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精选11篇)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1

长期以来,我们绝大多数英语教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英语课堂仍是只注重形式热闹的“原生态”课堂,单纯地让学生“鹦鹉学舌”,课堂上缺乏真正的“对话”机制,学生所学的几乎是“哑巴英语”,这实际上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厌烦了老师枯燥乏味的领读、灌输,厌烦了简单幼稚的读读唱唱。外在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而言,效果不再持久。因此,教师应当追求发挥学生思维想象后产生的自己的语言,给学生产生语言交际的源动力,换言之,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英语对话创设切实有效的语境。我根据教材内容,尝试了各种途径,来为对话教学创设生动有效的语境,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进行对话,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真实语境,让学生应景对话

任何语言均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就是不是“真实”的语言。新课标强调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

1、实物实情,源自生活 心理学研究证明:实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过某些与词义有关的实物,便能较快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单词、句型和对话。以PEP 4 Unit6At a farm为例,在教学tomato等蔬菜单词和对话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分享蔬菜沙拉的教学设计。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蔬菜沙拉带到学校,大家边学习单词边品尝沙拉。在品尝实物的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想知道口中的蔬菜的英文名,便有了对话交流的欲望。

2、搜集资料、因材会话

让学生自己搜集对话所需的相关资料,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如:教学询问职业单元,我让学生搜集一些名人照片、资料。学生对名人很感兴趣,尤其对一些卡通人物和影视明星。因此,没等老师教学对话,他们已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

3、媒体呈现、直接展开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教学中,用直观的多媒体呈现真实照片等,已成为最便捷最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PEP8过去时态时,我采用了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和旅行日记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展开对亲身经历的介绍。学生听了介绍后,也想呈现自己的旅行经历,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摸拟真实语境,让学生观景对话 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的开展思维,理解具体语境中所传达的语言信息,触景生情,产生表达欲,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1、布置场地、情景再现 教学场景的设计,也能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室中的有效教学资源,呈现更加真实的情境。把教室布置成生日派对、郊游、农场、图书室、商场、公园、动物园等与课文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样学生所学的英语才具有生命力。

2、推陈出新、趣味游戏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语境设计也是如此。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精心设计语境,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PEP4 Unit6At a farm中有关动物的对话课,我创设了”羊羊运动会”的游戏场景,以学生时下正感兴趣的动画片为情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捕捉时尚,展开话题

新近发生的大事件或热点新闻,都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三、设立虚拟语境,让学生思景对话

1、编撰故事、角色表演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多数对话都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当我们命令他们“把对话背下来”时,很多学生会愁眉苦脸,但如果让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却个个信心百倍、跃跃欲试。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把单词和句型编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再进行对话表演。

2、交代背景、布置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创设对话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这是近年来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我发给学生每人.张表格,布置了调查同学上周末在家的活动情况的任务,让学生以完成表格为任务目标,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这种方法,既能强化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

3、小组辩论,互动交际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2

关键词:对话练习,小学英语教学

【引言】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及熟练的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技巧是开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相关的场景下, 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英语内容进行交流和提高对话能力。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激情导入、情境气氛的营造、课外练习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的实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对话教学的实践尤为重要, 对话教学能够让教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的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

在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6中, 课本要求1) 能听懂、学会a bee, a bird, a kite和a balloon, 发音准确。 (2) 能听懂、会说、会读字母Ll, Mm和Nn。 (3) 熟悉儿歌A bee.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来设计合理并且有趣味性的对话练习和情景类游戏。运用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如pen、book或是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教学过程:

(1)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形, 请学生看黑板用英语猜猜老师想要画的是什么, 教师用yes和no来回答学生, 如学生猜不出来, 教师可以用不断添加笔划的方法启发学生, 直至学生猜对。

(2) 带领学生读准每个单词。

(3) 组织学生开展What's missing?的游戏, 让学生快速反应哪个单词“飞走了”, 从而加深他们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加强课堂教学生动性

