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精选15篇)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篇1

岗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

4、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5、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机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4、什么是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5、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经营企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2、公司收集不良反应的流程?

3、发生药品群体事件应如何做?

答案:

一、1、2010年12月13日

2011年7月1日

2、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

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

公众用药安全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4、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

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三、1、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

(二)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的;

(三)不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的。

2、A、公司质量管理部应随时收集国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政策、信息和正式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公告等,并及时通知销售人员在向客户介绍时,作如实宣传。

B、各部门应注意收集所经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

C、质量管理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企业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按规定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监测机构

3、A、如发生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篇2

药品不良反应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缩写A D 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 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 药品不良事件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E v e n t, 缩写为A D E)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 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 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 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 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 篇3

药品不良反应按病因可分为A、B型。A型反应是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其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抗血凝药所致出血和苯丙二氮唑类引起的瞌睡;B型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热以及药物引起的一些免疫学反应。

按反应的性质分类又有副作用、毒性作用、过度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撤药综合征、特异质反应又称特异反应性和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等多种。其中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过度作用属于A型不良反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和撤药综合征等由于和常规药理作用有关,也可属于A型不良反应范畴;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则属B型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其程度不同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致命或有生命威胁的,需立即撤药并作紧急处理者,或不良反应持续一个月以上者。

Ⅱ级: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有各器官病理改变或检验异常,被迫撤药并作特殊处理,对病人康复已产生直接影响,或不良反应持续天以上者。

Ⅲ级:病人难以忍受,被迫停药或减量,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好转,对康复无直接影响者。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篇4

一、A型题(本大题13小题.每题1.0分,共13.0分。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第1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 A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依据 B 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C 解决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的依据 D 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E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的人员应由 A 护理技术人员组成

B 医学、药学及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 C 医学技术人员组成 D 药学技术人员组成 E 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代理经营进口药品的单位或办事处,对所代理经营的进口药品制剂的不良反应,要

A 不断地追踪收集 B 不断地监测整理

C 不间断地追踪、监测,并按规定报告 D 按法定要求报告 E 按法规定期归纳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行 A 不定期通报

B 不定期通报,并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C 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D 定期通报

E 定期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D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个人发现药品引起可疑不良反应,应向 A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B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报告 C 所在地卫生局报告

D 所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或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E 所在地药品检定所报告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的人员应由 A 医学技术人员担任 B 药学技术人员担任 C 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D 护理技术人员担任

E 医学、药学及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个人发现药品引起可疑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A 所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或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B 所在地药品检定所报告 C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D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报告 E 所在地卫生局报告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代理经营进口药品单位或办事处,对所代理经营的进口药品制剂的不良反应,要进行

A 不断地监测整理

B 不间断地追踪、监测,并按规定报告 C 按法定要求报告 D 按法规定期归纳 E 不断地追踪收集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10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 A 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B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C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依据 D 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E 解决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的依据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11题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A 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 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 C 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D 药品引起的“三致”反应

E 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12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C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13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行的是 A 定期通报

B 定期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C 不定期通报

D 不定期通报,并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E 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二、X型题(本大题34小题.每题1.0分,共34.0分。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第1题

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执行本办法提出警告的情况是 A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而未报告的

B 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应补充注明的不良反应而未补充的 C 未按规定报送或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D 泄漏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的 E 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违规行为

【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应手72小时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的是

A 严重的不良反应 B 罕见的不良反应 C 新的不良反应

D 新进行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关联性意见 E 一般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A,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 A 药品生产企业 B 药品经营企业 C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D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 E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

A 承办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运转和维护工作 B 承担全国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收集、管理 C 组织协调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

D 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E 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教育培训、编写相关培训教材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 加强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B 促进新药研究开发

C 促进毒副作用严重品种的筛选淘汰 D 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 E 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与本办法相关的配套规章或标准是 A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 B 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C 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 D 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的处理程序 E 药品损害赔偿制度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我国药品命名的原则是

