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精选9篇)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1

2010-02-27 09:15:04 来源:杭州弄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340次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指导,从而策划出我们当前及未来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设想、专业规模和相关建设,结合迎接明年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最近查看了一些资料、问询调查了在外实习的学生、请教了院内、外有关的专家、老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和我们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情况如下: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一是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上看。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势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可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的进程密切关联。我们有必要经常关注着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才需求的走向。

2、是从对计算机市场的分类、释义上看。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演化,形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市场。而这个计算机市场又是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三个市场来构成的。

其中计算机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

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我国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应用软件市场又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这其中,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

信息服务市场它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市场的分类和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是从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的结构特征来看。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最近几年,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的需求不一,增长各异。目前,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又占了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信息化类型的人才。

4、是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上看。近几年,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教育部等五部委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但是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

我们比对2002和2003年毕业班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我们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上不够明确,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方向没有和市场需求合上拍所致。

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通过调查了解和资料显示,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指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是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上来看,是呈金字塔形的。比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里谈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合理分流各层学生,提高每一层学生的就业率,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要找准我们自己的培养位置,才能做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随着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在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随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招聘员工时,大多数都会看重应聘者他有没有实践经验。不少企业还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经历。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都迫切希望能有效地降低再培养的成本。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也在相对减弱。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低等问题。

不少IT项目或业务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部门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因此,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培养要求,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个有效办法。

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还很看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用人单位很注意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企业把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衡量和把握的,他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没有。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但是,在这方面一旦出现了问题,危害和损失可能会很大。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实习学生责任心不强,缺少敬业精神。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他们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多少,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事情。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收那些频繁跳槽、挑来挑去的求职者。由此可见,价值观的问题也已经摆在专业技术问题的头里了。比如企业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环节的意见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就培养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

1、关于课程配置与师资队伍

企业和毕业生对目前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看法,各知识块配比不够合理;教材普遍偏旧;而且学生学得也不够扎实。

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技术变化很快,课程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吸收新东西,最好能把专业理论与当前的最新技术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实际动手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好工程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之后才逐渐悟出。

毕业生们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也很有看法。他们认为,现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毕业生们希望,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课的时候尽量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另外,毕业生认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二年级需要那些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老师,而高年级则比较欢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学术水平较高、有实际项目实践和开发经验的老师。

实际上,我们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课程的作用,许多教师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我们的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的感觉,老师就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选定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来讲就可

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比如在对以后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可以作为多项选择来设置课程,既安排有Windows,又设置有UNIX/Linux。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肯定会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课程安排上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就比单讲Windows一种操作平台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同样作为选择,在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J2EE。可见,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有值得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3、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生们普遍反映,闭卷考试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需要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办法。比如: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又能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

更多地可以通过课程的实习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习、实验中学到本领、技能,理论成绩所占比例是不是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选择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同样可以获得学分。

总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最终目的应该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改革的推进,必然会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不强,致使毕业后竞争力较差。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行业工作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而是觉得学了一个语言就可以去用了,结果业务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无从下手,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太规范。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

一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是企业或政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等一线工作。他们在接触这类工作时,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培养和训练。

他们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里能参与一些具体项目的实践。

积极稳妥地与IT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学生应该在校期间就安排去对口的专业公司实习,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

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

一、大二,通过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写作、文书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一种重要技能。他们认为,连一篇工作计划或报告都写不好的人,他是否能科学地工作就值得怀疑。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写作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在表达能力上有明显欠缺,往往是心里有话,却无法清楚、透彻地表达出清晰的思路、算法和逻辑过程。同样,毕业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里面文科课程很少,在校期间也没能重视,深感应该加强应用性写作方面的训练。

针对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设置热门的技术认证课程的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太大必要,觉得那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测试,虽然公司在招聘时会了解学生都参加过哪些相关的技术培训,但这只能说明他具有一定的培训基础和培训经历,企业不会仅仅“以证取人”,是要看看你拿到多少个证书,都是些什么证书,但主要的还是评估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状况,看他有没有发展潜力。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是很实际的。但是,在招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时候,则主要是看能否从事测试、编程、技术支持及其外围工作几方面来考察的。这就说明,从招聘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发展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认为,开设管理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多数毕业生也认为,应当对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部分管理和人文类课程。

