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记格式(通用10篇)
今天,是我正式开始实习的第一天,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电视台的广告中心市场部。通过广告部唐主任的简单介绍,我了解了我实习部门的作用。通过具体的交谈,我才知道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虽然大学生涯过半,但是我们掌握的只是理论知识。比如,主任问我们是否会平面设计,我们说不会;是否会简单的photoshop,我们还是不会。连主任都感叹我们学习课程实践的缺乏。这次经历告诉我,我们掌握课本知识后,要努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学会快人一步,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优人一步。
这次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工作,所以尤其重视。由于今天是第一天,而且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只能在里面翻阅报纸,抑或是察言观色。虽然我们现在提供的帮助不多,但是主任说过些天有个策划活动会让我们一起参加。我们暂时只能帮忙倒倒垃圾、搬搬植物、传传材料。
希望在明天或者剩下的实习日子里,能够有具体的工作分派给我们,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能力。
关键词:日记体新闻,可读性,报纸新闻
面对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在消息、通讯、评论三大基本新闻文体的发展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日记体新闻犹如一个新生儿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活力和希望。虽说报纸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怎样解决受众既离不开报纸又怕看报纸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此时,新兴的日记体新闻便以它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独特优势在报纸新闻文体中脱颖而出。
日记就是按日记事,对每日经历和目睹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领悟逐一记录。日记体新闻顾名思义就是用日记的体裁和形式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它外延宽泛,包容性强。可记录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感,通常注明时间和地点(或为新闻电头),形式活泼、行文自由、可叙可议、不拘一格,读起来亲切有味,如临其境,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信度。[1]日记体新闻相比于其他的新闻报道样式,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倾注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倘若只是像小学应付作业般写流水账,记录干巴巴的新闻事实,日记体新闻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恪守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恰当地融入记者的主观感受,把握情感尺度,在新闻主体和客体之间追求恰当的平衡。
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报纸随时有可能被读者抛弃,因此报纸的可读性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对于可读性,人们将其解读为两个内涵:一是新闻内容与新闻报道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二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在我看来,日记体新闻恰好符合这两个衡量尺度,日记的形式与新闻的内容相融合,成为集较强的可读性、内容的广泛性、手法的灵活性于一体的新闻体裁。日记体新闻报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件,读者会在“我”的引领下阅读新闻,读者会随着“我”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会沉浸在“我”所描绘的氛围中,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报纸新闻的可读性。
其实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日记体就已经崭露头角,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狂人日记》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从中国黄远生的《新闻日记》、王匡的《南征散记》到美国的比辛格的《坠落的客机》等等,日记体新闻声名远扬,在中外新闻史上独树一帜。现在翻开报纸,记者日记、记者手记、采访札记等日记体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受到业内人士和受众不同程度的关注。日记体新闻强调人的参与性和在场性,因此记者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更是读者心理诉求的代言人。同时受体裁短小和实效性强的限制,日记体新闻必须以小见大,以“豆腐块”体现大主题,采写日记体新闻必须以最快速度征服采访对象,用心去体验,与采访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发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动因,从深层次上出发获取思想灵感,使作品在增强可读性上又见深度。
下面以2008年《爱心帐篷撑起震区一片天》为例对日记体新闻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按时间顺序讲述事件。《爱心帐篷撑起一片天》从第一天5月22日开始至5月27日,逐天跟进叙述爱心帐篷的情况,新闻报道始终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完整性。
第二,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和广泛。在该篇日记体新闻中,记叙、描写、论述、评述均有所体现,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同事们都担心我一个女孩子去震区不安全,纷纷打来电话叮嘱我,叮咛我,而我这个时候,心都已经飞到了四川,只恨不得早点启程,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弥漫在全身每一个细胞”,体现了记者对四川灾区的关怀。
第三,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日记体新闻要求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叙述。这篇新闻在报道了杭州市民捐赠帐篷以及车队前往灾区的艰难过程等理性报道的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浓厚的情感,尤其是以“我”的视角来带领受众融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日记体对记者理性思维的层次、关心问题的角度及体验生活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当前一些日记体新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要做到强化读者意识,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记者要善于寻觅和选择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的体裁和素材去采写,抓住群众议论的热点以显其广度,抓住疑点以显其力度,抓住难点以显其深度。化特点为优势,把可读性充分显示出来,凸显人情味、现场感、独家性。日记体新闻能将消息与通讯的手法结合起来,将简洁明快的叙述与形象细腻的描写结合运用,把叙述和议论甚至抒情结为一体,使其在具有新闻的实效性、生动性的同时,还具有政论的逻辑性。[2]
新时期报纸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像日记体新闻一样的创新文体不断涌现。基于新时代新媒体与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报纸的新闻文体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日记体新闻响应新时期受众的需求,以其独特的优势增强了报纸新闻的可读性。虽然现阶段我们可能达不到日记体新闻较高的能力要求,但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媒体人的努力,它一定会发挥最大的优势来推动报纸新闻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士彬.日记体新闻的情感介入[J].军事记者,2008(5):22.