A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根据中国化学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 B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母体的选定原则上与美国“化学文摘”系统一致

C 药典委员会的药品名称专业组,制定和修订的“药品命名原则” D 2000年版二部的中文药名是按药典会制定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的

E 药品的英文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药品广告的作用是

A 树立或加深药品品牌的形象 B 提供药品信息 C 促进试用性购买 D 开拓新市场,发展新顾客 E 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药品广告规则包括 A 发布的监督查处 B 前置性审查规则 C 广告发布规则 D 媒介限制规则 E 内容限制规则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0题

进口药品的审批原则是

A 已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的进口药品,其改变任何相关内容则须向SDA补充申请核发新的“进口药品注册证” B 申请注册的进口药品必须按规定进行质量复核和临床研究

C 根据质量复核和临床研究以及资料审查,符合要求的由SDA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 D 质量标准为进口药品质量标准,中文说明书为法定说明书

E 特殊病种治疗药物可加快审批,其灾、疫情所需药品,临床急需和特需药品,捐赠和科研用药,可经SDA特别批准进口,但仅限特定范围和特定目的使用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1题

有关对乙类非处方药在采购、储藏、零售行为进行的规定是

A 普通商业连锁超市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必须由连锁总部统一从合法的供应渠道和供应商采购、配送,分店不得独自采购

B 普通商业企业的乙类非处方药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

C 普通商业企业销售乙类非处方药时应设立专门货架或专柜,按法律、法规摆放药品

D 普通商业企业的乙类非处方药销售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必须经当地药监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E 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普通商业企业必须经当地地市级以上药监部门的审查,批准,登记,符合条件的颁发准销标志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2题

特殊管理药品的特殊性是

A 放射性药品对环境的放射性影响 B 放射性药品对人体的放射性影响 C 合理用药,达到所需医疗目的

D 医疗用毒性药品本身毒性剧烈

E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成瘾癖 【正确答案】:A,B,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3题

药品名称的混乱会造成 A 合理地用药

B 给处方、配方、使用造成许多困难 C 误导用药,欺骗消费者 D 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E 正确地使用药品 【正确答案】: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14题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 A 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 B 为淘汰药品提供信息 C 为药品再评价提供信息 D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E 为药品的审评提供信息 【正确答案】:A,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15题

适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单位是 A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 B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C 药品生产企业 D 药品经营企业 E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6题

非处方药的流通、使用管理的特点是 A 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B 可在药品零售企业销售

C 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决定使用非处方药 D 乙类非处方药可在经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销售

E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但必须按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内容使用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7题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应在72小时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的是

A 药品出现的正常不良反应 B 严重的不良反应 C 罕见的不良反应 D 新的不良反应

E 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关联性意见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8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范围主要是 A 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

B 严重的、罕见的、异乎寻常的药品不良反应 C 不可预测的药品不良反应

D 属于已知不良反应的,其程度和频率有较大改变的,医生认为值得报告的 E 对新药则要求全面报告,不论该反应是否已在说明书中注明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19题

在医生监督下,处方药的使用,可以 A 减少药品滥用 B 减少疾病的发生 C 提高医疗质量 D 提高药品使用率 E 促进合理用药 【正确答案】:A,C,E 【本题分数】:1.0分 第20题

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特点是 A 多层次、垂直管理方式 B 更多使用前置性审批管理方式 C 更多、更具体、更严格的管理方式 D 多部门协同管理

E 对违法行为给予更严历的处罚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1题

药品的内包装应根据所选用药包封的材质做

A 考察药包封 B 稳定性试验 C 非安全的试验

D 考察药包封与药品的相容性 E 不可变因素的试验 【正确答案】:B,D 【本题分数】:1.0分 第22题

单位或个人擅自使用未经国家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的相关处罚有 A 予以警告 B 给予通报批评