我们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在学习内容上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都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四、我们的建议

1、计算机专业是我校今后招生培训的可持续保留专业,建议在训规模维持在千人之内;目前仍以专科教育层次为主,打好基础,积累经验,4至5年之后考虑提高培训层次。

2、尽量细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个专业学科要有清晰的培养方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当年招生专业。比如软件技术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可分为J2EE企业应用开发、。NET企业应用开发和软件测试三个方向来择定。

3、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要新颖实用,起码做到每个学审慎更新一次,选本要尽量适合培训对象要求。适当时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自己组织力量编写。

4、要有规模和内容适合的软件、硬件课程项目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作环境,更多地进行些动手实践活动。有条件的时候,模拟实际项目,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学院整体建设规划及早建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修室”、“软件技术工作室”;建设3-4个专业专用计算机上机室。

5、体现特色,发展个性,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在拟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考虑进来。开设课内、课外多种证书教育与教学,从教、学、管三方面入手,以让学生能学到真才实学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当增设有关人文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程,并加强对学生职业特征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的内容。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2

一、社会和行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开发、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据统计, 几年来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位居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列。此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变动, 即使原来已经不缺计算机人才的单位, 也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因此,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将会是大量的、长期的和多层次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 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 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 (如金融业、经贸业、服务业、图书馆、学校等) 、信息出版领域 (如新闻出版业、印剧业、电子信息网) 、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 (如各大小电脑公司) 等。

二、计算机人才就业现状的调查

21世纪, 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专业需求, 信息产业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也越发不可阻挡。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大专院校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 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 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有巨大需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却呈现出下滑趋势,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但主要原因是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特色不突出, “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呈现出来, 诸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 中职生进入单位后, 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 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上应该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中职生而言, 针对其文化基础底子比较薄的特点, 应将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维护以及多媒体图像处理等相关专业做为学习重点, 突出与强化中职毕业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以应对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经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关注度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一些大公司更需要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 他们对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因公司的一些软件多属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的, 他们希望学生能更快掌握新软件的使用, 并能很快地为客户提供安装、维护等服务。企业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精神、敬业执著的人。在职场, 勤奋不仅意味着埋头苦干, 任劳任怨, 还要对工作保持一种恭敬严肃、尽职尽责的精神和态度, 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职业行为。

三、就业环境对学校培养环节的影响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在常规教学中更要注意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课时安排上应以上机实践操作课多于理论课来安排专业教学, 为学生提供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等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以理论带动实践, 引导学生对相关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例如, 对于网页制作课程, 首先给学生简单介绍制作网页的一些基本工具, 然后给学生制定项目并通过演示教学把整个制作过程真实的体现给学生。然后就可以把学生分组, 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制作,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通过竞争的模式使学生认真练习, 真正学到就业的本领。特别在引导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比如教授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时, 注重教学生一些文印店或是办公室常用的文档排版或是表格制作,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教一下改变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同时, 布置具体任务:如录入一段文字并排版、制作贺卡、制作本班成绩表等作业,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改和指导。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所以在计算机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例如, 当前主流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新版本相比于旧版本, 内容更新了很多、功能更加强大, 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 也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及时更换陈旧的支持系统, 安装新的版本, 以便教学使用。作为老师, 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课程开发, 编写校本教材, 有所取舍的突出专业特色, 将满足企业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 以市场为导向, 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 以培养出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与企事业进行深入合作, 及时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按需调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才能实现学生与企事业的互动。充分开展校企合作, 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 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 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 掌握业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 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特点, 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技术之一,它的知识体系在不断更新,相关的技术产品也在不断升级。在人们的生活中,计算机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和人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做好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与年俱增。但是事先没有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办学时间短、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缺乏特色等相关原因,使得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毕业生难就业的原因之一。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各种人才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为自己谋求一份合适的职业。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社会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状,改革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2 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2.1 各行各业都需要计算机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将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作为当代人才,必须学会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的生活。国家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多方面不断努力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2.2 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并不一样是只有在老师的传授之下才可以学会。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比较感兴趣,他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钻研这个计算机技术,不断拓宽他们自身的知识面,而且对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他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获取到很多最新的知识,让他们在新的高度上认识所学的知识。以此为基础,学生学习的知识就越来越多,掌握的也就越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技术,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计算机技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为人们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帮助。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多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尽可能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1 制定合理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计算机专业技能是计算机人才的核心。这也是各大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最看重的一点。计算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既强调学生的的专业知识,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它并不像是生产车间的加工,只需要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也不是行政部门的工作,只需行政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因而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综合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并且适当的结合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特点等有关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

