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推荐14篇)

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 篇1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馒头……”这是我们常说的春节俗语。这代表春节很热闹。想拜年啦、吃饺子啦、贴春联啊都是大年三十必须做的。“贴完春联不要帐”也是一个俗语。意思是:贴完春联后不能要账。在古代三十晚上必须守夜。看完春节晚会,在12点时放完炮才能睡。现在,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破坏啦守夜的规矩。

大年初一就是该拜年的时候啦。晚辈都会长辈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话,再举三个躬,这时长辈就会给晚辈 压岁钱。有些小孩子会问:“福为什么倒着贴?”大人们就会说:“‘福到’吗。”

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 篇2

一、抓住话题作文的特点来审题

话题作文, 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话题作文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情景和内容范围, 写一篇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他形式的文章。 真所谓花多眼乱, 话题作文给的就是一整座花园, 而我们教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尽快摘取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花, 而不应该流连于花园, 面对满园的花无从下手, 最终在走出花园时手上一无所有。 面对“大而空”的话题作文题目, 让学生学会审题是关键一步。

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是考生所熟悉的或应该知道的, 对这一话题, 学生能有所感触, 能有话可说。 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 材料引出划定的范围和思考对象, 考生可由材料出发, 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 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 要求比较宽松, 显得比较宽泛, 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开拓写作思路, 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 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文体淡化更彻底, 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学生可以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 避免了大家共写一种文体、单调专一, 限制学生选择的现象。 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较灵活, 文章的字数较以前放得更开, 一般不少于800字。 话题作文不限定文题, 考生可以根据话题材料和自己的选材特点、文体特点自拟题目, 展示文题的个性。

二、认真研读提示语, 运用创造性思维

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为写作提供了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示。 这些近乎清楚的“暗示”隐含各种信息,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和想象。 研读提示语要反复咀嚼, 仔细品味, 发挥丰富的联想。 一要选准切入口, 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总话题的规定下, 在诸多内容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最有话可说的内容写。 不少学生面对话题往往有一种茫然而无从下手的感觉, 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大题小做, 以小见大”。 二要发挥特长, 确定文体。 话题作文文体往往不限, 如此我们可以根据选材和立意选择最适合、最有效、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来写。 比如, 2001年高考的作文以“诚信”为话题, 《赤兔之死》用的是寓言, 《一分病历》用的是就诊记录的形式, 《诚信的自述》 用的是自我介绍的形式, 《小白兔的朋友》 用的是童话。三要拟好题目, 引人入胜。 话题作文往往自拟题目, 拟好题目, 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题目的拟定要根据文体、内容、中心反复推敲, 尽量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

例如:话题“沟通”,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用, 在去邻居家的路上, 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 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 他舍得吗? 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 上次我向他借犁, 他就说犁坏了。 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 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给我, 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 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 让他帮忙, 他更不会帮了, 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 越想越气, 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 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 ”然后扭头就走了。 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写作要求:王生的问题是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缺少沟通, 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 以沟通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诗歌除外,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在作文中, 写作思路起到领航的作用, 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

(1) 续写故事。 邻居不知哪里得罪了王生, 便追到王生家问个究竟, 王生便把自己在路上所想的一切和盘托出, 邻居恍然大悟, 赶快解释并把斧头送到门上, 两家从此成为好邻居并影响了其他人, 整个村庄成为安宁祥和的幸福村。

(2) 沟通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之路, 可以想象一篇“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故事。 比如一个现代人穿越时光隧道到达远古社会, 他游历了几个相邻而无来往的部落, 发现了许多趣事。

(3) 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沟通的态度来看, 在某种意义上, 沟通亦即开放, 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达到相互沟通是人们的良好愿望, 但生活中有很多事难遂人愿。 老黄是某局局长, 老张是某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 老巩是演艺界中的大腕, 他们三个同住一幢楼中。 他们都想进行沟通:有的想利用别人的权利, 有的想利用别人的名望, 有的觊觎别人的钱财, 结果是怎样, 就此进行想象。