对话练习是加强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闪忆化,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课文和对话的内容不易记住和掌握, 教师要想方设法, 使教学直观化、趣味化, 那就是最直接的表演化, 不仅体现在教学中, 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例如要精心挑选和设计一些英语教学游戏和对话, 如教学Is this you r/his/her…?句型,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looking for the owner”的对话游戏, 每次让一个学生先出去, 教师从另一个学生处拿一件东西, 然后让出去的学生回来猜东西的主人, 学生猜时要用Is this your/his/her…句型来问, 其他学生用Yes/No回答, 能最快找到主人的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或者把音乐引入课堂, 以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 增强记忆力。如《ABCsong》、《Good morning to you》等, 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歌曲对唱或是对话练习, 教师还可以运用新颖奇趣的谜语、故事, 诱发学生兴趣, 如让学生合上书, 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 (不发音) , 判断教师说的是哪一个词, 最先说对者为胜方。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情景创设

1.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上能动的因素, 师生之间互相用英语问候, 不仅可以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也可以使师生共同进入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之中。

学生对旧知加以巩固, 同时也可使学生对老师的问候语中加入的新知迅速作出信息处理, 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 确定重复次数, 为了帮助理解, 语速适当放慢。

2. 教学挂图具有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 情景的设置与课文的内容相吻合, 对一些简单明了的会话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挂图, 让学生通过情景去理解。

首先, 给1-2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体态语言和画面中的各种情景, 想象一下他们可能在说什么。教师可以根据新知识点的多少、语言难易的程度作出必要的提示。学生可以开展小组对话讨论, 大胆想象, 运用学过的句子, 用英语描述大概情节。最后播放录音, 教师用手指着相应的图片或角色, 通过前后对比大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边听边看, 边看挂图边跟读, 通过情景理解其意。

四、结语

对话教学, 通过巧妙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无形中对学生英语词汇量及重要句型进行巩固, 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流水平, 并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更利于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娟.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沈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元教学设计.科教文汇, 2009

[3]谢小洁.浅析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 2013

[4]路听说.浅谈主动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 2010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3

英语练习的内容离不开听力、语音、词汇、句型和短文阅读这几类,并且每个练习中都渗透着对语法的要求。衔接性练习的设计也要围绕这几个模块进行有梯度、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听力练习——有弱到强

初中英语听力题中经常有听一段对话回答五个问题或填入抠空的十个单词的题目。而小学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和一个句子抠空两个词的题目。学生如果没有得到相应训练,未形成一定能力,遇到这些题目时经常会一筹莫展。

运用课本配套的录音资料作为听力内容,可训练学生的听力。开始时提供十个单词,其中数个词来自某段录音文字,要求学生在听这段录音时,勾出听到的词语。接着把学生们找出的词擦掉,出示该段文字的抠空练习,要求学生再听录音,在空格处写出所缺单词。在做这种题时,学生兴趣很浓,感觉是在做游戏,而他们听的能力则在逐渐提升。在学生熟悉录音内容的情况下,再出示与文章相关的判断题练习。能力较强后,则要求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起初提供一些答句结构,逐渐要求学生自己组织答句;甚至可尝试听对话完成短文填空,练听力的同时训练人称语法知识的运用。

二、语音练习——逐渐过渡

中学语音题包括单词四选一辨音、选出与例词含有相同音素的单词、看单词写音标和看音标写单词等几种类型。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强调音标教学,但当学生进入中学时却必须掌握音标。为了使学生在升入中学时能较顺利地掌握抽象又枯燥的音标概念,在小学为学生做一些语音教学的铺垫,既为学生将来学习打基础,也能促进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

在总结每单元G部分常见字母(组合)发音时,把音标的书写和读音也教给学生,并适当复现。在熟悉一定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读音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尝试选出或写出辨音题中划线字母(组合)的音标。接着试做符合发音规律的看音标写单词和看单词写音标练习。如根据“元辅e”结构中,元音字母发字母本身音的规律,让学生写出Kate的音标/keit/, 根据这一规律再试写新音标词/heit/hate。当然,开始时需提供字母组合、单词或音标让他们选择,逐渐过渡到让他们自己根据掌握的语音知识独立做题。在渗透语音知识的同时,学生们会通过总结,运用字母发音规律检查听力和拼写练习中所写单词拼写的正确性,语音知识的拓展促进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也减轻了学生背英语单词的难度。