3.2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需要从各种小事情开始,在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首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情境,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百益而无一害。在计算机教学中设置一个合理的实践情境,不仅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多锻炼锻炼,培养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计算机技术的魅力,让他们更加喜欢上计算机这门学科。此外,为了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了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他们去相应的企业里实习,在实践中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学校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实践平台。在企业的实习基地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长期的积累中,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学到更多在学校不能学习到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3 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

自身的价值提高了,这就是自我的一种进步。面对现阶段到的就业形势,学生自身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拥有相对应的计算机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加强对各种技能的考核,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展现学生个性,遵循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它是在日常的积累中不断形成的,学生应该明白这一点。计算机技术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多个学科进行学习,这样起到的效果会更好。在新形势下学习计算机技术,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有一个自身的立足之地,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

4 结束语

計算机技术的发展脚步并没有停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在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尹帮治.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7).

[2]陈振宇.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

[3]于春燕,陈桂林,王友社.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熊芳(1981-),女,湖南安化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开放实验教学、网络教育。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4

关键字:计算机专业就业分析对策

一、计算机行业分析

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817亿元,呈现高成长态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数据显示,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广阔。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推进,推动了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金融行业现代化服务等产业热点都需要信息化服务的支持,从工信部数据和国家政策可以看出,it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计算机行业热门岗位

(一)3g工程师

现状: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行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标准和需求,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但是,3g相关的人才却严重失调。3g人才短缺现状,使得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

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变得格外抢手。人力资源专家表示,3g工程师是目前位居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榜首。

(二)软件测试工程师

现状:软件测试工程师基本处于“双高”地位(地位高、待遇高),但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置软件测试专业,导致需求量大却没人才的尴尬局面。

(三)网络工程师

现状:随着it行业发展,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最急需的就是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士。

(四)java工程师

现状: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五)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现状:嵌入式系统是当前it行业发展前途较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手机、电子字典、可视电话、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技术人才其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并且目前嵌入式行业人才也相对匮乏。

三、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数据

2012届湖工大计通学院共有毕业生4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37人(通信工程11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4人,软件工程80人),专科毕业生92人。总就业人数为393人,就业率91.61%。统计分析数据以就业人数为基准,对毕业生就业区域进行分析。(表-毕业生本专科生、分专业区域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分析及对策

(一)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从总体而言,计通学院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为主,占到了总比例的79.23%。国有企业为2.09%,三资企业为0.9%,其他(即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为78.9%。自主创业0.2%,升学人数为9.5%,其中通信工程的升学人数为18.58%。这些数据位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铁饭碗”的观点,而是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了充满生机活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去。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1)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以省内和广东省为主,其中湖南省占34.97%,广东省占35.2%。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在经济发达的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三)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本科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已有省内转向广东省等发达地区,专科生就业区域依然首选湖南省内。

(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特点及对策

从以上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区域的统计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特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5

我们是广西外国语学院计算机教研室的教师,现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和情况作调查,感谢各位同学配合我们小组的调查。

1.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的性别:

A.男B.女

3.您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A.很感兴趣B.一般感兴趣C.不感兴趣D.不清楚

4.您学习英语的时间安排:

A.很多B.一般C.不多D.很少

5.对自己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的满意度: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不知道

6.您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能力:

A.教师加强辅导B.改进教与学习的方法

C.建立英语学习氛围D.其他

7.您认为英语学习的动机来源:

A.学校的要求B.社会要求C.个人需求D.进一步深造

8.您认为学习英语难点在哪里:(该题可以多选)

