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分析(精选8篇)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 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大家庭里。在作家的眼里,在作家的笔下,动物是什么样的?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 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 其中精读24篇, 略读8篇, 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 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 (一) 有200个生字, 带有拼音, 要求认识;生字表 (二) 有300个生字, 没有拼音, 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 没作具体要求, 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 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 “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 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 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 共安排生字378个, 全部带有拼音, 要求会写的233个, 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 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 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 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 (精读和略读) , 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 以专题组织, 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 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 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 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 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 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 分别来自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 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 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 关注人类, 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 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 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 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 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 为了便于同质比较, 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 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 (人教版为29课, 苏教版为21课) , 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 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 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 划分为七个段落, 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 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 “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 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 以第一段为例, “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 总是默 (mò) 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 (má) 痹 (bì) 症 (zhèng) , 腿脚落 (lào) 下了残疾 (jí) ,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shí) 。”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 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 “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 “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 又说明了意思, 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 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 学生可能不明白, 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 且丰富了知识。此外, 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 “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 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 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 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 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 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 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 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 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 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 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 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 间接背诵 (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 有五处, 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 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读出自己的生活, 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 3首古诗, 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 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 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两版教材称谓不同, 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 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 我有一些感想, 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 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 去思考问题, 作出选择, 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 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 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 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 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 题材广泛。不同的是,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 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 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 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 “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 共安排了八次, 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 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 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 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 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 “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 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 “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 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 写他的哪件事, 把这件事想清楚, 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 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 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 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 不过, 要先打草稿, 然后念一念、改一改, 直到自己满意了, 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 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 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 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 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 “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 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 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 