三、词句段练习——有机融合

在语言的运用中,单个词表达的意义十分有限,只有将它们组成句,连成段才能表达丰富的含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练习中必须将它们有机地融合,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词、句组合练习

小学英语练习中词汇考核着重于单词拼写和固定词组搭配使用,而中学英语的词组翻译经常较长,翻译句子只提供开头单词。两个年段在同类练习上的难度差异很大,应在小学阶段进行一定的适应性练习。

首先可尝试句子抠空练习,逐步过渡到既填短语,又要注意语法变化。如“他正看着窗。由 He is looking at the window.发展到He is looking at the window.”从注意单个词拼写到既要注意固定短语结构,又要注意现在进行时结构,还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变化。此外可尝试抠空式句型转换练习,如:They are reading in the room.(划线提问) →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room? 待学生能力较强时,再练习改错题,如:We is singing.→We are singing.

通过这些系列练习,能强化学生在翻译词组、句子的同时对名词复数、名词所有格、人称(物主)代词、疑问词、动词时态变化等语法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全面思考和细心答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句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2.句、段组合练习

中学英语写作只提供关键词和重要短语,在小学阶段可分步进行训练。在训练整句翻译的同时,可依据课文进行仿写和改写练习。接着提供英文主要结构,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将句子结构补充完整,成为一篇英语小作文。然后过渡到将作中文提示以整句形式出现,学生只需将这些句子正确翻译成英文,就成为一篇文章。最后再尝试提供关键词和重要短语让学生自由写作,字数要求则由30字左右逐渐增加至60~80字。在这个过程中,再让学生试做一些完型填空并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对上下文综合理解的能力,拓展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参照中学练习题型模式设计英语衔接性练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在编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适当降低原题型的难度要求,分步设计有梯度的衔接练习。使学生在完成衔接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有一定难度,但又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通过衔接性练习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中学英语练习模式,使其思维模式逐渐与中学教学方式接轨、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拓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获得提高;最终帮助他们轻松自然地融入中学英语学习。

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篇4

王 颖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2.会折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教学重点: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折出正三角形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课前准备:4-5张长方形纸片、2-3张正三角形纸片、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做出什么图形呢?先动手尝试.(最基本的,能做出正方形)

剪下这个正方形,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叠合可以产生全等图形。由此可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为所要构造的图形提供合适的条件。

出发点总结:要折出正多边形时,如何才能产生相等的边和各个相等的角?

二、用刚才得到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动手实践一下.正方形中已经存在很多相等的边,如何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成三角形呢?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经验分享)

试陈述这个过程,思考: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根据之前的方法介绍,尝试动手折一折(二选一):用一张正三角形纸折出一个正六边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正八边形.四、你还能开动脑筋,折出怎样的正多边形呢?

五、按如图所示折叠,猜想,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所得到的数学猜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5

结题报告

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李树波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书目单一:休闲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少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消费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多媒体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课外拓展策略 ”是指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既定的研究目标,在各年级的相关班级相关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资源的拓展,通过分析综合,达成一个个研讨专题,使其目标更切合实际。

2.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策略。

3.实验法。选择不同的班级或小群体,通过多学科、多层面的实验剖析,综合其特点,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4.另外,我们还将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使本实验的数据具体,可信。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前期工作:2014年3月—2014年4月。

(1)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材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制订出研究方案。

(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4)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10月

(1)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2)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4)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整理汇总材料。

(3)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 组 长:李树波 副组长:盛淑杰

组 员: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方法 2.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方法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

方法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

方法5.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1.学法指导策略: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2.美文诵读策略:要求学生遇到一些好诗文做到熟读于心,熟记得多,将来就能灵活运用,也将成为学生一生的智慧财富。

(三)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模式。指导学法→ 选择书籍→ 师生共读→以读促写→分享成果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八、研究后的思考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 篇6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的各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革新。设计和运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旨在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效率,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成绩。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设计;分析

