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共10篇)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1

摘要:高校的两项职能,即教学职能和行政职能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实践中存在着行政管理对教学制度的冲击和侵蚀,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在单纯的“去行政化”,而是要实现职能分离与权力分立,让教师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的职责是完成国家赋予它的教学职能,这一点已是常识。但是,这通常是对高校功能所作的规范性分析和规定,是高校概念的赘述。现实中,高校都由人组成,在教学职能之外,当然会涉及到其他办公室的工作,因此,就有了除教学人员以外的其他辅助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正是由于高校总要履行与教学相关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因此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就有可能与高校的教学工作交叉、混合,有时甚至发生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尽管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对教学会产生某种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研究中,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本文将集中从高校系统内部制度的设置方面来考察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及如何将行政管理职能同教学职能分立开来。

二、高校内部两种并存的制度与职能

从普遍意义上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者不受雇佣他们的学校的控制和限制,有进行科研、教学和出版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追求的是真理,是高深的学问,而追求真理的方式主要就是教学等,它需要自由的空间、宽松的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若是心存禁忌或是担心受到报复和惩处,教学工作者就不敢畅所欲言,但在满足教学职能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有行政管理的需求,乃至于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相应设立了行政管理制度,但是不是一定就会出现强烈的行政官僚化色彩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美国高等学校中也有行政管理的工作,(尽管少得多),但美国高校里并不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甚至从理论上分析,行政管理事务多也未必一定导致机构的行政色彩增加,相反,历史表明,西方国家的权力分立制度恰恰是在近代以来国家行政管理事务急剧增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正是在事务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了劳动的分工,产生了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专门职能部门,这种分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促进了各个职能部门自身的运作逻辑的形成。

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考察中国的高校,可以发现,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出在系统内部的这两套分别用来处理两类不同问题的制度上--即为履行国家赋予的教学职能和从规范上看应是为保证和支持教学职能之实现而不可或缺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发生了职能的交错和混合,而没有实现制度设置的或我们今天所欲求的那种分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行政职能与教学职能往往交织、扭结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虽说是教学评价行为,但牵涉到岗位设置、指标分配、聘任考核等,又是一个行政行为,行政管理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更为复杂的是,行政管理与教学的主体构成较为复杂,拥有行政管理职位的校、院系、处室领导,几乎都是教学的专家;从事教学的专家、学者也往往担任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务。很难说他们正在处理的一个问题是行政问题还是教学问题,也很难说他们的身份是到底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

三、行政管理职能对教学制度的冲击与侵蚀

应当说,这两套制度的设置都具有其自身合理性,但就高校在社会中的基本职能来看,其内部行政管理制度从制度逻辑上看应当是为了支撑高校实现其教学职能的,并因此应当是辅助性的。但是,这两套制度附着于同一个机构,在一个互相交叉的制度空间中运作,那么这两套制度的逻辑就有可能混淆。事实上,这两套制度不仅经常被完全混同,甚至主次位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被颠倒过来了,教学制度常常融入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中,已经变成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在高校的教学职能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中有积极地、但更多的也许是消极的作用,造成了教学制度的变形和功能失调。

长期以来,在高校内部,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都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在校长、院长、主任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上,无论是教学的还是非教学的事务,都习惯性地要向领导请示汇报,这是一种虽无明确文件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习惯的做法。九三学社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认为,有了行政职务的光环,更容易在职称评聘、申报课题与奖励等方面获得好处。在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者,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 人左右。过于强调行政权力,教师与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只得处于失语的状态。于是,我们看到,教育与教学的职能在实际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形。这种现象至少带来两方面危害:一是学有所成的教师都要谋个行政管理职位,然后再利用行政权力带来的便利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扰乱了教学秩序和教学公平,这是对学术自由精神本身的践踏。二是这种现象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学校发展。不可否认,这些“双肩挑” 的教师,有许多是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走上行政岗位以后,往往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顾此失彼,教学上停滞不前而难以有所突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一个出色的教师,未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教学与行政是两码事,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逻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时胜任这两方面工作的。

四、笔者的建议

尽管本文指出中国高校的教学制度为行政管理制度所支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行政管理体制的附庸,并因此隐含了对此的批评,但事实上,我并不试图回避或排斥行政管理的问题。相反,本文强调,行政管理事务不可避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在中国教育学家眼中长期失落或被有意遗忘的问题。当今中国要讨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就不能仅限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将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排除在外。这一点在中国甚至更为重要。因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高校面临的行政事务更多、更繁重。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2

一、思想层面:物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

任何一种管理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学校教学管理的思想将直接导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 把组织内的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1]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经引发了现代企业的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化”时代, 个人的需要更加多样化。而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作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一项特殊活动, 管理的主体是人, 核心是人, 目的也是人, 应更加重视人的多层次需求, 重视管理的“人性化”, 改革传统教学管理的“以物为本”、“以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 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从事的主要是学术性的工作、研究和学习, 工作、学习方式个体化程度很高, 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高校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着眼点, 建立开放灵活的制度, 加强管理的弹性和柔性, 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要求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才能高效、有序、优质地完成管理目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以学生为本, 建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选择性机制。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 “大学应该竭尽所能为学生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2] 。高校应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 不断改革创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真正建立以学分制为基本制度,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为组合制度的培养机制, 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和自我成才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 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 自主选择成才走向、学业进程、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满足学生学习自由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以教师为本, 形成激发教师内动力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其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个体决定的自由度相对较强, 个体追求成就感等自我价值的实现相对也较强。对教师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律。高校只有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个性, 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通过有效激励, 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使教学行为指向教学目标, 使教学活动规范化、科学化,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个性的发展,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学院 (系) 为本, 形成塑造学院 (系) 特色的调控机制。现代高校基本上是由学院 (系) 组成的一种集合, 学院 (系) 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任务的主要基层单位, 既熟悉各自学科专业教学的情况, 了解各自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优势, 又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 是实施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单位。学院 (系) 特色的形成是学校整体特色形成的立足点, 高校教学管理要充分体现以学院 (系) 为本的理念, 充分发挥学院 (系) 教学管理的主体性作用, 让学院 (系) 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解决各自遇到的教学工作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本学院 (系) 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 (系) 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作用, 让学院 (系) 主动适应外部环境, 科学分析社会需要和自身实力,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扬长避短, 不断发展自身的优势。形成学院 (系) 人才培养特色和管理特色, 实现学院 (系) 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能层面:控制管理转向服务管理