三、拟好题目, 写好开头

我们一直习惯把作文的题目与开头称为 “龙眼” 与 “凤头”, 可见其重要性。 话题作文没有设置题目, 这让考生有了更大的发挥个性的余地。 话题作文一般不能以话题为题目, 因为这种题目太笼统, 更谈不上新颖独到, 要吸引人, 我认为, 设置悬念是题目与开头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以“风”为话题, 可拟《风吹出了… … 》《风从哪里来 》, 以 “真”为话题, 可拟 《这是真情吗? 》《女生传出的纸条》等。 这些悬念式的题目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自然就很容易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作文的开头运用悬念法, 也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一篇复赛获奖作品是这样开头的:

讲台上放着一只被咬过的苹果, 讲台下坐着一脸茫然的我。

读了这个开头, 你能不想继续读下去吗? 人都有好奇心, 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 当你在文章的开头, 设下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 文章无疑成功了一半。 除了悬念法, 还有很多好的方法, 如符号法, 对比法, 引用或化用有关的名言, 歌词等。 作文的题目与开头的方法有很多, 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抓住一两种作为我们的指导方法传授给学生, 不要将所有方法一股脑传授给学生。

四、做好文章的美化

“文如其人, 字如其人”。 文面的好坏有时可直接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 特别是应试作文。 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无形中提高了这篇作文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否则, 字迹潦草, 涂涂画画, 甚至难以辨认, 给老师的印象只能是“基本功不扎实”, 其得分自然不会很高。 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时, 首先要求做到三点:一是字迹端正、清晰, 没有繁体字和简化字;二是标点要用正确;三是行款格式规范, 卷面上少出现改动或涂抹的现象。这是阅卷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也是决定考场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是辅导学生写作话题作文的一些技巧。 当然, 学生的作文是由其本身的知识水平决定的, 这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 如果我们在平时训练中能抓住重点, 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 相信,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快乐的春节的话题小学作文 篇3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大家都高兴的去购买年货。当然,最高兴的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放烟花、穿新衣服,还可以得到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桌上摆满了年糕、鸡、鸭、鱼、肉,特别是奶奶做的辣子鸡,可好吃了!虽然有一点辣,但是真的很香。这些菜都非常的好吃,现在回想一下,我都快流口水了。

我们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演小品、唱歌、跳舞、相声等等节目。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演绎的活灵活现,生动非凡。晚饭后,就到了领压岁钱的时间了。最高兴的当然是我了,我蹦蹦跳跳的,像只小鹿。爷爷奶奶看到我高兴的样子,直说我小财迷。不一会儿,窗外就响起了声音。是烟花!我急忙跑到窗外一看,哇!五彩缤纷的烟花映满了天空,漂亮极了。过年的时候很热闹,家家都开开心心,团团圆圆。我真想天天都过年呀!

快乐的春节中学生话题作文 篇4

如果你在春节将至的前几天漫步在大街小巷里,你一定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前贴上了春联,有的家庭门前还留存着鞭炮爆炸过的气息。可是,为什么到了春节及春节前几天,人们就要贴春联、放鞭炮呢?

原来,是和一个传说有关:传说,每到大年初一这一天,有个名叫“年”的怪兽就会下山作祟。于是,每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人们就会带上干粮,带着自己的家人们,逃往其他地方避难。

有一次,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时候,人们正在收拾东西,这时来了一位来村子里乞讨的白胡子老头,当他看到人们收拾东西的场景,觉得很奇怪,就疑惑地问:“你们收拾东西要干嘛呢?”人们七嘴八舌地说:“每当这个时候,‘年’会下山来的”“就是,就是啊!”“那‘年’真是太可怕了,我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它了。”谁知道,那白胡子老头却哈哈大笑,说:“我知道‘年’怕什么,只要你们给我一些红纸和一根竹子就可以了。”人们半信半疑的给了白胡子老头它要的东西,便急匆匆地走了。

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晚上,“年”下山来了。它看到有一家里灯火通明,心想:这下我可以饱餐一顿了。于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过去,撞开了门。可当它看到墙上挂满了红纸,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它马上平复了自己的心情,继续找人,可它随即又听到了火烧竹子发出的“砰砰”声,它被这声音吓得扭头就跑。这一天都吓得没有出来。

当村民们回来时发现村子没有破坏,就十分佩服白胡子老头:“您真是活神仙啊!”“我真是太佩服了,教教我们吧!”“就是啊!”“来我家吃饭吧!”白胡子老头不好推辞。只好接受了邀请。作为报答,白胡子老头也告诉了“年”怕什么。之后,就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节。

小学春节礼物为话题的记事作文 篇5

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主意,赶紧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礼物还是我帮你送吧!”

