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精选16篇)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1

“凡是人 皆需爱 天同覆 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长在大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小的时候,我读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感觉〈〈弟子规〉〉里的内容和〈〈三字经〉〉里的内容大同小异。〈〈三子经〉〉是用小故事,小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弟子规〉〉是学生们应遵守的规范。马老师让我们背诵“泛爱众”一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马老师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道理,要仔细去读,用心去理解。

刚开始背〈〈弟子规〉〉时,感觉很吃力,每一句话单独背能背过,连起来背时总背不过,妈妈说,如果你先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读每一句话的解释。再去背,不仅背过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话的道理和意思。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2

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和寻找有效的班级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送给过我一本《弟子规》和几张相关的光盘, 平日工作太忙, 我还没顾得上认真看。利用周末时间, 我把书和光盘都找出来, 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这一读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弟子规》中既有为人子女的礼仪, 还有为人弟子的规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 而且有求学的方法。这些不正是老师所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这不正是学生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吗?我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诵读《弟子规》的活动。

熟读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手中的《弟子规》小册子里面对每一句的内容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我想,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看, 那么学习《弟子规》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决定在读报时间举办“班级讲坛”, 让同学们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形式来解读《弟子规》。但是由谁来讲, 如何讲得让同学们既爱听又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们一商量, 孩子们一致同意由同学们“轮流坐庄”, 这正合我意。同学们轮流讲不但能使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 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把《弟子规》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 安排好每天要讲的语句。然后, 进行“招标”, 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预定将要解读的内容。说实话, 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担心的, 因为毕竟初二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寥寥无几, 会有人来“投标”吗?然而,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招标”工作非常顺利, 很快每天要讲的内容都有人“中标”了。但是毕竟《弟子规》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于是, 我们安排没有“中标”的同学负责搜集资料等辅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自己负责的《弟子规》的内容讲好、讲透、讲出自己的风格?经过一番讨论, 我和同学们商定了“班级讲坛”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规定内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侧书写出自己要讲语句;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讲解语句含义;讲述自己的理解。“自选内容”包括:引经据典、播放视频等。

诵读《弟子规》 做文明学生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56-01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国学精髓,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下去,因此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 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每周周二下午广播时间,我校都会安排一名语文老师到“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开展《弟子规》道德讲座,先与学生复习上一周所学的《弟子规》知识,接着学习本周要学的新内容,然后通过广播让全校师生一起跟着诵读。结束前主讲教师再奉上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每天学生都要诵读三次《弟子规》,早操集队诵读一次,中午放学集队诵读一次,下午放晚学集队再诵读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巩固了知识,也让他们将《弟子规》中的要求铭记于心,时时警醒自己。《弟子规》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知礼明行,也让我校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一、入则孝,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入则孝”就是让学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开学第一周,全校学生集中学习了《弟子规》知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主讲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给学生讲了“郯子鹿乳”的故事,还讲了孝子捐肾救母的新闻。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很感动,孝的种子播种在了学生的心里。

在班里,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讨论,并开展了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轮流扮演父母与子女,在表演中明白父母很辛劳,当父母吩咐自己做事时要积极主动的道理。通过教育,我班学生对“入则孝”的道理有了深刻的体会。我班有一名学生叫贝贝,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几位老人整天围着他转,一天到晚把他捧在手心里,使他养成了只有别人服务于他,他从来没想过要服务于别人的个性。自从学习《弟子规》及开展相关学习活动之后,他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听话了许多,还变得勤快了。一个周末,家里只有他妈妈和他两个人,他妈妈又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贝贝又是煎药又是递水,在妈妈熟睡后,贝贝还主动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书籍。他妈妈很感动,感动之余又有点疑惑:“孩子怎么变得这么懂事了呢?”于是打电话给我,得知原来是学校开展的《弟子规》道德讲堂及相关活动感染、教育了孩子。知道贝贝的孝心后,我在班上表扬了贝贝,从此贝贝更加孝顺懂事了。

二、泛爱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泛爱众”就是要平等博爱地对待别人,待人要有爱心,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朋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用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让他们都学会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班这个学期新转学来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明明,这孩子不管什么时候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我从其他孩子那里了解到明明不乐于助人,也不喜欢别人帮助他,所以班上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我了解情况之后,在班队课上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里的第二篇章“泛爱众”,尤其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的道理。同时,我在班级栏目中设立了“爱心评比”栏目,并统计每月学生帮助别人的次数,谁帮助别人次数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爱心小天使”,他们的照片将被贴到评比栏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自从设立“爱心评比”栏目之后,我班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喜欢帮助别人了,就连明明也悄悄地变化着。有一天上体育课,班上的家乐不小心把脚扭伤了,明明二话不说,背起家乐就往校医室走,这也带动了身边的几个孩子,他们也加入进来帮忙一起搀扶。

三、余力学文,做一个好学的人

《弟子规》中第八篇章“余力学文”告诉我们,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做一个好学的人。

平时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要做到《弟子规》中讲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无旁骛,只有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才能学好知识。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余力学文”这一篇章之后,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先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慢慢地学会了不再走神,而是专心听讲,就连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孩子也变得专注了,这样孩子们学起知识来容易多了,老师教起来也轻松了许多。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能自觉学习了,不用家长再督促他们了。就拿我们班以前最不爱学习的淘淘来说吧,这个学期,他的作业不仅能按时上交了,字也写得工整了。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他上课“心眼口”方面的要求都做到了,尤其是在我的数学课上,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白板,认真听我讲解。我特意表扬他,让其他孩子以他为榜样,认真倾听,慢慢地整个班就形成了一股认真学习的风气,数学成绩自然上去了。

自从开展《弟子规》系列学习活动之后,孩子们从言行举止到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笔者相信,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甚至是走上社会,孩子们都能铭记《弟子规》里的要求,做一个严于律己、能践行文明道德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受 篇4