与计划经济和宏观管理体制相适应,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职能定位基本上以“控制”为核心, 实行自上而下、由管理者到被管理者的单向性、被动式管理。学校和院系之间, 管理者和师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从属和依附关系, 强调权威与服从, 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 缺乏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以控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在今天显然已很难应对来自社会的种种挑战, 而且,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 使得控制在技术上也变得越来越难。首先, 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教育成为一种服务, 学生由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高校与学生的关系由以往的学校选择学生变为现在的很多时候是学生选择学校。其次, 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 高校教师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学校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而教师个体式、独立性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具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自己来控制的。第三, 高等教育人才成长的长周期性决定了管理效能的滞后性, 而高等学校的“产品”——学生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决定了高校管理中要因人、因时制宜, 因材施教。

管理实践的本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建构。高校教学管理过程是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边互相交流的活动过程,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他们之间的管理活动应是双向的。高校教学管理的职能定位必须由“控制”转向“服务”, 由单向的射线式控制转向双向的交互式合作与服务。就高等学校而言,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 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服务,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而且是主动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高校要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和管理对象的需求, 强化管理的服务功能, 加强教、学、管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交流, 形成教、学、管三者共同参与、相互协商、上下协调的和谐的管理环境, 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者的良性互动, 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组织层面:集权管理转向分权管理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一般说来, 集权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过度集权则会降低效率, 而且会抹杀基层的个性与活力。分权有利于组织的民主化, 有利于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 而过度分权容易导致组织失控[3] , 不利于人才培养整体功能的发挥。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科层等级制度, 其基本运行规则是上层决策、基层执行。学校层面是权力的绝对主体, 院系层面只是执行者, 基本上没有决策权, 权力失衡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扩招和合并,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管理事务不断繁杂化。但由于管理宽度的限制, 集权化的组织结构使高校教学管理显得疲于应付、力不从心, 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艰巨和困难。“没有人能够承当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切任务, 同样也没有人能够行使所有的决策权力”[4] 。学院 (系) 制改革成为高校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和发展, 实现自身组织内部的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组织内部的分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就教学管理而言, 为了改革不流于形式, 收到成效, 关键在于遵循责权相应的管理原则, 分解教学职能, 合理地设计和划分校、院 (系) 两级的相应职责和权力, 系统地对学院 (系) 进行有效的授权。扩大学院 (系) 教学管理的自主权, 使“管理重心”真正向下, 管理体制从“学校集权”转向“校院 (系) 分级”管理, 在教学管理层次结构上真正形成校、院 (系) 两级管理实体。使学校与学院 (系) 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指导下, 各自处于相应的能级中, 拥有足够的与它担负的责任相一致的权利, 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决策权, 在发生问题的地方及时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给基层管理人员以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实现学院 (系) 管理的效能化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四、方式层面: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运用目标指导管理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主张。我国从1978年开始, 伴随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在一些大企业试行目标管理方法。实践证明, 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集权和分权这一对矛盾, 提高管理效能。而且, 目标管理的特点更适用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 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学管理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改变以往直接参与过程管理的方式, 由事无巨细、整天忙于事务的微观管理转向对管理过程不作过多的干预和直接控制的宏观管理。把制定管理目标作为管理的重点, 把考核评价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加强学校层面教学管理的宏观调控功能, 加强政策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及咨询指导。管理目标对管理全过程起着统帅和指导作用, 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因此, 管理目标必须由管理者 (上级) 和被管理者 (下级) 根据组织任务共同制定, 使全体成员都对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很明确。考核评价是检查工作进度、衡量学院 (系) 及个人工作成效、防止偏离管理目标的主要技术手段, 是衡量整个管理活动成效的标尺。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必须是科学的、可操作的, 高校必须根据管理目标,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 制定和完善有关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形成完善的校内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监督、调控、引导、激励等功能, 不断完善宏观管理, 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方法层面: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用学科, 兼有教育学与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学管理过程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人际活动过程, 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特征。教学管理工作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是属于专业性的活动, 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有其专有的技能、方法和工具, 不能仅凭直觉和个人摸索出的零星经验或重复别人的做法来进行管理, 也不能凭法规、制度的权威来进行管理。高校教学管理要依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科学的教学管理要把行政方式和手段与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 把教育现象和管理行为结合起来, 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 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管理实践中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的科学性要求, 又要结合管理实际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 同时重视管理的创新职能, 加强内涵式管理, 以最优的方法来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推动教学管理工作长足发展。

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 对执行管理任务的“管理者”素质要求更高。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管理者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不同个性的教师和学生, 每天遇到的是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况, 实践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分别不同的情况, 灵活处置。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是经过专门训练, 具有较强的专业意识, 具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改革创新精神, 懂得教育规律, 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 掌握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群体。通过管理者的管理来推动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由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上来。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中心, 面临的变革是必然的。本文从学校管理层面, 就高校教学管理思想、职能定位、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方法等层面的角色调整和转变进行探讨。通过改革实现出效率、出效益、出质量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兰邦华.以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8.

[2]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Z].教育参考资料, 2000, (19) .