A.语法B.听力C.口语D.写作E.阅读

9.您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侧重学习英语的哪方面:

A.语法B.听力C.口语D.写作E.阅读

10.您以前有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英语:

A.有B.没有

11.您认为《计算机英语》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

A.最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12.您有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吗:

A.每次都有预习或复习B.经常C.偶尔D.没有

13.您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A.老师讲解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C.师生互动D.其他

14.您认为《计算机英语》课程该如何学习:

A.教师根据教材讲解计算机英语的相关文章

B.将计算机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融合一体互动学习

C.其他

关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篇6

前言:会计专业是各大高校中开设的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才,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的,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会计专业。随着各大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渐提高,整个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量和提供的岗位也开始有所变化。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也越来越不适应,导致会计人员质量在不断下降。通过本次调查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据此培养自己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1.调查时间

2012 年1月——2013年3月

2.调查目的了解我国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改进学习会计专业的方法,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符合会计专业对会计人员素质及各方面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让自己符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会计软件,学习如何使用会计软件去处理经济业务,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

3.调查对象和方式

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方式为辅的收集资料方式。问卷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实现。

4.调查内容

4.1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4.1.1人才需求量的分析

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华南地区大部分地区都为沿海,地理环境优越,江河分布密集,接近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有很好的港口优势,制造业、加工业发达,因此这里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就会需要优秀的专业的会计人才为他们做账,处理业务以及税收,为他们做出合格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以供他们为自己公司或企业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决策。所以这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应用型高级会计师。企业需求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更是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并且随着我国经

济状况的不断好转,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越来越好。会计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重,该领域需要充实大量高级会计人才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强的基层会计从业人员。

4.1.2岗位需求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在时唯一的准绳,公司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加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一进入公司就能够立马投入工作,不用培训。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会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场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所以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近更大了,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近更严重了。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等级,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4.1.3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企业不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会计人员要能够熟练的处理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业务,熟练掌握会计软件,会熟练使用会计软件来处理经济业务,记账、过账等。会计人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要具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第三,最重要的是良好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第四,加强实训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五,要能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学习如何使用会计软件去处理日常活动中的经济业务。

4.2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4.2.1涉及到找工作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只要努力、有准备,总有机会的。由此可以表明:会计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4.2.2调查中,大部分开始从事会计的毕业生不会过分追求工资的高低,先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获得经验。

4.2.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会更广阔,实用主义是大趋势。

4.2.4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在求职路上你要不断丰富自己,不断考证,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价值,那些证书是你求职的一大捷径,尤其是会计专业一定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因为那是会计人员的上岗证。

4.3对会计专业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4.3.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本次调查中,了解到,企业在引进人才时,除了资格证(能力)、学历外,更加关注的是人的职业道德。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会遇到毕业生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很重要。

4.3.2 加强学生专业“考证”指导

从本次调查中,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需求大,但是这些职位需要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考证”基本是为了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好的大型企业的“敲门砖”。鉴于会计专业学生考证几乎成为对口上岗的前提,而其可供选择考取的资格证较多,学生不可能每一个证都报考,而每一个证所对应的岗位有一定区别,如何组织学生有选择的报考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考证的指导工作。

4.4提高学生对专业自身与实践操作的认识

4.4.1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能够熟练的处理经济业务,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力,理解法律对自己的约束。

4.4.2实务操作能力低下,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而老师应更多的考虑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4.3会计专业对人员的自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4.4.4会计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应用型会计人才。

5.调查总结

人才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演变,会计专业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而新的经济活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应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了解到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工作打好基础,提高自己的道德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7

一、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 计算机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 但社会上却存在一种现象, 每年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而IT行业却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空缺, IT行业很多岗位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状, 只能说明, 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现在市场迫切需要高级的计算机人才, 需要高级计算机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一般都需要通过普通高校进行培养, 另外, 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基础技术人才, 市场缺乏能够把科研成果应用计算机技术转化成现实产品的人才, 缺乏职业计算机工程师, 这些人才需要靠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提供。

