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推荐10篇)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人教版《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分别简称为新课标、新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丽丰富多样的需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对于长期习惯于传统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这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作好观念、心理的调适和素质、能力的准备。

一、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新课标的新视点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途径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2

一、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

1.通过《语文读本》,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 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语文课程标准》最明确的一个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语感积累、熏陶和培养, 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学生个性。而在高中, 每册语文教材中仅24篇文章, 要靠这24篇文章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只有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老路。而《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题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成。因此只有通过阅读《语文读本》,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补充课内教学资源的不足, 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

2.《语文课本》上的文章, 是编辑精心挑选出来的, 有许多是经典名著。这些文章的学习确实能增长学生的才智。但也不否认, 有许多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有时无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实在语文课堂之外, 广阔的社会同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因此, 可以有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式阅读。去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损失严重, 影响深远, 为此我就以“坚强吧, 我的同胞”为主题要求同学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及一些感人文章进行阅读, 并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写一篇相关文章, 表达自己对灾区同胞的关切和祝福。通过该活动, 既很好地表达了同学们对灾区同胞的关爱, 也锻炼了大家收集材料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 喜欢看各种电影, 喜欢看电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完全可以, 在这当中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 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有过以下尝试:

1. 让歌声充满课堂。

文学和音乐同为艺术, 二者自然有一些相通之处。许多朗诵者总喜欢配上与其文章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曲调, 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淋漓尽致。我们所学的很多诗词, 都被谱上了曲, 成了一首首传唱的歌曲。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剪梅》《虞美人》等。我在学生学完这些词后, 总会让他们听听、唱唱这些歌。这样一来, 学生不但更有兴趣, 同时也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印象更深刻。另外, 一些思想比较健康的流行歌曲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比如《白桦林》, 单看歌词, 它是一首歌颂坚贞爱情的诗歌, 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配上低沉的曲调, 更将这一故事演绎得凄烈完美。因此, 与其禁止学生唱流行歌曲, 不如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唱, 留心生活中的语文。

2. 让电视进入教室。

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初探 篇3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合理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68-01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为完成教学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应在有限条件内将可以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挖掘,从而真正达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1 关于综合各学科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整合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材与教法过分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大的整体观念,这样的结果学生只会学语句的分析理解,而缺少从其他角度接受文体。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的多元文体意识,充分重视教材知识内容按一定的线索组织起来,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教师则要挖掘和其他学科间相关知识内容的共同资源,使语言的知识内容得到补充与延伸,借鉴与互通。

在教学中,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如在教学《白杨》一课前,我首先与校内科学课、美术课老师做了沟通,首先与我校科学课教师联系,请他们利用科学课的时间从植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白杨树树种的特点,了解白杨树这种植物生长、繁殖等多方面的特性。然后又向美术课教师询问,可否在五年级美术课上增设有关描绘白杨树的课程,两种意见都得到了肯定,于是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白杨这种植物的特征后,我和学生一起走入了作家袁鹰笔下的戈壁滩,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领会了作家表达的情感。紧接着,我请同学们把他们在美术课上的作品拿出来,要求学生边展示便带着赞美的语气口头介绍,由于前面的感情铺垫,学生们兴趣高涨,他们在明白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到了科学常识,绘画作品的展示又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反过来,这些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白杨》一课的理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科教学中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这些资源为语文学科服务,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渠道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师应发现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实践资源,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我将这些资源从类型上进行了分类:

2.1 表演资源: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此,适当的让学生对文中化合物进行心里剖析,对文中的情景进行想像,进而把文中的内容通过自己表演展现出来。演课本剧就是一种极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出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仍以《白杨》为例,本课所描写的事件年代离现在的孩子现实生活较远,寓很浓的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学生理解此课有一定难度,尤其文中爸爸对孩子表白自己心意的段落,更是难以突破的重点。针对这些,我没有按常规引导学生单纯的去分析,理解, 而是要求学生在读懂书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大哥哥、大姐姐去劝说课文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告诉他们爸爸的心愿,同时再扮演课文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去设想他们了解爸爸的心愿后会怎么回答爸爸,小组自主分配角色,在这个内容完全由学生设计的课本剧中,学生表演之精彩真令我惊讶,爸爸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孩子的期望、孩子对爸爸的尊敬以及他们的决心等,都被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对此课理解得多么透彻。而采取的这种形式所获得的收获,也大大提高了单纯读、背的效果。