C 并责成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D 并责成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E 处1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正确答案】:B,D 【本题分数】:1.0分 第23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适用于 A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B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C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 D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 卫生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4题

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执行本办法提出警告的情况是 A 泄漏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 B 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违规行为

C 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应补充注明的不良反应而未补充 D 未按规定报送或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E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而未报的 【正确答案】: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5题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目的是 A 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 B 规范有关单位的用药行为 C 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 D 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 E 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的国际交流 【正确答案】:A,C,D 【本题分数】:1.0分 第26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 A 组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

B 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C 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教育培训、编辑

D 承办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运转和维护工作 E 承担全国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收集、管理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7题

下列哪些行为由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予以警告,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撤销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或相应证号,并处1千至3万元罚款

A 单位或个人擅自提供和引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的

B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而未报告的

C 未补充药品使用说明书应补充注明的不良反应的 D 未按规定报送或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E 单位未按规定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 【正确答案】: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28题

国际上各国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的共同点是

A 国际规定的管制药品(麻醉药、精神药、放射性药)及毒性中药均列入处方药的范围

B OTC给药途径一般为口服、腔道给药和皮肤外用

C 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病症的用药,列入非处方药范围 D 无潜在滥用,误用可能的药品列入非处方药范围

E 非处方药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必须确切,翔实,并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9题

非处方药管理内容包括 A 处方药管理 B 非处方药登记管理

C 对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

D 对非处方药广告宣传的管理 E 对非处方药流通、使用的管理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0题

处方药的管理内容包括

A 处方药只能在卫生部和SDA共同认可的医药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 B 生产处方药的企业应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C 零售、批发处方药的企业,应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 D 处方药零售店应配备驻店执行药学技术服务业务的执业药师 E 使用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1题

WHO药品名称命名的原则是 A 以各**语为基本的命名法

B 药品名称、读音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 C 应避免与目前已经使用的药品相似

D 属于同一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力求用适当的方法使之显示这一关系 E 凡是易令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角度猜测药效的名称,一般不应采用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2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将出台与本办法相关的配套规章或标准是 A 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B 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

C 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的处理程序 D 药品损害赔偿制度 E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3题

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意义是 A 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B 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 C 促进新药研究开发

D 促进毒副作用严重品种的筛选淘汰 E 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 【正确答案】:A,B,E 【本题分数】:1.0分 第34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篇5

1、目的: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及附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3、范围:公司销售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收集、监测适用。

4、责任:质量技术部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5、内容: 5.1定义:

5.1.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5.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5.1.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诉所列情况的。5.2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5.2.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5.2.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的反应。

5.3质量技术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企业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5.4各部门应注意收集所经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由质量技术部收集、汇总、分析各部门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规定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5.5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5.6发现或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5.7如发生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篇6

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医务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临床科室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组成,日常工作由药剂科负责。

2、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医院各药品使用相关科室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督促当事医护人员及时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

3、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

4、药师接到临床医护人员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上报。

5、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5、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当及时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程序:

1、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有关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或药师等)作相应记录,汇报给本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或直接在医院内网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各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收集、调查、分析和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协助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有关工作人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篇7

1.1 一般资料

来自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2010年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 以其中被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106份报表作为统计资料。

1.2 方法

逐项统计不良反应报告内容,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该药物的种类、剂型、用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症状分类等, 进行频数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在10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男性 (57.14%) 多于女性患者;年龄11个月~82岁。

2.2 药品类型分布

10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涉及品种58个, 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58例, 占54.72%, 其次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2.3 不同的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 (78例, 占73.58%) 。

2.4 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106例不良反应中, 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38例, 占35.85%) , 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紫癜等;其次是消化系统 (18例, 占16.98%) ,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2.5 转归情况

10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治愈60例, 好转46例。

2.6 不良反应报告填写质量评价

在格式方面, 填写缺项、填写内容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等情况较为普遍。在内容方面, 常缺少联系方式、患者体重、用药的起止时间、关联性评价等。在阐述方面, 对不良反应的体征、症状及处理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 不够全面。

