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介绍(共7篇)
一、课程特色:
双师型教学团队、案例教学、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主要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第一部分是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第二部分是审计实务,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四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务,包括验资、代编审计信息等。除此之外,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觉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及相关工作。《审计学》课程组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审计思维和实战性审计技术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本领;另外,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完善会计、财管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帮助本科生扩大就业机会和毕业后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本课程教学队伍年富力强、学历高,教学水平高,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反映好。
三、历史沿革:
邢台学院会计学系初建于1985年,其前身是商业经济系,1993年独立成系,曾开设财务会计、财政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审计学等课程。95年至今审计学一直开设,张春祥主任,解振锁主任、张庆考老师,都为前期的审计学教学工作付出了心血,正是他们的付出和重视,才使审计学教学工作得以日臻完善,目前,会计学系有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专科、会计电算化专科四个专业;专科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本科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设。
四、教学条件:
教学计划: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参考其它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审计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我们课程组详细制订了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通过集体备课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教案,在统一教案的的指导下,每一位老师在讲课过 1 程中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和知识结构再补充完善教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再共同学习和探讨,成型的知识点补充到统一教案中,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实践大纲。为做到有计划、按进度地执行,每学期开始,课程组都会依据当前学期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填写教学进度表,并在授课过程中参照执行。学期末进行教学总结,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制定下一年的教学新计划。
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因此教材的选择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几年来会计和财管本科《审计学》选用的是教育部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耿建新、宋常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具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知识结构新,习题配套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教案:每位授课教师有质量较高的统一教案,另外还有自己的自编讲义,在编写讲义时注意对教材的处理,突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讲义的内容有许多值得提倡的做法。例:讲授内容上,①既注意和会计教材内容的衔接,又注重大纲的要求。②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紧密结合。③补充审计学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紧密联系现实。讲义内容的编写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案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程序可以简述为:案例-查找问题-确定风险点-重点审计领域-形成证据和工作底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将审计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案例中,侦错防弊,查找风险点,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系资料室有上千册参考书,8种专业期刊,有会计和电算两个模拟实验室,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力手段之一。近年来学院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多个多媒体教室,目前已经具备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网络运行正常。审计学课程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具备网络教学能力和网络维护能力,目前,正在有计划、有措施的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共享教学资源,获取各种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学生随时都能与教师联系得到指导;第三,展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第四,指导学生上网下载各章节习题,通过电子邮件或习题纸解答,与老师交流。
授课模式:课堂上采用讲解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专题讲座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讲教师全部是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改革意识强,思维敏捷,吸收新鲜知识快,为了适应改革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审计学课程组的老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本学科科研成果注入教学中,不断实践,深入探索,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广泛吸收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改进课堂教学。
五、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三种形式:
1.经典案例教学。在审计学的授课过程中,时刻注意将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有关的经典案例相联系,改变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等弊病,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剖,既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又锻炼学生应用审计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中见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许存格老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有利条件,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约定书、函证、审计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具体格式,展示给学生,并讲解怎样在实务中搜集证据,整理填制工作底稿,怎样利用函证获得需要的证据,让学生初步了解审计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增加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其深入学习审计学的兴趣。
3.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我们系有省内外实习基地42个,其中两个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寒、暑假,以教师推荐、学生自行联系事务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实习和调查研究,学院派遣老师对学生跟踪检查与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提交实习报告,再派教师写出评语反馈给学生。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设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的高校之一。自课程开设以来, 课程组围绕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我校建设信息系统审计省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对信息系统审计教学中的有关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以及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搞好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 必须合理进行课程定位,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 清晰的课程定位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该课程是一门集审计学、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 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 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我们依据该课程的学科特点, 从社会及审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出发, 结合我校“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及我校以审计为特色的办学定位, 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合理定位。我们将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根据审计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专业特色, 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 从而使学生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才所需信息系统审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其次, 在课程定位基础上, 必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课程教学工作都有赖于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目标的重要作用, 我们明确了以下课程教学目标: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程序步骤;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其技术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环节,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掌握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掌握审计软件等审计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是搞好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和重要保障, 因此, 必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从课程对师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看, 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涵盖技术、管理等专业领域, 要求课程主讲教师既懂审计又懂信息技术, 具有审计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背景。