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人传》心得体会1000字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名人传》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9篇)

中学生《名人传》心得体会1000字 篇1

后勤中心 耿晨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我喜欢阅读以故事为主的小说,《名人传》就是一本令我着迷的纪传体,《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名人传读后感1000字 篇2

作者开篇就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揭露社会腐朽,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这三人中我最同情贝多芬,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坎坷,几乎作为一位音乐家所有的不幸都让他遇上了,暴力粗鲁的父亲,痛苦的童年,16岁母亲逝世,父亲也经常酗酒,不断地挥霍,从此贝多芬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幸的爱情,凄凉的遭遇,通心的亲情奖贝多芬抛入了悲苦的深渊。贝多芬在内心深处呐喊着,斗争着。他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逐渐的,他的听力越来越来差,他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性格也越来越怪异。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尽管他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音乐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的生活依然那么的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么的孤苦伶仃。可是苦难让他更加坚强,他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庸俗,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终生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坛――音乐。他说:“您要抛弃,抛弃生活中的庸俗愈无聊,为了您的艺术――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人生的低谷给他带来了创作的巅峰,在痛苦的生活中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他在艺术世界中寻找快乐,发泄自己的痛苦,倾诉自己遭遇。音乐是他最好的朋友默默的帮他分担,然后它又把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现给世人,但是麻木轻浮的人们却置之不理。是啊像他那样个性激昂,狂傲不羁的天才是无法在轻佻浮华的城市立足的。

名人传读后感1000字 篇3

《名人传》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传》,虽然它字数不多,篇幅短小,但贝多芬对命运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一生也是充实的。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成为伟人,总要经历一些磨难。贝多芬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前途本来应该充满光明,可想不到的是,不幸就在他展望美好未来时悄悄降临了。作为一位音乐家,自身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听力大大衰退,他的爱情也因此而不顺利,这对贝多芬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伤心欲绝,甚至想到以死了却一生。但终于,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理智战胜了他,他以自己的勇敢、坚毅、执著战胜了命运,就像他说的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顽强地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钢琴曲《第三奏鸣曲》、《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伟大之作,用他坚强的意志谱写了壮丽的生命之歌。

读了《贝多芬传》,我才真正明白这位受到万人敬仰的伟大作曲家背后的血泪与汗水,烦恼与苦痛。我十分惭愧,想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遭到一点点的挫折就垂头丧气,轻言放弃,但这点困难跟贝多芬的不幸比起来,这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值一提。也许我们没有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但他的这种敢于斗争的勇敢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且做到的。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不顺意时,想想贝多芬;当我们在埋怨上天的不公、命运的坎坷时,想想贝多芬;想想这位音乐奇才与命运的顽强斗争,你就会领悟到: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中跌倒了并不要紧,关键是要重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擦干失败的泪水,就当命运是你的对手,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被它所屈服”。从贝多芬身上,我还看到他对音乐的那份执著,他对自由的那份追求,我终于明白:我们每一个人要都有自己的理想,为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向着梦想勇敢飞翔,决不随意放弃。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名著《名人传》读后感1000字 篇4

在如今一个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时代,可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相对贫弱,在一个人们躲避高尚,告别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是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仿佛是一面镜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使我们的卑劣渺小纤豪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歌颂他们的作品而不去感受他们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心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我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在回到人生的广愿,心中就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这对于我们的时代无疑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好似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名言:古之成大事着,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开朗琪罗,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受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感受了他们的成功。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了机遇。我们渴望成功,然而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要的是一夜成富翁,这急功近利或许使我们获得昙花一现似的成功,却不能让我们挤入人类事业奋斗的不朽之列。因此读《名人传》或许让我们更清醒一些。

严格的来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没有给人比较深入的分析――例如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觉得这样的缺点也无关紧要。