3 讨论

10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男61例, 女45例, 比例为1.35∶1。老年患者 (>60岁) 27例, 占25.47%。随着年龄增长, 老人的肝、肾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 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消除;合并多种疾病、多联用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在工作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在10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抗感染药居首位, 这与近年我国不良反应分析结果一致[1,2]。可能原因是我院抗感染药的使用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经验疗法, 不习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选用合适抗生素的准确性不足[3]。

国家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涉及中药不良反应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为突出。中药除制剂质量问题外, 可能与中药含有植物蛋白、色素、树脂等有关, 作用具有多重性, 易引起不良反应。长期以来, 医生和患者认为中成药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 应用较安全, 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够重视。

静脉给药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途径, 其发生比例过高除了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 还可与静脉注射液的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等有关。利用时间生物学、时间药动学和时间药效学与序贯疗法的关系, 设计合理的序贯疗法。选择合适给药方式, 既可迅速发挥药效, 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的产生。

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 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与上述两种反应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血液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报告最少, 可能与发现不良反应时, 医生未进行血液、尿液及生化检查, 或发现患者有血常规、生化指标改变时, 有多种情况需进行鉴别诊断有关。

106例中有47例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 未作其他治疗而自愈。41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如确定属于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 并进行对症治疗, 可以治愈和好转。有些药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则较难发现或需和患者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因此可能延误治疗并影响转归。若患者能了解相关不良反应知识或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停止继续用药, 就有可能缩短转归时间。

为减少自愿呈报方式所造成的漏报现象, 加强对医药护技人员不良反应知识宣传, 由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共同组成的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增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及时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同时提供合理化用药的服务, 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峰, 张全英.全国690家样本医院2005~2006年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17) :1293-1296.

[2]陈军, 黎碧玲, 魏俊婷, 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5) :372-373.

浅析药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 篇8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036-01

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面对药品不良反应,人们应认真对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但与药品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体病理状态以及诸多因素有关。因此,人们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1 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即不良反应。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等不良反应,这种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

1.2 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青霉噻唑酸是生产发酵过程中,由极少量的青霉素降解而来;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1.3 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1.4 用药的剂量和连续用药时间剂量越大连续用药的时间越长,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2 机体因素

人类机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的改变,个体特异性、敏感性及特异质反应,也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2.1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同样剂量,一些病人则出现毒性反应。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2.2病人的种族、遗传和个体差异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引起的,有些则由遗传因素引起。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某些药物代谢酶不同,适合白种人的治疗剂量对于黄种人可能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3 安全用药的基本要素

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①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②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③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④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6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篇9

64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描述.结果:本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4.79%),其次是输液样反应(15.40%)、消化系统(12.29%)及心血管系统损害(10.89%).结论: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成药.

作 者:陈琳 李俊杰 杨为 冯鸣燕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510630刊 名: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年,卷(期):30(6)分类号:P069.3关键词:药物 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篇10

1.护士、医生或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当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并通告医疗主管部门及药剂科。

2.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药师应当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疗主管部门(科)。

我院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篇11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收集的58例合格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

一般情况:在58例ADR报道中,临床科室8例(医师3例、护师5例),药剂科50例。男26例,女32例;门诊患者46例,住院患者12例;年龄20个月~79岁。

结 果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抗感染用药54例,占构成比93.1%;中药注射液3例,占构成比5.2%;消化系统用药1例,占构成比1.7%。

