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写作手法技巧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写作手法技巧(共9篇)

演讲稿写作手法技巧 篇1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四、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应 开篇点题 比拟 借代

五、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空间方位顺序是指的在一个物品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等

而地点转换顺序则有了一定的路线的意思,就是要有顺序,比如参观的时候你肯定是一个一个参观而不能一下跳到头一下又跳到尾的。

方位顺序则比较平面化了,东西南北就是方位

演讲稿写作手法技巧 篇2

一、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技巧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首先, 对于日益增多的各类新闻媒体来说, 如果不能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 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 运用文学技巧也可以使新闻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便于读者和观众了解新闻事件, 这也是新闻工作人士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当适当借鉴文学方面的技巧, 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抓住读者的视线, 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 进而提高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闻写作脱胎于文学写作, 并且有着其自己的特点, 因此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新闻写作注重的是对于事实、信息的传递, 文学作品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新闻作品对于语言要求简洁干练, 文学作品则要注重语言美的塑造;新闻作品要求对事物的严谨叙述, 文学作品却可以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加工。因此在新闻写作中也要注意不能强行照搬文学写作的手法, 灵活活用才能发挥文学写作技巧的优点, 使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二、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借鉴文学手法

1. 标题对文学手法的借鉴

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新闻标题就是要概括出事件的主要内容, 引导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事件, 因此, 我们可以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使标题更加生动, 更加具有吸引力。

近来的新闻标题相对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 例如关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新闻, 在腾讯网的标题是“兰考村民请习大大吃花生”, 成功勾起人们好奇心,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 新闻标题已经由原来的“新华体”改变的更具形象化, 更加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 这正是运用文学手法所带来的新闻作品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的增强。

2. 新闻主体对文学技巧的借鉴

2.1设置悬念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设置悬念的地方, 在侦探小说中经常可见悬念的设置, 新闻作品同侦探小说类似, 均是将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事件告知读者, 抓紧读者的心理, 在矛盾冲突之中设下悬念, 从而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引人入胜。但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由于文章需要可以对事件进行艺术加工, 制造悬念。而新闻写作却不能对事件本身进行修改, 只能够抓住事件本身矛盾设下悬念, 对于新闻写作的悬念, 只要能够使事件的表述更加清楚鲜明, 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就可以了。

2.2抓住特点

新闻写作如果只注重写事件的“共性”, 就会失去自身的“个性”, 从而使文章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新闻作品要想抓住特点, 就要捕捉事件所独有的信息, 并且准确地转达给读者。因此, 如果能在繁杂的事实材料中, 找到那些特点鲜明, 形象生动, 能够准确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事物, 并且在写作中将其表现出来, 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新闻写作中, 抓紧细节描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些地方如果能够进行良好的运用, 也可以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例如在近期腾讯网国内新闻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报道中, 抓住老人在门口请总书记吃花生这一细节, 通过老人的回忆中语言的描述, 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情形, 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 使读者身临其境, 有一种极强的艺术魅力。

2.3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在文学中, 要想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辞是不可少的。同样, 在新闻写作中,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使读者对事物印象更加鲜明, 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现场感, 引人遐想。要想在新闻作品中运用好恰当的修辞手法, 就要对新闻工作者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首先, 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语言文学上的学习, 在遣词造句上力求简练准确, 同时又要求生动形象;其次要在生活中注意寻找灵感, 生活中的语言应用更加贴合群众的意愿;最后, 新闻工作者对文学修辞要注意综合运用, 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

同样在上文总书记兰考考察的新闻中, 有这样一段话“刚下过一场春雨, 兰考县张庄村的麦地绿油油的。村头黄河大堤旁, 柳树已吐出嫩芽。”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当时村民的心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三、结语

新闻作品要想获得读者的好评, 就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运用文学技巧。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 在生活中注意对语言的运用, 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学修养, 才可以使新闻作品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刁康.突破新闻写作的思维定势[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6)

[2]艾丰.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简笔[J].新闻与写作.2012 (02)

[3]张源正.新闻转轨与新闻写作的改革[J].新闻知识.2011 (10)

散文表现手法题解题技巧 篇3

一、 细节描写

【手法特征】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活动、语言、肖像等方面具有个性、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解题技巧】从细节探求人物的性格、心理,分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把握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

【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分析画线语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高吉波《雪地里的红棉袄》)

【技巧运用】这里作者写了嫂子的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是细节描写的妙笔,主要目的是突出嫂子的个性,因此,我们可以从细节与人物个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两个鸡蛋”看心灵,看道德,看人性。

【答案要点】“两个鸡蛋”在这里是十分耀眼的“道具”,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它昭示着嫂子善良的心灵、朴实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 对比衬托

【手法特征】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事物(或者一个人、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描写,使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突出、鲜明。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人、事物作陪衬。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技巧】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时,写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从对比、衬托的角度思考、分析。分析时,先要指出对比、衬托的对象(是衬托的,要分清主次),弄清对比点,最后,还要指出对比、衬托的目的,即对比、衬托的表達效果。

【示例】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任林举《岳桦》)

【技巧运用】本题的实质要求在对比中概括白桦与岳桦的不同个性特征。从节选的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处环境不同(命运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概括时尽量采用原文中表示性状的形容词。

【答案要点】① 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 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 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三、 比喻拟人

【手法特征】比喻,描写事物(或人)阐述事理时,用与之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物来写,赋予事物人的言行、思想、情感等。

