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精选6篇)

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 篇1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扩建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

另外还及时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工作可以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样的操作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唱队的训练

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三、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这一学期训练我们选了一首歌曲《红星歌》。在合唱训练中我们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两首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的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在今年全市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中,我们的表演受到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

合唱队工作总结

新的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以往,我们的合唱队曾取得过多次的喜人成绩,合唱队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这学期里,我们既保持我们以前的荣誉,又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合唱队的队员一部分是自愿报名参加的,还有一部分是上届合唱队员。每周一下午的课外活动为训

练时间,训练地点在音乐教室。

在这学期:举办了班级合唱比赛;组织合唱队学生参加我校合唱比赛;在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合唱比赛.三月份,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发挥合唱队员的骨干作用,带动非合唱队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以提高欣赏水平,促进艺术素养为目标,在班级整体合唱水平的提高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选择符合主体表演歌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训练。

四月份,进行合唱比赛,将合唱队的重点放到了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上。加紧和集中进行了学习及

训练,进行了比赛表演。

五月份,以提高欣赏水平,促进艺术素养为目标,在班级整体合唱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选择符合主体表演歌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并举办合唱比赛。

六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将大合唱的歌曲进行复习、巩固、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全面提

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七月份,集中合唱队的队员,对比赛的结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和欠缺,对今后的训练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调解。对本学期学习的歌曲进行复习、巩固、并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上是这学期的合唱队活动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

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争取有新的突破和表现.从开学到现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队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进行演唱、合唱。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扩建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

另外还及时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工作可以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样的操作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唱队的训练

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三、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这一学期训练我们选了一首歌曲《红星歌》。在合唱训练中我们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两首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的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在今年全市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中,我们的表演受到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www.edudown.net/ 原文地址:http://www.edudown.net/teacher/jihua/xuekezj/yinyue/201101/30687.html

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 篇2

关键词:插画,艺术性插画,格兰哲学派,附加价值,信息传达,装饰,烘托气氛,叙事

一、插画的文化传统

插画的最基本含义是“插在文字中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比如中国古代宋元小说中每页上称为“出相”的图画, 还有明清时期图书中的卷头画“绣像”等。

插画的英文为illustration在中世纪<<圣经>>手抄本中称为illumination, 是英文的lim-limm (绘画之意) 和法文的luminer (给予光彩, 发光之意) 二者的折衷语, 指的是经文或祈祷文中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造型。

好的插画对于一本好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图书、绘本文化发展时间更长的欧洲, 不仅有大量优秀绘本作品和绘本作家, 更发展出了以藏书学为基础的针对插画的格兰哲学派, 可以说, 插画在他们眼中、在他们手中体现出了更加独立的审美价值, 甚至赋与了书籍更多的价值。

1769年, 英国学者格兰哲 (James Granger) 发表他的“英格兰列传”, 格兰哲学派由此发端, 他的书中插画很多, 而且还故意留下更多的空白页, 好让读者自己插上有关的插画。这种风气一开, 日后的藏书家, 于是处心积虑的从别处搜罗适合书籍的插画贴在自己心爱的藏书里。英文专门把这种爱书成痴搜罗插画的行为叫做“grangerize”, 为了让这些额外的插画插在书里看起来天衣无缝, 他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插画比原书小, 则先把插画裱在与原书一样大小的纸张上, 然后再贴进书里;插画比原书大, 则把原书一页页拆下来, 逐页裱在大纸上, 然后跟新插画一起订成大版本的书, 这才不至于损害找回来的那些大幅插画。问题是插画一多, 原来是两三册的一套书, 结果可能会装成八大册甚至十大册的一套书。但是不曾想这样的文化行为却给书籍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极作用。有的“格兰哲学派”的人为了寻找插画, 不惜破坏无数的书来获得他青睐的插画。清朝的魏源借朋友的书, 就偷偷裁剪掉他需要的插画, 再把原书还给主人。叶德辉骂他:“不但太伤雅道, 简直就是心术不正”当然, 这些书痴的笔墨官司不是这篇论文的主题, 但由此可见插画文化的源远流长。插画不仅仅是作为解释说明文章主旨的辅助工具, 它们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也颇值得玩味。