而从现实状况看,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课程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 我们采取课程师资优化配置, 教师在职读博或进修、出国深造, 组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与定期听课指导, 以及观摩教学、教学研讨等措施, 着力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还积极鼓励和组织课程教师参与有关学术研究, 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 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环境。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纯理论课教学解决不了动手能力问题。为了提高课程教师的实务水平和能力, 我们依托审计行业的背景优势, 通过让教师进行挂职锻炼, 积极参与审计署、审计厅、特派办等审计机构的信息系统审计项目, 参与审计暑组织的联合国审计项目, 以及与事务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合作等, 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师信息系统审计的实务水平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 打造了一支知识结构全面、能适应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离不开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为此, 我们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方法,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实训等手段, 通过课程考试环节强化实践环节的考核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多侧面地考核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知识,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满意度高, 成效突出。
(1) 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将课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与自学、导学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除讲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外, 对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的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 列出参考书, 让他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有关教材内容, 教师则抓住重点、难点进行精讲, 选择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教学的对象变成学习的主人, 也培养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大量采用案例方式, 通过对精心编制的信息系统审计案例的剖析, 通过课程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使知识点更加突出, 问题也更容易理解,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联系实际, 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手段上,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 改善教学效果, 加大课堂的信息传输量等优点, 在本课程教学中, 我们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向学生展现了逻辑缜密、重点突出、体系完整的教学内容,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取得了省时增效等效果。学生上课时可以专心听讲和参与讨论, 不用忙于记笔记, 课件可以从老师处拷贝, 或从网络课程中下载, 便于其课后复习。课程组成员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 做到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内容精练, 易于理解, 获得学生好评。
(3) 在课程作业布置环节, 彻底改变了书面作业的单一方式, 一切从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出发。我们采取了书面作业、课堂测验、小论文、课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多种作业形式, 加大了案例分析题、理论联系实际题等的比重, 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在课程考试考核环节, 改革和完善考试考核体系, 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在考核内容上, 首先, 根据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 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又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 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 加强了对学生理解性、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 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考试成绩评定上, 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状况, 加大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并将平时出勤、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测验、小论文、课堂回答问题等内容纳入考核的范畴。在考试手段上, 积极探索了现代考试手段和方式的运用, 我们尝试建立了网上考试系统。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既全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全面考核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要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 纯理论教学解决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 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 我们建立了“实验与实训相结合, 侧重于实训”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采取课堂上机实验、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对于上机实验环节, 我们采用了直接在机房上课, 教师一边讲, 学生一边做的方式, 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与审计机构、企业、软件公司等共建审计模拟实验室, 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法与工具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我们还通过与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建“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的能力。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常用审计工具的基本功能, 并掌握其操作方法;熟悉和掌握运用各种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及工具解决实际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的能力。另外, 通过课程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作支撑, 为此, 我们建立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实验室, 建立了“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信息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与有关合作单位共建了“信息系统审计”模拟实验室、实践基地等, 构建了高水平、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境, 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教学实践环境。从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看, 取得了预期成效。
五、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
教材建设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 鉴于国内缺乏本课程所需优秀教材和精品教材, 本课程组组织教师在参考国内外各种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适应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如《信息系统审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指导书》 (自编教材) 、《信息系统审计案例集》 (讲义) 、《信息系统审计习题集》 (讲义) 。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便于学生的课外自学, 结合课程的特点与课程体系的统一性, 我们组织编写并推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教辅参考资料, 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相关数据库及网站资源等, 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扩充知识面以及相关主题的研学探讨。在实践教学中, 对课程实验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组织教师研究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并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旨在通过实验教学, 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经过多年建设, 目前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进度计划、实验大纲、教科书、实验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习题集、案例集、课程教学网站都已设计制作完成, 投入教学使用, 并日趋完善, 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已经形成。
总之, 搞好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 必须依据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的特点及目标定位, 针对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的各个环节, 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措施, 并积极探索搞好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措施, 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凤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96-98.
[2]李立成, 刘宏.会计学专业开展信息审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商业会计, 2009 (21) :55-56.
[3]饶艳超, 陈建勇, 等.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8 (10) :84-87.