引发ADR的前8种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注射用加替沙星18例(31%),表现为丘疹、恶心、心悸;注射用克林霉素11例(18.9%),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恶心呕吐;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0例(17.2%),表现为丘疹、瘙痒、发热;注射用阿齐霉素4例(6.89%),表现为皮疹、恶心、呼吸困难;注射用左氧氟沙星3例(5.1%),表现为丘疹、瘙痒;注射用头孢塞肟钠2例(3.4%),表现为发热、躁动;注射用葛根素2例(3.4%),表现为皮疹;注射用头孢呋辛2例(3.4%),表现为丘疹、恶心。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57例为注射给药,1例为口服给药。

ADR报告中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和主要临床表现:①皮肤:皮疹、红色斑丘疹、皮肤瘙痒、眼结膜充血23例(30.3%);②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16例(21%);③心血管系统:头晕、心慌、血压上升或下降、胸闷心悸、心率加快14例(18.5%);④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出汗、发热、头痛、迷糊、意识丧失、抽搐、寒战、大汗、神志不清13例(17.1%);⑤泌尿系统:无尿、尿常规异常、尿失禁4例(5.3%);⑥呼吸系统:气喘、呼吸困难3例(3.9%);⑦用药局部损害:注射部位红肿伴瘙痒3例(3.9%)。

讨 论

从ADR报告的来源分析,药学人员上报ADR的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6%。我院58例ADR中,门诊患者46例,住院患者12例,门诊病例的来源多为患者退药时,药学人员主动问询而发现的不良反应,住院病例来源多为查阅病历及查房时发现的不良反应。住院病例占全院住院患者比例非常小,据报道[1],住院期间5%~30%的患者会出现ADR。因此,还需加强对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指导,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ADR的警惕和早期发现,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由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共54例,占总例数93.1%,高于国内相关报道[2],这与我院临床抗感染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中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偏大、起点偏高等也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可见,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及管理,可降低相关ADR的发生率。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引起ADR的57例(98.2%),口服给药引起的1例(1.8%),这与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该途径较直接、作用较迅速有关。提示在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同时,医护人员须注意正确的静脉药物配置、操作,避免因溶媒选择不当、药液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配置液体放置时间过长、配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引起的不良事件[3]。同时,不可忽视对门诊患者口服用药的随访工作。

ADR的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红肿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

参考文献

1 GW索恩,主编.内科学原理.第1卷.陈力田,张葆樽,蒋国彦,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28

2 杨小华,李照之,张芳香,等.266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中国药房,2000,11(2):81

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238例患者ADR资料来源于医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院内的报告。男性患者134例, 女性患者104例, 年龄3~88岁。其中静脉滴注给药218例, 口服给药11例, 肌内注射给药5例, 药物外4例。按患者一般情况, 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238例患者治愈60例 (25.2%) , 好转178例 (74.8%) 。0~30岁43例 (18.07%) , 31~60岁115例 (48.32%) , 61岁及以上80例 (33.61%) 。

2.2 本组中单一用药发生ADR 183例 (76.9%) , 两种或两种以上用药55例 (23.1%) 。用抗感染药患者ADR占152例 (63.9%) , 其中青霉素类42例 (27.6%) , 头孢菌素类35例 (23%) , 喹诺酮类32例 (21.1%) ;其次是中成药制剂32例 (13.4%) 。见表1。

2.3 ADR的不同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ADR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皮疹, 荨麻疹, 瘙痒;引起消化系统恶心, 呕吐, 腹泻, 胃痛;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 眩晕, 失眠;循环系统出现心悸, 胸闷, 心律失常;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困难, 咳嗽, 气喘;免疫系统出现寒战, 高热体征;其他:注射部位疼痛, 眼皮红肿, 口腔溃疡, 齿龈增生等。

