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同级相处的语言技巧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领导与同级相处的语言技巧(推荐3篇)

领导与同级相处的语言技巧 篇1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讲究平等已成为公认的基本原则。而工作中领导者之间的相处,不仅要讲究平等,更应注重合作。

同级间讲究平等合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同级间应相互尊重。

被尊重是人的一大需要。尊重人,满足人的自尊需要,就能使人产生“知遇”的心情,从而对对方产生感激心理。因而高明的领导者都十分重视尊重人。同级领导之间相互尊重,对于协调彼此的同样十分重要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互相信任,平等合作,形成一种融洽的关系。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领导者要使同级尊重自己,就必须首先尊重同级,尊重同级的工作和劳动,尊重同级的作用。自己目中无人,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实工作中,同级领导在出身、社会关系、资历、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的客观存在确实容易助长条件优越者的自傲心理和条件不好的人的自卑心理,从而给互相尊重、平等合作造成心理障碍。因此,要实现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就必须消除这种心理障碍,特别是优越者的自傲心理。

(2)合理压抑自我的优越感。

实践证明,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和轻视,排斥的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双方当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合作了。

如同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所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仇人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让朋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这是一种策略,自不必说;不要表现得比朋友优越,则是一种态度、一种涵养、一种平等待人的处世方法。因此,压抑自我的优越感对于实际工作中的同级关系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原则。大量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谦让、豁达,能平等待人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尊敬。相反,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会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地步。

(3)善待失意的同级。

平等合作,是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失意中的同级,领导者更要讲求平等,这不仅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基本涵养,更是为自己储备人际资源的重要时期。

下面的事例就很能说明这样的问题:

大卫在代表公司的一次交易中,损失了百万美元。回到公司汇报工作时,他自己都觉得无脸见人,一些同事也对他冷眼相看,冷嘲热讽。面临此景,大卫更是情绪低落,抬不起头来。但是,他的一位同事琼则没有这么对待他。琼工作业绩不仅突出,而且正在受到上司的重用。一次大卫本想主动与琼打招呼,又觉得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出现,似乎不大合适。他刚要转身走开,忽然听到琼在背后叫他:“大卫,听说你回来,本想去拜访你,由于公司事情多,一直没能如愿。今天真是巧极了,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想请你喝一杯。”

喝酒时,琼真诚地对大卫说:“其实这次失败不能怪你,你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如果没有你的果断和才能,损失还会比这多得多呢,忘掉这些不快吧,我的好朋友……”大卫非常感动。当他们离开酒馆时,大卫已经轻松了许多,又恢复了自信。

领导与同级相处的语言技巧 篇2

关键词:秘书与领导,相处艺术

秘书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掌握一些与领导相处的技巧, 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具体而言, 秘书一要“会看事”, 学会用眼睛, 善于察颜观色;二要“会说话”, 学会用嘴巴, 懂得讲话的艺术性;三要“会听话”, 学会用耳朵, 能够理解“话中话”“弦外音”。

一、“会看事”

“会看事”指的是秘书要善于察颜观色, 学会看脸色行事。看脸色行事是一门学问, 有些人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 有些人的情绪却难以捉摸。秘书看脸色行事绝不是一味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而是从言谈举止中察颜观色、见微知著。

1. 要细致周到。

一般而言, 领导的一个姿态或表情往往代表着他的一种情绪, 如目光闪烁表示心不在焉, 身体侧向表示不屑一顾, 用鼻腔讲话则表示傲慢冷漠。秘书工作强调细节, 看到问题就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当领导因天气寒冷而打颤时, 秘书适时地递上一杯热茶或者热咖啡不失为一种拉近与领导距离的有效手段。只有细致敏锐的观察, 才能“测得风向使好舵”。

2. 要讲求艺术性。

秘书“看不到”不该看到的东西, 看到也要当作没看到。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单位内部机密, 如晋升或裁员名单、客户资料、产品配方等, 也会在给领导送材料、转接电话或处理领导家庭事务时, 不可避免地了解到领导的一些隐私。不管是单位的机密还是领导的私生活, 秘书看到了要当作没看到, 听到了要当作没听到。对于那些秘书不该看到或者不该听到的事情, 每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秘书都应努力做到:不乱想、不乱记、不乱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领导安心。

二、“会说话”

每个人都具有语言功能, 都会说话, 但把话说得动听漂亮, 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同样是沏茶, 有人问:“您喝什么茶?”有人问:“您喝龙井还是铁观音?”前一种人不会说话, 因为其问话使得对方回答自由度高而自身执行难度大, 而且很可能因达不到对方要求而使双方陷入尴尬。后一种人会说话, 因为其将问题设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可控范围内, 利于对方选择和自己执行。