有心的藏书家搜集了大量插画, 凝结了这些寂寞的知识分子甚至文化大家的不少心血, 他们甚至还搜集了名家评论的手迹, 年深日久, 这些书籍也变成了绝版。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叠加使得它们成为文化史迁延的记录者, 为数众多的研究者从插画的细节上可以推知当时的审美趣味乃至推敲得到一些文化悬案的蛛丝马迹, 插画在这时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作者和读者原来设想的文化范围, 是几代文化人的心血纠结而成的文化载体, 已然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文物。

二、插画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古老的插画艺术在文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从作坊式的, 小范围的发行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大规模发行的流行文化现象。

更广的传播范围使现代插画承担了比传统插画更多的使命, 一般而言, 现代插画是指用视觉形象说明, 论证文字的概念或图示事情的经过。现代插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画是指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而广义的插画概念则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 如绘画、摄影、图表等。相对于传统的插画, 现代插画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些突破首先体现在媒材的混合上面, 手绘媒材的混搭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还出现了电脑绘画与手绘媒材、摄影、实物运用相结合的新方法, 一些插画家甚至将其他的艺术形式引入到了插画设计中, 比如缝纫艺术、雕塑艺术、珠宝艺术等。其次, 便体现在插画的风格层面上, 多元化风格的融合是现代插画又一变化。另外, 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以外, 现代插画的触角更伸到了广告包装、室内装修设计、产品设计、服装配饰设计等各个方面, 当然现代插画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而艺术性插画指的是以体现插图家个人风格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插画形式, 属于美术的一个种类。艺术性插画根据书籍类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艺性插画。它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寓言、少儿读物等方面的插画, 它强调作者在图解文字的基础上,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 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另外一类是一般性插画。是用图形辅助文字的论述, 达到解释概念, 描述事件的目的。这类插画形式的涉及面很广,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

三、现代艺术性插画的作用

对于现代艺术性插画在书籍当中的作用, 我想从以下四方面加以说明。

1. 信息传达

艺术性插画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信息传达。这种信息传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明性。插画是以形象解释和表达观念的。二是论证性。插画具有证明观念真实性的能力和显示形象的论述过程。

艺术性插画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眼睛可以直观理解的方式, 称为视觉翻译。艺术性插画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视觉翻译的方式, 架起文字与读者之间的视觉桥梁, 从而向读者传达信息的。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转化与演绎。

视觉翻译首先是一种信息的转化, 指的是插画设计者通过对文字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把握其主题, 再以插画的形式把文字作品的内涵传达出来的过程。这种信息转换是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来判断和衡量的。不同的插画设计者, 因其个人风格、艺术修养和对原著理解的不同, 必然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画面形式来表现。

视觉翻译不是一种看图识文, 或者对文字内容的简单图解, 而是一种再创作, 即文字作品的主题信息以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演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插画作者在完成信息转化的基础上, 融合进自己的灵感和激情, 并运用恰当的表现技法, 创造出为广大读者所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视觉演绎的关键是准确, 以便读者对信息的正确摄取。

总之, 转化和演绎是视觉翻译这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不能相互孤立而存在, 两者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

2. 装饰性

无论艺术性插画的风格如何, 就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而言, 它对书籍本身起到了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这种装饰美化的功能有时候甚至被提到首要地位, 尤其在中世纪的手抄本手稿中, 它作为手抄本的装饰画, 重要性更加突出。那些手抄本, 常常不惜以高昂的代价用金粉作装饰, 不但设计极为精致, 画笔异常细腻, 而且色彩也艳丽动人,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现代的书籍设计当中, 艺术性插画的装饰作用并不是它最重要的功能, 而且一般来说, 艺术性插画的这种装饰功能更明显的体现在报刊杂志的设计之中。

3. 烘托气氛

艺术性插画通过画者选择文字中有意义的人物、场景和情节, 用绘画形象表现出来, 将文字的内容用视觉材料再现, 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 引导读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读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加深读者对原著的理解, 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

