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通用5篇)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篇1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2012年春季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工作在县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继续深化常年强制免疫与季节综合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有效防控动物重大疫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切实加强领导,逐级分解责任,狠抓动物免疫、检疫和疫情监测,严格监督执法,严处违法行为,有序推进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及消毒灭源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全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消毒灭源再上新台阶,现就2012年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与消毒灭源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按照《XX县2012年春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方案》,我乡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幅员面积广、人力不足等不利因素,抢抓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和消毒灭源的最佳时机,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了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XX乡限制重大动物疫病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XXX同志任组长,乡政府副乡长XXX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2012年春防工作作出明确安排。对具体工作做出了周密安排部署,要求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高温季节消毒灭源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方式宣传消毒灭源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宣传到村、到户、到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重点加大牲畜集中规模养殖场(户)、奶牛养殖小区、牲畜棚圈、疫病多发区、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点)消毒力度,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加大老疫区、老疫点的消毒,特别是新老疫点圈舍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消除隐患

(二)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防控责任,确保防控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责任制。按照《动物防疫法》明确的各乡镇人民政府、畜牧兽医部门和养殖者的防疫责任要求,严格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启动了相关负责人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保障了突发疫情及时处理。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对措施不力引发疫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玩忽职守,引发疫情的,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三)落实经费投入、强化冷链建设、保障物质贮备。在乡财政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防疫疫苗购买加以解决。定期对乡镇防疫冷藏设施有计划的维修、更换,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确保疫苗合格、免疫有效。严格防疫物资管理,杜绝浪费行为。

(四)完善监测手段、注重以检促防、突出监督检查。乡兽医站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防疫员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一是严格实行动物调运申报制度,强化产地、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疫,依法规范引种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二是加大了养殖环节、流通环节、屠宰环节和公路检查站的督查力度,全乡上下共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对打假针、失效针等坑农害农行为实行从重从快查处,形成了自上而下抓防疫工作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防疫质量。四是不断提高和完善动物免疫效价评定机制,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查验免疫档案来判定动物免疫情况的办法,今年我乡全面推行了抽血检测免疫抗体制度。五是强化工作督察,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在春防期间,乡兽医站采取不定期、不通知,从站到户暗查,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工作效果等情况。

(五)强化村级防疫员管理,确保防疫质量。今年对各我乡村级防疫员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启用了21个精干村级防疫员。按照县上要求,对村级防疫员实行目标管理,免疫效果与津补贴挂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补免工作。对已超过保护期的、未达到保护效果的以及新补栏的畜禽进行及时补免,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二是继续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培训方案、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加强检疫监督。需加强检疫监督队伍建设、规范检疫监督执法行为,提高检疫监督能力,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强化监测。继续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和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防控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五是加大消毒灭源工作力度。要把握高温季节是多种传染病易流行的时机积极组织人员、消毒药物(如净源、季胺盐、百毒杀等消毒药物)对老疫区、老疫点、交通要道、乡界边沿地带等地方进行重点消毒的同时,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农村草木灰丰富,生石灰廉价优势配制成5%草木灰溶液、4%生石灰乳液,对农村道路、池塘、牲畜交易市场、养殖场户、屠宰场点、冷库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篇2

1 开展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灭源工作的意义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切断传播途径, 阻止疫病发生或蔓延[1]。根据动物疫病病原特性和往年的防治经验, 利用夏季高温天气, 集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消毒灭源, 以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当今各地对畜禽传染病都作了有计划的免疫, 但由于免疫过程中诸如疫苗的质量 (包括生产和保藏) 、疫苗注射的剂量不准及某些疫苗暂时短缺而没有及时免疫等状况, 往往会造成畜禽中的个体免疫抗体降低, 或免疫期已过, 或没有疫苗免疫, 而不能抵卸病原的侵入, 致使疫病发生;另外,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 境内、外畜禽及产品 (尤其是冷冻产品) 流通日益活跃和频繁, 给各种畜禽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传播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再有, 夏季气温高, 又是潮湿的季节, 蚊、蝇、虻、蜱、库蠓等畜禽疫病的媒介昆虫大量繁殖, 更易传播疫病。因此, 开展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灭源行动, 对杜绝外疫入侵、消灭病原、净化环境、清除疫情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2 具体做法