读名人传心得体会800字 篇5

贝多芬这个拥有坚强毅力的,纯洁心智的,伟大的音乐家,他一心为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却造化弄人,一生都在与病魔抗争,他的人生像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幼年丧母使得小小的他便要担当起很多的责任,他的苦难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双耳失聪,是对他音乐梦想的最大的一次打击,遭此磨难,平常人恐怕会心灰意冷,贝多芬却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以及对音乐无比的热爱,继续了他的音乐创作,也正是他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了后世的人无不为之一叹的《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也正是他的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让我们对音乐的了解更深一步!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在炼狱中带给我们天使之音的伟人!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家,他一生创造了许多震惊了当时文艺界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作品。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但他的软弱却让他吃尽了苦难,他亲眼目睹了故乡的沦陷,意大利沦于外族之手,甚至目睹了自由的消亡,他曾因多少次为了工作而劳累得卧病在床,又多少次因一事无成而默默流泪。他是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巨星,却要用他的常人之躯面对一个凡人所能经历的所有的痛苦,在这乱世中,他热爱他的雕塑,却被迫听令于教皇反复无常的命令,变得一事无成,被迫与同僚勾心斗角,而遭遇迫害。也正是这样的乱世,反而更加凸显了他的伟大之处,他的《大卫》,《末日审判》成了多少初学雕塑者描摹的对象!正如歌德所说过的:“大师内心的执着与刚强,大师不朽的业绩,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只能仰望,我只能赞叹!”

托尔斯泰在19世纪阴霾重重的氛围中,就像一颗抚慰人心的明星,他的目光吸引并安慰着我们年轻的心灵。他一直认为,唯有燃烧的物质方能燃烧着别的物质,同样,唯有一个人真正地信仰和真正的生活,才能感染他人而传播真理。

这些英雄们都不是神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贝多芬暴躁的性格,米开朗琪罗的懦弱和疯狂,托尔斯泰的封建和固执,这样反而凸显出了他们自身的坚强,超出常人的品格,这些英雄的人生旅程中,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他们固然因为自己的毅力而伟大,也是因为他们所受的磨难而伟大。他们伟大的心灵就像是崇山峻岭,俯视着人类。

学生名人传读书心得 篇6

贝多芬是德国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所以被尊称为“乐圣”。可他的人生却不像别人那样灿烂辉煌。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虽然他父亲很早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可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用逼贝多芬练琴,使贝多芬差点厌恶音乐。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始终留有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19岁时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17到18,30岁的贝多芬听力越来越差,以至于两年来他不得不避开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激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也在1811月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爱情、痛楚、意志、颓废和傲岸在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贝多芬穷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运如此折磨着贝多芬,但这个顽强的人还是凭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还是来了,1826年11月末,他着凉了,患了胸膜炎。他让他的侄子去请医生,但这漠不关心的家伙居然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场大暴雨中,在滚滚雷鸣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剧的,可他却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并获得了成功。这让我不由得深思了起来?当我们遇到了无法跨越的障碍,是不是就轻言放弃,或是停滞不前?不!为什么我们不勇敢地试一次?像贝多芬那样,绝不向命运低头,用那顽强并且坚韧不屈的意志去冲破它,战胜它,而不是垂下头颅,说:“我不行……”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生活的磨难未必是件坏事,只要我们用心面对,坎坷也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名人传读书心得600字左右 篇7

贝多芬说过:“在一种悲哀或者竟是疯狂的状态,他觉得痛苦中也会有一种乐趣。或许,人们只看见他外表光鲜亮丽,又有谁看见他背后的辛酸与汗水。人们都说他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又有谁知,在他穷困潦倒时,他贫穷如乞丐,但他却没有因为贫穷而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一首《命运交响曲》演奏出了他的一生。他有他的音乐梦,他的音乐会是免费的。他认识许多达官贵人却从来没有收过他们半毛钱。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斗争,往往是悲伤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或者是贝多芬不甘于平凡,所以才成就他这般一代伟人。

在现实社会中,像贝多芬有骨气的人很少见了。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逃不过一个“贪”字。就拿现在的乞丐来说吧,他们有手有脚的,不去找份正当的工作,反而去乞讨。人前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人后却是大富豪。住洋房开小车,好不快活。

人心本是如此,可是在路途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本性。像贝多芬的那种人也是少之又少。现在,什么好人好事都会登报。就是因为好人太少了,所以才鼓励人们去帮助别人。别再麻木了,别再迷失了,找回自己的本真。让自己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让家里人为你自豪,让社会为你这种人才而赞叹。其实,做好人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