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 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 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 乐于合作, 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 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 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 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强调了“双基”, 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 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 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注:本文所选择的两版教材分别为: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九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此次修订,对课文 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保留了原教材21篇课文,新选了11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夕照》《迷人的张家界》《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 子》《三峡之秋〉〉《军神》《一件运动衫》《海豚救人》《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诗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本册教材对课文 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 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适和学生阅读和老师教学,每组中的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预习。预习的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减少了总量,简化了头绪,使重点更为合理、更为实用。这些训练项目,体现了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册例话,就读的某一点说明了训练什么和怎么训练。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的安排了“实践活动”。本册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三、七两组中。
原教材中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这样做,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而是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 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和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积累、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第一项“读读背背”,侧重引 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第二项“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三项 “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第四项“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目的是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积累•运用”中安排的阅读短文,习作与课文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也有一定的的联系,这样编排,有利于发挥整合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3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70个。要求学会的生字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 中标明。会认的生字分别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用横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0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 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 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 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 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教。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最后引导学生
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在“读读背背”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的朗读和背诵。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要能做到熟读成诵。教师不做具体的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做适当的引导。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读懂课文。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的“积累•运用”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分别是“小小导游员”“说说我的梦想”“介绍健康小常识”“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购物讲价” “家乡的变化”。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扭转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训练的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校园的一处景物、写自己尊敬佩服的一个人、写读后感、自由写作、缩写、写未来的变化、写自己的一项 本领、写家乡的变化。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 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作文。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为“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必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本次语文质量检测,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以及阅读理解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今后教学的改进等方面简要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卷面的具体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分为五大块,即字词,句子,课文,阅读,作文。
一、字词
1.抄写句子,注意正确、美观。全班都能把字抄写正确,极个别后进生存在字体不美观的现象。
2.看拼音写词语。“气魄雄伟”的“魄”字有学生写错,词语写成“气势雄伟”,这和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习惯有关,经常复现的词语是“气势雄伟”,导致失分较大。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大部分学生能做正确,少数学生“大模大样”的“模”字读音还分辨不清。
4.照样子,写出同类型的词语各几个。写出“葡萄灰”、“茄子紫”这几个词的同类型词语,个别同学出现错别字。
二、句子:
1.2题大部分学生完全正确,3.修改病句失分较大,平时在做基础练习题时遇到这样的题型较少,教师没有注重这方面的语言训练,导致失分较大。
三、课文:
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考察学生对课文精彩段落的掌握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出色完成,少部分同学有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四、阅读:
选取课内和课外阅读各一篇,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失分较大,没有仔细审题,甚至有学生落题。
五、作文:
1.习作主题:我喜欢的()(请补充题目),后进生在习作时出现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字数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教学措施
在对检测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几方面需要重视:
1、对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工具性,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
2、对于写字教学,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字的姿势,并能按笔顺写字,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3、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巩固识字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四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李家畔小学 赵娜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这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既有令人欣慰的收获,又存在困扰自己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结合本学期实践总结如下:
一、学习英语的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处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转变时期,心理上略为叛逆,并且已初步有些自己的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十分难以集中,英语学习时间短短才两年,学习习惯养成还不是很好,学习基础和成绩都不够理想。
2.英语基础不扎实。三年级开始英语学习,这一年他们刚接触英语还属于不开窍的阶段,对于英语单词,对话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理解能力和语感,导致在四年级的英语学习上,部分同学表现出吃力和混淆。