2.1 前期准备

这段时间大体按排10 d, 主要是市、镇 (区) 两级动物防疫部门做好消毒前的准备工作。一是由市畜牧兽医站召开镇 (区) 动物防疫站站长会议, 传达贯彻省市 (苏州市) 通知精神, 计划工作部署。二是各镇 (区) 动物防疫站, 组织站内人员, 调查需要消毒场所的情况, 摸清辖区内规模猪场、禽场、奶牛场、生猪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经营生猪白肉、禽肉的农贸市场以及散养户的圈舍、场地等, 逐个登记造册。统计好上述需要消毒场所的圈舍、场地面积, 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为了确保消毒药品的质量, 统一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根据各镇 (区) 动物防疫站上报的消毒面积, 规划出消毒药品的品种和数量, 并从正规渠道采购消毒药品以及消毒器械和防护用品, 做好消毒药械供应准备工作[2]。然后市、镇 (区) 两级将消毒药物, 统一发放到需要消毒的场所和村、户 (散养户) , 确保消毒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2 中期实施

这段时间安排20 d左右。在做好消毒准备工作的前提下, 各地按照消毒计划日程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养殖场、屠宰场出入口的消毒。出入口要设消毒池, 其面积能通过大型卡车为宜, 池内灌满消毒药液, 深度为25~30 cm, 长度为1.5个轮胎长, 消毒池旁应铺上供进出行人消毒鞋底的消毒垫, 并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二是环境消毒。圈舍内外及四周空地、道路、房舍, 每天全面消毒1次。三是易感动物集散地的消毒。屠宰场、畜禽交易场所的圈舍、场地, 要坚持每天消毒1次。对运入的畜禽及运输车辆, 要进行全面消毒 (含动物体表消毒) 。四是畜产品交易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消毒农贸市场、产品批发交易场所及运输工具、刀具、案板等每天进行1次清洁消毒。在实施消毒期间, 市、镇 (区) 动物防疫部门, 分别派出骨干, 下乡巡回, 深入场、户, 现场示范指导和督查消毒工作, 抓好消毒进度。

2.3 后期检查总结

在突击消毒实施阶段基本结束的基础上, 市、镇 (区) 两级骨干再1次深入基层、深入场、户, 询问户主, 查看台账, 发现未经消毒的重要场所, 或消毒技术上不合格的要及时补课消毒。然后由镇 (区) 站汇总全镇 (区) 消毒场所面积和所耗消毒药品名称、数量。同时进行书面工作总结, 上报市站, 使突击消毒工作善始善终。

3 主要措施

3.1 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营造突击消毒浓厚氛围

为了全面推进突击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每年高温季节开展突击消毒灭源行动之前, 由昆山市畜牧兽医站转发省、市 (苏州市) 有关开展该年度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灭源工作通知的文件。昆山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根据昆山市实际情况, 也发了文件, 下达到各镇 (区) 政府, 要求切实做好突击消毒灭源工作。与此同时, 还通过报纸、电台向全市群众宣传突击消毒灭源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内容, 使突击消毒的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营造了突击消毒的浓厚氛围。