【解题技巧】比喻句的分析,要紧紧把握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借此概括事物的特性、阐述事物的道理,还要指出比喻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拟人句的分析,要抓住人格化过程中的动词,把握事物特性、作者情感以及拟人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例】第(1)(2)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2009年高考上海卷)

(1) 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2) 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楚岩《春声和春深》)

【技巧运用】命意在于考查对比喻、拟人手法的理解。第(1)段,先用拟声词、比喻句突出夜间冰雪猛烈狂袭,突出其山野狂性,再写天亮的冰雪如一只大虫,“只是”“趴下来”,说明风雪虽然停了下来,但并没有向这片山野屈服。第(2)段,“高天朦胧,太阳淡化”,残留的冰雪在“角落里”“背阴里”,大势已去,然而“龇着白牙”,仍不甘告退。

【答案要点】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

四、 反复排比

【手法特征】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排比,就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三个或三个以上),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解题技巧】手法的辨析,着眼于结构特色;语意的分析要抓住“反复”“排比”句中关键词。此外,还要分析出语势特点和作者强调的重点内容等。

【例】以下面的段落为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语言特色。(2009年高考湖北卷)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技巧运用】从结构特色看,“不喜欢……喜欢……”是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可以确认为排比手法;语言形式的特点是整齐、工整;语意看,突出作者对“清淡、隐约、反射”之光的喜爱,这也正是阐述窗子北向的原因。

【答案要点】排比手法。作者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突出作者对“清淡、隐约”之光的偏爱。

五、 烘托铺垫

【手法特征】烘托,指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或围绕主要人物、中心事件作多侧面的点染,以突出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铺垫,指写人叙事类的散文以一系列的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酝酿故事高潮到来前的气氛。

【解题技巧】分析烘托、铺垫两种手法,一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二要弄清主次关系,三要分析出“次”对“主”在突出、准备等方面的作用,或“因”“果”之间的联系等。

【例】在第(2)段中,作者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②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技巧运用】从全文来看,作者叙写的主要事物是“岳桦”,这里插入的“长白之行”的记忆应该是次要的内容,所以写得简略,并且印象也是“模模糊糊的虚影”,但是,如果从上下文看,特别是第(3)段的“岳桦树”是“意外”,也是“惊奇”,就不难发现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铺垫笔墨了,它引出并突出了主体事物“岳桦树”。

【答案要点】(1) 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 为下文写岳桦进行铺垫。

六、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手法特征】借景抒情,即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托物言志,即借对某种事物特性的描述,寄托作者对人生、世相的看法、态度等。

【解题技巧】分析“景中情”,一是整体上把握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情感态度;二是依据景物本身的形态、色泽、声音等分析情感态度。如:暖色景物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分析“物中志”,主要依据是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个性特色,以及对这种个性特色的态度。

【例】简要分析画线部分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雷抒雁《麦天》)

【技巧运用】画线句“鲜红的收割机”“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湿润的麦秸香”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现代麦收生活画,亮丽的词语、火热的生活里,涌动着作者对麦天的喜爱和对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欣喜之情。

演讲稿写作技巧 篇4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 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 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 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 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 的作用。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 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 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 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 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 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 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演讲稿写作与演讲技巧 篇5

演讲者就古物本质属性的某一面,进行剖析、升华。某一“灵感”,可能导致演讲者“萌生”主意,在这个意念之下,所选择的演讲材料就要服务于主题的表达了。而主题定向,就决定了演讲的优劣高下。因此,无论是讲人、议事,还是论理,都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挖掘事物本质从提示事物主旨出发选择和确立角度。

笔者曾观看了成都“偶像与青春”青少年演讲大赛。有几位选手的演讲就很有味道。

“我觉得,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和你、我、他都一样,只是在某些方面更具天赋,成绩突出罢了……我们却往往只抓住他们的长处而忽略了他们的短处,比如知识、处世、人格……我们青年人应该正视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把偶像身上的长处有选择地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把对偶像的那种理想化的寄托,合乎现实地放在自己身上,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

《青春需要崇拜偶像》则认为:

“青春需要偶像,因为青春时代是我们树理想、立志向的时代,偶像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偶像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参照物。以他们的经历鼓励我们,使我们的生活涂满灿若春花的色彩。生活中哪怕有再大的风雨,只要我们心中有永不褪色的偶像,那么我们头顶将是一片灿烂!”

演讲者紧紧抓住“参照物”在我们青年人的人生理想、事业成就、生活情趣等方面大做文章,旨在“青春需要偶像”。

这两篇演讲,其主题都提示了“偶像”本质上的东西,但由于角度不同,其主题也就不一样了。可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可以形成不同的演讲主题。换言之,对于同一事物,选取的角度不同,立意也就不一样了。

演讲又称演说(oration),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语言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是艺术地表达出语言的基本意思,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的视听两方面信息的传播。它可以使见解一致的听众更坚定其原有的信念,同时,力争不同见解的听众动摇、放弃、改变其原有的思想观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演讲者的手势是演讲者在演讲时手部动作的姿势。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思想、意念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高级形式。演讲中不但不讲,而且有演,“讲”不是一般地说话唠嗑,在声音、音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演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是十分重要的。