4. 叙事性

一般来说, 人们都把艺术性插画看成附属于文本的视觉形象, 以上所说三点作用也是在这个范畴内讨论的。但是随着插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新的创作形式, 即——绘图本子, 插画在这类形式中又有了新的与往不同的作用。

这类创作形式的作品以有连续情节的插图做为主线讲述故事。在这种创作形式当中, 插画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为图解在传递信息的过程当中没有语言种类和文化水平的限制, 因而插画替代了文字具有了主要的叙事作用。文字在其中, 则成了插画的补充和说明。台湾插画艺术家几米的作品就是这种新式插画形式的典型代表, 温馨的哲理故事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娓娓道来, 让身处读图时代的现代人们爱不释手。

四、结论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种类, 插画艺术见证了文化的发展和襢变, 而由于插画本身形式上的特殊性, 更成为了记录这些改变的绝妙注脚。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插画艺术本身也是不断的发展成熟。相对于旧时的作坊式的相对稀少的文化产物, 现代的插画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场化大众化的文化产业, 在最大的范围传达了插画作者对于书籍本身的理解和对美学的认识, 通过直观的视觉印象完成了信息传达, 给予书籍更多的视觉美感, 烘托气氛, 以致产生了以插画为主体的叙事或是抒情绘本。相对于有着优良文化传统, 诞生了大量优秀绘本作家的欧洲图书界, 中国在图书和插画的独立审美和民众认同感上, 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进步。总的来说, 这还是个文化传统问题, 中国插画界的当前的历史任务, 应该是着力研究欧洲图书插画界的审美特色, 在对比中思考出具有中国的特色插画,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西方图书的传播渠道, 广开言路, 使得插画绘本成为中国民众乐于接受, 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 创造出自身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凤高.插图的文化史.新星出版社, 2005.

[2]王受之.美国插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伍毅志.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插图设计.包装工程, 2007 (7) .

[4] (美) 保罗·C·韦茨.阿诺德·B·格里姆奇尔.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从开始到现在的作文 篇3

傍晚,暮色苍茫,大雨过后的夕阳却显得如此残缺,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跟在妈妈背后,在泥泞的小路上,印上了深深的足迹,从晚饭后的那个电话,我一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胡乱地猜想事情的结局。

此刻,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学校,小草恣情地生长,级组室门口,我停住了脚步,心没有规律地跳动着,我甚至不知道里面等待我的是幸福还是悲剧。级长无奈地摇了摇头示意妈妈进去,妈妈用她温暖而有力的手牵着我,一齐迈进宽蔽而冷清的级组室,试图用她温暖的手解开我冻结的心灵,就这样紧紧地握着。

停靠在墙边沙发上坐着一个女孩,正用狡猾而尖锐的眼神盯着我,与此同时,我看见她衣服上的污秽,脚印却是那么明显。是我吗?我苦苦地问自己,或许是,或许不是。这时,她旁边的,看起来似乎华贵的妇女开始说话了,对着妈妈大叫:“这是你教出来的女儿吗?”妈妈镇静地呆在那里,嘴唇被咬得苍白而红润。

我面无表情地望着眼前大发雷霆的妇女,突然觉得好笑,嘴角不自意地向上翘了一下,看着妈妈的不动声色,妇女却更加咄咄逼人了,并“敬告”妈妈,不道歉的另一种方式。妈妈以求救的眼神停在级长的身上,而级长则无奈地躲过妈妈的目光,继续沉默。

我知道那所谓的`另一种方式不是我们可以承担得起的,需要道歉吗?我暗暗地问自己。年轻,悸动而强烈的自尊心否定了我的答案,只因道歉的方式是那么的诡异。

妈妈无奈地转过身,面对我时,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游动,而我的双脚义不容辞地向着外面奔跑。妈妈的呼喊声在背后愈渐愈细,我听不到她的声音,看不见她的哭泣,自私地把她留在了战场上,让她一个人面对那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没有方向的奔跑,一路跌跌撞撞,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我迅速地拭去眼角的泪水,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我蹲了下来,用手抱住膝盖,脆弱而敏感的心被击得支离破碎。