“真的!”妈妈又惊又喜。“真的,我一定行!”妈妈点了点头,提起那个沉甸甸的大包交给我,郑重其事地叮嘱:“先给姥姥送吧!千万别忘了,要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咱家来!”又拎起那个小包往我手里一塞说:“给,这是给你奶奶的。”我望着手里一重一轻的两包东西,暗暗想: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不过,将在外,不由帅,出门就是我的天下。我把两份礼物装好一溜烟地出了门。

我先到奶奶家,把那一份儿多的礼物送给了奶奶,并安慰她老人家:“我妈妈可想您了,可是脚扭伤了,不能亲自来给您拜年,这不,还给您买了这么多东西呢!”奶奶伸出干瘦的手接过去,赶紧挑出我最喜欢吃的糖果,当我嘴里含着蜜甜的糖时,我发现奶奶偷偷地背过身,撩起袖口擦拭眼角滚落的泪花,我赶紧陪着奶奶说长问短,又吃了奶奶包的饺子,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奶奶,拎起小包踏向通往姥姥家的路。

小学话题习作教学 篇6

一小学话题习作的现状令人担忧

1. 小学话题习作的命题过于抽象

案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问是读书这根苦藤上结出的甜瓜, 人生快事, 莫如读书, 它是我们精神的巢穴, 生命的禅床。大师朱光潜曾说:“学问不只是读书, 而读书毕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请以“读书”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不少于400字。

读完这则话题后, 相信很多老师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动不动就搬出名言, 动不动就引用大师的话, 小学生能读懂这则话题吗?太多学生闻所未闻的名人言论, 实在难以理解。

2. 话题的意图含糊不清

案例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热爱科学, 科学中许多奇妙的奥秘让我们好奇, 如小动物、植物等。对科学心存好奇的你, 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要求:请以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400字左右。

虽然话题习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但仍然要把命题的意图明确地告诉学生, 否则, 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则话题在“要求”中说:“请以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它”指什么呢?是话题中提到的“科学”, 还是“科学”中的某一样具体事物, 如小动物、植物等。由于出题者的疏忽, 学生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究竟该写些什么了。如果在这则话题的“要求”中明确一下:请从身边的科学中选择一样你最熟悉、最喜欢的事物为话题, 或写出你的迷恋、或写出你的惊讶、或写出你的喜爱……这样, 学生写起来就有针对性了。

二小学话题习作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应给予鼓励。”针对话题习作的现状, 我们如果采用激励策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会话题习作的技巧, 进行科学训练, 就能提高教学实效。

1. 营造愉悦的氛围, 激发表达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 实施情感激励,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就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实现教学的优化效果。无论是学生的“质疑问难”还是“突发奇想”, 甚至是“异想天开”都是创新“火花”的闪现, 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

2. 搜索热门话题, 点燃话题习作的热情

教师可发动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与社会, 为课堂注入新奇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学会观察、思维, 并且善于思维。

我们可以抓住热门话题, 热门话题可以是校园的, 可以是班级的, 也可以是家庭的, 甚至是社会的, 只要大家感兴趣的, 都可以拿来做话题。例如:春节刚过, 新学期来临, 我们可用“压岁钱怎么花”为话题,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展开讨论, 并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创作, 此类文章也深受学生欢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趣, 一切都是空的, 即使老师用强迫的手段, 也达不到理想的境界。

3. 指导学生给话题习作取一个好的题目

一般来说, 话题作文的话题是写作的主题或中心, 具有宽泛性, 内涵比较丰富, 它不适宜做文章的题目, 因此学生需要根据内容自拟题目。好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 而眼睛则是人心灵的窗户。因此, 一个好的题目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往往能收到使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4. 多元化评价, 开启成功的大门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平时创新习作的训练中, 采用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采用多元评价, 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 篇7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比如元宵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春节了。

春节那天,爸爸妈妈可忙了,包饺子、去买菜……街道上挂满了彩灯。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湘湖边的美食节举行得比我家还丰富呢!我看着那好吃食物不知不觉地走到那人群中吃起了丰富的美食。我吃着吃着,爸爸突然跟我说:“春节还有一个传说呢?”“说来听听。”爸爸就给我讲这个传说:从前,有个村子,村子的后山上有一只害人的动物叫“年”,每到大年初一就会下山害人,有一年除夕前,人们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里,到城里去避难,这时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家对大家说:“年”最怕的就是巨大的响声和红色。”后来“年”来了,它听到鞭炮的响声不动不动,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拿出红布,那个怪兽终于被吓跑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春节啊!