《弟子规》是一本教会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书籍,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本必读的教育读物,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足见其魅力。我相信这本经典读物会得到无数人的喜爱,不单单是引导我们如何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经典称作为经典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管你读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与感悟,这也就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朗朗上口的三言韵文,传承了儒家思想,完美诠释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精髓,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它教会人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如何端正自己的行为,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何做一个博爱,仁慈的人。举例可谓面面俱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对于作者细致全面的讲解,我表示由衷的佩服。每一条行为规范都可以做一个主题展开详述,其中我对“入则孝”中的如何孝顺父母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状,完全背离老祖宗的传统。面对父母的批评,做子女的就应该顺从的听取教诲,而不是贸贸然顶撞。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想法多了,听不进去任何说的话,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当面顶撞,搞的父母都不敢当面说他的不是。父母在做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耐心劝导,始终把孝和尊重放在首位。不管什么时代,父母对子女的心永远不会改变,他们最大的期望不是要子女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而是平平安安。只有当你为人父母了,你才会理解这样的心,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读《弟子规》,为的就是及时发现自己的行为,及时改正自己忽略的不良行为,用书中的要求规范自己,鞭笞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弟子规践行作文 篇5

那天,我在整理自己的压岁红包,本想把钱存入我自己的银行存折里。可是,由于我把存折放得太过隐蔽,一会儿放在柜子里,一会儿放在抽屉里……结果这可恶的存折即使我翻箱倒柜地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真是急死人了!因为时间太晚,妈妈就让我睡觉了。

第二天晚上,妈妈问我:“存折找到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了。接着我又是糊里糊涂地一阵乱七八糟的寻找,最终还是不知道存折“花落谁家”!正在这时,我的小床边传出了一声:“找到啦!找到啦!”原来是妈妈在喊。我万分欣喜的直奔床头柜。原来该死的存折就放在我的内衣抽屉的最底下!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不管什么东西都要从哪拿,就放回到哪!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6

1 理工科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调查情况

1.1 调查样本与调查方法的选择

选择了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和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300名理工科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对其进行无记名式调查问卷, 并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重点

通过对不同学校、专业、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重点了解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

对参加本次调查的同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如下, 见表1。

1.3 调查概况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3份, 回收率为91.00%。

2 理工科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看待传统礼仪重要性和孝道情况的分析

中国人自古尚礼, 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进程中, 我们的祖先们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礼仪, 并逐渐完善, 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礼仪文化[1]。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理论之基, 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2]。

当问到“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礼仪”时, 有83.5%的同学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有11.7%的同学认为“仅仅是待人接物礼节”, 仅有2.9%和1.5%的同学分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应该排斥”和“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大学生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绝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传统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对待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问题上”, 有70.7%的同学“是真心诚意去扫墓”, 仅有12.1%和15.4%的同学分别选择“奉父母之命走过场”和“不参加”。

当问到“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 你所受的教育”, 58.2%的同学选择“自小耳濡目染”, 36.2%选择“课外书上有看过”, 4.0%选择难以判断, 可见大学生所受的孝道教育很多, 但在实践上却显得明显不足, 比如当问到“你有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 53.8%的同学选择“知道, 并为其庆祝”, 40.3%的同学选择“知道, 但从来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 5.5%选择“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当问到“如果现在又学生缺少孝心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 有70.3%的同学选择“从小被惯养坏了, 没有尽孝意识”, 有15.8%和13.2%分别选择“学习负担重, 没时间尽孝”和“觉得自己还没能力尽孝以后再尽来得及”。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造成了一个个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就是这种过分的溺爱, 让孩子从小就把享受父母的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以至于长大以后根本就没有尽孝意识, 造成孝道的缺失。

2.2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情况分析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这是用来形容社会的复杂程度的。大学生活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他们的心灵经受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一件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震撼势必会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3]。当问到“你认为不少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时, 有69.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有10.6%的同学选择“家长、老师、同学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如考试作弊。当问到“你认为考试之前填写‘诚信考试承诺书’有效吗”, 有38.5%和29.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效果”和“效果一般”, 仅有12.8%和19.0%的同学认为“很有效”和“比较有效”。所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 不能搞形式主义。

2.3 大学生的待人及律己情况分析

当问到大学生待人律己的调查时, 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如当问到“当你听到同学背后说你坏话的时候, 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60.8%的同学选择“自省”, 23.1%选择“生气后不再理他”, 15.4%选择“生气并找他 (她) 理论”。“在父母教导你的时候, 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79.5%的同学会“虚心接受, 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好”, 有16.5%选择“随便听听, 他们说他们的, 我做我的”, 只有4%选择“跟父母顶嘴, 父母的观念已经落伍啦”。问到“你经常向父母和其他长辈主动问好吗”, 78%的同学“每次见面都会”, 20.1%选择“偶尔会问”, 只有1.5%会“从来不问”。75.1%的同学“禀告父母, 并说明去处及回家时间”, “当父母在家的时候, 如果你要出门”, 有21.6%“只告诉父母出门, 但不告诉详细去处”, 只有3.3%选择“直接出去, 不理父母”。问到“如果父母不在家, 有电话找父母, 你会怎么做”, 有94.1%的同学选择“很礼貌的回答, 并问清楚什么事, 等父母回来转告他们”。有3.7%会“很不情愿地应一句:‘嗯, 什么事呀?’态度冷淡”, 只有1.5%会“之说一声‘他不在’, 就‘啪’把电话挂掉”。

2.4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虽然从小受到教育, 要读书认真, 但当问到“你感觉自己读书认真吗”, 有41.8%的同学选择“东翻西阅, 没有耐心, 看见那段好奇就看那段”, 有38.4%的同学选择“基本可以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有18.3%选择“读书没有计划, 等到限期快到的时候才开始读, 急急忙忙”, 反映出大学生的治学不够严谨。问到“你的书桌是否经常保持整洁”, 有80.2%的同学选择“每次学习完都认真收拾, 东西放回原位”, 只有17.9%选择“随手乱扔, 自己从来不收拾”。