2.2 实验资源:许多教材本就是作者亲身实践后的感悟和总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将这一过程加以重视。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课便可采用此种实践方法。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准备了一个大象的代替品、多块小石子、一盆清水。然后请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模仿曹冲称象的办法。学生在动手之后纷纷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更加佩服了曹冲的机智聪明。学生在亲身实践后,思维能力也进一步等到了发展。

2.3 辩论资源:不少语文教师都遇到过学生对某一问题意见不统一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有争议的内容,将之开发成引发学生争辩或辩论的语文实践资源。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帮家长干家务应不应该收取报酬”时,便模拟全国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按自己的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在班内开展了辩论会。通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学生的思维渐渐清晰,心理上也受到了挑战,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了。很好的完成了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

3 全面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著名的语言学家线志公曾经说过:“以自己学习的经验来看,得自于课内的与得自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约有30%来自课外。这表明,语文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使学生的学习向40分钟以外延伸。因此,全面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3.1 收集各种传媒提供资源,扩大信息量:语文教学中有不少与学生实际相差较远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时就要求学生运用课外自己收获的信息辅助学习。具体操作中,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去增加自己的信息量,之后逐渐内化自己的经验,在今后学习中加以运用。然而由于我校地处农村,不可能像城市学校一样要求孩子们到图书馆、网络上去浏览,只能教师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设这方面的条件。我在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便将自己收藏的一些书籍带到自己教学的班级中。到了高年级要求学生去拜读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看不懂的就讲给他们听,这样当学生到了高年级在学习《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对这一章回的前因后果比较了解,所以学习起来相当轻松。教学中难点轻易就突破了。

3.2 开发社会、自然等教学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当今语文教材,它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这里的延伸是指导从课内向课外、从已知向未知的延伸,力求接触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生存的环境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而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4

内容提要: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规律,营造学习氛围;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学习;走出教材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者: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中吴仲益

《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显而易见,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并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因素一直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在“应试”这根魔杖的指点下,紧紧围绕着升学率这座大山,忙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把教材上的知识要点罗列成册,要求学生重复不断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这样的结果是:严重扼杀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农民子弟语文素质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发展。”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现状,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因此,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且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和作用。教师们若能彻底打破旧的传统观念,理解新课程新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必将收到始料不及的效果。

本文将就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遵循语文规律,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学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结合便就叫语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不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作一定安排。早晨上课前半小时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绘自然风光、忆自己童年、讲家庭亲情、说有趣笑话、诵优美诗词。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组成学生评委,对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记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单;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校广播室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无形的课堂上得到潜移默化、坚持不懈,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听说能力,积累词江,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广泛阅读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可号召学生从家里、亲戚或朋友处借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通过适时的课外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具体指导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倡学中求疑。如在阅读世界名著《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性?为什么称:“变色龙”?围绕这一系列疑问,仔细阅读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如:成语接龙,名著朗诵,课外知识阅读竞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

笔者认为: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手段和方式与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主要区别于现代化教学设施方面,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语文课程资源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如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我们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农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走出教材课堂,拓宽学习视野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语)。农村语文教师的身边,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课程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情风俗、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色。

例如在教学了《珍珠鸟》一文后,我们可组织学生去调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珍贵的动物?它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有没有遭遇人类的迫害?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作好记录,拍摄照片,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语文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5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品质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主要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教学工具只有教材,部分教师还会稍加使用多媒体,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往往对文章里的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其根本不能牢固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主流思想,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进行语文的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校内出发,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2、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同样,对“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类似环节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强化知识的学习,促进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有一定数量

关系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的数学试题。如:小华今年a岁,哥哥比他大b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几岁?

