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篇1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

你说,“不思量,自难忘”,这辈子便永远怀念她一人。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你安眠于地下,而我还在世上颠沛地活着。生死两隔,你知道我过得怎样吗?还能在我午夜未睡时捧上一碗夜宵吗?茫茫岁月,我一个人细数着对你的思念活过十载。不用细细打量,这份感情自相难忘。我若不说,你也可知。可是,我内心的苦与痛如何吞咽,千里之外的孤坟啊,为何如此催泪断肠?这些年来,我一谪再谪,仕途潦倒,生活清苦,倍偿艰辛,不知鬓角头发又白了几大把,倘若相逢,怕也难认出时光沧桑过后的苍老容颜吧。当年已成往事,只怕再难拾回。

夜里做梦又梦到你了,彼时隔着小小的轩窗,你对镜梳装,“女为悦己者容”吧,我看得眼角湿润,伸手只触到一团雾气。那画面在脑海,便觉得温馨香暖,终身难忘。此番的明月夜,那地的短松岗,怕是年年惹人相思断肠处吧。

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篇2

1.了解苏轼生平及宋词风格。

2.通过赏读全词,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

3.认识悼亡文学,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赏读全词,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

【教学难点】丰富的想象,巧妙的结构。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爱情是文学乃至人生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那是最美 好的结局,没能白头偕老的爱情更让人叹惜不已。屏幕上的雕塑反映哪个爱情故事?这组雕塑叫《化蝶》,反映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惊天动地的爱情。历史上很多像《梁祝》那样令人感动落泪的故事,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我国大才子苏轼也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我们通过 赏读他的 “天下第一 悼亡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去了解吧。

这首词是写给谁的?苏轼和她有着 怎样感人 的故事?

二、掌握相关语文常识

1.了解作者苏轼一生。

2.简介苏轼发妻王弗。

王弗是四川青神县 乡贡进士 王方之女,16岁时与19岁的苏轼成婚。王弗年轻貌美又聪明沉静,温柔贤惠又知书达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她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世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和嘱咐,夫妻恩爱情深。可惜王弗27岁时在京城病逝,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苏轼父母墓旁。而立之年痛失爱侣,在生活上、感情上和精神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认识“悼亡”含义:典故出自潘岳的悼亡诗。

综合《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理解,悼亡诗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

4.识记生字词。

1乙卯(mǎo):天干地支纪年,公元1075年,即北宋神宗熙宁八年。

2思量(sī·liɑng):想念,记挂。

3轩(xuān):有窗槛的小屋。

三、赏读全词

1.学生聆听朗诵名家范读,体会词的感情基调(悲凉)。

2.全班学生分8组,其中6组讨论词 的内容,每组翻译一句(以句号为准),各组派代表发言,疏通大意;另外两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复述词上阕和下阕的大意。

3.学生按顺序发言,教师逐句点评。

开头点出诗人与 亡妻生死 相隔之久,然后直接 抒情,表达强烈的怀 念。“千里”两句说明 “自难忘”的内容:妻子王弗死后葬于四川眉山,而词人远在密州,连到坟前祭奠的机会都难得。“纵使”三句写出 词人十年 来仕途的艰辛、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身心的衰老。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阕写梦中与妻子相遇的情景。整首词真情流露,凄婉哀伤,这一句却 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选取了很普通的日常生活片断, 却是诗人夫妇恩 爱十年的 写照。 接着词笔 由喜转悲。 “相顾”两句写出猛然相逢时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意境。结尾三句是梦醒后的哀思,同时也是对死者的安慰。

4.教师小结内容和特色。

(1)内容。

上阕:阴阳两隔 怀亡妻———写景、记事、抒情 (白描)。

下阕:悲喜交集 梦相聚———写人、记事、抒情 (留白)。

词上阕写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思念,是实写。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 人对亡妻 执著不舍 的深情,是虚写。 全篇用白描手法将生死、悲喜、虚实融合,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所以被古今词评家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

(2)特色:想象丰富,结构巧妙。

5.教师指点诵读。

(1)词的风格:豪放派题材广阔,多写塞外、江天,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写樽前、花间, 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姜夔(kuí)。豪放词派开创者苏东坡也无法摆脱婉约词的影响,现存苏词的绝大多数仍属婉约词。