中学生《名人传》心得体会1000字 篇8

苏轼兄弟是在宋神宗(公元一零六九年)到达京城,自那年起,中国在政潮汹涌中步入资本主义的实验,而这次的实验者便是王安石-----苏东坡对他有过一段时间的反对。

王安石对商鞅极为钦佩,所以他有了史上最为失败的变法,他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的处世治人之术。他将经济政策变法为均输法、青苗法、保甲等等,以至于国库充裕而百姓叫苦连天。苏东坡心中的悲天悯人之心被激发了,连续上奏折,批评王安石,而王安石集团为保地位蒙蔽皇上。不过苏东坡与王安石发生隔阂,不仅因为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批评,还因为苏东坡的职位。苏东坡第一个官位是御史台,而王安石上任时扬言要清除御史台,他对胆敢批评他的御史一律撤职。这样使官场全体大为失色,他的朋友也开始离弃他。王安石不仅不从自身错误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苏东坡邀买人心所致。苏东坡一直坚持己见,不管王安石对自己有着怎样的看法,都不断作诗反映现实讥讽王安石的新政和朝堂的颓废无求,随时随地的吟诗做赋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于度外了。这使得苏东坡后来被贬,苏东坡也才开始显露出他的文学才华了。

这时的苏东坡可谓是无拘无束了许多,虽然他一直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客勾当之上。苏东坡回到民众中,就如同鱼儿回到了水中。苏东坡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时,他头戴斗笠,手扶犁耙,他偶尔喝醉,在月夜登城徘徊,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是的,他就是这样一种人,待人淳朴、温和友善,无需尊贵的虚饰。所以,苏东坡活的快乐、无所畏惧,像清风一样度过一生。

在苏东坡享受着田园惬意的被贬时期时,朝堂中又是一番暗潮汹涌,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就算王安石再怎样隐瞒,其新法之灾还是被一名小吏用画的方式呈给了皇帝,此时神宗并未有何情绪。但只因王安石手下的一名小官趁机暗算王安石,皇上大怒贬了王安石,提拔了那个小官吕惠卿——也就是后来那个欺压人民的官吏,妖言惑主的政客。

令苏东坡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在元丰八年十二月半,他被应诏进京。太后命他辅佐年幼的哲宗,防小人的势力蔓延及皇上身边,又因为苏东坡年轻时的正义,让太后对他有所青睐。成熟的他,退去了少年的轻狂,在朝中掌握谦退之道,或许是道家的思想让他有了风度,又或许是瑜伽之术使他心神平静,这与他自身的游历有重大的关系。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

苏东坡而立之年与不惑之年在政治中都如此的成功,而他晚年一心想要被流放,去享尽天伦之乐,在太后死后,苏东坡如愿以偿。或许这就叫政治洁癖吧。不需要多么大的权力,不需要多么显赫的家庭,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总之,我所得的印象是——他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虽然历朝历代的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历朝历代皇后都是他真挚的友人,但苏东坡还是屡遭贬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而让他坚持生存下来的就是他那永远的乐天派性格。

邓稼先传读书心得1000字 篇9

十月十六日,也就是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五十五周年之际,有幸读到了邓夫人这部著作,邓稼先不再是一个课本上“两弹元勋邓稼先”冷冰冰的七个字,而是一个鲜活的、如同在我们身边的、和蔼的长者。

日寇侵华,手撕膏药旗;迫于形式,求学西南联大;尊其父嘱,学科学以报国;政权腐朽,追逐共产主义之光;远见卓识,赴国外寻求科学之道;视名利如粪土,学成毅然回国;临危受命,二十八载,刻苦钻研,罗布泊一声惊雷响,世界为之一颤!中华民族自此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

在他眼里,报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曾经国破家亡的惨状,时时刻刻印在他的脑海里,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必然受制于人。当接到原子弹的任务时,他便将自己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祖国的国防。

在他的一生中,以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暂停模拟四个里程碑的贡献,向中华民族、向祖国献上了他的忠心:志虑忠纯,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鞠躬尽瘁,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如邓稼先接受李鹏副总理奖章的时候所说的那样: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做一个代表而已。除了邓稼先,还有一代代人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前赴后继,他们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府的精英,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他们甘愿做这无名英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如今国泰民安,国富兵强,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向每一位为祖国前进默默奉献的前辈们致敬!!!高山仰止

上一篇: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下一篇:婚纱摄影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