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课件(精选8篇)
一、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课程,希望今天的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个家庭中,无论这个家庭是大还是小,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是给我们遮风挡雨,呵护我们长大的地方。小时候,在心里没有贫穷或富有的概念,只知道有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叫家,就是我应该在的地方。长大了以后,明白了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的道理,更是珍惜这个任何时候都为我敞开的地方。对于国家来说,家是社会和谐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家风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意义
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由此可见,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老人宣扬家风,父母示范家风,子女及继承家风,如此家庭才能和谐。在一个国家中,以家风为基,民风为本,基本坚固,如此国家才能昌盛。“家风”无小事,小家“和谐”才有大家“兴旺”。
三、和谐家风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当下,一些有识之士,对家庭教育泛功利化很是堪忧,这绝非空穴来风。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为人作派也确实令人堪忧。绝大多数家长只注重了对孩子才智教育,一个门心思把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分分分已然成为了中国大陆众家长们的命根子。他们全然不考虑对孩子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历练,导致一些孩子从懵懂起步就踏上了为“分儿”是举、智在德上的畸形发展的羊肠小道,令人忧虑和不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颐指气使,而且老人对此毫无所觉,这就是道德的缺失。
《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是的,为人父母者,当自己的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必须有要扪心自问,这是否是由于曾经日常的行为举目存在某些过失和瑕疵所致?如此这般的及时省察,最大的受益者定然是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主阵地,父母是孩子行为临摹的第一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带着小孩儿在公共场所游玩的父(母)随手将瓜果皮核扔到地上时,他们的孩子也必然会随之效仿之。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榜样。
讲文明,懂礼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绝非个人私事,而是事关全面提高国人素质,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态势和命运前途走向的盖天之大计,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必须要从抓好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做起,特别是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们,更是责无旁贷。
那么,家庭特别是为人父母者,该如何承担好对孩子实施到位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责任?我想,不可泛泛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一锅煮、急不可耐拔嫩苗,一定要针对孩子年龄认知去有的放矢且润物无声地实施教育引导和悉心培树。首先我们可以从营造“和谐”家风这一方面入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质、优秀的文明素质、健康的心性行为,打牢孩子高尚且雄厚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成为品良德高人。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尤为重要。如果家庭中父母之间不和谐,经常吵架,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可以看一段视频,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到底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坏。(观看《变形记》中的一段)
那怎么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呢? 1.建立和谐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
家庭虽然是社会中最微小的细胞,结构也很简单,但家庭生活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也相当复杂。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摩擦和矛盾。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但如果处理、解决不好,处理不及时,夫妻间的分歧、磨擦和矛盾,会把家庭生活搞得一团糟,而子女由于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对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依赖性,“一团糟”的家庭生活,会对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子女没有安全、幸福感。
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和谐,子女就会感到安全、放心、幸福,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就能安心读书学习,身心健康,成长顺利。子女是家长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培养教育子女的这个“大局”出发,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
2.建立和谐家庭,要处理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我们教育子女,就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父母的管教会受到抵触,甚至会导致家庭暴力。
青海夏斐事件大家都知道吗?1987年发生的轰动中国大陆的重大事件。1987年12月21日,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玛沁县第一小学四年级二班的一名九岁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考试成绩未达到母亲规定的标准,被母亲毒打4小时之久,最终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还有浙江金华徐力母子的悲剧。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
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十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
1999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悲剧发生后,在浙江省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徐力杀母案震惊了社会。在徐力就读的金华四中,同学和老师们反映,徐力平时在学校十分刻苦和节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性格文静,初中时期一直是三好学生,初二就入了团;进入高中之后,也一直勤奋好学,集体活动很热心,也乐于助人。他们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的好学生会干出如此暴行?