3、开发科学课中的数学资源

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例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关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感知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循环交替出现,为学生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再如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一幢楼的影长,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求解楼的高度。当然,也可把科学中的知识或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让学生解答。例: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华氏度,沸点是212华氏度,算一算,平均1摄氏度相当于多少华氏度?另外,“山谷回音”、“天平称物”、“计算池塘含磷情况并提出建议”等问题都能很好地加强和沟通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4、开发语文课中的数学资源

语文是和数学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同样,它也藏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讲讲“1的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在家做作业,突然来了一群小伙伴叫他去钓鱼,他们准备了一罐蚯蚓出发了,钓了一下午,约摸钓了1千克鲫鱼。①请你找出上述含有“1”的词;②你还会举出几个这样的“1”的例子来吗?③请你说说“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知“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或一群物体,为难点的教学与突破埋下伏笔。又如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出示练习题,你会说出下面每个成语所表示的百分数吗?“百里挑

一、百发百中、半信半疑、一箭双雕。”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吞——吴、由——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语文汉字及诗句的颠倒来帮助认识和理解倒数。

5、开发信息技术课中的数学资源

《课标》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微机显示小熊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一高一低、上下颠簸的画面,以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的情景,使学生从观察比较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而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不平稳呢?同样,当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困难时,利用微机辅助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课件的演示可将图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利用家庭资源,充实课程资源

1、把日常生活体验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例: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周“家务小能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然后举行一次以“谁能与时间赛跑”的数学活动课,提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煮饭、洗菜、洗衣、拖地等家务,谁就是今天的冠军!”话音刚落,活动室热闹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先发言。正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言可发,正是由于课堂知识,教会学生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父母。实现日常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互补。

2、让信息资源丰富课程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孩子们在家里也不断看到:电磁炉、消毒柜、微波炉、电冰箱等各种各样的新电器,也盼来了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工具。农村的信息不再是封闭的,通过报刊、电话、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例如各种数据表格;各种商品打折、赠送的促销广告;各种文章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各种商标;一些蕴藏着数学资源的画面;等等。此外,购物发票、手机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这些在生活中随处看到、随时用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

三、发掘当地农村特色,丰满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正面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开发负面影响的反面教材,同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例:在现时的农村当中,还进行着非法的“地下六合彩” 赌博活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毒”害了许多人,祸害了不少家庭,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人参与。他们认为1︰40,回报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把“地下六合彩”引入课堂,利用“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同学们不但认清了地下六合彩的真面目,认识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还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

小议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7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强调了课程资源的丰富, 从有课堂教学资源到课外学习资源, 有教科书、报刊、电视、广播、图书馆、博物馆、自然风光、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等;其次重点指出学校和教师重视并积极的开发与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这些建议改变了过去那种把课堂当作唯一的授课场所, 把教科书当作唯一课程资源的做法, 要求教师与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资源, 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 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整体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很多的地方、学校和教师都有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 扩展了学生学习的外延。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课内资源的利用率不足

新课标和新教材关注并重视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但是这并非是轻视课内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教育价值。其实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 对课内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课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但是,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 对课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深度不够, 在面对教材中的文例时, 还停留就文例讲文例的阶段。

课内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开发利用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依据。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大胆调整教材顺序, 准确把握教材, 将教材用活。第一, 可以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符合教学需要的文章。第二, 可以将课文里的, 可以有不同解读的文章挑出来, 共同讨论。第三, 将对课文人物、背景等有用的相关的一些资料文章引入课堂。