听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我抬起了头,看见妈妈像一尊雕像似地站在我面前,我颤抖地站了起来。

“啪”

妈妈颤抖的手停在了空中,眼里有说不出的疼爱,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前面,空气忘记了呼吸,沉默在我们之间徘徊不去。我看着妈妈苍白的面容,却意外地发现妈妈的眼角多出了几条皱纹,一颗泪迅速地从妈妈眼角划过,它告诉了我答案。

顾不上抚摸脸上的红肿,我无力地倒在地上开始哭,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撕心裂骨,仿佛希望全世界都听到我的哭泣。

潜移默化中,时间给了我们变化,快乐有时只不过是用谎言碓彻出来的虚假景象而已,没有痛苦,幸福不会完整,快乐也不会唯一。

从开始到现在作文750字 篇4

夜深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不知道这是第几个无眠的夜晚,听着伤感情歌,手指在键盘上打出一串串的文字,看着显示器,久久不能转移。

你给我的理由,只不过是想让我狠你,忘记你而寻找的借口,听着许飞的歌,感觉就是在唱自己,为什么还要记的那些拥有你的日子,也许那只是回忆,为什么我要用这些来伤害我自己?我答应你要对自己好好的,可是我好象没有做到,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伤害,没有你的日子。我习惯了抽烟来发泄自己的不快与痛楚,我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神经,只是为了不去想你,我害怕我那天控制不了我自己而打扰你的平静的生活。

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为什么我们要用爱来伤害彼此?为什么我还要想着你,我说过要忘记你的?为什么听着<擦肩而过>我就会想起你?爱上你不是我的错,忘记你我真的做不到。为什么在睡梦中一次次呼唤你的名字?为什么幸福是那样的短暂,而现实是那么的残酷?

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候,就注定你是我要等的那个人。而现在我要失去你了。你知道我心中的感受吗?也许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注定我们相遇。相知。相爱到离去,还记的你说过"我已经爱上了你了,我爱你胜过我的`家人和朋友,如果有一天年不在爱我了,就告诉我,别让我傻傻的等着你'我当时就觉的好幸福,我不会辜负你。可现在呢,我们不还是这个样子了,都说要有勇气。可是爱决定离开了,要勇气有什么用呢?

如果这是最后的结局?为什么偏偏我还不能忘记你?还在去想你,想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难道我就这样过完我的一生,注定以后和一个不爱的人过一生。难道王子和公主的童话爱情在现实面前显的那么不堪一击?如果爱情可以转交给别人,我承认我不会伟大的祝福你们,因为爱过,虽然说爱一个人就让她幸福,但是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我不想欺骗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 篇5

一、节目元素说明

电视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媒体的基本单位,从形式上包括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刺激元素、技术元素,从内容上分情感元素、故事元素、时间元素、空间元素、等。从《幸运52》到《一站到底》,主持人、选手、奖品或奖金、主题词或歌曲、选手上场次序和机会、答题规则和舞台展示,这些元素虽然都有所区别,但是由于节目自身个性化和寻求差异性传播带来的,并不能体现时代变迁所反映的深层变化。笔者进行梳理归类,提取了较能体现历时性变迁的几个元素加以分析,希望从中挖掘出一些本质变化。

二、元素的比较分析

1、人物元素——参赛者

《幸运52》演绎的是一场平民游戏,节目从一开始就打破了“益智节目是白领节目”的思维定势,每期参加节目的选手是从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地域和不同年龄层观众中遴选的,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普通的人。从这个层面上说,它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妇孺同爱。观众调查统计显示,《幸运52》的观众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和职业层次的分布都是比较均衡的。前后经历7次改版,但是贴近平民的视角始终如一。

《一站到底》虽然也标榜选手的平民化出身,报名也是低门槛准入,只要观众愿意参加,任何条件都不加限制。但是根据栏目的定位,为了追求节目的刺激性和戏剧化效果,作为主体的参赛者自然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因此参赛者的身份自然不可能仅仅是普通人,需要考虑到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是否具有主动性,甚至考虑是否具有某些明星潜质,他们通常都被贴上一个个极具个性的标签,比如12岁天才少女邓自宇、整容狂人秦翰,甚至还邀请了《非诚勿扰》的话题女生马伊咪。其中任何两个参与者都构成极强的戏剧性差异。