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诚如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手势的运用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完全是由演讲者的性格和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当时的情绪支配的。因人而异,随讲而变。但是手势挥动的高度却有个一般的约定俗成的范围。按演讲者的身材可分上、中、下三个部位。上位,是从肩部以上,常在演讲者感情激越,或大声疾呼、发出号召、进行声讨,或强调内容、展示前景、指未来的时候;中位,即从腹部至肩部,常是心绪平稳,叙述事实,说明情况、阐述理由的时候运用;下位,即在腹部以下,这个部位的手势除指示方位、例举数目而外,多用于表达厌恶、鄙视、不快和不屑一顾的情感,或介绍、评说反面的事物。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手势的运用各有各的习惯和技巧。中心问题是要与演讲言词的意义相协调,突击演讲的内容和情感。

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与听众的一座桥梁、纽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好的演讲开头,能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一篇演讲词,起类别是属于议论型、叙事型,还是抒情型,其格调是庄重严肃、喜庆欢快的,还是诙谐幽默的,往往在演讲稿的开头即可体察品位出来。演讲稿的开头,一般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提问式开头

直接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急切需要解决而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紧接着予以回答,构成“提问式”开头。

(二)悬念式开头

(三)揭题式开头

以片语惊人的方式,揭示主题,构成“揭题式”开头。

(四)警语式开头

引用深邃而新颖的格言,或采用哲言隽语、名言警句,构成敬语式开头。

(五)故事式开头

演讲稿写作技巧与窍门 篇6

演讲稿的几大写作技巧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写作的技巧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 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 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 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 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 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 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 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 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 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01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02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03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如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

04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我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富于吸引力。

二、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01

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02

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03

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三、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并且演讲稿要贴近生活。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篇7

关键词:手法;悲剧;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03-02

《黄雀记》讲述了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的爱恨纠葛,是作者根据熟悉的一个特别腼腆的街坊男孩卷入了一场轰动街头的青少年轮奸案。被冤枉的男孩出狱后,作者刺探当年的案件,于是把对真实的罪与罚等内容写进自由的小说。“一个理性的作家心里总是很清楚,他不是一定比普通人更高明,他只是掌握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技巧。”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取性的,下面,笔者将从“文学技巧”、“整体建构”、“悲剧手法”三个叙事技巧入手,分析文本内容,自然得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当代现实意义。这种价值包括了人性精神探索,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指引等方面,将文本所蕴含的理想和向上精神呈现给读者。

一、《黄雀记》中的文学技巧

(一)循环往复建构,反思生活因果。

逃脱不了的“还债”式命运正如古希腊俄狄浦斯悲剧里的无法逃脱的命运一样,隐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生观。在文学理论上,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建构技巧。

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的命运悲剧正是以循环往复的建构来展现故事情节。一种是地理位置的回归,首先是保润,从第一次是蒙冤入狱到第二次杀死柳生,终究是回到了监狱。其次是带着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的白小姐,从上世纪90年代,随时间推移,从天真的女孩变成了随波逐流的女人,她依然回到了这个发誓不会再来的城市,还清存在的和不存在的债务。最后是柳生,游移不定的小市民形象,社会化的元素重,做事的方式凭借本能,身上有着善良和市侩在矛盾。柳生企图还债,然而当他认为还清债务的时候,保润一刀才让他真正还清自己所欠下的债。于是,冥冥之中生命的轮回又回到了起点——债务清理。

这种把故事“起点”的位置作为故事发展最后的“终点”,如此的线性模式可以组成多种图形:单线、双线、多束线、直接线、断续线、正向线、逆向线,以至于曲线、折线、蛇形线、省略线等。然而,循环往复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图式:圆,这种模式在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传递出一种辗转委婉、缠绵回旋的细腻情绪②。作者通过这种“图式”营造了一种因果观,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观是劝人向善的,是学佛的基础,更多地体现人性关怀、宗教情操。这种佛学思想通过文学的艺术手法,在纸质、网络书籍的传播下,勾起人们对生命循环的判断——不论生命形式是如何起伏不断,最后,终究会回到原点。以及通过对读者产生逼仄之感,造成心理压抑,从而激起对生活真正价值的反思。

(二)象征、反讽表现,思索老年出路。

象征的文字表象与其内蕴世界是正向的,而反讽则恰恰相反。就写作技巧来看,象征与反讽恰在与现实的距离感适中的位置。两者的内蕴世界都是复杂的。

祖父看似荒诞的想死以及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实则是中国社会许多老人生存现状的象征。祖父是个善良、敏感的老年人。在照片被儿媳踩在地上的时候,偷偷流泪;在面对孩子们的质疑,不忍心伤害;轻抚叶子等。这种纯洁的心灵却在被世俗的金钱、欲望,剧烈的撞击中一点点瓦解,以致最后丢魂。这种象征手法,体现了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到的悲剧审美价值:“它的美学特性是壮美与崇高,它的审美价值是教化与解脱。”祖父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老人的善良敏感正如脆弱的花朵壮烈的牺牲在世俗子女的态度里,毫无疑问,祖父的心是善的,只是在生活里一点点磨去了对生的追求,而向死去寻找解脱。在对祖父事件的一系列描写中,从反面讽刺了少年保润的无知、中年父亲的无奈以及母亲的无情。

对长辈的孝在中国是件大事,然而不需要多大努力,只要晚辈们多对老人们生活进行关心、理解以及包容,但是真正去实践孝的行为的人却不多。保润母亲对祖父的过激行为清晰地反映了祖父在这个家的地位,这种儿媳令人窒息的反对和儿子的懦弱,使一个老人连一点微小的愿望似乎也无法满足,以及父与子之间似乎也没有任何的交流。这种在家庭间本应有的尊重和交流,似乎在这个商业的社会里越行越远,需要引起警惕。

