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标学习心得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课标学习心得(精选13篇)

小学体育课标学习心得 篇1

马永光

体育课新课标给我们阐述了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从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到体育课实际中实施都是在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

小学体育课标学习心得 篇2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1.在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上要更新

体育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就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就要求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 突出目标——健康。

2.体育教师还要在思想意识上更新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不再是传统意识的一般要求, 要求教师在体育意识上要有更新。以往的教师在体育课, 是以教师为主体, 而学生在种种束缚下, 不能自由活动, 现在要扭转;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使学生既能掌握一些技能, 又能掌握技能理论, 使学生终身受益。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与习惯有充分的了解, 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体育教师对自己知识层次的更新

当今的体育教师, 不应该固守原有的陈旧的传统的体育理论等知识层次, 更应该具备系统的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 电脑科技飞速发展, 给我们体育教师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使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基础知识, 同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来满足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兴趣, 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4.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要有更新

过去的体育教学, 是传统的体育教学, 即仅仅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的教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仅仅传授体育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知识的结构要合理化, 并且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 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的知识面, 以获取广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 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二.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不是单一性的, 而是具有广泛性

学生在低年级时对体育的接触是比较单一的, 本身的知识层次、范围都比较狭小, 对体育的感悟更是微乎其微。随着学习的提高、深入, 在高年级阶段, 对体育有较深入的了解, 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体育活动, 更多的是对课外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许多体育项目都能激发学生的激情, 但不是每一种项目都适合每一个人, 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所有的体育项目感兴趣。许多学生则是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项目, 从而对其产生兴趣。

3.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有时具有专一性

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好, 从低年级就对某一项体育活动极为感兴趣, 如:喜欢打篮球、乒乓球, 当他长期的练习后, 会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导致他对此项运动产生了专一性。

三、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策略

1.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准备活动不能单一化, 要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 准备活动不能长期用同一种方法, 要适时地改变运动项目及方法。长期单调的准备活动会导致学生有厌烦的心理。所以, 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 使学生对体育这一学科有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2.组织形式与教法要灵活化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为了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 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在体育教学中, 应采取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的身体状况, 灵活地进行分组教学, 同时及时选择丰富多样的练习方法, 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练习的情绪, 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

3.课堂气氛要活跃化

在课堂教学中, 应关注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 来活跃课堂, 使师生关系亲近化, 要知道,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是提高课堂活跃气氛的催化剂, 也是提高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的催化剂。

4.利用学生要强好胜的心理, 举行小比赛来提高学生兴趣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一般都有善于表现的欲望, 在体育课堂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 使全体学生能充分融入课堂气氛中, 尤其在课堂上搞一些比赛, 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毅力。有时可以分几个团体进行比赛, 有时可以进行男、女生的益智比赛, 这样男、女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 这样同时可以避免男生活跃、女生冷场, 女生活跃而男生冷场的局面。

5.适当的降低运动难度,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体育活动中, 有些标准适宜中、上等学生, 而有些学生无法完成, 此时, 我们教师应适宜降低运动的难度与标准, 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 使其获得一些成就感, 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这样同样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浅谈小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3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備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仙村镇中心小学 陈沛威

本人在3月13日参加了由增城市教研室举行了2013学年第二学期体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研讨和新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在这次会议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这一部份由荔江小学陈汝荷老师为主讲,她以荔江小学体育课为例重点禅述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来源

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国家教材,广东省教材,广州市教材。其中提到广州市教材可操作性较强,整套教材具体讲述了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应学习那些内容和如何评价学生的优、良、中等级。还有一个校本教材,她提到每所学课都应有自己的课本教材,并将教材内容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项内容,以荔江小学为例,他们就以篮球,田径,橄榄球作为校本教材,并以篮球作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开展教学。即每节体育课都会加入篮球内容。