一、引言

英语是第二语言,小学生们学习英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掌握好英语的教学内容,还要设计出一些优质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英语的教学效果。英语对话教学的方式能够带动学生们积极快速地学习英语,提升英语的教学效率,但是英语老师们一定要设计好英语对话教学的话题,不断地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生们与英语老师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度和配合度,这样有利于实现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小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的能力,实现双赢。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教育体制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方法能够将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趣味化、生动化,提高小学生们学习小学英语的兴趣和激情,小学生们更愿意去学习和掌握小学英语的教学知识或者内容,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得小学英语教与学的任务能够顺利实现。因此,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方法对小学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英语老师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小学英语对话的教学话题,在激发小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提升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口语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要结合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小学英语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以及小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或者状态等来设计和调整。小学英语教师要设计新颖、多样的英语对话教学话题,不断激发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能动性。

(一)设计小学英语多样化的对话教学话题

在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时,小学英语老师们要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以及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情况和水平进行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设计出多样化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结合生活实际,更加人性化地实施教学,提高小学生们对英语知识或者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时,还要将小学英语的教育性、趣味性、形象性以及创造性考虑进去,重视小学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吸引小学生们去更好地学习小学英语,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设计的方法

在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时,小学及小学老师们要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情况进行设计,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关键就是话题设计,通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设计来加强师生之间、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互动,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在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时,要运用一些设计手段来实现小学英语的对话教学。而现如今,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各大校园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设计和丰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话题,将小学英语中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图片或者内容来展示给小学生们,可以用多媒体影音设备将英语对话教学的内容做成影音课件,让小学生们跟读或者反复练习,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英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小学英语老师可以运用分组、互动练习,让小学生们自由组合对话练习、师生互动对话练习或者分小组对话练习等等,小学英语老师们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方式供小学生们选择,通过不断地进行英语对话练习,能够强化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小学生们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和水平。此外,游戏化的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将英语教学内容游戏化,能够增强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活跃英?Z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得小学生们能够在快乐、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轻松、有效地学好小学英语。

(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要重视小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培养

英语教学话题是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英语兴趣与激情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设计时,要大胆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限制,从小学生们的角度出发,创设多种多样的英语对话教学话题,吸引和激发小学生们去动脑思考,培养和挖掘小学生们学习小学英语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逐步地引导小学生们自主地参与到对话教学话题当中来,使得小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知识和内容。如小学英语老师们可以设置多个英语对话教学话题,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小学生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小学英语老师们可以提出问题,让小学生们来作答,老师可以运用“where” “what” “why” “when”等反问小学生们,不断激发小学生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要结合小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况、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设计,旨在激发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7

阅读后的拓展性活动要在有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其目的是使文本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 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刘建20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师普遍能够做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在分析时, 大多数教师不仅关注语言, 还关注挖掘文本所承载的情感意义和价值观;在活动设计上, 关注输出与输入的关联, 能通过问题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输出活动中, 由于缺少挖掘文本主线的意识, 设计的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还有待提高, 以至于教学缺乏整体性, 拓展性活动缺少升华, 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主线是“主要线索”的简称, 是指占主导地位或统领事物发展的线索 (郑春2013) 。文本主线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某种思路, 是文本的写作线索, 体现文本的内在层次和逻辑关系。如果没有抓住文本主线, 设计的问题就会十分零散, 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性, 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意识的目的。

二、读后拓展性活动设计的原则

要想使读后拓展活动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具有以下意识。

(一) 主线意识

阅读过程是一个连贯的整体, 阅读课堂亦如此。课堂设计时应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设计好各部分之间的过渡, 尽量避免生硬衔接和脱节现象的发生。整体设计遵循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在问题的设计上, 由浅入深;在结构归纳上, 由局部到整体;在内化输出时, 由零到整 (葛炳芳2013) 。

教师应该从文本的核心主线确定教学的核心任务, 并围绕核心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文本处理要有整体意识和主线意识, 要关注教学环节的关联性, 任务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 (葛炳芳2013) 。在此基础上, 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会形成一条主线, 形成“问题链”。围绕文本主线进行的教学设计, 既不失文本的整体性, 又能体现阅读体验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二) 关联意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 让他们归纳出文本中与观点表达有关的表达方式, 并简单应用这些表达方式表达自身观点;再通过了解作者自身观点, 让学生了解如何间接表达自身观点 (葛炳芳2013) 。