2、结构元素——竞争

“电视上一系列的竞争形式只不过是更广义上的文化竞争而已。电视竞争不仅为林林总总的娱乐节目提供一个框架,同时又担当了重在成功的意识形态范畴的载体。”游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人类在游戏中习得技能、传递信息、释放压力。电视的视听画面又适合游戏激烈火爆的对抗场面的表达。由此,在益智节目中的竞争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早期的益智类节目大多环节一般采用主持人提问,选手作答(或集体抢答)的形式。如《幸运52》的首轮环节:“幸运抢答”,选手通过抢答的形式,回答主持人给出的5道描述中抢答题。“幸运超市”,在给定时间内,主持人出示各种商品,根据选手回答,主持人会即时提示,从而帮助选手猜出正确价格。

在07年改版后,引入了选手之间的竞争模式。增加“智力陷阱”,由比分落后的两位选手共同商量挑选题目给领先的选手作答,决定他是否有资格进入最后的“幸运擂台”环节。幸运擂台中新产生的"幸运挑战者"作为"攻擂者"与上期的擂主面对面进行智力对抗。

《一站到底》中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形式轮番挑战,胜者有权利挑选剩下参赛者中,他认为较“弱”的对抗。赛程设置上采用竞争模式中一种普遍的金字塔结构。先两人一组比赛来选拔优胜者,最后优胜者之间再进行比赛(或者再分组),目标越来越接近,参与者的数量减少的同时竞争强度却越来越强,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激烈。这样的游戏规则使节目高潮迭起,悬念频出,观众无法预测下一秒的赛场将会出现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

可以看出,在竞争中游戏,在游戏中竞争的理念始终贯穿在节目的环节设计中,充满火药味又紧张刺激的相互PK深深的吸引了观众。游戏规则为节目设置了层层悬念,增加了节目的节奏感和内在张力。竞争模式满足了人们逐渐增强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契合当下受众求快、求新的精神诉求。

3、知识元素——题目

益智节目的重头戏就在于贯穿节目的知识问答。刚刚引入中国的益智类节目,因为呆板的问答形式、过强的专业知识,沦为一种纯知识竞赛节目,使得受众逐渐丧失收视兴趣。从《幸运52》开始,明显的变化就是淘汰了艰深的专业问题代之以百科全书式的常识类问题。《幸运52》每期都精心策划了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话语编织,考察相关知识,并且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要求参赛者的不仅是广泛的知识面,而且是一颗对生活好奇和洞察的心。

2007年FOX推出的《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引领了国内益智节目的“小学生”风潮。湖南经视的《五年级救助队》、天津电视台《你能毕业吗》等节目都迅速跟进。《幸运52》同样反映迅速,改版后的题型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和体育等科目的题目。题目更加浅显直白,基本停留在考查成人选手的记忆力、简单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层面。

掺杂大量娱乐真人秀元素的《一站到底》,其知识性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题目的作用侧重于形成戏剧冲突。受众观看节目更多被剑拔弩张的选手相互挑衅吸引,享受自己与电视中选手的PK快感,从节目的中获取知识的愿望并不强烈。主持人自曝网友评论节目所提问题“弱爆了,并且影视八卦类问题有不小比重。如“佟丽娅在哪部电视剧中饰演了沈冰一角”,“童鞋是什么”。选手答案也令人匪夷所思,“新加坡”当成省份,李白写作《本草纲目》的错误比比皆是。类似以往益智节目带来眼前一亮的好题目越来越少,,知识性大不如前,已经脱离了节目的基本属性——“益智”。