当地有关专家认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和缺乏法制观念,是导致这出悲剧的主要原因。金华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人士分析说,从徐力身上可以看到一对矛盾:他一方面似乎“训练有素”,杀死母亲后移尸灭迹,还写字条欺骗父亲说妈妈去杭州“看病”了,并居然照常参加了考试;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脆弱,仅仅因为母亲对他学业上的压力,就灭绝人性地杀了生母。这说明他的心智并不健康和法制观念淡薄。
金华市教委的人士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家长对子女往往期望过高。子女考试不理想,就有一种愧对父母的感觉,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非常重要。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矛盾和冲突,主要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对于“代沟”,我们不能强求完全消除,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正确的态度是:做父母的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与子女保持思想的沟通,了解子女思想的来龙去脉,多进行“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子女朝着社会和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前进。如果子女暂时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育,耐心等待也是必要的,要子女完全理解父母的心意,有时也需要“时间”帮助。
3.建立与老人的和谐关系。
孝敬老人是每个家庭必须遵守的生活原则。这还不仅仅是处于伦理,处于自然的一种亲情所需,这同时也是为每个人自己的晚年规划。因为每个家庭如何面对自己的老人,他的儿女也会以此效仿,像他对待自己老人那样来对待他。
大家都听过《一个木碗》的故事吗?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你想让孩子对你好吗?你首先对老人好,对自己的父母包括对对方的父母好,否则你的儿女就不可能对你好,这个行为胜过所有的说教。中国历史上已有24孝,包括卧冰求鲤,以身护茔等美丽的传说,今天的现代人应该在传统孝道基础之上以现代的价值观念更予以升华。
4.处好家庭的对外交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家庭不能脱离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能游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因为家庭的任何成员都必须通过和其他社会相关成员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而互相依存,这种依存是其自身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自身获得和谐幸福的一个源泉。如果一个自私的家庭、一个只有自己,没有邻里、没有街坊、没有亲属、没有他人、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社会的家庭,这个家庭断是不可能会幸福的,当这个家庭拒绝社会就意味着被社会所抛弃,在多大程度上包容了社会、奉献给了社会,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社会,社会就在多大程度上为这个家庭承担任。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和谐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拥有和谐。和谐能使人的心境改变,一个整日想着如何揪出别人不如意的地方,遇事斤斤计较的人他的心永远是灰蒙蒙的天空,没有阳光。他不能活得轻松自在,他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因为他没有和谐的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
为了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间存在何种联系予以理清, 必须首先明确它们各自的内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首次出现于几年前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自这一概念提出后, 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全会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构成,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 此外还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 在2007年末召开的十七大报告中, 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收录至党代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出来,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开展国民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其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自发追求, 一定要努力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充分发挥引导社会主义思想潮流的作用, 提升社会主义环境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问题,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社会新形势对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阐述, 指出要加强学习,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思想发展潮流中的作用, 提升社会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综合价值体系中处于最核心、最关键的地位, 不但有利于突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整体特征, 还能够指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还包括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荣辱观以及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上四部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指导, 明确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还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人类文明, 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因素的积极力量, 并将其进一步整合, 才能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提供精神力量,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撑。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顾名思义, 指的是处于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的最关键位置, 并且起着指引性功能的价值观念;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根本、最中心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牢固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追求;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阶段逐步产生、成长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及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为提供导向和行为准则, 从根本上影响着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了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即为人们所熟知的“三个倡导”,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精辟的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倡导是从国家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发展方向上的追求;第二个倡导是从社会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价值引导上的追求;第三个倡导是从个人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道德标准上的追求。这三个倡导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概念, 它们相辅相承, 共同完成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方向上的统一, 同时顾及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价值诉求。这些词语不但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诉求, 而且囊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不仅从精神角度有着指导意义, 而且有着执行的可操作性, 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了创造性地论述, 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解, 反映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中国共产党, 一定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相当复杂的关系, 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密切联系, 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彼此分别。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不但是彼此结合的, 并且有机统一。
(一) 相同之处
1. 二者本质相同。
从本质上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 二者联系紧密, 都鲜明地体现出对社会主义信仰的一贯追求, 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物质领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 二者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是后者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 后者如果失去了前者这一重要前提, 就无法获得发展。反之, 后者又处于前者的核心位置, 也是这一思想的系统总结, 它能够为后者提供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构建前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后者通过前者反映出来。
2. 适用范围相同。
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二者同属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二者在外延上也是一致的。同理, 前者包含四种不同的内容, 而后者也包含四个方面的价值观念。后者具有多样化特点, 构建后者等同于构建前者。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外部架构入手, 强调在实践上的操作性, 倾向于更加直观的结构及具体的内容, 而后者瞄准的是人们的精神观念即精神层面, 突出了对社会主义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倾向于在根本价值理念上的建构。
3. 二者目标一致。
后者属于前者中的一个方面, 同时, 后者也是前者的体现。构建前者必须首先要构建后者, 如果前者缺少了后者,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以及关键, 呈现出混乱无序、繁冗拖沓的特征。正因为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性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因此说构建后者与前者是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统一体, 两者的目标一致。
(二) 不同之处
1. 内容迥异。
与后者相比, 前者具有较为具体的内容, 而后者抽象化特征更明显。后者由四方面内容组成,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此外, 还有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荣辱观以及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高度概括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对象不同。