二、校外资源的利用流于形式

校外的资源更是数不胜数, 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方言土语、各种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多种多样的资源, 为学校和教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 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 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 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 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 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但是, 在现实的实施中, 对这些资源不加以设计, 拿来就用, 更多的流于形式。其中对于校外资源的利用最多的便数自然风光、博物馆、文化遗产等了。很多学校定时或不定时的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当地的古迹或博物馆, 学生自然是高兴的, 免去了束缚在教室的困扰, 又可出去游玩一番, 最后只需上交篇作文便好。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对于校外资源的利用缺乏设计和规划, 不能够真正的合理有效的与教学活动联系, 进入不了教育的层面。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效的利用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有价值的校外资源, 其次对可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和设计, 提出切实的目标、设计合理的方案等, 最后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缺了“语文味”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来源,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和确定的依据, 所以对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符合语文课程的目标和特点, 语文课程目标是合理有效利用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主要标准。对于语文课所要利用的资源必须是有“语文味”的并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 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 同一资源经过不同的设计可以达到不同的教育的目的。正是因为这样, 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因为不能够很好的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来选择课程资源, 最后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历史课等偏离语文教学的课程。

作为教师, 第一、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 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第二、明确具体的语文资源利用的达到的语文素养提高目的。比如, 利用“马航失联”这一重大新闻,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能力还是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三, 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比如说实践———体验式、问题———探究式、情景———陶冶式等。最后, 根据目的、内容等特点设计完整的方案, 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 2002 (02)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8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语文是一门贴近人们生活的科目,仅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只能掌握语文知识海洋的冰山一角,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接触语文来提高自身的内涵修养,就需要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来填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故课程资源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观察语文教学模式,会发现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状造成学生不爱学习的后果,我们要从多方面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有效性。利用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别的教学工具,使学生能掌握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也更容易去理解语文课本上所教导的人生启示。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就要对资源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開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把课程资源分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

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活动方式、经验、情感等等,范围相当之广。开发素材性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比如,举办语文百科知识竞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再在活动中展示努力的成果。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展示也是给予学生平台去展示自己,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才有回报的价值观。

2.对条件性资源的开发

条件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媒介、设备等等,这些类似于工具的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全面地展示语文知识,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比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并且运用条件性资源可以提供资源,让学生可以主动去尝试自我解答,满足对某方面知识的求知。比如,图书馆就是非常好的条件性资源,让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图书馆,根据自身学习所需,寻找对自己学习、身心发展有利的

书籍。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对能够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或者活动的利用。除了对作为主要课程资源的教科书的利用外,还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下面就讲讲几种有效的语文课程资源。

1.课内与课外资源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资源相结合比较容易但却很有效。虽然课内的学习效率是课外的好几倍,但只重视课内的学习会使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把课内与课外资源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课内,教师与学生为某一题目互动,教师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利用课外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保证了课堂的纪律性,又提高了课外学生的活跃度。

2.课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语文知识在课内和校外都有涉及,若能把两者相结合,就能使语文知识向整体化靠拢,有利于学生更完整地理解语文。校外的资源可以是企业文化、家庭背景、时代变迁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探讨校外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走访了解身边的语文知识背景。比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校外寻找感人的背影,然后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3.不同科目之间相互融合

学好语文仅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思维来教语文。数学教学特点是学习一个章节就掌握一个章节的知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上也可以采用,学习一种写作手法就要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了解法律、道德、责任,形成较成熟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所教授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

4.语文教学与信息时代接轨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走进了家家户户。在语文教学上,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接触更广的知识来充实自身,完善语文知识结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价值的视频,或者直接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课堂板书,为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去讲解。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教育的新课题,也是促进语文教学进步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资源从开发到利用都需要教师重视起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再合理利用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相信在每位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下,语文教育将会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J].语文建设,2002(9).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9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关于优秀社会资源课程化,要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到音乐学科,应认真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阐述,以便把握我们的工作方向。

一、《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

《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

三、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

1、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2、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四、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

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应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学校的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

六、音乐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

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

七、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10

一、引言

从2007年9月至11月,我们深入到我县30所中学进行调查,一路下来深感到农村数学教师对着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如何进行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能力较弱,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很好适应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造成数学课程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状况的话,农村数学教师将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不论是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还是校本培训都应强化牧师作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提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这应成为目前我们农村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急待解决的课题。

二、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课程资源

(一)怎样理解课程、课程资源?