4、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

益智比赛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胜利和失败的变化。游戏规则是奖惩分明的竞争淘汰机制。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决定优胜者和失败者。而在每一环节都要采用层层淘汰的方式,逐渐减少参与者,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节目都会设立嘉奖目标如奖金、家电、高级用品、特殊体验的机会,实现家庭梦想等等。奖励能调动起参赛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过去益智节目重视的是奖励的设计,《幸运52》“幸运超市”关卡中,只要选手猜对商品价格,就能成为商品的拥有者。其后的诸多环节中,选手都有可能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实现在节目开始就心仪的“家庭愿望”,甚至得到最终的“金牌擂主全球游”大奖。改版后,直接采用金钱鼓励,幸运课堂的参赛者需回答9道小学程度题目,每答对一题,可得到相应的奖金。

而《一站到底》更偏向渲染被淘汰的失败,并借鉴综艺节目,引入惩罚机制。在节目中非常重视运用好淘汰这一环节,将其作为节目的转折点和划分段落的依据。每当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回答问题,主持人用遥控器触发其脚下的机关,让他以“垂直落体”的方式从舞台上消失,令观众看着很刺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真人秀与益智类节目的融合的趋势已逐步明朗,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益智节目的创作思路,也为突破现阶段节目同质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节目制作者要从当下的媒介传播语境出发,找出符合老百姓观赏习惯的策划点,不断突破创新,同时也需要规避这种节目形态中容易出现的对物质奖品过分强调、对利益竞争的强化、题目内容匮乏等问题,这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摘要:选取央视的《幸运52》和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这两个有一定代表性和时间跨度的节目个案作为研究文本, 从节目元素方面进行分析, 探讨十多年来随着益智节目的变化。

关键词:益智,节目元素,历时变化

参考文献

[1]巫喜玲.用节目元素法探讨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以央视《幸运52》《开心辞典》和《联合对抗》为例[J].东南传播, 2008 (03) .

[2]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81.

[3]尹鸿, 陆虹, 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 2005 (05) .

从开学到现在的变化 篇6

用户生产内容(UGC)与专业生产内容(PGC)是互联网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中国互联网的前十年,网络媒体以门户网站为主,由网络编辑制作媒体内容传播给大众也就是最原始的PC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实际上与纸媒无异。在互联网刚开启“2.0”时代的2005年,也是中国博客的元年,便有了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的概念。这种模式使得互联网真正甩开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路径,走向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分类方式在网络视频领域同样适用。

1.1 UGC视频内容的诞生

互联网视频在2005年之前依然是由媒体发行方架设媒体服务器,使用户可以实现观看点播和直播,受这种单一传播方向的限制,这种PGC模式中用户依然是被动的。2005年美国YouTube诞生,同年土豆网成立,2006年优酷上线。一系列视频分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出现从内容来源、播放技术、展现平台,以及内容类别等方面都将自己与传统网络视频服务区分开来。视频分享类网站一般同时提供分享与点播服务。用户可以自己上传视频内容到网站并被其他用户所观看,同时每个用户可以随时点播网站上网友上传的任意视频片段进行观看。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视频分享的定义。由于上传没有门槛,为UGC向视频领域渗透打开了大门。

网络视频服务新旧特征比较:

9年前youtube上的第一条视频,内容是Youtube联合创始人乔德·卡瑞姆在动物园描述大象的鼻子,片长只有18秒。

UGC为视频分享网站的内容贡献了客观的广度,从自家阿猫阿狗的自拍到吐槽社会的时评,再到有混剪电影的恶搞,一时间百家争鸣,使得视频分享网站也极速发展,受到百度、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络大鳄们的重视。

1.2 网络亚文化在UGC视频领域的兴起

UGC不再是像传统媒体那样由少数专业人士向大众传播。视频分享网站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使视频的创作变得更加易于掌握,且DV技术的普及使创作成本更加低廉。大多数UGC的制作者没有专业教育背景,不会拘泥于严肃认真的视听语言,甚至制作出的视频内容和现今主流价值观拉开差距,创建自己的影像语言,获得被观众认可的成就感,也享受解读其他人作品的乐趣。相同的语境和相同的兴趣使得一群人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群体,群体中的个体藉由创作和观看同语境的作品使其获得自我认同和鼓舞。

