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小学一年级作文(精选6篇)
记忆是一个很深奥的东西,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每天人们会记住一些事物,也会忘记一些事物。像这样周而复始,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开始,在生命结束时结束。
记忆的开始与宇宙的开始颇为相似,初形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随这突然的“爆炸”,零零碎碎的记忆仿佛放出笼子的白鸽,由一个紧密的.整体在迅间爆发作一个长时间的记忆能力,科学家们管这叫做“记忆力”。结束也极为相似,衰老的记忆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后,终于再次“爆炸”。在瞬间变成一个空洞。记忆仿佛被打破的金币碎片,在大脑的空洞中逐渐消失,仅留下了寂静,可怕的黑色,我们称之为“大脑死亡”。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儿童,还是垂暮老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记忆,所以记忆是属于所有生物的。
生物面对记忆都有同一个看法:喜欢记住新的事物,不喜欢忘记旧的事物,不过这两者不可兼得,造物主选择顺其自然,让记住和忘却结为一体,形成了记忆,这是记忆包含的因素。每天早上醒来,你总会觉得。昨天的经历,模模糊糊。过了一个星期,就连哪天吃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月后,那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遗忘。那什么是记住呢?当你翻开那天的日记,你会觉得脑子里焕然一新,当你偶然在食堂里看见了那天的食物清单,你隐约记起来那天的饭菜。当你翻开课本看见了那天学的课文和自己的笔记,你会恍然大悟,这就是记住。
有一篇文章叫做《遗忘的颜色》,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陷入沉思,遗忘和记忆各是什么颜色呢?
我认为遗忘是白色的,当我们遗忘了某些记忆后,被遗忘的时空变得空虚飘无了,它仿佛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的勾勒和渲染。而记住则是绚烂的彩色,因为记住的东西,五味杂陈,有甜蜜的,有心酸的,换句话来说,记忆就是一张人生长画,只有用各种颜色来描绘,才能使人生长画变得更加美丽,才能使人生变得更加完美。
一、作文与写作
要分析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分清“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作文”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常说写作文, 写作文可以拆开成“写”与“作文”。“写”为动词, “作文”为名词, 这样拆开就会发现这里的 “作文”一词与“写作”一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作文”与“写作”两者之间是一个量与质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写作”的解释为“写文章 (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1];对“文章”的解释为“ (1)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泛指著作”[2];对“作文”的解释分为两种, 一种“作”为动词:“写文章 (多指学生练习写作) ”[3], 另一种“作文”为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可以发现“作文”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练习是为了达到“写作”的水平, 达到能够完成一篇篇幅不很长的作品或是一本著作的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分学段的, 对小学1—2年级学段提出具体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显然小学一年级就进行“写作”教学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属超纲。
二、写作与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有不同的名称。 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第二学段 (3—4年级) 和第三学段 (5—6年级) :习作;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作。 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那么写作与写话在课标上有哪些不同呢?
上文中已经提到写话阶段的要求, 这里不再重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第三学段写作的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 围绕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做到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 修改自己的作文, 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6]
首先, 从篇幅上, 写作的要求明显增多, 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 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思想, 而写话则重在培养兴趣。 再次, 相较于写话, 写作提出了文体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缩写与扩写。 最后, 写作额外提出了练习的时间、篇幅、次数的要求, 这些都是写话中没有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完成这样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吗?
三、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以上论述仅能够证明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是一个超纲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到底是否可行呢?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述”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同时, 学生写出的文章好坏也与其知识的储备积累的多少有关。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写作的一大障碍是该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储备足够多的字词, 也存在会说不会写的情况。 这是以往在小学低段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通过学习, 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一年级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
(一)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转折时期, 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生理方面有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低等特点。 由于以上特点, 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讲解也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 因此并不能够完成写作过程中的采集写作素材的部分。 同时因为自控能力较低, 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对每个问题或事物进行良好的长时间的思考与分析, 而注意力易分散更是会导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被周边事物吸引, 从而中断思考。 这同样不利于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构思整篇文章的部分。
由于一年级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采集”与“构思”部分, 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是不大的。
(二)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由“依附父母“的“小霸王”转变为“独立生活”的“小个体”的过渡时期。 学生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因为例如被同学欺负或是听不懂课程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是一个较枯燥的过程, 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小学一年级, 这个可能存在负面情绪的时期, 进行写作训练可能会造成学生更强的抵触心理。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要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能性亦是不大的。
由上述论证, 可以看出,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在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作文能力, 亦可能在日后的作文教学中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小学一年级不可以进行作文教学。 那么,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便解决学生日后写作难的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应该展开怎样的作文教学活动呢, 下文将进一步进行分析。
