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精选8篇)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1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2

中国青年报: 听说芬兰的教育很宽松,是吗?

黄洁瑜:在东芬兰大学时,我去旁听了教育学系的课。芬兰很多大学都和当地中小学有合作,教育学系 的学生会 去中小学 实习, 中小学生也可以共用大学的很多设施。芬兰的中小学不给学生排名,不会让他们留级,不硬性规定功课。学生上课时间短,课外没有补习班。芬兰人不会以分数高低衡量一个孩子, 他们的理念是“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培养“健康的社会成员”。

中国青年报: 那学生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黄洁瑜: 芬兰小学一个班也就20多名学生,老师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每个班都有一名班级教师,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这名老师教。班级教师要教语言类、科学类、艺术类等多门课程, 偶尔才会有一些走堂老师协助教学。在他们看来,孩子教育的连贯性更重要, 更注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陪伴。班级教师会记录每个孩子的行为、想法,对孩子行为、思想上的变化给予引导,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芬兰人更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型人才。小学生会在学校里学习织毛衣、烤蛋糕。我的不少芬兰同学做菜很厉害, 他们告诉我就是在中小学里学的。芬兰老师还会带着学生到处跑。我曾跟着林学院的同学上过几堂课, 老师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把同学们带到森林里,砍倒一棵树,让同学们辨认树干上虫蛀的路径。

芬兰图书普及率很高, 很多孩子去公共图书馆看书。即使是在上课, 只要有孩子完成了课堂任务,老师就会说“去读书吧”。他们教室外面的走廊和大堂, 就摆放着书架和沙发, 书架上的书大多是历史、艺术、文学类的。

中国青年报: 芬兰人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黄洁瑜:他们永远不会“赶”时间。比如,约恩苏的巴士,每条线路都是一小时一班, 人们如果赶不上,就到巴士站附近的咖啡厅坐一小时; 芬兰的银行朝九晚四,周末超市中午12点开下午6点关; 学校上课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 还有近1小时的午饭时间,学生们可以在餐厅里悠闲地进餐……

中国青年报:如此不紧不慢,他们工作效率怎么样?

黄洁瑜:他们工作效率很高。在芬兰办事从来不会看到排长队的景象。一来他们信息化程度很高,另外也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比如,在银行接受人工服务,手续费就要5欧元(约合人民币42.96元),工作人员都会尽量让人们使用自动柜员机。如果忘了带钥匙,找物业帮忙拿钥匙开门,就得15欧元。

中国青年报: 微软的一份报告说, 芬兰在预防恶意软件感染电脑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是这样吗?

黄洁瑜:2003年, 芬兰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提高公民、公共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随后,芬兰提出“国家信息安全日”倡议,指导所有电脑使用者和小型机构, 维护电脑安全并安全地浏览互联网。在芬兰, 大家都会很自觉地维护互联网安全。尽管重装一次电脑的价格都能买半台电脑了, 但大家还是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中国青年报: 芬兰是高福利国家,他们有什么烦恼吗?

黄洁瑜: 芬兰人不工作靠失业救济也能拿到80%的工资,所以人们几乎没什么压力。但是,约恩苏地区的自杀率也很高, 也许他们觉得生活太无聊了吧。我的不少亚洲 同学最后 都回国找 工作,就是觉得在芬兰太安逸了。

现在,芬兰人也在调整生活方式,公共活动非常多。组织者希望通过召集大家外出,鼓励更多人回归自然、寻找生活的价值。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高二学生公开舞会、冰球比赛、冰雕展、美食嘉年华……他们还会“赶集”。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篇3

我认为要教养出能适应资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仅为“舔犊之情”所倾注的爱和“望子成龙”所凝聚成的情 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做父母者必须首先学习如何做父母,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懂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成为孩子喜欢亲近并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产业积极响应的人,即要求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自己。