二、如何设置体育课课程

体育课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室内课是一种锻炼常识课,体育观赏课,生存课。室外课是运动技术课(身体素质课)。她认为我们体育课每期都应有四分之一时间上室内课。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到通过体育课,让学生不仅能把身体素质提高,而且能具有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掌握日常基本的救护常识。应急管理常识。所以陈老师认为要有上室内课的必要。室外课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的课,在平常的教学中应选取学生接触较多,并容易学习的内容,但毕竟时间与场地有所限制,所以应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方法。运动水平由学生慢慢提高。

三、编写四大计划

学校体育科组要编写全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四大计划,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应以项目来定,即篮球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应由一个老师来完成,1—6年级的篮球计划都由同一老师完成,这样就可以有更好的连续性,避免内容在不同年级会发生重复。其它教学内容也一样。

四、体育成绩的评定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由四个方面来完成。

第一,体育成绩册。每个学生到期中与期未都进行一次体育测试,两次加起来占总体的60%。

第二方面:平时学习表现,教师通过学生平时学习纪律,任务完成情况,过程表现等进行评定,点总体10%。第三方面:室内体育课成绩。对学生进行室内课考核。第四方面:考勤。

小学数学课标学习心得 篇5

我在认真学习了“课程理念”板块,感悟最深的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标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提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呈现。

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楚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闻一知十,学会举一反三。下面我以最近与任教班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结构化组织教学时的感悟。

对于“面积”这以单元,我主要将思考点放在以下三点:第一,关于“面积”含义的理解;第二,关于“面积单位”的理解;第三,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

1、关于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在与学生课前交流与上课中,我发现对于“面的大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课堂上具体体现为很多学生能通过举例的方式用手势表示出“面”的含义,能直观判断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与“小”。但我也发现,如果让学生试图用语言描述“面”这样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同时,“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学生很难区分,容易混淆,在实际应用时经常混淆,导致出错。

2、关于“面积单位”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其中最熟悉的是“平方米”(学生举得最多的例子就是家里住房面积有多大),但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大小还是比较模糊的。此外,教学中,我看到学生在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后,对这三个单位进行结构化对比有利于学生直观感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相互之间的进率也不存在认知上的困难。

3、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并不陌生。与学生课外的交流中,我发现约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面积。但对“为什么长方形面积=长x宽”这个问题,知道的寥寥无几。课堂教学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为什么测量的是长度,算出来的却是面积?”学生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学生的“困感点”不在于“怎么算”,而在于“为什么这样算”。

一、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通过主题整合的方式出现,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面积”单元主要核心点就是理解“面积”一面是累加而来的。因此在第一节课接触面积时,就应当把“认识面积”这一节课当作一节“种子课”来组织教学,通过铺、摆等操作活动,感受“面”的累加。而当起始课上学生建立了面积的概念之后,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面积单位其实就是第一节课上,“铺”的一个个“小面积”;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其实就来源于“小正方形”的铺摆。

二、着重抓住学科本质

内容结构化通过学习主题的重组实现,四个领域下的主题不仅体现了内容的整体性,还反映了主题内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学科本质一致性以主题的核心概念为统领,以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贯穿整个主题,在不同学段表现的水平不同,但本质特征具有一致性,指向的核心素养也具有一致性。“面积”单元的教学应当考虑面积这一核心概念的学科本质一即面的累加。在教学组织上,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面积”与“周长”的结构性对比,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身边具体的事物感受“面积”,构建“面积”的知识结构,淡化语言表述。二是淡化面积单位形状上的比较,把讨论焦点从“为什么选择正方形”转化为“为什么要构建标准”。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度量的标准是可以多样化的,在标准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因此,在探究选用“面积单位”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例如:正方形的餐巾纸、大小一致的五子棋棋子、田字格等,让学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及在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面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重视知识本质衔接

数学知识有着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同一知识体系内的知识有着“螺旋上升”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应当重视知识本质间的衔接。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本质上是对于“铺满”的优化。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认识面积”时,利用面积单位进行“度量”面积大小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不铺满的情况一即只铺一行和一列,为后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做铺垫。

而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尝试从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起点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沟通面积度量的一般方法(数格子)与公式计算之间的联系,回到思维原点并逐步从“计数”过渡到“计算”,实现方法的优化,从而深入理解公式的内涵。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6

