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优惠政策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先优惠政策(通用8篇)

优先优惠政策 篇1

一、农村居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在十四周岁以下)的,由县财政通过县人口计生局发给一次性奖励费200元,对符合再生育条件而放弃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在十四周岁以下)的发给一次性奖励费600元。

二、在审批宅基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时,独生子女按两人计算,农村承包土地和山林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家庭。农村扶贫应把贫困的独生子女和女儿户作为重点对象。

三、独生子女户因贫困而持有低保证的,其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扶贫助学教育券”制度。

四、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其未婚独生子女死亡或发生意外伤残经县相关组织鉴定严重影响劳动能力或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补助。

五、未成年独生子女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发生意外伤残经县相关组织鉴定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的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补助。

六、县相关组织鉴定,由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引起并发症的,短期治疗给予一次性500元的补助;近期治疗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补助。

七、县相关组织鉴定,由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引起后遗症并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的,每年酌情给予500-1000元补助。

八、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本人及配偶均为本县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3)现存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4)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且不属于以下对象的:(1)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2)未婚单亲收养的;(3)受到刑事处罚,尚在服刑期的;(4)2006年1月1日后由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的;(5)农业户口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含退休)及配偶。经申请并有关组织审核属实的从申请之年起每年给予720元的奖励扶助。

九、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1933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三级以上)。经申请并有关组织审核属实的从申请之年起每年给予2400元的特别扶助。

十、有关规定应落实的其它优先优惠政策。

计划生育免费项目

一、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二、免费供应国家规定范围内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

三、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免除手术费、妇科检查材料费、手术后的一般对症药费。

四、免费对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监测。

优先优惠政策 篇2

关键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体系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限的道路不能满足机动车发展的猛烈态势, 出现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因此必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才能创建出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 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改善了城市交通的运行环境, 对节约我国能源和保护环境建设,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不仅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堵塞, 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推动了城市的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作用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是国家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一项重要举措。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有效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法律、政策的监管措施, 同时需要推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整体水平, 因此与城市的各个管理层面都有着重大的关系。根据我国的发展国情, 制定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 需要加强法制化建设与政策的执行方面的能力。目前我国与优先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制定法律的程序严格复杂, 因此不能保证法律施行的时效性。政策的制定较法律的制定更加灵活, 因此容易得到顺利的执行。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严重, 出台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公交优先的政策有望成为法律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现状

2.1政府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建议意见

这些建议、意见和规划等是我国各级政府施政的根本依据。近年来,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日趋突出, 从国家到地方的大部分城市均将有关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内容写入到这些文件中, 为城市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宏观层面的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优先发展公交的内容。

2.2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性文件

这些政策性文件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有关专业领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依据。事实上,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主要是靠各种政策性文件具体推动的。1985年, 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改革城市公交工作的报告》 (国发〔1955〕59号) , 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城市公交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012年底, 国务院出台《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交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1],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城市公交优先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2.3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及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乃至公交发展的基本依据, 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政策性文件的具体落实, 并兼具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特点:一方面, 城市及综合交通规划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法定程序审定的规划具备法律效力;另一方面, 城市及综合交通规划中所确定的有关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具体内容, 又直接成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

总体上,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日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重视, 相关政策也已涉及城市公交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领域, 对指导和推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客观来看, 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仍未充分认识到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优先发展公交虽已写入国家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但仍基本停留在解决交通问题层面, 并未充分认识到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和谐社会等的重大战略意义, 尤其是未充分体现其对引导城乡区域健康协调发展和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服务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直接制约了有关政策的层次、方向及系统性。

二是现有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不足。现有的政策仍欠缺系统性, 未能充分覆盖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各个专业领域。同时, 有关政策偏于宏观、概念, 细化的配套性政策不足, 不够深入、细致, 难以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形成全方位的具体指引。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比较笼统, 开展工作需要细化各个方面, 因此极容易导致执行者无法展开工作, 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不利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长久运行。

3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

3.1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规划

3.1.1战略优先

为了充分展现城市交通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将城市交通优先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项目之中, 积极健全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从宏观角度健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 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现实其重要地位。

3.1.2积极健全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建设中, 明确了城市公交的建设地位, 城市公交有效的推进了城乡结合, 全面发展。城市规划是以便利的交通建设为主导的, 城市公交的发展, 方面了人们的出行, 减少了机动车的激增影响道路交通。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策略,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做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建设为城市公交发展先行的政策, 积极推进城乡开发与公交运行的有效结合。

3.1.3土地资源优先政策

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 要以公交发展为主, 积极完善城市的交通用地。开展便利的公交站点, 方便群众出行, 为公交站点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土地储备服务。城市的土地管理局积极配合公交站点的建立, 为公交线路的创建, 负责好征地以及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为公交场地留有空间, 以便于城市公交车的存放, 同时对于公交站的建设, 要做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3.2城市公交的建设