“我们的文章将会提到这两部戏,我想跟您核对一下部分细节。”
“剧中是否有很多性爱场面?”
“不,我们对此没有什么意见,我只是想确认一下,这些性爱场面是不是有什么特点?”
“比如说在姿势方面?”
“很好,这样我就明白了。那么这种类型的性爱在剧中所占的比例如何?会让人觉得惊讶吗?非常惊讶?假设我是一名普通的中西部已婚男子的话……”
对话出自8月27日《牛津美国》杂志刊登的《一个监察员的疯狂日记》。这是美国媒体从业者詹姆斯·波格的真实经历:他手上的稿子提到了两部尚未播出的电视剧,并称其中某种特定的“性爱画面多到令人震惊”,他需要向发行方确认这句话的真实性。
这个工作,被称为新闻监察员(fact—check)。
《新闻周刊》的谎言
近一个月来,新闻监察的话题在美国媒体圈掀起波瀾,事情的起因是《新闻周刊》缺少监察部门而酿成的报道事故:
2012年8月19日,《新闻周刊》刊出了一篇尼尔·弗格森撰写的封面文童,观点如标题一样鲜明:《奥巴马必须走人》。弗格森是著名历史学家,在哈佛教授历史学和金融学,撰写专栏点评时政也是常有的事。但在这篇文宣里,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弗格森不惜编造了美国家庭收入数据,甚至用布什在任时的数字来指责奥巴马在拯救失业率方面的无能。
《大西洋月刊》刊发的《关于弗格森批评奥巴马—文的完整校对实录》中说,像这样重大的事实或基础逻辑错误,这篇文童中至少有12处。
文童一出,美国媒体界一片哗然——像《新闻周刊》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严肃新闻刊物,如何会允许刊登这样一篇满是错误的文章,甚至把它放到封面上?《纽约时报》一针见血:“我猜他们没进行新闻监察。”
事实确是如此,《新闻周刊》早在1996年就解散了自己的监察部门。他们裁掉了部分新闻监察员,并让剩下的人转岗成为编辑或者记者,而核实工作则被扔到了文字编辑的头上。
他们很快尝到了苦果。1997年5月,《新闻周刊》发表了名为《你的孩子》的特刊,其中一篇稿子提到,即使是只有五个月大的婴儿,也可以吃烤面包片和胡萝卜块。这个错误可能导致婴儿们窒息而死,《新闻周刊》最终紧急召回了数千本已经派发出去的杂志,并赶印了正确的版本送往报摊、医院和医生办公室。
这是《新闻周刊》自1933年创建以来最严重的新闻报道事故之一。但事实证明,他们并未吃一堑而长一智。
新闻监察的自我修养
新闻监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活计,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按照媒体评论专家克雷格·西尔弗曼的说法,“让那些没受过训练的实习生或初级雇员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来做的话,那根本就不能算是监察。”
8月21日,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络版发表了题为《新闻监察员颂歌》的文章,文中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首先,作者在交稿时就需要附上详细的注释,交代清楚每一个消息与数据的来源,上交所有笔记跟采访音频,还得列明线索提供者的姓名、职务及电话号码。然后,监察人员会对所有事实与数据进行核对,包括给每一个线索提供者打电话,以核实稿子中所引用的言论和消息是否准确。
所谓的“准确”,其含义也并非普通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以本文开头时所提到的那场对话为例,其中就包括三重不同层级的准确性确认。
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对于事实的确认。既然稿子中说到了某种特定的“性爱画面多到令人震惊”,那么,监察者首先关心的就是这两部电视剧里是否包含有那种性爱的画面。
但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只要是在电视上播出性爱画面,无论有多少,总是会有人感到震惊的,但在新闻稿中使用“令人震惊”这样的词汇则必须对普通大众负责。监察员需要确认的是,播出这两部剧的电视台的典型观众,以及自家杂志的典型读者,都会对实际播出的性爱画面感到震惊。