这种象征手法透露出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对年轻人有着深刻地警示意义。从发自内心去理解老年人内心的苦楚,从而转变自身态度;对老人,能感受到在文学中关怀,从而释放现实世界的痛苦、从悲伤中获得暂时的解脱,最后反思生活矛盾根源。

(三)时代现象展现,体悟价值培养。

金钱观作为这个经济市场的时代,成为中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迅速地发展成为人们重要价值的理念之一,甚至有时候被个别人歪曲为最高价值标准。

而在文中的金钱观表现并不明显。金钱在文中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它在文本中事件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文中几个重大决定都是用钱来作判断,便可以反映出金钱观在所有事件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金钱正在一点点让人心堕落、扭曲,比如白小姐因为金钱就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自尊自爱;通过金钱,柳生的母亲解决了许多人心里的恨;特别是保润的父母,因为赔偿不起祖父祸害的土地而将祖父捆绑,等等,都能说明原来金钱已经深深地破坏了一个家庭对爱的理解,年幼的小仙女因为没有钱而上不了学;因为区区八十元,保润缠着小仙女……金钱渗透到方方面面,甚至是儿童间的关系,都会为了金钱而计较。

这种金钱观深入社会的每个区域,不再仅仅在城市,农村也已经受到腐蚀。这种时代的金钱观表现出一代人的悲哀,亲情丧失、人格丢失,留下的只剩满目苍痍的人与物,不再可爱与美丽,在香椿街这条古朴的街上,暗暗地流露出对社会关系的反省,对父母教育的反思。

更有孩子的价值观有很大部分受到长辈的影响。孩子作为自然的存在,从幼年就是以父母为自己行为的榜样,父母的正确或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都会深深影响儿童的成长,作品中保润面对区区八十元的反应,让人发笑的同时,深思金钱与感情两者之间的权衡。

二、《黄雀记》整体建构

文中从一开始就暗藏人物的悲剧安排,有一只无法逃脱的命运之手在操控。小说已在字里行间下伏笔,暗示着书中人物即将陷入困境的必然结局。

(一)先扬后抑手法,发现自尊行为。

故事中的祖父一开始就以想死而未死的身份出场,先垫下了轻松幽默的感情基调,作者并没有为写悲剧而悲剧,相反,在文章首句就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这种温暖的字开始,来修饰悲剧的压抑氛围,增添一点喜色。以一种先扬后抑的手法通过祖父的一次次寻死,也显得幽默,好似笑话般的没有死成,然而即使活着,也过得不如意的故事就引了出来。当然故事的重点的确不是祖父的寻死,而是祖父家人的不理解与反对,保润母亲刻薄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都深深刺痛着祖父弱小的心灵。“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粟宝珍便进入了某种战斗的状态,她要求丈夫与儿子一起加入她的阵营”。③这个充满生气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折磨着日渐衰老的老年人,这种充满场景画面的图像如现眼前,也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忽视他人互相自尊的行为,可以说震撼了一代读者的内心。

(二)人物命运走向,暗示性格培养。

第二个出场人物是保润,少年时的保润表现出的是一种敏感、老练、孤僻的形象。多虑的少年本身就难以建立与人的友情,当柳生为了困住自己丢了魂的姐姐,柳生再三请求,保后答应保润安排他与仙女看电影,才能获得他的帮忙。保润的这种孤僻性格,产生一系列执拗的行为表现。这在后面的最后杀死柳生,都是他的执拗性格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典型性格,给予我们对性格应有的关注,是否通过调整性格,改变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否就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呢?这是故事中暗藏的启示,启发读者对性格培养的重视。

(三)人物生存环境叙述,展现成熟思想培养。

接着出场的女主角是井亭医院的老花匠的孙女,以祖父照片为中介将仙女这个人物浮现出来,照片描写“她似乎预知了照片的命运,正用一种愤愤的谴责性的目光,怒视着这个世界,包括保润。”从中的愤怒就隐约暗示了对命运反抗、不满的情绪。一方面,花匠和他的妻子的无知并不能教会她什么,在疯人院中没有朋友的童年,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知识的陶冶,当个体遭受意外之后的选择,立刻暴露了这种生存状态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社会儿童的悲剧。文本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她的性格成因,“她像一丛荆棘在寂静与幽暗里成长,浑身长满了尖利的刺。一颗粉红色药片导致的昏睡,颠覆了她对世界的信任。她垂青的世界简略为一只兔笼,她垂青的生灵以兔子作为代表,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没有人来矫正她对世界的认识,长此以往,殃及无辜,医院内外的人类一律没给她留下什么好感,包括养育她的那对老人,她对谁都骄横无礼,大家不懂她的愤怒,通常就不去招惹她。”④这种性格既是让保润喜欢上的原因,他们性格里都有着对世界的不信任因子,这种因子吸引了保润。同时,也是后来她所做的种种选择的内心指引,因为没有信任,所以自私。害怕受到伤害,就逃避伤害以及索求关爱,不论是对物质还是对爱的憧憬都是在索求,缺少付出以及缺少接受付出之后对没有回报的冷静应对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小仙女不成熟的性格是将自己推向了悲剧结局的莫大因素。这种看似宿命的安排暗藏着人物自己潜在的性格因子在作祟,宿命激起改变自身与生活的强大力量。传递出成熟思想对人生的重要价值。