前者指的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标准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反映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 也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总体价值观念, 属于后者的高度凝练。
3. 功能不同。
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中,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价值体系, 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它能够为社会主义提供发展目标和发展形式, 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的地位。只有在前者的正确引导下, 社会主义文化才不会偏离了方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更加精准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之不但更加浅显易懂, 而且更易于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二者辨析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者密切联系, 同时二者存在根本的区别, 明晰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 更是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将二者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性建议, 才能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架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而且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切实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 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关于二者的新目标、新精神, 但是不可否认, 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甚至认为二者完全相等, 事实上, 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同点, 同时又相互区分。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二者的异同, 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不同环节中自觉地融合前者的内容,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前者教育,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2006-10-18
[2] .新华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_6938568.htm, 2007-10-24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 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政工师,其必须从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体现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维系国家统一。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發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讲求效益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工师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将是一次精神洗礼,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新的形势下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
中共柳州市委党校谭清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应对世界思想文化呈现交流交融交锋新态势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我国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新特点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三、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一)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形成(二)领导干部从政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主要原因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校团委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西华人”目标,积极探索西华青年应该具备的品格特征,在全校深入实施开展西华青年品格塑造工程,有效引导西华学子成为具有“忠诚感恩,求索创新,务实担当,大爱奉献”的西华青年。重点突出青年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项战略任务。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和个性发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为西华青年学生提供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成长平台。
易班平台:在易班建设上,充分利用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共青团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新阵地,将易班学生工作站建设成为展示团学工作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平台。通过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深受师生喜爱的微访谈、易周话题、易周精彩等精品栏目。全年总共完成微访谈103次,易周话题12期;编辑易周精彩15期。学生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忠诚感恩:结合 “五·四”运动、烈士纪念日、国庆、“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利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五四晚会、“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都在全校引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我看见——“五四”晚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互动数量达到11000多条,晚会微博话题#我看见.我们的五四#排到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19位。同时,在前期微博宣传中,有3条微博点击量过万,最高为3.2万。此次晚会受到四川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记得么?”漫画校园,这两个话题就得到了团中央、以及各地省市团委微博的推送。在今年12月9日,还将举办纪念12.9运动文艺晚会。
同时,“西华青年”微信、西华大学学生会微信还主要打造特色栏目——“微故事”、“微人物”、“微声音”、“为你读诗”等,以西华青年品格为核心,在创新创业、主要做思想引领方面的内容。同时嵌入做具体活动、学生事物、学生服务、学生观点等内容的发布。以服务和引领来打造微信平台。
此外,还利用主 “西华讲堂(西华看世界)”讲、读书俱乐部、青年diea等,关注青年思想,提升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有10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办西华讲堂21期,参与人数约6200余人。青年idea共两期,参与学生会近千人。同时,开展“老教授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长谈读书”、等讲座活动。受到师生欢迎以及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了感恩国家精神培养之外,也倡导学生感恩亲人、感恩身边的朋友,易班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线上发起最美教师、妈妈菜等活动,得到同学们的极大关注,纷纷留言表达对母亲、老师的感恩之情。
求索创新:重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方面,以“西华杯”、“挑战杯”为龙头,组织好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登峰”计划,让优秀学生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有机会从事到高端的科学研究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科技类竞赛和活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和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上半年,共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奖项共计15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哈工大杯”第十六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有影响力赛事获得一等奖20余项。
全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依托学校科技园、校友资源及地方资源,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大举办创业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有关方面专家来校,采取组织报告会、讲座、座谈会、模拟创业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同时,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创业宣传。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或创业沙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同时,在易班网站中开辟创业专栏,及时传递创业知识,宣传创业政策,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务实担当: 主要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青马培训来培养学生的务实担当精神。今年,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136支团队,共计2000余名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学生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活动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9个,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近30个,全年在校内外集中开展了助孤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无偿献血、交通文明劝导、校园环保、义务支教、义务家教、城乡综合治理等志愿服务800余次,参与人次达10000人次,服务时数累计达30000余小时。
同时,利用青马团校,大力培养践行学生干部务实担当精神。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展现西华学子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5.12地震、玉树地震、4.20地震中,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抗震救灾。学生干部还专门组织党员服务队,第一个深入灾区,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面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案等社会事件时,主要学生干部第一时间参与学校维稳工作。从2013年到2014年,学生主要干部参与维稳值班5次,同时,还建立了日常信息维护制度,定期撰写学生网络舆情报告。
同时,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把学生干部派驻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我校先后有20余名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到郫县各乡镇挂职锻炼,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肯定。