四、小学一年级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材料的能力, 培养构思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培养表达能力都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需要培养的并不是上述的写作能力, 而是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做铺垫性的、准备性的作文教学。
(一) 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强行提前进行写作训练并不是良好的开端。 虽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已经被说过千万遍, 但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 培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7]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 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出现语言缺乏色彩, 如同记流水账一般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作文课上, 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提笔练习, 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对上作文课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将作文教学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铺垫式的作文教学。 例如, 多鼓励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体会用文字所表达事物的乐趣。 再如,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并不应该急于催促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 打好基础, 为后期的提笔练习做好准备工作才是该阶段学生需要的作文教学。
(二) 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近几年, 一个热门词汇引领着整个语文教育界———语文核心素养, 这其实是重提双基。 但过去的双基更加侧重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层面上, 现在重提双基则加入了以前忽视的人文性。 教育本身, 一为教书, 二为育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也应该在教书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尤其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成熟, 如同一张白纸。 因此他们所想象的事物很多都是不符合逻辑, 是天马行空的, 该阶段的学生是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的。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仅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 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
这段看似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却令人感慨颇多。 这段文字不仅逻辑不通, 用词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文化、政治都在不断进步,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通过一些事物, 间接地接受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信息, 从而导致学生写出与上述段落类似的语句。 如果学生出现这类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 课上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每周请2到3名学生讲述一个自己编的小故事, 在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 亦可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课后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普读物, 多与大自然接触, 让学生减少与媒体不必要的接触, 同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端正三观, 避免使用一些错误的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习惯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练习。 如造句接龙, 教师给出一个情景, 并让每一位同学设想在这个情景下会发生的事情,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并请学生逐个读出自己的句子, 以此丰富整个情景。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虽然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 但是教书育人的初衷是不变的, 不能因为目标的提高而不断超前教育, 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最终适得其反。 作文教学如此, 其他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 但仍然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不顾后果的不适合学生发展情况的超前学习。 我国的教育方式被世界称之为“中式教育”或是“精英教育”, 但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不少被人们称为“死读书”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反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社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进行不适合的超前, 真的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不败的成绩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娜.谈谈小学低段写话兴趣的培养[J].大庆:作文成功之路 (上) , 2014, (12) .
[4]姚晴.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高敏.小学低年纪写话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一、语言积累,储存能源
1.欣赏感悟
为了使学生领悟语言之美,领悟作文表达方法,整个一年级,我坚持每天精选两三篇孩子们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进行范读。我特别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一边读,一边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读出文章的美,读出文章的感情,让学生品出文章的“色、香、味”,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我针对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文时,有意识引导他们练习背诵,要求学生第一遍时认真倾听,第二遍时跟老师一块儿读读、背背,第三遍时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尝试背诵。
2.自主识字
根据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强烈这一特点,我在学生刚入校时,注意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如认识父母及亲属名字;轮流收发作业,认识同学名字;读广告牌、宣传栏、纸盒商标、刊物等;完成亲子日记,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家长在检查日记时把汉字填补上,借机鼓励孩子多认识汉字;在阅读时,遇到不会的字,根据上下文,采用猜一猜或问家长、老师等方式进行识字。
二、多重训练,自主作文
1.仿写练习
一年级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仿写,重点仿写教材中有生活气息的诗歌童话。在仿写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加入生活元素,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大量仿写降低了写作难度,成就了学生的自豪感。如学习了《春天的手》后,学生创作了《秋天的手》《夏天的手》《冬天的手》,有的学生在《秋天的手》中写道:“秋天的手,凉爽神奇。秋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金色。秋天的手拂过树梢,枝上的叶子变成了黄蝴蝶。秋天的手拍着我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2.勤写日记