此外,那种特定性爱画面的定义也需进一步明确。如果用于表述该场景的词汇不能被读者理解,监察员们就会向编辑提出建议。在《一个监察员的疯狂日记》中,资深监察员波格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换一个词。编辑可能会因此而嘲笑我,但这值得一试。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成为优秀的监察员。”
只是为了免于被控诽谤
如你所见,新闻监察是相当专业的工种。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年前,新闻监察曾是媒体业界的一大衡量指标:大多数发行量高的杂志都会聘请全职的监察人员。如果某个杂志设立了专门的监察部门,那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块金字招牌——这说明他们做的东西有品质保证。
但如今,专职监察团队却是近乎奢侈品的存在。的确,在当今的媒体行业中,快速、夸张和鲜明论断,似乎已经取代了准确和客观而成为最重要的元素。
热播美剧《新闻编辑室》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第一季第四集中,一个议员因为遭到枪击而生死未卜,这时一个消息说议员已经身故,其他电视台也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然而消息来源并不可靠,主角的新闻团队并不愿意妥协于此,这个时候,老板的儿子冲进直播间说:“你们没有报道的每一秒钟,都有一千个观众转台去看报道了这个消息的人。这就是行业现实。”
于是,在这样追求快速的环境之中,严苛的新闻监察便显得过于繁琐、迂腐且效率低下。这也是《新闻周刊》放弃专职监察人员的一个原因。现在,就算是最严谨的杂志,也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追求精准了一波格曾核实过一篇关于癌症治疗方法的稿子,临印刷时还没完工,结果老板竟然对他说,“尽管上吧!反正要依靠我们来得到治疗癌症建议的人横竖都会死得很早。”
波格不得不承认,“花钱荞监察团队只是为了让杂志免于被控诽谤。”
2017年11.27号
参加完闺蜜的婚礼,就急匆匆地赶到学校,因为第一次去给妹妹开家长会,找不到教室,耽误了点时间,进到了媒体室,还迟到了!推开门的时候,哇!好多人,都是家长!我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听陈主任讲!通过这次的家长会,说实话,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家长会。上台演讲的三位妈妈都是好妈妈!让我最深刻的就是张庆照,就是那个带眼镜的男孩的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很难过,她没有讲普通话,她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打扮自己,一位朴素,而又伟大的母亲,讲出了很多妈妈的心声!看到他儿子深深地向她鞠上一躬,我的眼泪就在眼里一直打转!还有陈主任讲的,真好,让我感触很深,我也在检讨自己,我相信今天参加家长会的每一位家长都会感触颇深!等于给自己上了宝贵的一课,这堂课是多少人渴望的,也是有些家长由于忙,而错过的!当放起那首男孩唱的(我只是个孩子啊)!我就忍不住了,一个九岁孩子的呐喊与心声!多少父母都是在乎成绩,而错过了很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乎的,爱的,都是成绩,而不是他们自己!不要把忙,挂在嘴边!事业在成就,不陪伴孩子!错过了他们正需要你们陪伴的重要阶段!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到了初中,青春期的时候,十分叛逆,你们会更不好沟通!就是敌人!很可怕的!我希望家长们,都能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我们一起努力!