3.2 切实加强领导, 确保突击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灭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所以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昆山市农委分管畜禽生产的副主任, 暨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副指挥, 亲自召开镇 (区) 动物防疫站站长会议, 进行发动。各镇 (区) 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分管副镇长任组长, 镇 (区) 动物防疫站站长任副组长。各镇 (区) 也召开了全镇村长专门会议, 布置了突击消毒灭源工作。市、镇 (区) 二级动物防疫部门把高温季节开展突击消毒灭源, 作为动物防疫灭病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突击消毒期间, 村级领导、各地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畜禽交易市场, 都有1名领导分管突击消毒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确保了突击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3.3 培训消毒技术, 规范消毒操作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 先由市畜牧兽医站培训镇 (区) 动物防疫站防治员骨干, 再由防治员骨干培训猪、禽规模场、奶牛场、畜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和行政村负责消毒的人员。培训内容主要要求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规范操作, 确保消毒效果。一是消毒之前必须将消毒场所、圈舍、饲养工具、运载车辆等用清水冲洗, 打扫干净, 清除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二是选用对重大动物疫病病毒有效的消毒药品[3]。三是掌握各种药品的配比浓度, 喷雾、喷洒、涂刷等消毒方法及用量。消毒药随配随用, 24 h内用完。不同类别的消毒药不能混用, 酸碱类药物不得同时使用, 以免发生拮抗或中和作用。四是配制消毒液和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等工作。

3.4 层层建立台账, 抓实突击消毒工作

为了抓实突击消毒工作, 各地畜禽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畜禽交易市场, 镇 (区) 动物防疫站和市畜牧兽医站, 各级都要建立突击消毒台账, 做到有账可查。台账记载内容:消毒场所名称, 散养户户主, 消毒日期, 消毒使用药物名称、配比浓度、用量, 消毒方法, 消毒面积, 消毒人员姓名等。

3.5 财政列支突击消毒药费, 确保消毒行动落实

昆山市从2005年起重大动物疫病:如猪瘟、鸡新城疫、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防疫疫苗的经费, 都列入市财政预算。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用药经费也由市财政列支, 从而保证了消毒单位 (包括个体畜禽饲养户) 正常开展突击消毒行动, 解决了因消毒要开支消毒药费的后顾之忧, 鼓励了市民共同参与突击消毒灭源行动。

4 成效

多年来, 昆山市狠抓了夏季高温突击消毒灭源工作, 突击消毒期间, 消毒面广量大, 而且比较全面、彻底地消灭病原微生物, 有效地防止畜禽传染病的发生, 消毒效果明显。根据统计, 仅2008—2010年3年中, 全市畜禽养殖场 (包括散养户) 、生猪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畜禽交易市场, 消毒面积共达941.51万m2, 用去溴氯海因、过氧乙酸、百毒杀、康牲、生石灰等消毒药40 328 kg。与此同时带动了规模养殖场, 生猪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畜禽交易市场等单位狠抓平时的消毒工作, 建立正常消毒制度、完善消毒设施, 强化消毒措施[4], 对净化环境、消灭病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 在昆山市无重大疫情发生, 确保了畜禽健康发展, 也确保了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封建立, 雷江红.家禽的卫生消毒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11) :210-212.

[2]章平.增强家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应重视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4) :159.

[3]杨世敏, 降浩琳.猪场的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1) :130-131.

养殖场消毒工作九大误区 篇3

一、对消毒药的浓度过度依赖

养殖场使用的消毒药的浓度调配应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并非药水浓度高更有利于清洁工作。浓度过高会造成药水残留,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合理的消毒药浓度调配。

二、消毒液配比标准模糊

饲养人员在养殖场工作中,对消毒液的配制没有明确的配比标准,随意按照个人喜好配制,缺乏标准化的配制容器和称量工具,造成消毒液的浓度不均匀,影响其在养殖场的使用效果。

三、消毒药和消毒方式选择不当

在选用消毒药时应根据消毒的对象、目的和预防疫病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及消毒方式。

四、消毒方法不规范

养殖人员在养殖工作中的消毒没有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忽略消毒工作在养殖中的重要性,没有科学、规范的消毒方法,使养殖环境的消毒程度和效果不足,影响养殖工作的效率。