【关键词】高校 审计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15-02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审计学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高,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教师则普遍反映审计学难教。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对于其他课程,审计学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材各个章节的联系十分紧密,很难将各个章节相互割裂开来。二是现代审计理论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内部控制学、概率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审计学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很抽象,并不是因为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证据这些概念本身难以理解,而在于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在财务审计中,财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以及存在多少重大错报对于审计人员是未知的,审计人员需要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判断。由于审计人员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必将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为了保证审计意见的恰当性,确保审计风险保持在一定可控范围之内,审计专业的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审计风险方面知识。但是,鉴于风险概念较为抽象,且风险评价具有较强主观性,学生对审计风险的认知较为模糊,其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更是难以对审计风险作出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学生认为审计学的学习难度较大,还在于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极为紧密,审计业务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审计服务。与审计联系密切的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内部控制学、概率学、公司战略学等。内部控制、公司战略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判断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高低;概率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判断抽样数量是否充分以及进行总体推断;会计学知识帮助学生判断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适当,能否真实、公允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在学习审计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我国高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课堂和书本,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架构的现场体验,缺乏对公司战略、内部控制活动的深入认识,导致学生难以学习和掌握公司战略、内部控制对账务报表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式。
(三)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教学内容脱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学与基础学科之间出现脱节,二是审计学理论教学与审计实践出现脱节。
1.审计学与基础学科的脱节。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特点,教学管理部门设计和制订课程教学总体任务和计划。然而,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更多从自身角度而不是从学生专业角度去讲解和传授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概率论时,更多地站在纯数学的角度来讨论概率,较少结合经济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去讲解概率知识。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审计学时,还需要对学生概率知识进行回顾与补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审计学理论与审计实践脱节。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比较偏向于将各个章节相互割裂开来,按章节顺序逐章进行讲解。这种教课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即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审计学提供的是一套由逻辑严密的概念、推理过程组成的,旨在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审计思路,因此,各个章节的内容难以完全分割。在审计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将各个章节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讲解,不注重将前后章节的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审计理论体系。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构建系统完善的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审计教学涉及大量概念,如审计目标、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同时,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又涉及大量分析、判断、推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审计教师应当熟悉审计教材,掌握审计理论,并根据审计教学目标构建系统的、完善的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如图1所示。
按照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审计教学应当围绕审计目标而展开,即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合理评价或鉴证。为此,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选取适当方法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合理保证评价或鉴证的准确性。在审计业务中,诸多风险因素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识别、识别和降低审计风险,以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审计逻辑思维,即在课堂反复向学生传递审计逻辑推理的过程,并通过提问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审计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
(二)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包括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
1.增加情景教学。审计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大量概念、定义、推理过程,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地增加情景教学。即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例作为类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审计的基本思想和推理思路。一般而言,学生对日常生活感触较深,也容易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来识别和应对风险。并且,审计的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日常思维习惯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事例进行推理和判断,进而将推理过程引申到审计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2.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旨在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识别企业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理论去解决审计案例中发现和识别的审计风险。审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选取案例。选取的案例应当有助于学生审计思路的塑造,审计理论的应用。同时,审计案例讲解之前,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去查阅审计案例的相关背景。由于不同背景下,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审计思路和审计程序并不完全一致,深入了解审计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审计理论、实践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进而为审计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3.理论教学与审计实训相结合。审计学课程展现的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审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种思路,需要将审计教学与审计实训结合起来。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高校可以建立审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或者开发审计软件,让学生在审计课程结束前几周进行审计综合实训,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原理。在审计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指出审计实训各阶段应达到的目的,同时指明与实训内容相对应的审计理论,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审计思路和方法。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我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模式、控制体系感到陌生和抽象。当学生对管理活动缺乏感性认知和深入理解时,就难以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影响学生对审计的深入学习。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加深对管理理论和审计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一是学校与企业、会计事务所共同建设审计实践基地。学校定期分派学生去这些实践基地参观、实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机构及其运作方式,学习账务处理和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二是学校开办校办企业,这些校办企业既可以用做科研孵化基地,也可以当做学生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办企业服务科研、教学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自己主动联系相关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四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寒暑假招收大学实习生。