如何缩小作文“话题” 篇8

一、缩小外延

所谓外延, 即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关键词前面加上修饰语,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对话题进行限制, 增加其内涵缩小其外延, 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通过添加限制成分使文题在选材、主题、中心论点的指向方面更加明确和集中, 以从小处着眼、下笔成文。

譬如, 面对作文话题“诚信”,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写作需要, 在它的前面加上一些定语, 使之转化成下面一些作文题:“爸爸的诚信”、“一位小贩的诚信”、“一个钟点工的诚信”等。这样对话题进行了限制, 外延大为缩小, 写作内容也就明确了许多。面对这些熟悉的作文题, 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不会感到难以下笔了。

二、扩展成句

所谓扩展成句就是将话题扩展成一句话, 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起来。还是以“诚信”这个话题为例来说明。这是曾经的一道高考作文题, 有不少考生就是通过将话题扩展成句而写出了优秀作文, 如《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

再如, 面对“战胜脆弱”这个话题, 则不宜使用缩小外延法, 然而使用扩展法却是十分合适的。可以其扩展为“战胜脆弱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很重要”等。将话题扩展为一句话后, 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就变得更具体、更明确, 有利于学生从小处和实处打开思路, 实现“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三、多点设问

所谓多点设问就是要求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 缩小写作范围, 打通写作思路。

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将它化小: (1) 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标准和角度不同) ? (2) 何种原因造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出身、地位、经历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 (3) 如何看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是多元的) ?经过引导, 学生作诸如此类的设问, 写作范围就会逐步缩小, 思路就会逐步明朗起来。

四、多角梳理

作文的话题或所给材料的内涵往往不是单一的, 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爬梳出多个小话题, 使大话题进一步细化,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达到为学生铺就作文台阶的目的。

譬如, 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细加梳理就会发现此话题有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情感性质, 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 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 即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四维是情知方向, 即由情到知、由知到情。学生据此可以得到如下八个小话题:“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等。反之, 学生若从处理问题的角度去考虑, 又可类推出另外八个小话题来。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快乐的春节 篇9

听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出来吃人,人们就想法设法地对付“年”,就找它的弱点,后来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响声和光,所以人们过年才有了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除夕的早晨,我们挂灯笼,贴春联,大人们手忙脚乱地做团圆饭、包饺子。这时,爸爸妈妈还偷偷地把硬币洗干净放在饺子里,妈妈对我们说:“今天晚上,如果有人吃到我包的幸运饺子,我就满足他一个愿望。”我说:“我一定要吃到硬币,我要吃多,一定会吃到的。”

晚上,我拿着一大盆饺子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吃到硬币。”我在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弟弟大喊着:“我吃到硬币了!”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垂头丧气地吃着饺子,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胃口。

大年初一早晨,妈妈没等我起床,就已经开始包饺子,我过去一看,马上快包完了。我给长辈拜年磕头,我对爷爷奶奶说:“祝您们身体健康,长寿百岁!”爷爷奶奶对我说:“祝你学习进步!”然后爷爷奶奶微笑着拿着压岁钱给我。

晚上,我吃完晚饭,飞快地跑到了电视前,把电视打开,看一会儿电视。然后我到商店里买了“钻地鼠”、“蝴蝶”、“烟雾弹”等烟花。我拿出一盒烟雾弹,把盒子直接烧着了,里面的烟雾弹一个接一个地放出五颜六色的烟雾,美丽极了。我把一个“蝴蝶”上的引线点着,它一下子飞到空中,“轰”的一声炸开了,差点把我的耳朵给震聋了......