我深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处处遵守家长行为规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女儿被评为好儿童,欣喜之余,我想这与我们平日悉心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人说:“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像制作一个产品那样简单,“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存在截然统一的模式或万灵的妙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教育女儿就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寓教于乐,从不神经质地和别的孩子突出方面攀比,而是自己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创造适宜的同步生长环境。我的女儿喜欢唱歌,在这方面我们给予适当的宽容,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社会中,大凡应具备以下基本品质和能力:出色的智慧;责任感和正义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情趣;诚实和节俭的品质。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意孩子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相对地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近日有报载:有一个女大学生考研,没有找到考场,情急之下乘车回家搬父母帮其找考场,让其父母随其赶到,考试时间已过大半;监考老师遵守考纪未准其入场,结果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考试结束,老师尊重其父母意见,在五分钟内帮助她找到了座位;这样的学生,自理能力是不是太差了!不能否认,这是教育中的缺憾,父母责任重大!

在我女儿入学之前,我们和她轮流做值日,收拾客厅和卧室,使之保持整洁,头两天我们值日,让女儿记住要做那件事,如擦桌子、扫地、拖地板,依次做完。孩子在家里曾做过值日,上学后就能遵守班上的规定,到值日时就能完成任务。这样提高她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心,提高她的自理能力。

大家知道,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孩子年龄小,听课的专注力就差些。在培养孩子课堂的专注力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努力。我们先预习一下女儿上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她听课后回答,孩子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课,就会专注听讲,就会注意到老师怎样讲,记住答案以备回答。培养课堂专注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老师讲授的内容,获得优秀的成绩。

小学生应全面发展,会学习,只有好成绩不行,还要有好的品德。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要继承,比如节俭,现在的孩子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且不知珍惜。我就给女儿讲古往今来,关于节俭的故事。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仅自己节俭,反对奢侈,还对子女严于管教;讲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繁忙的国务中仍然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周总理的睡衣”讲当今中国第一臣富李嘉诚,身为富豪,仍然生活节俭,尽管有时我的话女儿似懂非懂,但我从女儿的言行中看到了她的节俭,有一次我发现了女儿的记账单,上面记述着她花钱的项目和余额。还有一次,她对我说:爸爸,这星期我节约了五毛钱!这使我很受感动。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4

在此先抱歉。我不想做标题党。

但如您耐心读完,相信一定有益。

首先,我们一起思考:作文好的孩子好在哪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读书多的孩子作文好?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作文好的孩子好在哪儿?

日常教学中,考试中,我们发现作文优秀的孩子,一般表现出超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但是其笔下优秀的作文并不是优美辞藻的堆砌,也不是华丽语言的累加,而是丰富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相得益彰之佳作。

由此可见,如果孩子大脑中没有思想,缺乏感受力,对生活没有观察,没有思考,那么好作文就是无米之炊。肚子里有再多的优美词汇都无用武之地。总是要求孩子读书时积累好词好句的妈妈们可以歇歇了。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那些作文好的孩子一定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喜欢思考、观察和体谅,这种习惯又是哪里来的?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又是哪里来的?

这是很多人的共识:想要写一手好文章,必须有足够的输入。没有输入,写作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流。

要孩子有思想,单单这一点就足以难到一大片。

为什么?

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所经历甚少,所见世界不甚广泛,思想不可能平白无故突然降临。所以行万里路之前,必然要先读万卷书。

让孩子的情感细腻丰富,也必然要求助于阅读。

其实,阅读启发的是人的本性。

因为这些思想也好,情感也好,孩子天生是有的,只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没有体察到。

从阅读中,他们的思维被开发了,思想积淀下来了,情感被激起了,他们渐渐成了一个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人。

这样的人稍有辞藻,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

还记得初中时,读过几本书,脑中有点儿小词儿,就想写作。拼命想写作。有时候课间斜在自行车座边写,有时候把本子放在树干上写。

但是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很多时候只能写一个美丽的村庄,住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周围有很美很美的景色……然后呢?没有了。没有故事,因为没有思想,对生活没有思考,没有沉淀。只能竭尽全力拼命描写村庄怎么美,姑娘怎么美。但是没有用。只能接着瞎编,有一次这个女孩遇到一只小白兔……无聊啊无聊,无病呻吟啊无病呻吟。