1. 该说的一定要说好。

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当一个决策可能是失误时, 秘书就一定要站出来, 绝不能因怕得罪领导而畏首畏尾、盲从迎合。秘书向领导进言时应做好充分准备, 力求达到“言而有功, 劳而有获”。这就要求秘书一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尽可能选择在领导心情好的时候进行私下交流;二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体现领导的权威, 照顾到领导的面子。

2. 不该说的一定不要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是个伶牙俐齿的人, 有时候保持缄默也是一种艺术, 秘书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权力不大影响大, 职位不高消息多”, 秘书绝不能将自己的这种优势当作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而是应当保持职业操守, 管好自己的嘴。对领导之间的矛盾、领导工作中的缺陷以及领导个人隐私等问题秘书不要多言, 这些事只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但绝不能说出来。

3. 说话要有艺术性。

秘书有些话要说, 有些话不要说, 还有些话该说却不能说。伍举懂得讲话艺术性, 以“不翅、不飞、不鸣的鸟”来暗喻楚庄王, 探视其政见;杨修因不懂说话的艺术性而招致杀身之祸。由此可见, 说话讲求艺术性对秘书人员何其重要。在日常工作交往中, 如果与领导产生分歧, 秘书不要逆风而上, 而应采取迂回的战术, 学习触龙如何游说赵太后, 伍举如何隐喻楚庄王的成功案例, 讲求讲话的艺术性, 在维护领导权威的前提下使得自己的意见被采纳。

三、“会听话”

秘书一定要会聆听、善理解。在很多场合, 秘书听到的话都是心口不一的, 如“很好”“不错”有时是“不够好”“很糟”的意思;“先放这吧”的文件很可能会被当作废纸处理。因而, 秘书们一定要学会聆听, 善于理解“话中话”“弦外音”, 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其真实想法和意图。

1. 要善于聆听。

聆听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 也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秘书聆听时要积极主动, 在听的同时给予对方必要的反馈, 让对方知道你正在认真聆听。如一句简单地“您讲的太对了”“是”“对”等, 甚至一个点头, 一个微笑, 都能使对方处于一种被重视的地位, 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在很多时候, 秘书不仅要注意听, 还要用心记。秘书工作十分繁杂, 很多事情不做记录很容易忘记, 所以, 对秘书来说,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2. 听懂“话中话”, 明白“弦外音”。

秘书与领导沟通时, 领导有些话不便明讲或者言不由衷, 秘书不用心体会是很难明了个中深意。如领导夸赞你观察能力强, 没准指的是你经常打小报告;领导夸赞你思维敏捷, 很可能是说你能迅速找到借口;领导说你沟通能力强, 可能是暗示你常打电话聊天。在很多时候, 领导讲的话都有言外之意, 只有联系其讲话的语境与表情, 才能真正了解其想法与意图。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其真实想法和意图, 读懂领导的心思、听懂其“话中话”“弦外音”, 是对秘书“会听话”较高层次的要求。

与同级相处的艺术 篇3

分工不分家

现代管理模式中,对于组织内部的分工已经非常明晰了,同级之间各司其职,互不相关。有些人认为既然已经分工了,你做好你的事情,我做好我的事情,井水不犯河水。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作团队已经成为组织的主要运作方式。如何做到分工不分家,也是一个团队组织成员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同事各有分工,固然应当各司其职。但既然同在一个组织中,也应做到分工不分家,做到相互支持、竞争而不拆台,创造一种同舟共济的积极关系。以分工为理由相互疏远甚至相互拆台,就得不到对方的尊重和信任。长此以往,隔阂不断加大,误解不断加深,矛盾不断激化,摩擦不断出现,冲突必会发生。其实,分工的前提首先是真诚合作。如果囿于分工而不善合作、不愿合作,就必然会使自己逐步从组织群体中孤立出来,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一事无成。

分工与协作往往是很难分开的。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协作;反之,没有协作,分工也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遭受挫折时,决不能认为与己无关,进而袖手旁观,看其笑话。其实,支持别人的工作,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不愿帮助别人的人,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

同事之间如何做好分工不分家、成功地协作共事呢?要以大局为重,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沟通。

补台不拆台

同事之間要想达到真正的团结,相互之间的“补台”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得好:“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垮台。”

干工作,每个人都难免有疏漏、出差错。彼此之间相互“补台”,就能够及时弥补疏漏,减少差错,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总爱把别人的差错当笑料,不是积极地帮着“补台”,而是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同事,必将对我们的事业造成危害和损失,必须严肃对待,坚决杜绝。