制约高职计算机人才有效培养的重要原因, 是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沟通, 这种现状, 导致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 导致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低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岗位应用能力, 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缺乏基本的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对相应工具的使用与掌控能力, 缺乏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 另外, 高职学生就业方向不明, 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不成熟, 沟通能力欠缺,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等, 这说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着问题, 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要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 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的基础上,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接轨, 这样, 才能真正解决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岗位需求进行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策略

1.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基于岗位需求进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首先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目前, 计算机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人才的引入。不仅IT领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 其他领域, 比如, 工业、农业、军事、商业领域等领域也需要的大量计算机人才, 因此,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积极了解各领域计算机岗位人才需要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 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 了解企业对待学生计算机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 在了解企业对人才岗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进行课程设置, 才能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企业对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使用、维护与软件应用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网站设计与开发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计算机销售人员。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根据以上岗位需求情况开展, 这样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订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案计划。基于岗位需求进行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了解学生未来就业方向, 针对学生未来的可能会选择的岗位情况,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需要对岗位能力进行细化分析, 在岗位能力基础上, 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 如果学生面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就业, 他们就需要掌握网站开发技术, 计算机维护与网页设置与制作技术, 需要掌握平面设计, 图像处理, 视频广告设置与制作技术, 产品包装设计技术,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等, 学校需要根据这些技能情况, 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相关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

3.重视学生综合能的培养。现在社会分工很细, 学生在毕业后也会面临择业问题, 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时, 不仅要培养学生相关岗位能力,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抵抗挫折的能力, 适应完结环境变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 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时, 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岗位选择, 才能保障学生在岗位工作中能够所创新和建树。

摘要: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要能基于岗位需求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 这对于解决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雯.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6) .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需求;计算机;教学改革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院校所教授的知识显得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十分脱节,学生毕业后所学无所用,与企业单位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出入。这直接导致许多计算机类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差距较大,进入工作单位后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入职培训,要在工作岗位上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较长。学生就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不容乐观。面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差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调查,比较和综合走访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2.1教学方法落后,学习效果差

在计算机教学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上只能听和看,缺少独立思考,不能动手操作,无法直接参与,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得到发挥。虽然多媒体演示基本成为主要手段,但它实质上还是一种以讲授为主,操作演示为辅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通过大屏幕将演示的过程直观的展现,便于学生更直接更全面的学习,对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来说,依然没有实现项目化驱动,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2.2教学内容滞后,教材体系不连贯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院校所教授的知识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十分脱节。不得不说,在现行的计算机教材编订中,还没有办法实现行业知识与书本教程的完全同一步调,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滞后,即使学的再精,大一所学,大三毕业也过时了。高职计算机教学非常需要一套内容实用、时代性强、深入浅出、基础入门、适用广泛的教材。但由于目前计算机教育的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适用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与新技术、新软件衔接紧密的教材。一些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学校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本科层次或业余类的教材。然而实践再次告诉我们:这些教材本身理论性强,内容庞杂,行业及专业术语艰涩,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易掌握,难度偏大,甚至打击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多不便。

2.3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教育的实践性毋庸置疑,光靠书本和教师的片面的教授是无法获得真本事的,这就需要加大实践比例。然而很多学校受制于硬件设施的缺乏与落后,甚至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上机需求。因此也就形成了学校教师只能过多的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偶尔组织上机实践的现象。或者实训条件满足,但是实训课程缺乏组织管理,导致学生上机课程变成了案例抄袭演示快速完成,上机变上网。由于实践环节的缺乏,学生即使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但不会用,也不知如何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只能导致学习效率低,学生学无所用,无法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4考核评价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和其他实务性的课程一样,现行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成绩考核还是以理论的成绩为主,虽然形式是机考,但是理论为主,案例操作仅占小部分。有些学校在最终评价环节做过一些改革,在总评中加大了实习和实验分数,可仍然改变不了理论考核为主的事实。现实中确实有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强,也能够深入行业前沿,会使用一些最新的技术,并能够做一些创新的尝试,动手能力强,在实训环节中往往出类拔萃。可在理论部分考核时,对于死板的记忆性知识不太擅长。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恰恰不能适应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会引导学生被迫的将大量学习时间花在死记硬背理论基础知识上,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2.5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师资培训