[3]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257.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秘书;高校管理;职能

一、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最为基层的岗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教务处、教科部、教务办)、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学秘书的任务就是从杂乱无章的高校管理工作中找出其条理性和逻辑性,承担最基层、最具体、最活跃的管理工作。

近年来,独立学院面临竞争激烈、生源减少等问题,为节省教育经费支出,精减部门人员,造成教学秘书事务多、岗位少的尴尬局面。再加上独立学院内部体制机制等原因,政策稳定性差,造成教学秘书工作阻力大,主要体现在事项的处理方式随人员变动、学年变化而变化;事情大,权力小,事情件件要请示;历史工作、档案材料积累不够,随人员调动丢失等。因此,独立学院教学秘书在高校管理中的工作性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政策性。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紧密相连,独立学院教学秘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之一,与其他高校一样,无论是在贯彻领导工作意图时还是在处理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中,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学校的相关政策与规定。

2.服务性。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中最基层的服务性岗位。独立学院教学秘书主要服务于以下几个方面:学院、分院和部门领导、分院所有任课教师及所有学生。教学秘书的服务面广又要求为领导的工作决策、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解决各方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的服务既要有工作效率又要有工作质量。

3.辅助性。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的辅助性特点尤其突出。由于事务分工不够明确,一些分院内系秘的岗位形同虚设,教学秘书承担了系秘的绝大多数工作。教学秘书作为行政人员,工作时间内、工作时间外都能随叫随到,这使教学秘书承担起行政秘书、系秘三重角色,是分院领导的有力助手。分院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一般都是教学、行政双肩挑,因此不可能事事周全,需要教学秘书从旁协助、提醒。

4.参谋性。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熟悉并熟练掌握与教学教务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和要求。在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特别要适应各种新的政策导向,随时因为政策的变化而灵活处理各项具体事务;第二,熟悉教学资源的实际配置。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迅速、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第三,熟悉教学人员的脾气、秉性,在处理各项实际事务或矛盾中能够游刃有余。

5.综合性。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学院和分院的全部教学教务工作,在协助领导管理学院及分院教学教务的同时,又要处理教学教务各方面的具体事务。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的职能

独立学院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大、层面广,沟通的纵向和横向部门多,同时,由于体制、制度结构不健全等客观原因,造成工作任务重,事件处理随意性突出的问题,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教学秘书在高校管理中的职能大体分为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协调组织三个方面。

独立学院要更好地发挥教学秘书的职能,不仅要提高教学秘书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教学秘书队伍,运用内在激励,着力培养教学秘书,还要为教学秘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尽量创造条件满足教学秘书的基本需要。

1. 加强教学秘书各项素质的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秘书要更好地发挥其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协调组织等职能,必须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在思想上要培养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服务、协调、管理、改革的思想和不计名利得失的献身精神。在工作中以礼待人、以身作则,为教师提供热情服务,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教学秘书的职业道德具有特殊、具体的要求,做事要讲究责任性、原则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对人要讲究周到性、合作性、客观性和谨慎性。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秘书的心理调试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由于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同一时间段经常要处理多项事务,面对的工作对象多,事情头绪多、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还会遇到各种误会、不理解、不配合,工作时难免出现情绪波动,所以教学秘书只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抱着良好的心态、热情开朗的心情主动与教师、学生、其他部门交往沟通,才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氛围,在良好的心境下工作。

2. 教学秘书应加强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专业实践人才。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特别需要教学秘书研究教学管理,创新实践,使教育管理更加有序、规范,这使教学秘书队伍需要兼具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教学秘书作为教育管理者,群体中鲜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教育管理理论知识欠缺。教学秘书应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结合教育管理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其次,教学秘书要不断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务管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教学秘书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法律、公关、文学艺术等知识,向老一辈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取经,才能使沟通协调更加顺畅,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3. 独立学院要为教学秘书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独立学院应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提高政策稳定性,做到按章办事而不是按人办事,同时应制定教学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教学秘书的岗位分工,减轻教学秘书多余的负担。教学秘书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着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角色,但是教学秘书没有党政机关秘书的地位和身份,也不像任课教师那样工作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进修锻炼的机会极少,因此,学院应考虑教学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尽量满足教学秘书群体的基本需要。要提高教学秘书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供岗位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技能,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组织聆听同行专家的讲座,互帮互学,为改进工作向学院有关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激发工作责任感和创造力;采取内在激励的方式,提倡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鼓励教学秘书撰写学术论文,对优秀教学秘书的工作给予荣誉和奖励,特别是在职务职称晋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教学秘书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这对稳定独立学院教学秘书队伍,提高教学秘书的专业化职能,改进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都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仇伟.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落脚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丁晓丽.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档案意识[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王黎黎.高校“80 后”教学管理群体职业素养论析——以院系教学秘书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4]冯妍.浅析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5]刘德成.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和谐教学管理理念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作者简介:魏晶晶,女,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4

制作、审核:邹卫彬

一、学法指导:(6分钟)

独立、快速、安静地阅读课本P36-39,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政府?我国政府是如何构成的?政府部门主要有哪些?

2、我国政府有哪些基本职能?

3、我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相关问题答案划出来,若有没办法解答的问题,则在问题旁边做好标注。

学生自学完后教师统计学生解决问题情况,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二、小组讨论:(10分钟)

学习小组就刚才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教师巡堂,适时指导学生,同时收集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成果展示:(3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学习成果,回答学法指导中的问题。

教师适时答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划出重、难点,并重点解释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及考题类型。

四、堂上小测:(5分钟)

1.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这一通知,体现了政府履行(D)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针对粮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有效履行了(B)

A.依法行政职能B.市场监管职能C.经济调节职能D.公共服务职能

3.国务院19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深入14个省区市的基层单位对“三农”、社保和医改体制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总计45人次。很多部长通过基层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表明政府(C)

①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④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某县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县政府推动该县各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大为减少。这说明(D)

A.建设有限政府,应逐步弱化政府职能

B.行业协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

C.政府应承担尽可能多的管理职能

D.政府应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5.第39个世界环境日,全球的活动主题为“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中国区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要求政府履行(C)

A.经济管理的职能 B.文化建设的职能C.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D.政治统治的职能

网站管理权限的级别与职能 篇5

根据自身公司网站目前情况,建议网站管理员级别由上至下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及职能。