不是没有词汇,而是没有思想。

不是没有激情,而是缺少深层阅读。

不知道写作的目的不是让人猎奇,不是吓人,而是要表达想法,传递情感。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到“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中年,隔着多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呢。

所以想让孩子写好作文,不仅仅是增加词汇,更要增进感受力——培养丰富的情感;提升高度——大脑中有思想。

每个当过语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作文优秀的孩子必然热爱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得多,让孩子的作文感情充沛,细节丰富,读来非常有趣。

但是,我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读书多的孩子并不一定作文必然就好。

这是很让人不解的例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例外?

读书作用于孩子头脑的过程是:输入——处理——输出。

输入和处理出现问题,输出必然出现问题。

浅层阅读,浏览,作为一种输入形式,在小学生中非常常见。但是娱乐式阅读根本无法解决思想深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情感丰富的问题。

想要从阅读中得到思考、启迪、情感浸润,必须深层阅读。

说到深层阅读,很多人就觉得深奥了,玄妙了。

似乎需要很多周折才能让孩子达到深层阅读的高度。

错。

借用欧神的话,以上全错。欧神是谁,问度娘。

其实,深层阅读非常简单。在娱乐性阅读之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经典读物。

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举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高中生想要写好作文,不要上什么作文培训班,不要请什么名师家教,不要讲求什么作文套路。

只要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法就能达到作文要思想有思想,要词汇有词汇,要感情有感情,要深度有深度,要结构有结构。

到底是什么方法?

反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或者《霜冷长河》,选一本喜欢的,反复诵读。

今天把《莫高窟》朗读十遍。明天再读十遍。后天再读十遍。直到张口就来,流利背诵为止。再开始下一篇的诵读。

不喜欢这两本,也可以选择别的经典读物。反复读。

反复诵读,可以开口出声音,也可以在心中默默诵读。重点是读够100遍,高中作文自然上一个大台阶。

这是高中时代试过的最有效的提升考试作文逼格的方法。没有之一。

或许您说,别说那么远,我家孩子才上小学,离高中还早着呢,我现在就想让孩子作文好。

我要说,仍然是深度阅读。无他。

走马观花的读书方法注定无功而返。君不见,号召大家“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在练就写作宝剑时,用的是反复诵读红楼之法。读到张口就来,能背诵的程度。文笔就练成了。

读的过程中,她的大脑经历了什么天翻地覆地崩山摇,只有自己读过才知道。她把握的绝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更是对塑造人物之法的透彻了解,是对编织和舒展故事脉络有效策略的了然于胸……然后才有了真正的张爱玲。

习惯娱乐性阅读的孩子喜欢看《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男生日记》、《马小跳》等等,但是这些作品读后给孩子留下的,除了故事情节曲折,好玩,还有什么呢?

这类作品可以读。但是不能永远只读它们。

深层阅读需要动脑,需要脑神经大量被激发、碰撞、链接、迸发出火花。

娱乐性阅读绝对无此。

那么,我们如何遴选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呢?

寻找思想性突出的,深刻的作品给他读?比如曹文轩的作品?这类书籍很多。该如何选择?

我想说的是,选经典。

曹文轩的作品写得再好,它也是白话文。让孩子读50遍可能就已经太多了。因为不到50遍他就完全理解了。完全把握了的东西,你让他读100遍,他会疯。

所以应该给他常读常新的东西。

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可以对语言大量鲸吞牛食。不理解也可以积累进他的语言仓库,成为他的一部分。这是孩子的天赋。

所以,为什么不给他读经典呢?为什么不给他读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呢?