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到审计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审计教师的绩效评价主要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即通过学生评教、领导评教、自我评价等评价指标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这种评教方法主观性较强,评教结果的科学性较差,不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改进审计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主要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根据本科、专科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别建立审计试题库,集中考查学生在分析、解决审计问题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审计教师的主要考评依据,分析、评价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以帮助于高校教师进一点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一般为相关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届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为笔者开展基于《审计学》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提供保障。鉴于《审计学》教材涵盖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设置,结合《审计学》课程教学特点,笔者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相关章节的教学实践,即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型教学模式、案例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1、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筛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构造特定情境, 向学生提出待研究范围,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2)设计研究过程,它是研究型教学中一项基本任务,借助目标分析掌握学生对给定研究主题能够做什么,以及达到何种程度;(3)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即在上述研究完成后,要求学生以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冲突等, 并作深入细致地思考。
2、《审计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审计学》课程开篇几章,理论性较强,仅只依靠教师讲授一种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有《审计学》课内容枯燥之感,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审计学》课程第三章审计规范体系这章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主题的设计思路如下:
2.1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DD审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2.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具体安排各环节应完成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包括小组内分工、制定计划、搜集信息、形成结论、撰写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研究成果DD我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和美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对比;
2.3提供支持服务。介绍本章需要的学习材料, 包括硬软件技术、文字材料、网络资源及其他资源。
2.4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设计和制定评价表。通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规范、控制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教师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
此外,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论文需要学生花一定时间去阅读和查询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 再把自己的想法结合所查的资料写成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二、《审计学》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1、实践型教学的界定
对于实践型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的`生活化、情景化及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是人类认识的两次大飞跃,要发展学生思维,实践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审计学》课程设置应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
2、《审计学》课程实践型教学实践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课堂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2.1构建课堂实践环境。课堂实践环境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仿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及实践材料。会计实验室应具备电算会计应具备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物资环境。
2.2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 可以扫描大量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比较真实地再现审计实务过程,这就既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 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在安排学生观看了演示资料之后,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练。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重视审计程序,重视实践环节。模拟操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模拟编写审计计划、审计报告,模拟会计报表审计等。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型教学模式
1、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教师准备案例。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录像带,使得案例教学更加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2)学生准备案例。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做分析笔记;(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4)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以总结,加深理解。
2、《审计学》课程案例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习题课等时间,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
总之, 发展学生的审计实务技能、增加他们的审计实践经验, 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这是对传统审计教学进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校会计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 (1),117
[2]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 .消费导刊,(7),174
开放教育《审计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第一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之一是()。
A制约性B 独立性C合法性D 公正性
2.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之外。
A采购部门B生产部门C财会部门D 销售部门
3.在我国,()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
A会计师B高级会计师C 助理会计师D 注册会计师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组织。
A地方性B 全国性C综合性D特定性
5.()是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项目所签定的正式文件。
A审计通知书B审计业务约定书C审计建议书D审计报告
6.《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
A 职业谨慎B 职业道德C 职业纪律D职业法规
7.审计准则发端于()。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8.()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审计方法B审计准则C审计通知书D审计报告
9.收款员与记账员不能同为一人属于()范畴。
A现金控制B实物控制C行政控制D业务控制
10.会计报表上“固定资产”为8亿元,而账薄上“固定资产”为8亿元,则账簿是报表的()。A实物证据B 外部证据C 直接证据D自然证据
11.内部控制调查表中的(),是针对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出来的。
A “问题”B“关键控制点”C “不相容职务”D“环节”
12.()是指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并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A高信赖程度B中信赖程度C低信赖程度D良好的信赖程度
1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检查B 鉴证C评价D监督
14.管理建议书是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的()。
A 会计咨询报告B审计报告C财务状况说明书D内部控制报告
15.在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应当()。
A照常执行B拒绝执行C 暂缓执行D禁止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审计的基本特征是()。
A独立性 B权威性C效益性 D公正性E客观性
2.范围检查法包括()。
A顺查法 B审阅法C分析法 D详查法E抽查法
3.我国审计专业技术职称包括()。
A注册会计师 B高级审计师C审计师 D助理审计师E高级会计师
4.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是()。
A层次性 B可靠性C时效性 D相关性E 地域性
5.评价审计抽样结果的步骤为()。
A分析样本误差 B推断总体误差C重估抽样风险 D 形成审计结论E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计人
2.查询法
3.审计准则
4.审计程序
5.统计抽样
四、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审计工作底稿按其形式划分可分为、、和。
2.内部控制要素中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对的相应风险的,是形成如何的基础。
3.变量抽样用于或 实质性测试。
4.民间审计报告按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应当包括:标题;收件人;
;;签章;会计师事务所地址和报告日期等项内容。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制订审计准则的意义是什么?