教师设计的活动不仅要基于文本, 紧密围绕文本主线展开, 还要能与学生的个体生活联系起来, 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关联。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加工整合处理所学语言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拓展, 创造新的内容, 从而丰富所学语言内容。

(三) 真实意识

创新性提问是挖掘课文主题含义,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建立真实语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开展真实交际, 从而进入用英语思考、交流、做事、做人的环境之中 (夏纪梅、卢莉2003) 。

围绕文本主线设计拓展性输出活动, 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通过活动, 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体验、领悟、联想、想象、欣赏和内化。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借助自己的原有认知和知识结构, 自觉、自主、自由地调动自己的语用行为, 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历经真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语言实践, 学生将思维深入文本, 以此推进个性感悟, 增进言语内化, 使所学内容与自己真正的生活接轨, 从而提升学习欲望。

(四) 思维意识

“教学留白”是指不通过直接讲述的方式明确地将一些学习内容告诉学生, 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讨论交流等方式留下“空白” (钱剑英2015) 。学生在试图填充这些“空白”的过程中, 会获得更多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与乐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获取信息, 而且要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文本主线, 从文本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角度, 结合学生自身情感、阅历等方面设计输出活动,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话自己的思想。

三、围绕文本主线设计拓展性活动教学实践

文本主线的呈现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以题目为主线, 另一种则是通过内容呈现主线。

(一) 题目与主线

标题好比是文章的“眼睛”, 从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框架, 还能获得更多的潜含信息 (梁美珍、黄海丽, 等2013) 。标题通常是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概括, 是文眼, 往往透露着文本内容的主线。

【案例1】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9 Food for Sport, 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时, 题目是Food for Sport, 文本的主线围绕着运动谈论运动员的饮食。文本以对话采访的形式呈现, 对话双方是Host和Dr Hill, 对话的主题是Food for Sport, 对话涉及的内容是Arsenal队的运动员的饮食、游泳运动员的饮食以及Michael Phelps的饮食。据此, 执教教师设计了如下读后拓展活动:Finish the table and tell what you have or don’t have in a day.

【分析】

此输出活动的主要内容与本课的部分内容相吻合———谈论食物。但文本主题的另外一部分内容却被忽略。其次, 学生即使没进行文本阅读, 依然可以完成此输出活动。可见, 授课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忽略了文本的主线意识, 设计的活动缺少建构性, 活动的设计还只停留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层次, 属于表层的语言输出。

有效的高阶教学活动必须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必须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吕秋萍2013) 。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建构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同时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思考。

【建议】

这堂课起始于著名运动员的饮食, 终结到学生自己的饮食。用这样的问题引领活动,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感知, 学生更乐学、愿学, 也能对学生的饮食生活有所启发和影响。教师应基于文本主线, 设计联系文本与生活的活动, 启发学生进行从文本到现实的联想与思考,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提升。阅读材料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 也是学生了解异域文化, 增强文化意识, 形成正确人生观、良好品德和健康情操的载体 (楼成芳2016) 。

(二) 内容与主线

文脉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发展线索, 是贯通文本始终的表达顺序, 体现着文本内在的逻辑 (郑春2014) 。一般课文都有文脉, 只要用心研读, 总能从中发现或明或暗、或显或隐、或结构或情感的脉络, 这些给文本主线的提取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2】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7 Chinese New Year, 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文本以来自英国的Grace通过短信的形式与爸爸交流和朋友Li Lin的家人在北京过春节的情况为主题。文本以爸爸提问—Grace作答的形式展现, 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文本内容主要从Grace的所做、所学、所见和所感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文本主线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春节。执教教师设计了如下输出活动:If you are Grace, tell your mother what you have done and how you feel.