课程在传统看来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课程资源就是教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就是订购教材、编写教材、编写教学指导书等。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对此有了更广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这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课程日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其中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其中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而课程资源广义的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即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既包括知识、技能、经验体验、教学活动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等课程要素,也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场所、教学媒体、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专家、教师与学生等课程实施条件。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课程资源只有经过选择加工并付诸实施才能真止进入课程;另一方面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

(二)数学课程资源

对数学课程来说,凡是有利于数学课程目标实现,支持数学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如按功能特点,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如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校内资源

处于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称为校内课程资源,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实验技能、生活的经验与体验、教学活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课程培养目标等,而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数学教科书、各种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室、数学仪器设备。数学实验室、校内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数学知识型课程开发与重组等。

2.校外资源

处于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称为校外课程资源,其包括的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为: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广播电视中的科技信息、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科技专家学者、科研与生产单位、学生家长等。

值得指出的是,数学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有其特定的内容,但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课程的素材,也包含课程的条件;另外,校内外课程资源对数学课程实施至关重要,做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三、关注数学课程目标与理念 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课程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开创性的重人调整,其核心理念和总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并由此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这是数学课程的灵魂和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围绕着如何贯彻课程理念和实现课程目标来进行,使《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落实。

(一)课程资源开发要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身边的各种数学现象,让学生厂一泛的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在资源的利用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学习电能时,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发电厂;学习噪音的防治时,带学生去调查社区噪音污染情况,分析产生污染原因,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案;学习电能时,让学生学读电表,计算电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科技小创造等活动;关注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科普知识、尖端技术、科学家的事迹、最新科技发展等信息。让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拓展到学生的生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关注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重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自然界本来是和谐统一的,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数学学除了学科内各知识发生联系外,还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大文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当我们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为懈决各种问题的时候,总是和其他学科知识发生联系,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打破学科界限,跳出数学学框框,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如“声音的传播”,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致爱丽丝》,请学生弹拉乐器,教师击鼓,让学生感受由于震动而发出声音,在美的感受中理解声音的产生。又如: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数学学对大文与航大技术发展的贡献;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课题的教学时,都可通过开发和利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解决问题,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改变学生的原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课题教学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准备各式各样导线,创设不同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在教师指导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白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和交流总结,最后得出影响金属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设计,开发与准备了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着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数学教师不仅决定数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性资源。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作为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关注如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师要使处理好教材,要吸取不同教材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开发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如研究性学习课程、STS课程等。

(二)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实验室资源,对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在:注意更新和增加仪器设备,改变使用模式;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探究创设条件;利用实验室设备,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仪器与实验提供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功能等。

(三)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等,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如:开发有利于解决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的课们;利川多媒体技术,模拟复杂数学实验过程的环境,并对实验进行实时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网上搜索流览,组织网上交流;开发与建设中学数学网络课程等。

(四)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对校内环境及社区资源都有所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丰富的资源有选择的筛选和指导,加以开发和利用。如:参观科技馆、展览馆、少年宫、科研单位;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各种报刊与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开发利用等。

(五)数学探究性实验的建设。数学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面对新的数学课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必须关注探究性实验的建设。如:对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挖掘它们的探究教学功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现有仪器进行改造,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器材;随手取材自制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开发多种形式实验资源,支持学生随堂实验探究和课外动手实验等。

(六)数学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刑、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信息,从中开发山各种生成性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教学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经验等素材性资源。

总之,如何进行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做为数学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课题,在对数学教师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学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才能很好提高数学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

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寿县迎河中学

上一篇:党风廉正政建设工作半年总结下一篇:项目融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