要做好相互“补台”的工作,就要有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考虑问题应该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重事业,淡名利,工作中要密切协同,积极配合,不管是谁出现差错和疏漏,大家都主动去纠正,及时去弥补,唯有如此,才能减少事业的损失,促进工作,增进友谊,密切感情。

如果说“补台”是指工作上互相支持,能力上取长补短的话,这无疑是对的。对那些工作上互不配合、闹不团结的“拆台”行为理应严肃批评。但“补台”绝不是毫无主见地盲从,当发现班子决策不完善或同事工作存在失误时,则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决策得到及时修正,使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补台”也不是毫无原则地迁就,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小事要讲风格,至于事关大局的原则性问题,就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样的“小拆”是为了更好地“补台”。

求大同存小异

同事相处时,有时由于意见分歧而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使矛盾冲突得以顺利解决。

求同存异,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求同存异,是在相互之间,暂时避开某些分歧点,求得某种共同点,以达到矛盾冲突的逐步解除。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求得某种“认同”,就会相互之间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人”效应,在“自己人”效应下,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较容易得到解除。

在领导班子中,由于成员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思想修养、工作方法、领导才干和领导风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对某项工作或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自然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成员充分认识和理解彼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并能够在面对具体事务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点”,以“共同点”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只要大家目标一致、一心为公、言直身正,就不难找到“共同点”。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了,其他的“繁枝小叶”也就不难处理。

当然,求同存异并不是要求每位成员无原则地去苟同,放弃原则去求共识,而是要求大家要理性多于感性,切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党性。

在同级相处过程中,具体的求同存异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寻求过去交往中的共同点。即使同级领导在工作中发生了某些矛盾冲突,但在以往的交往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如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点,甚至友谊感情等等。当同级之间产生某种冲突时,善于回忆或寻找以往相互交往中的共同点,可以增强彼此的亲切感,从而淡化相互之间现存的矛盾冲突,以利于矛盾的解决。

二是寻找现实交往中的共同点。如现存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目标等。当领导者寻找到这些共同点之后,就会自然产生一种顾全大局的共同愿望,也就会有一种求同存异的宽容态度。在这种心理和态度的作用下,同级领导之间就会淡化冲突意识,使冲突逐渐消除。

三是寻找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在同级交往中,寻找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如未来的共同命运、共同的前途、共同的合作关系等,也会使同级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弱、缓解以至解决。

学会推功揽过

为官从政者,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当功劳和荣誉到来时,该怎样去对待呢?当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又该怎样去处理呢?有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积极地抢功,然后不停地把错误与问题推给别人;有的人面对以上两种情况,表现出来的行为则是推功揽过,将功劳让给别人,将过失让自己承担。表面上看,前一种人“有功无过”,仿佛是一件好事;后一种人“有过无功”,仿佛是无功之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前一种人肯定招人嫌弃或被革职,后一种人由于谦虚而受人欢迎,终受重用,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学会推功揽过。

同级领导或同事之间发生矛盾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对待功过问题的态度。有的人自我要求不严,喜欢推过揽功,其他成员当然会对他有意见。因此,同级领导或同事之间要发扬,在工作面前抢着干、在荣誉面前相互谦让的推功揽过的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谅解,这样才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

共享利益,不贪功,这是领导者应有的品格。作为领导者,应以高尚的姿态来对待工作和成绩。把困难留给自己,迎难而上,把方便留给别人;对成绩和荣誉,多想到别人,少考虑自己。

推功揽过,说到底其实也在于笼络人心。这其实是为官之道中最能令下属信服而死命效忠的手段。但很多为官者却总是顾忌多多。他们的理由是:自己不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谁又能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呢?自己又拿什么向上级交代和获宠呢?而一个劲地把责任往他人身上推。抱这种思想的人,其实是不谙熟推功揽过的要义。

首先,功即是功,过就是过,不论上级还是下级,心里都会有一杆秤的。不会因为自己说了功劳是谁的,过错是谁的,就把功劳真送给人了,就认为责任真的就是自己的了。所以,所谓推功,揽过其实只是口头和表面的东西,而事实上功劳和过错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其次,所谓推功揽过,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限度地乱揽乱推。推功揽过从来都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和承受度之内的。

推功揽过之所以能笼络人心,首先是因为这是集大度、宽容、谦虚、诚恳等诸多高尚品德于一身的行为表现。这种方式总能获取人心、获得支持。当你把功劳都推给别人,把错误和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别说下属愿意为你尽犬马之劳,即便是同僚也会非常愿意与你协作共事的。

上一篇:高等教育因才施教下一篇:均衡教育迎检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