1、(最高权限属于机密级别)网站系统管理员权限:网站空间及密码,域名管理及密码,数据库管理、工信部备案信息及密码。

职能:本级别拥有最为完整的权限,可以使用或修改本网站的所有模块,资料和功能。并掌握几个关键信息和安全密码,是掌握网站核心内容及资料安全的最为重要的一把钥匙。

2、(网站层面权限)超级管理员:管理网站内所有板块,会员资料管理。

职能:本级别不可修改网站核心资料及模块,但可在现有模块格式下修改网站内的所有内容,并且管理及修改会员资料,在遇到恶意破坏时及时修补并解除低级管理员的相关权限。

3、高级管理员:管理网站内所有板块。

职能:本级别不可修改网站核心资料及模块,但可在现有模块格式下修改网站内的所有内容,在遇到恶意破坏时及时修补并解除低级管理员的相关权限。不过不能查看管理及修改会员资料。

4、普通管理员:可添加、删除文章、查看留言。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6

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认识政府的作用

能力目标: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评价我国政府部门的作为的能力;辩证认识政府职能的能力(重要、有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身及身边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分析我们公民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职能的学习,从而了解政府,感受政府的作用,进而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

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㈠情境导入:小宝叔公的探亲旅程: 课前播放忠山村图片、虚拟主人公图像 观看、聆听 创设情景,点缘由,激发兴趣 情景说明:小宝侨居外国的叔公间隔十年后,于春节前再一次回到故土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的千年古村——忠山村(古名十八寨)。小宝叔公在探亲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事件。 ㈡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基本职能 是什么 事件1:叔公的尴尬

叔公从福州长乐机场出来后,打车来到福州北站,准备买动车票回三明北站。在排队买票时,发现手包不见了(内有护照,钱等)。Duang……。他清楚的记得到福州北站下车后,还付了出租车的车费,肯定是刚刚排队时,人多,不小心给小偷偷走了。

探究1:请你给叔公出主意。理由。

追问: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表现? ①尝试用课前预习知识完成探究。②积极列举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事例 引导学生理解“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懂得在生活中寻求政府帮助 事件2:叔公的困惑

叔公从福州回到老家的途中,发现沿途许多墙壁上张贴(画)了有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宣传画,对此,他感到很困惑。

探究2:请你为叔公解惑。

追问: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表现? ①尝试用课前预习知识完成探究。②积极列举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事例 引导学生理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理解政府该方面的作为 事件3:叔公的赞叹----为中国政府点赞

⑴快速便捷的交通。叔公从福州乘动车到三明北站,花了1小时15分钟左右;乘小汽车从三明北站(沙县)到三明市区(三明至沙县城市快速通道)花了20分钟左右,从三明市区到老家忠山村花了40分钟。

⑵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忠山村所有适龄幼儿、儿童都在本村上了公办幼儿园、小学;年满60的儿时玩伴都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每月能领取一定生活费,生病时医疗费报销比例最高可达70-80%。

探究3:叔公为什么为中国政府点赞。

呈现相关事例资料 ①尝试用课前预习知识完成探究。②积极列举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事例

观看资料 引导学生理解“加强社会建设”,加强该项职能的直观感受 事件4:叔公的担忧

⑴叔公在忠山村生活的一个月里,发现村里小卖部卖的商品有的已过了保质期,有的没有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叔公很为村民尤其是孩子的健康感到担忧。

⑵大部分村民们烧水做钣仍使用柴火,村里一年砍伐的树木蛮多的,叔公很为村里的自然环境担忧。

探究4:请你为叔公出谋划策,解决叔公的担忧。

讲解经济职能四项内容的区分 ①尝试用课前预习知识完成探究。②积极列举政府履行该项职能的其他事例 引导学生理解“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转变政府职能 事件5:叔公的难题

返程前,小宝大伯希望小叔公利用国外著名华侨的身份向政府说说,帮忙解决两个孙子的就业问题,叔公感到很为难。

探究5:叔公为什么感到很为难。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7

业务流程再造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管理学者哈墨 ( Michael Hammer) 在1990 年提出。 BPR认为企业是由流程而不是职能所构成的, 流程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在时间空间上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价值, 形成价值流, 最终满足顾客的需求。流程管理是现在流行的概念, 甚至不少专家断言新流程技术将是21 世纪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主要因素。流程管理规则是执行BPR应该遵守的规范, 也是BPR成功的保障。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有:①业务流程创造顾客需求价值。 ②流程导向改变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 ③核心业务流程就是组织核心能力的体现。 ④建立扁平化组织。 ⑤使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业务流程活动的分散与集中的问题。

2 当前高校职能科层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目前以教育事业单位作为社会角色,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地推行了政府行政职能化的组织结构的原则和形态, 参照行政职能体制来建立和运行大学, 使大学组织结构在运行上类似于政府机构行政职能运行的制度, 在工作运行中主要表现为行政职能管理为主的体制。 从高校内部组织的纵向运行关系可以看出, 校、部门、院、系及至教研室不仅仅逐渐演化为行政等级机构, 而且变成了等级式的行政领导关系;从横向运行关系来看, 本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部门或服务部门, 由于这些职能部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教学、科研资源的权力, 致使教学、科研人员对于学术的忠诚改为不得不屈服于行政权力所带来的控制, 从而导致职能部门管理权力的行政泛化现象。

我国目前高校的运行管理体制就有科层管理模式的许多特征:严格的分工、规定的明确职责权力等级、有规章条例约束、要求个人服从于中心工作 ( 即非人格化) 等。高校的这种科层制管理模式也与科层等级体制一样有优越的方面, 也有其不合理的方面。

2.1 明确分工的部门与界限相对模糊的工作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工作中, 各工作部门的划分是较明确的, 不过某一项工作所需的活动划分则相对模糊, 很难有绝对的界限。 这种相对模糊的工作划分就要求各工作执行部门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若各部门强调明确分工和本身的职责权限而没有应有的合作协调, 则容易出现推诿和扯皮现象。