虽然这种亚文化是自由平等的是草根的,但的确有一部分人凭借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兴趣获得其他成员的支持与认可。他们通过稳定的上传质量与数量,接近专业的拍摄与剪辑在群体中获得大多数成员的尊重和认可。例如,2006年初,由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内容为重新剪辑电影《无极》的片段。其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在网络上一炮走红,反响甚至大过了《无极》正片,网络点击和下载量更是远超前者,也引发网民对电影恶搞的效仿。这恰恰是一种民间草根精神的体现和呐喊,是对所谓精英文化的挑战。正是有了UGC,有了视频分享网站,这种根植在民间的幽默,来源于生活中的诙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同。

1.3 UCG的“工业废水”之难——UGC的草根问题

土豆网CEO王微曾于2008年9月抛出“工业废水论”,认为垃圾流量就是工业废水,“连鱼虾都活不下去”。在UCG的早期由于技术进步有限,平台的带宽压力很大,在专业的U GC团队没有崛起之前,大量的低质量自制内容甚至是版权模糊的剽窃内容充斥平台,耗去了巨大的带宽成本却不能带来收益,甚至还引来版权纠纷。随后,平台纷纷冷落UGC转战高清正版内容,那么UGC是否就等同于“工业废水”?网络技术发展能否“变废为宝”?

2 UGC视频对商业模式的探索

当自己拥有很高点击量的视频,拥有一定的订阅用户,这些作者难免会考虑一下回报的问题,原来不专业的创作者在制作实践中迅速积累经验,并逐渐把这种“草根文化”的即兴创作作为自己的主业,从而使UGC对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向PGC转变的关键一步。

2.1 参与平台分成——CPM (基于网络点击量的广告计价法)

这部分收入来自于视频分享网站的广告费当中,国内外主要视频分享网站都为优秀的原创视频内容提供者准备了分成计划。例如:优酷土豆的点击分成方式为:“分成收入=不同客户和类型广告销售之和(广告销售单价*此类型广告曝光)*30%”,而海外视频分享网站的龙头老大Youtube则统一抽取广告收入的45%作为平台运行费用。如果视频产品的确受欢迎,那么收入相当可观。

以一条典型案例为例:优酷用户、原创作者李洪绸于2012年11月加入优酷分成计划2013年9月他自制的连续剧《毛骗》《麻辣隔壁》播放量合计突破千万,每条视频包含60秒贴片广告,从平台获得的收入突破8万。

以下是他与另一家知名PGC栏目《飞碟说》的运营数据比较。

2.2 广告植入——寻求赞助商

背景出镜、道具出镜等是一些影视剧惯用的广告手法,在网络视频中则变本加利地使用,只要能达到广告效果,甚至可以为客户的推广需求量身定制故事情节。植入得好,广告效果往往大于贴片广告和页面广告,收益当然也会高过CPM;即使效果一般,对CPM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一些和广告商深度合作的短片也使得“微电影广告”和“广告微电影”的概念变得难以区分。由优酷出品的网络系列短片《万万没想到》中,就多次出现过商品硬广和企业宣传内容。

2.3 与平台合作——UGC向PGC的转变

当视频分享平台发现一部分脱胎于UGC,制作又很精良的内容,同时还有很大部分人群在为之服务,会很容易产生一种扶植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一般被称为平台自制内容。虽然也是平台出资,参与平台分成模式不同的是:平台是组织者,是作为制片人出现在制作流程中的。这一类的视频内容成为了平台的一种形象代言,内容往往具有足够的深度,能够为平台带来可观的用户粘性。

之前经过了几轮版权之争,电影电视剧的版权都需要平台花大钱才能买到,也让各大平台感受到“内容为王”的重要性,所以也不难理解大站们竞相拉拢民间制作团队,创作属于自己的自制内容。例如:优酷与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合作的的网络脱口秀《晓说》;优酷投拍的微电影《老男孩》;56出品的《微播江湖》,土豆出品的《不吐不快》等。这部分内容的制作人或企业,专门为平台以及广告客户发布的视频内容就已经成为PGC的范畴了。