写生活日记,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日常生活的实景实情用笔记录下来,不求华丽,只求真实,要记录真人真事真想法,哪怕开始时记录的是流水账。教师要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都及时用“悄悄话”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孩子求真守信的美德。孩子总爱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喜欢时刻被关注、被欣赏,喜欢和老师交朋友,老师正好利用这些特点,通过日记把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让孩子的心与老师的心贴得更紧。为了和老师交朋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隔两三天写一篇,甚至天天写日记。
3.看图作文
语文教学中还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让学生将看到的写下来,将想到的写下来,将要说的话写下来,是我开展生活化作文时重点思考的问题。在看图说话教学环节中,我结合课文选取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观察,以图带说,以说促写。第一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填写出图上各个方位各有些什么东西。第二步,鼓励学生在写话时加以修饰、想象,把话说具体生动。第三步,同桌之间相互记录,一个说一个记,比一比谁说得多、谁记得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要适时增加看图说话的难度,引导学生不但要写出画中各个方位景色的布局,还要引导他们逐步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精练优美。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从静止联想到动态,从部分联想到整体,从起因联想到结果,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表达。
当我在这么想时,我跑过去,还没跳上秋千就被摇来的秋千猛地一击,啊我被打倒在地上,下巴那儿撞得一直在流血,还有麻麻的感觉,我立刻哭了起来。姐姐马上跑来,抱我起来回家找妈妈。
妈妈看见我以后,吓得她差一点儿晕过去,她把我抱到了车上去医院,让姐姐去拿水,我在车上不停地漱口。当到了医院,医生把我下巴缝了几针。
现在,我只要一坐上秋千或向秋千走去,那个被撞的场景就历历在目,仿佛历史重演了,自己又被撞了,想到这些,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打个寒颤,仿佛在伤口上撒盐,在火里加柴。
每一次我都想试着忘掉它,记住以前玩秋千的快乐,可是我一坐上秋千,仿佛有个秋千从空中飞来,那些记忆就会把我逼下秋千。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书中的主人公晕船,他就在船上看书,分散注意力,仿佛自己在飞机上。我也立刻照他的方法去做,可是根本没有用,我还是会在玩秋千时害怕。再后来,我发现和同学一起玩秋千时,边聊天边玩、就不会想原来的经历,我就试着在玩秋千时和同学聊天,发现自己一点也没不适感觉了。
我记得那是去年的夏天,酷暑难耐,爸爸提议去游泳,表姐和堂弟他们都同意了,唯独我有些不太情愿。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我小声地说:“我不会游泳。”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这时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不要紧,我来教你游泳。”虽说爸爸要教我游泳,可我还是有点儿紧张,怕自己学不好。爸爸见了,对我说:“不用怕。你是一个小男子汉,可不能畏惧困难哟。”经爸爸一激,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大声说:“有什么不敢,走。”
于是,我们一行五人驱车来到体育游泳馆,爸爸把车停好了,就先进去买票。我们来到游泳区,选择了1米的游泳区,让爸爸来教我。我先试着游了游,刚学的我一不会技巧,二不会换气,游了几下就不行了,看来还是要爸爸指点。爸爸见到我笨拙的游泳动作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游泳不能急,要一步步来。”说着,爸爸先教我憋气。我试着做了,可没一会儿就上来了。接着爸爸做了一个蛙泳的示范动作,我试着做了做,结果手忙脚乱,还咕咚咕咚地喝了好几口水。这一失败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可爸爸还在不停地鼓励我。这让我心中猛然出现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成功,不能辜负爸爸的一番心思。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学会了蛙泳,已经可以连着换好几口气了,我成功了。
1. 自主看图,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借助教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活学生自主看图的乐趣。例如在学习“xǐquè”这个音节词时, 首先不是让学生直接去拼读音节, 而是让他们先观察音节旁边的那幅图, 待他们自己看出那是一只喜鹊后, 教师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音节词, 从而发现图与文的紧密联系, 也便掌握了学习有图的音节词的方法。当学生学习了“māma”这个音节词后, 要求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首或句尾各说一句话, 学生说出了“我有一个好妈妈”“妈妈是一名教师”等句子。学完拼音后, 要求学生进行贴画、写话练习, 让学生剪贴或在笔记本上画一幅图画, 再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表示图意。这样, 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愉快, 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2.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图时会想到些什么, 然后带问题去读课文, 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小母鸡种稻子》,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 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母鸡怎么种稻子?”有的说:“小母鸡和谁一起种稻子?”还有的说:“小母鸡种稻子要送给谁?她不怕苦, 不怕累吗?”于是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文, 并鼓励学生质疑:“小母鸡为什么会把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不给她帮忙的小猫、小猪、小鸭呢?”“小猫、小猪、小鸭为什么不肯给她帮忙呢?”“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小猪会说‘明年我们要和你一起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会羞红了脸?”“为什么小鸭会低下了头?”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并且知道劳动是光荣的, 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劳动的观念及习惯。
3.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可采用“指明——尝试”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在教独体字时, 数数这个字共有几画, 每一画的名称是什么, 每一个笔画又在什么位置, 按照怎样的笔顺分析书写;在进行合体字教学时, 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构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部件分析法分析记忆字形。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后, 教给学生利用拆卸式和组装式分析记忆字形, 当他们掌握了每一种方法后, 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说出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鸟”字, 有的学生说是“乌”字加一点, 有的学生说“鸡”字去又“。这样一个字, 学生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析记忆方法, 通过学习, 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逐渐掌握了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 可采用“记忆—概括“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在这学期的教学中, 有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 如“咂咂嘴”“叼着”等词语, 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看图理解, 如“光滑”“裂纹”等。有的词语通过实物对照加以理解, 如“大”“小”“上”“下”等。有的词语通过换词理解, 如“快乐”换成“幸福”, “到处”换成“处处”等。有的则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一不小心”、“开心极了”。通过学习, 加强记忆, 概括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记忆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花花绿绿的童年记忆小学生优秀作文06-13
小学英语单词记忆策略11-14
五年级作文:故乡的记忆07-14
珍藏的记忆五年级作文11-15
六年级作文:童年记忆的河11-16
五年级过年作文:我的春节记忆06-20
我记忆中的事作文五年级06-19
留在记忆中的吠叫七年级作文10-27
无法抹去的记忆三年级作文550字06-19
留在记忆中的风景七年级作文450字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