五、消毒不及时

养殖场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对养殖环境和畜禽的定期定时消毒制度。消毒工作虽耗时较少,但对于大规模养殖场的养殖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在养殖场中进行不定时的消毒,否则会使细菌和病毒扩散到未消毒的圈舍,达不到消毒效果。应定期在养殖场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完整过程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扩散。

六、对养殖场来往人员、车辆和设备消毒不全面

由于封闭式管理制度在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中不够严格,对来往的人员、车辆和设备消毒不够全面,导致细菌和病毒从外部被带入养殖场,影响养殖场的消毒效果和养殖效果。

七、消毒设施准备及利用不足

当前许多大规模养殖场的消毒设施都是基础消毒设施,对新型消毒设备引进和准备不够充分。虽然部分养殖场准备有紫外消毒灯和员工消毒脚池,但在消毒工作中却得不到充分利用。紫外消毒灯平时关闭或照射时间不足,养殖人员不用消毒池进行消毒或消毒池内药水更换频率较低,达不到充分的消毒效果。

八、空舍清扫工作不全面

在空舍消毒前应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已成为养殖场防疫中的基本常识。清扫前,先用合适的消毒液进行喷洒。但包括粪污和垫料在内的圈舍却极易被很多养殖场忽视,未经喷洒消毒的畜禽粪污、垫料等被清扫出栏舍后,如不及时规范处理,很容易成为各种病原长期存活滋生的源头,给养殖场带来疫病发生的风险。

九、对饮水消毒的误区

消毒液使用说明中推荐的饮水消毒是对畜禽饮水的消毒,是指消毒液将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从而达到净化饮水中微生物的目的。而有些养殖户则认为饮水消毒是通过饮用消毒液杀灭和控制畜禽体内的微生物,可起到控制和预防病情的作用,从而形成对饮水消毒的误区,有的用户长期使用,甚至盲目加大消毒液的浓度,给畜禽直接饮用,从而造成畜禽消化道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等不必要的麻烦。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篇4

1. 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差,是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肢蹄病、不孕症三大疾病的直接原因。奶牛粪尿排泄量很大,易造成牛舍、牛床和运动场污染,因此应及时清除粪尿。新建牛场一定要把牛场内净道(即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与污道(即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分开,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应分开,目的是为了防止将污道的病原带到净道进而带到生产区,以保证牛只的卫生与健康,减少乳房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牛奶中细菌总数。场区内应设有粪尿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等,处理后的粪便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排放出场的污水必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防止二次污染。

及时清洗、消毒食槽和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一般牛场使用的是饮水槽,尤其是进入夏季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如果不经常清洗、消毒,牛喝了不洁净的水,很容易生病。

2. 如何进行消毒

为了保证奶牛场的正常生产,防止疾病的发生,整个牛场的卫生消毒必不可少。奶牛场的卫生消毒是减少或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途径。春季进行消毒处理,更具有事半功倍效果。

①消毒剂的选择

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不同,所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奶牛场可选用的消毒剂有石炭酸(苯酚)、煤酚皂(来苏儿)、双酚类、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碘伏)、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馏油、酒精等。国家最新制定的无公害牛奶生产标准,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棚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进行器具消毒。

②牛舍及环境消毒

牛舍至少应在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牛舍、牛床、墙、饲糟、粪沟等处可喷洒3%的热火碱溶液,天棚等处可用5%来苏儿消毒。以后在每批牛只下槽后,把牛舍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喷雾2%火碱溶液进行消毒,以杀死细菌或病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2周左右用2%火碱溶液消毒喷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液要经常更换。

③定期消毒各种工具

要定期对饲喂用具、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兽医器械、配种器械等在使用前后也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进出车辆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后方可出入。挤奶机器管道用35~46℃温水及70~75℃的热碱溶液进行清洗消毒,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同时也可防止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

④工作人员消毒

场区内必须设有更衣室、厕所、淋浴室、休息室等,更衣室内应按人数配备衣柜,厕所内应有洗手用的清洗剂。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进行更衣、踩踏消毒池,再经紫外线照射消毒3~5分钟。尽量避免外人参观,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参观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另外,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工作服和工作鞋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皂的水溶液进行消毒。