三、悲剧手法的运用

(一)字里行间超脱,发现人性真善美。

悲剧有着崇高感、奋斗感但并不是所有的悲剧都能带给人们崇高感和奋斗感。⑤《黄雀记》就是这么一篇悲剧文章,你很难从其中看到像《窦娥冤》一样的正气凛然的崇高,也不能看到像《赵氏孤儿》、《鸣凤记》中的人生理想,看到的是与现实世界比较,既有仙女这般“真”、“善”、“美”的化身,一种超脱世俗,在自己的小世界自由生长,有着简单的快乐;也有保润这般对现实的冷漠、否定,对未来的无望。两者都具有的是人生空幻感,仙女也包含了一部分这种人生空幻感,一种空幻感像张无形的网把三个人困在了一个空间。

仙女、保润、柳生这三个人物摆脱了平素萦绕于脑海的功名利禄,他们身上的世俗都让他们的父母去操心了,他们不计成败得失,从仙女单纯美丽到受害、沦落,从柳生家境富裕到好景不长“拖累了整个家庭”,他们好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真实平凡的自我,暂时形成一种举世于我如浮云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和一切都无所谓的消极式的享受型人生观,造就一种集失意感、厌世感、享乐感混杂为一体的化合物即:超脱感。

最初的仙女是超脱于世俗的孩子般存在,纯真地守护自己的伙伴,热切喜爱着两只小兔子。然而在精神院的不寻常经历,缺少应有的社会教化,所以缺少了能在世俗中形成的品德:责任感和羞耻感以及对世界的信任感等,这些为世俗所认可的价值观。

超脱现实的方式反悟人性真正的美。人性的美,不仅在于纯真,还在于永恒的坚守内心的善良、对世界的信任以及人性不同于动物的伦理之美,美于勇于承担责任,美于自尊自立自强。

(二)悲剧愉悦性感受,顿悟生命内蕴。

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就整个世界秩序而言,为了成全“永恒正义”,必然牺牲个人所代表的理想的毁灭,因而就像伸张正义一样,片面理想人物的毁灭,还带来了愉快和振奋。

仙女代表了纯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创伤以及人性正义毁灭之后,作品中让这个从被动地越来越陷入社会这个污浊的大泥潭,到无法承受自己命运的悲剧,最后,不知去向,这有着对原先美的、被动的生命的宽容,也完成了对片面理想人物白小姐的终极审判,给读者感受正义获胜的快感。

这种审判过程表现在读者的阅读中,通常是先未能从悲剧氛围中拔出,在反复咀嚼人物的命运之后,才能体味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受到作品人物完成了他们的重担,为自己所犯过错的承担,完成了社会赋予正义的力量的权利,某种角度将自身置于同种处境下解脱的快感。

这种快感来自成为原始生灵短促瞬间本身,来自它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保润挣扎于生活、柳生为了摆脱监狱的煎熬,宁愿苟且的生存、仙女在世俗社会的沉浮活着努力找魂等一系列为了生存而努力的人物事件中,让人们更清醒地去反思生命的意义,在短暂的瞬间,回归人性生存的本能。而通过揭露它,以获得幡然醒悟的方式去体会生命可以形成的新境界的思考,从而顿悟人生。

注释:

①格非等.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五人谈[J].新华文摘:2015年,第20期(总第584期):88页.

②鲁枢元 刘锋杰 姚鹤铭.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③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④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⑤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参考文献:

[1]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3]胡明伟.悲剧意识与文化传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演讲稿写作手法技巧 篇8

语言沟通,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然而有组织、有内容的陈述自己的想法、观点,并能让众人明白,便需对演讲有一些基本认识,并勤加练习才有功效。让我们分从三方面来谈:

一、演讲的意义和用途

演讲是一个人面对大众表达意见的口头传播方式,透过这种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途,如:学术演讲、集会致词、竞选演说、欢迎词、介绍词、祝贺词、致谢(致答)词等。

二、演讲稿的写作要领

根据演讲的类别,演讲的策略会有不同,但是一般写作演讲稿仍有规则可循:

1.演讲可斟酌时间、场地,选择使用备稿演讲、大纲式演讲、即兴(席)演讲方式。

2.演讲稿的篇幅要依时间长短决定。三十分钟以上属长篇,五到三十分钟为中篇,五分钟以下属短篇。我们根据语速而定演讲稿长度,可参考下表:

3.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可参考下图,其中称呼、问候语、谢词或祝福语,须斟酌场地、对象、情境作变化,备稿时,则以主体为要。

下面介绍写作的要领:

1.引论的写作

引论是演讲稿的开头,以不超过全稿五分之一为宜。写作时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名言锦句法:用格言、名句入题,给人提示的作用。

开门见山法:直接说出精义,显得干脆俐落。

故事实例法:用简短故事、实例、笑话说起,可引发兴趣。

提出问题法:以内容相关问题开始,可带动听众思考。

2.本论的写作

本论是演讲稿的重点,立论必须清楚,概念必须精确,说明要有系统,叙述要有力量。写作时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逐层递进法:运用从小到大、由近而远、从头到尾、由轻而重等方式,可收条理分明之效。