3 讨论

不同年龄段ADR差异性, 中老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 处于亚健康状态, 从而导致患病机率增加。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代偿能力逐渐衰退,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 易发生不良反应。给药方式ADR中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流入血液, 静脉注射液的纯度、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因素均可能引发ADR[1]。本文将引起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 其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占63.9%, 抗感染药的应用与细菌感染性疾病增多的客观因素有关, 但也与医师用药随意性、患者用药盲目性大的因素相关。总结分析认为, 临床医师应该从致病源、患者、药物3个方面出发,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应用指征及适应证, 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以减少ADR的发生。其次是中成药制剂ADR占13.4%, 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的出现, 认为其安全、有效、毒性小, 使中成药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导致ADR相应增多。临床上中药注射液应单独使用, 如需要和其他药品联合使用时, 应保持两组药液的时间间隔, 使用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浓度, 静脉滴注时从较小的滴速开始, 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滴速, 密切观察患者尤其30min内的反应, 加强用药监护和应急抢救[2]。临床工作中, 应不断加强与完善ADR的监测工作, 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17) :1345-1347.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培训 篇13

(主动服务类)

一、办理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第十一条: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技术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第五十一条: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适当形式反馈。

二、承办机构

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

三、服务对象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

四、服务条件

五、服务流程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动到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开展。

六、服务时限

即开即办

七、收费依据及标准

八、咨询方式

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篇1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目的:为加强药品在我院使用的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范围: 我院临床应用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责任人:临床医师、护士 内 容:

一、报告制度

1.应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1号2011年7月1日施行),积极做好本院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报告工作。

2.积极协助临床医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收集、汇总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时限上报。

3.应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在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或组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学术活动。5.所有药学人员应当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流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三、报告程序:

1.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科主任或护士长及时通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

2.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科室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需反馈给药库主任。

四、处理流程: 1.若患者情况紧急,不论判断如何,都应及时对症处理,并把药品不良反应因素列入对原因的考虑之列,再次详细询问既往史,并避免使用过敏发生率高的药物。

2.对本事件是否为药品不良反应做出判断,若判断有困难,请示上级医生或反馈给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联系,并妥善保存原始资料,等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篇15

(1) 速效感冒胶囊是常用的一种抗感冒药, 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 要使用该药应遵医嘱, 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 不可随意加大服用量和延长服药时间, 临床实践证明, 该药在感冒早期, 即患病2d内服用效果最佳。

(2) 阿司匹林为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 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 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 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 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司匹林, 避免引起阿司匹林肝脏毒性或肝炎, 还可引起肾脏毒性, 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3) 扑热息痛也为常用解热药, 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征, 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疹等, 所以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此药, 过量使用扑热息痛 (每日6g, 常用剂量为4g) 或长期服用时, 常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尤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 10g可导致死亡。目前, 国内含有扑热息痛的复方感冒药达30余种, 致使临床不易掌握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 无意中导致病人过量服用, 特别是感冒患者自己急于缓解症状, 自行服用几种含扑热息痛的抗感冒药, 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损害。

2 抗生素滥用, 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 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层高不下, 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 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 进展迟缓, 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 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本药为70%, 二级医院为80%, 一级医院为90%[3]。现在很多医生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 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 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医疗费用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 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1 药品因素

(1)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2种以上作用时, 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 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2) 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 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 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 (3) 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 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 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 可发生中毒反应, 甚至死亡。 (5) 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 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 如不掌握剂量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3.2 患者自身原因

(1) 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 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 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 现60岁以下的人,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 (52/887) , 而60岁以上老年人则为15.85% (113/713) [4]; (3) 个体差异, 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4) 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 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 易引起不良反应。

3.3 其他因素

(1) 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 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 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 合并用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 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治疗严重皮疹, 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 会产生反跳现象。

4 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1)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 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只字不提, 容易造成误导。 (2)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以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 到医院点名开药或在不知道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 都是不恰当的。 (3)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不能自行增加剂量, 特别是传统药, 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 剂量越大越好, 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 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 应停药就诊, 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如用药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 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同步, 但药品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包括治疗作用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当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与理论为基础, 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1], 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和有关文献, 浅述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J].全年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 1990:64.

[2]徐年卉, 林国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43~144.

上一篇:自强先锋申报材料下一篇:我的业余生活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