(2)词牌是一首 词词调的 名称。《江城子》双调70字,前后阕格式同,押ɑnɡ韵,一韵到底。

(3)诵读指导。

十年(悠长,凝重感)生死(声调稍高)两茫茫(声调低长、迷茫感),不思量(轻音),自难忘(重音)。千里(悠长)孤坟(孤寂感),无处(无助感)话 (重读)凄凉(悲戚带颤音)。纵使(悠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稍短促),鬓如霜(拉长节奏,沧桑感)。

夜来幽梦忽还乡(惊喜、痛苦交加),小轩窗,正梳妆(稍慢)。相顾无言(悲伤),惟有泪千行(带颤音)。料得(肯定语气)年年肠断处(沉痛感),明月夜(稍短促),短松冈(拉长节奏,悲凉感)。

6.在理解内容、情感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生集体有感情地诵读。(配乐)

7.按前面所分8组进行诵读比赛。(每组派一个代表,评判标准:错漏,回读,情感,用时。)

8.学生集体诵读全词。(配乐)

四、延伸学习

1.悼亡文学。

(1)中国古代 四大悼亡 诗:1 (晋)潘岳 《悼亡诗三 首》(其一);2(唐)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 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3(北宋)苏轼《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北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2)中国现代著名悼亡作品:巴金的《怀念肖珊》《再忆肖珊》。

(3)外国悼亡名作:英国托马 斯 · 哈代的《呼喊声》 (The Voice)。

2.其他著名悼念诗文。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清)袁枚《祭妹文》

(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教师联系实际:爱情只是生命 中的一个 内容,那是小爱而已;我们还要珍惜亲情、友情,发扬爱国 情,让自己成为一个大爱之人。

五、作业

尝试给《江城子》填新词,表达自己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摘要: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用英文念苏轼的《江城子》 篇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莫倾城的译文:

For ten years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are both ignorant of each other.

Even though I refrain from thinking of you,

However I cannot forget you.

Your lonely tomb lies a thousand miles away,

Where can I pour my sorrows anyway?

Even if we meet again,you can hardly recognize me by the way,

For my face is fully covered with dust,

And my temples have as frost turned grey.

Last night I suddenly dreamed of retuning to my native land.

I saw you sitting by the tiny window,

Dressing and making up with your white hand.

We looked at each other,unable to speak a word,

Only a thousand lines of tears rolled down our faces.

I presume you will lie in that heartbreaking place year after year,

In that small round covered with pines mere,

Under the moon bright and clear.

美国著名汉学家Burton Watson的译文:

Ten years,dead and living dim and draw apart.

I don’t try to remember,

But forgetting is hard.

Lonely grave a thousand miles off,

Cold thoughts,where can I talk them out?

Even if we met,you wouldn’t know me,

Dust on my face,

Hair like frost.

In a dream last night suddenly I was home.

By the window of the little room,

You were combing your hair and making up.

You turned and looked,not speaking,

Only lines of tears coursing down.

Year after year will it break my heart?

The moonlit grave,

The stubby pines.

大家好,我是这一期的英语blog圈主持人。在搜狐英语学习论坛上,有一位“莫倾城”网友发了一个帖子,介绍他自己翻译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首先我必须指出,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翻译者必须具备古代汉语、英语、诗歌、音韵等多方面造诣。坦率地讲,我本人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而且据我观察,在国内几个主要英语学习论坛上,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也很少很少,所以我首先向这位网友表达我的钦佩之情。

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莫倾城”网友的译文有两个明显缺点,这种缺点即使是英语水平不高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这就是:第一,英语译文过分拘泥于汉语原文,原文中的每个汉字,几乎都有对应的英语单词,因而英语译文显得比较冗长;第二,英语译文中的某些单词,过于正式,不适合在诗歌中使用,比如 ignorant,recognize,presume等,因而文字风格显得有些不协调。我想在这里推荐美国著名汉学家Burton Watson翻译的这首古词,您可以比较一下,他的译文比较简练,风格也比较统一。

江城子 苏轼 篇4

苏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技能目标: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教学重点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教学方法

朗诵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词人的妻子去世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十年,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更加深沉。上片书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及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流露词人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学情分析】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卑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学生对苏轼的豪放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婉约词则接触较少。故在教授时,可指导学生体会苏轼婉约词中对亡妻的真情实感。一.导入

