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本剧指导教案(推荐7篇)
1、积累冰心的资料,对作者及其《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的写作背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2、反复阅读《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中的诗歌,品味冰心诗歌的语言,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能自选其中一首诗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3、读《繁星》和《春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
2、难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前置作业:积累冰心资料,了解《繁星》、《春水》写作背景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呢?你认为读名著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对名著阅读最好的诠释。
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展示的诗句:猜猜是什么作品中的表达?你了解作者和该作品多少? 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冰心
教师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小结:⑴冰心资料(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164首小诗组成,和《春水》182首小诗组成。)⑵冰心创作《繁星》、《春水》的时代背景(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接受的思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冰。心坦诚她的《繁星》和《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繁星》和《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 冰心这位青年知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⑶好的阅读方法使积累名著知识事半功倍。
四、小组讨论:
介绍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阅读名著的方法:读书笔记。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好词佳句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
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书海变笔记。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2)要忠实原文。书里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3)要注明出处。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指导学生反复读诗,品味诗,分析选例中的读后感内容及结构。强调: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小结: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 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品读下面的小诗,选择其中一首写出读后感)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脆弱的心,/忽然颤抖了。
——《春水》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繁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 学生作品展示并小结:《繁星》、《春水》的主题 妙语佳句集锦展示
◆青年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繁星》 ◆大风起了!秋虫的鸣声都息了!—《春水》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春水》
赠言: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在知识的大花园采集缕缕书香。同学们,愿淡淡的墨香,朗朗的书声缭绕菁菁校园,伴你成长。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这本书,挑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看谁 背的又多又好。
2、记下你思想中三言两语的小感悟。
3、运用所学阅读你喜欢的一部书。板书设计:
《繁星》、《春水》
冰心
读后感:
母爱
童真 5
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每一单元的Section A先是引入基本词汇、基本句型,之后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听(Listening)、说(Speaking)训练,最后进行语法总结(Grammar Focus)。而Section B则是对本单元话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技能。针对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课本选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因此,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所提供素材,将写作训练渗透到听、说、读以及语法教学等各个版块中,通过对学生听写、改写、仿写等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下面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教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本素材,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一、在Listening教学中注重培养“听写”能力
听、写结合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听的训练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倾听语言素材的过程中,提高了听力水平,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教师可将听力训练与写作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根据听力内容设计听写填空、书面回答问题、概要写作等写作练习。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1b为例,在听力任务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回答,然后使用一些连接词答语连接起来,使其概括成一段连贯的文字。
T: What time does Rick get up?
Ss: 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thirty.
T: What time does he brush his teeth and take a shower?
Ss: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
需要注意的是,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不只是让学生仅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以书面形式写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然后让学生连接成一段文字:Rick usually gets up at six o’clock. Then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这种听写,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回答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一段文字的,注意提醒学生动词要随句子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拼写及语法问题进行及时纠正。Section A 2a也可以同样的办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在Speaking教学中培养“改写”能力
改写,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内化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复述。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积累语言材料,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2012年重新修订后,在Speaking教学中,专门提供了一篇“Role-play“的对话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大量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学生练习对话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文章结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把这些对话改写成短文,培养学生“改写”的能力。在改写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以培养学生遵循语法规范,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2d是一个分角色表演对话。在学习掌握该对话的相关语言知识点,并学会表演后,让学生将其改写为一篇介绍“Scott’s routine”的文章,注意提醒学生句子主语人称的变化和动词形式的变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评出优劣,使每个学生体验共享写作资源的收获和喜悦。
范文:Scott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He works from twelve o’clock to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He usually gets up at eight thirty at night. Then he eats breakfast at nine. That’s funny time for breakfast! After that, he usually exercises at ten twenty. He goes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He’s never late for work.
通过改写,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长期坚持进行改写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作文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地提高。
三、在Reading教学中培养“仿写”能力
仿写是语文写作常用的训练手段,它同样也适用于练习英语写作。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适合学生背诵和模仿的阅读短文作为写作范文,并且每单元Section B部分中的3b都是模仿前面的阅读短文来进行的一篇写作训练。这些阅读素材,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在篇章结构和布局谋篇上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典范。充分利用好这些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B 2d是一篇介绍Tony’s and Mary’s daily routines的文章,可作为学生写作的一篇范文。在学生扫清了基本语言障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法的用法,掌握了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对短文进行朗读背诵、复述或概括。然后指导学生分析短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最后让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My own daily routine”或“My sister’s(or brother’s) daily routine”的作文。学生对于描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的一天的活动安排,能够畅所欲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学生利用课本中的范文模仿写作,能自然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自己在写作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对于篇目较长的阅读材料,教师可利用教材的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四、在Grammar Focus教学中规范写作语言
语法是语言的骨骼。新课标倡导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掌握语法规则和运用语法规则,为写作语言的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抓住语法知识和真实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规范写作语言。学生对于自己所熟悉的话题,乐于用英文表达,表达起来也顺其自然,符合语言规范。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 Grammar Focus教学时,可以下列方式开展语法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
老师先示范采访一位同学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
T:What time do you get up, Li Fei?