2.5《弟子规》的学习情况调查

《弟子规》是儿童的经典启蒙著作, 对我们当今的日常行为规范仍很有借鉴作用。有59%的同学听说过并认为“很有必要”去学习这些书籍, 有36.6%的同学认为“可以用其他替代”。仅有3.7%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当今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 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密切, 待人接物的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礼仪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强, 知道怎样做才符合孝、悌、谨、信以及先成人, 后成才的道理, 可要身体力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还有些差距, 为此,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提出如下建议:充分挖掘《弟子规》的深层内涵, 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通过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1 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情感教育

《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追求[4~5]。让学生感父母之恩, 报父母之恩, 决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 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比如邯郸学院化学系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朗读《弟子规》的一段话或者讲解身边出现的一些事, 让同学们判断正误。每两周开展一次的班会教育, 每次班会的教育主题都不同, 可以是感恩﹑可以是爱国﹑也可以是各种礼仪教育, 但不管是那种主题, 都会让《弟子规》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诚信克己、慎言向善, 重视人际交往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认为, 道德目标一旦确定, 就要重视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需求, 并最终形成为一种制约一个人行动方式的习惯化的行为。大学生已经错过儿童教育的最佳时期, 改变自己常有的习惯有些困难, 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常在一起讨论《弟子规》中的道理, 并且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 诚信克己、慎言向善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 那么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的。

3.3 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 它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之中。可是当我们进了大学校园, 在课桌上可以随处可见被乱涂乱画的痕迹, 上课不注意听讲, 在下面玩手机, 自己的内务不注意收拾, 宿舍乱的一塌糊涂等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也说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 我们更需要大学生常读《弟子规》, 悟出其中道理, 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做事先做人, 学智先学人, 育才先育德, 德才兼备, 既要有才, 更要有德。

总之, 在社会日益物质化的今天, 确立现代大学理念, 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文化课程, 可以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个性完善, 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 同时符合社会需求, 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忠玉.中国传统礼仪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 2008 (10) :59~61.

[2]陈红, 易立新.大学生孝道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0) :34~37.

[3]初青松, 赵丽娜.浅析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J].教育研究, 2008 (2) :199~201.

[4]陈文.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443~445.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7

《弟子规》和谐人际关系

一、《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乾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后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序,下分七个部分)全文共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其核心思想是孔子的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和规范。学习儒家经典,用《弟子规》中“孝悌”“谨信”“泛爱众”的做人规范指导当今人们的生活,能够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规可循,树立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行,对于高校构建和谐的宿舍关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不和谐宿舍的成因及分析

首先,个体的差异会对宿舍的和谐有一定的影响。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贫富的差异和知识面的宽广杜也不同,这些不同会带来个体的偏差,偏差所形成个体的心里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比如,家庭优越的学生会产生极度的优越感,反之则可能形成极度的自卑感。优越感的同学往往有一种自傲和自负的心理,而另一群体则易对其产生嫉妒和怨恨心理。自傲的同学必然瞧不起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同学,而自卑的同学也看不惯她们的那种傲气。这些心理容易导致对立群体的出现,对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破坏作用。其次,生活细节也容易引发矛盾。一项调查显示,宿舍生活中最不能忍受的生活细节依次是:不讲个人卫生、不打扫寝室、休息时间打电话、开关灯和风扇意见不一致、留宿外人、不经允许使用他人物品。宿舍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顾他人感受,会影响团结。

三、《弟子规》对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指示作用

1.尊重他人

《弟子规》“出则悌”条中提出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尊重长辈:“兄道友,弟道恭”。这种感情可以扩展到尊重他人。“泛爱众”中还指出要尊重人家的感受:“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尊重教育是满足别人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的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因为,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尊重别人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优化自己的情感互动关系,消除和缓解交往中的矛盾,增进交往中的感情融洽,使许多事情变得更好办。

2.以诚待人

《弟子规》主要体现了:(1)勿馋富骄贫。《弟子规》中讲“勿谄富,勿骄贫”,告知我们在交友时,要一视同仁,不要讨好家境富裕的同学,也不看不起家境贫寒的人。还有就是在人际交往时勿攀比,“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我们俗话所说的“吃饭穿衣量家当”,而现在好多大学生却盲目跟从名牌,攀比心重,所带来的风气实则不好。(2)要讲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指出了说出的话首先要讲求信用,不能撒谎和胡说八道。书中还指出“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是指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随便发言,书中还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使我们明白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假若轻易许诺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3)宽容大度。“财物轻,怨何生?”利益的纠纷往往是矛盾的主要原因,如果彼此都能把钱财看轻一些,做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大家就不会不开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在打算要求别人之前,应当先问问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怎么能要求别人呢?在集体生活当中,如果多一些换位思考,矛盾就自然会少一些。

3.注意细节

《弟子规》对人际交往的一些细节也有具体规定。(1)合理借物。“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向别人借东西应当面告知对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要“借人物,及时还”。(2)勿扬人恶、道人私。《弟子规》中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即,张扬别人的恶性,说别人的坏话也是一种恶性;一味地痛恨别人,就会招来祸端。“人有能,勿轻訾”,别人有本事,也不要故意诋毁人家,或者说人家坏话。还有不要乱说别人的隐私,“人有私,切莫说”。许多的矛盾纠纷都源自于口舌是非,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切忌不要说三道四,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女生宿舍。(3)多一些赞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称赞别人的美德,也是一种美德。这些细节看似很微不足道,但是在实际交往中若处理不好,会有很多麻烦。(4)报恩忘怨。在现实宿舍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弟子规》中讲到“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想方设法去报答,而和别人结怨就要想方设法去忘掉。抱怨要短时而过,报恩要常记不忘。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焦能,张兴发.浅析《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3]李宁.《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5).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周蕖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王大康 大学生宿舍和谐人家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1,(01) .