【分析】

这样的输出活动只关注本堂课的输入内容, 只是对所学内容换了种转述形式, 未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 没有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内容拓展。

Sadker (1991) 认为, 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仅仅依赖记忆 (memory) 或回忆 (recall) , 而是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具体地说, 这种问题在回答时一般都需经过下列思维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 (转引自宋颖超, 2016) 。这些思索性问题的答案不能从阅读文本中直接获取, 而是需要学生以文本信息为基础, 对教师所设计的拓展性活动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 进行思维加工。

【建议】

围绕教学主线, 可以设计这样的输出活动:Please tell Grace the same experience you have and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 Grace hasn’t had.

春节是每个中国孩子每年都要经历的传统节日, 学生对春节的认识远远不止Grace看到的这些。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平台, 给他们空间, 他们就会深化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写出所经历的相同点来转述输入内容, 做到了输入与输出一致。这样的输出活动围绕主线设计, 不仅涵盖了输入信息, 还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结束语

基于对文本深入而多角度解读的教学设计, 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有主线意识、关联意识、真实意识和思维意识, 以阅读文本教学主线为基点, 用教学活动串联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在拓展性活动的基础上完整地学习文本, 升华文本。

摘要:提出基于文本主线设计初中英语读后拓展性活动的问题, 分析读后拓展性活动设计的原则。结合两个教学案例, 分析读后拓展性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设计的原则及建议, 从基于文本主线的角度探讨读后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认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有主线意识、关联意识、真实意识和思维意识。

关键词:文本主线,整体性,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葛炳芳.2013.关于学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3) .

梁美珍, 黄海丽, 於晨, 陈一军.201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刘建.2013.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现象评析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0) :38-43.

楼成芳.2016.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写联动活动设计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 :50-54.

吕秋萍.2013.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6) :12-17.

钱剑英.2015.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信息加工:提取与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宋颖超.2016.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4) :46-49.

夏纪梅, 卢莉.2003.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 (1) :54-59.

郑春.2013.教学的主线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 (4) :6-11.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8

[关键词]英语 实践 参与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59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入门课,虽然简单,但课堂时间有限,改革作业教学,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维化设计拓展性作业,进一步熟悉使用简单词汇和句型,巩固课堂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各种技能,促进英语语言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的必要性

作业的多维性是指作业设计多角度,同时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指导作用;作业目标多方位,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业布置多层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具有自主性;作业批改多交流,从教师的简单评价走向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是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局限于课本学科知识范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内容僵化,作业规范统一,强调机械训练,忽视教育和激励功能,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失去作业应有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正确理解作业的价值,设计拓展性作业,拓展知识范围,在丰富多彩的作业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提高小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拓展性作业,确保拓展性作业形式多样、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巩固知识,发展学习能力。通过作业活动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作业兴趣,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作业,拓展了知识、技能和能力,促进了终身发展。

3.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性作业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多维化设计的实践探索

拓展性作业是充满趣味的多元复合体,把科技、艺术、体育等融为一体,将作业融于游戏、画画、制作表演之中,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相结合,学生手、脑、口互动,把语言技能的培养贯穿在活动之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给作业选择性强,题型多样,形式丰富,难度不等,完成程度有高有低,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需求。每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激发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愿望,提高了英语作业的质量。

1.尊重个性差异,作业布置体现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注重个性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创造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达到发展空间的最大化。口语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建立课外活动小组,讲英语故事比赛、学唱英语歌曲、表演话剧、猜谜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结合教学布置分层作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例如,学习《My family》一课时,教师布置的作业分出层次,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生日等情况,学习用英文语句描述。低层次的学生说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单词;中层次的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年龄、姓名等;高层次的学生了解家长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格。用英语表达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交际能力。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尊重认知特点,作业布置体现趣味性