2.2 “ 官本位”思想盛行

科层体制中强调职权等级的行政权力。 金字塔分布的等级层次, 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等级体制是可以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 但这种注重职级权威的体制, 实则体现出了等级权威和行政权力衍生出的各种权力、经济利益, 从而容易将组织人员的关注吸引到上级职级权力, 从而就将对事负责、对工作负责的工作重心转向对上级负责、对领导负责上, 以致“ 官本位”思想在高校的盛行。

2.3 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等机械式的管理, 限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高校行政职能管理的主要方法, 就是依靠详细的规章和细化的职责来管理组织内成员的工作行为, 从而完成本职工作。 机械式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强工作秩序, 促进管理和工作效率, 保障指令畅通和快速落实。但由于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的服从组织职级权力和已定规章制度, 将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从长远上抑制了高校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3 基于流程管理的职能部门管理优化设想

按照业务流程的功能及其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 可以将业务流程分为三类: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战略流程 ( Strategic Process) 是指规划和开拓组织未来的流程。 经营流程 ( Operational Process) 是指那些使用资源产生企业结果的流程。 管理流程 ( Managerial Process) 是指为战略流程和经营流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的过程。

如果以流程来划分高校管理工作 ( 见图1) , 可以将高校管理流程划分成学校决策流程和具体职能管理服务流程, 以及二级学院、专业系的教学、科研流程。其中学校决策流程由党委书记、校长领导下的各决策委员会执行, 而具体职能管理服务流程, 如教务、科研、人事、财务等服务职能则由各职能管理部门执行, 学生专业教学管理和专业科研及社会服务则由各二级学院执行 ( 见图2) 。 本文研究对象为执行具体职能管理服务的高校职能部门管理优化。

3.1 服务观念, 以学生和二级学院教师为顾客

“ 官本位”思想与行政权威使目前我国高校管理“ 行政化”的思想盛行, 消除高校的“ 官本位”迫在眉睫。倡导高校教师追求高深学识、探求科学知识, 引导高校教师将其主要精力用于追求学术知识和学术权力上, 而不是追求行政权力和权威, 要使教师意识到行政权力是服务于学术权力的。要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系, 倡导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 使职能管理从为少数上级领导服务转变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需求意识和服务思想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同样也是现代高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所以, 树立服务观念是高校管理改革和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流程管理思想强调面向顾客, 以顾客为中心, 提供直达顾客的服务, 学校的管理流程优化也是如此。转变到“ 服务导向”, 为广大师生服务, 对广大师生的需求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服务回应, 创造必要的条件、给予充分的服务, 职能部门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为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高校学生的多方面、全方位教育发展。 管理不是目的, 是手段, 其本质是服务, 其最终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一种好的教与学及科研的发展环境。 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是现代高校管理的艺术体现。“ 服务观念”的高校职能管理, 要求行政职能管理者由原来的控制者, 转变为服务者和支撑者。

3.2 取消科室, 建立流程管理“ 一站式”服务

高校管理流程的改进, 需要有相应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 建立流程型组织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有效方法。流程型组织结构是围绕高校核心业务流程展开工作, 以及进行人员和组织建立的一种组织形式, 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导向和基础, 改变了职能等级分配式的工作安排模式, 消除部门之间的界限, 从而使资源流和信息流等在高校内部顺畅流动。

高校现有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金字塔式的“ 科层体制”, 管理层次多, 反应速度慢, 办事手续繁多, 各部门间的摩擦和协调往往通过“ 文山会海”加以解决, 工作效率低。 要建立流程型扁平化的的组织结构, 使管理幅度变大, 拉近学校领导与广大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各职能部门中建立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顾客的“ 一站式服务”。作为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 目前已成为我国许多高校改善服务的重要措施。“ 一站式”服务, 其出发点是尽力减少师生与管理部门的接触面, 使广大师生避免“ 程序迷宫”, 获得迅捷而全面的服务, 方便地达到目的。“ 一站式”服务, 通过将本来地理空间分散的相关单位集中到一个“ 服务窗口”, 将分散程序化办公转变成“ 联合办公”, 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简化、集中处理相关事务, 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中, 特别是一些“ 合并”后的高校职能部门处室往往是一个处长加三、四个副处长再加四、五个科长一起领导五、六个办事员的现象, 必须在流程管理思想指导下简化高校组织层次, 在各职能服务部门只配备少数领导 ( 1 至2 名) , 以下达管理决策、处理突发事件和非常规事件, 并挑选精干的人员, 作为“ 一站式”服务的工作人员 ( 见图3) , 这类人员必须能够处理本职能服务部门的所有管理服务业务以及必要的相关职能服务部门的业务。

3.3 大力发展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建立基于现代技术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信息化技术是高校实现管理流程优化的关键基础性工具。 在当前高校管理实践中, 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的信息交换仍然主要依靠拷贝、邮件等初级传递技术, 仍然存在“ 信息孤岛”、“ 应用孤岛”和“ 资源孤岛”, 难以实现信息及时共享, 业务有效整合, 资源协同应用, 没有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效能。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整合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平台, 基于这样的信息管理平台, 各职能管理服务人员都可以及时有效地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 形成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 推动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3.4 剥离非教学、科研等非核心业务, 将其社会化

流程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 就是企业组织应以该组织的核心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核心业务流程, 而剔除非核心业务及其对应的业务流程。以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价值为导向, 确定学校的核心流程。

当前有些高校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科研中心地位偏离, 管理服务职能偏离, 高校“ 办社会”的问题。 以流程管理思想优化和改进高校管理, 需要准确分析和明确高校核心价值和中心工作所在, 从而关注核心业务管理流程。高校流程优化首先就需要确定核心业务流程和非核心业务流程。 对于核心流程, 如教学管理流程、教师管理流程、学生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等必须得到充分的改进和优化, 对于那些非核心流程, 如后勤服务等, 则应坚决地予以社会化、市场化地剥离, 对于不该做的流程则加以消除, 这样可以将更多的人力、财力致力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5 简政放权至专业院 ( 系)