S1:I usually get up at 6:00.
然后问其他同学:
T:What time does Li Fei usually get up?
Ss:He usually gets up at 6:00.(此时提醒学生注意主语人称的改变以及动词形式的变化。)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询问其他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和时间要写在黑板上。最后归纳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Li Fei usually gets up at 6:00. Then he exercises at about 6:30.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最后,让学生自己采访一个同学,并形成书面材料,让同桌之间互换修改其中的语法错误,规范写作语言。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
另外,初中英语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等教学素材,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看图写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例如,可利用Unit 2 Section B 1a中的词汇和图片,先谈论图片中的几位同学的活动及活动时间,再由学生连句成段,写一段文字。
【关键词】口技 教学技巧
《口技》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二十课,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技巧对此发表见解,以希望对本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带动促进作用。
一、首先在课前要给同学们说明“口技”的具体含义
口技是一种民间表演技艺,人声模仿万物之声音可称为口技。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古代,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口技有几种型式,一种形式就是模仿动物和日常生活物件所发出来的声音,因为这只是制造单一的音效,技巧上比较单纯。常见的有模仿猫狗叫声、爆炸声、汽机车发动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各种乐器的声音和走路的声音等等。某些表演者也会在口技表演的同时加入腹语术的技巧,让声音听起来忽远忽近,仿佛真的有个音源在移动似的。
二、简单介绍本文作者的基本信息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三、重点讲解文言文疑难点
对于本课的文言文重要疑难点要求同学们要做重点理解和掌握。例如通假字:“满坐寂然”中“坐”同“座”,座位。例如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4)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5)宾客意少舒——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例如多义词: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名词,奶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例如难句释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译文: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译文: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四、欣赏体验课文
对于课文的深层次含义要做欣赏体验。对于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作者用了一个字来评价,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字吗?(善)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1)口技人的“善”体现在他精彩的表演上,那么多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太厉害了!(口技人主要表演了几个场景?思考讨论后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三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最后一个场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 (2)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宾客的反应上。(找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体会神态、动作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描写?)(3)口技人的“善”体现在简单的道具上。(文中几次提到道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明确:两次。在内容上反映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结构上首尾照应。)过渡:“口技”好听不好写,因为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口技》的作者出色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这与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你能说出本文妙在何处吗?(或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有哪些呢?)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可求全,学生点到哪个方面就重点研讨哪一方面)(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拓展:《绝唱》中对王小玉演唱的描写。)(2)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3)以静写动的手法。(此处课进行拓展,投放其他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4)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5)行文有波澜。(短短的三百字,由静到动,再由动转静,又由静转为大动,最后戛然而止,使人感到全文变化多端,波澜起伏,痛快淋漓。)
五、让学生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首先提出诱导问题:
(1)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①“遥闻深巷中犬吠”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学生研讨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1.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由远及近、由内及外、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淋漓尽致地表现口技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第一个场景形成波澜,第二个场景过渡承接,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是情节发展的高潮。第一个场景从“深巷犬吠”开始,以四口之家作为想象中的舞台,先模拟妇人“惊觉欠伸”拉开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模拟丈夫“呓语”,画面渐清晰,至幼儿大啼,帷幕大开,打破深夜的静谧。第二个场景“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声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表演达到高潮。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听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山中春夜的静谧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以动写静,用不时的鸟鸣来衬托春日山中的夜静,使人在鸟鸣声中更显其静,因而历来为人所称道。课文中的这两处描写,与此同理,也是从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动过程】
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黄河在这里歇息。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教师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教师小结过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大禹治水的传说:
语文书P74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
学生乙: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学生丙: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 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考考你:你还记得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吗?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河清海晏(yàn):
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進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中流砥(d?)柱: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考考你:
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3.“ ”,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的。