我爱春节,它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作者|城关一小三年级 张梦翔

春节话题作文 篇10

这次我是看了报纸的精彩介绍才决定来xx公园,听说这次庙会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赶往xx公园。

到了东门我抬头一看,“xx公园国际风情节”这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让我更加着急地想马上一睹它的风采!我们走进公园,真大呀!走了好长时间才看到了热闹场面,还来不及观赏,就被远处飘来的阵阵香味勾起了馋虫,走进一看,我高兴得不得了,都是我爱吃的。我一会儿吃烤肉,一会儿吃铁板鱿鱼,还有爆肚,不一会儿,我的小肚子填饱了,高兴极了!

紧接着,我们又观赏了人家表演的耍旗,台下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好声,再后来,又看见了许多的才艺表演,我感叹那些人竟能把我们的各种乐器表演得那么完美,把我们的歌曲演唱的那么精彩,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惊险刺激的游乐设备,比如:过山车,海盗船等,但是爸爸、妈妈和我看到这些都很害怕,不过聆听他人的喊叫也很开心!

时间过得真快,夕阳西下,可游客有增无减,玩累的我们只有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篇11

那么,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什么区别呢?

一、表述不同

以下面两则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比较:

1.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60%, 2001年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 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 2003年是18.3%。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 不少于800字。———2006年全国高考题

2.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 乙打了甲一拳, 甲在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 甲不小心掉进河里, 乙把他救了上来, 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 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 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800字。———2005年全国高考题

这两个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呢?

2006年全国高考题中有“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材料作文。一般而言, 材料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 题干中多有“读材料, 选角度,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2005年全国高考题中有“以‘忘与铭记’为话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话题作文。一般而言, 话题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题干多有“读材料, 以什么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二、内涵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 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常见的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 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是图画材料:一幅或多幅, 多为漫画。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 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 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文章的内容, 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相关联。

2. 话题作文, 是用一段提示语, 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思考, 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本身也是材料, 是谈话的中心, 为的是引出话题。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比较, 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 内容更加宽泛, 为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其实质是鼓励创新, 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陈述各自的观点, 或者联想到经历、体验。

三、特点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 也就是说, 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由材料决定的;并且材料必须应用到写作中, 行文也一定要紧扣材料进行 (不能脱离原材料) 。

2. 话题作文, 是以某一话题为范围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 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 也就是说,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 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其材料的作用在于阐释话题, 启发学生作文思路, 材料本身既可以应用到写作中, 也可以不加采用 (可以脱离原材料) 。

四、审题立意不同

1.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注意:

(1) 读懂材料, 把握材料主旨; (2) 依据材料确定写作中心 (或论点) ; (3) 围绕中心 (或论点) 构思、写作。材料作文, 中心 (或论点) 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 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

如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 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 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 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 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 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并非话题作文之“话题”) , 用上述现象作比喻, 发表自己的见解。副标题自定, 写在横线上。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谈

【提示】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 因此, 我们要进行联想, 拟出副题, 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

2. 同一个材料, 只要命题者稍加改动, 就会成为不同的作文题。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青少年好思考问题, 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 和父母对话, 和老师对话, 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 甚至跟大自然对话。

(1) 请以“对话”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2) 请根据这则材料, 联系实际, 写一篇作文。

【提示】 (1) 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这则短文是对青少年心态特点的表述, 是提出“对话”这个话题的背景, 并不限制作文必须写青少年与另一方对话。作文时, 真正起作用的是“对话”这个话题, 只要所写的是有关“对话”的情境、故事、价值意义的探讨或者方法、技巧的研究、介绍, 都可以。要求:要紧扣“对话”一词, 一是表明是双方的交流;二是有声的言语或无声的心语。 (2) 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命题明确要求“根据这则材料”, 这则材料的中心是青少年渴望交流、渴望理解, 作文就限制了要写青少年的群体或个体, 不能主要去写成年人;只能写交流理解, 不能写努力学习、追求理想等任何别的东西。

春节趣事话题作文 篇12

转眼三十到了。他们这里有个风俗习惯,就是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给去世的人点灯。以告忌他们的再天之灵。一大早,我们就准备了许多东西。有蜡烛,纸钱,灯笼,鞭炮等等。

一路上,只见车水马龙。到处都是往上山赶的人群,好不热闹!我们的车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山上,只见人山人海,烟雾缭绕。我们到了外公外婆的墓前,先炸了一串鞭,大舅舅说这是叫醒逝去的人来收钱,告诉他们后人来祭奠他们了。然后点上香,插在他们的墓前。我虔诚地跪下,双手和十,祈祷他们再天之灵安息。保佑后人身体健康。舅舅说,只要心成,愿望就一定能实现!因为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做完这一切,舅舅开始点灯了,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灯笼挂在外公外婆的墓前,然后点亮蜡烛,转眼间,火红地灯笼格外明亮,就好象外婆在对着我笑!