3 传统电视行业为PGC内容输血

电视行业经营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与人才是互联网企业所缺乏的,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需要高质量的内容来源就必须充分外包。互联网收看节目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是电视播放渠道所缺乏的;电视平台自制或热播的内容,又可为网络平台带来可观的流量;于是网络视频行业与电视行业相互渗透是必然趋势。来自于传统电视媒体的专业内容包括以下几种:原有的自办电视节目、购买的各类影视节目版权、传统电视从业者进入网络企业后创作的影视内容。

3.1 原有电视节目拓展播出渠道

这种方式比较好理解,电视台为了满足错过播出时间或希望反复观赏的观众需求,将节目视频上传视频网站让观众点播。电视台往往在各大视频网站设立自己的空间主页,集中放置自己的视频,弥补自身官方网站带宽和技术的不足。大多数情况下电视节目还是按照CPM结算;如果节目足够优秀能吸引大量观众,那么供求关系就会发生转换,合作的形式有可能转变为:平台向制作方购买播出版权、亦或是广告费用置换。

3.2 购买版权

在CNNIC提供的《2012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很多热映的电视连续剧同时也会在网络上提供点播,这抓住了很多不能准点看电视或者无法接触电视媒体的受众。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剧的用户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巨大的市场使得原来专注于UGC的平台运营商也花相当的价钱购买电影电视剧版权。

但是大量资金投入也让平台资金压力很大,2013年在版权内容购买上,优酷土豆投资了《小爸爸》《咱们结婚吧》的独家版权,同年公司内容生产和购买成本为14.22亿元,占到了总成本的57%。如此的成本压力让行业重新洗牌,起初大量的中小网站纷纷关门或谋求其他业务。

3.3 专业电视人入网造血

长时间以来,大量的UGC内容让人们普遍觉得网上的视频很“业余”,但随着有相当从业经验的影视业者进入网络视频的生产环节,他们自制的节目不会再是“业余”的。传统广电的人才流动中,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把视频网站当成下一个要跳的槽。例如:刘春从凤凰卫视执行台长跳到搜狐视频官至搜狐副总裁、总编辑;央视《对话》的制片罗振宇以顾问身份加盟《腾讯V讲堂》,还有东方卫视总监蒋为民也曾官至土豆网首席内容官。一些具有这样专业素养的人才加入到网络企业,既看中了平台的发展前景,也为平台带来了形式多样的自创节目,在人才和内容的融合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一来,网络视频产业的基本格局和商业模式都已基本确定。

4 PGC与UGC的并行之路

开篇提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与专业生产内容(PGC)是互联网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PGC内容以其专业化的优势、成熟的商业模式占据了观众的大部分观看时间。但是,UGC依然无法取代,因为观众既有观看的需求也有分享的需求。

视频网站在经过了“烧钱”买剧的洗牌之后,版权电影电视剧领域的竞争门槛已经不高,但也涌入了太多竞争者,包括乐视、爱奇艺、搜狐视频、优酷土豆、腾讯视频、酷6视频等,同质化竞争也日趋严重。这个时候由于带宽成本的下降,视频制作成本的下降,原本被当作“工业废水”冷落的UGC被大佬们重新拾起,策划、奖励一些主题式的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UGC创作中来。在同质化时代的平台之间竞争,更需要能体现个性差异化,能提升用户粘性的UGC内容领域。UGC贡献内容广度提供用户粘性,PGC贡献内容深度挖掘用户消费,使这个行业能够就此稳定地走下去。

摘要:2005年诞生视频分享网站以来,网络视频的主要内容基本可以分为用户生产内容(UGC)与专业生产内容(PGC)。在早期UGC内容发展迅猛,并为网络亚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一部分UGC制作人通过自身努力或者与专业人士合作把一部分主题的UGC内容做精成为PGC内容;同时,平台为了提高自身的内容质量从电视行业引进PGC内容。对于UGC内容,运营商们也并没有抛弃,UGC与PGC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帮助网络视频行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关键词:UGC,PGC,互联网视频,内容生产

参考文献

[1]徐帆《从UGC到PGC:中国视频网站内容生产的走势分析》《中国广告》2012年第2期

[2]《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月)

[3]许永:《试论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特点和解读屏障》《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2008年

上一篇:热工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行政人事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