弟子规作文 篇8

为了增强同学们在《弟子规》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班开展了让同学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弟子规》的活动。我十分幸运地当上了大家的小老师。这不,万分紧张的我紧紧地攥着U盘哆哆嗦嗦地走上了讲台。

“上……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坐下!”教室里又传出了那熟悉的对话声,不过,可别忘了,今天的主角可是我!我点了一下鼠标,一幅精美的图片就显示在了大屏幕上:一片嫩绿色的叶子飘浮在茶杯里,茶还冒出一丝丝乳白色的热气,旁边是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弟子规――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都知道,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和‘入则孝’。”说完这个长长的开场白,我稍稍地舒了一口气,“弟子规,圣人训一齐!”下面的同学齐声地、翁声翁气的读了起来,看着他们那严肃认真的表情,我深深地感觉到弟子规对他们来说,是一本十分重要,也是十分的益的书。“谁知道它的意思?”我发问了,可是那片手有森林依旧没有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只好点开答案,让他们一起读。不过,嘻嘻,当老师的感觉真是不错。紧接着,我又点出了另一个画面:一幅水墨画的荷花作为背景,几个彩色的艺术字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知识大比拼,现在开始拼拼拼!”随着字幕的移动,一场我自认为会激烈的大比拼开始了。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可是只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回答,父母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去做。”听完了他回答,我进行了反思,自己在家里有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和《弟子规》作文 篇9

“弟子规,圣人训……”这有力的声音让我惊奇,让我震撼,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礼仪。

“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的谆谆教导,以往的我常常不以为然,尤其是参加一个个被自己寓为是“魔鬼”的兴趣班,我叫苦连天,总是抱怨爸爸妈妈浪费我玩耍的时间。多次吟读《弟子规》,尤其读着“首孝悌”这些古人深奥的哲理,我恍然醒悟:父母一心只为我们好,从小多学本领,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长大才会有成就。现在,除了认真学习,我还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几个兴趣班,而我的一些才能在学校的许多活动上也都有了用武之地。

吟读《弟子规》,我明白了谦让和尊重。我是家中的“小太阳”,回想过去,一个无礼的我,一个自私的我,什么都要自己好,有时还无理取闹,根本没有谦让的心理。有一次上了公交车,车上人群拥挤,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眼尖的我抢先坐下。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皱纹像一条条小河似的老奶奶,老奶奶站在摇晃的汽车上几次险些摔倒,苍老的脸上写出力不从心的`表情。“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来了,她敲醒了我沉睡的脑门,也唤醒了我心中的良知!我主动地让了座,老奶奶用慈祥的笑容回报了我的行为。这时,不知是谁带头鼓了掌,听着掌声,我的心情正如此时晴空一样万里无云,暖烘烘的。原来,获得别人的尊重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从小我妈让我坚持练习书法,可最近一段时间,我对练习毛笔一直提不起兴趣,总是敷衍了事。每次一听到要练字,心里就很烦躁,脑中总是想着等明天再写。每每此时,还是《弟子规》为我解了围,高吭的声音对我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你答应今天练,可又推迟,有做到“次谨信”吗?”我听了,若有所思:“信用最重要,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完成,凡事坚持才会胜利,还是今天练吧!”在我的坚持练习下,我的软笔字逐渐进步,妈妈的表扬让我尝到了甜头,原来,毛笔书写也是很有趣的。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10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课前口令

良好的课前准备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课堂,他们往往比较新鲜好奇,不知道课堂的规矩。规范学习习惯应从课前准备开始。预备铃响前(或一节课下课时),我用“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组织口令,让学生提前将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并整理好穿着安静地趴在桌子上等待上课。这个习惯的养成需长期坚持,有些孩子没做好时,我不着急批评或一直指责,而是让他们反复诵读这课前口令,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自我提醒,在诵读声中逐渐安静下来准备用具。一段时间下来,书桌摆放越来越整齐,班级的面貌有所改善。

二、课堂规范

活到老学到老,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课堂上阅读课文时,我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明确读书的要求,逐渐纠正了学生读书时心不在焉、拖拖拉拉的习惯。并通过诵读“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让学生明确读书应该“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问题学习,有疑问要请教老师同学帮助解答。读书时,我还不忘提醒孩子端正坐姿,“步从容,立端正”“勿践彧,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然后在“坐如钟”的姿势下开始写字,要求“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只有端正坐姿整理好桌面和握好笔才能写出工整的字体。良好的坐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长期的渗透,学生的坐姿得到训练,视力得到较好的保护。

三、课间课后

课间十分钟,有些孩子喜欢翻阅班级“图书角”的书籍,但是上课铃声一响,有些孩子直接把书随手一扔跑回座位。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凌乱地摆放在书架上,时间一长,这些书籍容易脱落或破损,甚至被人涂画。看到这样的图书角,我走进教室后静静地过去整理,学生看到后默默地上前帮忙。整理后,我板书“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之,有缺坏,就补之”这些内容,让学生反复诵读,接着再解释意思,过程中就有孩子按捺不住站起来说说图书角了。我顺势问孩子该如何做,在讨论声中植入爱护书籍的习惯,最后还有孩子自告奋勇担任“图书管理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图书角大多数是整齐的,凌乱时,我又会用上面的内容强化教育,孩子们也会互相提醒。长期强化教育,大部分孩子逐渐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有些甚至给每本课材都穿上了一层美美的书套并工整地躺在课桌或书包里。

课间十分钟,有些孩子喜欢在教室或走廊奔跑,奔跑的速度往往比较快。二年级第一学期,我们班的欧阳同学上完厕所走在拐弯处就被快速奔跑的廖同学狠狠地撞倒在地上,后脑勺着地,立马起了一个大包。欧阳同学被撞疼后,立马激动地大骂廖同学。廖同学本来挺害怕的,但是挨骂后也立马言语还击。后来两个孩子在走廊扭打起来。等我赶到时,看着这两个“斗红了眼的公鸡”,我知道,要是处理不当,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深。我没有马上问事情的原委,决定采用“冷处理”,让他们先反复念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在诵读中冷静下来。半小时后,他们握手言欢。我的《弟子规》才粉墨登场:“步从容,立端正”“宽转弯,勿触棱”;“言语忍,忿自泯”“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让他们知道拐弯处应该宽转弯,而且不应该奔跑。撞倒人后应该道歉,被撞后不能说“秽污词”,如果双方能够“言语忍”,那么自然“忿自泯”。知道了同学之前应该亲如兄弟,摒弃“市井气”,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和宽容待人。借这次契机,我回到班级趁热打铁开展了“兄道友,弟道恭”的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齐诵读这些内容,并让两个当事人说说自己的错误。其他孩子也开始支招如何处理同学的冲突。班会课在热烈的讨论声中进行,下课我们又再次诵读了以上内容。以后一旦班级有冲动的学生吵架打架,其他学生会用“言语忍,忿自泯”“兄道友,弟道恭”等句子劝架,这类事件逐渐减少,班级气氛较为和睦。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11