3.2.1投资保障政策

积极落实城市公交建设的资金支持, 城市公交优先政策需要得到政府的有效的政策扶持, 需要明确确立公交优先所需要的具体实施资金, 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 稳定资源来源。加强城市公交启动资金的融资, 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参与城市公交的建设, 同时也会社会企业做广告, 提高知名度, 促进双赢的合作体制。

3.2.2建立优先政策

城市公交的优先政策要体现的公共财政投资之中, 为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优先做好铺垫。在城市建设中, 要优先做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公交站的建设水平, 同时注重对城市公交站的维护, 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城市公交的运营

3.3.1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方式

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健全城市公交的市场, 创立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城市公交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积极推进城市公交建设的服务水平与经营水平。加快城市出租车与公交车的科学融合, 共同推进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顺利实施。

3.3.2城市公交经营优惠政策的实施

对于城市公交车的经营, 国家出台了免征购置税, 减免用车的相关税费, 保障公交车票价低廉, 为人们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健全公交经营补贴措施, 保障经营城市公交的商家可以收获基本的生活收入, 促进社会的和谐。

3.3.3换成优惠措施

积极开展换乘优惠政策, 不多收费, 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度, 加强城市公交网络的顺畅通行。减少人民群众出行的费用, 提高公交乘坐的吸纳能力。

3.3.4对特殊群体进行保护

对于孕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城市公交要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服务的保障, 为特殊群体安排固定座位,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4城市公交的监管

3.4.1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绩效考核体系, 加强对城市公交的监管力度, 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进行考核, 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

3.4.2安全考核体系

安全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要定期对城市公交的车辆进行维护和修理, 对公交司机进行职业技能考评。

3.5城市公交的综合配套措施

3.5.1加强城市的交通建设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要与城市的交通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城市交通的建设要充分以城市公交的发展为首要, 推进城市交通建设的进步。

3.5.2加强技术的创新

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中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 进行技术的创新。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建设中, 要积极开展新能源车, 以天然气为主, 节约石油能源, 在公交车上安装监控、报警等智能化产品, 保障服务的质量, 提高城市公交的信息化水平。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府需要政府和各级社会团体进行有效的合作, 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构建, 主要从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规划、建设、运营、监管以及城市交通的综合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 旨在促进我国城市公交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晟等.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体系框架研究[J].城市交通, 2013, 11 (2) :33-40.

优先股政策预期力促市场风格转化 篇3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优先股。优先股的定义:优先股是指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及剩余财产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同时,在投票表决权上做出让渡,一般只有知情权、建议权、质询权等,但无表决权或者受到显著限制。因此,优先股的投资风险远远小于普通股,与此相对应的股东权利也弱于普通股。一定程度上,优先股可以看成是股票和债券相结合的产物。

先股政策推出的作用:1、丰富市场融资工具,丰富金融、公用事业等行业融资渠道。2、化解上市公司少分红和投资者分红需求之间的矛盾。3、盘活存量,为养老金等稳健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投资渠道。4.促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

对行业的影响情况,具体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情况:优先股在美国的规模稳步增长,目前规模保守估计在5000亿美元左右,其发行主要集中在金融银行、工商业及SPV、公用事业等主体。

目前A股市场中,银行、地产、电煤气、高铁等公共事业类权重蓝筹股有机会。需要关注的是股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2个关键指标,笔者认为最好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3.47%,或超过1年期定期利率3.25%。一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行优先股,但是中小市值的公司,如果符合要求,也有机会做优先股的发行方案。

短期看,优先股政策预期可能促进风格转化的概率较大。从估值角度看,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为12.6倍低于2005年6月998点附近的19.66倍,也低于去年三季度的12.7倍。而10月末创业板和中小板市盈率分别为56.5倍和36.4倍,依然偏高。技术上,创业板指数跌穿60日均线,考虑到获利盘回吐以及高管解禁潮,奔120日均线的概率逐日增大,市场本身有风格转换的要求。

沪深300指数在相对底部区域,估值具有吸引力,加上近期热钱流入,未来1-2个月大盘蓝筹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从基本面看,优先股的推出对银行股等金融股作用最大,当前中国银行业ROE水平在20%左右,远高于优先股股息率。相关受益的个股如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保险:中国平安等;券商:中信证券、西部证券、长江证券等;其他:中国石化、京能电力、内蒙华电等。

优先优惠政策 篇4

××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结合”活动的安排意见,扎实推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对计生户制定如下优先优惠政策:

一、父母双方或女方是农业户口的,独生子女在年满18周岁时,由××镇政府一次性奖励其父母200元。

二、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对计生户在占地、贷款、招工、医疗保健、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和考虑,帮助办理有关手续。

三、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每年免费为独生子女母亲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并提供优惠治疗。

四、镇协调农技部门定点优惠供应良种、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无偿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

五、对独生子女参加河北省内中考和高考,在录取时给予10分的照顾。

六、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严重伤残并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由镇免费安排其入住里庄敬老院。

七、镇协调工商税务部门优先为计生户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优先提供营业场所和相关服务。