⑤对牛体和环境同时进行消毒

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进行带牛环境的消毒,这样既消灭了牛体表、枷杠和料槽表面的微生物,还避免了牛只间微生物的传染,但在进行带牛消毒时,一定要避免消毒剂污染牛奶。

在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须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用清水冲洗、擦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擦拭,防止人为地传播疾病。另外,定期用4%硫酸铜溶液对牛进行喷洒浴蹄,以降低蹄病的发生率,保证牛体健康。

消毒灭源工作总结 篇5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差错;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9-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差错不单单是指护士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各环节中的过失或疏忽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给临床带来的或轻或重的负面作用和人员消亡,还包括与临床科室的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账目管理[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促进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差错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和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是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对于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常见差错进行分析和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常见差错

1.1 回收工作不到位

个别科室整理箱盖遗失,回收工作人员未及时补充,回收时未采用密闭式回收;因科室多,经常有漏收物品现象,导致不能及时供应临床所需。

1.2 清洗不彻底

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器械的关节、齿牙处没有完全打开;吸管等未用高压水枪冲洗,该拆卸的器械没有拆卸清洗,未根据不同物品的结构、材质、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洗涤剂,致使清洗物品不彻底,清洗后的物品仍有污渍、血渍;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未及时更换手套,导致湿化瓶等物品浸泡消毒终末漂洗时再次污染。

1.3 分类不当

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查对制度流于形式,核对用物时随意性大,缺乏严谨,导致清点数目与实际不符,登记错误;低年资护士或技术工人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熟悉手术器械及各专科器械包内用物,未能及时发现回收的物品数量差错以及质量问题,容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纠纷。

1.4 采购一次耗材物品不及时

未能及时补充采购临床科室所需物品,导致无法供应临床科室使用。

1.5 管理松懈

管理制度成摆设,按照要求下收下送消毒包要分车分人进行,但现实是一名护士拉着双层车又收又送,这样不仅造成细菌交叉传播,责任心不强的易将污染包当作无 菌包予以发放。作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生护理缺陷 会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轻则浪费人力物力,给患者 带来痛苦,重则延误抢救时机,造成医疗事故[2]。

2 预防措施

2.1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及我省消毒供应中心审核验收标准要求[3],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评规则科室质控小组对各班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并找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科室物品回收后,先分类,污染严重的物品选出,另外处理。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人工刷洗,再使用除锈剂,然后才上机清洗,从而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班人员实行一人检查组装,另一人核对包装,送到灭菌准备问时,再由消毒员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物品,一律退回重新处理,层层把关,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

2.2 加强专科知识及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科室制定各级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在职培训,针对新毕业护士及新招人的技术工人加强岗前培训;将工作流程制成流程图悬挂上墙,如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等的操作流程、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流程等,要求去污区工作人员熟知该区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杜绝工作的随意性[4]。

2.3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标准预防。为防止清洁后器械的再污染,选择双扉门的清洗机,清洗结束后直接从清洁区取出物品,可有效防止器械的再污染。手工清洗或半自动清洗过程中接触清洁度不同的物品应及时更换手套,避免污洁不分造成器械再次污染[5]。

2.4 加强沟通,保障供应:供应中心工作面向全院,涉及各个科室,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要加强沟通协调,定期积极主动下科室,征求对下收下送的建议以及对一次耗材物品质量的要求。对于临床护士提出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组长、护士长汇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临床科室满意的答复[6]。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观念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日益加强,这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临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去污区工作缺陷的产生是导致清洗不合格、消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人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三项标准要求的内容,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正确预见和防范去污区工作中的缺陷,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去污区的工作质量,预防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平平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6)

[2] 王竹华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23)

[3] 林秋霞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6)

[4] 魏静蓉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6)

[5] 黄浩 分层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5)

上一篇:2024乡长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家长如何管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