@孙雪姐姐15153063781 说的太对了,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在教育子女上,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经验的,加油!未来你也会是个好妈妈。但要多思考,多学习,
日记1
今天是姥姥家大团圆的日子,吃过早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就赶到姥姥家,到了姥姥家所有的亲戚已到了,大人们都互相拜年问好,小孩给大人们磕头,大人给小孩们发红包,时到中午,姥姥早已把准备好的好吃的饭菜端上桌,大家坐好。开始吃饭了,大人们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小孩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捡自己喜欢吃的,就不客气的狼吞虎咽的吃,吃饱了,就去玩了。
饭后,舅舅请二表哥表演节目,二表哥表演了前空翻,后空翻,倒立等。大家都热烈鼓掌,叫好。看的兴奋极了。演完节目后,大人们还给二表哥发了奖。这一天实在是太好玩了。
日记2
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火车,但没有坐过,这次去上海,坐上了火车。我们走进车厢,我看到了明亮的车窗,干净整齐的桌椅,干净的地板,让人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找到座位,就坐下了,每个座位前面都有一张小桌,小桌上可以放东西,可以读书,可以吃饭,非常方便。
一声笛响,不知不觉火车开动了,开始速度不算快,车外,铁路两旁的房子、电线杆、慢慢的向后移动,火车驶出车站后速度越来越快,可以用飞跑来形容。这时再看车窗外的田野树木、小河、庄稼,飞快的向后跑去,一会儿,看的我头昏眼花。
火车虽然跑的很快,但是车箱内的感觉还是很平稳、很舒服的。
日记3
放学回家,我看见妈妈在洗碗,手泡在凉的水中红彤彤的,我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我端来一盆热水,将妈妈的手泡在水中,我轻轻的拉起妈妈的手,放在我手心,这是让我想起了妈妈为我洗衣服,洗手的情景,那时,一股温暖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其实妈妈一直都很爱我,也在默默的关心我,而我却不知道,有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小事想他吵闹。她从不精心的打扮自己,只让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可我却认为那是应该的,一股热流在我心中流淌!
这一次, 为妈妈洗手,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今后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并且会好好的爱妈妈!
日记4
擦皮鞋今天晚上,我亲爱的爸爸到家了,我看见爸爸的鞋脏了,我就帮爸爸擦皮鞋,我把鞋油、鞋刷、抹布、皮鞋放在一起,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我把手套进去,拿起擦皮鞋的抹布,小心翼翼地把皮鞋的灰尘擦去,擦得非常仔细,就连躲在鞋缝里的一点点灰尘也不放过。擦过灰尘后,我有仔细地检查了,看到非常干净了,我才把相同型号的鞋油挤在鞋头、鞋身及鞋跟。然后,用鞋刷把鞋油擦匀,接着用抹布来回擦,终于,那双原本爬满灰尘的皮鞋被我擦得油光发亮。一双亮澄澄的皮鞋映入我的眼帘。我一看,可是我的手上、胳膊上、裤子上都是黑乎乎的。就在这时,妈妈从厨房出来了,看到我就捧腹大笑说:“我们的白雪公主怎么变成黑猫了呀!”我赶紧跑到镜子前一看,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脸也成黑乎乎的了。我望着自己擦干净的皮鞋,从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日记5
今天,我闲得无聊,无意间看到妈妈的皮鞋脏得没有一点光泽了。我便拿起一张报纸、毛巾、鞋刷、鞋油给妈妈擦鞋。开始擦鞋了,我把报纸铺在地上,先用毛巾把鞋面上的灰尘擦掉,然后把鞋油挤在鞋刷上,我按妈妈以前擦鞋的方法,把左手伸进鞋里,右手拿起鞋刷,心想:擦鞋还不容易,我前擦擦、后擦擦、左擦擦、右擦擦,等鞋油有点干的时候就再用刷子使劲的刷一遍,最后再用一块干净的布从头到尾又擦了一遍,这样一双亮澄澄的皮鞋映入眼帘,虽然没有新鞋的光泽,但也是容光焕发。而且我发现:擦皮鞋时不仅是用鞋油刷完,还得用毛巾再擦一遍才会变得更净、更亮。
日记6
9月1号的第一天我从幼儿园里百般呵护的小幼苗变成了今天的一年级小学生,我很高兴也很紧张;高兴的是我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小女生,紧张的是我第一天踏入了小学的大门,总怕有些事情自己处理不好,比如能否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的课程,比如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担任我们一六班的是周老师和曹老师.两位老师对我们很细心很有耐心,我很高兴也放松了很多.心里也没那么紧张了。周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讲解了很多注意事项;此刻我爱上了这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学校和可爱可亲的一六班老师和同学!