××镇人民政府

2004年2月10日

主题词:计生户优先优惠政策决定

××镇人民政府二OO四年二月十二日

优先优惠政策 篇5

来源于:发布时间:2015-04-29 15:38:02发布人:任婧

(穗天府办[2009]1号)

为扶强扶优促进天河区经济的发展,区政府决定对辖区内重点企业颁发“天河区企业办事优先卡”,并协调市和区有关部门给予如下各项措施:

一、市工商局天河分局

对持有“天河区企业办事优先卡”的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登记事项变更、年检等事宜时,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二、天河区国税局

1、对持卡的A级企业优先办理纳税申报(包括扫描、抄税)、发票领购等涉税事项。

2、对持卡的A级企业优先办理税务登记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事项。

3、持卡的A级企业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4、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持卡的A级企业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

三、天河区地税局

1、设立企业办事优先卡窗口,优先办理纳税(退税)申报、税务咨询、发票领购及其他文书受理事项。

2、在无纳税异常和偷税行为的情况下,对评定为A级的企业两年内不进行检查;在持卡企业申请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时,优先办理有关的评定事项。

3、对可享受税法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措施优先办理。

四、发展和改革、物价局

1、优先办理对企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立项。区权限范围内的备案项目,资料齐备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需报上级发改部门审批的项目,落实专人负责跟踪这些项目的审批。

2、优先办理收费许可证、申报价格(收费)定(调)价事项,免费及时的提供价格(收费)政策咨询服务。对企业反映的价格(收费)问题,派专人处理,7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意见回复。

五、经济贸易局

1、优先推荐申报省、市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并优先安排区配套资金。

2、优先推荐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和商业网点建设资金扶持项目备案。

3、优先办理酒类专卖零售许可证,资料齐全收案后3个工作日完成局内审定工作。

4、优先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等审批事宜。资料齐全无误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设立和企业变更的批复或答复。

5、优先办理加工贸易批准证(包括变更、核销),对单证齐全的,受理后1个工作日批复。

6、优先办理加工贸易经营情况及生产能力证明,资料齐全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验厂并发证。

六、劳动和社保局

1、优先办理招用工等有关审批、备案手续。

2、优先办理社保参保、缴费工资申报、年检、申领等业务。

七、外事办

在权限范围内,优先办理企业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的相关手续。

八、市国土和房管局天河区分局

在区权限内,优先办理持卡企业用地申请的相关手续,并协助企业办理市国土局用地审批工作。

1、资料齐备的,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发出 “征用土地通知书”及有关征地表格的工作;

2、资料齐备的,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征地表格的审核工作,并发出“耕地占用税”、“菜田建设费”、“征地管理费”的缴款通知书;

3、资料齐备的,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征地结案的局内审批工作。

九、建设和市政局

1、申办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资料齐全者收案后7个工作日内核发《施工许可证》。

2、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手续,资料齐全者收案后7个工作日完成。

3、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综合验收,资料齐全者收案后7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到现场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核发综合验收合格证。

4、项目手册管理及年检,资料齐全,3个工作日内到现场进行检查公建配套落实情况。检查合格,5个工作日内送到市建委办理年检手续。

十、市规划局天河区分局

1、对持卡企业设立规划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专人服务。窗口接件后,立即派1名工作人员对涉及的科室进行跟踪督办。

2、为办事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解决规划审批中的具体问题。

3、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资料齐全情况下,缩短办案时间,加快办案速度。(1)办理用地初审10个工作日完成;(2)办理规划、报建、验收、违法建设处理案件审批,在相关法规规定审批限期内缩短三分之一工作日完成。

十一、环保局

1、对持卡企业优先办理排污许可证申报、环保产品认证、ISO1501400咨询等业务,承诺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

2、设立快速审批通道,对新扩改的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企业,资料齐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对新扩改的符合产业政策有污染的企业,资料齐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批复。

3、优先受理环保治理项目的立项和专项治理资金的申请。

十二、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

1、设立消防业务受理专用窗口,对于在区公安分局业务受理范围内(市公安局消防局管辖除外)的、手续齐全的消防业务,在法定的工作日内提前办理。

2、优先受理举办大型群体性活动集会的有关事宜,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资料齐全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准或不批准的答复。

3、简化企业出入境申请手续。对申请赴港澳商务服务证以及再次申请赴港澳3个月多次商务签注的,凡资料齐全的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局内审核工作,并上报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

十三、卫生局

优先办理申请卫生许可证的有关事宜(医疗机构除外)。凡申报资料齐备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查、现场勘察并提出整改意见;对验收符合要求的企业,5个工作日内审批、发证。

十四、人事局

1、建立区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将持“天河区企业办事优先卡”的企业纳入联系范围。区人事局、区人才办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分工联系企业,保持企业、人才与政府之间顺畅的沟通与交流。

2、优先办理中、高级人才引进和接收大学毕业生事宜。对于符合广州市准入条件的毕业生,材料齐备的1个工作日完成初审并上报市人事局。对符合广州市准入条件的人才引进,材料齐备的,属区审批权限的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属市审批权限的5个工作日完成初审并上报市人事局。