教师学法指导:平时积累并有效运用大量的成语,可以使语言更简洁,典雅。
4.赏黄河诗文
学生甲: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①品一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学生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学生乙: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学生丙: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事业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次句“黄河入海流”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教师小结赏析诗文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应该具备积累诗文和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一,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二,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也就是“画意诗情”。
②考考你:品一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学生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黄河忧患
1.黄河现状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 油污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1、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2、黄河清,天下平。
3、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4、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5、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7、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8、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导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课时计划】
4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
一、环节
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完成片段三的写作,3、4课时写作修改、讲评。
教法指导: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5.学生自主修改。6.教师批阅。学法指导一:
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用心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热爱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进而热爱写作。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二、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步骤二 活学活用,实践说练。
片段一: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就拿我们常见的树叶来说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范文示例: 我沿着幽雅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林中的小鸟被我的脚步声吓到,飞向蓝天……我便停下来,一看,我已来到了红色的世界——红枫林。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我再回头看看,这座长满红枫的山整个就像一堆顽强的烈火,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都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片段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这其中一定有难忘的相识瞬间,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范文示例:
转眼间,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我渐渐地融入 了这个新的大家庭,也有了许多知心的朋友,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在班上真称得上是淑女了。她梳着一条乌黑的马尾辫,中等的个子,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透出了她的机灵与干练。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言谈举止。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军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穿一套干净的夏季校服。然而因为我的性急,所以此时此刻,我已经穿上了第二套夏季校服了。两套校服在经历了“沙场磨炼”后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不得不借校服穿,可是同学们明天都要穿新校服,所以没有人借给我。最后,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在心里的最后一丝希望的鼓励下,我找到了她。“你能借我一套夏季校服吗?”我用蚊子似的声音问道。她抬起头来,似乎没有听见。“我的两套校服都脏了,老师又让穿干净的,所以……”“噢,原来你是要借校服啊!”她不在意地说。我害怕她不借,又急忙补充了一句;“哪怕是这套旧的也行啊。”(因为我看她这套旧的也很干净)“没事,你穿新的吧!”她爽快地说。“这不太好吧!”此时此刻,我倒有些不好意思。“我穿哪套都一样。”说着就把那套崭新的校服递给了我。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们互相帮助,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片段三:回忆成长经历,一定有让你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想和大家分享吗?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作文讲评
【话题导入】这条黑眼镜的大红鱼在大海中继续旅行,它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你有什么想法呢?赶快动脑筋想一想,动笔写一写,编一个有趣而生动的童话故事吧。【习作分析】
1、首先审题。这是一篇想象作文题,要求写一篇童话续集,因此,要结合课本内容,跟着原文发挥想象来续写。
2、我们可以从大红鱼打败虎头鲨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在它新生活中遇见了哪些人?又发生了什么事?
3、想象当大红鱼打败了虎头鲨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它;你想怎样来采访它;它帮其他的小鱼赶走了鲨鱼后,当时的场景是怎样;你对这件事有怎样的评价,写下来。
4、可以将文章续写成很多集,比如在后面遇见了更凶猛的对手,要用什么办法去战争它们呢?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写作方法】
1、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海底世界的通讯员,记者等等。
2、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把黑眼睛的大红鱼遇见不同人的时候说话的动作、神态、语言写进去。
3、结合平时所看的动画片里的场景,发挥想象。还可以设计更精彩的打斗场面,比如:看的奥特曼里的场面、铠甲勇士等等。把平时生活中所见的运用在文章中。
4、写作时,可以多设计几个次要的人物,你的文章不会写不长了。【习作构思】你可以进行大胆的设想,如:
1、喜欢大红鱼的人,是怎么拥戴它的,大红鱼会不会因此变的骄傲起来呢?
2、还可以设计帮助它的人,当它再次遇到新的敌人的时候,它们是怎么帮助大红鱼的。
3、还可以设计一些反面人物。说说反对大红鱼的、嫉妒它的、还有它的敌人,将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出来。说出支持的会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反对的又会有哪些行为,写下来。【习作好词】无忧无虑 不甘示弱 手舞足蹈 精神抖擞 昂首阔步 大摇大摆 得意洋洋 一摇一晃 自由自在 小巧玲珑 憨态可掬 眼花缭乱 引人入目 悠然自得 横冲直撞 不动声色 四脚朝天 波光粼粼 威风凛凛 神气十足 争先恐后 同心协力 安然无恙 足智多谋 装模作样 明知故问 不知不觉
【习作提纲】 开头:可以自我介绍,简单的将上集内容叙述一下,让读者了解是怎样的一回事。
例:鲨鱼被吓跑了,黑眼睛的大红鱼非常高兴,它们游啊游啊,在大海里开始了它们新的旅程。
正文:将大红鱼获胜后的场面描写一番。再将自己设计的人物,如颁奖嘉宾、大红鱼的粉丝、遇到的敌人等,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写,要将它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细致的描述出来。
结尾:发表自己的评价。如:要学习大红鱼的什么精神,要批评虎头鲨的什么行为。这样结尾,文章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内容充实且想象力也很丰富。
例:
1、小黑用智慧取得了胜利,我们要学习小黑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从那以后,大虎头鲨再也不敢欺负小红鱼们了,小黑和小红鱼们在海底快乐地生活着。
【佳作赏析】
黑眼睛的大红鱼2
黑眼睛的大红鱼吓跑了鲨鱼后,又开始了它们新的旅程。
它们游哇游哇,游到了一个水草茂密的地方,看见了被线牵着的怪怪鱼,看见了像燕子的燕鱼,还看见了长翅膀的飞鱼。它们惊喜极了,决定往前走的更远一些,去看看更多、更美的风景。
它们游了一会儿,看见了鲤鱼先生。鲤鱼先生说:“哎呀!你们别再往前游了!前面的一个石洞里住着一只无恶不作的大章鱼,我们都差不多被它吃完了。”
大红鱼坚定地看着鲤鱼先生,挺着胸脯说:“不,我们一定要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败大章鱼的!”