3.学习英语的意识不够强烈。家长与老师配合的同步辅导是直接影响教学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家庭辅导的缺乏,少了家长的课外督促与辅导,学生课堂所学只靠课堂来复习,不只占用更多课时,而且学习效果不好,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忘得快,学习自觉性也不高。回家受到家长监督听与读,背与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给予他们耐心地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2.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课堂上充分运用实物、磁带、教具、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引导、启发、教育学生一方法。以游戏、唱英语歌等方式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并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语文学习方法,大胆的带入英语教学中。教学中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人人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3.课后反思和批改作业方面。每上好一堂课,我们教师都要做适当的工作总结和反思,这样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圆满进行,反思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事自己的问题,反思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是否发挥了导师即指导和辅导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校课堂的浪潮中不断成长进步。对于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了当面批改,一一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4.对于后进生,我始终不离不弃,课上不仅及时地关注他们,课下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辅导,检查背诵,指导作业。
5.在与学生相处方面一定要多付出感情,微笑面对他们,原谅他们的过错,和他们平等的相处。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真诚待人,我在学生面前从不虚伪、掩饰、欺哄,做到言出必行。也让学生经常做做换位思考。做学生学习上的好老师,生活上的好朋友。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业布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对于组长,课代表缺少表扬和监督机制,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些口头作业实效不大。
2、在教学方面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定式,没有创新以及大胆实践的勇气。我应该多看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多听几位有经验教师的课,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点没有学到,听课的次数也还不够多,有些缺乏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希望在下个学期能多学习新课标,多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我以后要进行探索的内容,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另外,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一个老师的威严形象,导致课堂秩序较差,以后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
6、在教育教法方面,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总的来说,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优势,改善不足,虚心学习,继续努力!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篇二:pep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 pep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内容介绍:
四年级上册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第一单元 my classroom 第二单元 my schoolbag 第三单元my friends 第四单元 my home 第五单元 what would you like? 第六单元 meet my family.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每个单元的最开始有一个主情景图,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接下a和b部分let’s learn主要学习生单词,let’s do或let’s play 是提供活动来练习和巩固这些生单词的。let’s talk主要学习交际用语,let’s chant或group work通过tpr和游戏来巩固所学语言。read and write、write and say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和阅读能力。c部分主要是适当扩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复习和巩固所学语言。而good to know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 听:let’s check 能听懂录音并找出正确答案。说:let’s talk 能运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读:四年级上册read and write 能正确地读出字母的发音以及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写:write and say 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26个英文字母;做:let’s do,能通过看图片了解并会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目标::
整套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且能听、说、读、写3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的运用。3.能听、做7个“tpr”活动。4.能学会2个小制作。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8首歌谣。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本书的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可以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每课/课本由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主干系统是由 let’s learn, let’s talk, read and write这三部分组成;辅助系统是由main scene, let’s do,let’s play, write and say, story time.各个部分都配有彩图,设计新颖,语言地道,联系学生的实际。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会话教学(let’s talk / let’s play)这部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表演和游戏的方式融会话于情境教学中,在情景中运用语言。师生一起在表演中教,在表演中学,在交际活动中用。
二、词汇教学(let’s learn / let’s do)这部分采用直观演示法,即利用游戏,使用实物或卡片;并且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详细讲授单词的结构和书写。
三、字母教学(read and write)四年级上册的字母教学1.可以开展一些模仿竞赛活动教学字母的发音;2.利用卡片,投影,多媒体,描红等手段 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字母3.利用游戏促进和巩固对字母的记忆。
四、阅读教学:讲授重点应放在四会单词和句子上。2.引导学生掌握四会句子,着重强调复数结构。3.鼓励学生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造新句。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和句子。
五.其他板块教学(let’s sing / let’s chant)。这部分主要采用全身反应教学法,除了用于warm-up中,也可以不断重复使用于教学过程中。
1、在每节课中渗透2.灵活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入、复习或放松气氛)3.采取多种表演活动进行学习,story time 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进行教学。4.课内与课外结合使用
unit 1my classroom 单元备课篇三:pep精通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感谢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教学心得。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精通英语四年级上册的一二单元教学内容。我先来简单说下教材。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册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ppt展示)
能听懂、会说30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听、说、认、读30个单词;
能听、说、读、写56个单词,能进井简单的运用。
能听、说、认、读,简单运动32组语句。
能听做19个游戏。
能听懂、完成3个“tpr”活动。
能听做3个表演活动。
能学会1个小制作。
能唱10首歌曲。
能听懂、说唱8首歌谣。
能完成24个检测评价活动。
能听懂、读懂,并能简单表演6个小故事。
能了解2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我们再来看看学生情况,通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英语有了一些初
步认识和语言基础,能够听懂、会说一些简单的语言。而且通过26个字母的书写学习,学生已经能书写简单的单词。
升入四年级,教材的结构也有所改变。三年级下册对单词学习的要求为“三会”。四年级上册对单词的学习大部分要求提高到达到“四会”,对句子学习的要求提高到“三会”。四年级的学生用书不仅有板块的改变,还有教学重点的改变。把之前的just learn板块升级为just read and write。这一板块要求学生在语篇对话中掌握一些单词句子。也就是我刚提到的三会词句和四会单词。
每节新授课的最后一个部分仍然是一个活动。分为let’s sing/do/act/chant.四种形式。这个环节能很好的辅助教学,可以适当的改编,后面在分析一二单元的时候我会跟大家分享我的教学体会。
下面我就来借一二单元的内容,说一说我的教学思路和建议。我们先来看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一单元的话题是围绕自我介绍来学习句型如何询问国籍where are you from?并作答i’m from china.接着学习询问他人身份who’s this boy/who’s this girl?和答句同时学习人称代词he/she的使用,进而学习询问他人职业的句型: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he’s/she’s a?,除此之外还有8个三会词和11个四会词。这个单元看似有些纷繁复杂,但也有其必然的联系,lesson1作为新学期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借助真实的语言环境回顾自我介绍的句子及同时学习介绍自己国籍的句子i’m from china。借助此句型学习表示国家的四会单词:china;三会词america,england。在学习三个国家名的时候除了用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帮助学生记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国旗和了解本国的文化习俗,简单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作为专有名词,让学生注意字头大写,同时本课的三会句i’m from china 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提高学生整体认读能力。而且有必要向学生解释from的含义及简单用法,除了帮助学生认知句子还为而单元中再次出现from做好铺垫。