一、弟子规的简介

《弟子规》是由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 原名叫《训蒙文》。后来经清朝贾存仁修订, 更名为《弟子规》。《弟子规》采用《论语·学而》中的“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总纲开展的, 讲述的是孝、悌、仁、爱等所谓的孔子儒家思想。全文分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叙;第二部分是“入则孝”;第三部分是“出则悌”;第四部分是“谨”;第五部分是“信”;第六部分是“泛爱众”;第七部分是“亲仁”;第八部分是“余力学文”。《弟子规》三字一句, 三百六十句, 共一千零八十字, 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各方面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涵盖113 件日常生活之事, 是一种现实行动指南,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弟子规》对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一) 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尊崇孝道一直是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当代“90 后”大学生, 他们当中独生子女较多, 很多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 习惯于索取大于付出, 缺乏敬老爱老的意识, 他们不少在毕业后走上了啃老的道路。孝道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 所以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孝道思想来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弟子规》在总述部分开头就讲:“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 从中可以看出孝道的首要地位。然后弟子规在“入则孝”部分, 首先讲述了子女孝顺父母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然后又更具体的提出了小辈、子女面对尊长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要遵守的规矩;最后介绍了一些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以及父母身体不佳时, 子女应该有的做法。《弟子规》倡导孝道, 让学生学会感恩, 从而有利于他们个人品德的培养,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弟子规》倡导的孝道入手, 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孝道感恩教育。

(二) 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立身之本, 然而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状况严重。而《弟子规》针对“信”提出了一些规范:“凡出言, 信为先”, 即凡是讲出话, 首先要讲究信用, “事非宜, 勿轻诺”指如果觉得事情不合适, 不能轻易允诺。这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对于大学生的诚信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弟子规》来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诚信的品质。

(三) 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文明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注重礼仪, 以礼待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但大学生在礼仪文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乱扔垃圾、语言粗暴、践踏草坪、随地吐痰;遇到老师不打招呼;浪费水、电、粮食;乘坐手扶梯不靠右站, 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等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等。《弟子规》在“谨”部分对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文明礼仪方面有详细规范。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弟子规》“谨”的思想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中, 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如何在辅导员工作中推广《弟子规》

(一) 运用新媒体传播《弟子规》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QQ群、微信平台、博客、微博、人人网等多种新媒体已经在高校辅导员中被广泛应用, 为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为了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弟子规》的思想, 从而使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新媒体。

(二) 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弟子规》

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是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向身边的人宣讲《弟子规》。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导向作用。

(三) 以大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弟子规》系列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培养高校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平台。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 可以依托大学生社团来开展《弟子规》系列活动, 比如通过大学生社团来开展诵读《弟子规》的活动;举办以《弟子规》为内容的主题讲座;开展《弟子规》知识竞赛等, 从而使《弟子规》思想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

四、总结

《弟子规》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和方法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辅导员工作中应吸取《弟子规》的精华, 剔除《弟子规》中不适时宜的部分, 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更出色。

摘要:《弟子规》列出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各方面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中所蕴含的“孝道”“诚信”“人际交往”“文明”等思想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行为准则,高校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张维平.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 2009 (5) .

[2]何家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 (3) .

[3]王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5) .

[4]傅良勇.黄月飞.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考量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5]徐兴全.试析发扬传统文化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4) .

[6]袁振, 张凯, 卢瑶童.90后人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研究[J].商情, 2010 (4) :25.

[7]文凤丽.浅谈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及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方法, 2010 (9) :238.

弟子规心得作文 篇12

孝敬父母,小事做起

《入则孝》中有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人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孝顺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体现在平时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妈妈,我来帮你提东西”,每次上楼的时候,我都会尽量挑最重的帮妈妈提上楼。“妈妈,你想吃什么?”以前吃饭时,妈妈总是会问我吃什么,根据我的口味做饭。现在我都会反问妈妈一句,看妈妈喜欢吃什么。我生日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过生日,买礼物。今年三八妇女节时,我想送妈妈一件喜欢的礼物,我知道妈妈不舍得“浪费”那个钱,就偷偷和爸爸商量,用我的零花钱去买了一束妈妈最喜欢的香水百合。看着妈妈收到花时开心的样子,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很孝顺。

说到做到,诚信为本

践行弟子规作文5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信》告诉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记得有一次,我计划要写一篇博文,但是因为当天晚上跟爸爸出去吃饭,回家已经很晚了,写完作业,我看了看表,已经九点半多了。我太困了,真想睡觉啊,可是写博文的任务怎么办啊?我本来要放弃了,但是“说到做到”是讲诚信最起码的表现,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能讲诚信,还能对别人讲诚信吗?想到这些,我决定按原计划,坚持写了一篇博文。虽然我熬夜到晚上十一点才写完,但是想到自己坚持了自己的诚信,我觉得很值得。

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泛爱众》中讲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句话教给我,当我们在某一方面比别人有能力,有智慧时,我们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别人比自己优秀时,我们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五一放假前,我们学校开了春季运动会,在运动会上,很多同学都有出色的表现,有的跑得很快,有的运球运得很棒。在体育方面,他们都比我强得多,我没有因为他们比我强而生气,没有嫉妒他们,而是由衷地欣赏和赞扬他们,大声为他们鼓掌叫好。我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在数学方面爱动脑筋,在写作文方面比较勤奋,如果有同学问我不会做的题时,我一定会耐心地帮他解答,这就是取长补短的道理。只有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弟子规作文600字 篇13