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对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计算机课程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专业教师大多一毕业就来学校任教,往往缺乏实践,且长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现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例如部分教授计算机语言和网络技术的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编程和网站工作,对信息服务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个过程中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步骤,倾向于课本,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受限于高职教育的待遇条件,那些真正既懂理论、善操作的计算机教师往往在信息企业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部分老师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涉及较少,教学空洞。这就需要现有的教师多参加培训,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3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计算机应用型人的才培养应注重基础原理、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下面以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教改实践的实际做法。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修订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调研,对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素质及职业能力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根据岗位及知识技能需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生产实景相适应的,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并深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二进行网络与软件方向自主选择,分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时,积极探索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出人、企业出资的“三位一体”的竞赛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条件。鼓励建立学生创业团队,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3.3 拓展校企合作

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广泛调研,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入企业参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利场所。引入企业参与建设,使实训基地场景模拟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仿真工作项目;实训管理类似企业管理;实训成果接近生产产品。同时,引入企业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做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实际软件背景平台与任务驱动平台互相融合,校企互动,产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获得独立的最直接的体验,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

3.4 创新实践平台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演示性及验证性的初级开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投入,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实际创业中提升技能。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开创就业创业新局面。

3.5 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采用能力模块化设计课程。根据岗位的需要,建立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结构将

课程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一个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开设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6 改革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基础,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连贯的课程群、学生能力与特定区域产业应用之间的关联,构建面向区域产业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在区域信息产业典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实现面向区域产业的课程案例库建设、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毕业设计改革等。另外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3.7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课余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组织学生赴高新技术企业或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参观学习,再加以典型创业事例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受到创造创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专项技能的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奇.重庆市统筹城乡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J].前沿,2012(10).

[2]黄凤玲,唐幸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3]钱峰,陶维成,姚琪,万振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2(3).

[4]郑兰霞,葛玉萍.机械工程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办公自动化,2008年08期.

[5]李春杰.能力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6]易万程,桂颖.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7]陈军.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顾荣,顾洁.关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9]王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01期.

[10]俞丹.职业院校计算机类技能大赛构建科学集训体系的探讨[J].才智,2011年18期.

[11]徐红.浅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篇9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1、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规范》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能力需要为依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2、调研基本思路和方法:

为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做到既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调研严格遵守以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规范》,通过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调研,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专业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调研目标:通过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反馈意见,学员毕业的就业岗位状况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按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序化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调研内容:物流管理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行业、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员的岗位安排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调研方式: 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在职毕业生座谈、文献检索、网站查阅、问卷调查等。

调查对象:各高职院校(湖南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物流企业(湖南全州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一力物流有限公司、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等)的一线从事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核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毕业学生、行业人士。

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专业标准制订——专题论证——信

息补充——专业标准制订定稿。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行业为航空维修工厂、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物流、港口(或口岸)物流等。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已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现在,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五”期末基本成为全球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深圳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北京、大连、沈阳等城市都在加快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并加紧实施;天津把物流产业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强势推进;根据湖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将长株潭物流区域作为全省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长株潭区域便利的铁路、公路、湘江水运及航空货运等交通区位条件,围绕布局集中的装备制造、冶金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政策优势,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烟草物流、商贸物流和国际物流。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培养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物流企业,以率先突破来带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从湖南全州药业集团、一力物流等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了解到: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采购人员、订单处理人员、仓储保管人员、运输人员、配送人员、拣选人员、报关与报检人员以及各种高中级物流管理人员等各层次的员工。其中低层次的物流管理人员编制最多,从空军航空修理企业(含部队)了解到:航空维修企业对应物流方面主要为采购人员、仓储保管人员。

3.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湖南全州药业集团、一力物流等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了解到:他们的采购人员、订单处理人员、仓储保管人员、运输人员、配送人员、拣选人员、报关与报检人等员工主要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引进。

从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看:在空军航空修理企业(含部队)就业的毕业

生占5%左右,大都从事仓储保管以及采购管理工作;在物流企业就业的员工主要在上海、宁波、广州、深圳、东莞、长沙等地,大都分配在仓储、配送、QC等岗位;在中核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公司的员工主要从事采购管理、仓储保管等工作;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的毕业生大都从事接货和发货工作。