lesson2学习对国籍提问,和lesson1的内容密切相连,三会句where are you from?容易上口,学生可以问答自如。教师可以借助热身复习环节中学生自我介绍后,用this is my new friend引出新人物出场,自然过渡到问句的学习。四会词good和 friend放到课文句子we’re good friends中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解释下复数现象。本课的难点是三会词singapore和canada,而singapore的读音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反复强调,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听音、辨音、看图说词等方式来巩固新词的读音并同时要让学生了解singapore和canada也是主要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在学习本课时教育学生朋友是不分种族或肤色的,要有好的对待外国友人。lets sing部分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其它国家,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练习了其它国家的说法。
lesson3四会词是brother和sister,在3年级下册中曾以三会词出现,所以学生能听说认读,运用拼音法指导学生记忆单词,借助读音记住较长单词。三年级下册的17课出现过who’s that woman和who’s that man?及其答句that’s my aunt.that’s my uncle.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学习本课的三会词girl和boy及句子:who’s this girl/who’s this boy? she’s my sister./ he’s my brother.这样一来在借用照片运用练习时除了兄弟姐妹,还能说说其他人的人物关系。学习he与she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性别区分,我是让学生把she中的s当作女生的长卷发来记住she是她,而男生不留长卷发因此是he。lesson4和lesson5是学习同一个话题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及答句he’s a teacher.she’s a doctor.在作为三会句学习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做替换,问问其它人的职业,丰富句子的使用。
lesson4中还出现了一般疑问句is he a driver?让学生能够准却表达并理解,能知道做肯定或否定回答。通过本课三四会词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表示职业的词大多一er结尾,但还有一些区分性别的职业,表示男性结尾是man,而女性则是woman,至于其它的现象例如ress,or结尾的职业单词,我个人不建议让学生现在去了解,容易混乱。但建议学生说一说其它表示职业的单词,丰富对话内容。lesson5是对lesson4的巩固学习,三会句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he’s a doctor.学生能准确使用和表达,但表示职业的单词doctor, nurse和driver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而且两个四会词doctor和nurse的拼写容易出错。
运用本课的chant帮助学生区分单词,同时用猜职业的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练习。
lesson6是本当的复习课,综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以小故事的形式增加复习的趣味性。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单词tv reporter, policeman和句子:be careful.与三年级不同的是,本册书中每个单元复习课的最后一部分都是language focus.语言聚焦,让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三会句和三四会词。这一部分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及了解单元重点知识以外,我把它当作学生的自我评价板块。也就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在相应颜色的灯下面划上你的评价。(ppt展示评价),如果你的三会词句部分也能做到i can write可以添一盏红灯。
二单元是围绕数字的学习来学习运用相关句型。与其说是新话题,不如说是温故而知新。其实早在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数字话题的很多句型。如: i’m in class one, grade three.how old are you? what time is it?及其答语整点的回答。
下面我就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简单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我把lesson11中的let’s sing部分放在2单元起始课学习之前,其目的除了课前热身,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在歌曲中复习数字1-12,还能感知数字13-20的说法,甚至会让一些细心观察的孩子留意到单词之间到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首先我们来看lesson7,本节课的新授句型是which class are you in? 其答语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但问句中的特殊疑问词which是新词,要作为三会词来分析,并让学生知道其同意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在学生能熟练表达运用which class are you in?的基础上,可以建议学生用which来造句,做适当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本课三会句除了问句which class are you in? 还有其答句i’m in class one, grade four.虽然学生已经能熟练表达,但是句子结构和书写特点还是应该强调的。虽然是三会句子,我也要求学生能尽量的写一写,有助于后面学习的衔接,也能辅助学生记忆。这里我结合一单元所学第三人称,要求学生替换i’m为he’s/she’s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会词one和two的掌握不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能通过课上的回顾与使用,熟练的拼写认读和运用;三会词是class和grade,读音不是难点,难点在于他们最先接触这两个词是在句子中出现的,这里要特别强调大小写的问题,以独立词出现要按常规状态,也是就是小写来书写。
let’s play.部分我作为会话练习让学生分小组来做,这样很好的和一单元衔接,并结合本课所学进行语言的运用记拓展练习。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各“单元”设置更加紧密合理,改革后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更系统、更全面、更人文化。改变后每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第一单元从‘情’入手,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了五篇课文。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鼓励同学们努力奋斗,坚定目标,给同学们树立了许多优秀的榜样。
第三单元是写‘景’,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重点在于培养同学对记叙文绘景的感觉。
第四单元旨在启发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灵之灯。
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同学理解起说明文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河中石兽》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这些文章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渗透,既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又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第六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小说。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入亦真亦幻的想像世界,去领略由想象创造出来的别样魅力。此时让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是再合适不过了。接着进入教材最后安排的名著导读。”
二、此次语文课本新课改的写作部分。
原课本每单元后面安排的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改后的课本每一单元后都有写作部分,第一单元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是说真话,抒真情”;第三单元是“文从字顺”;第四单元是“突出中心”;第五单元是“条理清楚”;第六单元是“发挥联想与想象”。只安排三个综合性学习,在第二单元写作后有“漫游语文世界”第四单元写作后有“成长的烦恼”第六单元写作后有“少年正是读书时” 我认为原课本讲解写作都很笼统,但现在的课本不仅有作文训练目标还有作文指导,目标安排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做到有的放矢。我还认为写作部分的设置紧密呼应了每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典范。 “真是越改越好!”
三、分散学习难度,学生更易掌握
原课本,其中备受关注的是鲁迅的文章《风筝》被删去了。我认为,这是基于该篇文章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差异的考虑。“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孩子所处的背景相差太大,虽然描写的心情是贴近孩子的,但要真正完全理解还是很不容易。初一刚入学,在文学基础上还没有铺垫,理解起来还有较大难度。”况且,初一下册的第一单元“成长”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作品依然在,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具有趣味性,孩子会更喜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06-1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1-2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12-0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7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上册教材分析10-3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梳理09-11
小学四年级语文测试卷人教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