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其词豪放飘逸,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前面学习的《定**》中,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他的豪放、豁达,但他同时也是位多情的人。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沉而真挚的悼念之情。

先讲一个故事。(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总体把握

(一)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答疑。

(二)课文分析

1、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明确: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明确: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3、“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明确: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4、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明确:“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明确: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学生活动)明确: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1)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明确: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2)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3)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明确:“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4)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明确: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三.艺术特色

1.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抒发悼亡之情。以悼亡题材作诗,此是苏轼的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2.采用白描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对亡妻的掉念和自己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

3.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四.巩固练习

赏析这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 “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五.结语

学习这首词,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六.板书设计

上片: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 下片: 梦见亡妻的情景

七.作业布置

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 篇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乙卯: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3】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乙卯

【4】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5】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6】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7】纵使:即使。

【8】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9】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10】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11】顾:看。

【12】料得:料想,想来。

【13】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14】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赏析: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注释】

①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②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③顾:看。

【评解】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赏析】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在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品读赏析 篇6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选自《东坡乐府笺》)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ì)卷 (juǎn)平冈。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篇7

关键词:苏轼,哈代,悼亡诗

悼亡诗,广义的理解是所有对死者悼念的诗歌,都可以称作悼亡诗。狭义的理解是指丈夫对亡妻悼念的诗歌,或妻子对亡夫悼念的诗。中国悼亡题材的诗歌早在《诗经》中就有了,但在西方文学中却极为少见。这里所指的“悼亡诗”具体说来就是悼念亡妻诗作的专称。本文选取了中国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英国诗人哈代的《离去》(TheGoing)两首悼亡诗。这两位诗人虽远隔重洋、时代不同,但遭遇相似,都以同样细腻的笔触去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又同样都表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爱情与死亡。死亡和爱情都是文学的不朽主题,两位诗人对妻子的真挚爱情因妻子的逝世,而将对爱妻的深切思念以文学的形式升华为流芳百世的诗篇。但两位诗人采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怀念自己的妻子。

一、苏轼和哈代感人至深的爱情诉求

苏轼的《江城子》是诗人悼念妻子之作。苏轼19岁时,与年方16的王弗喜结连理。王貌美贤淑,苏年少有才,二人恩爱情深。可惜王弗27岁时不幸谢世。苏轼痛失爱侣,心灵的创伤和精神上受到的打击,难以言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知州,此年正月二十日,他与爱妻梦中相逢。因而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忆往昔,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想今朝,人世沧桑,生死隔绝。

哈代的《离去》写于爱玛去世后。1912年11月27日,爱玛由于夜间心脏病突发而死,她的死使哈代无限悲伤,这之后一直到1913年底,哈代怀着不胜悔恨和自责的心情写下了包括他所谓的“昔日爱情之遗物”(VestigesofanOldFlame)的组诗等五十多首怀念亡妻的诗篇,《离去》就是其中一首。诗人怀念过去共度的美好时光,全诗感情真挚,婉约动人。抚今追昔,令人不禁感慨万千。其追昔,实甚温馨旖旎;其抚今,确系凄清萧索,是哈代诗歌中极富抒情色彩的一篇。

二、比较《江城子》和《离去》的主题、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1. 主题相若,意境深远

首先《江城子》和《离去》有相同的主题,都是悼念亡妻的诗歌作品。苏轼悼念的是他的原配夫人王弗。诗人寄情于梦,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执著,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哈代的文学生涯以诗开始,又以诗结束,诗歌才是他的作品的主旋律。在形式格律方面,哈代深受民间歌谣的影响,语言生动流畅,极富表现力,时而接近口语,幽默风趣,时而又极事推敲,用词严谨,一丝不苟。《离去》这首诗是《爱玛组诗》(Emmagrouppoetry)中的一首,诗中坦诚地回顾自己的情感经历,在诗人中并不多见。全诗虽无华丽的辞藻却在朴实之中流露出诗人的绵绵哀思