从各用人单位了解到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岗位随地域和企业大小差异较大。沿海企业工资待遇较高,一般采购、仓储、QC等岗位2000-3000元左右每月,内地待遇偏低,1000-2000元左右每月。另外通过与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发现某些毕业生较浮躁、不踏实、眼高手低、且诚信存在问题。

4.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有劳动部门认证的初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物流师、初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社会普遍认可与物流各职业岗位密切相关。

从湖南全州药业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核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到各企业都要进行面试,有些公司还要笔试,面试和笔试一方面考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考察社会综合能力,其中隐含了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考察,因此普通话等级证书虽然不做具体要求,实际上对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1.湖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点分布情况

湖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学校多,到2010年止,一共有 34所的学校设置有该专业,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各有特色和行业面向,水平各异。地域上以长株潭居多。

2.湖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经过调研,大部分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相似,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大同小异,缺乏专业培养特色。只有部分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在方向上有所侧重,比如交通运输类院校侧重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物流工程与技术等,理工院校侧重物流工程与技术、物流设施与装备等,文科类和大部分高职院校侧重物流管理、国际外贸物流、流通经营等。学生招生规模不大,一般在校学生每届200人左右。

物流管理专业最近三年招生人数为360人左右,主要就业地区为办学单位面向的行业占20%左右,其余主要在长沙、广州、深圳等沿海物流企业较多的地区。就业率达90%以上。

3.湖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相似,培养目标、教学计

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大同小异,缺乏专业培养特色。只有部分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在方向上有所侧重,比如交通运输类院校侧重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物流工程与技术等,理工院校侧重物流工程与技术、物流设施与装备等,文科类和大部分高职院校侧重物流管理、国际外贸物流、流通经营等。物流职院、铁道职院、航空职院、交通职院、工业职院等示范院校开展了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约束,教学做合一难度大,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余大都为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中专的延伸或本科的压缩。

教材使用上,各院校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真正有职业特点-工学结合的高职教材缺乏。

实训条件上,各院校的实训室建设水平不一。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上都设置了软件实训室,物流职院、航空职院、工业职院、铁道职院等院校硬件建设较好,建立了沙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报关实训室、从原材料采购到入库、储存、出库、分拣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并和三套软件实时接口的硬件实训室等。有些院校设备缺乏,勉强应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各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上都存在着一些难度。一是没有利益共同点;二是90%企业担心实习人员安全与财产安全问题、80%的企业担心经营泄密;三是90%以上企业有愿望与职院进行校企合作,但合作项目以“企业内训”、“企业流程优化”、“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为主,愿意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希望政府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优惠政策。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方面,各学校都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纳入本专业正常的教学体系,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生只交考证费和极少的培训费,培训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所以考试软件列为正常的教学软件。证书的通过率普遍较高,但是证书的含金量不高,社会信誉度不高。

师资情况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技能有待提升,观念落后。

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以及货代岗位等,军民结合,兼顾层次,定位准确。专业方向上可以调整细化。应用方向有可以考虑进一步细化或侧重,建议根据行业、和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在应用方向上有所侧重。

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

全面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已经建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加以推广和完善。

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精品课程缺乏。目前我专业还没有一门精品课程,给我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院充分考虑老师的辛勤劳动,加强激励制度,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推动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滞后。物流行业发展非常快,教材的编写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在选择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教材的时候,发现教材模式偏重于理论,但是又没有本科类教材的理论体系完备,实践内容更是严重不足,难以找到非常适合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的课本,造成了“书本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被行业人士所诟病。在教学中,本专业教师在教材之外需要准备大量的行业最新材料来补充教学内容,编写实践讲义,以弥补课本的不足。希望在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后,在此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4.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相对于其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比较落后,随着学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大量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而这种机会需要通过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来取得。一方面利用各种方式拉企业项目:如各种培训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实训室的形式来加强双方的交流达到双赢的效果。

5.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上一篇:保证措施下一篇:信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