日记7
昨天下午,我准时来到游泳班学游泳。王教练先教我们撩水.然后让我们憋气5秒钟,我心里很紧张,全身发抖,心想:“我能学会吗?”突然,有个姐姐很害怕哭了起来,教练和她的妈妈一直劝她,可是,她还是哭个不停,最后还是回家了。我不一会就学会憋气了,高兴极了!紧接着教练教说:“会憋气了,就可以学游泳了!”我们就按教练教的游泳技巧。不一会儿,时间到了,我们还不想回家就多玩了会儿...我们就去洗澡了。
范文:
日记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客厅做了一幅剪贴画。
剪贴画中的太阳是用红色和黄色的彩纸做的,还有一棵苹果树,树上长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有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汽车去动物园游玩,动物园里有两只小鸡正在抢米吃,两只可爱的小企鹅正在快乐地做游戏,还有一只小绵羊被关在了栅栏中,这只小绵羊太孤单了,它很想逃出去找朋友,可是怎么逃也逃不出去。
1.格式
请在要参评的雷锋日记上,写上日期以及要争的标志(如第11周 小蚂蚁标志、第12周小钉子标志),这次有的同学就是因为没有写清楚,导致争标失败。(见下图)
2.内容
仔细看了几本雷锋日记,有的孩子写的基本与雷锋标志的细则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把雷锋日记写成了流水账,比如早上吃的什么、下午和小朋友出去玩......等等,也是争标失败的原因之一。其实不需要写太多,言简意赅,与雷锋细则相关即可。
一些建议:
1.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拼音,争取让孩子每天自己用拼音来记,不但能够巩固拼音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长远来说,以后我们陆续会学到看图写话、口语交际等,也可以提前打下基础。
星期六/周六 阴 题目【空两格,写正文】 ****年 **月 **日 天气:* 心情:*【可写可不写】
日记题目
****************************
****************************
****************************
****************************
标准初中日记格式二:范文
悲喜交加
今天,又是去文学社的日子,心里有些低落,是莫名的,不知为什么。
依旧上课,平平稳稳地上课,没有什么异常,我为自己松了口气,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上完课,我跨出门槛,胡老师把我叫住了,我又慢慢地走过去,双手紧握着,捏出汗来,汗珠顺着手形滴下来,双手像502胶水粘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我低下了头。
“告诉你一下坏消息!”老师严肃地说,“你的作文在“冰心作文奖”上没获奖,我班六位同学获奖了!金毅、周晓婷”
“哦!”我抬起头,和老师的目光撞了一下,又迅速地转移开了。我的声音有些发颤。我快哭了。没关系,毕竟“冰心作文奖”也是全国最高层次的奖,没有获奖也是正常,以后努力努力,加油加油!一定会有成果了!此乃“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但,现实很残酷,我不能改变现实,也不能改变残酷,我只能接受,这应该是选择中的最好选择了。我 真的很希望这是一场恶梦,有人叫醒我。
Then after I know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earth hour is what meaning, which requires us out all the unnecessary lighting,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lobal warming,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effect. Really is a joke.
To improve the earth - our homes and not so easy. An hour out unwanted light can achieve? Not that things are not so simple. Want to save our beautiful hom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ave the earth is not a moment to achieve, really want to save is sincerely.
比如,同学们参观了集邮展览,便让他们将入场券、纪念邮戳都贴在书记本上,并将报纸上对这次邮展的介绍与报道文章也剪下来贴上去,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又如,某同学跟爸爸一起外出旅行。可让他把每天的车票、公园票、风景照片或明信片,以及有关名胜古迹的说明书收集在一起贴在日记本上,然后再写出自己旅途中的收获与感想,抒发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新闻日记格式】推荐阅读:
新闻专业大学生实习日记06-11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日记02-05
新闻稿电子格式要求10-31
新闻编辑专业自荐信格式07-03
英语日记格式09-14
英语日记标准格式06-07
初中日记格式作文10-12
日记格式400字小学06-15
房地产实习日记格式05-27
一年级日记格式200字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