假期里,我仔细阅读和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标,收获颇多。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小学体育课标学习心得 篇7

一、新课标主导思想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能够成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运动技能的学习者, 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了完成新课标教学理念, 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模式等进行深入学习, 理解三个教学层次的递进关系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等内容。

二、体育课程教学困境及问题

1) 仍有部分教师无法理解新课标的主导精神, 在教学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无法突破原有的教学体系, 对新课标产生抵触情绪。

2)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忽略了教师的讲授过程, 学生无所适从的情况时有发生。

3) 在体育课程中大量使用游戏手段, 忽略运动技能的学习, 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涵养。

4) 学校体育竞技训练环节仍旧以学校主管领导为主, 体育教师发言权依旧很少, 存在学校竞技训练队的存在与否与学校领导的喜好成正相关的情况。

5) 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存在区域差异的情况, 大部分农村学校均落后于城市学校, 因此新课标在农村学校比较难以开展。

6) 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依旧无法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

三、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 开发校本课程, 实现新课标

原有的教学理念是全国一盘棋, 过多的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此, 在新课标实施后, 体育教师应按照地域、气候、生源情况、学校自身特点等方面开展体育课校本课程的开发, 使学校体育课程具有符合本校学生特质, 使其开发的校本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及个性特点。其实施途径有:

1) 简化规则和降低技术要求, 使学生活动时不受过多的体育规则限制。

2)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注意授课内容的科学性。

3) 增加寓教于乐的竞技项目, 如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

(二) 学校层面改善体育课程教学环境

体育场地及器材的优化是新课标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一些体育场地及器材匮乏的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器械的投入, 改善体育课程授课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及授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笔者经过调研得出:体育场地及器材因素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成正相关, 且相关度高。也就是说, 如果体育场地及器材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授课需求, 其上课时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都将很高, 其产生的愉悦情感体验也将延续到下一周期的体育活动中, 形成体育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学生乐学体育技能的目的, 对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三) 体育教师层面使用多变的体育教学方法

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新课标体育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发学生体育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采用多变的体育授课方式。如运用情景教学法、体育游戏法、“成功案例”引导法、体育课程目标管理法、体育教学替换及奖励法等, 全方位、立体式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

(四) 体育教师还需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新课标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 建立考虑学生生长发育和个体差异的评价模式。

四、对课外体育活动及培训体系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一) 学校层面应改变单一的体育辅助练习模式

目前为止很多中小学体育辅助练习模式依旧为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全校统一的广播操形式特点不鲜明, 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大课间则是成为“放羊式”体育活动的代名词。建议学校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改革和完善课间操锻炼模式, 选用校本课程体育活动代替课间操, 如中国寒冷地区在冬季可采用滑冰等冬季体育活动, 应条件制宜的开发体育辅助练习的模式。

(二) 社会层面加大开放体育活动场地举措

我国因人口众多, 体育场地及器材普遍不足。而在新课标课程改革后, 又要求学生主动、充分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那么打破原有的学校体育各自为政的格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丰富的体育资源来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工作就成为当今体育职能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建议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正常的教学训练的情况下, 在非授课时间和节假日应向社区的居民开放。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 可以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服务功能, 学校也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重新投入到本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去, 形成学校体育资源的良性循环。

(三) 开拓家庭体育培训和监督体制

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有限, 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尤为重要。建议开拓家庭体育培训和监督体制,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来制定学生家庭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及锻炼目标等内容印后发给学生, 由家长对照标准, 帮助子女完成练习任务。家长将子女家庭练习效果反馈给教师, 以便教师完成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教学评价。

五、结语

1) 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运动技能的学习者。

2) 随着学生对体育知识需求的日益提高, 体育教师在继续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环节的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3) 新课程标准改革并非是单一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其应是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环节组成的综合性改革任务。

4)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新课标实施的核心任务, 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开拓思维, 应条件制宜的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摘要:针对目前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作出了相关阐述, 并且提出教学改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程,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张宏成.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马建之.小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8

寨里桥亭小学张亨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我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应培养他们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9