2.在设计样本时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3.编制审计报告时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六、业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某企业于2000年9月19日销售材料一批,价值3640元,购货方以转账支票支付贷款;同日销售产品一批,收回现金23400元,其中增值税为3400元。该企业会计根据以上两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 金 19760
银行存款 364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400
(1)审查上述经济业务,指出存在的问题。
(2)提出审计处理意见。
2.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林源公司的委托,对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林源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不实,林源公司将销售给华欣公司的××产品200000列入其他应付款账户。注册会计师认为此项做法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并向林源公司提出了调整意见,该公司拒绝采纳。
请指出注册会计应当出具哪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为什么?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C 3.D 4.B 5.B6.A 7.C 8.B 9.A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D 2.DE 3.BCD 4.ACDE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计人:是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2.查询法:是通过查对和询问来取得必要资料,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3.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恰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
5.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通过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被审计单位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四、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表格 流程图 笔录文稿
2.实现其既定目标 界定与分析 管理风险
3.账户余额 报表项目
4.范围段 意见段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①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
②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
③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④签署审计意见重要依据。
2.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的基本因素:
①审计目的。②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③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④可容忍误差。
⑤可信赖程度。⑥预期总体误差。⑦分层。
3.编制审计报告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槁、调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严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和措辞、撰写审计报告。
六、业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答:存在的问题:
(1)违反了记帐凭证填制规则中“不得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填制一张记帐凭证”这一要求。
(2)出售材料的收入未入帐。
(3)套取现金3460元。
(4)利用帐务处理技巧进行舞弊。
审计处理意见:
(1)用红字冲销原会计分录。
(2)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
a、借:银行存款 34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460
b、借:现金 234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3400
(3)追究套取3640元现金的去向。
(4)督促该企业会计人员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2.答: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学专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报考热门。据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审计学专业就业率≥85%;毕业生规模约在2千人次至5千人次。审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对经济管理与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职能的扩大,不仅财务审计有了很大发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也应运而生。不仅政府审计日渐完善,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涌现,也促进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之后,使审计的就业前景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为现代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审计学,授课方法,教学效果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该课程审计术语和理论晦涩, 学生普遍认为审计难学, 老师普遍认为审计难教。本文总结了《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方法与技巧, 期望能与众多审计教学工作者分享。
一、巧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
在审计学课程中, 各个账户的审计程序的理解与运用是重点之一, 但审计程序条文规定较多, 老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审计程序, 再通过班级小组形式予以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审计程序产生深刻记忆。
例子1:应收账款询证程序。教师在介绍函证范围、方式和时间等基本问题后, 可以设问“如果客户未回函怎么办?”、“如果客户回函方式是传真件怎么办?”、“如果回函结果有差异怎么办?”等问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 以明白函证程序的替代程序、要求与不符事项的处理, 避免老师一味讲解,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例子2:存货监盘程序。教师可以设问“CPA遇到特殊类型存货比如具有辐射性情形下如何处理?”、“对于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如何处理?”、“如果存货存放于全国多个仓库如何处理?”、“盘点过程中无法停止存货的移动怎么处理?”、“在途物资或已出售尚未发货商品等纳入存货监盘范围吗?”等问题, 让学生先自己想解决办法, 然后再介绍审计条文规定, 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审计实践的复杂性, 学会自己处理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二、挖掘生活素材, 讲解审计难点