高校院 ( 系) 是相近专业的集合体, 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是在院 ( 系) 进行, 处于教学、科研等高校中心工作的前线, 院 ( 系) 对专业教师、学生的思想、教学、学习等比校级、职能部门更知情, 对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掌握更好, 拥有处理自身专业学科教学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相应的处理能力, 由其处理自身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比学校或职能部门间接处理事务更有针对性, 效果会更好。另外各专业院 ( 系) 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就要求学校应将有差异的决策权放权至院 ( 系) 。因此, 学校应简政放权, 院 ( 系) 一级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 将管理的重心放在院 ( 系) 一级, 使院 ( 系) 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 特别是要把那些过多地集中在职能部门的权力移置院 ( 系) , 而职能部门的职责要从代表学校某方面权力的执行者, 转变到多做调查研究、提交分析建议为学校决策服务;上传下达、创造条件为院 ( 系) 服务, 在此之余, 在一定范围内可对院 ( 系) 进行监督和促进。

参考文献

[1]李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22) :110-111.

[2]丁烈云.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2) :20-22.

[3]史旗凯, 郭菊娥.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的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136-140.

[4]孙荣.高校行政流程再造内涵路径与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9) :30-35.

[5]章晓莉.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2) :14-17.

[6]刘家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非行政化的方向[J].学术论坛, 2009 (11) :171-175.

[7]袁励红.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间的科学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1) :42-43.

[8]张诚.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7) :40-41.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8

关键词:管理;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指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的环境和特点,加快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核心宗旨,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理念,以上级党委组织服务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服务全校师生、政党服务科学发展为党建模式,自觉主动优化执政环境和创造公共价值。此内涵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有着相通之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追求绩效的同时,要把公民视为“顾客”,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公民,这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大进步。同样,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直接面对大学师生党员这一管理的客体,按照十八大对服务基层党组织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应该把服务融入到工作中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为大学师生服务。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管理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科层制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这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管理方式单一和僵硬、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之间缺乏整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1.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公民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公民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顺从到现在的平等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公民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行动日益频繁和加深,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以更加平等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党组织还是以政府为中心不考虑群众的利益将会导致党群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贵州瓮安、云南孟连和甘肃陇南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基层党组织由于没有服务和协商好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而导致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高校中也存在着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师生沟通协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将党的工作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没有实现学校师生真正所需,因为沟通协商的缺失而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建设很难落到实处、收到时效。

2.管理方式单一,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国外的管理的发展,政府管理方式由管制到管理再到服务这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在管理领域管理理念也经历着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但从整体上来看管理方式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模式,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目标主要是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管理目标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层层化解。高校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仍按照韦伯的科层制来设置,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实行目标考核,这样就减少了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造成基层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缺少人性化,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

3.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缺乏内在整合

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党建管理中,效率和结果是评价党组织和政府合格的重要标准,党组织作为理性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容易以牺牲党员对党组织的工作参与为代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目标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主,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想当然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出决策,认为群众是认可的,并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导致群众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党组织作为一个封闭的组织机构并未将师生党员考虑进去,民主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出现管理目标与管理客体利益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内在的整合。

三、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实现由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必须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履行好服务高校师生的公共需求和责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从大学师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将“服务”两字贯穿于工作始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有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畅通诉求表达制度是服务的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的途径之一。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在《新公共服务》中说到:政府应该是开放的并且可以接近的。[2]大学基层党组织若想达到开放和可以接近的状态的途径之一就是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大学生具有内心情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高校党组织更要在学习、心理、生活和精神上开发多种渠道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对于青年教师多创造晋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入职之初给予锻炼的机会并尽快熟悉工作岗位。

2.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师生中有着广泛的分布,是党员干部联系大学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对校园文化及人文氛围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学师生中不仅服务工作到位,也要服务力度到位,在以大学师生为本的原则下创新工作方式,以大学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开展党员的“微岗位”来服务大学师生,通过设立小岗位来体现党员的作用和价值,比如时政播报员、就业信息员、班风督查员等等,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形成一个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学师生、大学师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3.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朱光磊在《现代政府理论》中提到:一个成功的决策,是让许多人产生接近感,也即政治认同,这样的决策才会有群众基础,所以政党和政府方面要善于利用意见综合的机制,尽可能综合不同利益群体意见,使决策和立法有尽可能广泛的利益基础,也要善于综合意见,巧妙地把意见和权威结合,提高民主效率。[3]中央教育实践活动文件强调决策之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什么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高校党组织直接面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因为接收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自我意识非常强,所以党组织在做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通过网络、手机和信箱等多种方式搭建大学师生自主决策的平台,尽可能搜集学校师生对管理决策的看法和意见,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利益倾向,增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9—54

[3]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人文社科项目“高职艺术院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14SKS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篇9

一  现行企业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今的企业登记制度,是指登记机关对申请设立的企业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已按法律规定提交各项必要的文件、证件和材料,文件材料是否规范、所载事项是否齐全。只要符合上述程序要求,登记机关即可核准,准予设立。设置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审查和确认,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安全是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一项价值目标。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长,公民对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还较淡薄,同时新开企业大部分是资金实力单薄的个私企业,他们缺乏开业前进行较全面咨询分析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新开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后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市场调查受多方面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于中小投资者或对一般的公民大多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创办企业。这样就使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第二,新开企业很难了解市场行情。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大。因此,新开的个私企业不仅难以了解国内市场的行情,比如同业者有多少,他们大致分布在何处,资本实力情况,有多大的生产能力等等,更难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有多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新开企业的压力和盲目性。