听、说、读、写是英语四项基本功,语言是有声的,我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英语氛围,提供给学生听说的机会,布置趣味十足的作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超级模仿秀”活动,教师反复播放录音,把难度较大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让学生做好准备,请学生上台来模仿录音,看谁模仿得最成功。童话故事、小笑话、幽默故事等都可以作为模仿内容。有一则笑话:Amail was hit,by a cab in the street.He was brought to the hospital.His wife who Was standing up by his bed,said to the doctor:“I think that he is very i11.”“I am afraid that he is dead.”said the doctor.Hearing this,them moved his head and said:“I’m not dead.I’m still alive.”“Be quiet,”said the wife.“the doctor knows better than you!”反复播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出现笑话的原文上填空,然后让学生模仿笑话中的妻子、丈夫和医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乐意接受作业,听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3.遵循实用性原则,作业布置体现实践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造就丰富充实的人。”人们通过阅读洞察社会生活,认识大千世界。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学习英语的目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英语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后,通过阅读看懂一些英文小故事,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阅读兴趣更强烈。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查询英文字典,扩大了词汇量。教师布置“每周读一则英语小故事”的课外作业,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讲述读到过的故事。学生在完成阅读作业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增加了英语词汇量,提升了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唱英文歌曲,朗诵小诗。英语歌曲旋律优美,简单易懂,内容生动,美妙的旋律促进了儿童对歌曲内容的记忆。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除了利用课本上的歌曲,还可以旧曲填新词,将学生难记的单词和句子,融入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学生就能流利地唱出学过的歌词,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例如,教师布置“对话日志”作业,师生之间以书面形式随意交流,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创设宽松的交流环境。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公开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只是给出准确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模仿。这种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既达到了用英语与人沟通交流,又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留给学生一组混乱的词汇,让学生组成完整的一句话,或用英语语言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搜集格言、谚语等,都可以作为拓展性作业布置给学生。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多维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9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帮助学生预习

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特别是上了中高年段,因为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还要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其实这就是一次课前的拓展性阅读。每次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我都会找准一个拓展点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内容可搜,并把所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到“拓展阅读记录册”中。课上,让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打下基础。如:教学《将相和》一课,由于古典名著故事年代久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故事背景、《史记》及作者简介、战国布局等背景资料。在上课伊始时让学生拿出“拓展阅读记录册”来交流。课前的拓展性阅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古典名著故事的距离,为下面理解文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加深课文理解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校曾筱洵老师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学生在理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部分内容有疑难。于是,教师适时地出示杏林子的简介:“……杏林子小学时聪明活泼,但六年级那年患上的那场病,除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她从此结束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她一边与病魔纠缠,一边广泛阅读,17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通过拓展作者的事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这句话的感悟,又架起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特别是当老师配乐继续说“身怀残疾的杏林子写作时,弯着腰、弓着背,辛苦数倍于正常人。但她对写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写下不少励志作品,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人们鼓足劲儿面对生活!”时,学生已泪流满面,深深地理解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延伸课外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古今很多学者也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这些话都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就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了《慈母情深》,可以推荐梁晓声的原文《母亲》等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书籍或文章;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可以推荐《羊奶妈与豹孤儿》《保姆蟒》等动物情感故事;学完《女娲补天》,可以推荐《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学完《猴王出世》推荐《西游记》;学完《寓言二则》后推荐介绍《伊索寓言》;学完古诗《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样的课后拓展性阅读,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实现了学法的迁移,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进行。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篇10

1. 专家引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理论水平

为了提高老师们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理论水平,我校请了多位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对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如聘请广州市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作《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养成教育体系构建》等专题讲座。同时通过学习课题实施方案、观看“深度阅读”主题讲座,交流有关课题学习资料等方式,对课题组老师进行全员培训。经过几年的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并把经验形成论文,先后有12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2. 开设班级、学校图书角,为拓展深度阅读提供有效的阅读场所和丰富书籍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阅读场所和丰富书籍,我校36个教学班, 每个班设立一个“书香班级图书角”;学校的文化长廊一二楼设立“经典阅读长廊”;风雨亭设“书香园地” 的阅读场所。整个学校营造出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的“古诗长廊”、班级的“图书角”“阅读园地”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渐渐地爱上了读书,所读书籍也由原先的休闲类逐步转向文学经典和自然科学类。班与班之间的图书还可以互相传阅,起了流动阅读的作用。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有效的阅读场所,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兴起。在读书时间上,学生学会了挤时间,在课余,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学生就会捧起心爱的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读完后,能自发的与其他同学交换图书阅读,让图书在漂流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