借用巧譬法:借彼喻此,使听众容易了解接受。

因果推论法:探讨事件可灵活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后者虽然有违常理,却有推求原因的探索之乐。反复说明法:对于新理论的介绍,可用不同说法反复说明,以加深听众印象。

3.结论的写作

结论是演讲收尾,长度不宜超过全稿五分之一,必须简洁有力。写作时可采用下列

几种方法:

要点归结法:结束前归纳出重点,可加强听众记忆。

前后呼应法:结论不忘照应引论,使听众感觉全篇演讲的完整。引导进阶法:提供进一步的讯息,让听众有探索研究的兴趣。提出精义法:用格言、警语作结,全篇讲稿可发人深省。呼吁慰勉法:演讲结束,期待听众能实践行动,可提出呼吁、勉励。

三、演讲训练

初学演讲的人,常以为订出题目、选择好材料、拟好演讲稿就大功告成,直到正式上场才发现:一篇好作文,不一定能成为一场好的演讲。主要是还缺乏一些临场经验,这就要靠平时的演讲训练了。

演讲训练基本上要注意两个原则:

1.口语自然

二、请就下列题目,依个人兴趣选择一个角色,发表三分钟的演说。(预备时,请斟酌语速以定草稿字数)

1.模范生候选人向全校师生自我介绍及表达竞选心声

2.参加社团时的自我介绍及动机说明

3.欢送学长(姐)毕业时的致词

4.校庆班级活动向同学推销自己的新点子

5.主持班级同乐会的开场白 看解答

答:老师指导时,请让学生上台前交出草稿,以便批阅改正。

演讲稿的写作构思和技巧

我演讲的标题吸引人吗?--演讲的标题要出口不凡、先声夺人,对听众有诱惑力,使人一听标题就想听演讲;标题的语言要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演讲的主题不等于标题,主题好比演讲的心脏,标题好比演讲……

一、演讲稿的审题立意

我演讲的主要观点、见解是什么?根据事先命定的主题、特定的演讲对象和确定的演讲目的,列出先要阐明的论点,做到立意深刻、接见独到、角度集中,这是演讲的“核心”。

二、演讲稿的标题提炼

我演讲的标题吸引人吗?——演讲的标题要出口不凡、先声夺人,对听众有诱惑力,使人一听标题就想听演讲;标题的语言要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演讲的主题不等于标题,主题好比演讲的心脏,标题好比演讲的眼睛。

三、演讲稿素材的选炼

首先收集与论点有关各种素材,包括演讲所需要的事实材料、论证材料、参考材料等。其次对素材进行取舍,筛选出切题的、典型的、引人关注的、鲜活的素材;舍弃陈旧的、无代表性的、被人用滥了的素材。然后提炼素材,对素材进行精加工,一要核实素材的真实性、准确性;二要挖掘素材的感人情节,如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

四、演讲稿提纲的编列

即对演讲的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以及筛选后的素材进行“梳辫子”——理清各个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设计演讲的大小层次、先后顺序——编出概要提纲或详细提纲。

(1)开头——引人入胜、不落俗套。

方法:悬念设置法、开门见山法、心理沟通法

手段:提问式、故事寓言式、警句式、道具式、揭题式……

(2)主体——扣人心弦,条理明晰

方法:先总后分、纵向深入、横向(并列)铺陈、对比因果、迂回递进

(3)高潮——精心构筑,水到渠成方法:突出中心论点、紧扣主题、升华标题——有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高潮多放在演讲的后半部,是“制高点”,由分论点和事例逐步烘托、渲染而出。

(4)结尾——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方法:点主旨、作归纳、提希望、抒激情

调研文章写作和技巧讲稿 篇9

按照这次培训的有关安排,我就如何写好调研文章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对于我们一些检察干警来说,写一篇调研文章是一件痛苦的事,不愿写、不想写,不仅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还要杀掉我们多少脑细胞,如果科室内有调研指标,领导又有交待,就勉强写一篇,或让别人写好挂上自己的名字,算是交差。宁愿去办案子,不愿动笔杆子。的确,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思维是一种苦难,很痛苦”。写一篇好的调研文章,是很磨脑筋的,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写文章就像女性“十月怀胎”,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出成果就像“一朝分娩”,痛并快乐着。因此,作为一名检察干警,不仅要能办案,还要能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撰写文章材料,成为一名多面手,文武双全。

今天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调研文章的概念和类型;二是调研文章的作用和特点;三是调研文章的写作和技巧;四是注意事项。

一、调研文章的概念和类型

既然是调研,就要对那些比较前沿的、边缘的、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对一般问题的随便谈论。调研文章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而不靠是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苦思眠想编出来的,它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必须认真 1 思考、深刻分析、潜心研究。因此,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起草者要静得下心,定得住神,离得开热炕头,坐得住冷板凳,吃得了苦头。

二、调研文章的作用和特点(一)作用

1.总结经验成果。通过反映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例如《××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2.揭示事物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根源,分析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例如《对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3.理论研讨功能。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明努力方向。例如《逮捕必要性问题初探》。

(二)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首要的、最大的特点。调研人员必须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性。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特别是大型调查研 2 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为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研文章的写作,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所揭示的问题要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要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但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并不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三、调研文章的写作和技巧

从调研文章的写作环节来说,可以分为写作前准备、撰写、修改、定稿等四个环节

(一)写作前准备

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轻轻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 3 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收集资料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文章时应特别注意的。)

(二)撰写(研究写作阶段)