3、在区人才办实行集体人事代理,区人才办指派专门工作人员全面负责企业的人事代理业务,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且人事代理费优惠20%。

4、应企业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免费上门开展人事人才政策宣讲和业务操作培训,现场办公受理业务。

5、在“天河人才网”上为企业免费提供首页发布招聘信息、查询人才信息等服务。

十五、天河科技园管委会

1、优先受理企业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的立项以及申报,并派专人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立项或申报后的跟进工作。

2、优先办理软件企业认定的有关事宜,资料齐全的在3个工作日完成初审工作。

3、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安排企业在高唐新建区的用地。

十六、科技局

1、优先受理科技项目的申报,对符合条件的已形成产业化的科技项目,优先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的资金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

2、优先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及复审业务,提供专门的政策咨询辅导及跟进。

3、对符合条件的,鼓励其申报工程中心,优先为其提供全程跟踪辅导工作。

4、优先办理广东省、广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试点企业及科研成果、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推荐、立项工作。

5、优先办理广州市知识产权专利资助初审阶段的审查 工作。

6、优先提供区知识产权业务知识免费培训名额;优先赠送《中国知识产权报》。

7、优先为其提供专利信息分析软件和专利信息库的使用资格。

十七、农林水利局

优先办理与林业、农业、禽畜等有关的证件,资料齐全的,农业和禽畜方面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审批手续,林业方面的10个工作日完成有关审批手续。对超出审批权限的,派专人跟踪,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

十八、教育局

1、优先受理区重点企业开办社会力量中小学办学审批事项,在消防、卫生等前置审批手续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发证工作。

2、按当年纳税额向持卡企业的员工子女提供当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指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原省、市一级学校的优质学位名额,年纳税额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供3个优质学位名额;年纳税额1000-2000万元的企业,提供2个优质学位名额,跨地段学位收费按各学校当年收费标准的60%收取。

十九、文化局

探放水优先制度 篇6

为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夯实防治水管理基础,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晋煤行发[2011]410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矿生产管理现状和兼并重组整合后生产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出现的情况、问题、变化,进一步强化我矿防治水工作,对探放水工作优先进行作业,特制定本制度。

1、以矿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为防治水第一负责人,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协助矿长负责本矿防治水工作决策、指挥和组织落实工作。

2、以防治水副总工程师为组长,技术科科长为副组长对防治水设计编制、实施和业务保安工作,同时制定本矿区域防治水工作规划和本防治水计划,对相应水害型制定的规划和措施。

3、以防治水技术员积极编制矿井地质报告、水文地质类型信息,建立台账档案,采取地面调查、核查矿井资料,对重组整合的小煤矿采掘情况,进行走访老工人及当地群众、井上下物探、地面钻探验证方法,确实查清原有小煤矿开采情况,真实掌握矿区水害地点标高、采空区范围和积水量、巷道布置等情况,特别是可能越层越界开采的范围,做到采掘前水害预防措施到位。

4、加强我矿防治水工作培训工作。所有参与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管理部门监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和探放水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强培训,未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

5、建立健全防治水管理制度,各类人员防治水安全责任制、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

6、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规定。建立满足生产衔接需要的专业化探放水队伍,配齐配足探放水设备。

7、建立注浆专业队伍,负责注浆堵水工作。

8、对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及时按规定编制探放水设计,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

9、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水规定》有关要求留设防隔水煤柱,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作业。

10、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业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11、在防治水工作中要科学分析水压大小,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严格落实“有疑必停、有险必撤” 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2、在每月初的生产计划中首先安排探放水计划。

13、所有采掘活动必须在已经完成探放水工作并确认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14、采掘队进入之前必须履行探放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手续。

15、在开拓、掘进、回采封闭等设计编制及实施中,要有防治水机构的审查意见,以达到优先介入、优先施工的目的。

生技科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探放水作业优先制度

优先优惠政策 篇7

近年来, 我国大范围遭遇招工难与用工荒问题, 而且这一现象呈现扩散和常态化趋势,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稳定择业, 是当前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缓解招工难与用工荒, 政府和企业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 但政府和企业出台的政策多为自上而下型, 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从农民工角度出发, 考察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 对于降低农民工与企业的搜寻匹配成本, 缓解企业用工荒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关于农民工择业问题, 许多学者从农民工择业流动规律和择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取得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例如, Mincer (1993) 和蔡昉 (2005) 则认为农民工流动择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工资收入。林坚 (2007) 采用代内流动表研究方法, 从农民初职的选择、从事的现职和未来职业期望3个方面出发, 对农民工从事职业的变化规律以及理想职业选择特征进行了研究。朱红根等 (2008) 对农民工流动至外省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关于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面, 主要集中于个体特征因素及就业特征因素, 例如, 陈昭玖等 (2011) 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 年龄、工资等因素对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具有正向影响, 而择业机会识别能力与择业稳定性呈负相关。严善平 (2006) 研究也认为农民工年龄对农民工稳定择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苏群等 (2003) 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因个人及家庭因素制约而择业稳定性更高。姚俊 (2011) 则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低至一定程度, 其流动择业的趋势减缓。