大爱奉献:“4.20”芦山地震后,西华大学师生赴芦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发起圆梦活动。此后,西华志愿者通过对成都周边高校的考察,发现以校园公益基金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去支持、扶持爱心公益项目和团队,不仅能够让公益梦想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为此,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制定《西华梦想公益基金》章程,包括经费管理、项目审核、人员构成等方面。
西华梦想公益基金,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号召西华学子加入到公益团队中来,更好地诠释西华学子大爱奉献的精神品格。此笔基金,也将秉持“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理念,为有公益梦想的同学提供资金支持,汇聚校园爱心力量,以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爱心公益。从项目的申报、基金的审批到公益活动的开展,都将全程在易班上公开。
1、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涵义
价值从哲学角度理解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满足的程度有多高, 价值就有多大;而价值观是指主体对客体满足自身需要程度的评价, 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 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或支配地位的价值观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能体现出这个社会的本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 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 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的总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代表着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新社会进行了描述, 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包括四个方面:
(1) 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2)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3)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4) 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观念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观念的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念或思想基础, 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进一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 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 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和结构更加科学, 更加规范.
当前, 我们必须看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 通过宣传, 大力传播先进思想, 营造文明健康的舆论氛围,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在人们思想中扎根。
2、加大教育力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应该围绕着人民群众来进行, 始终坚持和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不断增强教育的亲和力, 能够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
3、加大研究力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力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 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使它进一步发挥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并更加深入地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
4、加大实践力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动力
必须把实践作为关键环节, 在亿万群众的广泛实践中,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进整个民族、国家、社会精神品格的升华。
5、加大保障力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约束力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率、指导、贯穿其他规范的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和体现在各种规范之中。通过规范的约束强化精神的指导作用, 提升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精神品格。
总之,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 我们必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中的主导地位, 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根本保证 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个时期统一战线发挥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和中国发展道路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统一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推进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文化领域中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以及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统一战线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是紧密联系和辩证统一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指导和发展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统一战线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当前统一战线工作重点就是要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所以要大力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执政理念与理论创新成果需要提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面临新挑战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统一战线的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任务加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日益突出,统战工作呈现出社会化趋势。
回顾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正如自然界动物进化一样,经济社会生活也是不断发生着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并由此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观察视野、思考方式、知识结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也必然日益复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实生活是思想观念的基础。正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使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角色、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使人们思想活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日趋多样化。再有就是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既会有价值取向多样化,也会有新旧价值观转变而造成的价值真空,还会出现理想信念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就会乘虚而入。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奉行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些人推崇官僚主义,有些人迷信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以及经济决定论,有些领导干部迷信所谓的“风水”和“宗教”,有些人迷恋“法轮功”,有些人以善为耻、以恶为荣。错误的思想意识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为弥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的价值真空和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价值取向,克服信仰危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但必须要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新形势下,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有一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大”,一是大团结,二是大联合。大团结就是凝聚人心,大联合就是汇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保证。
统战工作社会化发展趋势,要求统一战线在思想建设上要做到“固本”。这个“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统战工作是“一”引导“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其中有许多一致的和不一致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又必须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践的坚定源自于理论的清醒,坚定方能不动摇,坚决方能不犹豫,坚信方能不迷惘。
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能实现党对统战工作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发展要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做好当前统战工作的坚固基石。作为以致力于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宗旨的统一战线,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壮大,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结合新形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统战文化建设,在思想上实现同心同德。在推进统战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引领、协调、整合统战文化,这样才能保持它的持续性、认同性和影响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目标上实现同心同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课件】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律06-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09-28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25
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7-07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07-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总结09-23
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7-22
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09-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方案方案10-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10-02