1、找准角度,选好课题。

主题是调研文章的灵魂,对调研文章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选一个好的论文题目或调研课题,是非常重要的,题目或课题选好了,就找准了方向,就有可能出高质量的成果。否则会事倍功半。那么我们该如何来选题呢?在确立调研课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避免一般化、重复性的研究,使选题切中关键,抓住“牛鼻子”。

通俗而言,可归纳为十六字:老题新作、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新题精作,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文章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原则就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调研文章的内在的逻辑性,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调研文章的提纲有两种,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 4 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罗列出来。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3.写好草稿。这是调研文章写作的草拟阶段。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夹叙夹议,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高度,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草拟时要注意: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文字规范,专业术语应规范,如:“逮捕必要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三)、修改阶段

文章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具体修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自己对草稿应作些反思,看看已写的东西是否都是自己想表达的。随时考问自己:我的观点是否正确?我的论证是否严密?我的语言是否精炼?内容与文章主题是否相符?文章的论证是否充分?等等。写作的过程往往是自己代表别人与自己辩论的过程,要尽量以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论文,必要时可与行家进行探讨。如需要补充论证的,不妨再找些资料进行补充。

2.学术规范问题。即要做好论文的注释工作。一篇好的论文,或者说一篇要拿去参加评奖或发表的论文,应当把所 5 参考的书目和论文标注出来,标注得越具体越规范。直接引用的观点和语句,在引用处应加注释,并注明见何人何文;别人的观点和语言你又作了修改、缩写、归纳和变通的,也应加注释,并注明参见何人何文。如果参考的是书籍,应注明何人著的何书,何出版社何时出版第几版第几页,尽量使用修订本;如果参考的是文章,应注明何人写的何文,何杂志等几期第几页。论文加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脚注,即页中附注,注在本页的下端,这种注释方法最便于阅读;二是尾注,即注在论文的末尾,这种方法适用于注释量少时,如果太多就不便于阅读了。总之,注释详细的论文,评委或编辑看了第一印象就比较好,觉得你很诚实,很规范;没有注释的论文,文章越好,评委或编辑看了可能怀疑就越多。

3.是多些交流。文章形成后,要避免敝帚自珍,本着“丑媳妇也要见公婆”的勇气,多给同事们看看,讨教看法,以求观点完善。

(四)定稿投稿阶段

文章修改后,最后进入定稿环节,稿件经过千锤百炼后,花费了调研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不能及时转化应用,就是对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因此,作者应及时向相关报刊进行投稿,转换为学术成果。

投稿前请先认真阅读投稿须知,每种刊物对稿件有不同要求,应按期刊的具体要求撰写论文,注意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比如字体,行距,脚注等。

四、撰写调研文章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一)两个误区。一个是文字能力不等于调研能力。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文章,更不是调研文章,文字能力和调研能力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字能力是起码的要求,是个基本功。就像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一样,文通句顺,主题思想突出,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这是文字能力的范畴。而调研能力是在文字能力的基础上,赋予文章一定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写出一篇文通句顺的文章,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却是有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所要求的调研文章,必须有价值方面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调研能力。个别同志文字能力不是很强,文字功底不是很厚,那就更需要提高了。今天的培训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我们现在用钢笔写字、电脑写字,过去用毛笔写字,写出特点就形成了书法。为什么有的人能练成书法家,有的人练不成,有的成为“小家”,有的成为“大家”,道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凡是成为大书法家、书法大腕的,他有自己独到的探索,有非常良好的文化底蕴。他们首先是学问家,有深厚的学问做背景,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秀于外慧于中,字写得非常有看头。假设没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即便是笔墨成山,写的字与字帖一模一样,甚至像印出来的一样,但你永远也成不了名,成不了家,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自己的东西。写得很好看,但是很俗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算一个写字匠,成不了书法大师。所以说,从文字能力到调研能力,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 7 性认识的飞跃。我们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自己文字水平过硬,而要追求调研能力过硬,把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于文字之中。文以载道,文字能力只是一种外在的“体”,调研能力是一种内在的“魂”,有“体”无“魂”那就只能是行尸走肉,因为它没有思想。第二是写得多不等于写得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然多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没有有意识地向高层次发展的主观愿望,虽然写得很多,但也是一个低层次的东西,高不起来。(就像武侠小说中的连武功一样,别人都连九阴真经了,你还在练三脚猫功夫,怎么能提升功力,怎么能和别人比)

(二)四个问题。第一,思想性不够强。文以载道,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缺乏思想性的文章,实际上是缺少灵魂的文章。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当有思想、有观点,都应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但我们有些文稿,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讲材料的时候缺乏观点,讲观点的时候缺乏材料,导致有的是若干相互不能贯通的观点罗列,有的是材料简单、机械的堆积,或者是爱拣现成的,看到报刊杂志上有好的文章,拿过来稍作加工,换个事例;或是改头换面,变个说法,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第二,逻辑性不够强。有些文稿,一是概念不明确,前面是一个概念,下面论述的是另一个概念;二是判断不恰当,比如,对某一项工作,没有很好地沟通,情况还没有掌握准,就武断地作结论;三是思路、条理、层次不够清楚,缺乏合理、完整、严密的逻辑框架。第三,引据生搬硬造。有的同志写调研文章,四处引经据典,将别人的观点 8 进行拚凑,洋洋洒洒一大篇,通篇没有一句是自己的。这样的文章,写起来费劲,看起来没劲。做调研文章,有的时候引经据典十分必要,可以让读者了解不同的观点,但绝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一篇文章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就好比一个人没有姓名,是难有立足之地的。第四,缺乏简洁性。文风还不够朴实,文字冗长,大话、空话、套话过多,能用