春节话题作文 篇13

今天妈妈带我去文化广场的保利剧院观看她们单位的春节晚会,我非常开心。

一到那里,我们就看见大大的舞台,观众们迫不及待的等着节目开始。节目终于开始了,演员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演小品。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手影舞,我和妈妈也参加了表演。上台的时候,我心里又激动又兴奋。我和一个姐姐做飞鸟,其他人做自己的动作。我们用手做出笑脸、时钟、大树……表演结束后很多人都说我们表演得很好,我们很开心。

快乐的春节晚会结束了,我真希望下一次也能站上这个快乐的舞台。

小学生春节话题作文 篇14

一、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缺失的原因

1. 文化的发展多元化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经济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文化交融也是越来越复杂。在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的同时, 外国文化中的糟粕也趁机而入, 并且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扮演着一定得角色, 中国的文化变得不那么单纯、那么单一, 而是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糅合了多元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向现代文化转型, 出现了“一边倒、一刀切”现象, “洋文化”以其新奇、多样的面孔正在占领着中国的文化市场,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标新立异、时代潮流”, “春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已不那么重要, 而“圣诞节”正在年轻人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对“春节”和“圣诞节”的节日内涵已经曲解, 在节庆期间衣、食、住、行等生活观念、方式上的改变, 直接反映了中国民众正经历一场世界观的巨大转变, 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所致。

2. 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一些国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大冲击。外来节日如圣诞节等也随之进入我国现代都市生活, 其新颖的物质形态, 包括饮食、礼品、靓装等所形成的较传统节日更为特别的繁华世界, 都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特别是电脑的普及,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新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 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大事,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网络上一些文化糟粕的影响。

3. 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够

当代大学生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 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学阶段正处于思想转型期, 是非分辨能力还不到位, 以至于成为“洋文化”入侵的俘虏。“80后效应”再加上这个张扬的时代背景, 他们选择圣诞节而不是春节就不难理解。从深层次来讲, 还是由于当今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够。在当今文化的多元碰撞中和全球化得过程中, 多种文化的出现使大学生无所取舍, 陷入了选择的误区。

4. 学校教育的缺失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教育, 家长、学校、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学校的课程中很少有关于传统教育的, 缺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培育。

二、挽救大学生中传统节日失落的对策

1. 对传统节日进行正确的引导

(1) 引导对文化多元以及过节多元化的正确认识。前提是必须保证本民族的文化不能丧失。文化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无论怎样多元化、无论怎样融合, 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都必须保卫好, 不能丢。在面对“洋节”问题上, 应该是不提倡也不反对, 发掘其优点, 把其优点和我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起来, 使我国传统节日更具新颖性。同时要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意义, 并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2) 倡导文明健康的过节气氛和过节方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缺失与现在的时代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都在追求高科技、新事物, 而对旧的东西没有多少留恋。大学生的思想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一切向前看, 注重创新。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物质资料极大提高, 生活节奏加快, 生活压力增大, 于是人们便把节日当作难得的休息时间, 吃喝玩乐、外出旅游, 抛弃了传统节日的原始意义, 久而久之, 过节的气氛也就淡化, 过节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因此, 在过节时应该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改变节日的表现方式, 使之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能吸引广大人民, 使之从中受益。

2. 加强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教育

(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之所以会缺失,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育太少。在大学生的课程体系中, 把语文课、历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进行系统的讲解, 使大学生从思想上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内涵和精华所在。并注重与现实实际紧密结合, 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明的精华, 珍爱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型期, 在这一阶段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把传统文化作为载体, 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

摘要: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元, 但是时至今日, 真正留下来的又有多少, 值得国人反思。尤其是大学生, 作为新时代未来的主力军, 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可在他们身上很难发现优秀传统的影子, 更热衷于洋货。

关键词:传统节日,大学生,失落

参考文献

[1]陈凤钦:当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的调查[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

上一篇:建立工作机制的通知下一篇:1.项目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