一、问得有理

设计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做到与教学进程同步,而且要做到比进程超前。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认真挖掘教材特点,研究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问得有味(科学味、生活味)

虽然问题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都讲究遵循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但教师提问掌握的分寸十分重要。既不能始终围着学生已经了解或者基本了解的几个问题“炒冷饭”,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但也不能刻意上难度,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积极地思考,挫伤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畏难情绪。

三、问得有底

特别是单元的起始课,要求教师课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知识点到与之关联的知识点,把对理论的理解到实践的支撑都准备全面、准备清楚。

比如备课《磁铁》这一单元时,不仅要准备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还要准备磁铁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吸铁;不仅要准备到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够被吸引的代表性物体,还要准备到自然的磁铁是怎么样的,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磁铁;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磁铁的磁力大小会改变吗?如何改变等等。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特别在第一节《我们知道的磁铁》,让学生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时,学生往往有十个、二十个问题像炮弹一样“打过来”。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通常把握以下原则:凡是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要准备好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凡是自己把握不准的或者容易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的尽量不问;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归纳整理,能够当场作答的当场作答,由于时间关系或是自身准备不充分或是超出本堂课的范畴,必须在下课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时间交待,或是下一堂课、或是几天后专门讲解该知识点时。千万不能回避或搪塞!既然学生提了问题,就是想知道答案,这是求知欲的表现,如果常常忽视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会形成不求甚解的习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就会降低。但也不能完全由着孩子兴趣走,甲生要向东、乙生要向西,使课堂教学脱节教学计划,既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四、问得有心(有价值)

主要指教师对问题的反映要有耐心,即要保证充足的候答时间。候答时间大致分为两种,即教师提问后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和学生回答后,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然后再继续授课的时间间隔。现实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表现在要么一看几秒钟过后大家都没有反应,时间来不及就再“抛砖引玉”或干脆自己解答;要么一个学生答不出来换一个成绩更好的学生。同时在学生回答后,更不注重其他学生对其答案的肯定或否定过程,自己匆忙下“对或错”的结论后即进入下一授课环节。实际上,候答对学生与教师都相当重要。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给提问过程增加3秒以上等待时间,将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产生很大的效果,如学生会对问题给出更长、更多的回答。

五、问得有爱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经过对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反复阅读和学习,得出以下几点心得,和大家共勉。

一、信息技术可操作性强,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我们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的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责任意

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展现学生个性。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旋律,当然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信息技术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求异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在信息技术课上不但要求学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还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总之,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学习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一、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科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显于此。课程标准新增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的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新增了学习质量包括学习资料内涵和学习资料描述。新增的学业质量包括学习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各个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细化了评价与考试的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教学中的新思考

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呢?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数学想法,耐心一点,静待花开。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用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中体现趣味性,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耐心思考,他们的语言表达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孩子数学素养的养成在于一朝一夕,慢慢积累,我们教师心中始终要怀有信念,慢慢助力。

记得一年级上学期我在教学四个桃子怎样分的时候,准备了四个大白桃和两个盘子,学生听完活动内容后,纷纷想上台展示,那时他们的兴趣已油然而生。孩子分的过程十分精彩,这就是现实情景的再现,激起了孩子的数学兴趣。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等,孩子参与的感官越多,体会就越深刻。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2

通过此次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我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坚定了终身学习的意向,并要求在平时工作中养成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的习惯。同时,自我发现多年来自己在教学方法方式上的不足。通过培训我找到了教学不好的根源。的确,如果满足于现状而不去学习,知识就得不到提高,就会落后,就会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充电,不断学习增长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教学形式才会多姿多彩,才会日益丰富,才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众所周知,要想做到这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底蕴不断丰厚,才能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才会对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积极作用。这些都需要教师要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来改变自己原先的传统教学。

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奉献性、崇高性、典范性、深远性、创造性的优秀教师!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标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通过学习我对美术新课标的有了一些体会:

一、师生融为一体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让学生自由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抓住学生的爱好性格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上一篇:国际快递运输代理协议下一篇:实习会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