第三,盲目创办企业,使投资者产生恐惧心理。目前有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凭胆量、凭苦干而不是凭知识发财的投资者,面对我国加入WTO,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很想投资,又不知把资本投在何处,而一般的公民更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知识,资本实力又小,更不敢轻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工商部门在几天时间内办完企业登记手续,有利也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工商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较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使投资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办企业,带来利润。从不利的方面看,短时间内办完登记手续,只能进行企业登记的一般形式的审查,只能看看登记的手续是否完备,登记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不可能对开办这种企业是否合适等进行分析,这就对投资者的利益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第五,它会使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由于有些企业事先没有得到很好的咨询分析,盲目上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业即停业的现象,或者开业后企业很难生存,或者被迫转产,从而使人力、物力和财力遭受巨大的破坏。

二  工商部门提供开业咨询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市场在很多领域都会出现失灵。因为市场有两大缺陷,一是信息不完全,二是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大家跟着感觉走,难免会有失足。市场不完善,垄断者操纵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根源,说到底,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要纠正市场失灵,就得有人出面干预。从理论上讲,新的经济体制的提出和推进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改革措施来配套。美国有专门鼓励小企业的机构,专门有鼓励个人和以家庭为基础办公司的政策。因此,如果工商部门能够在企业登记前为新开企业提供开业前的咨询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新开企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的现象发生。

第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面临着周边国家强有力的竞争。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承诺了开放市场的义务,“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将难以像过去那样继续实施。必须接受世贸组织的规则,这是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义务。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时效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等等在我国公民中还不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游戏规则更不了解。所以政

企业与机关秘书管理职能比较 篇10

【摘要】秘书是管理层的人,随着有不同的行业,单位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也有着诸多的不同,但是最主要的是管理。随着世界的发展,秘书的管理职能也日趋明显,企业与机关对秘书的管理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明显的。主要是因为社会进步的整体步伐加快,行业之间以及职业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人际关系、业务关系日趋复杂,需要协调处理的方面也是越来越多,需要秘书不仅仅具备原有的职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精通管理职能。

【关键词】企业秘书机关秘书管理职能比较

任何一个团体,不论它是企业团体、政府机构,教育部门或公商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领导和指挥关系。企业或机关,要完成其组织目标,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1]管理职能必然要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其全部资源,领导和指挥人们,去完成统一安排的生产目标。秘书是管理层中的人,更应该为企业或机关做好管理方面的事物。管理职能在企业秘书与机关(党委、市政等机构)秘书身上有体现出了共性与差别。

一、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的管理职能存在的共性

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最终还是天气。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在管理职能上存在的共同性,秘书职能的一般要求是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的管理职能在根本上是同源的,其出发点是相近的。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在管理职能上存在着以下的共同性:信息资料管理、公文写作管理、档案实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议事务管理、人际关管理、财务帐目管理、宣传传播管理等。在行使这几方面的工作时,企业与机关秘书都必须寻找一条路径,把管理原理的一般要求同各自的具体职能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

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不仅存在内容上的共同性,在管理对象上也是大体相同的:有对上级领导的管理,有对中层部门的管理,也有对下层职工的管理,还有面对外层社会的管理等。管理对象大体相同使他们可以增加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提高秘书的业务水平。

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管理职能的属性也是相同的,都是非自主性而属他主性的,他们的管理职能管理权限以及产生效用的形式是在辅助、协同、决策的特殊情况下拥有的某种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是暂时性的,通常不具有事物决断力,只能执行决策,而不能做出决策,这是秘书管理职能属性中具有决定性的。

(一)管理职能内容的共同性

信息资料管理包括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2]秘书对国内外的以及上级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秘书各种的重要任务是有效的获取信息,为领导提供全面、准确、适用的信息。领导决策后,跟踪了解事态的发展,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作为领导补充。完善和调整政策的依据,也是办公室信息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秘书人员还是机关秘书人员都要具有敏锐的认知新事物,发现新事物的眼光,捕捉事物关键问题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领导尽到信息资料管理的能力。

公文写作管理是为领导书写公文以及为领导书写所需要的稿件的能力,除了按照领导的意见把所需要的意思表达清楚以外还要把文字功底把握好有时候一个字就可以导致发生很大的失物。需要把握好领导的写作意图以及工作效用。最重要的是把领导没有想到的地方按照所需文件的要求及时的补充反馈给领导。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全面的思考及对事件的观察和反馈能力。

档案事务管理是把领导使用完毕的文件,以及处理完毕上级的发文及时的整理归档并按照类别、时间、事件、处理情况等分类存放,以便以后在需要时可以及时查阅和使用。一些事物需要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来处理完成。要求秘书人员细致的处理问题能力,和及时收集整理的好习惯,要做到不遗漏不超时归档。把握好事物的重要程度来分别完成事物,不要一件事情还没处理完成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人力资源管理是秘书人员协助企业及机关领导进行的管理工作,而秘书人员只是在领导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才进行的工作,一般不会参与。[3]对下属的部门进行工作的分配活动组织的安排等工作,在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秘书人员可以为领导起到推荐以及安排的作用。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会议事物管理,领导除了参与自己各自稿件的编写外,在会议的准备阶段基本上是不参与的。而秘书人员就要全面的负责会议,从会议的筹备,会议的年进行到会后的反馈工作要求秘书人员要全面的监督及负责到会议最后阶段。会议前的准备,要求秘书人员拟订与会人员,到他们的位置排列,会场布置,到会议中的组织及安排以及会后的反馈和会议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秘书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求秘书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到会人员的安排以及对上下级的管理全面的负责。

人际关系管理,所谓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4]秘书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人际关系的管理,不仅仅是与领导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处理好领导在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因为领导只有处理好了社会上的关系才可以有利于企业或机关的有序而正常的发展,要是处理的好的话就更加有利于企业或机关的发展。秘书人员就要把握好领导的人际管理的处理,领导做的不好的地方或着不当的,作为秘书人员要及时、适时的提出,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或机关的发展。这样就要求秘书人员要了解自身行为、真实准确的看待他人行为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适时的调整和及时、适时的提出领导人际交往中的不足。