“弟子规,圣人训”这些话在我心中不断响起,我回忆起昨天看的《弟子规》,仍然记忆犹新。

故事的主人公是皮皮,还有四个人,其中一个和他是最好的朋友,其他三个与他有小意见。故事是说皮皮原来是个班长,因为家庭分裂,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为最后一名,不仅自己不学好,还在课上睡觉,不尊重老师,后来老神仙让他穿越到了古代。那里,皮皮的老师,同学都在,可他们不认得皮皮了,皮皮努力让自己不调皮,和他们成为朋友,可有三个人一直对皮皮不好,处处说皮皮的坏话,后来竟想把老师的金笔偷出来放在皮皮包里,但是巧弄成拙,放到了自己包里,被老师发现,要把三个栽赃嫁祸的学生逐出师门。皮皮为了保护他们却说是自己陷害他们的`,老师也只能依规矩惩罚皮皮,把皮皮赶走,皮皮走前把物品送给其他人。他们看到皮皮因为自己的过错要离开书院非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更加情深义重非常感动,他们非常舍不得皮皮,我也被皮皮的宽宏大量深深打动,深情的对朋友啊,泪水忍不住的落了下来。皮皮又被老神仙送回去,皮皮回去后,本来一点也不会背的弟子规,竟能很流利地背下来,他下定决心好好学习。

感受《弟子规》的学生作文 篇14

一、《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代学者李毓秀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 后经清代贾存仁编改修订后正式更名为《弟子规》。“弟子”所指的范围较为广泛, 不仅包括儿童, 还包括学生、门徒, 可见修订后的《弟子规》已不仅仅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了, 它已成为一切青少年的行为规范读本。《弟子规》是以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而编写的, 全文共360句, 1080个字。它跳出了对道德伦理进行枯燥抽象说教的做法, 而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对青少年在品德修养、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讲解, 是一种形象的行为规范指导。《弟子规》的精髓在于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 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一点一滴的行为规范引导, 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在行动中加深对“孝”“悌”“谨”“信”“爱”“仁”的理解, 最终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优秀的品德。

二、基于《弟子规》德育理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1. 以“孝悌”为核心, 强化家庭伦理道德, 夯实道德素养基础。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个人在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道德建设。依照血缘关系和亲情为纽带组成的中国家庭, 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孔子的弟子有子就说过:“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1]意思是说, 一个有“孝悌”观念的人, 很少有会作乱犯上的,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 用以维系家族和谐的“孝悌”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被认为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弟子规》中开篇就强调“首孝悌”, 其中“孝”是指对尊长的态度, 并对“孝”的表现作了细致的要求, 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等等。“悌”是对兄弟平辈之间的态度, 广义上指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尊重兄长、爱护幼小, 相互之间要恭敬友爱、和睦相处。在儒家传统的“孝”道里, 孝也是分层次的, 最基本的是能养, 也就是要供奉父母的衣食住行, 这是孝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无违, 即“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2]就是父母活着要以合乎“礼”的方式侍奉他们, 去世了同样也要以“礼”祭奠他们, 简而言之, 就是对待父母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再次是无忧, 就是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这就已经上升到对父母的心理关怀层次了。《论语》中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 面对疾病人们往往束手无策, 孔子认为, 孝顺父母就是不要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除非是人力无法控制的疾病。最后是尊敬, 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孔子对此曾有这样的论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4]他认为, 赡养父母, 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 是“孝”的基本要求,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跟饲养阿猫阿狗还有什么区别呢?

《弟子规》以“孝悌”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劝导人们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并推而广之, 达到“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从而夯实个人道德素养的基础。

2. 以“谨信”为准则,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树立诚实守信品质。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作, 它由多次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 在潜意识和惯性的支配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习惯作了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弟子规》也非常重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希望依靠外在的规范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引导, 以此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如在“谨”篇中, 对个人的日常行为作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如“朝起早, 夜眠迟”“冠必正, 纽必结”“对饮食, 勿拣择”“年方少, 勿饮酒”“步从容, 立端正”, 它没有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 而是从生活起居、待人接物等基本行为着手, 对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具体细节进行要求, 力求培养弟子良好的习惯, 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所以, 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从日常的行为入手, 规范行为动作。《弟子规》注重细节、贴近生活的培养方式尊重了客观规律, 有助于弟子良好品行的养成, 并为诚信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5]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诚信缺失现象, 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 这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弟子规》中对“信”规范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如“凡出言, 信为先”, 规劝人们言必行、行必果, 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再如“见人善, 即思齐”“见人恶, 即内省”, 规劝人们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向他人学习, 勇于对自己进行反省。“谨信”在《弟子规》中被看做是仅次于“孝悌”的重要品质, 它所提出的行为规范和诚信品质对引导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以“泛爱众”为目标, 培养博爱胸襟,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的社会, 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社会关系中, 并形成了多类型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与人相处, 已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 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而《弟子规》中“泛爱众”这一篇则告诉人们如何对待他人、与人相处。《弟子规》认为, 与人相处首先要遵循平等原则, 要有博爱胸襟。“泛爱众”也就是要广泛地去爱每一个人, 因为“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就是说人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都是天地万物的生灵,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们之间应平等博爱,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这是与人相处的前提。其次是要有“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的宽容心态, 理性对他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最后是要有“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的奉献合作精神, 这样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能激发别人与自己交往的愿望;第四是常怀“恩欲报, 怨欲忘”的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对当代的大学生尤为重要。由于是大多独生子女, 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 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出较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他们对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 无动于衷, 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直接阻碍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4. 以“亲仁”为途径, 重视榜样教育,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 谈论到“仁”的地方有105次之多, 涉及的对象包括了礼义忠恕勇孝恭敬等广泛的领域。因此, “仁”也就成为“仁者”在道德追求上的终极目标了。但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里, 人的道德品质毕竟是参差不齐的, 真正的“仁者”更是少见, 就如《弟子规》中所言,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仁者呢?他们身上具备哪些特征呢?《弟子规》中认为,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就是说那些真正品德高尚的仁者, 人们都从内心里敬重他, 这样的人公正不阿,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不会顾忌其他, 也不会去讨好谄媚他人。《弟子规》规劝人们要积极主动地亲近这样的“仁者”, 并向他们学习, 因为“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在这些品德高尚的“仁者”的影响和教诲下, 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 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但是, 如果不靠近“仁者”, 品德低下的小人就会乘虚而入, 对我们产生极坏的影响, 即“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在这里, 《弟子规》为德教提供了进行榜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90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 但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差, 周围的人或事都容易对他们的行为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所以,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通过发掘有典型性的“仁者”, 以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在选择和塑造榜样时, 要注意榜样的示范性、激励性、生动性、亲民性, 反对将榜样“神化”, 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 使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充足的动力、有可行的方法、有显著的成效。