用人类最智慧的经典教他作文,教他做人,教他做事。

肯定不会立竿见影。

但是孩子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他的大脑在发展,他的思想在积淀,他的思维在酝酿,他的情感在生发。

(用将近两周时间,我和孩子每天早上读《论语》,从刚开始佶屈聱牙,有些气馁,到现在流畅欢脱,文字渐渐浸入骨髓。猛然看到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顿感前所未有的触目惊心。心中真有一种想要“以仁为己任”的冲动。为什么我们只是以自我眼前利益为重?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做得更多一些?为这个时代,为这个世界。经典就是这样从潜入潜意识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改变着我们的人生。——.12.15.早上读书有感而发)

仍以孙天昌为例。

读他写的高考作文《豁达》,有几人不为之振奋?

才仅仅13岁的孩子居然能有如此胸怀,对生活有如此思考。没有阅读不可能,没有反复诵读经典不可能。因为他的人生阅历根本无从达到那个境界。

他没有经历过小学八股文的摧残。(以后找时间写一写小学八股文)如果他上小学,他的作文一定不会得一类。因为思想太复杂,事例描写不够生动具体。如果他也被迫像其他孩子一样,为考试得高分,去迎合八股文,那不是一种浪费生命吗?

唯有深层阅读,反复阅读。

才是解决之道。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反复诵读经典之作。

这解决的不是近在眼前的期末考试作文问题。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5

各位老师好:

我是方嘉楷的家长,我的孩子方嘉楷今年很荣幸进入了青岛最好的学校之一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我们全家也为此感到非常骄傲,这段时间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孩子在一步步地成长,我对各位老师的关爱和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先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他旁边玩手机。我们可以看一些书籍,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

二、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三、多表扬,多鼓励,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知道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四、少批评,不指责,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五、不要事事满足,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六、培养他的独立性,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思考和独立能力

七、与人相处的能力,一定要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不然分数再高将来也是废人

八、马虎是个大缺点、细节决定成败,不能为他找借口,人生没有太多如果

再说说迷茫,回忆孩子上小学时,孩子的成绩一直是我的骄傲,有时陪孩子写作业,有时陪孩子上书店,看书买书,有时候陪孩子玩游戏,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快乐,但上了初中以后,我感到了非常迷茫,教育孩子,让我出现了诸多问题,面对初中语、数、英及史、地、生,我迷茫了,因为我不会了,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我感到力不从心,各位老师我该如何解决?还有面对青春期的他,我感到非常的迷茫,最近的叛逆心理非常强,而且缺少专注力还有拖延症,请各位老师出谋划策,解决我现在的迷茫,谢谢各位老师!

七年级十四 班

方嘉楷家长:方修章、孙惠敏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6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学习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向上!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家长,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跟着学好。如果光跟孩子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只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父母却拿着手机在边上玩,嘴里在说:“好好写,别贪玩,认真学习!”孩子虽然在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服气。

二.营造家庭的学习气氛,学习环境,让孩子养成自觉良好学习习惯。孩子在写作业时,我要将家务干完,轻轻地走到,她的房间,拿起一本书,认认真真的看着。孩子看到我在认真看书,她也就不好意思玩了,遇到不会的,她也可以随时请教我。

三,教会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要尊重孩子。无论将来孩子做什么样的工作,首先,应该学会做人的道理,要有修养,让孩子明辨是非,要善于鼓励孩子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关于孩子自己学习方面的事情,要尽量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处理能力。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她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放假时,也要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擦桌子、洗碗、拖地、浇花儿、洗菜等。这样既锻炼了她爱动手的习惯,也知道了父母平时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父母。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小学教育

2001年1月23日布什总统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No childLeft Behind) 的教育改革计划, 并于2002年1月8日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 。该法案是对1965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法”简称 (ESEA) 最近一次的修改, 目的在于通过联邦强制性的法律促进美国教育改革, 提高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该法案实施以来不但对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还提升了美国联邦政府在公共教育领域的地位。与此同时, 该法案也存在着许多的争议。笔者仅从提高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法律规定方面阐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优势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借鉴意义。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法律性规定