我们在讲解审计问题时, 可以挖掘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 让学生理解审计思维, 增强学生对审计的亲切感, 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例子1: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关心的期末考试分数为例来讲解。首先询问学生允许老师期末判卷子的错判分数水平, 或者说老师错判分数水平不高于几分, 他们会认为没有关系。让学生理解他们允许的错报分数 (假设是2分) 就是重要性水平, 它是一个数量门栏或金额临界点;然后询问学生“如果你考试恰好是59分, 离及格差1分时, 你的重要性水平还是1分吗?”, 让学生理解重要性水平还要从性质方面予以考虑;最后让学生考虑“他们允许的错报分别为5分或1分的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卷子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高低?教师阅卷工作量或仔细程度是否会存在差别?”, 让学生体会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或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
例子2: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毕业后相亲、谈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来讲解。每一个人都希望跟适合自己的结婚对象共度一生, 为了降低风险, 结婚前会有“谈恋爱以彼此增强了解”过程, 谈恋爱的过程有长有短。一般而言, 对交往对象品行、家风、习惯和性格等了解程度较深, 可将谈恋爱过程适当缩短。反之, 跟陌生人谈恋爱, 对其以前情况一无所知, 通常会延长恋爱过程, 以增进了解。这里, “恋爱过程后仍然与不适合自己的对象结婚”相当于审计风险, “相亲对象未必适合自己”相当于重大错报风险, “恋爱过程短未能恰当判断相亲对象是否适合自己”相当于检查风险, 而“谈恋爱以增加相互了解过程”相当于执行审计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的过程。通过审计模型生活化, 学生更能直观了解审计风险模型。
三、讲授来龙去脉, 道清审计概念
审计学中有一些概念比如内部控制, 老师只是单纯讲解这些概念, 不利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审计概念。反之, 如果能够给审计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生动逼真的情景或令人回味的演变过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 可促使学生探究这些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和事件, 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子1:内部控制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提出的演变过程, 增强对内部控制精髓的理解, 老师可以从内部控制的雏形——20世纪40年代的内部牵制谈起, 到1949年内部控制制度思想的提出, 再到后面的内部控制结构, 进而谈到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以及当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架构。这种来龙去脉式的精细化概念讲授方法, 肯定会比单纯介绍内部控制概念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子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讲授过程中, 老师不应该仅介绍准则的内容。而应该从1991年到2004年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分6批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谈起, 再到2006年2月15日的修订, 2009年的进一步修订, 以及2016年1月征求意见稿, 通过讲解新审计准则发布的背景、新的审计准则四位编号的原理, 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新的审计准则发布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审计准则的发展, 明白审计准则变化背后的故事, 掌握审计理论沿革的脉络。
四、老师追根溯源, 学生知其出处
审计学课程中的很多基础知识和内容来自于审计准则或相关文件,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根溯源, 让学生找到知识的源头, 可谓“源头活水才有清泉”, 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查阅, 理解相关内容, 做到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例子1:存货监盘程序。审计学教材中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一章中详尽介绍了存货监盘程序的目标和要求等, 虽然各个教材安排不同, 但其内容大都来自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3号——存货监盘》, 老师要让学生查阅源头, 这有利于他们更为系统地认识存货监盘程序实施要点。
例子2: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审计实务的五大业务循环, 审计学教材都会介绍内部控制规范, 我们知道, 这些规定并非审计学教材原创, 而是来自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销售与收款》、《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 老师同样应该让学生查阅源头, 以详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全貌。
五、引用身边案例, 激发学生兴趣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广为使用, 但实际运用中, 许多老师会引用的“厄特马斯公司”、“东方电子”和“银广夏”等审计案例, 这些案例比较典型, 资料容易搜集, 但由于这些公司并非学生身边的例子, 也会让学生觉得陌生, 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老师可以尝试引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或最近报刊杂志上的新闻, 来讲解审计问题, 这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觉得审计知识无处不在。
例子1:内部控制环境。为了说明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采用“2008年石家庄市三鹿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案例”, 让学生体会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例子2:控制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意义, 可以拿2002年2月22日《楚天都市报》刊登的“银行工商行武汉所储蓄员作下惊天案卷走巨款”为例, 学生听完这个例子, 肯定对职务分离和授权等控制活动有着深刻的认识。
例子3:银行存款审计程序。为了让学生理解银行对账的重要性, 可以引用第一财经报2006年刊登的“出纳员盗用197万元社保资金案调查:会计长达三年未对账”为例。
六、传递工作底稿, 身临其境学习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轨迹的记录, 能够呈现注册会计师做出审计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全过程。对审计学课程的学生而言, 不仅仅要学会执行审计工作, 还要学会看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因此, 老师在每一章讲完后, 应该传递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 让学生明白如何记录审计执行过程, 身临其境学习审计,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 在审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开动脑筋, 变灌输为启发, 变乏味为有趣, 变抽象为直观, 变遥远为身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审计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10 (4) :111-114.
[2]胡本源.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13 (1) :77-79.
【《审计学》课程介绍】推荐阅读:
审计学认定07-09
审计学04任务10-23
审计学原理判断题06-20
审计学考试重点讲义07-16
审计学论文范文字11-04
审计学作业练习答案10-29
电大审计学网上01任务10-17
审计学第四次作业07-10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07-23
大学考试试卷《审计学》及答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