2. 阴阳相隔的追忆和此情可堪的倾诉

《江城子》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前五句直叙生死两界、阴阳相隔的思念之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时间角度着眼来写。“十年”,点明时间之长,包含了其间的沧桑巨变和绵绵的相思之情,内容丰富,高度概括。“茫茫”二字,不仅揭示了幽明相隔、渺茫难详的现实,也表现了内心的孤寂空虚和落寞惆怅,更反映了思念之情的深切。著一“两”字,把这种无奈和情绪推及彼此,体现了词人与亡妻生前的相知相爱,突出了彼此间情感的深厚和思念的殷切。但是,词人却收笔陡转,写出“不思量”三字,回意蓄势,紧接着一句“自难忘”,扬起突发,逼近一步,把那种深沉的思念强调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纵使“不思量”已经“自难忘”,那么,如果时时“思量”,又将如何?“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从空间角度着眼来写。“千里”,言其远———生者身羁密州,死者坟葬彭山,山遥水远,一层;生者身居阳世,死者深陷幽冥,幽冥隔阻,又一层。“孤坟”,言其单———死者长眠地下,孤单冷清,一层;生者落寞寂寥,虽身处繁华闹市,但内心孤寂,又一层。“无处话凄凉”,言满腹悲伤,一层;无处诉说,又一层。之所以“凄凉”,是因为幽明隔绝;“无处话”,则不仅因为幽明隔绝,还因生死异处,相隔千里。词人在这有限的语言中,包纳了极其丰富的内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通过假设之词抒写生死离别的思念之情。前五句极写不能“相逢”的痛伤,此处却用“纵使相逢”一转,别开天地,另创新境。词人牵肠挂肚,期盼能与长逝的爱妻“相逢”,可转而一想,即使相逢,恐怕她也不认识我了,因为自己如今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不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尘满面,鬓如霜”,既包含了宦海沉浮、世事沧桑的悲苦和巨变,也包含了对亡妻日思夜念而经受的精神折磨和心灵摧残,惟忧思而催人衰老,早生华发。下片前五句记述梦境,通过日常生活画面的描绘,体现伉俪恩爱,抒发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小轩窗,正梳妆”,刻画爱妻的形象,栩栩如生,似虚则实,这是十年前的情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写夫妻相见惊定之后的表现,惟妙惟肖。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要说的话太多,竟不知从何说起。现实中相思十年,梦境中一晃十年,这样大跨度的时空中,包含了多少内容啊!结尾三句,写梦醒后的感慨。由梦幻回到现实,词人不再直接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而是推想孤坟中的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与上片起句遥相呼应。延续梦境意脉,既写了爱妻,同时也是在写自己,一笔两用,手法很是巧妙。

哈代在《离去》这首诗的开头就向亡妻问“为什么”,这一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诗人痛失爱妻后的复杂心情,但无论有多复杂,都是一个“哀”字,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基调。“…Icouldnotfollowto gainoneglimpseofyouwithwingsofswalloweveranon”(我纵有燕子的翅膀也无法把你追上,也来不及再一次见你)———没有暗示,没有哪怕是最后匆匆的一瞥,诗人只有回到过去寻找记忆中的爱妻了。在第二诗节中诗人依次使用了“bid”、“call”、“utter”三个同为say的近义词,但具体看来,却有用词由正式到非正式、语气由强到弱的细小差别,从而揭示了诗人的回忆之痛。紧接着“whileI/Sawmorninghardenuponthewall,”(当我看见阳光照在墙垣)又把诗人带回到现实之痛。第三诗节再次以相同的问句句式开始,但与第一诗节不同的是,这次使用的是助动词“do”而非其过去式“did”。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强调“经常发生”,二是仍然和诗人的悲伤心情有关,即他宁愿活在“过去”中。现实与回忆间不停地穿梭未能给诗人丝毫的慰藉。也许是太压抑了,在第四诗节,诗人不得不继续向记忆的深处搜索。诗人或许找不出比“完美”这一词更完美的词来形容年轻时的妻子,以至于他不能忘怀与妻子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至此,诗人将自己与妻子年轻时代的“爱”进行了全部释放。然而,诗人的情绪在第五诗节开头便骤然下跌,诗人的第三次发问显然又把读者带回到他的晚年。年轻时代纵有多么美好的时光也依然抹不去晚年生活的遗憾!虽然他们夫妻二人也曾努力追忆往昔,但所有的一切现如今都因妻子的辞世而付之东流;虽然二人也曾约定携手故地重游,但现如今都是一场泡影。“Well,well!”诗人无可奈何地开始了诗的最后一节:年轻也好,晚年也好,回忆也好,现实也罢———一切都已无法改变。诗人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行尸走肉———这难道就是失去妻子后诗人要走的路么?然而,结束全诗的“…wouldundomeso!”(这令我无限悔恨悲伤)使人感觉到爱情的伟大就在于此!最后一个诗节多用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虽然没有一般情诗结束时的豪言壮语,但仅“undo”(悔恨悲伤)一词就让人回忆无穷了。