5. 以“学文”为支撑, 掌握学习方法, 学好文化知识。

我国传统的育人思想历来是德育之上, 把德育放在首位, 这是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统治服务的, 有着很深的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性。所以《弟子规》强调, 一个人只有在具备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品质以后, 如果自身还有精力, 就要“学文”, 也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今天, 高校的人才培养倡导“德才兼备、德育为先”, 就是对古代“德育至上”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大学时期是个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 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 勤奋学习, 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弟子规》在“学文”这一篇中, 对如何学习也做了详细地讲解, 如“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教育人们读书要讲究方法;“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规劝人们虚心向他人求教;“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规劝人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圣书, 屏勿视”告诫人们, 读书要有选择性, 要读好书;“勿自暴, 勿自弃”则告诉人们学习要有耐心, 持之以恒, 遇到的困难不轻言放弃, 最终一定会学有所成的。《弟子规》中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 《弟子规》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但是, 由于《弟子规》成书于封建道德体制之下, 它必然带有封建统治的印记, 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 对《弟子规》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要辨证的加以看待, 比如, 对父母孝顺是正确的, 但不是无原则地服从;再如, 不搬弄是非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但不是对身边的坏人坏事视而不见;再比如, 书中对人的行为规范作了具体严格的要求, 有利于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也要因人而异, 把握好“度”, 不可扼杀人的自由天性。因此, 将《弟子规》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不能生搬硬套, 全盘照搬, 而要立足于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 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篇.

熟读《弟子规》的方法 篇15

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科举道路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斋号讲学。李先生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称李先生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为过的,这个称号他也是当得起的。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呢?我想讲一个故事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所长,叫耿国艳。耿所长在平谷区当了二十多年警察,平时特别关注辖区内发生的青少年案件,但他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治安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在业余时间主动承担起给辖区十几所中小学讲课的任务。他去讲什么课?讲法治课。有一天晚上,耿所长在值班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扽(dèn)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治课时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全都在这部书里。这是一部什么书呢?它就是《弟子规》。

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这一讲不得了,每次听课的人数,少则七八百,多则一两千。时间久了,耿所长发现,很多家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讲《弟子规》。后来,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辖区内的法治课和道德规范课上用《弟子规》做教材。

在他辖区的金海湖畔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常年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历史悠久,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八次。屡次调解,屡次处罚,但依然没有效果。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调解到最后,随口说了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出自《弟子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耿所长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话,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一个老大难:一对街坊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从此往后,这对街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

还有一件事,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通过其骨骸,我一眼就能分辨出其生前的性别。孩子们当然很惊讶,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因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给了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是学校里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她在信中说道:“所长叔叔,您讲的《弟子规》,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妈妈,你给我倒杯水;妈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给我去买张游戏卡。听完您的讲课后,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请求的语气去和妈妈说话。因为您讲的《弟子规》感动了我。”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了这所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在读《弟子规》之前,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一种熟读《弟子规》的方法。每天背上四到六句,或者八句。这样的话,一周我们就可以背四十多句。到了周末,再把前面背的四十多句重新温习一遍,这就是古人讲的温书。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的总叙,不仅是以孔子和《论语》里面的话为依据,讲述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还有个作用,那就是它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整部《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恰恰分成八个部分。哪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叙,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

第二部分讲“入则孝”。

第三部分讲“出则悌”。

第四部分讲“谨”。

第五部分讲“信”。

第六部分讲“泛爱众”。

第七部分讲“亲仁”。

第八部分讲“余力学文”。

可见古人在写一部书的时候,是如何地用心思,如何地考虑周详,哪怕是一部对孩子启蒙用的书,也要考虑到结构方面、层次方面,根据儒家根本典籍《论语》做到了层层安排,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我想,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弟子规》拥有超强的生命力。

用弟子规培养学生 篇16

《弟子规》是圣人的言行,是世人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了很多与《弟子规》有关的德育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沉香救母》、《铁棒磨成针》等等,并以此来教育引导学生。我认识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通过几次学习、几次说服教育就能转变的,而是通过教师持之以恒的教育、影响来转变的。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比如:我每天坚持按时出早操,然后要求学生要每天出早操,养成勤奋、早睡早起的习惯;我每天准时到班级上早自习,同时要求学生准时上早自习,不迟到,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每当课间我到班级巡视,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主动拣起来,然后要求学生不要随意乱丢垃圾,养成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同学们做值日,我看见就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且做得认真细致,然后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做值日,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同学们从心底迸发出一股向上、向善的意愿,开始自觉转变行为习惯。反思以前,我衣着很随便,《弟子规》上讲“衣贵洁,不贵华”,现在我能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以前我说话、讲课语速很快,“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现在我注意适当放慢语速,让所有同学都能听明白;以前上课,讲台上物品摆放凌乱,“见人恶,即内省”,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以前上课累了喜欢靠一靠讲桌,现在我时刻记得“步从容,立端正”,给同学们演示出标准的站立姿势;以前批评学生我总是大声训责他们,学生的逆反情绪很重,现在改成“怡吾色,柔吾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见老师变得更理解学生、更容易接近,大家都愿意把心理话和我说,即使是犯了错,也愿意告诉我。这样我多了很多“朋友”,同时也多了很多“内线”,从学生中反馈上来的信息让我在班务工作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警察”变成了“朋友”。这使我能及时准确了解到全体学生的心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虑和倾向性的问题。是《弟子规》让我真正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好老师”。