3. 加强课堂阅读实践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开展了各类课题研讨会,积极探讨课内外的阅读指导:通过收集课题组成员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设计、各年级阅读目标等,进行评比。依托学校的“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采用磨课等方式,深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特别是课题组成员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探索出一套套高效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从开始的粗读方法——找文眼抓中心——到精读方法——边读边想边批感受,所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读书方法,翻开学生的语文书,会看见学生在读书时,所批注的独特深刻的读书感悟。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深度阅读拓展,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专题书目。如徐翠琼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安徒生的作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拇指姑娘》《打火匣》等作品;钟月枝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少年闰土》,利用课文为依托,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故乡》,并形成读后感、读书卡等;邱翠红老师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以课文为蓝本,再阅读《城南旧事》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杨倩倩老师的阅读课《将相和》,通过对文中人物的特点的分析,并引申到《史记》中的其他故事,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浓厚。她让学生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自由阅读《史记》,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拓展性阅读面越来越宽,兴趣越来越浓。

4. 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低年级学生做读书卡、中年级做读书推荐卡、高年级写读后感为主。同时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读书经验交流会、“迎国庆、诵经典美文”的师生诵读比赛,以及“流动书屋”、“班级图书角设计大赛”“争读一本好书”等活动,该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了家长、教师、学生读书方法的进一步交流,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我们坚持以活动促阅读,师生共读,在班级、学校、家庭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逐步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读书兴趣更浓了。每学期的家长会,邀请家长到校参观班级阅读特色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师生内在读书兴趣,促使师生快快乐乐地主动去阅读。

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方略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性阅读    教学方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学习语文教材外,自由而广泛的拓展性阅读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因为语感的培养及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作品的广泛涉猎和独立感悟。小学生处于知识的初接受期,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为语文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阅读范围比较窄。

小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阅读的范围仅仅为课本或者与课本相关的文章,很少阅读除此之外的课外读物,导致阅读形式单调,内容滞后,枯燥乏味,使小学生失去阅读兴趣[1]。

(二)阅读内容脱离与生活的联系。

每一篇阅读文章都是一定的生活反映,但是我国很多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外延性不断萎缩,学习资源比较匮乏,教学脱离生活,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基础阅读的范围内,忽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语感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忽略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不动脑、不思考,阅读仅仅是阅读,这样的话很难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最终无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时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用笔画下来,体会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把文章的核心思想总结出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读书交流等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及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在学生心中树立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全校性的优秀图书介绍;优美文章、世界奇闻、片断节选介绍;优秀书报展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起到导向的作用。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不仅要丰富阅读材料,拓展阅读范围,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意境的阅读环境[2]。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课件,找一些有关桂林山水优美景色的图片、音乐及宣传视频等,把这些要素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训练语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尝试模仿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要注意拓展阅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样化地选择阅读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的条件,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类型丰富多样、时效性强、检索功能强大等特点,这些都为阅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拓展性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比如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小王子》、《一千零一夜》等,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让学生在网络平台搜寻并阅读,并且读完以后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与同学、教师或者其他网友进行交流与分享,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三)开展活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致力于课堂上,同时要开展活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实践能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师生一起畅游书海,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如我校第一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诵我语言美,扬我中华魂”,各年级充分利用校本教材《九都风情》等,开展相关主题的读书活动。如三四年级学生通过表演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明白做人的道理,五年级学生通过品读朗诵,制精美书签,向学生表达爱我家乡的情感。“书海扬帆,快乐成长”第二届读书节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演讲赛、午间故事广播、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书手抄报展览、亲子共读活动、与经典对话等,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交流读书心得提供难得的机遇和活力四射的舞台。

(四)比较阅读,增强拓展性阅读效果。

小学生拓展性阅读要建立在比较基础之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把先后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增强拓展阅读效果[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资料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和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例如教授古诗《赠汪伦》,其主要内容就是文中怎样描述朋友之间如何送别,那么对于教师来讲就可以多找一些类似《赠汪伦》的送别诗进行拓展性阅读,进一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一定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鼓励小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要开设阅读辅导课等,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养成习惯,体验感悟,形成语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薛淑岚.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7(4):190-191.

[2]黄秋玲.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5(10):109-110.

上一篇:施工员质量员习题下一篇:护士实习心得体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