(一) 教师素质水平规定

众所周知, 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肩负着培养一代代新人的使命,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确保教师素质水平达到法律规定,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专门提出了高素质教师培训计划, 即所有的任教中小学基础核心课程 (指外语语、数学、科学、阅读、经济、历史、地理等科目) 的老师在2006~2007学年结束时达到该法案规定的“高素质”教师。“高素质”教师至少具备三个条件:第一, 拥有所教授核心课程的学士学位或者更高学位;第二, 取得相应的州内教师资格证书。第三, 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龄及强制的统一考试来确认教师所授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程度。2004年3月15日, 联邦政府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的实际情况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对于农村教师、科学老师及同时任教多个科目的老师可以延期一年达到法案规定的标准。同时, 核心课程中的科学学科老师要求必须具备专业的学士学位, 对所教授其他核心课程的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每一门课程的学士学位不再要求。2006年, 美国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说, “自4年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签署以来, 各州的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达到所要求的资格。各州也提高了他们的教师培训项目的标准”。此外, 为充分发挥“高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政府出台了对进步教师的奖励机制, 对于那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及主动到贫困地区任教的教师给予教学奖励基金。

(二)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题, 教学成果的好坏最终会体现到学生学习成绩上。因此,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从统一化的标准测试和对处境不利学生的保护两个方面出发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1.统一的标准测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是美国联邦政府针对公立中小学学生学业不佳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尤其是该法案中统一的标准测试及对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水平的强调更是找出了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统一标准测试的原则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下, 不同学生群体之间成绩的差异通过统计学的方式被量化表示出来, 从而直观反应整体现状以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由于阅读能力与数学成绩不高是学生总成绩不高的根本原因, 所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取得“适度年度进步”即没有达到每年所要求的最低合格标准, 则需要强制性的参加暑期学校等方式的额外学习帮助。

这种统一的标准化测试是对学生最基本的阅读与数学能力的考核, 如果学生连这些最基本的测试都通过不了, 那全面提高美国公立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就成为无稽之谈。

2.对于处境不利学生的保护。在美国, 所谓处境不利的学生是指学业水平处于弱势并且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的学生, 社会经济地位的衡量标准有很多, 例如: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父母职业以及种族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首先突显了对处境不利学生的保护, 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该法案从三个层次表达了对处境不利学生的保护:一是通过教育拨款加大对低收入家庭赶不上正常进度的学生给予课后补助;二是对于那些达到“适度年度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基金;三是那些达不到“适度年度进步”的学生则需要参加暑期班等多种补习方式。此外, 为给学生及家长更多选择,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赋予了家长所享有的权利。家长有权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教师的水平评估、学生群体成绩统计等信息, 从而决定是否将孩子转到更高水平的学校。例如:学校教育水平连续三年没有提高, 那政府将鼓励学生转到正常水平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要付给学生接受额外学习的费用。

3.对教育投入的规定。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的州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公立中小学的拨款要落实到能够很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项目和实践上, 经费将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质量为目标。实际上,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将联邦政府的拨款和学校质量的提高相挂钩。学校质量的提高包括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学生阅读与数学能力的提升、先进科技设备的增加、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工作方法的创新及对处境不利学生的保护等等。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衡量学校质量是否提高, 使联邦政府拨款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对于办学很好的学校来说, 联邦政府的拨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对于某些取得实际进步的学校来说, 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拨款;反之, 如果对那些连续多年未取得“适度年度进步”的学校, 联邦政府将会采取停止发放经费甚至停止其办学等措施。

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既有适合我国教育改进的建设性措施, 也有一些与我国教育现状不相匹配的地方。因此, 我们应该正确区别合理引用。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对教师素质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同样, 我国国务院也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中小学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偏远山区师源极其匮乏、师德教育有待加强、师资待遇急需提高、教师入职及在职培训取得的实际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的对“高素质”教师的定义及提高教师薪资待遇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尤其是贫困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 使得他们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例, 从而作为挽留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教师工作压力大、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 经常出现一些中小学老师殴打学生、虐待学生的报道。因此, 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 学校应把把师德师风的建设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其次, 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加大惩处力度。最后, 教师乃为人之师表, 要经常反思自己。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通过反思才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取长补短, 才能够不断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