2、用《弟子规》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行为习惯

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热情源于我对《弟子规》的热爱。我每天都在适当的场合向同学们讲述《弟子规》,要求同学们背《弟子规》,和同学们谈话的内容常常引用《弟子规》。刚开始,有很多同学不理解,但是随着我对背诵《弟子规》同学的表扬次数逐渐增多,我们之间用《弟子规》的内容相互提醒时愉悦的增多,以及部分同学行为习惯的明显进步,我惊喜地发现背《弟子规》的同学也逐渐增多了。这表明同学们都开始进步了,此时,我又提出,学习《弟子规》重要的不是背,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落实。要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好学生。那么该如何用《弟子规》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1)“知”是学生进步的基石

部分学生不听话,不学习也不练技能;话也不会说、事也不会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学生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对人生要义不懂、不“知”。“知”是“行”的前提,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又何谈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呢?领悟到这个问题后,我每天早自习领着同学们读《弟子规》,晚自习给同学们讲解《弟子规》,把《弟子规》用一个个德育故事讲生动地出来,让同学们都能领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再结合具体的事,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事该怎么做、话该怎么说。有一次,某同学上课看课外书,被任课老师叫到办公室。当时他思想抵触,认为自己没有影响老师正常上课,老师不该批评他。

我对这位同学说:“非圣书,屏勿视”学生接道“蔽聪明,坏心志”。我拿过一根粉笔对学生说:“你的一生就像这根粉笔,假如你能活80岁,你吃饭睡觉用去了一半的时间,应切去一半。”于是拿小刀把粉笔切去一半。“20岁之前你除了上学就是玩,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又浪费了四分之一的时间。”于是拿起小刀又切掉了四分之一。“长大成了家,又有很多纷繁复杂的家事需要处理,又浪费了大约剩余时间的一半。”于是拿起小刀把剩余的粉笔又切掉了一半。

我问他:“短短的一生中,你还有多少时间报效社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荒废学业,你还有理吗?”看着我手里的粉笔头,学生的眼睛里泛出了泪花儿。我又对学生说“时间对我们多重要啊,珍惜它还怕来不及呢!《弟子规》中教我们要尊敬长辈,“尊长前,声要低”、“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做到了吗?老师为什么要管你呢?”说到这里,学生哭着说:“老师,我错了!”我又对学生说:“你应该和教你的老师认错”。学生走到任课老师面前鞠了个躬说:“感谢老师的关爱,感谢老师的严厉。我知道错了,希望老师还会一如既往的给我们上课!”老师高兴的笑了,还正面鼓励了学生。一次师生之间的矛盾在重温《弟子规》的过程中化解了。

只要学生从心里知道“知”,我们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再加上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是能够转变,甚至不用纷烦说教。

(2)我用《弟子规》教学生学专业

学习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严谨。《弟子规》上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古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读、写”中“听”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环节,要认真。我们学技术也一样,只要我们认真的听实习老师讲,按实习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做出令我们满意的工件。

开学至今,我班已实习多次。实习老师都说带我班实习一次比一次累,因为问问题的学生一次比一次多,但是老师却越累越高兴,因为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所教的学生有进步,有求知的欲望!

(3)通过做家庭作业,让同学们感受实践《弟子规》的快乐

带同学们学习《弟子规》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每周五都会给双休日回家的学生留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亲身体验实践《弟子规》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教学生“入则孝”部分时,引导学生自觉尽孝。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他们孝敬长辈不需要等长大,现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在家里给劳累的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带弟弟妹妹……在读《弟子规》时,我让同学们举手发言,说出自己“身体力行”的举动和收获的快乐,大家一起分享。有的说摆收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当家里来客给客人鞠躬问好时,客人笑弯了腰;有的讲舅妈说我爱劳动了;有的说我做到“邪僻事,绝勿问”了……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孝心开显了,他的行为习惯就会务实,他的言语就会谦虚谨慎,他就会真心真意的去关爱别人,诚心诚意的尊敬师长,更会认真努力的学习。

(4)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情怀

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内涵,更有相应的时代意义。传统节日给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母亲节送母亲礼物,父亲节送父亲礼物,让学生知道感恩;五一节要帮妈妈爸爸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十月一让家在农村的学生帮家人收拾庄稼,让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晚自习我班有一名同学“步从容”地走到我面前鞠了个躬说:“老师,节日快乐!”。当时,我真的非常的震惊,经过几秒钟的思考,我笑着对他说:“你妈妈也是老师,你应该先和你妈妈说节日快乐啊,你说了吗?”那名学生说:“妈妈说了,您是我的亲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应该先和您说节日快乐!”学生的话语很朴实,我的心却感慨万千,要是大多数家长能像这位母亲一样,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以言传身教来影响自己的孩子,试想这个世界还有“恶”存在吗?当时,其他的学生见了也深受感染,有的学生说谢谢老师给我们上课,有的给我拿椅垫儿,有的走上前给我鞠躬并对我说“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人生经历无数次感动,唯独这次使我难以忘怀。

(5)给学生创造学习、理解和应用《弟子规》的环境

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我用《弟子规》中的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当学生屡犯错误,我会和他说“身有伤,贻亲忧”学生立即接“德有伤,贻亲羞”;个别学生不小心讲脏话,我会和他说“奸巧语,秽污词”学生立即接“市井气,切戒之”;学生在家不听父母教导,我会对他说“父母教,须敬听”学生立即接“父母责,须顺承”;学生外出要求其做到“出必告”学生接“反必面”;对个别贫困生,我会拉着他的手对他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学生会接“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对只爱听别人赞美,当别人说到自己缺点就生气的学生,我会对他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学生会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当个别学生作业不工整时,我批上“字不敬,心先病”……

现在,同学们受《弟子规》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有的同学原来上课不听讲,现在能主动学习;有的同学爱搞恶作剧,现在能主动帮助别人;有的同学原来根本不做值日,现在能认真完成自己的值日,真正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的人以前爱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现在能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看到这些同学的进步,再想想自己以前的那种硬性“管卡压”却难以奏效的教育方式,我对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全纳”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啊!

上一篇:关于梦的作文600字下一篇:一声“谢谢”,改变世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