财务帐目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5]秘书人员一般是一般不会参与帐目的管理的,而在领导分配的情况下才进行帐目的管理。要求秘书人员要做好每一笔帐目的合理使用和正常的流通,防止资金的不当使用,要求秘书人员要做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能见钱眼开。更要为领导管理好他们的帐目,防止领导的贪污受贿。

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6]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信息的流通和社会的交往,不然企业将故步自封,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生产产品作出一定的宣传和与外界进行一定的交往。这样产品才可以进行很好的流通使企业很好的进行发展。这样就决定了秘书要把握好社会上最新、最快的信息,这样就决定了秘书人员有敏锐的信息发现和洞察力。

(二)管理对象的共同性

管理职能的管理对象大体是相同的:对上级的管理,管理上级领导的日常工作时间安排,以及会晤工作和对各项工作的处理等;对中层部门的管理主要是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关系,使整个企业或机关工作有序而高效的运行;对下层职工的管理是对下层职工进行工作的安排以及工作的需要进行安排和分工以及协作来进行全面管理。

(三)管理职能的属性的共同性

管理职能的属性是非自主性而属他主性的,企业秘书与机关秘都是受到了某种上级的命令和支配而具有的暂时性的管理职能。秘书在进行一般工作时是不具备管理的职能而是在接到领导的具体工作时才具有的。

在实习期间,我受到了领导的命令去和其他同事一起去办一个晚会,这样我们就具有了这一特性,在其他的时候我们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接到命令后然后开始主办这台晚会,晚会的舞台、灯光、音响、演员等这时候就受到了我们的管理,我们这时就可以调配所有的一切人员具备了这样的一种能力。

二、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的管理职能存在的特殊性

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不仅存在存在着共同性,也具有很多的差异性。企业与机关从生产方式上看,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的,而机关是间接从事生产的。从社会功能上看,企业从事提供商品的经济生产以及生产产品的流通,机关则是从事提供政策作为的监督管理。生产方式和

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在管理职能上的特殊性。

(一)从生产方式上看存在的特殊性

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的,而机关则是间接从事生产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管理职能的特殊性:企业秘书从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对那种原自狭义上的经济层面上的信息、资料、情报等要比机关秘书更为敏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协助企业的领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又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企业秘书又具有对不同企业的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知识。而机关秘书相对而言更注重信息资料所蕴涵的政治、政策成分与色彩,更看中信息和所得到资料的宏观作用。

同样是一条信息,企业秘书可能将其作为重要的信息来处理,看作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价值有重大作用的信息,而机关秘书可能作为一般的信息来处理,对机关的政策和政治影响不大。

某市政建设单位有一则信息,将做出规划开发新城区,企业秘书则会很看中这样的信息,想到新城区的开发是否会用到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相关物品,是否对企业的客源受到影响等;而机关秘书则不会这样去看待这样的一则消息,他们大部分只会想到是否会影响该地区的人口耕地、住房、工作以及在该地区的企业占地等一些影响该地区的政治问题。

(二)从社会功能上看存在的特殊性

企业是从事商品的经济生产以及商品流通的,而机关是为从事提供政策作为的监督管理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在管理职能上的特殊性:企业秘书要了解该企业所从事的是何种经济商品的经销以及怎样来进行商品的流通和怎样来生产该商品,以及与其他相关的可以进行经济往来的单位的关系的交往和经济的协调。这就要求企业秘书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对所在企业的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了解和熟悉,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秘书工作。机关是为企业的生产、货物的流通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往来制订政策法规来进行监督管理的,这就决定了机关秘书的工作,为企业内的生产,企业间的交往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他们之间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生产和企业间的交往。机关秘书起到了企业与机关之间的纽带作用。要求机关秘书具有了解企业间的生产和交流以便协助领导来完成其工作,还要具有了解社会行政政策的敏锐观察力。

三、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在管理职能上分化与融合的可能性

现在世界的经济和政策逐渐趋于全球化,而作为秘书,除了要紧跟时代,适应时代对秘书管理职能提出新、高要求以外就别无选择了。

时代作为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设置了不同的职能背景,企业和机关又为秘书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职能目标。那些原来在企业和机关秘书管理职能中共有的内容,会在今后产生分化,那些已经粗略分化的东西今后可能趋向细致分化。

以配备外语翻译为例,以前配备有外语翻译的企业极少,而一贯反而较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加入WTO,经济逐渐趋于全球一体化,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将普遍配备有书面和口头翻译水平俱佳的翻译人才,机关在这方面的要求将变化不明显。

两者在在管理职能上分化的目的之一是更为专业、更有效率,这是在突显秘书管理职能上的分化,是改变、转变形式内容的分化,而非改变或舍去秘书管理职能的分化。因此,每出现一点分化,都是以提升秘书管理职能水平为前提的。

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做的都是秘书性工作,因此,两者又有厚实的相互融合、容纳的基础。两类秘书通过客观的职业性交流、交往以及客观的相互学习,必将带来对秘书管理职能的新认识,在互相知晓职能差异性的同时也会清楚双方融合的切入点,使差异性成为自我提升和向对方学习的一种动力来源。企业秘书在企业环境中养成的那种特殊素质,在履行秘书管理职能上给人以精细、干练、条理性强的印象;机关秘书在机关环境中养成的基本素养,在旅

行管理职能中常常使人觉得其办事全面、周到、政策性强。企业秘书拥有的秘书管理经验,机关秘书并不是不能学习,反过来也是一样。实际上,企业秘书和机关秘书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有业务层面上的交流、融合,只是今后双方更需要从业务层面上找出那种属于管理性质的、管理在职能的、管理方式的内容进一步交流、融合。在层面上更向上、向深推进。参考文献:

[1]B.L.吉林 N.F.考劳斯《行政办公室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赵锁龙《管理秘书学初论》.秘书,2005(4)

[3]胡占友《办公室管理行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http:///px/down/glxlx3.ppt

[5]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1993年版

上一篇:从高中英语向大学英语顺利过渡的思考下一篇:有关中秋节的古诗简单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