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民工择业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 而关于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的研究凤毛麟角。鉴于此, 课题组于2011年6—9月组织课题人员分别对福建、广东、江西、上海、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湖南、重庆等10个农民工输出和输入大省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02份。基于调查数据, 本文对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进行考察, 并对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的代际差异、区域差异、产业差异和企业产业进行详细分析, 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招工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二、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总体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 笔者首先把择业政策分为: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解决城镇户口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廉租居住房屋、建立劳工维权组织、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和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然后, 针对上述选项, 让调查对象选择自己认为最需要的前3项并排序。最后, 根据各项政策在各位次上出现了不同的次数, 运用无权重转移思路进行排序:即一项政策在第一位上出现的次数比另一项政策多出来的次数无权重地转移到第二位上再进行比较, 依次类推, 直至第三位上出现的次数加上第一位、第二位上转移而来的多余次数依然比另外一项多, 则该项政策严格比另一项更重要;但若在转移过程中出现负值, 则按照加权统计频数累计求和之后再进行比较, 其中, 第一位至第三位的权重依次为3、2、1。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农民工总体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而解决城镇户口问题、建立劳工维权组织和解决子女就学问题排在后3位。由此可见, 政府和企业在促进农民工稳定择业和减少农民工离职意向时, 要优先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等政策, 以满足农民工择业的需求意愿。

三、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代际差异分析

由于农民工群体内部已出现分化和分层, 利益诉求等差异化现象, 不同代际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 本文基于代际差异视角来实证考察新老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政策需求优先次的差异。同样, 根据无权重转移思路, 可计算出新老生代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的优先序, 结果见表2。

注:1=提供各种就业信息;2=解决城镇户口问题;3=建立最低工资制度;4=解决社会保障问题;5=提供就业技能培训;6=提供廉租居住房屋;7=解决子女就学问题;8=建立劳工维权组织;下同。

根据表2结果, 新、老生代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有以下特点:第一, 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与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较大, 这两项政策列在新生代农民工政策需求优先序的第一位、第二位, 而对建立最低工资制度、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需求相对较弱, 列在最后二位;老生代农民工则对建立最低工资制度、解决社会保障问题需求较强烈, 分列老生代农民工政策需求优先序的第一位、第三位, 而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不强, 仅排在第五位, 这主要是因为老生代农民工由于年龄稍大, 经济负担和家庭责任更重, 冒险意识较弱, 使得其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环境, 从而对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等政策有更强的需求, 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年纪轻, 冲劲足, 更加注重个人发展, 所以更渴望通过职业培训来不断锻炼和提升自身素质。第二, 不论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生代农民工, 他们对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的需求都比较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将其视为首选政策, 老生代农民工也将其排在第二位。可见, 政府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在农民工择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 从位次排列较后的各项政策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将解决城镇户口问题排在第五位, 而老生代农民工则将其排在最后, 将解决子女就学问题政策排在相对靠前的位次, 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比老生代农民工更强烈, 希望通过解决户口问题早日成为市民, 而老生代农民工由于其子女都已上学, 他们更希望政府能解决子女就学问题。

四、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无权重转移思路, 计算出不同区域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的优先序, 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结果, 不同区域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情况如下:第一,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对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政策需求意愿最强, 而对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较弱, 其仅位列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中的第四位;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则将廉租居住房屋选为首要政策需求, 而对最低工资制度的需求较弱, 其近排在长三角地区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中的第五位, 这可能是因为上海、江浙等地高昂的房价使得农民工难以负担得起房租, 因而对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较大, 而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较其他地区而言, 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较高且最低工资制度建设相对完善, 因而对最低工资制度的需求较弱;其他地区农民工对政策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的需求较大, 而对最低工资制度和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不大。第二, 不同区域农民工对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都比较大, 尤其是政策提供就业信息, 分别排列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的第二位、第二位和第一位。

五、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产业差异分析

本部分基于不同产业领域来进一步分析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笔者将农民工按照将来打算从事的产业领域划分为3类, 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同样根据无权重转移思路, 可计算出不同产业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情况,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从事农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对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和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需求都较大, 除此之外, 农业领域农民工对解决社会保障的需求较大, 工业领域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廉租房的需求较大, 第三产业农民工则对就业技能培训的关注度较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农业领域农民工收入不高, 因而对最低工资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较大, 而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 因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 收入相对较高, 因而对政府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较大, 对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强度相对不大。排在后面三位的政策是建立劳工维权组织、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和城镇户口问题, 表明农民工对此方面的需求意愿都较弱。

六、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企业差异分析

根据无权重转移思路, 计算不同性质企业的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情况, 见表5。

