城乡空间,扩展城乡骨架,强化城乡服务职能。从运行情况来看,写在纸上的多,实际实施的少。当前要着手规划实施行政中心北迁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多头商业中心,必将自动迁移一大部分人口,分散人流车流,缓解老城区压力。规划建设多头综合性停车场,在商业中心建立大型停车场。在新建的人民广场、住宅区、商业区、行政中心等区域,从规划上入手,不建停车场不得审批项目。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纵观世界各国的公交发展策

略,很多国家都十分推崇“公交优先”政策。国外先进的公交系统建设和应用得益于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也应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在客运结构中的比例,对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如公交车站(场)、公交车辆、公交信息系统等进行人性化、科学化设置,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把公交站设置在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地方,在城乡主要区域开辟更多的公交专用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更新公交车辆,对市民乘公交车刷卡实行优惠制度。

调查人:杜东泽

浅析交通拥堵问题 篇11

关键词:交通拥堵;智能交通系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道路改建、新建项目不断,始终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交通质量。城市交通问题,作为城市这个综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各方面有着诸多的联系。

一、 交通拥堵的定义

每个人由于出行时的心态不同,对交通状况是否拥堵的定义也不相同,假如出行之人很急切地要赶往自己的目的地,这时候路况全部绿灯,行驶在路上的车辆稀少,这样才不算交通拥堵;相反,假如每个路口都是红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出行者心里肯定觉得交通拥堵。学者王晓芳从经济学角度对交通拥堵下的定义,她认为出现交通拥堵这种情况是因为公民个体在选择使用公路这个无需支付其他使用成本的公共物品时,没有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而是基于自身利益,选择最便捷的出行方式——私家车,于是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拥堵①。

二、 交通拥堵的特征

交通拥堵含有拥挤和堵塞两重意思。所谓交通拥挤指车辆在道路上不能发挥其自由行驶时的状态,即停停走走,一般来说交通密度小于25辆/车道·公里的交通流,其相应速度大概在64公里/小时左右是可接受的,超过这一限度则意味着会出现停停走走的现象。交通堵塞是指车辆停车排队的状况。有关交通堵塞状况的评价,公安部于1995年8月17日发布了一个行业标准GAll5——1995《道路交通阻塞度及评价方法》,该方法中规定了城市道路的的阻塞度指标,具体如下:信号灯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为阻塞,5次未通过为严重阻塞。 非信号交叉口:在无信号交叉口外车辆行驶通道上出现行驶受阻而且车辆排队长度超过250米的称为为阻塞,一旦车辆排队长度超过了400米,则为严重阻塞②。

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主要出现在交叉口,是由于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足引起的。平交路口的通行能力取决于:交叉口进口车道数;车道的功能划分;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交叉口的管理水平,由此也可用来衡量一个城市道路的交通质量和管理水平。城市道路拥堵有空间和时间的特征:在时间上交通流有潮汐的特征,高峰时一些道路拥堵严重,低谷时拥堵会有所缓解,不可能所有时段都出现堵塞,而是具有周期性的;在空间上一个城市不可能所有路口都出现堵塞,其堵塞往往面向市中心而发生在市中心地区。

三、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公共交通运力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 运力不足、 服务水平低。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租车行业,一方面运营模式过于单一,另一方面在经营管理方面缺失有效的机制,由于没有竞争压力,出租车行业一车独大,经常出现漫天要价情况,尤其是在火车站、机场附近。每当上下班高峰期,在你最需要用车的时候,又常常打不到车,就是因为没有合理布局车辆分布区域。

(二)城市化建设

城市化建设导致人们的工作地点大都集中在城市中心,上班时,车流和人流从四面八方向金融企业区、商贸区、CBD 中心区或者较繁华的商业聚集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中心城区工作,但居住在城市周边,所以下班时,车流和人流又从 CBD 或者商业集中区向城市外围汇集。这一特点导致交通量高峰出现的时间和路线非常集中。

(三)大宗运力不足

高速公路上或者城市边缘的枢纽地带, 是大型运输车辆集中运营的地段,也是交通大拥堵的多发地段。 其深层次原因是大宗资源的运输缺乏专线运力所致。如果用火车或是滚装船替代商品运输车来运送大宗物资, 那么给高速公路减轻的交通压力是相当可观的③。从这个角度延伸来看,我国目前各个交通并行部门都使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衡量交通问题,没有形成一种协作联合的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念。

(四)交通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们的交通法制化建设还只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法制管理灵活性过高、刚性不够。 交通管理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低, 道路信息诱导系统等设施不科学、 不到位。许多中小城市,道路车道无分区,或者分区不合理,路口信号灯配时不科学,交通标志不明显,警力配备总量不足,甚至处于无警力控制状态。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违章频繁。

四、交通拥堵的解决对策

(一)对一些行为进行政策限制

所谓对一些行为进行限制是指,通过限制购买车辆数量以及使用私家车辆来降低车辆在路上行驶的数量,以此来减少交通拥堵出现的情况。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要政府制定政策,适量减少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再大力鼓励发展汽车行业;从微观的层面来说就是要制定政策,来增加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客观上促使公众减少使用私家车的频率,提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频率。具体政策措施比如:节假日单双号限行、工作日高峰期限号、停车场分路段收费、提高购买私家车的购置税等。这些措施应当根据不同城市交通情况进行运行,引导为主,不能强制限制。

(二)借助网络化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可以借助智能交通系统,所谓智能交通系统(简称 ITS)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设备等将获得的实时路况信息,汇总到一起,通过运用公交电视、汽车交通广播、微信、微博这些平台第一时间将获得的路况情况播报给行驶在公路上的公众,成为准确、高效的一种系统。比如通过收听交通广播,及时的获得路况信息,提前避免进入拥堵路段。同时可以使用GPS导航系统,能够从最短路线、最短时间、躲避拥堵这三种路线规划进行选择,提高出行便捷度。完备的信号灯控制系统也是控制交通流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明确交通管理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规划是指交通局通过综合分析明确交通目标,并设计出达到这些交通目标的方法,这个策划过程就称为交通规划。而交通管理则是指合理调配各种交通工具,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配合,对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交通通畅。交通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交通管理的难易,交通情况的好坏,所以在制定交通规划时要首先平衡好公众对交通的需求量以及自己对交通的供应量。其次要协调好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关系。

五、 结语

上一篇:《修辞手法的表达和应用》教学设计下一篇:八年级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