(二) 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

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学生受教育质量的规定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给予了对处境不利学生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而在我国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辍学率依然很高, 在这其中女生占有很大的比例。要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这就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补贴, 并使这些补贴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一句“空口号”。

(三) 加强对学校的教育投入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学校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特有的“科技拨款”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有着启发性的意义。在中小学教育中, 首先教育投入要倾向于农村及贫困地区。其次, 中小学校在借鉴一些优秀办学经验之余, 要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来改革。

三、结语

总之, 要将我国实际情况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好的措施相结合, 以充分提高我国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隗峰.试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实施与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12) :21-25.

[2]任长松.如何看待《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质疑与批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2) :40-43.

小学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8

无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

“如果有人说你很可爱,想亲你,你怎么办?”“有一天,男老师说想让你到他的办公室,为你一个人补课,你该怎么办?”……《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50余所中小学开始试点开设性教育课程,将如何应对性骚扰、解答男女生身体变化、如何与异性交往等内容贯穿在学校教学当中。

最早参与试点的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表示,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了有关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块雷区,大家谈性色变。”其实,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有些是源于性健康教育的缺失。性健康教育其实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必修课。

近来一系列性侵幼女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小学生遭受性侵事件频发,社会直呼“孩子,我用什么来保护你?”著名性健康教育专家李银河直指,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国小学生性教育缺位的现状暴露无遗。

然而,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却充满了曲折和困惑。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中小学性教育还停留在探索实验阶段。2010年,全国首家小学生性教育基地在北京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成立,校长孟夏说,很多人当时都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教材、没有师资……孟夏的探索一切从零开始。

记者了解到,从4年前最初试点到如今,北京市仅有50余所中小学开始陆续开展性教育实验。这些实验还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有些学校还没有开设课程,性教育内容仅仅在升旗仪式、班会中进行,有些学校在语文、科学等课程中进行渗透,还有些学校即使开课,最多的一周一节,最少的一个学期一节。

现场

性教育课练拥抱 学生害羞选同性

“同学们,我们与别人表示友好的身体接触都有哪些?”在南沙滩小学的一堂性教育课上,教师杜海英先抛砖引玉,让同学们按照亲密程度列出一些身体性接触的动作,比如握手、手拉手、击掌、拥抱、亲吻,这些动作亲密程度层层递进,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随后,杜海英让男生女生开始选择自己想要握手、手拉手的对象,这个时候,在课堂上的30名同学(男女生各15名),有12对同学选择了同性、3对同学选择了异性。在击掌环节,13对同学选择了同性、2对同学选择了异性,而在拥抱环节则15对同学都选择了同性。

“你为什么选择一名男生拥抱,而没有选择一位女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男生徐锟说。

“那谁来拥抱一下老师?”当杜老师发出这样的邀请后,全班只有一个男孩子没有过去。“你为什么不过来?”“我觉得我不可爱。”

“他说他不可爱,谁来说出他可爱的地方,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老师的号召下,一些女孩子也走上前来,给这个男孩子拥抱。

“其实,拥抱是一种礼节,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你愿意拥抱的人。”

当讲到亲吻环节时,杜海英首先出示了一张母子、夫妻之间亲吻的画面,随后让孩子们自由发言,什么人之间可以亲吻。

“如果有人说你很可爱,想亲你,你怎么办?”杜老师对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个学生回答“谢谢,你去亲吻别人吧。”第二个学生直接跑掉。

“在表现友好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各有不同,却都是对一种亲疏关系的把握,什么样的人可以亲你,你要有自己的态度,感觉到不舒服,就要大胆地去拒绝。”

各具特色的性教育

样本一

地点: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

老师给小学生展示生理图片

在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有一堂课叫做“男女有别”,讲授这堂课的教师辛娜(化名)其实是一名语文教师。“孩子三年级了,但是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要发育了,比如男生出现喉结、胡须,肌肉开始发达强壮,甚至有些男生要出现遗精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身体发育,孩子应该知道这些。”