从表5中可看出, 不同性质企业农民工普遍对政府提供就业信息的需求较大。除此之外, 国企或集体企业农民工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很强, 对最低工资制度的需求较弱, 只排在优先序列中的第五位;而个体或私营企业农民工对最低工资制度和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都很大, 对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不大;外资或合资企业农民工则对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较大, 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较弱。可能的解释是, 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相对稳定, 其对最低工资制度的需求不大, 而更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所以希望政府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外资或合资企业农民工大多在发达沿海城市工作, 难以承受高昂的房价和房租, 因而对政府提供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较大;个体私营企业的工资收入及工作稳定性都不太理想, 因此私营企业农民工必须掌握充分的就业信息和争取再就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同时也希望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

七、结论

第一, 总体上, 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的需求意愿最强, 对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政府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也比较大, 而对解决城镇户口、子女就学问题和建立劳工维权组织等需求相对较弱。这说明政府和企业在制定促进农民工稳定择业的政策时, 应优先完善就业信息政策体系, 同时加大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

第二, 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最强, 而老生代农民工则相对更关注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与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等政策。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招工政策时, 应注意农民工代际差异性需求, 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讲, 政府在加大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力度的同时, 可以进一步完善就业技能培训政策, 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本积累;对老生代农民工来讲, 则要注重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 为老生代农民工提供生活保障。

第三, 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存在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偏好于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则对政府提供廉租居住房屋的需求较大。因此, 珠三角地区政府及企业可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工资收入问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长三角洲地区政府及企业则优先提供廉租居住房屋, 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居住房屋问题。

第四, 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存在产业差异。农业领域农民工对政策解决社会保障的需求较大, 工业领域农民工则希望政策提供廉租居住房屋, 第三产业农民工则需求政策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政府应拓宽农业领域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 加大农业领域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扶持力度;对工业领域的农民工来讲, 则重点帮助其解决廉租房问题;对第三产业领域的农民工来讲, 则优先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服务。

第五, 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存在企业差异。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很大;外资或合资企业农民工则对政府提供廉租居住房屋需求很大;个体或私营企业农民工则更关心政府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因此,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则可优先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服务, 外资或合资企业则应把政府提供廉租居住房屋作为稳定农民工就业的首要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Mincer, Jacob.Human Capital, Technology, and the Wage Structure.Studies in Human Capital, E.Elgar Publishing, 1993.

[2]蔡昉, 都阳, 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商务印书馆, 2005.

[3]林坚.我国农民的职业流动及择业期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 .

[4]朱红根, 康兰媛.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284份调查问卷[J].农村经济, 2008 (12) .

[5]陈昭玖, 艾勇波, 邓莹, 朱红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

[6]严善平.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J].管理世界, 2006 (8) .

[7]苏群, 刘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4) .

优先优惠政策 篇8

三、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三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已逐步走上了“三化”的轨道。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人才价值取向多元化,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各地人才引进的竞争愈演愈烈,后发展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才不足已成为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就防城港市而言,面对钢铁、核电、金川铜镍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运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兴起,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正空前增加,人才瓶颈更加凸显。

(一)人才短缺和流失较多,导致后发展地区“三化”主体支撑不够强

后发展地区人才短缺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集中体现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两个方面。近年来,防城港市虽然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人才规模与结构都有明显提升,但是随着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红沙核电、金川有色金属加工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及东兴试验区的全面推进,现有人才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1.人才总量不大。全市现有人才总量为7.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76%,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到2015年、2020年,人才需求量將分别达到12万、18万,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工作压力很大。

2.人才结构不优。后发展地区尤为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防城港市为例,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市人才总数的24%,而教育、卫生类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70%,从事产品研发和工艺流程再造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到2%,冶金、海洋、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类的人才不足,金融、规划、项目管理等经济类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与此同时,有限的人才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人才对社会贡献率仅为8.9%,低于广西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

3.人才流失严重。受自然环境恶劣、发展差距大、经济基础弱、配套不强等影响,后发展地区人才流失呈现出批量增大、层次增高、关键技术岗位增多、领域增宽等特征。以防城港市为例,虽然近年来也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但原有人才外流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硕士以上学位或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率达10%,主要流向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

(二)投入不足与支持不够,导致后发展地区“三化”的资金支撑不够多

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为因果,人才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过来加快人才发展。就防城港市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广西边陲,受长期战争、建设时间短、产业发展不足、自身财力有限等综合影响,人才开发投入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1.投入总量不足。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该市对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有了较大增加,但对人才的投入在数量和比例上都低于发达地区。如2010年投入在人才开发上的资金只有300万,还达不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2010年,该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仅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1.7%,比国家要求的标准低3.3个百分点;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600万元,占GDP比重仅为0.05%,低于全国1.75个百分点,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5%)相差大。

2.投资模式单一。该市人才投资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投资人才发展渠道依然不畅,投资额少。以教育领域为例,全市民办中小学较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还没有一所全日制高校;现有投产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对人才的培训、科研投入等总体上还不够重视,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不到0.5%。

3.国家支持方式有待完善。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后发展地区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但扶贫式的支持政策多,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向后发展地区流动;运动式的支持多,未能形成长期执行的人才制度;照顾性的支持多,侧重于民族和特定身份,没有与人才自身的成长规律有效匹配;一般化的政策多,不适应后发展地区的特殊需要,政策的集中效应不明显。