3.“梦非梦”、“花非花”的表现手法

这两首诗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同样的主题。苏轼这首词虽说是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开头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强,感人至深。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十年。夫妻恩爱被生死阻隔,但过去生活的美好情景却是“不思量,自难忘”啊。下片写梦中回到故乡,见爱妻正对窗梳妆。夫妻终于相见,不是惊喜亲昵,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却胜过万语千言结尾三句又从梦境回到现实让人觉得诗人悲悼爱妻的心情是怎样的凄清冷寂啊。在《离去》中,“我多么希望你只是离我而去,而不是长逝人间;或者至少让我知道你正在饱受疾病的痛苦煎熬,好让我照顾你、看护在你的身旁”———也许这就是哈代将这首悼念亡妻之作题为“TheGoing”的缘故吧,因为他宁愿相信爱玛这次只是像往常一样地“走(go)”;可见,爱玛的猝然辞世令哈代震惊不已,他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所以选择了“走(go)”这一委婉说法。除了“go”的一语双关之外,“-ing”的添加也是诗人的良苦用心所在,它给人一种延续而无止境之感;也就是说,如果能再给爱玛一次“生”的机会,即使疾病注定要在短时间内夺去她的生命,哈代也一定会陪伴在她的身旁,和她分担痛苦的煎熬———让这段时间尽可能地延续,也许二人的冰释前嫌真的可以感动上苍,就这样延续到永无止境。

4. 寓理于情,情感与理智的纠结

这两首诗在风格和意境上有所不同。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他的词往往以意为主,追求道家的“贵真”审美观,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苏轼写伤感的词,委婉而细密。《江城子》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突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与感伤,写出了苏轼对去世十年的妻子的既真挚浓烈,又曲折多变的思念之情。在《江城子》中,苏轼以虚写实,虚中见实,创造出不同于哈代诗歌的意境。哈代的悼亡诗多用幻想、想象,意象的选择自由,范围极广。哈代的悼亡诗在追忆往昔岁月的同时,贯注着理性思考。这是因为英国文学受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熏染,诗歌悼亡意象多具想象性和哲理性,着重的是一种思的表达,在意象的选择上显得自由,范围广阔而丰富多彩。或许是“思”,也许是“悔”,迸发了哈代深埋心底的情感火花。正是因为这种直面死亡的理性思语,有的论者认为:“死亡使诗人完成了他在妻子生前所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一生中最好的爱情诗歌并非创作于他30岁追求心上人的热恋之时,也不是34岁新婚燕尔的幸福时光,而是在72岁的风烛残年。”

三、结语

尽管表现爱情、亲情、悼亡等种种情怀是人类文学创作永恒的共同的主题,但中西文化的不同土壤、相异的人文背景,决定了两者在情感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手法上风格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江城子》和《离去》,说明苏轼和哈代虽然一位生活在中国,一位生活在英国,并且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而且各受汉族文化和不列颠民族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在他们的诗作中却可以看到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这说明两位诗人有相似的诗心。在写宏伟巨著的同时,又怀着真挚的情感写出委婉动人的“悼亡妻诗”,描写了爱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同时,通过中西这两篇悼亡诗的比较,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他们各自的独特魅力,虽然时空相隔遥远,但是诗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感情惊人的相似。可见,人们对亲情的眷念、爱情的追求、幸福的憧憬,都是相同的,没有时空、国界之分。

参考文献

[1]兰世雄.婉约词[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33-134.

[2]吴伟仁,任冰.《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293-296.

[3]李华田,杜峰,余继英.托马斯.哈代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谢非.我看东坡本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5]苏煜.英国诗歌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6]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458.

[7]徐李.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与弥尔顿的《梦亡妻》之比较[J].考试周刊,2009(29).

[8]托马斯.哈代,等.世界上最美的诗歌[M].成应翠,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苏轼江城子读后感 篇8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作者邮箱:wgd_50119@163.com

上一篇:文化周启动仪式主持词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