一、两句话说明白的事情,往往用了很大一段。有的修饰性语言过多,内容前后重叠,文字不简练,谁都能懂的道理,反反复复地说;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却没有说清楚。一篇调研文章,写成了“八股文”,读者看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我们的文字材料量比较大,有一些要求时限还很急,没有回旋时间。但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对实际了解情况不够。这不是文字功夫问题,而是草拟文章的人对实际情况了解的若明若暗。比如,对一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自己心里都不清楚,表现在文字或文稿上,就是抓不住问题,抓不住要害,只能原则性地要求一番,搞出的文字缺少针对性。第二,问题没有想透。有时对情况知道一些,也有条件把情况搞清楚,但没深入思考,提出的意见、观点往往是浅层次的、粗线条的,容易挂一漏万。第三,驾驭文字能力不强。想表达的东西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想说的话写不出来,缺乏应有的文字训练。有时即便勉强写出来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儿。第四,工作不够投入。9 同等情况下,重视不重视、认真不认真,效果不一样。有些同志满足于一般化,本来有条件能做好的,由于不投入而没做好。比如,错字、别字、漏字、语病等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态度不认真,导致不应该成问题的成了问题。

(四)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要学习。学习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起来很简单,说起来也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怎样通过学习来提高文字水平,我体会,一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会落伍。就检察工作而言,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我们现在承担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大家都很忙,但不管怎么忙,都要挤时间、找时间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习惯。每个人就天赋而言相差不大,一个人一生能否有所成就,能否有较大价值,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特别是在于善不善于学习,善不善于总结。如果我们每天能坚持学习一小时,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坚持下去,必将有所收获,而且这种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二是立足岗位学习。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作为检察干警,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组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的有关文件,学习省市委和省市委领导对组织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学习组织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不仅要学 10习、要熟知,而且要吃透条规背后的精神,真正做到学懂、学通。三是拓宽知识面。知识面是思路宽的重要前提。我们不能局限、满足于检察业务的学习,应多学点历史,多读一些经典著作,有条件的话,也应该读一些逻辑性强的书籍,大家会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此外,还要博览群书,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现代科技、法律等知识,这些能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四是讲究学习方法。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组织工作实际,每个阶段突出一个主题,组织专题研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要带着问题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学与互动交流结合起来。提倡我们干警自由组合,自选题目,组成一些研讨小组,围绕某一专题搞一些学习探讨,形成一些小切口、大纵深,小题目、大价值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工作。

二要实践。这个实践有三层含义。一是深入实际。我们只有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多看多问,了解真实情况,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我省组织工作当前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掌握大量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能贴近实际,才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勤于练习。读十篇不如作一篇。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对于提高文字水平是十分必要的。练习可以先易后难,也可以借鉴优秀的、成功的文稿模仿着写,这样文字水平就能提高的更快一些。多练笔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进行认真修改,多写多念多比较。因为在草拟调研文章过程中,疏忽和瑕疵在 11 所难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其逐步接近完善,才能使文字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三是鼓励实干。写字是一个苦差事,谁干累谁,提高文字工作水平,不仅需要大海捞针般的筛选素材,收集信息来源,还需要绞尽脑汁的思考,发现与提炼闪光之处。材料任务紧急的时候,还需要加班加点,熬夜奋战。整天对着文件、电脑,也容易使人目昏眼花,视力下降,身心劳苦不安。因此,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止得住心境。

三要积累。提高文字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积累很重要。积累多了,文字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古人讲“厚积薄发”,积之越厚,发之愈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除读书、看报太少外,恐怕还与不善于积累材料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做好积累:一是理论政策方面的积累。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及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特别要注重收集领导讲话和理论文章等。二是事实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反映检察工作基本情况、数据比例等材料,以及正反两方面各个领域的典型案例。没有这些基础材料,写文章就会成为无米之炊。三是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检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要按照职能来整理和归类,对不同的职能进行了解和学习,这样我们在写文章时,所需要的素材就会很好的找到。

四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想提高文字水平,关键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用心去投入、用心去思 12 考、用心去感悟。要用心去思考文章写作的技巧。落笔前,要先把事情想清楚,想不清楚就写不清楚。在想清楚的前提下,理出一个中心或基本观点,围绕这个中心点,设计完整合理的逻辑框架,寻找几个支撑点,搜集有关资料,形成文稿的提纲。落笔时,要对使用的材料核实准确,对相关背景交待清楚。同时,要注意字法、句法、文法,注重语言的锤炼,一字一句地斟酌,使文字准确、简洁、鲜明、易懂,力求平实中见精彩,自然中有韵味。要多看、多研究经领导修改过的文稿,体会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不仅要向领导学,还要向同事学,向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以此提高撰写调研文章的悟性。要全身心投入。每一位同志在起草文稿时要端正态度,投入足够的精力。如果我们使出浑身解数,使出十二分劲,到最后能有七、八成的成功就已经很不错了;相反,如果只投入七、八分精力,那么这个稿子肯定不行。

以上是我对调研文章写作的几点认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水平有限,讲的不正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对大家提高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上一篇:运动员工作合同范本下一篇:单位维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