(三)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导致后发展地区“三化”的动力支撑不够大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达地区抢抓机遇、率先而为、大胆探索,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完备、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而后发展地区体制机制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1.人才工作机构不健全。以防城港市为例,虽然设立了人才办,但只是临时机构,没有专门编制,职权也不够明确,加上部门之间、人才管理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动不足,影响了人才工作的整体效果。

2.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废、改、立”建设缺乏严格规定,随意性、弹性过大。政策制定、执行、监控和终结等环节衔接不够顺畅,政策的操作性、连续性、稳定性不强。政策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完善,体制内积极响应,但是体制外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对市委、市政府主导的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考评机制不健全。人才评价中,缺乏科学的行业标准,“重经验判断、轻定量评价”,人才评价的公正性、规范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没有分类建立不同职位人才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彻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阻碍人才成长和流动的条条框框太多,用人机制统得过死,人才难以合理流动、配置、使用。

4.人才福利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低,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制度不健全。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为例,现有的制度设计按地区发达程度确定工资福利标准,导致越是发达地区的工资福利越高,越是落后地区的工资福利越低,人为造成后发展地区人才优先发展“三化”的竞争力被定格在低水平。

5.聚才、育才、用才平台载体不多、层次不高。

6.体制机制的刚性,改革创新的滞后,导致已经落后的后发展地区人才工作更加缺乏活力。

(四)方法探索研究不够,导致后发展地区“三化”的技术支撑不够得力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后发展地区在人才工作的方法探索研究方面明显落后:

1.工作方法不多。我国改革开放劲吹东南风,沿海地区率先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而后发展地区的人才工作缺乏创新,大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阶段,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对人才项目的规划设计比较粗糙,预见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

2.研究能力不足。东部发达地区大多有完善的人才工作部门,编制规模和人员素质占优,经费保障充足,独立研究能力较强;而后发展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对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研究不深,有的站位太高,过于宏观、操作性弱,有的站位太低,内容过时,不适应人才发展需要,先进性和引导性不强。

3.研究主体单一。东部发达地区除了政府外,企业作为人才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人才研究工作的主体,大量存在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智力支持;而后发展地区,人才研究多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少,关注度低。

4.研究范围不广。后发展地区的“三化”探索还处在如何做大总量方面,即如何把人才引进来的初期阶段,而对人才结构、人才科学评价、人才激励方面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

四、实践人才优先发展“三化”的几点对策思考

基于对后发展地区人才优先发展“三化”的探索实践和分析研究,从防城港市实际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進人才优先发展“三化”工作,大力吸引人才、获取人才、用好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人才特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坚持党管人才,更加注重提高人才优先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党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尽快实现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做到凡是社会能办的事,就交给社会,凡是市场能办的事,就交给市场,凡是企业能办的事,就交给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上,放在出台政策指导人才工作、激发人才活力上,放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上,放在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上。要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意识,真正形成“一把手”抓全局促落实、抓规划定政策、抓重点建载体、抓服务优环境的人才工作格局,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人才工作局面。

(二)坚持规划先行,更加注重发挥人才优先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围绕这一规划,加快配套、加大宣传、抓好落实。

1.完善各项配套。围绕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坚持人才开发适度超前的思路,正确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政策的创新来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配置相关硬件设施;要加快成立相关工作机构,配置专业人员,推动规划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新兴媒体,着力做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宣传,做到人才优先发展“三化”战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人才优先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使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

3.加强研究创新。重视对人才发展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战略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新形势,研究国内外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措施,积极借鉴有益经验,通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为提高人才竞争力提供指导。

(三)坚持项目创新,更加注重打造人才优先发展品牌工程

人才项目对人才工作起着示范、引领作用,要围绕防城港市打造现代化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能源化工基地、粮油食品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建设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重要门户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市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聚才扬帆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工程”、“边海英才培育工程”等一系列人才项目。

1.明确责任。对既有人才优先发展项目,要紧紧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时间表,一抓到底、落实到位。坚持“谁提出,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建立起统一部署、运转高效、便于操作的推进模式。

2.科学谋划一批新项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及时研究论证,以超前的眼光,科学推出一批新项目,以满足人才工作新要求。

3.严格项目全程管理。建立人才项目督办、报告、评估、修正制度,定期督办项目进展,按时将督办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成效,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形成项目验收报告。对优秀项目应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要将一些成熟有效的做法及时转化为制度规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和一般项目的辐射作用,营造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的良好氛围。

4.创新项目融资方式。积极发挥人才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资助、贴息、税收优惠鼓励等优惠政策,上下联动引导形成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入,构建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合理分担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5.强化项目建设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人才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形成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推动重大人才优先发展项目的实施。

(四)坚持政策创新,更加注重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规范化

创新政策,是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

1.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重点是对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原则性、宏观性等重大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找准突破口,明确时间和进度要求,制定出台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衔接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中长期人才规划确定的人才优先发展的各项任务得以切实贯彻落实。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立足全局、兼顾各方利益,人才政策之间、人才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人才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之间都要有效衔接、避免冲突。对难度较大,创新要求高的举措,要先行试点,待试验成功后上升为政策,再予以推广。如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突出创新、先行先试、多方尝试、允许试错等特点,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形成政策向全市推广,为全国沿边地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借鉴。