鲤鱼先生拗不过大红鱼,只好由大红鱼去了。
大红鱼游了一会儿,游到了那个石洞口,石洞很黑暗的,什么都看不见。它们决定继续往前游,后来真的碰到了大章鱼。大章鱼全身乌黑乌黑的,有八条长长的脚,还有两只充满杀气的大眼睛。
大章鱼抓起十几条小红鱼,就往嘴里送。不一会儿,它们就被分开了。分开后,它们一起捡起地上的石子扔向大章鱼。大章鱼被小石子打的嗷嗷直叫,大章鱼就快速地跑回到了石洞里。从此,大章鱼再也不出来作威作福了。
它们把大章鱼赶回洞里后,鲤鱼先生感激地对大红鱼说:“谢谢你们帮我们消灭了凶恶的大章鱼,你们真是我们鲤鱼族的救命恩人啊!”
【习作点评】这就是一篇关于遇见新敌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设计更多的怪兽,熟悉什么就写什么,把它写生动,文章就会很精彩了。
黑眼睛的大红鱼2
聪明的小红鱼们把大虎头鲨吓跑了以后,大家开心极了,整天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快乐地生活着。
过了很长时间,大虎头鲨再也没有出现过,小黑得意极了,它心想:这全都是我聪明过人啊,要不然这群小不点早就被大虎头鲨吃光光啦!渐渐地,小黑变得越来越骄傲,一点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整天使唤丫头似的,一会儿让小红鱼们帮它跑腿,一会儿让小红鱼们给它捶背按摩,看谁不顺眼,就上去呵斥一通,骂人家蠢蛋。许多小红鱼都不愿受这个气,都纷纷离开了队伍,小黑也不挽留,还轻飘飘地说:“看你们离开了我怎么活?”
过了几天,大虎头鲨又出现了,只见它张着大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样子吓死人了。小红鱼们十分害怕,小黑不慌不忙地说:“别担心,大家再像上次一样排好队伍,再把它吓个半死。”小红鱼们赶紧排好形状。大虎头鲨一看,心想:这条大红鱼长得挺凶猛,可在我眼里也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于是便冲过去,一口吞掉了所有的小鱼。小黑这才后悔莫及:“都怪我把小红鱼们给气跑了,现在鱼这么少,大虎头鲨肯定不会害怕了。”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看来,还是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人多才能力量大哩!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 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 初中生都可以涉猎。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在阅读范围上要么过窄, 要么过乱, 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 有的过滥,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 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 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初一下学期, 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 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详细的批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 小到词义的把握, 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 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同时, 要学会做批注, 还要做读书笔记, 写心得体会。“人生有涯知无涯”, 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 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 他嗜书如命, 什么书都读。结果, 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 若有所悟、怀疑、疑问, 可以在其相应位置, 及时地些记载, 这就是批注。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 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 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 以此来加强记忆。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 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在读一般文章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 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提高速度, 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 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 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 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 特别是一本好书, 阅读批注完后, 再写一写读后感, 概述其内容, 理清其思路, 鉴赏其韵味, 探讨其思想,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 提高阅读效率。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 不愿写读后感受。这时老师应该加以指导示范。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 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 “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 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 谈自己的感想, “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 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 “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例如, 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 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 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 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 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 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 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 天气愈来愈恶劣, 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 却越来越少, 直到“弹尽粮绝”, 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 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 仍坚持科学观察,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 选择了自我牺牲, 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 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 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 肉体虽倒下, 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 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 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 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量要加大, 内容要加深, 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 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 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 精力充沛, 求知欲望强,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但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往往有些盲目被动, 效率不高。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 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七年级课本剧指导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英语课本听力11-06
七年级上册英语书课本05-26
有趣的课本剧表演五年级作文600字10-04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09-08
三年级语文课本上09-11
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10-11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01-19
二年级上学期音乐课本09-14
语文书九年级上册课本11-22
一年级下数学电子课本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