辛娜说,目前她还是参与实验,仅仅给孩子们上过一节这样的课,在课堂上,她用形象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讲述了身体发生各种变化的器官和部位。“我所展示的图片都是非常准确的生理图,给孩子们既然讲了,就不能遮遮掩掩的,要把最科学的东西告诉他们。”

初次接触这样的课程,孩子们的表现让辛娜更加坚信学习的必要性。有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偷偷把头低下,还有些孩子会互相看别的同学,不敢直视图片。“这些东西,很多家长都不会告诉孩子,女孩子初潮的时候,很多都吓坏了,她自己的身体变化应该用科学的方式让她自己知道。”

样本二

地点:大兴区一所农村校

老师带学生互进异性厕所参观

在大兴区一所农村校,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是男女同厕。孩子们对于性别的意识很模糊,个别孩子还有尿急的时候,直接脱裤子就地解决的情况。李晓丹(化名)老师针对农村校孩子的性保护特点,特别开设了一堂“保护自己我知道”的课程。

第一堂课,孩子们就被带到男女厕所,女孩子进男厕所参观,男孩子进女厕所参观,在孩子们参观完毕后,李晓丹会让孩子们讲述男女厕所的不同之处。“比如有些孩子就会讲,为什么男女生小便的地方不一样,大便的地方是一样的?”李晓丹说,这个时候,她就会通过让孩子们了解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结构,来进一步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比如小内裤不能随便脱、下身部位不能随便让别人碰等等。

样本三

地点:某特殊儿童学校

告诫女生不要单独让男老师补课

在本市一所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教师杨华探索的方向是“如何与异性相处”,其中性骚扰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我们的孩子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智力发育有缺陷,他们很可能给一块糖,就会跟你走。”杨华说,这些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需要不断强化。比如在开设的课程中,杨华就特别设置了一个环节,“有一天,男老师说想让你到他的办公室,为你一个人补课,你该怎么办?”对于这样的题目设置,杨华用情境表现的方式,让大家应变处理突发情况。

“其实,很多孩子会手足无措,会跟着老师走。”杨华说,这个时候她会教育孩子一些技巧,比如让其他小朋友陪着她,或者说,要找一位女教师陪同。“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技巧的教授,就能让孩子很轻松地处理问题。”

对话

“性教育的尺度是大胆一些还是含蓄一些?”

对话人: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

记者:学校开展性教育四年来,都做了哪些工作?

孟夏:我们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开发了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的性健康教育教材。同时,培养师资力量,目前已经有50余名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学校性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此外,学校还建立了300平方米的专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展厅,有胚胎发育及分娩全仿真电动模型展示,以便学生更加形象化地了解两性的知识。

记者:目前性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如何?

孟夏:4年来,我们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现在教材都是各学校自主研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展科学适度的性教育有待研究,教育的尺度应该在哪里,是大胆一些,还是含蓄一些,需要科学的论证。此外,我们的性教育还缺乏一支专业的性教育教师队伍。我们呼吁社会能够把性教育工作和从业教师的准入机制结合起来。

声音

是否应开设性教育课家长观点不一致

家长郭女士说:“孩子经常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垃圾堆里面捡的‘大海边捞起来的……每次面对孩子的回答,我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敷衍。其实我觉得性教育特别有必要,孩子今年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她会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流血?我会告诉她,‘你去问你姥姥,我不知道如何去说。我希望学校可以用科学的态度去教授孩子这些知识,让孩子认识自己,从而保护好自己。”

然而家长刘女士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一天孩子问我什么是性生活,把我吓坏了,她说是老师上课讲的。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我觉得她根本不能理解,如果老师过早地教授,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有可能做出不当的反应。我觉得教授性知识应该晚一点,而且尺度的把握要适度。”

上一篇: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方法下一篇:告白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