2.强化政策对人才的导向作用。依据人才的动态发展和系统的原则、能级的原则、互补的原则,完善人才配置政策,充分拓展人才的使用效能。要着重引导人才向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基层流动,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就业、服务或挂职锻炼,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企业、社区、农村工作。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有业务专长的人才向急需领域聚集,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

3.形成人才与产业项目对接互动的机制。把人才与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人才工作服务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重要拓展领域,整合教育、科技、产业等资源,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促进学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构筑人才与产业互动的发展平台,探索“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的人才优先发展新模式。

4.建立健全各项激励体系。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改革完善现行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分类建立不同职位人才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把人才薪酬待遇与职称密切挂钩,与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让人才价值在创新创业中充分展现。

(五)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内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有效聚集人才的“洼地”效应。

1.形成全社会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强化人才优先发展的意识,倡导惟才是举、惟才是用。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使全社会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2.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产业行业分布及各类各层次人才特点,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机制,打造网络和实体联系服务平台,发展人才俱乐部、人才沙龙,为人才创造交流合作的良好环境。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家落户、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保姆式服务,为优秀人才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创造条件。

3.为人才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利用城市规划空间扩展的机会,强化城市综合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科技和其他专业人才建设一批专家公寓、白领公寓、蓝领公寓,着力解决居住成本高对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瓶颈问题,增强人才归属感,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人才磁场。

(六)坚持夯实基础,更加注重人才优先发展践行者和推动者的建设

人才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基层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尤为迫切。

1.强化人才办职能。从政策层面规范人才工作机构,将各级人才办临时机构明确为常设机构,提升人才办机构规格,赋予人才办规划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督办督导等工作职能,建议明确人才办工作人员按照当地组织部门编制总数的15%-25%配备,规定每个单位至少有1名专职人才工作者,切实选好配强各级人才工作力量。

2.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制度。构建管理科学、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人才工作新体系,推动人才强国、人才强省、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

3.加强对人才工作队伍的培训。要顺应发展新要求、结合新领域、新知识、新动向等,进行专门培训,提升人才工作者的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的能力,提高识别人才、研究人才和集聚人才的本领,使之成为自觉贯彻党的人才方针政策、精通人才工作业务、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行家里手,做政策创新的“领路人”,做解放人才的“先行者”,做各类人才的“保护神”。

4.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要深入基层、企业、社区等,把视野转向人才工作的基层和一线,加强与人才工作者的互动与交流,倾听各类人才的心声和体会,研究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促进人才优先发展。

五、实践人才优先发展“三化”的几点建议

后发展地区人才优先发展“三化”的探索实践,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要通过人才优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还需要得到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

(一)建议中央将后发展地区的人才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突出對后发展地区人才工作的优先支持,为推进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建议将之定为国家级人才优先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人才的优先发展引领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并从国家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二)建议建立完善中央财政对后发展地区人才工作专项转移支付机制

设立更多如西部特岗教师、师范院校免学费之类的人才优先发展项目,定向为后发展地区引进和培养更多人才,费用原则上由中央财政直接承担,提高后发展地区人才的综合待遇水平,增强后发展地区引进人才的吸引力。对东、西部地区采取非均衡措施,加大对后发展地区科技、教育、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到后发展地区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使人才资源向后发展地区有效聚集。

(三)建议加强对后发展地区“智力支持”

加大对后发展地区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每年从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发达地区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到后发展地区挂(任)职。扩大实施西部优才工程,从后发展地区选送更多优秀人才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争取在3-5年内完成西部党政人才的优化工作。提供更多机会,让后发展地区优秀人才能有机会到国外学习进修、到国内名牌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进一步提高现有人才的学历水平和拓宽人才的知识面和阅历,进一步提升后发展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后发展地区尽快出台政策,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目前,后发展地区党政机关集中相当数量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待遇、观念等原因,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不愿意“下海”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或经营管理工作。建议中央出台政策,允许后发展地区党政机关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停薪留职或带薪到企业任职,期满后由“下海”人员自主决定是辞职还是返回党政机关,引导本地人才资源更多地向经济发展一线集聚。加快人才市场化配置进程,破除人才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流动的资格障碍、从企事业单位到机关流动的身份障碍、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企业流动的社会保障障碍,让更多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后发展地区政府机关经济部门工作。对企事业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入编定级时允许参照相应资历的公务员和他们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职务确定职级,吸引更多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的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人才队伍,以进一步优化后发展地区人才结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叶仁荪,黄顺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

[3]陈文新,田静.西部人才流失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06年。

[4]陈德.对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年。

[5]全国人才工作经验材料选编,2003年。

[6]邹东涛,乔根平.为西部大开发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J].中国人才,2000年。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

上一篇:桥的八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初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